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农业状况

哥伦比亚农业状况

一、哥伦比亚农业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尤达[1](2021)在《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美国创剧人,英文为the creator of American TV soaps,sitcoms and series,原指提供故事创意或者完成试播集剧本向各大电视网推销的人,在实际生产中演变为美剧的创作主体,即具有创作剧本能力的执行制片人。从历史观之,电视时代的创剧人在美剧生产过程中流露出普遍性特点,由此形成的群体特征深刻影响着创剧人自身的演变:从身份的确立到群体的形成,再到阶层的固化。网络时代的创剧人致力于群体特征的变革,以此打破阶层的桎梏。立足创剧人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观之,所谓“变革”与以往并非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十分明晰。创剧人既对美剧成规化生产模式进行大胆革新,又依据“自我”的觉感与体认进行个性化创造。更为重要的是,创剧人调和了成规与个性间的对立关系,在文本的内容选择上追求“他者互文”与“自我表现”的紧密结合,表现形式上注重制作范式与创作风格的高度统一,由此在作品中反映出多元且精彩的主题,满足受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娱乐需求。这便使得创剧人不再只是播出机构定义下一味媚俗的符号客体,而是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探讨美国创剧人群体的演变;从文本的内容选择与表现形式上深入考察网络时代创剧人的变革举措,指出其群体特征的两个维度;进而分析这两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作用;最后基于媒介场域的变化探讨群体特征发生变革的外在成因,从创剧人心理探讨变革的内在动因。如此,形成了对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从表象到本质的考察。揆诸现实,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对美剧在全球范围内卓越的传播力,从创作主体维度探寻美剧的成功之道,以求能在去芜存菁中有效“吸收外来”,为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带来启示意义。

周冲[2](2021)在《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研究》文中认为自19世纪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就一直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国家先后实行了古典自由主义、发展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发展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发展战略,实行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新自由主义、新发展主义等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历经200多年的现代化道路探索,拉美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先行者,依然未能迈进发达国家行列。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阻碍经济、社会进步的问题特别具有典型性和规律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拉美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索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考察生产要素、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外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视角,以时间为主线,较全面地、系统地梳理了拉丁美洲自民族独立后至今的经济发展模式演变过程,详细分析了每个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经济社会原因,以及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经济发展建设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从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到21世纪以来出现的激进左翼政府执政国家的“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温和左翼政府执政国家的新发展主义模式,在拉美经济发展模式演变过程中,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外向—内向—外向”转变,形成了钟摆式运动。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且都取得了显着的阶段性成就。随着每种发展模式的长期推行,在某些方面甚至形成了某种极端,导致两种模式的转换往往是“断裂的”,即后一种模式往往是对前一种模式的否定和政策的大转向。在每种经济发展模式中,拉美国家的发展战略总会错过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当危机来临却实行180度大转弯,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变往往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剧烈冲击。经济的“钟摆式”发展导致经济增长并不连续,加剧了拉美经济的脆弱性,也使得拉美国家依然无法摆脱依附性地位。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上,各国政府的做法往往极端化。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信奉比较优势理论,主张实行自由贸易,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政府只需做好“守夜人”角色即可。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下,又过分强调政府干预经济,实行计划经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完全的市场化,但快速激进的私有化改革引发一些国家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问题,伤害了民众的利益。步入新千年后,拉丁美洲新上台的一些左翼政权,又重新强调政府的作用,改变新自由主义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意味着完全由市场导向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失败,也表明不能完全放弃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这说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国家,都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拉美经济发展的钟摆现象造就了拉美经济的脆弱性,“资源诅咒”、“中等收入陷阱”都成为拉丁美洲鲜明的标签。拉丁美洲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裕的地区,拥有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矿产、能源资源以及各类农、林、畜、渔产品。然而具有丰富资源的拉丁美洲,外向的经济发展并未给拉丁美洲人民带来富足的生活,反而出现了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低下、收入分配极不平等、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腐败和寻租活动盛行、内战频繁等一些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拉美国家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某种或少数几种自然资源出口,国内产业结构失衡,出现了明显的“资源诅咒”效应。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工业增长的乏力、收入分配的明显差距、城市化的过度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殖民历史的传统和不利的制度条件都导致拉美迈过“贫困陷阱”后,长期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究其根源,是拉丁美洲继承了殖民时期的制度遗产,在独立后的两百年间其政治、经济制度虽几经转变,但依然未改变“攫取性”的政治、经济制度,无法确保竞争性民主机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刘丁亚[3](2021)在《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旨在对中国与南美国家(1)贸易潜力进行研究。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不断崛起,南美洲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聚集地,是中国拓展南南合作的重要伙伴。如今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超过拉丁美洲对外贸易总额的70%,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介绍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现状,对中国与南美国家的商品结构进行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并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对贸易潜力进行研究。首先,选取2000-2019年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数据,从整体和国别两个方面分析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现状,得出: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规模逐年增长;主要贸易国有巴西、智利、秘鲁、阿根廷和哥伦比亚;中国与南美国家商品结构差异明显,呈现中国向南美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初级产品的特点;在投资领域,中国对南美国家的投资规模逐年上升,投资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与南美国家加快“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中国-秘鲁、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其次,对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关系进行分析。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竞争性进行分析,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对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大,南美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大。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互补性优于初级产品。再次,建立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影响因素,并计算贸易潜力值,得出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潜力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国与巴西、智利、秘鲁、阿根廷属于潜力再造型,中国与乌拉圭、厄瓜多尔、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五国属于贸易开拓型,中国与圭亚那、苏里南和玻利维亚属于潜力巨大型。最后,根据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发展类型提出对策建议,要加大对潜力巨大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贸易开拓型国家的潜力增长点,寻找潜力再造型国家贸易发展新要素,并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合作,营造良好贸易环境等,促进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的深层次发展。

