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俄语口语的词序

谈俄语口语的词序

一、浅谈俄语口语词序(论文文献综述)

罗薇[1](2021)在《《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专为高等教育编写的汉语语法教科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该书既是一部实用的汉语教材,也是一部传承俄罗斯汉学研究传统、充分吸收以往欧洲人汉语学习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较早以普通语言学理论解释汉语的学术着作。本文将以1902年首版为基础,结合施密特个人档案、拉脱维亚大学所藏施密特个人藏书中的相关资料,从成书的历史背景、俄罗斯人的汉语学习与研究传统、欧洲人学习汉语的历史、世界语言学史以及俄罗斯汉语教育史的角度挖掘该书的特点和价值。该书写作的主要基础来源于俄罗斯人研究与学习汉语的传统。得益于作者施密特在彼得堡大学所受的东方学专业训练,俄国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汉学学派汉语教学的传统、以及俄国人的语言研究传统对施密特写作《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在俄国汉语研究的强项方面,如语法分析系统、汉字分析法等方面,施密特广泛采纳了前辈学者的观点,并且在传统汉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局势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此外,对俄国人学习汉语的继承还表现在另一些方面,如:延续俄国汉学研究的传统项目,同时关注汉、满、蒙三语,又根据海参崴东方学院对学生掌握东亚语言的要求增添了日语、朝鲜语以及越南语等语言材料。其次,继承彼得堡学派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可以通过一般方法被科学地认识、研究,汉语并非是某些欧洲汉学家认为的“停滞不前”的、处于其原始状态的一种低级语言,而是具有与其文化相关的理据性,需要理性地认识。再次,彼得堡汉学学派注重积累史实材料,在研究汉语时,施密特大量收集、引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例证,这也是施密特作为瓦西里耶夫弟子最突出的传承特点之一。俄罗斯人早期对汉语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驻北京东正教使团成员论着和西方人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有大量从中国运回的中文原典。俄罗斯人对汉语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具有三方面的视野,他们既传承本国人的研究,又善于参考西方、中国的研究和学习资料。一方面,该书吸收了当时欧洲和中国学术界对汉语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在系统、科学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的学术着作,对欧洲其他汉学家的观点、成果和语言材料进行整合,从中得出更进一步的观点,从而成为外国人汉语教材编着史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时具有综述性、整合性的一部着作。另一方面,《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中对欧洲人汉语学习资料的运用还在于对其中收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精选,找到最适合编入该书的范例。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特点还在于将以往欧洲汉学家、语言学家的资料,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之整合纳入他的语法系统中—一汉语实用语法系统是作者要着重教授的内容,也是这部教材相比于一些欧洲汉学家语料搜集式的汉语教科书更具优势之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并非只有零散的语法点汇集,而是强调汉语语法规则的整合归纳,并且首次在俄语语境下构建一套新的汉语实用语法体系。是明清时期以来外国人对汉语语法科学研究史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继往开来之作,也是20世纪以后国际学界的现代汉语研究往纵深方向开拓的重要前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从欧洲语言学史和俄罗斯语言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到19世纪末,欧洲和俄国语言学经过了多年的方法和材料积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经为学界所接受,这些思想对这一时期包括施密特在内的俄国语言工作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语言学的新思想在外语教材编纂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汉学史上第一次尝试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语法着作。一方面来说,以汉语为参照、拓宽了普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围,反过来说,也从西方语言学的新成果出发丰富了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的汉语内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新词日渐成为时尚,北方官话口语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中外交往标准语,白话文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来自西欧语言学的发展——经过19世纪的发展,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汉语史研究与汉语实践语法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证实了运用产生于印欧诸语言框架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本书的研究,可以从“他者”的角度审视汉语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挖掘汉语对历史语言学及普通语言学研究的补充意义,加深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观念下对汉语及其历史演变的认识。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出版使用对19、20世纪之交俄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言实践教材,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规则、掌握用法,作者不仅善于描写语法规则时在抽象化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表述,注重使用条件、搭配对象、适用范围、特例等方面的考察,力求使语法规则呈现出严谨、易懂、实用的特色,同时还配有大量精选范例。此外,教材的内容还间接地反映了俄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历史,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汉语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施密特本人的教学思想等。因此,教材的内容折射出这一时期俄国汉语教育史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即19、20世纪之交)、特定教育场所中(即海参崴东方学院)、特定教育者(即施密特)主导下、针对特定学习者群体(即就读于海参崴东方学院的大学生、军官和少量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总之,俄国汉学家施密特专为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并于1902年出版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既继承了俄罗斯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学派既往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传统,采用了俄国人头脑中相对成熟的俄语语法框架基础,又能放眼世界,有所取舍地借鉴当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其他国家汉学家所着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成功运用最新的俄国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以及截止到清末时期的中国传统语言学成就来科学地描写汉语,是俄国汉语教育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语法教科书。本文将结合教材原着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本书的编写特点及研究成果,全面考察这部着作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巴晓岩[2](2020)在《“一带一路”下大学公共俄语口语能力短板的突破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公共俄语课部分学生口语水平较差,这是由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自身惰性,语言外部学习环境不利及俄语语言本身的难度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不利因素使学生口语水平陷入僵局,无法适应"一带一路"下未来对俄语口语的要求。对此,教师可以采取目标引领、心理干预和教学过程科学化等策略逐步解决大学俄语口语难题,以实现大学俄语口语能力提升的目的。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3](2020)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无论从哪个视角或方面进行讨论都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更决定其生活品质及生活方式。俄罗斯与中国的教育体系大相径庭,教学方法及采用的教学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很多中国学者、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都对俄罗斯汉语教学及课程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包括教学法论、课程内容、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将对中俄语文教学方法的拓展及教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本研究从七个方面介绍远东地区的哈巴罗夫斯克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并对这些高等院校进行调查。具体来说,这七方面包括: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内容;三、俄罗斯的评价标;四、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五、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六、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队伍;七、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包括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虽然本调研的研究领域宽,研究方面广,但本文提供了真实且可信度极高的调查研究数据。截至目前,本研究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市开设汉语课程的五所高等院校汉语教学最具拓展性的唯一研究。本文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价值。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的部分(包括:苏联和俄罗斯评价标准、苏联和俄罗斯教育体系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阶段总览)进行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中俄学者的相关研究。论述了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第三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介绍了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及要点,并且指出这些方面与汉语教学的关系及它们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此外,第三部分的目标是从理论方面分析两要素对语言教学过程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习得)、俄罗斯汉语教学的状态,并分析俄罗斯汉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俄罗斯评价标准、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俄罗斯汉语师资与俄罗斯汉语学习者)。该部分的理论对研究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的研究就是上述汉语教学的因素。因此,第三部分奠定了本研究汉语教学理论的基础。研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本章介绍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历史、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阶段。其发展共有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发端,即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第二阶段为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第三阶段为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即20世纪下半叶至今。这部分还归纳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四个发展因素(地理因素、人口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此外提出了该地区的三个主要发展特点: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曲折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形成的缓慢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过程的断续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代发展的稳定性);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迟缓性;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包括两个方面: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复杂性与迟缓性的因果关系)。第五部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研究。更准确地说,是对该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本部分介绍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包括七个方面:研究过程、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开展概况、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定位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教材选择与使用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师资现状、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现状。第六部分,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罗夫斯克汉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哈巴罗夫斯克高等院校汉语教学的研究表明,主要问题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目标不清晰、汉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教学目标单一、汉语教学目标制定过低);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队伍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教学师资收入低、汉语教学师资从事汉语教学的时间短、汉语教学师资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经历少、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缺乏工具性动机);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教师公平度的判断缺乏明确性);四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课程内容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汉语课堂上只采用俄文版的汉语教材、汉语教材的听力材料不足、汉语教材不符合教学活动、汉语教材提供的中国文化知识不多);五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教学环境存在问题(问题有三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环境缺乏系统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环境缺乏能动性、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行为模式不利于良好的课堂气氛);六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问题有四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拼音及声调发音不标准、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汉语语法理解度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识字率低、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问题有三点:教师的教法单一、不符合教学活动、缺乏现代化)。此外,本部分从本质上解释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第七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论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结合部分教学案例、问题调查结果、访谈结果并加以说明。该部分还介绍了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对策及建议。具有七个方面: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包括两个点: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与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研究分析表明,为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获得成效,应该采取对策改进把汉语教学作为第一语言及第二外语的整个过程。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四个:改进学习汉语学生学习进度的对策、改进汉语教师课程设置的对策、改进办学机构设备的对策。此外,本章也给中国国家汉办提出了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改进建议。综上所述,本文的目的,既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明确该地区汉语教学的所处发展阶段,了解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改进的策略,为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

