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一、大学物理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植慧茵[1](2021)在《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改革关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该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学效率。值得关注的是,同伴教学法也具有与小组合作学习相似的特点,同伴教学课堂也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合作学习的机会,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经国内外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同伴教学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且能够不断加强学生主体性,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概念理解与掌握、合作与交流、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同伴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个很好尝试。当前国内高校对同伴教学法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不多。部分已有的研究表明同伴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如小组组建、课堂管理、概念测试题编制、反馈方式等方面困难,因此如何提高同伴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把同伴教学法引进高一物理力学教学课堂中,对同伴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实施困难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本文以同伴教学法为基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一物理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与实践。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论述:理论方面。在绪论部分论述本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介绍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文献综述国内外同伴教学法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从理论上梳理同伴教学法、阅读测试题与概念测试题、同伴讨论、反馈方式等相关内容,以及与同伴教学法相关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实践方面。首先,编制调查问卷并开展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期调查,通过问卷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对同伴教学法的倾向态度等现状;然后围绕学生特点,选择高一物理《弹力》、《摩擦力》两节课、设计相应的实施方案,制定阅读测试题与概念测试题。在实施前期,先组建合适的讨论小组,对同伴讨论小组进行培训,培养学生小组讨论习惯,帮助学生熟悉同伴教学法的实施流程;再将同伴教学法正式引进物理课堂中,课中学生展开概念测试题思考与同伴讨论,教师进行课堂观察与数据统计,之后再作下一步教学安排。最后,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效果分析,探究实施困难、寻找解决办法,提出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课堂实施的建议,提高同伴教学法的适用性,从而丰富高中物理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同伴教学法对教学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如,同伴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伴讨论能够降低基础薄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同时也遇到了小组分配、座位编排、时间分配、讨论有效性与检验、阅读测试题与概念测试题的编制、学生出现依赖性等方面困难,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对同伴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与改进。

李杨[2](2021)在《基于雨课堂的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民族院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中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造成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而传统大学物理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缺失,为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迫切需要对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物理的教学中。研究在民族院校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对民族院校提高理工科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考虑到民族院校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特点和大学物理课程特征,分析在民族院校里,利用雨课堂对大学物理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然后对大学物理课程基于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阐明问题的背景,提出问题;并对民族院校、雨课堂、混合教学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理清研究思路和方法。然后对国内外关于混合教学和雨课堂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值得借鉴和不足之处。其次,通过对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班学生物理基础情况以及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民族院校可以进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也迫切需求现在教育技术应用在课堂中。其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大学物理混合教学模式,并将建构主义、探究性社群理论、泛在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作为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根据该模式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再设计。最后,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选取由相同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班级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班级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验证该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有效性。经过教学实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进行测试,使用SPSS统计分析学生测试成绩,经对学生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班级成绩与对照班级成绩存在显着差异,两样本均值差为4.217,A班成绩显着高于B班成绩。表明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在民族院校中,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卢忠南[3](2021)在《仿真模拟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磁学为例》文中提出物理学科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核心素养。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然而高中物理概念多、概念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导致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难教和难学,尤其是物理抽象概念。因此探究促进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研究非常重要。PHET仿真模拟(Physics Education Technology interactive simulation)主要是研究仿真模拟技术如何改进物理及其他理科教学。本文将PHET仿真模拟应用于高中物理抽象概念的教学中,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寻找能够促进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教学模式。本文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部分。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献,总结物理概念教学取得的成果,探索有效的概念教学方法;总结国外和国内将仿真模拟应用到物理概念教学的成就。