周立娜[4](2021)在《哥伦比亚咖啡香精的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瓶装咖啡饮料工艺不断发展,品质不断提升,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咖啡市场每年增长量达到6%以上。但在香气上,与现泡咖啡差距较大,需要一种可以补充现泡咖啡天然感的咖啡香精。通过对世界上主要咖啡产区知名咖啡品种(山多士咖啡、麝香猫咖啡、哥伦比亚咖啡、曼特宁)资料的调查并组织20名人员进行感官评定(QDA),通过12项关键词,4种咖啡评价960组数据确定以中度烘焙的哥伦比亚咖啡为目标进行咖啡香精的开发。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萃取哥伦比亚咖啡豆,蒸馏液冷凝后蒸馏液备用,残渣加入95%的特级食用酒精和蒸馏水80℃±2℃循环萃取3个小时,获得萃取液,冷却至30℃过滤,萃取液与的蒸馏液进行混合,获得咖啡提取物。此方法可以将咖啡头香,体香,尾香充分释放出来。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法将咖啡提取液进行处理,蒸馏瓶40℃恒温,接收瓶置于液氮中,冷阱充满液氮,夹层循环温度50℃,系统压力在10-3Pa,产物用无水Na2SO4在温度-20℃干燥过夜,快速、准确分离食物中的挥发物质,收率较高。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分离检测手段,获得哥伦比亚咖啡的香气分析数据总离子流图。根据数据我们获得相关香气成36个,含量最高的成分是FURFURYL ALCOHOL,高达10%。根据原料性质,选取特征化合物30个。结合GC-MS的分析结果,选择配方中使用的原料,根据经验对这些原料特征,香气阀值等的判断,确定其在配方中的添加量。咖啡香精使用原料数量32个。配制成更加接近现泡咖啡香气的咖啡香精。哥伦比亚类型咖啡香精在咖啡饮料中的应用。将使用新开发的咖啡香精的咖啡饮料与使用其他咖啡香精的咖啡饮料以及现泡的哥伦比亚咖啡进行感官评定(PCA)。通过对20名人员对3组咖啡6项特征评定,经过360组数据分析,新开发的哥伦比亚香精应用样品与现泡的哥伦比亚咖啡香气最接近。

