一种基于动态油膜力的轴系稳定性诊断方法

一种基于动态油膜力的轴系稳定性诊断方法

一、由动态油膜力诊断轴系稳定性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姜辛[1](2021)在《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设计建模及参数匹配分析》文中指出航空发动机等旋转机械在工作时,转速甚至要越过3阶临界转速,这将引起整个机械设备较大的振动。转子系统是旋转类机械的核心部件,它的振动问题是发动机研制及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了降低转子系统的振动,常采用引入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方法,这将导致转子系统设计更加复杂,涉及知识点更多。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较多,对参数的合理选择是降低振动的关键问题。公理设计(简称AD)具有保证顶层设计方案最优、步骤更加科学和减少设计过程中盲目迭代性的优点。本文将公理设计与转子-阻尼系统相结合,从顶层对该复杂系统进行公理化建模,进而研究出转子-阻尼系统参数匹配的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将AD理论方法与转子系统设计过程相结合,对转子-阻尼系统从顶层设计进行公理化建模,建立了三层分解下的公理化模型,且每一层分解都符合独立公理和信息公理。(2)基于AD模型对转子系统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分析了在不同转速和载荷下转子系统的特性。对转子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以及转子动力学分析,确定了转子系统的固有频率及临界转速。(3)在AD框架下,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特性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分析了挤压油膜阻尼器在不同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下的特性规律。通过调整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能够保证转子系统具有良好的振动性能。(4)根据转子系统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特性规律,结合不同结构阻尼器的运行特点,分析出转子-阻尼系统参数匹配规律。通过试验分析了动静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对阻尼器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间隙比可作为有效调节阻尼器特性的关键参数,合理设计动静挤压油膜阻尼器对转子系统具有很好的减振作用,同时也能够保证足够的稳定性裕度。

李佰超[2](2021)在《某柴油机曲轴主轴承润滑性能研究分析》文中认为节能环保是柴油机发展过程中重要研究课题。“国六”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对柴油机节能降耗提出更高要求。曲轴在工作中受力复杂、工况恶劣,若曲轴轴承润滑较差,将直接造成柴油机运行油耗增加。因此,本文研究柴油机曲轴轴承润滑问题,根据机车实际运行情况及仿真分析结果,提出润滑性能优化方案,使柴油机能够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这在柴油机不断优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课题针对某16缸柴油机轴承润滑问题,基于AVL_Excite软件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考虑多个影响润滑因子,结合正交实验法及极差法,输出柴油机曲轴轴承润滑优化方案。首先,完成多体动力学模型搭建。1)利用UG软件搭建曲轴轴承模型,为确保网格质量及计算精度,对曲轴强度影响较小的复杂结构进行简化处理;2)将简化后曲轴轴承模型导入Hyper Mesh软件,完成材料添加、网格划分、设置约束、建立主自由度节点等工作步骤;3)将网格模型导入Ansys软件进行曲轴模态分析,确保建立主节点前后曲轴特性一致;4)将曲轴轴承文件导入AVL_Excite软件,进行模态缩减、定义参数、设置边界条件等步骤,完成曲轴轴承多体动力学模型搭建工作。然后,开展数值仿真结果分析。利用厂方提供的油孔、油槽、供油压力、缸压曲线等重要数据,设置多体动力学模型初始参数,验证模型准确性后开展润滑摩擦数值计算。通过观察轴心轨迹、最小油膜厚度、最大油膜压力以及压力云图等仿真结果,确定曲轴轴承的润滑磨损情况。与柴油机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第九主轴承润滑效果最差,仿真结果与曲轴轴承实际工作情况趋势一致。最后,针对第九主轴承展开优化研究。结合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润滑摩擦的因子进行试验设计,利用极差分析确定各因子对曲轴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权重。基于正交试验仿真结果输出优化参数方案,对比参数优化前后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确定优化方案能够大幅提升曲轴轴承润滑性能。该方案可提供给厂方设计参考使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贠永胜[3](2019)在《动静压气体轴承动态特性分析与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气体轴承具有转速高、精度高、低摩擦、工作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轴承-转子系统作为旋转机械的核心部件,其运行稳定性决定了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在高速运行状态下,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具有极强的非线性特性,其中气膜力具有极强的非线性特征,是引起轴承-转子系统失稳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轴承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1)阐明了气体轴承的结构形式以及气体轴承工作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本文实验对象球面动静压气体轴承特点;分析了轴承-转子系统气膜失稳机理,阐述了基于转子振动图谱分析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基于转子振动数据求解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Matlab程序计算轴承瞬态动态特性系数。(2)搭建了气体轴承-转子系统实验台,选用了合适的测试实验设备用;进行了轴承瞬态动态特性测试分析实验,研究了气体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计算所需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转化方法。(3)以图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动静压气体轴承稳定性,得到了升速过程中转子的振动特性;计算了转子振动偏心量、轴承瞬态动态特性系数,分析了轴承-转子系统稳定变化期间轴承动态特性系数与偏心量的瞬态变化关系,分析了轴承-转子系统的失稳力学机理;研究了偏心量、转速、供气压力等运行参数对轴承动态特性系数的影响规律。