在实践研究方面,以电磁学内容为例,展开基于预测-观察-解释的POE教学策略的仿真模拟辅助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使用POE教学策略辅助教学,并引导学生使用PHET仿真模拟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实践后,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结论是:第一、将仿真模拟应用于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结合预测-观察-解释的POE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二、本研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有效的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模式,解决了高中物理抽象概念难教的问题,更激励广大教师坚持学习,勇于创新,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仿真模拟程序来服务教学。第三、在缺乏实验的线上教学中,使用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弥补线上教学的实验缺失问题,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邵良余[4](2021)在《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人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教育资源无法均等分配,因而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教育资源利用率问题,线上教育崭露头角。近年来,微课、慕课等小规模在线课程逐渐兴起,让教育资源均等化成为现实。2020年初由于新冠病毒的爆发,导致线下教育处于停滞状态,为响应国家“停课不停学”号召,线上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线上教育虽发展迅猛,在实施过程中中学物理线上教育问题逐渐显露。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由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换过程中,如何平稳过渡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为主旨,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模式转变的问题,为探寻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展开相关研究。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通过查阅文献对线上线下教学背景进行梳理阐述,明确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给出相应研究方法。文章第二部分学习总结与本课题相关教学理论基础,针对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及特点进行界定分析。解析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特点,结合泰勒教育目标观与教学实践对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梳理中学物理教学逻辑关系图,针对现状结合逻辑关系给出相应教学方法。第三部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学物理教育线上线下教育模式教学实践过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突出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文章第四部分结合问卷数据针对中学物理线上教学过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实施不同教学模式下中学物理实践教学,并对不同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践观察,总结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换问题,探寻集线上线下模式教学优势于一体的物理教学模式,为创建高效物理教学新模式提供了探索方向。第五部分结合实践观察结果、问卷数据分析,设计构建基于PBL教学法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分析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物理教学案例,结合模式特点优化制定线上物理成绩评定制度,紧密衔接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转变。第六部分总结研究成果,针对研究不足之处给予说明,并对中学物理未来教学模式发展给出分析与展望。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相关研究方法,研究提出基于PBL线上教学模式。研究发现,采用PBL线上教学模式既能够有效弥补线下教学资源短板、线上教学监督盲区、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又有效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率、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切实落实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为优化中学物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转变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刘欣倩[5](2021)在《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新兴技术飞速发展,教师知识结构也随时代所需在不断改变。从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提出PCK(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以来,国际上很多学者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PCK(学科教学知识)也被业界认为是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如何将技术融入到课堂中缺少相关研究理论的支撑。2005年,美国学者马修·科勒和庞亚·米什拉在PCK(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首次加入技术知识,提出了教师TPACK的理论。此框架被国外众多教育研究部门和机构认可并加以应用。另外,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国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此深化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该计划既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未来的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基于以上两点分析,从培养符合国家发展的优秀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目的出发,我们有必要根据教师TPACK理论,探析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策略及实施路径。本研究基于TPACK的视角,从培养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目的出发,一方面对国内几所优秀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学分比例、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环节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物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覆盖广度仍然需加以扩大,涉及现代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的主要近现代物理理论,例如固体物理等课程需要加强。同时,高师院校要合理调配教师教育实践环节,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关系。另一方面,借鉴已有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笔者编制了 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发展现状问卷,调查了华中师范大学257名物理学(师范)毕业生的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各维度下的得分表明:受访教师整体发展较好,但部分教师存在对物理课程标准的深度与要求理解相对匮乏,缺乏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难以兼顾实践探究与实际教学等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卓越中学物理教师职前职后发展的培养策略、实施路径。即通过确定与时俱进的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目标、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实践理念和创建生态化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环境,来建设高效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实践体系,完善动态化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反馈体系,提升深度化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服务。最后,笔者对本次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以期能进一步深入探索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发展研究。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6](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拉开了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序幕。浙江和上海作为第一批试点省市,2017年完成了首批新高考。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紧接着成为第二批试点省市,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2020年进行了首次考试。