张加康[5](2020)在《马铃薯和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是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基础,其曲线参数可能受到品种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构建马铃薯和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利用相应的氮素营养指数进行马铃薯和甜菜氮素营养诊断,从而减少关键生育期由于过量使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风险和经济损失。主要结果如下:相对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以块根、块茎类作物的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更为合理。并且,模型受品种的影响较小,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气候统一的种植区域因品种不同造成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不统一的问题。内蒙古滴灌马铃薯种植模式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Nc=4.57W-0.41,验证结果证明该曲线可以对马铃薯进行氮素营养诊断。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内蒙古滴灌条件下三个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夏坡地和荷兰14的合理施氮量分别为170-180、190-200和215-225 kg N hm--2。内蒙古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Nc=4.23W-0.49,依据该曲线内蒙古区域主栽甜菜品种的合理施氮量为160-180kg N hm-2范围内。通过对比国内外甜菜和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块茎、块根类作物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参数都受到品种等因素影响。气候因素对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参数影响较大,品种对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参数影响较小。当马铃薯收获期全株生物量干重大于20 t hm-2时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将不再受到品种等因素影响,可以共用一个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

候淑娟[6](2020)在《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人口数量逐年递增,消费层次的不断升级,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追求“量”升级为“质”和“量”两方面。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加大,中国农产品贸易方向也逐渐转至农业资源丰富的南美地区,因此,分析中国与南美主要的十个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影响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和发展潜力,为进一步激发双边贸易发展空间提供支撑。首先,通过2001-2018年间中国与南美国家农产品贸易数据,按照“先整体,后国别”的研究脉络,从“贸易总额—进出口额—产品结构”的逻辑思路,分析了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特点,即贸易总额呈增长趋势,但是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双边贸易的农产品结构差异显着,市场集中度高,分布不均衡,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低于南美十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农产品互补性较强。其次,基于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结合最新影响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引入新的变量构成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模型从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三个视角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可针对以上因素提出拉动贸易增长的对策建议。对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总额潜力、出口潜力和进口潜力分别测算,得出在贸易总额中,巴西、阿根廷、秘鲁与乌拉圭是潜力再造型,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以及巴拉圭五个国家属于贸易潜力巨大型;在中国出口南美国家贸易中,智利、阿根廷、秘鲁、乌拉圭、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国家属于贸易潜力再造型,巴西、哥伦比亚、巴拉圭是潜力开拓型,委内瑞拉属于潜力巨大型;在中国进口南美国家农产品贸易中,巴西、秘鲁、乌拉圭和阿根廷属于潜力再造型,玻利维亚、巴拉圭、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是潜力巨大型。最后,结合前文对中国与南美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影响因素的显着性,根据贸易潜力的类型,因“国别”因“产品结构”的提出对策建议,潜力巨大型国家要加强经贸平台建设,潜力开拓型国家要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潜力再造型国家贸易互补点,推进基础设施联动和人民币国际化等。

王丽龙(Chaleunphonh Sommay)[7](2020)在《老挝咖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老挝农业技术的发展,咖啡产量和出口规模不断增加。2018年老挝咖啡总出口金额超过1.2亿美金,总出口量超过4万吨。但与其他主要的咖啡生产国相比,老挝咖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作为老挝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下提升老挝咖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等基础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钻石模型等工具和方法,探讨了老挝咖啡贸易的现状、国际地位、竞争力、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咖啡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措施。近十年来,老挝咖啡的出口规模正在逐渐增加,而老挝咖啡进口额的波动较大。老挝咖啡主要出口到越南、比利时、日本等国家。从老挝咖啡贸易差额来看,老挝咖啡贸易的顺差正在不断增大。老挝咖啡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以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都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本文分析老挝咖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从企业和政府这两个层面就提升老挝咖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建议。政府要扩大咖啡产业投资,促进出口,完善基础设施,鼓励咖啡品牌的发展。企业要加快农业科技的开发,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机制,提升咖啡附加品产值,关注农民生活,促进咖啡生产发展。