(4)研究了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控制原理,基于稳定性控制原理和调频耦合技术,提出了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方法,优化轴承动态特性;进行了动静压气体轴承运行稳定性控制实验研究,验证了稳定性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孙琳皓[4](2019)在《不同碰摩状态下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碰摩是尾轴承系统常见的故障之一,严重的碰摩会加剧尾轴承系统部件的磨损,导致船舶推进轴系无法正常运行,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碰摩的发生常常伴随着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如周期、拟周期和混沌运动等,这些动力学行为包含着有关碰摩故障的信息,因此,研究不同碰摩状态下系统动力学行为,掌握其演变规律,对于减少或避免碰摩故障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转子碰摩模型,建立尾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龙格-库塔法进行积分运算,得到随激励频率变化的尾轴承系统动力学响应,基于系统动力学响应重构不同碰摩状态下的系统吸引子,通过吸引子研究不同碰摩状态下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演变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为获得尾轴承系统的动力学响应,本文基于碰摩转子模型,考虑了船舶尾轴承系统结构,建立了尾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龙格-库塔法进行动力学响应计算,获得了尾轴承系统激励频率ω在0~90rad/s范围内x、y方向的位移响应。2.为了分析尾轴承系统在不同激励频率下的碰摩状态,对转子轴心位移r与轴承间隙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激励频率ω在0~54rad/s范围内时,转子轴心位移r在整个计算周期内都大于轴承间隙δ,表明系统发生整周碰摩;当激励频率ω在54~78 rad/s范围内时,转子轴心位移r存在小于轴承间隙δ的情况,表明系统发生局部碰摩;当激励频率ω在78~90rad/s范围内时,转子轴心位移r在整个计算周期内都小于轴承间隙δ,表明系统碰摩消失。3.通过时域波形和频谱分析了不同碰摩状态下尾轴承系统x、y方向动力学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周碰摩阶段,系统动力学响应表现为单一周期成分,幅值随激励频率ω的增加而增大;在局部碰摩阶段,系统动力学响应表现为多周期成分,幅值呈现不同的变化,当激励频率ω在54~64rad/s范围内时,幅值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当激励频率ω在64~78rad/s范围内时,幅值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无碰摩阶段,系统动力学响应表现为单一周期成分,幅值随激励频率ω的增加而减小。4.为揭示不同碰摩状态下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的演变过程,基于系统动力学响应,重构了不同碰摩状态下尾轴承系统吸引子,结果表明:在整周碰摩阶段,系统吸引子为极限环吸引子,同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随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表明系统动力学行为是发散的周期运动;在局部碰摩阶段,系统吸引子由整周碰摩阶段的极限环吸引子转变为混沌吸引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由周期运动转变为混沌运动,与此同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呈现不同的变化,当激励频率ω在54~64rad/s范围内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大,表明系统动力学行为是发散的混沌运动,当激励频率ω在64~78 rad/s范围内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随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系统动力学行为是收敛的混沌运动;在无碰摩阶段,吸引子由局部碰摩阶段的混沌吸引子转变为极限环吸引子,系统动力学行为由混沌运动转变为周期运动,与此同时,吸引子相空间体积随着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减小,表明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是收敛的周期运动。

张浩[5](2019)在《水力发电系统瞬态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文中指出本论文以水力发电系统(常规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在瞬态过程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常规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水机电耦合复杂系统,典型状态变量随时间演进而具有不同动态响应,因此两者均可描述为复杂非线性水力发电系统。水力发电系统在瞬态过程中运行参数变化剧烈且内部耦联关系复杂,故其在瞬态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本论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电站系统稳定性与控制”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将水力发电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进行分块独立建模,考虑水力、机械和电磁等因素共同作用,针对典型瞬态过程推求水力发电系统各子系统间耦联机制,实现水力发电系统瞬态动力学建模并探究其稳定性机理,取得了较为完整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水轮机调节系统由水力、机械和电气三个子系统组成,其各子系统响应时间存在尺度差异,因此水轮机调节系统在瞬态过程的精确化模型存在多尺度耦合效应。为了研究水轮机调节系统在多时间尺度下瞬态动力学行为及稳定机理,首先考虑机械系统中惯性和间隙影响将其作为水轮机调节系统的慢子系统,通过引入标度因子对水轮机调节系统进行重新标度,建立存在多时间尺度效应水轮机调节系统。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水轮机调节系统在时间尺度变化下动力学行为演化规律,发现系统中存在显着快慢效应(高频小幅振动和低频大幅振动交替出现)。当标度因子大于0且小于1时,通过增大标度因子可以有效减弱或避免系统的快慢效应。为了探究水轮机调节系统多频率尺度下瞬态特性演化,考虑水轮机调节系统传递系数随工况运行而改变,通过引入周期激励形式传递系数建立水轮机调节系统多频率尺度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多频率尺度水轮机调节系统存在典型快慢动力学行为(周期簇发)并揭示系统随激励幅值和频率增大过程中的失稳机理。研究成果为水轮机调节系统在瞬态过程多尺度耦合动力学建模及稳定性分析方面提供理论参考。(2)水轮机调节系统在瞬态过程中力矩和流量特性变化剧烈,是决定其瞬态动力学模型适用性关键因素。