陆持[4](2020)在《俄汉“翻译移位”语言学若干阐释》文中指出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种思维、两种认知之间的转换。在此过程中,语序处理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译文的质量与可读性。作为一种常用的转换方法,翻译移位在俄译汉过程中的运作受到语言学多种维度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本研究以俄译汉过程中产生翻译移位的句法成分、语言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语言学的若干平面,分别从语法、语义、修辞等视角出发,综合采用双语对比、语料库等科学研究方法,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语言学和翻译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为依托,通过典型译例,对比分析俄汉语之间的语序差异,重点考察并解读俄译汉过程中的移位转换现象。本文的研究目标与价值在于,通过揭示俄汉翻译移位的语言学理据,推动俄汉语对比研究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为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深化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尤其是加强对翻译移位等相关问题的研讨。研究发现,俄汉翻译移位受到语法、语义、修辞等维度内部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与共同制约。结合翻译实例,本研究将翻译移位的运作机制归纳为如下五个层面:第一,语法维度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句法成分的常位和语义指向的“错位”两个方面。这是导致语法语序转换的直接原因,突出体现为定语、状语以及全句说明语的移位传译。第二,语义维度的因素表现为:俄汉民族皆遵循时空、因果、心理重轻、自我中心、事理逻辑等具体语义原则,但表达同一内容时,由于遣词造句等差异,有时遵循不同的语序原则,导致翻译移位现象的产生。第三,修辞维度的因素主要表征为不同功能语体类别的制约。含有不同修辞功能的文本为了达至修辞目标,通常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微观语序等方面有着具体要求和相应规范。在翻译过程中,若语序得到适当的处理与理想的安排,无疑将有助于译文修辞效果的增强;反之,若语序处理得不恰当,则译文的修辞功能将被削弱,原文的修辞任务也就无法完成。第四,实义切分理论和“优控主位”原理对译文的组篇、内容的推进以及语序的重组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五,语法-修辞综合因素在以下两类翻译中的表现较为明显和典型:其一,俄语被动句在汉译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移位达意;其二,俄语复杂长句汉译时,某一句法成分的移位转换。在诸如此类的翻译中,采取翻译移位主要受到情感色彩、功能语体、语篇连贯、语言的经济性等多种要素的制约。综上所述,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照猫画虎”式的一味顺译。在一些情形下,须要合理变动源语中相应成分和有关信息在译文中的位置分布,采取翻译移位传情达意,以实现译文的优化。