在新高考改革试点进行、逐步推广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显着特征之一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比较高,改革的主要思想之一是实现学生“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化,打破应试教育的顽瘴痼疾,突出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时代性。正确把握新高考的能力培养要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向,有利于促进高中生更好地发展。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上。各学科要结合自身特色,通过学科教学支撑学生能力的提升。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性、应用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对新高考相关国家政策、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凝练出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要点,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模型建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五项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高中物理教学调查结果,提出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一是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三是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综合运用提出的能力培养策略,选取高中物理中《向心力》和《质点与参考系》两个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说明能力培养策略的具体实施过程。本文探索了新高考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对新高考试点省市高中物理一线教学工作者有一些帮助,对全国即将启动新高考的省市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

郝伟可[7](2021)在《基于SPOC的普通高校武术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2020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把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的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在这种政策和社会背景下,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贡献一些力量。MOOC是2008年推出的在线课程教育,但存在弊端。在MOOC的基础上,2013年又推出SPOC的新型在线课程教育。而完全的线上教学和学习方式,以及传统的线下教学和学习方式,对于部分课程的教授和学习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于是,SPOC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以基于SPOC的普通高校武术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选取咸阳师范学院60名男生为实验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基于SPOC的普通高校武术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并分析其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实现SPOC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广泛推广与应用。为武术教学工作关于SPOC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提供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组无论是在技能考核部分,还是理论考试部分,都比对照组的成绩好。表明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适用于武术教学,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了显着的效果。(2)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都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新型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态度和自主探究能力。(3)大多数同学均认可该教学模式,并希望该教学模式能够正式投入应用。(4)将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线上进行预习和复习,线下进行面对面练习,更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丁悦[8](2020)在《CRPI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化社会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发挥作用,教育行业中信息技术也开始不断与教育方法融合运用于教学。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全方面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对教师专业性和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单一课程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其中,文献研究法是广泛浏览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研究,了解前人对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调查情况并学习相关理论。与此同时,查阅有关课堂应答系统(CRS)教学技术与同伴教学法(PI)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运用范围,探究两者融合的可行性。文献查阅的过程中认识到CATAALYST理论模型,为两者的融合提供实践上的参考。调查研究法主要对中职学校的师生进行实际情况的调研,其中针对教学中不同角色在不同时期设置调查问卷和访谈,了解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研究内容分为六部分:(1)绪论:阐述本文研究选题的意义,对课堂应答系统和同伴教学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明确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根据上一章节的文献阅读的成果,明确本文研究的核心并进行概念界定,使得后文的研究具备一定的理论依据;(3)现状调查与分析:设置并运用问卷调查方式在中职学校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处理问卷调查的结果,明确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所出现的问题。(4)教学模式的构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CATAALYST理论模型结合课堂应答系统和同伴教学法构成CRPI教学模式。(5)教学模式应用:明确应用方案、对应用效果从学生成绩、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三方面进行效果分析并进行评价。(6)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展望。本研究顺应信息化社会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结合课堂应答系统信息技术和同伴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构建CRPI教学模式,并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教育实践对比研究。实践表明:CRPI教学模式符合教育信息的要求的同时,对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适用于中职计算机这种理实结合的课程,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但是,由于调查问卷样本量的不足导致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吕秀梅[9](2020)在《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当前高中物理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1991年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提出的同伴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目前国内外关于同伴教学法的研究,多为基于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流程进行案例分析的研究形式,缺乏针对同伴教学法每一环节提出教学策略并为策略有效性提供量化支撑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着眼于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改善学习效果为目的,建构了有关同伴教学法自学新知、概念引入、凸显本质、合作探究以及深度剖析这五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为本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通过对同伴教学法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完成文献综述;进行理论研究,界定相关概念与内涵;对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分析,明确新课程教学理念。二、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对本课题展开研究。三、根据前测结果对学生学习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建构开展同伴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四、根据前测结果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教学中应用所建构的策略,完成实践研究。五、后测两班的学习水平,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的结果、实验班前后测结果、对照班前后测结果进行t检验,验证建构策略的有效性。六、实践研究中,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归纳同伴教学法的可行性与限制性,形成研究结论与反思。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形成了如下结论:一、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可知,实验前后学习兴趣、探求新知、求知热情、思维建构和交流合作这五个维度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实验班在开展同伴教学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二、将本文建构的同伴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验班后,实验班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学习效果,说明本文建构的同伴教学法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并具有可操作性。三、访谈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同伴教学法的看法,总结得出一线教师和学生对同伴教学法普遍持肯定态度,表明了同伴教学法对高一物理力学概念教学有积极影响。