为了更加准确描述水轮机调节系统在瞬态过程动态特性,首先通过改进获得水轮机调节系统瞬态力矩和流量表达式,针对甩负荷关机过渡过程建立了可以反映水轮机调节系统瞬态特性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导叶直线关闭和折线关闭规律对水轮机调节系统瞬态特性影响规律,揭示了导叶折线关闭规律中折点设置对水轮机调节系统瞬态水头、转速、流量等的影响。为了深入分析常规水电站轴系系统在瞬态过程动力学响应及受力特征,基于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系统耦联关系,建立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系统瞬态耦合动力学模型。在开机过渡过程中分析了导叶直线开启和折线开启规律对水轮机调节系统和轴系系统瞬态动力学特性影响,揭示两系统在开机过程相互作用机理及对轴系瞬态响应和受力特征影响规律。研究成果丰富了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系统耦合动力学建模理论,为探究其瞬态稳定机理奠定理论基础。(3)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尾水结构中存在明满流交替现象,与常规水电站相比由于其瞬态影响因素较多且随工况变化,故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瞬态稳定性更加复杂。为了从系统整体角度研究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瞬态能量流动特性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尝试将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纳入哈密顿理论框架下进行动力学建模与瞬态能量流分析。首先基于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正交分解法将其转化为对应哈密顿系统形式,通过分解哈密顿系统结构矩阵获得系统能量产生与能量耗散影响因素并利用数值模拟获得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在阶跃负荷扰动和随机负荷扰动下动力学响应。在机组负荷调节小波动过渡过程中,从动力学角度探究了三种尾水形式下(有压尾水、有压尾水附带暂态水流、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稳定性变化规律并揭示变顶高尾水洞洞顶坡度对水电站系统瞬态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成果为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瞬态能量流分析和安全稳定调控提供理论支撑。(4)水泵水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多种随机因素影响,使其瞬态特性及其稳定性机理更加复杂。为了研究水泵水轮机系统在随机因素作用下瞬态响应及稳定条件,首先建立了水泵水轮机系统在发电工况下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随机负荷扰动下PI控制参数对水泵水泵水轮机瞬态动力学响应影响规律。考虑长压力引水管道水流惯性在瞬态过程存在随机性变化,采用切比雪夫多项式逼近方法建立水泵水轮机系统在甩负荷过渡过程随机动力学模型,分析水流惯性随机变化对系统瞬态特性影响规律,并给出反S区特性曲线对系统瞬态稳定性影响。对比分析了特性曲线斜率、摩阻损失、水流惯性及转动惯量对系统在飞逸工况点稳定性影响规律。研究成果为水泵水轮机系统瞬态过程随机动力学建模理论和稳定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王一鸣[6](2019)在《Dwell型特种螺杆供送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包装机械不断朝着自动化、集成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作为包装机械各个工位间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件,供送螺杆装置具有快速、准确、灵活等优点,满足了现代化先进制造生产线的发展要求。因此对供送螺杆的供送稳定性及动态特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以Dwell型特种供送螺杆为研究对象,由局部到整体,结合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对供送螺杆与瓶体、供送螺杆轴系、生产线中螺杆与链板机系统中影响供送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究。首先,对比了Dwell型特种供送螺杆中螺杆与底座配合、全程螺杆限位两种供送暂停方案。研究了全程螺杆限位暂停方案的运动形式。对供送螺杆与瓶体工作时的接触情况进行了研究,基于Solidwork中的Motion与Simulation进行了螺杆与瓶体的动态应力的求解,证明了供送过程的稳态性。其次,探究了轴系各部分的动态特性。对供送螺杆轴系回转振动情况进行研究,并以此提出了一种螺杆供送能力的评估方法。以Dwell型特种供送螺杆为例,证明了其工作回转的稳态性。最后,为解决螺杆入口处卡瓶等现象,保证入料稳定,基于特种供送螺杆实验平台进行了寻找最佳入口相位的实验。基于ADAMS螺杆虚拟样机中的参数化设计研究功能,进行了链板机最优速度匹配。利用圆锥台体修整螺杆入口结构,以减小入料时螺杆瓶体之间的受力,实现稳定入料。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螺杆供送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为供送螺杆设计提供了参考,同时对生产线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帮助。

朱炳坤[7](2019)在《导轴承对立式蜗壳泵转子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型立式蜗壳泵广泛应用于发电厂、水利水电工程、城市给排水工程等场合,但是目前国内3000kW以上的大型立式蜗壳泵普遍存在运行振动大、噪音大等问题,而导轴承是对泵转子起支撑和减振作用的关键部件,因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研究导轴承对转子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首先将对立式蜗壳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对叶轮所受径向激励研究分析;然后对导轴承承载特性及立式蜗壳泵转子系统稳定性进行研究,并探究导轴承结构参数对导轴承动静特性和转子系统响应的影响,获得的成果可为立式蜗壳泵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针对立式蜗壳泵的转子振动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具体设计参数,对立式蜗壳泵的叶轮及蜗壳进行了水力设计及建模。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分布,获得了三种典型流量工况下叶轮径向力时域特性及频域特性。(2)设计并校核了立式蜗壳泵导轴承,以导轴承结构参数为变量,分别从相同偏心率和相同运行工况对导轴承静特性进行分析和动特性系数计算,探究了其导轴承宽径比和半径间隙等主要结构参数对导轴承动静特性影响,掌握了导轴承宽径比及半径间隙对最大油膜压力、最小油膜厚度及功耗和刚度阻尼等轴承动静特性的影响规律。相同偏心率下导轴承结构参数对轴承静特性的影响反映了轴承在普通工况下导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功耗温升等润滑特性;相同工况下反映的是导轴承在立式蜗壳泵额定流量和额定转速下导轴承的运行状态,从侧面反映了导轴承润滑性能。(3)对立式蜗壳泵泵轴轴承系统进行转子动力学分析,通过对转子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了该转子系统的前三阶临界转速和模态振型,通过对转子系统瞬态响应分析获得转子运转过程中的位移响应。然后对三种典型流量工况下的泵轴进行响应分析计算,获得了各流量工况下瞬态响应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并将叶轮位移频谱与径向力频谱对比分析,确定了叶轮振动的主要频率成分。(4)以导轴承宽径比及半径间隙等结构参数为变量,分析不同宽径比及半径间隙对泵轴瞬态响应的影响,并分别对叶轮、导轴承支撑处及滚动轴承支撑处三个关键监测点的位移响应研究分析,得出了导轴承宽径比及半径间隙对泵轴瞬态响应的影响规律。