杨炎烽[5](2020)在《俄汉定语语序及俄汉翻译》文中研究指明语序是人类语言不可缺少的语法形式,俄语和汉语也不例外。俄语虽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但是基本语序仍在起着重要作用;汉语的形态变化很不丰富,语序便是其重要的语法手段。因此,语序问题始终位于语言研究的核心位置。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有关俄汉定语语序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中,俄语定语语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层面,汉语定语语序的研究则主要在语义层面;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有些学者尝试从对比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等理论角度来研究语序问题。相比之下,针对定语语序的翻译研究则相对滞后。为此,本文尝试借鉴前人在语序问题上的研究成果,结合语言对比来探讨定语的翻译问题。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密切,从语言对比的角度研究翻译策略具有基础性的理论优势。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重点考察语言间的差异,实现语际转换。本文首先梳理前人在俄汉定语语序对比及翻译转换等领域的研究成果,确立研究基础;再从定语的分类及外部形式出发,总结俄汉定语的基本特点(俄语定语由前置和后置之分,而汉语定语基本前置);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多项定语的基本语序规则(俄语定语倾向句法排序,汉语定语倾向语义排序)。最后立足于俄汉语言对比,结合影响基本语序的各项因素(语法、语义、构词、语音、结构、语言习惯等),重点阐述俄语定语汉译时的移位问题,从中总结出具有应用价值的移位规则(前移、前后换位和零移等)。研究发现,俄汉定语的语序基本符合人类语言的共性规律。语法、语义和构词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具有强制性,语音、结构和语言习惯因素对翻译的制约具有调节性。针对语序一致的情况,翻译时可保留原语的形式,按照原有顺序翻译即可;针对语序不一致的情况,或为了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翻译时可适当且必要地调换语序,进行移位。

