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服务与研究》2003 年第 3 卷主题词索引

《医药服务与研究》2003 年第 3 卷主题词索引

一、《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年第3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医药导报》编辑部[1](2020)在《《医药导报》简介与投稿须知》文中认为《医药导报》杂志是由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理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专业期刊,每月1日出版。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万方数据源系统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收录。是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学文摘》(IPA)、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是国

《医药导报》编辑部[2](2019)在《《医药导报》简介与投稿须知》文中研究表明《医药导报》杂志是由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理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专业期刊,每月1日出版。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六版和第八版),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万方数据源系统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收录。是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学文摘》(IPA)、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是国家认定为发布处方药广告的宣传媒体。获中国科协专项基金资助、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期刊发展扶持基金资助、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源泉工程"优秀期刊奖并获基金资助。2007年至2017年先后6次被评为湖北省精品期刊和湖北省优秀医学期刊。

屈晓远[3](2018)在《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及规制实施效果研究 ——以全国监测数据分析和山东省抽样研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范围最广、品种最多、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不合理使用抗兰药物,会增加细菌的“选择压力”,从而加速细菌耐药的产生和发展。细菌耐药小仅会增加感染性疾病治疗难度和患者病死率,还会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占用更多医疗资源,给社会和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严重负担。随着全球化发展,人员流动加速了耐药菌的传播,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带来的危害成为了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抗菌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普遍存在,造成细菌耐药不断发展。全球重点监控的五种多重耐药兰,除了抗万古霉素肠球菌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外,其他各种多重耐药菌发性率均处于全球中高水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求政府实施抗菌药物规制政策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规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接连实施一系列政策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规制,并于2005年建立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对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进行监测。但因为药品流通体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支撑体系与供需方在药物利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不足,我国医院依然存在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和使用强度处于较高水平等问题。2011年,在配合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抗菌药物管理政策包,原卫生部在全国二三级医院开展为期3年(2011-201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并在其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设置了一系列目标,在政策实施一段时期后,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从政策要素及规制实施情况的角度开展系统性分析,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新时期下我国药物应用问题及影响抗兰药物应用规制实施的因素与原因。因此,木研究所探讨的问题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从2011年实施了一系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政策之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实际结果如何,是否达到政策预期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对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在政策框架下进行综合系统的探讨,以对问题实现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政策实施后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样本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进行系统性评价,并探讨政策情景因素对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从而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提出科学性的建议。具体的研究目标为:(1)分析国家抗菌药物规制政策实施后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是否达到政策规定目标,明确药物应用问题;(2)构建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3)对样本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政策情景因素对实施效果的影响;(4)提出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政策的科学性建议。研究方法本论文以高价值政策制定的逻辑思路为基础,以政策制定循环过程的不同阶段作为分析思路,按照总结反馈、明确问题、分析根源机制和提出政策方案的逻辑开展研究。本研究为面上监测数据分析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研究。监测数据是来源于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151所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季度使用数据进行分析,时间为2011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3季度。将数据按照ATC/DDD方法对抗菌药物进行编码和DDD赋值,最后形成标准化可分析的数据结构形式。典型调查的样本医疗机构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从山东省的6所监测医院中选择2所省级和2所市级三级综合医院共4所医院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机构调查和定性访谈两部分,机构调查问卷包括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情况调查表、医院住院患者和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医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调查表和医院抗菌药物消耗金额调查表等。