蓝小娟[10](2020)在《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同伴教学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富含同伴教学思想的同伴教学法在美国课堂教学流行起来,并向国际上推广。同伴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不谋而合,对改变课堂现状与促进各方面能力有作用。目前,关于同伴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用尚未有系统的研究,而从理论上来看同伴教学法对改变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笔者尝试将同伴教学法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期改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本研究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及行动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调查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情况。在明确了同伴教学法理念与流程后,针对调查现状存在的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理论以及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理论探索,构建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流程结构及教学策略,并在三轮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流程结构与教学策略。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期理论研究阶段,包括一、二章内容。在本阶段通过研究背景的描述提出了研究问题,紧接着通过研读大量文献,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同伴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接着阐释了同伴教学法、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概念,并确定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冲突理论以及合作学习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本研究的内容、目的与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二阶段是现状调查阶段,主要是第三章内容。通过访谈法从教师角度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采用问卷法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态度、学科核心素养情况以及同伴教学法的学习准备情况。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情况以及学习准备情况,为后续同伴教学法的教学策略提出与研究实践做铺垫。第三阶段是同伴教学法的流程结构建构与教学策略的初步提出阶段,主要是第四章内容。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总结应用同伴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原则,根据同伴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初步提出同伴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流程结构,包括课前准备、自主预习、预习测试、新知学习和巩固提升五个阶段;根据已有研究及现状调查情况提出三方面的教学策略,一是测试题设计和选择教学反馈系统的课前准备策略,二是小组协作、同伴讨论和利用反馈机制的课中教学策略,三是注重诊断性评价和个人与小组结合评价的课堂评价。第四阶段是教学实践阶段,主要是第五章的内容。笔者选取百色市某校高一(5)班的4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三轮行动研究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学习情况进行观察,不断对教学流程结构、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与完善,通过收集学生三轮学习的课堂参与情况以及对比实践前后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行动研究的效果,最后总结本次研究提出的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流程结构与教学策略。第五个阶段是总结展望阶段,主要是第六章的内容。包括研究结论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本研究的结论包括,问卷调查结论和同伴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适用性与应用效果,包含课前准备、自主预习、预习测试、新知学习、巩固提升、课堂评价六个环节的同伴教学法流程结构,以及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堂评价三方面共8个教学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同伴教学法流程结构及教学策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适用的,能够帮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改变理论课教学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不高、师生交互少的情况,同时基于同伴教学法的教学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大学物理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物理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流程
        3.研究方法
二、理论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与现状
        1.国外研究
        2.国内研究
    (二)同伴教学法
        1.同伴教学法简介
        2.阅读测试题和概念测试题
        3.同伴讨论
        4.反馈方式
    (三)相关理论基础
        1.金字塔理论
        2.最近发展区理论
        3.社会互赖理论
三、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分析
        1.研究对象
        2.研究对象的现状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分析
        1.教材与学情分析
        2.《弹力》教学案例设计
        3.《摩擦力》教学案例设计
四、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实施前期准备
        1.同伴小组组建
        2.同伴小组培训
    (二)《弹力》案例实施与分析
        1.课前准备
        2.《弹力》教学过程
    (三)《摩擦力》案例实施与分析
        1.课前准备
        2.《摩擦力》教学过程
    (四)同伴教学法物理课堂教学片段
五、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1.概念测试题
        2.物理月考成绩
    (二)学生对同伴教学法的反馈
        1.问卷设计与实施
        2.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学生访谈结果
    (三)实施困难与改进办法
        1.同伴讨论小组组建
        2.座位编排问题
        3.时间分配
        4.讨论的有效性
        5.阅读测试题与概念测试题选择与编制
        6.学生开始出现依赖
六、研究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弹力》导学案
附录三 《摩擦力》导学案
附录四 同伴教学法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雨课堂的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民族院校
        (二)雨课堂
        (三)混合式教学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一、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一)混合式教学定义的研究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三、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四、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第三章 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的前期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大学物理学习者基本信息分析