王颖冰[8](2018)在《电站给水泵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给水泵在电力、化工和船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电站给水泵是火力发电厂中朗肯循环的关键设备。当前,电站给水泵趋于向大型化、高速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在运行过程中,通常要跨越一、二阶临界转速,对其振动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DG85-80*5型给水泵为实际研究对象,对其转子-滚动轴承系统振动固有特性和动力响应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给水泵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设计与振动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参考。首先,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和有限单元法对DG85-80*5型给水泵的转子结构进行动力学建模,结合滚动轴承的模型建立该型给水泵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泵在运行过程中叶轮周围的水对叶轮振动的影响,分析建立了浸液状态下叶轮的受力模型。据此建立了考虑转子陀螺力矩、剪切变形和滚动轴承刚度以及非线性支撑力、转子不平衡激振力、泵叶轮转子的浸液作用力等因素的给水泵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然后,将所建立的给水泵轴系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组转化为特征值问题,采用QR方法数值计算了干态和湿态两种情况下该型给水泵的振动固有特性,得到了该型给水泵的前四阶临界转速和振型图。结合Campbell图,对干态和湿态两种情况下的固有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了轴承刚度的变化对轴系临界转速和振型的影响。采用Newmark直接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该轴系的不平衡响应,分析了轴承刚度、液体作用力对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通过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工况基本吻合。最后,计算了该型给水泵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了转子工作转速范围内液体作用力、不平衡偏心距、轴承游隙等参数对该型给水泵转子非线性响应的影响,并且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转子能够稳定运行的参数范围。

党建[9](2018)在《大型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分析与早期故障辨识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对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作为清洁能源转换的核心设备,水电、风电机组的巨型化和耦合化使得其运行过程中的振动问题和故障风险日益突出,这对系统的振动信号分析与早期故障辨识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文以水轮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等大型旋转机械为研究对象,通过凝炼系统早期故障诊断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解析了多故障源耦合激励下的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和故障机理,深入开展了基于噪声干扰抑制和噪声辅助分析的早期故障信号辨识理论研究,提出了大型旋转机械复合故障分离与特征提取方法,构建了系统关键设备性能评估与劣化分析模型,对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和推进状态检修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针对大型旋转机械中贯流式机组操作油管不对中、受油器松动及操作油管与浮动瓦碰摩问题,建立了考虑操作油杂质影响的时变非线性油膜力模型,并搭建了多源激励下的机组耦合故障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系统随不对中分量、操作油杂质和受油器径向刚度等参数变化出现的周期运动、拟周期运动等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揭示了多故障源耦合激励下的系统动力学特性和故障机理。(2)针对大型旋转机械早期故障辨识受强背景噪声干扰问题,开展了基于噪声干扰抑制的微弱故障信号检测研究,一方面,分析了噪声强度对传统经验模态分解降噪算法中最优分量重构效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固有模态分量重构后信号概率密度函数的豪斯多夫距离变化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重构信号概率密度函数相似性的经验模态分解降噪算法;另一方面,讨论了大幅值噪声信号对传统经验模态分解降噪算法中固有模态分量阈值处理效果的影响,引入了熵阈值代替直接对每个分量的采样点进行阈值化,并结合分位数理论构建了多尺度阈值并计算了原始信号所在区域的故障概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熵阈值的经验模态分解降噪算法。通过模型仿真、实验和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提出降噪算法在大型旋转机械微弱故障信号检测中的有效性。(3)考虑基于噪声辅助分析理论随机共振来增强大型旋转机械早期故障特征,定性和定量分析了不同噪声强度下二维Duffing振子模型随机共振方法的周期特征增强效果,推导了二维Duffing振子模型随机共振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并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特征幅值随噪声强度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基于排列熵的信号筛选准则并提出了基于二维部分Duffing振子模型随机共振理论的故障特征增强算法,实现了噪声能量向故障信号的最大化转移,并成功应用于大型旋转机械早期磨损故障特征识别。(4)针对大型旋转机械中风电机组早期复合故障特征耦合及微弱故障信号难以识别问题,分析了复合故障模式下快速峭度图中的多个谱峭度极大值现象,建立了带通滤波器模型进行解卷积处理获取显着故障信号,并构建了带阻滤波器模型进行窄带带阻滤波滤除显着共振频谱信号从而抑制其对微弱故障特征识别影响,提出了基于连续谱峭度解卷积的早期复合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典型模型仿真和工程实例应用表明所提出算法有效实现了大型旋转机械复合故障分离和微弱故障特征提取。