黄淼[8](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建筑空间模式研究 ——以甘肃平凉地区为例》文中认为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但量大面广的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低下而陷入发展困境,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难点。近期一系列乡村教育改革措施的推进给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带来了契机。首先结合乡村振兴,梳理国内外乡村小规模学校职能定位,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合我国乡村发展的小规模学校职能定位,即“新型农村社区文教中心”。其次,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历史和各国采取的教育改革措施,深入分析我国学校发展困境,分析总结提出“在地化教育”、“复式教学”是未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方向。第三,通过对开展教育改革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深入调研,梳理并掌握“在地化教育”带来的各类教学运作机制和师生在校期间的行为模式;理清因教育改革而引发的新功能需求,对比研究国内外乡村小校功能构成模式,进而总结提出适应在地化教育改革的乡村小校功能构成模式。第四,结合国外学校总体布局向“开放式校园”发展的趋势,结合教育改革的学校新增功能区对学校总体布局的要求,提出适宜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总体布局模式,根据总体布局模式的不同,提出资源共享区与教学区的两种不同布局模式。第五,对比国内外优秀乡村小规模学校实例,研究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空间现状,梳理“复式教学”组织模式下师生行为模式及对教学空间的需求,提出两种类型的教学空间布局模式及相应的面积指标;梳理“在地化教育”教育改革下师生行为模式,总结对非正式教学空间的要求,提出两种教学区非正式教学空间的布局模式。最后,研究优秀乡村小校改建案例,分析总结改建方法,结合乡村小规模学校建筑现状,提出“功能复合化、空间灵活化”的既有学校的改建原则。根据研究结论,选取三种类型乡村小校进行实例改建,总结提出三种类型的乡村小校改建设计方法。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乡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因此本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和可观的经济价值。

赵玮婕[9](2020)在《交旅融合模式下公路景观改造研究 ——以关中环线宝鸡段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自驾游成为当下热门的旅游休闲方式,公路作为交旅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交通业与旅游业共同发展的有效助力。公路景观设计应该既能满足公路“安全、舒适”的基本需求,也要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良好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而且有助于展现地域文化以及改善公路沿线环境品质,对于交旅融合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论文以交旅融合为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公路景观的改造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对公路景观相关的理论基础全面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剖析其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素并提取其精华,基于理论与分析结果,结合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景观的具体特点,总结出交旅融合模式下公路景观改造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深入分析公路多元化的景观构成要素,并将各要素进行重组,融入公路景观空间中,实现功能和美观的高度融合。根据理论研究结果,对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沿线景观与路侧服务设施进行改造设计,全方位提升该段公路的景观品质。在交旅融合模式下,通过对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景观改造的研究,总结出公路景观改造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在改善公路交通环境与保护沿线生态环境的同时,赋予空间多重功能,优化视觉审美效果,彰显公路景观改造后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为今后我国的公路景观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王效云[10](2020)在《拉美国家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试图用演化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解读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困境。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曾是最有希望实现对发达国家赶超的发展中国家,然而,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债务危机,似乎证明曾经的辉煌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危机扭转了之前良好的赶超势头,并促成了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转型。人们因危机爆发而否定之前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寄希望于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然而,新自由主义没能将拉美国家重新拉回到赶超轨道上,反而使拉美经济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而且危机和动荡不断,拉美国家随之落入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之中。与此同时,社会方面出现了倒退,贫困和两级分化加剧,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不满于新自由主义的失败,21世纪以来拉美一些国家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其中以委内瑞拉的21世纪社会主义最为突出。这一新的发展理论和模式将矛头指向积怨已深的社会矛盾,试图通过再分配领域的改革缓和社会矛盾,减少贫困,在经济领域则实行国有化,将重要部门的私有产权变为国有产权,以便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然而,这一发展模式在21世纪最初十年展现出颇具希望的势头之后,很快归于沉寂了,这些国家陷入了更深的混乱中。拉美国家的人民从来没有放弃改变命运的努力,他们对有可能改变落后现状的理论和模式抱有极大地热情,拉美国家因此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试验田。然而,拉美国家至今仍没有找到那条真正能使其实现赶超的正确的发展道路。为什么自进口替代工业化以来的所有发展模式,在拉美国家都失败了?如何看待拉美国家面临的发展困境?摆脱发展困境的突破口和出路在哪里?本文以演化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采用较长时期的历史视角,针对拉美国家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以来的发展模式,抽取演化发展经济学市场、技术与制度的三个关键考察角度,进行经济发展的长历史纵向分析和对比东亚经济发展的横向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生产结构是拉美国家陷入发展困境的根源。经济发展是生产结构特定的,只有报酬递增的高质量生产活动才能带来发展,而拉美国家生产结构却专业化于低端的、远离技术中心的、报酬不变或递减的生产活动。正是因为这样的生产结构,使得拉美国家缺乏对知识、技术和创新的内在需求,无法启动技术和创新这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报酬不变或报酬递减的特质,意味着产品市场基本都是完全竞争的,难以为国民福利的增加提供基础;低端的生产活动生产环节少、产业链条短,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也难以形成产业间的协同效应。造成这种生产结构的原因,在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拉美国家在工业化完成之前,就放弃对高端产业的保护和扶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专业化分工和生产。而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失败,不是因为政府对经济的选择和干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所,政府干预是实现赶超和发展的前提,而是因为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方向出现偏差,没有遵循工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其营造有序运转的大规模市场和建立相应的内生技术能力。对于拉美国家来说,要突破经济发展困境,就要在生产领域谋求大变革,综合借助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利于生产和创新的工具,建立和发展高质量的生产活动,改变当前的生产结构。