定性研究的开展是在每所三级医院共抽取至少10位关键人物进行访谈,其中医院领导(主管副院长等)1名,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成员3名,临床医生2名,临床药师1名(如果没有则增加临床医生数量),感染管理部门人员1名,检验科1名,药剂科人员1名。本研究的分析方法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主要使用描述性分析、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分析、简单回归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分析、间断性时间序列分析和DU90%分析。第二个是构建指标体系及开展评价,在“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改进TOPSIS和加权秩和比法的模糊联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第三个是对访谈资料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采用主题框架法和和PEST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数据的整理分析工具有Excel 2016、SPSS23.0和Statal4.0统计软件。主要研究结果1.政策梳理结果。2001年1月-2016年12月,我国共发布与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相关的政策58部。政策的演变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04年,主要特点是从抗菌药物使用环节入手,规范临床医生.用药行为和居民用药行为。第二个阶段是2005年1月-2010年11月,主要特点足通过建立临床药师制度、处方点评制度和国家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网,规范抗兰药物应用管理和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第三阶段是2010年12月-2015年12月,这.阶段的特点是以优化用药结构、解决用药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针对抗菌药物应用的全过程、不同科室和不同职能的人员进行综合管理,形成了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框架,且有了明确的考核指标,并出台了保障性法规,抗菌药物应用符理开始走上了系统化管理之路。第四阶段从2016年开始。特点是抗兰药物的应用管理将由医疗卫生部门及机构为主体的管现控制向政府和社会全方位的管理控制转化,从抗菌药物全方位控制变为重点监控。2.抗菌药物监测数据分析结果。(1)药物品种配置指标。2011-2014年,全国所测医院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品种数从157种降至132种,总降幅为15.92%,年均复和增长率为-3.14%。东北地区降幅最大,为23.77%。山东省监测医院总降幅为40.8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30%。全国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占比较多的药物为广谱青霉素类、青霉索类复方药、第1至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东部地区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品种数最多。山东省使用最多的品种数为广谱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复方药、第1至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基本所有的监测医院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品种数已经达到了政策规制目标。各监测医院的使用强度变化在不同年度间均有显着差异(F=62.64,P<0.01)。部分医院的头霉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配置品规未达到要求。(2)药物用量和费用指标。全国监测医院药物用量和费用均在政策实施中期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每年第2季度是用量和费用高峰。山东省抗菌药物用量和费用从201 1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1季度分别下降了 43.13%和41.06%,后逐渐上升,用量和费用分别上涨了 88.06%和56.67%,每年的第2季度为用药高峰。相较2011年,2014年时全国范围、地区和山东省的窄谱青霉素类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下降,青霉素类复方药、第3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氟喹酮类和糖肽类药物用量占比增多,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用量和费用占比最多,分别为26.36%与27.52%,碳表霉烯类和糖肽类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增加幅度最大,用量占比分别增加了 1.80倍和1.62倍,费用占比分别增加了 44.97%和35.21%。碳青霉烯类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在东部地区监测医院最多,为6.17%和18.85%。相较2011年,2014年山东省监测医院的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均增长。2011-2014年,全国范围的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用量占比从80.39%增至85.79%,金额占比从97.62%增至98.37%。东部地区倾向于应用较昂贵的注射剂型抗菌药物。山东省监测医院的注射剂型抗菌药物用量占和费用占比减少,占比分别为74.56%和96.60%。全国范围内,目录外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变化在政策干预前后没有显着性差异(P=0.264),特殊使用级药物用量占比和费用占比在政策实施后每月显着增加0.696%和0.258%(P=0.000)。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特殊使用级药物用量与费用出现显着上升(P<0.01)。特殊使用级药物费用占比在东部地区最高。山东省监测医院从分级管理政策实施后,不再使用目录外药物,政策实施后,山东省监测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量和费用占比每季度显着下降0.528%与0.840%(P<0.01)。2014年时全国医院和山东省监测医院的广谱抗菌药物与窄谱抗菌药物用量和费用比值均大于2011年,全国分别为6.84和8.83,山东省分别为4.94和9。(3)使用强度指标。2014年,有70.86%的监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未控制在40DDDs/100人天以下,各监测医院的使用强度变化在不同年度间均有显着差异(F=62.64,P<0.01)。西部地区控制效果最好,中部地区控制效果最差。山东省有一半监测医院未控制好使用强度。各地区内部监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不同时间均有显着差异(P<0.01)。全国监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使用品种数之间在2011、2013和2014年均相关(P<0.05)。(4)应用规范指标。全国范围内,进入使用量占比前10的药物主要集中在青霉素类复方药,第一至四代头孢兰素(含复方制剂)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依从国家指南推荐药物的比例平均为74.63%,并且从2012年开始依从性比例逐渐降低。相较2011年,2014年各地区监测医院DU90%抗菌药物应用指南依从性均增加,其中东北地区依从性最低。山东省监测医院每年用量最多的药物类别为头孢菌素类,用量最多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DU90%的药物依从国家指南推荐药物使用的年均为86.57%。3.指标体系构建结果。