(5)考虑到大型旋转机械关键设备的性能对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从故障概率变化的角度开展了基于逻辑回归理论的设备劣化趋势分析和状态评估研究,引入了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对逻辑回归模型的自变量进行离散化处理来增强模型泛化能力和鲁棒性,建立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大型旋转机械关键设备性能评估模型,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例中设备故障演化过程分析,同时对大型旋转机械早期故障辨识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陈班班[10](2018)在《船舶轴系—油膜—轴承结构系统模态仿真分析》文中提出航运业的发展使得船舶在交通运输中地位凸显,船舶推进系统作为船舶航行的动力系统,其稳定性成为行业关注的对象。目前,研究人员多集中在船舶轴系校中、轴系振动等影响的研究,相对船舶大型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际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化。研究船舶轴系轴承的问题通常要结合转子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但大型船舶属于低速转子系统,与转子动力学研究内容并不完全符合,所以结合船舶轴系研究内容并引入转子理论知识,研究船舶轴系轴承的动力学特性。本论文以船舶轴系轴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船舶轴承—油膜的动力学耦合研究方法,进行船舶轴系轴承的油膜力、油膜特性系数以及轴系-油膜-轴承系统的模态分析。首先从理论上推导轴系轴承动力学的量纲关系,其次运用MATLAB和ANSYS软件对所涉及的理论进行仿真分析,最终通过试验台架的实验分析对其理论验证。为船舶动力学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及故障诊断方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径向滑动轴承的润滑机理,对根据二维Reynolds方程求解,得出分析油膜力的解析公式。并介绍五点差分原理并对Reynolds方程编程的基本原理及思想。分析船舶轴承-油膜-轴承动力学特性参数解析解的数学模型,并讨论船舶轴承几何参数对轴承动力学系数的相关性。2.船舶轴承-油膜-轴承系统属于转子理论范畴,因此应用转子模态的分析理论,对多支撑的理论进行探讨。首先分析单转子的运动学刚度支撑方程,加入油膜力的影响拓展到多支撑转子模态分析。转子模态分析是对船舶轴系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因此在模态理论基础上分析模态振动实验和信号处理原理。3.针对船舶轴承-油膜-轴承系统参数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结合实验室某船型的试验台架,利用MATLAB进行试验台架的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不同艉轴承的设计间隙的船舶轴系-油膜-轴承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同时采用ANSYS workbench进行模态仿真。进一步验证理论,设计模态振动试验,进行试验台架的扭转振动、纵向振动和横向振动分析。

二、由动态油膜力诊断轴系稳定性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动态油膜力诊断轴系稳定性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设计建模及参数匹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转子系统研究现状
        1.2.2 基于挤压油膜阻尼器的阻尼减振研究现状
        1.2.3 公理设计研究现状
    1.3 选题来源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设计过程建模
    2.1 公理设计的基本框架
        2.1.1 设计域之间的映射关系
        2.1.2 两个设计公理
    2.2 转子-阻尼系统公理化设计建模
        2.2.1 第一层FR_s分解及其DP_s映射
        2.2.2 第二层FR_s分解及其DP_s映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AD的高速转子系统特性分析
    3.1 转子动力学基础
    3.2 高速转子系统模型建立
    3.3 转子系统运动学分析
        3.3.1 材料属性
        3.3.2 单元选择及网格划分
        3.3.3 加载及边界条件
        3.3.4 系统运动学分析结果
        3.3.5 不同转速下转子系统强度分析
    3.4 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
        3.4.1 模态分析
        3.4.2 谐响应分析
        3.4.3 瞬态动力学分析
        3.4.4 转子动力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D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特性分析
    4.1 不同激励状态下的动特性分析
        4.1.1 挤压油膜阻尼器受激励情况
        4.1.2 挤压油膜阻尼器动特性理论分析
    4.2 挤压油膜阻尼器特性试验
        4.2.1 挤压油膜阻尼器试验系统
        4.2.2 不同转速、载荷下阻尼器特性分析
        4.2.3 不同间隙比下阻尼器特性分析
        4.2.4 不同进油压力下阻尼器特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参数匹配分析
    5.1 不同结构阻尼器运行特点分析
    5.2 参数匹配分析
        5.2.1 参数匹配方法
        5.2.2 参数匹配规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某柴油机曲轴主轴承润滑性能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曲轴轴承润滑摩擦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研究现状
        1.2.2 轴系润滑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曲轴轴承润滑问题研究理论基础
    2.1 润滑模式理论基础
    2.2 曲轴轴承弹流润滑理论基础
        2.2.1 流体动压润滑形成机理
        2.2.2 雷诺方程推导过程
        2.2.3 润滑边界条件
        2.2.4 润滑油粘度
        2.2.5 油膜厚度方程
        2.2.6 表面微凸体粗糙接触模型
    2.3 有限元理论基础
    2.4 多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AVL_Excite曲轴轴承多体动力学模型搭建
    3.1 曲轴轴承有限元模型搭建
        3.1.1 柴油机基本参数介绍
        3.1.2 曲轴轴承实体模型搭建
        3.1.3 曲轴轴承网格生成
        3.1.4 曲轴有限元模型自由模态对比分析
        3.1.5 曲轴轴承有限元模型缩减
    3.2 搭建曲轴轴承多体动力学模型
        3.2.1 设置模型体单元
