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新型测控装置研究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新型测控装置研究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新型测控装置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苏适,张征容,谢青洋[1](2021)在《智能变电站发展综述》文中指出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本文综述了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智能变电站的特征,分析了智能变电站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型智能变电站发展的方向,为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褚亚钊[2](2021)在《石家庄栾城1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

孙晋[3](2021)在《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文中认为

殷梓健[4](2021)在《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与网络化保护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高速、重载电气化铁路是推动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供电能力强、运行方式灵活的全并联AT供电方式已成为高速、重载铁路供电的首选方案,但其在运行中极易发生威胁性较大的线路故障。由于国内尚未完全掌握其电气特性,造成既有的AT牵引网继电保护频繁故障误动,无谓扩大停电范围。因此,急需利用实时仿真系统构建全并联AT线路模型、定性分析线路故障特征,并建立基于供电臂的网络化继电保护方案。论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全并联AT线路的建模与实验工作。首先,在简述全并联AT供电网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建模的具体电力元件;其次,根据电路分析理论,将各电力元件等值为可封装的元件模型,并推算出具体的仿真参数;再次,将搭建好的全并联AT供电网模型上传到实时仿真平台RTplus,并进行编译;最后,开展上、下行线路中不同导线间的短路实验,并保存数据。(2)制定新型的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方案。考虑到全并联AT供电系统是强非线性系统和小电流接地系统,更适合采用基于特定频率分量的暂态保护方案。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求取流经自耦变压器的短路电流的模极大值,以确定发生故障的供电区间;然后利用经验模态分析算法计算故障区间内各线路固有模态函数幅值,通过比较幅值的大小完成故障线路的判定。(3)搭建全并联AT线路网络化保护模型。为进一步提高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方案的智能化水平,根据IEC61850系列标准搭建全并联AT线路网络化保护模型,并为之配套相关的模型服务,以承担一个供电臂的继电保护任务。OPNET网络平台的实验结果证明,根据IEC61850标准构建的全并联AT线路网络化保护模型具有优秀的网络性能,且逻辑清晰、结构明确。综合仿真实验和半实物实验的结果可知,基于故障电流奇异性特征的全并联AT线路故障网络选跳方案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且网络化保护模型占用带宽小,非常适合构建网络化与智能化的继电保护方案。

张爱军,赵丽君[5](2021)在《220 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要点及方案实施》文中研究说明杜尔伯特220 kV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中,将原电子互感器改造为新型电子互感器配合合并单元的模式。二次设备中,将原有监控系统更换为一体化监控系统;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利用了近年新扩建的两套线路,同时将对侧装置软硬件升级为与本侧同版本的保护,利用软件保护定值或算法完成补偿;其余线路保护、主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母联保护均进行了更换;对电量计费系统的通信规约进行了升级改造,非关口计量表采用SV网络采样,关口计量表采用点对点采样。改造完成后,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行指标的目的,为数字化变电站升级改造为智能变电站提供了借鉴。

邓陆[6](2020)在《煤矿井下高压防越级保护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煤矿井下用电负荷越来越多,发生越级跳闸的可能性就越大。目前在众多防越级保护的方法中,基于光纤通讯的保护方式最为完善,也非常符合煤矿井下供电距离近的特征。光纤通讯保护方式采用GOOSE通讯原理,实现上下级高压防爆开关之间的信息交互,可以在30毫秒内迅速判断故障区段并切断故障电源,有效缩小越级跳闸事故影响范围。论文基于光纤通讯综合保护方式,首先对漏电故障、电压不稳、开关拒动等情况进行分析,再对防越级保护系统的电力监控主站、电力监控分站、电力测控单元进行了分析与设计,然后针对越级跳电的几种情况,进行防越级综合保护器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对信号采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光电耦合模块的硬件设计,以及信号采样子程序、故障处理子程序、数据上传子程序的软件设计,完成了对越级跳闸的三种情况的判断和处理,并与矿井电力监控系统实现对接,进一步加强了煤矿井下高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能和安全性能。在防越级保护系统的组成部分搭建完成后,论文最后对防越级保护系统进行了现场实验验证,分别在井下变电所内及地面监控中心,对防越级保护的可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光纤通讯综合保护方式可以实现上下级之间的互通,达到防越级的目的。该防越级保护系统及防越级综合保护器在淮沪煤电公司丁集煤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越级跳闸事故次数显着降低,提高了丁集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为下一步矿井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图[47]表[15]参[75]