倪璐璐[6](2017)在《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以梳理翻译实践中“换译”相关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为起点,以换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切入点,以俄汉双向语料对比为参照点,归纳并解析翻译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换译具体类型,以语料库和翻译实例为支撑点,运用多学科理论阐释换译理据。换译方法随翻译实践产生而产生,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通过整理“换译”相关文献,梳理“换译”称名流变,发现其应用领域广泛。对换译现象认识的不足必将影响翻译学科的发展,因而本文通过归纳换译现象,意欲探究换译本质,统计换译类型,以期模拟换译运行机制,阐释换译原因,以便系统性地研究换译。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换译研究概述,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俄苏及欧美一些学者对“换译”的研究情况,简述国内研究进展,肯定换译的地位和价值。随后从换译术语流变、类型理据和多学科等视角对换译研究进行简评,指出换译研究不足之处,预测换译发展趋势。第二章从换译称名流变得出“换译”这一术语,相较于其他术语更具科学性。紧接着从换译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界定换译概念,加深对换译本质的理解。第三章解析换译类型,从形态入手将换译分为有形换译和无形换译,即从可视到现象、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流程,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论证。第四章为换译机制假说,借鉴思维认知科学成果及方法,尝试模拟换译运行过程和方式。第五章阐释换译理据,说明换译的语言学、思维学、文化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理据。本文尝试建立“现象-概念-类型-机制-理据”要素齐全、相对客观、自成体系的换译研究。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吸收历史上翻译家翻译方法的精华,明确了换译由翻译技巧上升为翻译方法是学科完善的标志,深化了对全译的理解,更促进了对翻译本质的认识。换译处于全译七法范畴中心,遵循全译求化机制,利于全译方法论的建设,直接补充应用翻译理论,间接促进翻译理论的完善。

卜云燕,马亮[7](2016)在《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译本中词序语用意义的再现》文中提出本文试图以翻译等值理论为依托,从修辞意义、感情色彩意义和交际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契诃夫短篇小说译本中词序语用意义的再现程度,通过对比分析各译本对原文词序的处理方法,力求得出更为有效的翻译模式,使俄语词序的语用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再现。

关秀娟[8](2012)在《全译语境作用机制论》文中研究表明全译语境是影响和制约全译过程的各语境因素的总和,包含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及其亚类语境因素。全译语境作用机制指语境对全译过程产生影响的复杂运行系统,即语境对全译的理解、转化与表达过程的作用规律,包括上下文语境的推进机制、情景语境的重构机制、文化语境的对话机制等单项作用机制及三语境的综合联动作用机制。上下文语境推进机制主要在语言内线性展开,包括上向、下向和上下双向推进。情景语境重构机制体现为语体重构、主体重构、时空重构,翻译交际活动中译者应在译文中重构原文立体的情景空间。文化语境对话机制体现为强弱对话的异化,弱强对话的归化和平等对话的和化,面对原语文化语境和译语文化语境的碰撞,译者应根据翻译目的、读者需求选择合理的策略来平衡两种文化。全译语境作用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在联动系统,各语境因素的作用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多维、复杂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平行、交叉、递进式综合作用于全译过程。全译语境作用机制的科学性可从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言语交际学、认知语言学、文化学、语言文化学、社会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多学科角度加以论证。

吴兴涛[9](2010)在《俄汉语对比研究 ——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比是语言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一种语言的特点只有通过与其他语言的对比才能使其更明确,更易于被认知。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所对比的语言的特点,从而促进对比与被对比的语言的研究。自从沃尔夫于1941年首次提出了“对比语言学”这一术语以来,对比语言学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俄汉语对比研究是我国汉外对比研究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研究领域。自从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起,俄汉语对比研究在我国就已经兴起并取得一定成果。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出现过一定波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学者们孜孜不倦的探索促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始终在有序地推进着。进入21世纪,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国际环境下,中俄两国日益加深的沟通和联系也使俄汉语对比研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回顾并统计了俄汉语对比研究从建国以来至今的发展状况、研究方法和原则以及各个方向上的研究成果,俄汉语对比研究对于凸显俄汉语特点、为翻译提供服务、指导教学三方面的作用,总结了现今俄汉语对比研究这一领域中各个方向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今后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谭顺志[10](2009)在《俄语单句词序优选性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通过随机整体抽样提取的俄语单句样本词序进行的定量分析显示:俄语单句中的词汇数与无标记词序数成正比,与带修辞色彩或含歧义的词序数量成反比;词序的语法功能增强时,其修辞功能减弱;俄语属于典型的SVO型语言,其单句词序具有不稳定性。口语和书面语词序的功能和规范无实质性差别;语义词序和语法词序属于语言系统层面,有判断正误的客观标准,语用词序属于言语层面,有选择性和灵活性,因此句法三平面学说值得怀疑。俄语词序可能兼具或单具语法、修辞、交际功能,俄语词序自由的观点是片面的。