本研究构建的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包括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和实施结果等3个1级指标,组织构成、技术支撑体系构成,微生物送检率、抗菌药物应用及监测管理、门(急)诊处方指标、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指标等12个二级指标和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联用处方占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住院患者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百分比和l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等55个三级指标。共咨询19名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开展两轮专家咨询。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程度分别为0.77和0.775,协调系数分别为0.471和().575。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结果可取。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值后,在一级指标屮,实施结果的相对重要性最大,权重为0.3957,其次是制度执行指标,权重为0.3238。4.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评价结果。参与调查的4所三级综合医院在抗菌药物符理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抗菌药物品种配置方面,都已达到政策规范要求。在人力资源建设方面,3所医院临床药师配置人数为3人,1所医院为4人,其工作多为处方点评、参与查房和接受咨询,并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到临床用药过程中。抗菌药物应用监测重点-处方点评工作,各医院均未达到国家政策要求。所有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指标控制较好,但在住院抗菌药物应用指标方面,3所医院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50%以上,静脉输液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主要给药途径,4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平均用量占比为88.38%,超过2014年山东省监测医院整体用量占比(74.56%)。4所医院特殊使用级药物的用量平均占比(13.9%)超过2014年山东省监测医院特殊使用级药物用量平均占比(8.09%)。2016年,4所医院的碳青霉烯类药物用量占比都较高,平均占比(7.78%)已经超过2014年山东省监测医院碳青霉烯类药物用量整体占比(5.10%)。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均大于本院的总体平均住院天数。通过使用基于改进TOPSIS和加权秩和比的模糊联合法进行评价,4所医院中过程指标表现最好的D医院最接近最优水平。5.政策情景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效果的影响分析。目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工作在结构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临床药师不足和现有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病原微生物检测的重视程度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过程方面,在病原微生物送检、门诊限制用药和处方点评等政策的执行上以及医务人员规制政策认知方面存在问题。结果方面,主要问题为门急诊用药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不好控制的问题。结合访谈提纲运用PEST分析法进行情景分析,发现在政治环境维度,影响因素有药品政策、产业政策、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的设置,经济环境维度,影响因素有激励机制、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城乡经济发展、抗菌药物行业特点,卫生总费用和药品费用以及医疗保险,社会环境维度,影响因素有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居民用药知识和行为,临床医生的认知、社会文化环境和零售药店管理。技术环境方面,影响因素有信息技术应用,抗菌药物研发、基层用药和监督、微生物检测技术,行政部门监管、ASPs项目实施等。结论1.不管是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不同地区和山东省,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的目标均未完全达到。在政策实施后,监测医院抗菌药物用量出现减少,但是药物利用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临床上建议谨慎使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复方药、第3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作为特殊使用级管理的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药物用量占比均有所增加。2.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作指导所构建的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科学性和实用性都得到了验证,可以作为评价医疗机构抗菌应用规制情况的依据,以发现规制问题,提高规制效果。3.外部因素影响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外部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因素,在政治维度中,影响抗菌药物规制效果的直接因素是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要素和相关配套政策,经济维度中,医院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影响较大,社会维度中,医患双方是影响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的核心,技术维度中,对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效果的影响主要包括管理技术和诊疗技术两个方面,其中ASPs项目实施情况影响最大。政策建议(1)完善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的系统性。从本研究我们得知,由于病人是流动的,耐药菌也是流动的,不能孤立的看待某一个级别机构用药管理,在做好本级别机构用药管理的同时,需要兼顾其余机构的用药管理。这就要去我们根据系统整合的观点去完善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将抗菌药物的应用规制管理形成闭环管理。(2)提高政策的可及性。政策的可及性即为政策目标是否包括了所有的问题。从本研究看来,我国三级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还存在规制政策无法兼顾的问题,在未来的政策完善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可及性。(3)通过多种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力度。亟需建立以医院临床药物利用信息决策系统为支撑,各信息系统相互联通,相关机构全覆盖的实时监测平台。其次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规制的人才素质。最后是加强对社会药房的管理。(4)加强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强教育主要针针对患者,增加其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改变其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的不良习惯。教育不能仅仅是街边的宣传,而应是山家庭医生或全科医生、学校、社会、自媒体等对居民进行经常性、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主要是针对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