    三、微信以及混合式学习情况分析
    四、大学物理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基于雨课堂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探究性社群理论
        (三)泛在学习理论
        (四)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前端分析
        (一)学习需求分析
        (二)学习内容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四)学习环境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面对面授课前教学设计
        (二)面对面授课时教学设计
        (三)面对面授课后教学设计
    五、教学评价设计
第五章 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
    一、教学实验对象和方法
    二、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过程
        (一)高斯定理教学设计
        (二)面对面授课前
        (三)面对面授课
        (四)面对面授课后
    三、教学评价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民族院校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调查问卷
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仿真模拟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磁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物理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线上教学的需求以及仿真模拟的优势
        三、课程改革的需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概念
        二、物理概念
        三、物理抽象概念
        四、PHET仿真模拟的介绍
    第二节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仿真模拟在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评述
第三章 仿真模拟辅助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PHET仿真模拟的特点
    第二节 PHET仿真模拟应用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优势
        一、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仿真模拟应用在抽象概念教学上的优势
    第三节 应用PHET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教学的教学实践分析
        一、在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二、线上教学实践分析
第四章 仿真模拟辅助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第二节 基于POE教学策略的教学流程
    第三节 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基本现状的调查
        一、问卷编制
        二、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基于仿真模拟的《电场电场强度》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七、课后作业
    第五节 基于仿真模拟的《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五、教学流程
        七、课后作业
第五章 实践研究与效果分析
    第一节 教学实践的准备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PHET仿真模拟程序的准备
        三、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
        四、教学设计的制作准备
        五、教学实践条件的准备
    第二节 教学实践的过程
        一、在校的课堂教学实践
        二、线上教学实践
    第三节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工具的准备
        一、调查问卷
        二、学生访谈
        三、教师访谈
    第四节 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
        一、师生对物理抽象概念教与学的态度
        二、学生对仿真模拟的认识
        三、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优势
        四、PHET仿真模拟在线上教学的优势
        五、师生对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教学的认可程度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学生应用仿真模拟学习,能增强对物理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教师使用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可以有效解决物理抽象概念难教的问题
        三、在线上教学中,使用仿真模拟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弥补实验缺失的问题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一、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专着
    三、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一 PHET仿真模拟实验截图
    附录二 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现状的调查
    附录三 课堂教学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基本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
    附录四 线上教学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
    附录五 学生对仿真模拟实验辅助物理抽象概念教学的态度的调查
    附录六 学生对仿真模拟辅助物理概念教学态度的调查数据分析
致谢

(4)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3.1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文献综述
        1.3.2 线上教育文献综述
        1.3.3 混合式教学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分析
    2.1 中学物理教学理论基础
    2.2 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2.3 教学模式分类及发展历程
        2.3.1 线下教学模式
        2.3.2 线上教学模式
        2.3.3 混合式教学模式
    2.4 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理论分析
        2.4.1 教学目标设置分析
        2.4.2 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2.4.3 教学逻辑关系分析
        2.4.4 教学实践方法分析
第3章 问卷调查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发放
    3.2 数据收集统计
    3.3 问卷结果分析
第4章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4.1 中学物理线上教学概况分析
    4.2 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4.2.1 线上教学PBL模式简介
        4.2.2 PBL模式发展历程
    4.3 中学物理教学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4.3.1 实验背景
        4.3.2 学校概况分析
        4.3.3 学情分析
        4.3.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过程设计
    4.4 线上线下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4.4.1 实践结果分析
        4.4.2 问题分析实践总结
第5章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课堂构建及案例分析
    5.1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过程设计
    5.2 基于PBL模式线上教学案例与评析
    5.3 基于PBL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5.4 基于PBL模式物理线上教学案例分析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问卷
附录B:问卷信度
附录C:问卷效度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TPACK是技术与教师教育整合的核心
        1.1.2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1.1.3 TPACK发展对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提供新视角
    1.2 研究现状
        1.2.1 TPACK理论研究现状
        1.2.2 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分析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界定