二、浅谈俄语口语词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俄语口语词序(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历史背景及其作者
    1.1 海参崴东方学院及其培养目标
        1.1.1 办学背景
        1.1.2 学院设置
    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作者施密特
        1.2.1 施密特的早年求学、实习生涯
        1.2.2 赴海参崴东方学院任教后的汉学研究
    1.3 教材的学习者与使用情况
        1.3.1 教材的出版、使用、影响
        1.3.2 学员的汉语学习情况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国传统汉学背景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语音系统考辨
        2.1.1 南北官话的语音系统、汉语音韵研究
        2.1.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注音方案
        2.1.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汉语发音规则
    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比丘林汉语语法体系的突破
        2.2.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词法体系
        2.2.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句法体系
    2.3 施密特对比丘林、瓦西里耶夫等人汉字理论的发展
        2.3.1 汉字的起源问题
        2.3.2 关于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讨论
        2.3.3 汉字的“六书”
        2.3.4 施密特对瓦西里耶夫汉字体系的增补
    2.4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满、蒙、日、朝、越等语言的关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世界汉语研究史框架下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3.1 例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欧美汉学的反思
    3.2 以“声调”为例谈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音研究的整合
        3.2.1 声调的本质
        3.2.2 汉语声调的发音特点
        3.2.3 汉语声调的标调系统
        3.2.4 汉语方言的声调语音规律
        3.2.5 中外学者论“汉语声调的演变”
        3.2.6 “入声”之争
    3.3 施密特对欧美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整理
        3.3.1 某些语法形式在各地的使用差异
        3.3.2 各国汉学家对若干语法规则的不同观点
        3.3.3 欧洲汉学家普遍忽略的汉语语法知识
    3.4 选编欧美、日本汉语教材及中文原典的书面官话范例
        3.4.1 筛选范围:标准北方书面官话材料
        3.4.2 筛选入编:符合语法规范、排列顺序合理
    3.5 个案研究:德国汉学家阿恩德对施密特的影响
        3.5.1 阿恩德及其《官话手册》
        3.5.2 两部教材的总体设计
        3.5.3 以重音理论为例讨论施密特对阿恩德的取舍
    3.6 个案研究:《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对中国传统文献的改编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世界语言学发展进程中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4.1 施密特的汉语观
        4.1.1 对汉语的两种定位
        4.1.2 静态与动态、共时与历时
    4.2 汉语语音史的构建:历史比较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的结合
        4.2.1 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基础材料
        4.2.2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辅音音变考察
        4.2.3 “语音规律无例外”之汉语元音音变考察
        4.2.4 语言史的社会性——汉语官话的形成
        4.2.5 语言现象的“类推作用”:汉语词根溯源问题
    4.3 俄国语言学成果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
        4.3.1 用“形式语法”思想分析汉语的词法
        4.3.2 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汉语与中国人的心理
        4.3.3 波捷布尼亚及其弟子的句法思想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语言教育及应用视角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
    5.1 一部“研究—学习—教学”三位一体的汉语教科书
    5.2 从课程理论分析《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材料建构
        5.2.1 横向组织:课程教学板块的功能分析
        5.2.2 纵向组织:螺旋渐进的主题序列性
    5.3 从应用语言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教学大纲
        5.3.1 字词大纲及词汇控制
        5.3.2 语法大纲及翻译训练
    5.4 本章小结
余论 施密特《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价值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书影及相关影像资料
附录2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序言及目录
附录3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俄语字母注音表(含例字)
附录4 阿恩德《官话手册》序言及目录
致谢

(2)“一带一路”下大学公共俄语口语能力短板的突破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公共俄语口语现状
二、大学公共俄语口语问题的原因
    (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1. 不良的口语学习习惯造成的———不会练。
        2. 不良的口语学习基础造成的———练不会。
        3. 不良的口语学习心理造成的———不想练。
    (三)语言外部学习环境的影响
    (四)来自语言的差异
二、“一带一路”下大学俄语口语能力短板的突破策略
    (一)突出目标引领
    (二)注重心理干预的专业化
        1. 知觉干预。
        2. 行为干预。
        3. 对比干预。
    (三)优化教学过程