张延晓[7](2020)在《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方案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电网的应用带动了变电站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开始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与改造工程,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智能变电站的可靠运行。相对于普通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具有高压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设备检修状态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是实现变电站智能化的重要基础。高压设备智能化采用智能组件与高压设备相结合的方式组成智能高压设备,实现高压设备各项监测信息的上传,同时接收调度及监控主站下发的命令。二次设备网络化利用先进可靠的通信技术,将变电站二次设备进行分层与组网,实现可靠的测量、保护、控制与计量。本文从变电站智能化的特点及构成体系入手,从智能高压电气设备以及变电站监控系统两方面阐述了变电站智能化的研究背景及其现状。分析变电站智能化架构体系的组成,研究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与监控系统功能。其次,根据变电站高压设备智能化的需求及其设计原则,提出高压设备智能化的设计方案,重点研究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等设备的智能化实现方法。然后,针对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架构进行分析,围绕变电站智能化监控系统需求,制定了多层分布结构的变电站在线监测系统,并且对多层次监控系统的设备集成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对云南省某地级市110kV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方案实施过程,并且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分析其运行的故障率以及可靠性,说明高压设备智能化有效的降低了变电站的故障率,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效率。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有效的促进了变电站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可以为变电站运行和检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周平[8](2020)在《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靠持续的电能供应是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防误装置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不断成熟,功能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发电厂、变电站建设和改造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根据统计数据证实,随着防误装置的推广应用,电气误操作事故大大减少,为电力系统电能可靠供应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现有的主流防误操作装置、微机五防系统,存在防误闭锁不完善等问题。如:无法实时传输遥控操作的设备状态,无法采集敞开式设备的间隔网门、接地线状态等设备状态,防误闭锁的实时性不能保证,无法对变电站进行全面的防误闭锁等;离线型防误系统不能实时检测设备状态,采用电脑钥匙开锁,影响操作时间;在线型防误装置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改造成本高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保证可靠的防止误操作的发生。本文在总结国内防误操作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微机防误操作系统的问题与不足,设计开发了一套实时在线五防系统。本系统采用多层次防误闭锁体系结构,具备电气操作全过程实时防误闭锁功能。它能实时获取变电站电气设备的位置状态信息,整个操作过程完全自动完成,不用使用电脑钥匙,避免了“走空程”事故的发生。同时采用设备位置“双确认”技术,设备操作后位置状态确认由系统自动完成,不仅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大大缩短了运维人员倒闸操作时间。在线式五防系统防误闭锁更加全面,逻辑更加严密,判据更加可靠,从电网安全运行的角度来看,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应用会使运维人员因电气误操作而生伤亡的概率、电网发生大面积停运的概率和设备损坏的概率均大大降低。本文基于在线式五防技术的深入研究,结合南京路220kV变电站的现状,按照智能电网飞速发展的要求,设计并应用了一种新型的可实现实时监控的五防系统。通过对南京路220kV变电站五防系统现有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系统改造的需求,对在线式五防系统进行总体设计。该系统采用IEC61850国际通信标准,实现了各层设备间五防闭锁信息传递,变电站现场配套引入新型的智能接地桩、专用锁具和智能终端等设备,使设备状态实时反馈至本系统。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对南京路220kV变电站进行五防系统的实施,文中总结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应用在线式五防系统后,通过对比系统功能、稳定性和操作时间等,分析了本系统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于瀚[9](2020)在《白银750kV智能变电站优化组网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为打造“坚强智能电网”,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新一代智能化变电站,并初步完成了重要示范工程。根据国家发改委电力发展规划,在2020年左右我国计划投运近6000座35k V及以上智能变电站,其中新建5000余座,技术改造、升级1000余座,旨在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网企业。因此超、特高电压等级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传统变电站多采用“三层两网”结构,该结构接线复杂、设备间通信接口多、光纤数量大,难以实现信息最大化共享。本文以白银750k V变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技术,建立过程层与间隔层合并的“两层一网”新组网结构,优化传统变电站组网方式。首先,采用智能变电站模拟局域网对已完成的组网进行划分,将原有变电站中间隔层与过程层合并为设备层,变电站层改称为系统层;将监控网络、面向通用对象的变电站事件网络、采样值网络以及对时网络四网合并为一种新型网络结构。基于上述划分,“三层两网”结构被优化为“两层一网”结构,从而取消了独立组网,使信号由微软媒体服务器协议传送。其次,对750k V白银变二次保护数据流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绘制数据流图,采用标准IEC61850-9-2格式完成报文相对流量计算,使设备数量和维护成本显着降低。然后对通信回路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合并过程层与间隔层通信设备,减少网络端口数量,降低数据传输延时。最后,利用仿真型软件验证“两层一网”结构的可行性,并根据行业相关技术管理规范,将该设计运用于实际工程改造中,满足传统智能变电站网络数据在新架构中的传输需求,使优化组网后的变电站可以安全、可靠、平稳地运行。