        2.1.2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界定
        2.1.3 “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分析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TPACK视域下高师院校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方案对比研究
    3.1 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
    3.2 课程与教学对比分析
        3.2.1 学分比例对比分析
        3.2.2 专业课程对比分析
    3.3 课程实践对比分析
    3.4 高师院校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方案研究分析小结
第四章 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发展现状研究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对象
        4.2.2 问卷设计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1 信效度分析
        4.3.2 调查结果基本信息数据分析
        4.3.3 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发展现状数据分析
    4.4 研究小结
第五章 TPACK视域下卓越物理教师培养策略及实施路径探析
    5.1 职前高师院校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策略与实施路径
        5.1.1 职前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策略
        5.1.2 职前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实施路径
    5.2 职后高师院校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的培养策略与成长路径
        5.2.1 职后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策略
        5.2.2 职后卓越中学物理教师成长路径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反思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调查问卷
致谢

(6)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一轮高考改革能力取向更加显着
        (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主要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加德纳的理解教育理论
        (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第三章 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分析
    一、新高考相关政策及其能力要点
        (一)基于能力培养的政策分析
        (二)政策中的能力核心要点整合与凝练
    二、《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分析
        (一)《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分析
        (二)《考试说明》能力要点凝练
    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
    四、《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分析
    五、新高考能力培养要求核心要点凝练与内涵分析
        (一)能力要求核心要点凝练
        (二)能力要点内涵分析
第四章 能力培养目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一、问卷设计
        (一)教师问卷
        (二)学生问卷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的分析
        (二)学生问卷的分析
    四、调查结论
        (一)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够透彻,未能顺应新高考能力取向
        (二)学生能力提升意识不足,主动性不强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比较难,缺乏有效的提升措施
        (四)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待改进
        (五)物理学习中学生能力不强,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分解能力培养目标,推进能力培养的课堂落实
        (一)有效介入能力目标
        (二)分解能力目标
    三、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有效提升学生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过程,提高理解能力
        (二)加强思维训练,增强论证意识,提升推理论证能力
        (三)增强简化意识,善于抽象类比,培养模型建构能力
        (四)鼓励独立思考,引导发散思维,推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激发学习兴趣,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第六章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一、《向心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计评析
    二、《质点与参考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设计评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7)基于SPOC的普通高校武术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1.1.2 武术人才培养的需求
        1.1.3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SPOC的定义
        2.1.2 翻转课堂的定义
        2.1.3 MOOC、SPOC、微课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SPOC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翻转课堂国内外研究现状
        2.2.3 基于SPOC翻转课堂在体育教学领域的研究
        2.2.4 我国武术教学研究现状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掌握学习理论
        2.3.3 混合式学习理论
        2.3.4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教学实验法
    3.3 技术路线
4 课程设计与实施
    4.1 设计原则
        4.1.1 系统性原则
        4.1.2 开放性原则
        4.1.3 互动性原则
        4.1.4 针对性原则
    4.2 SPOC课程设计前端分析
        4.2.1 教学对象分析
        4.2.2 教学内容分析
        4.2.3 教学目标分析
        4.2.4 学习环境分析
    4.3 基于SPOC的武术课翻转课堂的课程设计
        4.3.1 课程章节
        4.3.2 课程资料
        4.3.3 课程通知以及作业
        4.3.4 课程考试以及统计
        4.3.5 活动区
    4.4 SPOC课堂教学评价
        4.4.1 形成性评价
        4.4.2 总结性评价
    4.5 基于SPOC的武术课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
        4.5.1 基于SPOC的武术课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
        4.5.2 基于SPOC的武术课翻转课堂的课中纠错
        4.5.3 基于SPOC的武术课翻转课堂的课后反思
    4.6 传统武术课教学实施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两种教学模式学生知识获取过程对比分析
    5.2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武术学习情况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5.2.1 实验前两班学生武术学习情况对比分析
        5.2.2 实验前后两班学生武术学习情况对比分析
        5.2.3 实验后两班学生武术学习情况对比分析
    5.3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武术技术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影响的结果与分析
    5.5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课程效果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5.6 基于SPOC的武术课翻转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5.6.1 优点
        5.6.2 存在的不足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CRPI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1.1 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终身职业教育的需求
        1.1.2 中职计算机教育备受重视
        1.1.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课堂应答系统(CRS)研究综述
        1.3.2 同伴教学法(PI)研究综述
        1.3.3 相关研究总体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CRPI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2.1 问题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教学模式