        3.2.2 设置连接单元
        3.2.3 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搭建
    3.3 本章小结
4 曲轴轴承动力学结果分析及模型验证
    4.1 转速波动结果分析
    4.2 曲轴振动分析
    4.3 曲柄销受力分析
    4.4 主轴承受力分析
    4.5 曲轴应力恢复与疲劳强度校核
    4.6 本章小结
5 曲轴轴承润滑性能仿真结果分析
    5.1 最小油膜厚度分析
    5.2 峰值油膜压力分析
    5.3 轴心轨迹分析
    5.4 摩擦功耗与滑油流量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轴承润滑性能优化
    6.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概述
    6.2 润滑性能影响因子选取
    6.3 正交试验设计仿真结果
    6.4 基于极差法润滑性能影响因子分析
        6.4.1 最小油膜厚度影响因子权重
        6.4.2 峰值油膜压力影响因子权重
    6.5 轴承润滑优化方案
    6.6 本章小结
结论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动静压气体轴承动态特性分析与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1.2.1 气体轴承研究概况
        1.2.2 气体轴承动态特性相关研究概况
        1.2.3 气体轴承稳定性相关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动静压气体轴承稳定性理论研究
    2.1 气体轴承的结构及失稳机理
        2.1.1 气体轴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2 气体轴承气膜失稳机理分析
    2.2 气体轴承稳定性分析方法
        2.2.1 时域波形分析
        2.2.2 频谱分析
        2.2.3 轴心轨迹分析
    2.3 气体轴承动态特性计算方法研究
        2.3.1 气体轴承动态特性数学模型
        2.3.2 轴承-转子系统运动方程
        2.3.3 气体轴承动态特性系数计算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静压气体轴承动态特性测试与数据处理
    3.1 实验装置与测试分析系统
        3.1.1 实验装置的结构
        3.1.2 传感器的选择
        3.1.3 传感器的安装和布置
        3.1.4 信号采集系统
    3.2 信号的采集与数据处理
        3.2.1 实验信号的采集
        3.2.2 采样数据的处理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动静压气体轴承动态特性分析
    4.1 气体轴承振动状态实验分析
        4.1.1 气体轴承稳定状态
        4.1.2 轴承-转子系统运行状态分析
    4.2 动静压气体轴承动态特性分析
        4.2.1 轴承瞬态动态特性变化分析
        4.2.2 轴承运行参数对动态特性系数的影响
    4.3 轴承-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判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静压气体轴承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
    5.1 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控制原理
    5.2 轴承-转子系统运行稳定性控制方法
    5.3 气体轴承运行稳定性控制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不同碰摩状态下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1.2.1 碰摩模型研究现状
        1.2.2 油膜模型研究现状
    1.3 动力学行为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4 吸引子理论及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碰摩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计算方法
    2.1 动力学建模方法
        2.1.1 碰摩力模型
        2.1.2 油膜力模型
    2.2 数值计算方法
        2.2.1 龙格-库塔法及其基本思想
        2.2.2 龙格-库塔法的计算过程和几何意义
    2.3 本章小结
3 船舶尾轴轴承系统动力学响应计算与结果分析
    3.1 动力学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
        3.1.1 动力学模型
        3.1.2 运动微分方程
    3.2 尾轴承系统动力学响应结果分析
        3.2.1 轴心位移响应分析
        3.2.2 不同碰摩状态下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
    4.1 动力学行为表征方法
        4.1.1 分岔方法
        4.1.2 吸引子方法
    4.2 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演变研究
        4.2.1 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
        4.2.2 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演变过程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水力发电系统瞬态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轮机调节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轴系系统动力学建模研究现状
        1.2.3 水机电耦联瞬态过程研究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多尺度效应下水轮机调节系统快慢动力学
    2.1 引言
    2.2 多时间尺度耦合水轮机调节系统
        2.2.1 多时间尺度水轮机调节系统动力学模型
        2.2.2 多时间尺度快慢动力学分析
        2.2.3 多时间尺度PID参数稳定域分析
    2.3 多频率尺度耦合水轮机调节系统
        2.3.1 周期激励下水轮机调节系统动力学模型
        2.3.2 多频率尺度快慢动力学演化
    2.4 水电机组在工程实际中的快慢效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系统耦合建模与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水轮机调节系统瞬态建模与动力学分析
        3.2.1 水轮机调节系统瞬态动力学模型
        3.2.2 甩负荷过渡过程瞬态特性分析
    3.3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系统瞬态耦合建模
        3.3.1 轴系系统模型
        3.3.2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轴系系统瞬态耦合模型