孙利昆[4](2017)在《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中医药有着数千年发展历史,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族药。中药疗效受品种、药效部位、产地、采收、炮制等多种因素影响,药味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使用125种药物的患者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为10%~20%,最高达28%。据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出现不良反应而住院,其中19.22万人死亡,病死率为7.69%。据医院统计报道,因用药不当造成医疗事故约40%。为此要保障中药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必须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临床中药师参与医疗团队,提供个体化治疗技术对疾病的诊治、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最小毒性防治疾病的作用,此即是临床中药学内涵实质。根据临床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与医院中药学服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是相一致的,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的目标。为能够胜任现代医院中药学服务工作,必须坚持中药学基本理论与医院药学实践结合。探讨医院临床中药学服务模式,尝试性建立以医院药学服务为导向的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基于此,本研究从实际出发,临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结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分为药学实践和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研究两部分。第一部分,药学实践研究。主要有绪论、中日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三个章节,绪论部分总结了医院药学发展背景、医院药学服务主要内容、医院药学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由传统的"药品供应"药学服务向以"患者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转变,是医院药学服务现在及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以中日医院药学实践基地为依托,对中日医院药学服务结构,服务内容,药事法律法规制度,岗位工作职责,工作设施仪器配置,工作考核标准等方面通过实践轮转进行了解和学习。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三级甲等医院,中日医院药学服务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对比分析看,药学服务结构较完善,药学部门科室齐全,具备基本药学服务和专科药学服务能力。治疗药物监测作为专科药学服务重要技术,是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药物监测虽已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的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药学部作为医院重要组成机构自然也要转变观念和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在保障广大患者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和安全、合理使用药物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小金丸专题研究。在中日医院药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使用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患者人群较多,小金丸方原名为小金丹,出自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版《药典》(1953版)改名小金丹为小金丸,截止现在最新的2015版《药典》记载有小金丸、小金片及小金胶囊等不同剂型。具有散结消肿,化瘀止痛之效;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皮色不变,肿硬作痛。从文献综述研究看,小金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增强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较广泛:包括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症),外科疾病(胸腺炎性包块),内科疾病(甲状腺病),皮肤疾病(筋膜炎)。其中以治疗乳腺增生病发文量为190篇,占该文献总量的89%,是小金丸临床治疗研究的重点。基于上述,为了进一步全面探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对收集、整理的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横断面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Meta分析评价,探讨分析单用小金丸和联用其他中成药、西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与《中国药典》记载的其它中成药、西药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医药导报》编辑部[5](2019)在《《医药导报》简介与投稿须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药导报》杂志是由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理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专业期刊,每月1日出版。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万方数据源系统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

沈宁[6](2017)在《Meta分析的综合评价—Meta分析及其原始研究的统计学解析和报告规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旨在全面反映国内外在完成Meta分析类研究课题过程中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操作规程、质控策略和常规做法,并展示其发展历程、评价其质量状况和呈现其标准模式,以期促进Meta分析的推理过程更加科学严谨、使其所产出的证据更加充分、报告形式更加科学规范,最终的目的是使其所获得的结论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方法]以已经发表的中、英文Meta分析文献及其纳入的原始研究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方面审视Meta分析文章形成的过程和报告的呈现形式,发现其中的优点、揭示其存在的问题,解读和推荐优秀的Meta分析文章,并针对Meta分析研究课题所涉及的重要环节,推荐规范化的做法和报告模板。这几个方面包括:(1)从课题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几个重要环节(伦理学问题、研究类型问题、把握“三要素”问题、遵循“四原则”问题、设计类型问题、比较类型问题、操作规程问题和质量控制问题等方面)对Meta分析文章及其对应的原始文献进行剖析;(2)从原始文献来源的角度,包括数据库种类与特征、研究语种问题和检索策略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3)从两种统计学派(即频率学派与贝叶斯学派)的视角,对Meta分析文章及其对应的原始文献进行分析;(4)从网状Meta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等与经典Meta分析的区别角度,对Meta分析文章及其对应的原始文献进行分析;(5)从GRADE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的角度,对Meta分析证据质量进行分析。[结果](1)原始研究的研究类型不同,其质量评价规范不同,报告规范有差异,所以不建议对具有不同研究类型的原始文献直接合并进行Meta分析;在对Meta分析的证据进行GRADE质量评级时,研究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证据的推荐等级;原始研究是否符合伦理学要求、是否正确把握了“三要素”和严格遵循了“四原则”,将直接影响其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原始研究的设计类型和比较类型选定得是否合理,与统计分析方法选择息息相关。前述内容在纳入原始研究质量评价时,需要重点审查。