        2.1.2 课堂应答系统(CRS)
        2.1.3 同伴教学法(PI)
    2.2 CRPI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2.2.1 CATAALYST理论模型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认知诊断理论
        2.2.4 问题导向教学理论
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3.1.1 调查对象说明
        3.1.2 调查问卷设计
        3.1.3 问卷统计结果
    3.2 教学现状中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分析
        3.2.1 教学目标
        3.2.2 教学方式
        3.2.3 教学内容
        3.2.4 学生学情
    3.3 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反思
4 CRPI教学模式构建
    4.1 CRPI教学模式设计的构建原则
        4.1.1 专业导向原则
        4.1.2 学生主体原则
        4.1.3 理实结合原则
    4.2 CRPI教学模式设计
        4.2.1 目标与取向
        4.2.2 组织与结构
        4.2.3 内容与实施
        4.2.4 评价与管理
5 CRPI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5.1 应用方案
        5.1.1 教学实验对象确立
        5.1.2 教学实验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5.1.3 调查工具
    5.2 基于CRPI教学模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5.3 效果分析
        5.3.1 学生成绩分析
        5.3.2 学生问卷分析
        5.3.3 教师访谈分析
    5.4 应用评价
        5.4.1 CRPI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5.4.2 CRPI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4.3 CRPI教学模式运用的注意事项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前测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3 前测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4 运用CRPI教学模式的计算机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5 后测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6 后测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综述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
    2.1 主要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课标分析
    2.4 技术依据
第三章 高一年级学生物理学习现状分析
    3.1 调查形式和研究对象说明
    3.2 调查问卷设计与说明
    3.3 前测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4 高一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第四章 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概念中的教学策略建构
    4.1 同伴教学法中自学新知的教学策略
    4.2 同伴教学法中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
    4.3 同伴教学法中凸显本质的教学策略
    4.4 同伴教学法中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4.5 同伴教学法中深度剖析的教学策略
第五章 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5.1 应用同伴教学法的相关说明
    5.2 后测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5.3 同伴教学法的实践案例分析
    5.4 实践效果的后测与分析
    5.5 访谈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诊断问卷

(10)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要求
        2.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同伴教学法的启发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同伴教学法国内外研究综述
        1.境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同伴教学法国内外综述小结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同伴教学法
        2.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冲突理论
        3.合作学习理论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及学科核心素养情况的调查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访谈调查与分析
        1.讲授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2.学生参与度低且缺少课堂互动
        3.忽视课堂学习评价
    (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现状调查
        1.问卷设计及实施
        2.调查数据分析
        3.调查结论
四、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析
        1.课程内容分析
        2.课程理念与目标
        3.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的新要求
    (二)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2.适量性原则
        3.情境化原则
        4.动态性与生成性
        5.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
    (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流程结构
        1.课前准备
        2.自主预习
        3.预习测试
        4.新知学习
        5.巩固提升
    (四)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策略
        2.课中教学策略
        3.课堂评价策略
五、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准备
        1.反馈方式的选择
        2.建立学习小组
        3.课堂评价设计
        4.教学行动研究方案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
        1.课前计划
        2.教学行动过程
        3.观察分析
        4.反思
    (三)第二轮行动研究
        1.课前计划
        2.教学行动过程
        3.观察分析
        4.反思
    (四)第三轮行动研究
        1.课前计划
        2.教学行动过程
        3.观察分析
        4.反思
    (五)行动研究效果分析
        1.课堂观察分析
        2.访谈内容分析
        3.调查问卷分析
    (六)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动研究总结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调查结论
        2.初步探索了课教学流程结构与教学策略
    (二)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大学物理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植慧茵.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雨课堂的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D]. 李杨.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3]仿真模拟在高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电磁学为例[D]. 卢忠南.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4]中学物理教育模式的转变研究[D]. 邵良余. 安庆师范大学, 2021(12)
  • [5]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研究[D]. 刘欣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努尔艾力·阿卜杜外力. 喀什大学, 2021(07)
  • [7]基于SPOC的普通高校武术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郝伟可. 吉林体育学院, 2021(02)
  • [8]CRPI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研究[D]. 丁悦.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9]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吕秀梅. 延边大学, 2020(05)
  • [10]基于同伴教学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D]. 蓝小娟.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大学物理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