赵睿昊[10](2020)在《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策略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生活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电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变电站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变电站内的设备也在更新换代,目前,综合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变电站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稳定运行,能正确进行变电站内设备的监测与控制,影响着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但研究表明,运行周期超过12年的综合自动化设备,其缺陷率将大幅提升,严重影响电网安全。因此,适时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将是维护电网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重要举措。由于变电站数量过于庞大,班组人员不足,停电时间受限等各方面原因影响,变电站综自改造往往不能及时进行。如何提高变电站的综自改造效率,降低工业成本,减少停电时间,是本文的重要的研究方向。基于以上改造所面临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技改方式——原屏改造。根据不同保护设备及其电压等级,分为“把座利旧”与“原屏配线”两种方式。对于就地安装设备,采用“把座利旧”的方式。该方式的关键点为在不改动原有回路以及配线的情况下,直接更换保护或测控装置。此类方式的优点为,能有效降低综自改造的成本,减少改造的工程耗时,提高改造的整体效率。此方法对保护装置的大小尺寸及接线功能有严格要求,若条件不满足,则需要对新装置进行二次研发。对于组屏安装设备,采用“原屏配线”的方式。该方式的关键点为更换保护测控装置,装置背板至端子排部分回路进行重新配线,保护屏及外部电缆全部利旧。此类方式的优点为,减少改造工作量,降低材料成本,解决主控室空间不足等问题。此方法也对外部电缆的绝缘及配线正确率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以110k V杨J变电站为实例,结合变电站保护及自动化系统配置情况,初步制定出4种综自改造方案。并通过对比分析经济性及可行性,最终选取最优方案。本文分析了110k V杨J变电站的一次设备状况及其二次保护配置情况,分析相应保护原理,并根据南方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规程,进行相应的的保护整定计算。110k V杨J变电站改造过程中,通过优化验收工序及计划编制,可将单套10k V就地化保护的改造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为配合原屏改造过程中单机装置提前验收,研究搭建了一个多功能验收调试平台,用于将保护单机逻辑、信号、测控采样、遥控等功能的提前调试验收,做到保护测控装置能够“即插即用”,减少主网设备停电内的工作量。横向对比常规改造方式与原屏改造方式的改造所需停电时间、工程总体耗时及工程总投资,分析得出,原屏改造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电网内待改造变电站存量多与技改效率低下的矛盾。与传统改造相比,原屏改造方式将改造总耗时降低了50%,改造经济成本也降低了34%。同时,10k V馈线部分改造,单间隔改造所需停电时间也降低至4小时,满足用户要求停电时间。各项数据均表明,原屏改造具有工作效率高、经济成本低、人员利用率好的优点,能够的到大力的推广及应用。与此同时,跨厂家设备的原屏改造,将成为下一步研究方向。全面分析跨厂家原屏改造的可能,最终能够使原屏改造不仅适用于特定厂家设备,而是能够全面、彻底地进行电网内变电站技改工作,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新型测控装置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新型测控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变电站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变电站的发展历程
    1.1 有人值守变电站
    1.2 无人值守变电站
    1.3 智能变电站
2 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2.1 标准化的网络结构
    2.2 全站共享的数字化信息
    2.3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
3 智能变电站存在的问题
    3.1 系统复杂运维困难
    3.2 软硬件维护成本高
    3.2 设备可靠性是影响智能化的关键
4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发展的趋势
5 结束语