如果以新药临床试验研究(通常涉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作为Meta分析的来源,需要认识到优效、等效和非劣效研究的统计学假设与一般的差异性检验有区别,一般不应将采取不同比较类型的原始研究进行简单合并,后者可能会成为引发异质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在搜集Meta分析原始文献时,需要认识到数据库收录期刊的规则方面的偏倚会影响研究纳入的可能性;而在研究纳入的时候,课题组内分析者语言的限制会影响研究的纳入;Meta分析文献查全的前提必须保证纳入优势国家和/或单位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扩展和补充。(3)贝叶斯法是通过综合未知参数的总体信息、先验信息和样本信息,依据贝叶斯定理,获得未知参数的后验分布,依据后验分布推测未知参数的统计学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即利用后验概率对欲分析的干预措施进行排序,在网状Meta分析中得以充分利用。(4)与经典Meta分析相比,网状Meta分析应该更加注重对相似性(transitivity)和一致性(consistency)的检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效应量合并和亚组分析方案;网状Meta分析还需要注意对证据网络开环的单独节点(single standing nodes)的处理和评价说明;在结果报告部分最好给出证据网络图并对于各证据节点上干预措施进行解读。同时,网状Meta分析能对多种干预措施对比后给予推荐排名是其优势,给出表面积累积排名曲线(surface under the cumulative ranking curve,SUCRAs)清晰明了并更容易应用于临床实践。(5)GRADE证据质量评价体系是对主、次要结局指标得到的证据进行评级和推荐。原始文献的质量评价与GRADE证据质量评价互相补充能促进优质Meta分析结果的产出。但GRADE体系在新兴的Meta分析方法中的应用还不成熟,需要更多实践予以完善。[结论]本研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审读和剖析了以中、英文发表的Meta分析类文章(n=814篇),还深入挖掘分析了部分Meta分析文章的源研究文献(n=693篇)。从Meta分析的文章来看,在文章结构、操作程序和报告形式等方面,已基本上有一定规范,但在证据的充分性和报告的规范化等方面,仍有可提升的空间。从Meta分析引用的原始研究文献来看,研究设计、实施过程和结论的得出,在“科学、完善、系统、全面”和“高质量、规范化”等方面,的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本研究基于充分了解国内外Meta分析的现状,并基于广义综合评价(指对课题从构思、设计、实施、分析、结论、报告等全过程的评价)的理念,博采众家之长,为更好地完成Meta分析类研究课题,推荐科学严谨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模板,以供参考;同时期望通过此论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批判性评估“纳入证据”和“产出证据”的途径。

周芯蕾[7](2013)在《艾滋病科学数据资源调查和主题数据库框架设计》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相关的科学数据资源(艾滋病相关业务数据、科技成果、基金项目以及科学文献)的现状,构建艾滋病主题数据库框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间接调查的方法对1983年至2011年的艾滋病相关的科学数据资源(包括业务数据、科技成果、基金项目以及科技文献等)进行检索,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信息资源规划法对数据资源进行规划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艾滋病主题数据库框架,为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工程资源组织者的艾滋病信息采集工作提供指导。研究结果1.共查找到艾滋病相关的业务数据库6个,并检索到艾滋病相关科技成果1050项(1988年—2010年)、中文科技文献66939项(1983年—2011年)、英文科技文献10389项(1983年—2011年)、科研基金项目357项(1999年—2011年)。2.各个数据库资源文献计量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艾滋病相关业务数据库主要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管理,内容集中在高危人群感染率的监测、高危行为干预、美沙酮维持治疗以及抗病毒治疗情况等方面。(2)艾滋病领域相关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2000年至2010年,共992项,占94.4%;获得科技成果最多的单位为高等院校,共407项(39%);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合作网络呈小规模聚集状;艾滋病相关科技成果集中在以下领域:艾滋病基础研究集中在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免疫佐剂、抗体等方面;艾滋病临床方面,包括基因诊断、药物、鉴别诊断及结核病、性病等共感染疾病的研究;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女性、大学生、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艾滋病的防治、干预模式如行为干预、健康教育等方面研究;艾滋病药学方面,集中在基因工程药、抗病毒药、抗病毒药的生产制作工艺、产业化、合成以及剂型的研究方面;中医中药方面,包括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药物的合成等。(3)艾滋病领域基金项目信息共357项,其中1999年到2011年12年间艾滋病领域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3项;2001年—2011年间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资助11项,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艾滋病领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格局突出基础医学,资助领域集中在艾滋病病毒变异、免疫机制、艾滋病毒疫苗研究等方面。(4)艾滋病领域相关的科技文献数量从1983年到2011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中文科技文献最多,且与各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最显着。我国科研机构与美国合作最多,其次为澳大利亚、瑞士、日本和印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科技文献内容囊括了艾滋病基础、临床、预防控制、药学和中医中药学等各方面。艾滋病基础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艾滋病病毒的生活周期、基因结构、致病机理、艾滋病病毒疫苗等;临床研究主要包括艾滋病合并感染的性病、结核、肿瘤以及机会性感染等疾病及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临床分析等方面;预防与公共卫生研究包括艾滋病的干预、评价、监测、调查、督导与评估、检测与咨询、实验室管理、报告等方面;艾滋病药学研究体现在抗病毒药物设计、药物研发、药物选择、药物滥用、耐药性等方面;而中医中药学研究包括中药配方、中药药理、中药长期干预、中药疗效以及中医治疗等方面。3.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中关键词共词聚类分析结果、突变词监测分析结果以及基金项目、科研成果、文献综述、网站和书籍目录,对艾滋病领域资源进行规划,并建立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预防与公共卫生研究、药学研究和中医中药学研究5个一级目录,艾滋病病毒的生活周期、基因结构、致病机理、艾滋病病毒疫苗、艾滋病合并感染的性病、结核、肿瘤以及机会性感染等疾病及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临床分析、艾滋病的干预、评价、监测、调查、督导与评估、检测与咨询、实验室管理、报告、抗病毒药物设计、药物研发、药物选择、药物滥用、耐药性、中药配方、中药药理、中药长期干预、中药疗效以及中医治疗38个二级目录,以及病毒基因结果及主要功能研究、艾滋干预策略、抗原抗体检测、HIV-1膜融合抑制剂及中草药治疗等147个三级目录的艾滋病主题数据库框架。研究结论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集中掌握艾滋病领域的业务数据。2.科技成果、基金数据和科技文献计量分析数据显示我国艾滋病领域信息量大,信息持有者众多,研究内容包括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与公共卫生学、药学和中医中药学等方面。3.艾滋病主题数据库框架的设计是以艾滋病领域的业务活动为导向,采用信息资源规划法和文献综述法,构建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与公共卫生学、药学和中医中药学在内的共5个一级、38个二级、147个三级目录的主题数据库框架。但仍需请包括艾滋病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学、药学和中医中药学领域专家对框架进一步评估,并与资源拥有者联系,尝试对框架进行资源填充,并在此基础上对框架进一步修改,使目前已有的艾滋病相关资源物尽其用。