        3.3.3 开机过渡过程瞬态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哈密顿模型与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哈密顿模型与能量流分析
        4.2.1 变顶高尾水水电站系统模型
        4.2.2 水电站系统哈密顿模型
        4.2.3 水电站系统能量流分析
        4.2.4 水电站哈密顿系统瞬态仿真分析
    4.3 不同尾水隧洞形式下水电站系统瞬态稳定性
        4.3.1 有压隧洞水电站系统模型
        4.3.2 负荷波动下水电站系统动态传递系数
        4.3.3 负荷波动下不同尾水形式水电站系统稳定性分析
    4.4 实验资料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泵水轮机系统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5.1 引言
    5.2 随机负荷扰动下水泵水轮机系统动态特性
        5.2.1 水泵水轮机系统模型
        5.2.2 随机负荷下系统动力学分析
    5.3 水泵水轮机随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5.3.1 水泵水轮机随机动力学模型
        5.3.2 水泵水轮机动态相对参数
        5.3.3 水泵水轮机随机动力学分析
        5.3.4 飞逸点稳定性分析
    5.4 实验资料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Dwell型特种螺杆供送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螺杆稳态供送研究现状
        1.2.1 供送过程稳态性研究
        1.2.2 螺杆回转振动研究
        1.2.3 入料稳定性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Dwell型特种螺杆稳态供送过程研究
    2.1 引言
    2.2 Dwell型特种供送螺杆稳态供送方案设计
        2.2.1 稳态暂停方式设计
        2.2.2 全程螺杆限位方案稳态供送运动形式设计
    2.3 螺杆-瓶体接触情况分析
    2.4 供送过程仿真分析
        2.4.1 瓶体动态应力求解
        2.4.2 螺杆动态应力求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螺杆轴系回转稳态性研究
    3.1 引言
    3.2 供送螺杆轴系结构及动态特性
    3.3 螺杆轴系建模
        3.3.1 转动惯量求解
        3.3.2 轴系离散
        3.3.3 支承简化计算
    3.4 传递矩阵法
        3.4.1 带弹性支承的刚性圆盘
        3.4.2 无质量等截面的弹性轴段
        3.4.3 圆盘和轴段的组合件
        3.4.4 临界转速计算方法
    3.5 螺杆轴系供送能力评估方法
    3.6 Dwell型特种供送螺杆计算实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螺杆系统入料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入口相位匹配实验
        4.2.1 特种供送螺杆实验平台
        4.2.2 实验方案及结果
    4.3 基于ADAMS的链板机最优供送速度匹配
        4.3.1 计算模型建立及修复
        4.3.2 参数化及设计研究
    4.4 螺杆入口处结构改进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导轴承对立式蜗壳泵转子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转子载荷的研究及泵轴的强度校核
        2)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3)滑动轴承油膜力研究及刚度阻尼的计算
        4)对转子轴承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立式蜗壳泵设计及流场数值模拟
    2.1 叶轮及蜗壳水力设计
        2.1.1 叶轮设计流程及结果
        2.1.2 压水室水力设计过程及结果
        2.1.3 叶轮及蜗壳三维造型
    2.2 立式蜗壳泵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2.2.1 数值模拟方法
        2.2.2 瞬态计算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导轴承设计及轴承静特性分析
    3.1 导轴承设计
        3.1.1 导轴承设计结果与参数选取
        3.1.2 校核
    3.2 圆柱滚子轴承选型、校核及刚度阻尼计算
        3.2.1 轴承选型及校核
        3.2.2 刚度阻尼计算
    3.3 导轴承静特性分析
        3.3.1 ARMD软件数值仿真
        3.3.2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3.3.3 轴承结构参数对油膜静特性影响分析
        3.3.4 轴承结构参数对油膜刚度及阻尼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分析
    4.1 模态分析
        4.1.1 转轴临界转速计算方法
        4.1.2 临界转速和振型分析
    4.2 瞬态响应分析
        4.2.1 “干态”下的瞬态响应分析
        4.2.2 “湿态”下的瞬态响应分析
    4.3 导轴承结构参数对立式泵轴振动影响分析
        4.3.1 导轴承宽径比对立式泵轴振动影响分析
        4.3.2 导轴承半径间隙对立式泵轴振动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8)电站给水泵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及分析
        1.2.1 转子动力学建模的发展及研究
        1.2.2 转子系统固有特性的研究
        1.2.3 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求解方法
        1.2.4 转子系统动力响应的研究
        1.2.5 转子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1.3 本课题研究目标及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有限元法给水泵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算法
    2.1 引言
    2.2 转子-轴承系统的有限元建模
        2.2.1 基于Timoshenko梁的转子的有限元模型
        2.2.2 滚动轴承轴承力模型
        2.2.3 转子-轴承系统的整体动力学模型
    2.3 DG85-80*5型给水泵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建模
    2.4 特征方程的求解方法
        2.4.1 特征方程的转变求解
        2.4.2 QR算法
    2.5 求解系统动力响应的Newmark-β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固有特性与不平衡响应计算与分析
    3.1 引言
    3.2 给水泵固有特性的计算与分析
        3.2.1 给水泵临界转速的计算分析
        3.2.2 给水泵振型的分析
    3.3 给水泵湿模态分析
        3.3.1 湿态工况下临界转速的计算分析