(4)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与网络化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及创新点
        1.3.1 课题来源
        1.3.2 创新点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全并联AT供电网数字仿真建模与故障分析
    2.1 全并联AT供电网概述
    2.2 全并联AT供电网的模型搭建
        2.2.1 牵引变压器建模
        2.2.2 牵引网仿真模型的搭建
        2.2.3 全并联AT牵引网线路电气模型
    2.3 全并联AT供电网运行仿真
        2.3.1 RTplus电网实时仿真装置简介
        2.3.2 全并联AT牵引网线路T-R短路分析
        2.3.3 全并联AT牵引网线路F-R短路分析
        2.3.4 全并联AT牵引网线路T-F短路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故障识别算法的选取与时效性分析
    3.1 常用信号分析方法对故障选跳信号的识别
        3.1.1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
        3.1.2 短时傅里叶变换(SFFT)算法
        3.1.3 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基本理论方法
        3.1.4 小波变换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
    3.2 小波分析基函数的分析选取
        3.2.1 Haar小波
        3.2.2 dbN小波
        3.2.3 Mexican Hat(mexh)小波
        3.2.4 Morlet小波与Meyer小波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并联AT供电网故障选跳算法与实验验证
    4.1 故障选跳方案的判据指标
        4.1.1 小波变化模极大值
        4.1.2 经验模态分解与固有模态函数
    4.2 全并联AT线路T-R短路分析与故障特征提取
    4.3 全并联AT线路F-R短路分析与故障特征提取
    4.4 全并联AT线路T-F短路情况分析
    4.5 全并联AT线路的故障选跳方案
    4.6 全并联AT线路的故障选跳方案实验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化故障选跳方案与实时仿真验证
    5.1 IEC61850通信规约简介
    5.2 继保方案的网络化保护配置过程
        5.2.1 全并联AT线路继电保护配置
        5.2.2 全并联AT线路继电保护网络化建模
    5.3 网络化继电保护方案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5.3.1 OPNET工具软件简介
        5.3.2 基于OPNET软件的建模仿真
        5.3.3 OPNET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220 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要点及方案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存在的问题
2 改造技术要点
    2.1 一次设备
        2.1.1 开关
        2.1.2 互感器
    2.2 二次设备
        2.2.1 监控系统
        2.2.2 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2.2.3 电量计费系统
        2.2.4 二次设备布置
3 实施过程
4 改造效果
5 技术探讨
6 结语

(6)煤矿井下高压防越级保护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防越级保护系统发展方向
    1.4 防越级保护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4.1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2 拟解决方案
    1.5 论文结构安排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防越级保护系统原理及故障分析
    2.1 越级跳电的原因分析
        2.1.1 短路故障
        2.1.2 漏电故障
        2.1.3 电压不稳故障
        2.1.4 开关拒动故障
    2.2 防越级保护方式系统研究
        2.2.1 节点闭锁法
        2.2.2 集中控制法
        2.2.3 光纤纵差保护法
        2.2.4 光纤通讯保护法
    2.3 升级后防越级保护方案的优势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井下防越级保护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丁集煤矿电力系统介绍
    3.2 防越级保护系统组成
    3.3 防越级保护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井下防越级综合保护系统软硬件设计
    4.1 防越级保护系统硬件设计
        4.1.1 信号采集模块
        4.1.2 中央处理模块
        4.1.3 光电耦合模块
    4.2 防越级保护系统软件设计
        4.2.1 主程序设计
        4.2.2 信号采样子程序设计
        4.2.3 处理故障子程序设计
        4.2.4 数据上传子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验证及分析
    5.1 防越级保护现场实验
    5.2 防越级保护系统远程验证
        5.2.1 监控分站通信验证
        5.2.2 防越级保护系统实验过程
    5.3 防越级保护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方案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智能变电站架构体系研究
    2.1 概述
    2.2 智能变电站架构体系的形成
    2.3 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结构
    2.4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
    2.5 系统高级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电站高压设备智能化设计
    3.1 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特征
    3.2 变压器的智能化方案
    3.3 开关设备智能化方案
    3.4 互感器智能化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一体化监控系统构架研究
    4.2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
    4.3 110KV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电站智能化方案的实施
    5.1 项目概述
    5.2 变电站电气一次系统概况
    5.3 高压设备智能化方案实施
    5.4 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
    5.5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5.6 一体化电源系统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变电站运行效果分析
    6.1 变电站运行故障统计与分析
    6.2 变电站可靠性分析
    6.3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6.4 解决的关键问题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技术基础
    2.1 在线式五防系统基本功能
    2.2 在线式五防系统原理及特征
    2.3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通信
    2.4 在线式五防系统的关键技术
    2.5 在线式五防系统故障处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设计
    3.1 南京路220kV变电站概述
    3.2 南京路220kV变电站五防系统问题及功能需求分析
    3.3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应用分析
    4.1 在线式五防系统站控层应用分析
    4.2 在线式五防系统间隔层应用分析
    4.3 在线式五防系统过程层应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线式五防系统在南京路220kV变电站的实施
    5.1 在线式五防系统实施步骤
    5.2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5.3 在线式五防系统在南京路220kV变电站的实施效果
    5.4 在线式五防系统实施前后对比分析
    5.5 在线式五防系统取得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白银750kV智能变电站优化组网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智能变电站新型组网结构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优化组网设计
    2.1 750kV白银变现有组网结构
    2.2 智能变电站“两层一网”结构
    2.3 智能变电站数据流量及延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白银750kV智能变电站保护系统设计
    3.1 二次系统的整合原则
    3.2 750kV白银变二次系统升级设计方案
    3.3 相关设备布置及优化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白银750kV智能变电站通信回路设计
    4.1 750kV白银智能变电站二次回路设计内容
    4.2 站内IED设备名称的定义
    4.3 智能变电站设计改造效果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750kV白银变电站优化组网后性能分析
    5.1 关于网络仿真下的组网说明
    5.2 组网优化后性能理论计算及VLAN配置
    5.3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变电站IED名称及地址分配表