二、《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年第3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年第3卷主题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3)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及规制实施效果研究 ——以全国监测数据分析和山东省抽样研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抗菌药物
        1.2.2 规制
        1.2.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
        1.2.4 政策要素
    1.3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研究
        2.1.1 国外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研究
        2.1.2 国内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研究
    2.2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监测研究
        2.2.1 药物利用方法学研究综述
        2.2.2 国外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监测研究
        2.2.3 国内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监测研究
    2.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2.3.1 国外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2.3.2 国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2.4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研究的特点与不足
        2.4.1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研究特点
        2.4.2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研究已解决问题
        2.4.3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研究存在不足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规制动因的公共利益理论
        3.1.2 规制理论
        3.1.3 系统论与控制论
        3.1.4 “结构-过程-结果”研究原理
        3.1.5 情景分析理论
    3.2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的理论机制及逻辑框架
        3.2.1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的理论机制
        3.2.2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的逻辑框架
第四章 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4.1 资料来源
    4.2 资料收集与整理
        4.2.1 监测数据资料收集与整理情况
        4.2.2 典型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
    4.3 质量控制
        4.3.1 研究设计阶段
        4.3.2 开展调查阶段
        4.3.3 数据录入阶段
        4.3.4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4.4 分析指标与分析方法
        4.4.1 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
        4.4.2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4.4.3 定性分析方法
        4.4.4 分析工具
    4.5 技术路线图
第五章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梳理与要素分析
    5.1 抗菌药物应用政策梳理
        5.1.1 政策梳理逻辑
        5.1.2 政策的系统性分析
        5.1.3 政策规制的阶段与特点
    5.2 政策要素提取与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我国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监测结果分析
    6.1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政策评估指标的设置
    6.2 国家层面监测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6.2.1 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分析
        6.2.2 抗菌药物用量和费用分析
        6.2.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6.2.4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分析
    6.3 地区层面监测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6.3.1 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分析
        6.3.2 抗菌药物用量和费用分析
        6.3.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6.3.4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分析
    6.4 山东省监测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6.4.1 抗菌药物应用品种分析
        6.4.2 抗菌药物用量和费用分析
        6.4.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
        6.4.4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分析
    6.5 问题总结
    6.6 小结
第七章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7.1 指标筛选原则
    7.2 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7.3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体系建立
        7.3.1 咨询专家基本情况
        7.3.2 咨询专家结果分析
        7.3.3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
        7.3.4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
        7.3.5 指标体系内涵解释
    7.4 确定指标权重
    7.5 指标体系数据来源
    7.6 小结
第八章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及影响分析
    8.1 调查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现状分析
        8.1.1 调查医院基本情况
        8.1.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结构分析
        8.1.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过程分析
        8.1.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制结果分析