        3.3.2 湿态工况下振型的计算分析
    3.4 轴承刚度对转子固有特性的影响
        3.4.1 轴承刚度对临界转速的影响
        3.4.2 轴承刚度对振型的影响
    3.5 轴承刚度对转子不平衡响应的影响
        3.5.1 轴承刚度对幅频特性的影响
        3.5.2 轴承刚度对轴心轨迹的影响
    3.6 考虑液体作用力的不平衡响应分析
        3.6.1 液体作用力对幅频特性的影响
        3.6.2 液体作用力对轴心轨迹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子-滚动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响应与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液体作用力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4.2.1 系统动力响应的计算和分析
        4.2.2 液体作用力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4.3 偏心距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4.4 轴承游隙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大型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分析与早期故障辨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关键问题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多故障源耦合激励下的大型旋转机械动力学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时变非线性油膜力下机组耦合故障动力学模型
    2.3 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噪声干扰抑制的大型旋转机械微弱故障信号检测
    3.1 引言
    3.2 经验模态分解降噪理论
    3.3 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相似性的经验模态分解降噪
    3.4 基于概率熵阈值经验模态分解降噪算法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噪声辅助分析的大型旋转机械早期故障特征增强
    4.1 引言
    4.2 Duffing振子随机共振理论
    4.3 基于部分Duffing振子模型随机共振的早期故障特征增强
    4.4 实例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大型旋转机械早期复合故障分离与特征提取
    5.1 引言
    5.2 基于连续谱峭度解卷积的大型旋转机械复合故障分离与特征提取
    5.3 仿真与实例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大型旋转机械关键设备性能评估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H-K聚类逻辑回归模型的大型旋转机械关键设备性能评估
    6.3 实例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及参与科研项目

(10)船舶轴系—油膜—轴承结构系统模态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船舶轴系轴承动力学研究概述
        1.2.1 轴系轴承油膜动力学研究
        1.2.2 转子-轴承系统模态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船舶轴系轴承油膜动力学基础理论
    2.1 滑动轴承的工作原理
    2.2 Reynolds方程求解
        2.2.1 求解边界的确定
        2.2.2 二维Reynolds方程的求解
        2.2.3 轴承油膜力求解
    2.3 滑动轴承动态特性系数
        2.3.1 非定项雷诺方程
        2.3.2 油膜动力学特性
        2.3.3 油膜动力学特性参数求解
        2.3.4 船舶轴系轴承几何参数对轴承—油膜系统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船舶轴系轴承转子动力学理论基础
    3.1 船舶轴系轴承转子理论模型
        3.1.1 单圆盘船舶轴系轴承动力学模型
        3.1.2 多支撑模型化简分析
    3.2 模态分析原理
    3.3 船舶轴系轴承-模态振动分析理论
        3.3.1 模态振动基本理论
        3.3.2 模态振动信号测量处理分析
        3.3.3 信号处理原理
    3.4 小结分析
第四章 船舶轴系轴承系统试验台架的仿真与分析
    4.1 试验台架
    4.2 台架的动力学特性数值仿真
        4.2.1 稳态轴承负荷计算
        4.2.2 油膜动力学特性系数仿真分析
    4.3 台架轴系-油膜-轴承系统模态仿真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网格划分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台架与实验验证设计
    5.1 实验设计
    5.2 模型台架轴系模态分析
        5.2.1 模型台架轴系扭转振动试验分析
        5.2.2 模型台架轴系纵向振动试验分析
        5.2.3 模型台架轴系横向和垂向振动试验分析
        5.2.4 模型台架轴系耦合振动特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由动态油膜力诊断轴系稳定性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D的转子—阻尼系统设计建模及参数匹配分析[D]. 姜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某柴油机曲轴主轴承润滑性能研究分析[D]. 李佰超.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动静压气体轴承动态特性分析与稳定性控制方法研究[D]. 贠永胜. 河南科技大学, 2019(06)
  • [4]不同碰摩状态下船舶尾轴承系统动力学行为研究[D]. 孙琳皓.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7)
  • [5]水力发电系统瞬态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D]. 张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6]Dwell型特种螺杆供送稳定性研究[D]. 王一鸣. 燕山大学, 2019(03)
  • [7]导轴承对立式蜗壳泵转子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 朱炳坤. 江苏大学, 2019(02)
  • [8]电站给水泵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D]. 王颖冰. 大连海事大学, 2018(06)
  • [9]大型旋转机械振动信号分析与早期故障辨识方法研究[D]. 党建. 西安理工大学, 2018(11)
  • [10]船舶轴系—油膜—轴承结构系统模态仿真分析[D]. 陈班班.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一种基于动态油膜力的轴系稳定性诊断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