(10)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策略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某市供电局电网现状与发展
        1.3.1 某市供电局电网现状
        1.3.2 某市供电局电网规划与发展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原屏改造策略方案及分析
    2.1 传统综自改造
    2.2 原屏改造概念的提出
        2.2.1 10kV保护综自设备
        2.2.2 110kV保护及公共部分
        2.2.3 原屏改造方案确定
        2.2.4 原屏改造的风险及管控
    2.3 原屏改造实施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主网变电站保护原理及整定
    3.1 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
    3.2 变电站电气二次部分
        3.2.1 监控层设备
        3.2.2 间隔层设备
    3.3 主变保护配置及其整定计算
        3.3.1 主变保护配置
        3.3.2 主变保护部分原理
        3.3.3 主变保护部分整定
    3.4 10kV部分保护配置及其整定计算
        3.4.1 10kV保护部分配置
        3.4.2 10kV保护部分保护原理
        3.4.3 10kV保护部分整定
    3.5 公共部分保护配置及策略
        3.5.1 公共保护部分配置
        3.5.2 公共保护部分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网变电站方案制定及对比
    4.1 主网变电站改造所遇挑战
        4.1.1 工时问题
        4.1.2 屏位问题
    4.2 试点变电站装置型号选择
        4.2.1 技术分析
        4.2.2 10kV保护部分
        4.2.3 110kV主变保护及备自投
        4.2.4 测控装置部分
    4.3 装置对比
        4.3.1 就地安装设备
        4.3.2 组屏安装设备及测控部分
    4.4 改造方案
        4.4.1 方案一(均采用6U装置)
        4.4.2 方案二(均采用4U装置)
        4.4.3 方案三(4U和6U装置共同使用)
        4.4.4 方案四(常规综自改造)
    4.5 方案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主网变电站改造及应用效益分析
    5.1 工程前期准备
        5.1.1 搭建调试平台
        5.1.2 计划编制
    5.2 工程实施
    5.3 总体效益对比
        5.3.1 停电时间对比
        5.3.2 工程耗时对比
        5.3.3 经济成本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新型测控装置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变电站发展综述[J]. 苏适,张征容,谢青洋. 云南电力技术, 2021(05)
  • [2]石家庄栾城11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设计与实现[D]. 褚亚钊. 河北科技大学, 2021
  • [3]11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D]. 孙晋.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4]全并联AT线路故障选跳与网络化保护技术研究[D]. 殷梓健.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1)
  • [5]220 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要点及方案实施[J]. 张爱军,赵丽君.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21(01)
  • [6]煤矿井下高压防越级保护系统设计与实现[D]. 邓陆.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7]变电站智能化技术方案设计与研究[D]. 张延晓. 山东大学, 2020(04)
  • [8]南京路220kV变电站在线式五防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 周平. 山东大学, 2020(04)
  • [9]白银750kV智能变电站优化组网的设计与应用[D]. 于瀚.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2)
  • [10]110kV变电站综自改造策略研究与应用[D]. 赵睿昊. 吉林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新型测控装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