    8.2 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综合评价
        8.2.1 改进TOPSIS评价结果
        8.2.2 秩和比法评价结果
        8.2.3 模糊联合法评价结果
    8.3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存在的问题
        8.3.1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结构存在的问题
        8.3.2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8.3.3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结果存在的问题
    8.4 政策情景因素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效果的影响
        8.4.1 政治因素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的影响
        8.4.2 经济因素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的影响
        8.4.3 社会因素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的影响
        8.4.4 技术因素对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的影响
        8.4.5 不同维度下影响因素频率分布
    8.5 小结
第九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9.1 方法学讨论
        9.1.1 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基础指标的选取
        9.1.2 监测数据分析方法讨论
        9.1.3 指标体系构建与赋值方法讨论
        9.1.4 定性资料分析方法的运用
        9.1.5 抽样研究地区选择的讨论
    9.2 针对研究主要发现问题的讨论
        9.2.1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问题的讨论
        9.2.2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存在问题的讨论
        9.2.3 影响抗菌药物应用规制实施效果的原因讨论
    9.3 结论
    9.4 政策建议
    9.5 创新与不足
        9.5.1 研究创新
        9.5.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药学实践——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1 医院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1.1 药学服务评价标准
        1.2 药学服务相关依据
        2 医院药学组织机构
        3 基本药学服务分析
        3.1 药品调剂
        3.2 医院制剂
        3.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3.4 医院代煎药服务
        3.5 药品供应
        4 专科药学服务分析
        4.1 临床药学服务
        4.2 药品质量检验
        4.3 治疗药物监测服务
        5 医院药事管理分析
        5.1 医院药事管理概念
        5.2 医院药事管理内容
    第三章 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1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2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3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服务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2 香港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3 澳门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4 台湾地区医院药学现况分析
        5 中日医院与港、澳、台地区医院药学服务比较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
    第六章 文献综述
        1 小金丸的现代研究概况
        1.1 小金丸临床应用研究
        1.2 小金丸实验研究
        1.3 小金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4 小金丸不良反应
        1.5 小结
        参考文献
        2 乳腺增生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1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2.2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病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
        2.4 物理疗法
        2.5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七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文献选择标准
    3 文献检索
    4 文献筛选
    5 资料提取
    6 质量评价
    7 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评估
    8 统计分析
    9 统计软件
第八章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3 诊疗、纳入和排除标准
    4 随访情况
    5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6 横断面研究Meta分析
        6.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总疗效Meta分析
        6.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最佳疗效Meta分析
        6.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6.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6.5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亚组分析
        6.6 敏感性分析
        6.7 发表偏倚评价
        6.8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6.9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累积Meta分析
        6.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横断面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7 随机对照试验(RCTs) Meta分析
        7.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有效率Meta分析
        7.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最佳疗效Meta分析
        7.3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疼痛缓解率Meta分析
        7.4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肿块缩小1/2及以上Meta分析
        7.5 不同疗效标准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率Meta分析
        7.6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总疗效亚组分析
        7.7 敏感性分析
        7.8 发表偏倚分析
        7.9 漏斗图对称性的Egger's法检验
        7.10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累积Meta分析