(3)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半结构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之处
    六、概念界定与相关说明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说明
第二章 研究现状
    一、参考文献基本情况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机构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三)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四)俄罗斯汉语教材的情况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六)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历史
        (七)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八)俄罗斯远东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九)俄罗斯远东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三、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研究不够充分
        (二)研究缺乏整体性
        (三)研究不够深入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与汉语教学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二)跨文化交际的理论要点
        (三)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启示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含义
        (二)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的理论要点
        (三)第二外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三、从所述理论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解构分析
        (一)俄罗斯汉语教学目标
        (二)俄罗斯汉语教学内容
        (三)俄罗斯远评价标准
        (四)俄罗斯汉语教学环境
        (五)俄罗斯汉语教学方法
        (六)俄罗斯汉语教学师资
        (七)俄罗斯汉语学习者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历史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历史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发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二)第二个阶段:汉语教学的稳步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三)第三个阶段:汉语教学的加速发展(20世纪下半叶至今)
    二、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地理因素
        (二)政治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经济因素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迟缓性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复杂性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的曲折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的概况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过程
        (一)半结构式观察
        (二)调查对象及选取
        (二)调查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
        (四)调查的信度与效度
        (五)问卷调查的过程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的情况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情况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的情况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情况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情况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学师资的情况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的问题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目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二)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五)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六)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七)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高等汉语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及适切性
        (一)依据不同汉语水平层次设定梯次性教学目标
        (二)依据汉语不同需求设定不同功能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内容
        (一)提高汉语教材的系统化
        (二)提高汉语教材的有效度
    三、优化俄罗斯汉语教学的评价标准
        (一)改善俄罗斯的“五分评价标准”
        (二)提高俄罗斯汉语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四、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环境
        (一)改进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环境的管理
        (二)促进汉语教学环境外在因素
    五、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汉语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一)修订2019年新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联邦州教育标准》教学方法的部分
        (二)优化高等院校的配备与教师管理
        (三)促进汉语活动教学及教法
        (四)提高汉语教师的工作有效率
    六、改善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教师工作条件与提高汉语教师的动机
        (一)提高汉语教师福利
        (二)优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三)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教师的动机
    七、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院校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效率
        (一)提高汉语学习者的物质生活状况
        (二)改善生活与学习环境
        (三)提高学习效率