        7.11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RCTs研究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评级
    8 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8.1 纳入NMA分析RCTs情况
        8.2 网状关系图(Network Plot)
        8.3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8.4 最佳疗效的Meta分析
        8.5 直接比较、间接比较和网状分析比较
        8.6 疼痛缓解率的Meta分析
        8.7 肿块缩小1/2及以上的Meta分析
        8.8 诊断收敛图
        8.9 轨迹图和后验分布密度图
        8.10 16种治疗措施疗效排序概率图
        8.11 敏感性分析
        8.12 一致性分析
        8.13 网状Meta分析应用GRADE系统证据评级
    9 Meta分析森林图解读
    10 不良反应
第九章 讨论
    1 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分析
    2 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
    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十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医药导报》简介与投稿须知(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容介绍及栏目设置
    1.1 特约稿
    1.2 药物研究
    1.3 药物与临床
    1.4 专栏
    1.5 药学进展
    1.6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
    1.7 用药指南
    1.8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
    1.9 药物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
    1.1 0 药事管理
    1.1 1 世界新药信息
2 投稿手续
3 来稿处理
4 投稿要求
5 文稿撰写的格式及要求
    5.1 题名
    5.2 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5.3 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
    5.4 前言
    5.5 材料与仪器
    5.6 实验方法
    5.7 结果
    5.8 表和图
    5.9 统计学方法
    5.1 0 药物名称与医学名词
    5.1 1 量、计量单位和符号
    5.1 2 数字
    5.1 3 国际代码与缩写
    5.1 4 讨论
    5.1 5 参考文献
        5.1 5.1 专着
        5.1 5. 2 期刊文章
        5.1 5. 3 报纸文章
        5.1 5. 4 国际、国家标准
        5.1 5. 5 专利
        5.1 5. 6 学位论文
        5.1 5. 7 电子文献 (包括专着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5.16其他
6 基金论文
7 志谢

(6)Meta分析的综合评价—Meta分析及其原始研究的统计学解析和报告规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范围及深度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2章 Meta分析内容概述
    2.1 Meta分析的流程
    2.2 Meta分析选题
    2.3 提取文献信息和数据
    2.4 原始研究质量评价
    2.5 实施Meta分析及描述结果
    2.6 呈现Meta分析结果报告
第3章 从研究设计角度对Meta分析原始文献的分析
    3.1 对原始文献中处理伦理学问题的分析
    3.2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研究类型问题的分析
    3.3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设计类型问题的分析
    3.4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比较类型问题的分析
    3.5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三要素问题的分析
    3.6 对原始文献中四原则问题的分析
    3.7 对原始文献中处置质量控制问题的分析
第4章 从文献来源角度对Meta分析的分析
    4.1 对Meta分析文献检索涉及数据库的分析
    4.2 对Meta分析中原始文献所用语种的分析
    4.3 对检索文献的策略的分析
第5章 从原始文献中提取信息角度对Meta分析的分析
    5.1 对Meta分析文章中对数据提取者资质和提取方式的呈现分析
    5.2 对Meta分析文章中信息提取方案的内容分析
    5.3 对Meta分析文章中对原始研究质量分析的呈现内容分析
第6章 基于Meta分析方法进行的对比分析
    6.1 Meta分析方法的概述与分类
    6.2 经典Meta分析方法与贝叶斯Meta分析方法的比较
    6.3 经典Meta分析方法与网状Meta分析方法的比较
    6.4 经典Meta分析方法与Meta回归的比较
第7章 实施Meta分析的统计软件的介绍
    7.1 软件简述
    7.2 实施Meta分析时软件选择及软件相关内容在文章中的呈现分析
第8章 与Meta分析有关的体系-GRADE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
    8.1 GRADE概述
    8.2 GRADE体系证据分级的定量标准
    8.3 GRADEprofiler软件使用步骤简介
    8.4 对原始文献为RCT和观察性研究进行GRADE评价的注意事项
    8.5 对Meta分析文章中GRADE体系评价内容的呈现分析
    8.6 与Meta分析有关的注册平台和网站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艾滋病科学数据资源调查和主题数据库框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1. 技术路线
    2. 数据库选择及检索策略制定
    3. 文献计量分析法
    4. 艾滋病主题数据库框架设计
研究结果
    1. 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数据库
    2. 科研成果库
    3. 艾滋病科研基金
    4. 科技文献
    5. 艾滋病主题数据库框架
讨论
    1. 艾滋病科学数据资源时间、机构、拥有人群以及内容分布特点
    2. 基于科学数据资源调查和文献综述分析获得艾滋病领域研究内容
    3. 基于艾滋病科学数据资源现状的框架构建
    4. 本研究的优势
    5. 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年第3卷主题词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医药导报》简介与投稿须知[J]. 《医药导报》编辑部. 医药导报, 2020(01)
  • [2]《医药导报》简介与投稿须知[A]. 《医药导报》编辑部. 2019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暨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资料汇编, 2019
  • [3]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及规制实施效果研究 ——以全国监测数据分析和山东省抽样研究为例[D]. 屈晓远. 山东大学, 2018(02)
  • [4]大型公立综合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讨及小金丸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系统评价[D]. 孙利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5]《医药导报》简介与投稿须知[J]. 《医药导报》编辑部. 医药导报, 2019(01)
  • [6]Meta分析的综合评价—Meta分析及其原始研究的统计学解析和报告规范分析[D]. 沈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7(02)
  • [7]艾滋病科学数据资源调查和主题数据库框架设计[D]. 周芯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05)

标签:;  ;  ;  ;  

《医药服务与研究》2003 年第 3 卷主题词索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