        (四)提高俄罗斯远东地区汉语学习者的动机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时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俄汉“翻译移位”语言学若干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绪论
    0.1 选题依据
    0.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0.3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0.4 创新之处
    0.5 语料来源
第一章 翻译移位的研究综述
    1.1 翻译移位的提出与发展
    1.2 与翻译移位相关的其他研究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汉翻译移位的语法阐释
    2.1 句法成分的常位制约
    2.2 语义指向的“错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翻译移位的语义阐释
    3.1 时空逻辑原则
        3.1.1 时间先后
        3.1.2 空间方位
        3.1.3 时空有序
    3.2 由因及果原则
        3.2.1 因果序列汉译的宏观考察
        3.2.2 语篇视角的因果定量考察
    3.3 心理重轻原则
    3.4 自我中心原则
        3.4.1 先“自我”后“他人”
        3.4.2 化“物称”为“人称”
    3.5 事理逻辑原则
        3.5.1 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3.5.2 事物分布的相关性
        3.5.3 事物排序的重要性
        3.5.4 规避表达的歧义性
        3.5.5 话题常前置于评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汉翻译移位的修辞阐释
    4.1 修辞研究及翻译移位
    4.2 功能语体中的翻译移位
        4.2.1 报刊政论语体中的翻译移位
        4.2.2 科学语体中的翻译移位
        4.2.3 文艺语体中的翻译移位
        4.2.4 公文事务语体中的翻译移位
        4.2.5 日常谈话语体中的翻译移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汉翻译移位的优控主位阐释
    5.1 有关优控主位概念
    5.2 优控主位及翻译移位
        5.2.1 人物类优控主位及翻译移位
        5.2.2 事物类优控主位及翻译移位
        5.2.3 综合类优控主位及翻译移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俄汉翻译移位的综合因素阐释
    6.1 俄语被动句汉译的主、客体移位
        6.1.1 俄汉语被动句概述
        6.1.2 主、客体移位转换的语法-修辞动因
        6.1.2.1 情感色彩因素
        6.1.2.2 功能语体因素
        6.1.2.3 语篇连贯因素
    6.2 外位结构的运用及翻译移位
        6.2.1 外位结构概述
        6.2.2 翻译移位类型
        6.2.2.1 转换为外位主语
        6.2.2.2 转换为外位宾语
        6.2.2.3 转换为外位定语
        6.2.2.4 转换为外位状语
        6.2.3 相应成分移位传译的语法-修辞动因
        6.2.3.1 避免繁冗
        6.2.3.2 厘清条理
        6.2.3.3 突显焦点
        6.2.3.4 衔接语篇
    6.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5)俄汉定语语序及俄汉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俄文摘要
绪论
    1.论文选题
    2.研究方法
    3.研究架构
    4.研究价值
    5.语料来源
    6.概念区分
第一章 俄汉定语语序研究及翻译转换综述
    1.1 俄语定语语序研究综述
    1.2 汉语定语语序研究综述
    1.3 俄汉定语语序对比与翻译转换综述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汉多项定语的语序
    2.1 俄语多项定语的语序
        2.1.1 俄语定语的定义及外部形式
        2.1.1.1 俄语一致定语
        2.1.1.2 俄语非一致定语
        2.1.1.3 俄语同位语和定语从句
        2.1.2 俄语多项定语的分类与构成
        2.1.3 俄语多项定语的语序特点
    2.2 汉语多项定语的语序
        2.2.1 汉语定语的定义及外部形式
        2.2.1.1 汉语组合式定语
        2.2.1.2 汉语粘合式定语
        2.2.1.3 汉语复指成分
        2.2.2 汉语多项定语的分类与构成
        2.2.3 汉语多项定语的语序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语言对比视角下俄语定语的翻译移位
    3.1 语法因素与移位
        3.1.1 俄语后置定语的移位
        3.1.1.1 俄语一致后置定语的移位
        3.1.1.2 俄语非一致后置定语的移位
        3.1.2 作定语的俄语代词的移位
        3.1.3 俄语数量词的移位
        3.1.4 俄语动名词+主体第二格结构的移位
    3.2 语义因素与移位
        3.2.1 表“领属/范围”义定语的移位
        3.2.2 语义语序差异与移位
        3.2.3 语义异指与移位
        3.2.4 歧义与移位
    3.3 构词因素与移位
        3.3.1 俄语复合形容词的移位
        3.3.1.1 俄语半连写复合形容词的移位
        3.3.1.2 俄语连写复合形容词的移位
        3.3.2 俄语同位语的移位
        3.3.2.1 带连字符的同位语结构
        3.3.2.2 不带连字符的同位语结构
    3.4 语音因素与移位
    3.5 结构因素与移位
        3.5.1 结构助词“的”与移位
        3.5.2 结构“繁简差异”与移位
    3.6 语言习惯与移位
    3.7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6)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
    四、研究重点与创新
第一章 换译研究述评
    第一节 换译研究综述
        一、国外换译研究概述
        二、国内换译研究简述
    第二节 换译研究简评
        一、换译视角研究简评
        二、换译研究不足之处
        三、换译研究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换译概念界定
    第一节 换译称名流变
        一、换译称名梳理
        二、换译称名溯源
        三、换译称名术语化
    第二节 换译内涵
        一、换译的特点
        二、换译的本质
        三、换译的定义
    第三节 换译外延
        一、换译的类型
        二、换译的目的
        三、换译的原则
        四、换译的领域
        五、换译的地位
        六、换译的联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换译类型解析
    第一节 有形换译
        一、单位换译
        二、标点换译
        三、形象换译
    第二节 无形换译
        一、词类换译
        二、语气换译
        三、语态换译
        四、视角换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换译机制假说
    第一节 显性换译机制
        一、概念替代机制
        二、意象替代机制
    第二节 隐性换译机制
        一、(语义→语形)+语用思维假说
        二、语用→语义→语形思维假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换译理据阐释
    第一节 换译的语言学理据
        一、换译的语形理据
        二、换译的语义理据
        三、换译的语用理据
    第二节 换译之思维学理据
        一、双语思维同一性理据
        二、双语思维矛盾性理据
    第三节 换译的文化学理据
        一、换译的文化同质性理据
        二、换译的文化异质性理据
    第四节 换译的其他理据
        一、换译之哲学理据
        二、换译之美学理据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全译语境作用机制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翻译语境研究述评
    一、 翻译语境研究现状
    二、 翻译语境研究简评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全译语境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全译语境作用机制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全译语境作用机制研究意义
    一、 理论价值
    二、 实践意义 第一章 全译语境作用机制概说
第一节 全译语境概念
    一、 语境
    二、 翻译语境
    三、 全译语境
第二节 全译语境类型
    一、 上下文语境
    二、 情景语境
    三、 文化语境
第三节 全译语境特征
    一、 双重性
    二、 层次性
    三、 系统性
    四、 动态性
    五、 均衡性
第四节 全译语境作用机制通观
    一、 全译语境的单项作用机制
    二、 全译语境的综合作用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上下文语境的推进机制
第一节 上向推进
    一、 前词推进
    二、 前短语推进
    三、 前小句推进
    四、 前句群推进
第二节 下向推进
    一、 后词推进
    二、 后短语推进
    三、 后小句推进
    四、 后句群推进
第三节 双向推进
    一、 前后词推进
    二、 前后短语推进
    三、 前后小句推进
    四、 前后句群推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情景语境的重构机制
第一节 语体重构
    一、 文学语体的形象性重构
    二、 科学语体的逻辑性重构
    三、 政论语体的宣传性重构
    四、 公文语体的程式性重构
    五、 口语体的经济性重构
第二节 主体重构
    一、 翻译主体身份变化
    二、 翻译主体关系重构
    三、 主体重构翻译策略
第三节 时空重构
    一、 翻译时空
    二、 翻译时空错位
    三、 时间重构翻译策略
    四、 空间重构翻译策略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化语境的对话机制
第一节 异化、归化与和化
    一、 异化、归化之争
    二、 文化语境对话的三个途径
第二节 异化:强弱对话
    一、 民族习俗输出
    二、 意识形态侵略
    三、 宗教观念渗透
    四、 史地状况突出
第三节 归化:弱强对话
    一、 民族习俗转变
    二、 意识形态纠正
    三、 宗教观念同化
    四、 史地状况抹去
第四节 和化:平等对话
    一、 民族习俗解释
    二、 意识形态淡化
    三、 宗教观念阐释
    四、 史地状况说明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译语境综合联动机制
第一节 平行式作用机制
    一、 上下文语境与情景语境平行
    二、 上下文语境与文化语境平行
    三、 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平行
第二节 交叉式作用机制
    一、 上下文语境与情景语境交叉
    二、 上下文语境与文化语境交叉
    三、 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交叉
第三节 递进式作用机制
    一、 上下文语境向情景语境递进
    二、 上下文语境向文化语境递进
    三、 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依次递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译语境作用机制理据
第一节 上下文语境推进机制理据
    一、 语符的组合性管约推进
    二、 语义的一致性控制推进
    三、 语用的意图性约束推进
第二节 情景语境重构机制理据
    一、 语篇的适切性促进语体重构
    二、 人际的互动性助推主体重构
    三、 经验的异同性限制时空重构
第三节 文化语境对话机制理据
    一、 文化差异决定文化传播
    二、 文化观念影响文化选择
    三、 文化接触推动文化融合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俄汉语对比研究 ——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俄汉语对比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1.2.1 静态对比
        1.2.2 动态对比
        1.2.3 系统观察
    1.3 对比研究的原则
    1.4 俄汉语对比研究的重要意义
        1.4.1 凸显俄汉语的特点
        1.4.2 指导外语教学
        1.4.3 对比语言学为翻译服务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俄汉语对比研究的历史回顾
    2.1 我国俄汉语对比研究的发展历程
    2.2 俄汉语对比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成果
        2.2.1 俄汉对比的总体理论和方法研究
        2.2.2 语音对比研究
        2.2.3 词汇对比研究
        2.2.4 语法对比研究
        2.2.5 修辞对比研究
        2.2.6 文化对比研究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汉语对比研究的任务与展望
    3.1 俄汉语对比研究现今存在的问题
    3.2 俄汉语对比研究的前景展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俄语单句词序优选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语法词序、语义词序和语用词序
2. 单句中词序变化的合理性考察
3. 单句中词序的优选性调查
4. 结语

四、浅谈俄语口语词序(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D]. 罗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一带一路”下大学公共俄语口语能力短板的突破策略研究[J]. 巴晓岩.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0(12)
  • [3]俄罗斯远东地区高等学校汉语教学现状研究[D]. 娜斯佳(Anastasia Vorontsova).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4]俄汉“翻译移位”语言学若干阐释[D]. 陆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
  • [5]俄汉定语语序及俄汉翻译[D]. 杨炎烽.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6]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D]. 倪璐璐. 黑龙江大学, 2017(05)
  • [7]评契诃夫短篇小说译本中词序语用意义的再现[J]. 卜云燕,马亮. 中国俄语教学, 2016(04)
  • [8]全译语境作用机制论[D]. 关秀娟. 黑龙江大学, 2012(09)
  • [9]俄汉语对比研究 ——回顾与展望[D]. 吴兴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6)
  • [10]俄语单句词序优选性问题研究[J]. 谭顺志.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05)

标签:;  ;  ;  ;  ;  

谈俄语口语的词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