二、哥伦比亚农业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哥伦比亚农业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身份与阶层:美国创剧人群体的演变
    第一节 电视时代创剧人的身份界定(1928-1963)
        一、创剧人身份的探索:从发明家到电视人
        二、创剧人身份的确立:首席编剧与执行制片人
    第二节 电视时代创剧人的阶层分析(1964-1998)
        一、创剧人群体的形成:三大剧种创剧人群体
        二、创剧人阶层的出现:三大阶层创剧人分布
    第三节 网络时代创剧人的阶层突破(1999-2019)
        一、模型构建:多源异构数据下的第一阶层创剧人画像
        二、画像分析:从第一阶层创剧人到创剧人“职业群体”
第二章 他者与自我:网络时代创剧人文本的内容选择
    第一节 他者互文:临摹现实文本下的客观写实
        一、效仿现实生活:从真人真事中取材
        二、互文经典作品:从文学与影视中取材
    第二节 自我表现:“三重自我建构”下的主观抒情
        一、对“个体自我”的探寻
        二、对“关系自我”的定位
        三、对“集体自我”的认知
    第三节 紧密结合:创剧人文本内容层面的群体特征
        一、他者故事中自我的汇入
        二、自我镜像中他者的虚构
第三章 制作与创作:网络时代创剧人文本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制作范式:视听电影化与叙事文学性
        一、电影化影像策略:质感营造与“景观”制造
        二、文学性叙事策略:叙事结构与叙事线索
    第二节 创作风格:视听个性化与叙事风格化
        一、个性化的长镜头与蒙太奇
        二、风格化的“话语”建构
    第三节 高度统一:创剧人文本形式层面的群体特征
        一、制作范式中个性的凸显
        二、创作风格中成规的体现
第四章 互构与升华:群体特征两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作用
    第一节 相互关系:成规与个性的互构
        一、同源性:相近起源与发展
        二、同构性:相互建塑和形构
        三、共生性:互相依存与协作
    第二节 共同作用:多元且精彩的主题
        一、世界观的引导:个人信仰与哲学思辨
        二、人生观的认同:女性主义、反同性歧视和反种族歧视
        三、价值观的迎合:反英雄、非英雄与集体无意识
第五章 环境与心理:网络时代创剧人群体特征的成因
    第一节 外在环境之变:媒介场域架构下的特征成因
        一、网络时代媒介场域的架构变化
        二、媒介与受众博弈下的底层逻辑
    第二节 内在心理动因:“人类动机理论”下的特征成因
        一、自我求生:生活困难者的生理需要
        二、自我救赎:面临威胁者的安全需要
        三、自我倾诉:身份认同困惑者的归属需要与情感缺失者的情感需要
        四、自我证明:事业受挫者的尊重需要
        五、自我实现:美国创剧人的终极追求
结语
    第一节 从传播到效仿:美剧强大的影响力
    第二节 在分辨中学习:现状、启示与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2)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
        1.2.2 关于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原因
        1.2.3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
        1.2.4 关于“拉美化”
        1.2.5 关于拉美“贫困化”
        1.2.6 简评
    1.3 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概念界定
    2.1 经济发展的内涵
    2.2 经济发展原因的一般解释
        2.2.1 经济发展分工论
        2.2.2 经济发展要素论
        2.2.3 经济发展制度论
        2.2.4 经济发展关系论
    2.3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2.3.1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2.3.2 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
    2.4 经济发展模式的划分
    2.5 拉美经济发展模式概念的界定
第3章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
    3.1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3.2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形成
    3.3 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下的经济表现
        3.3.1 出口经济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3.3.2 工业化初步发展
        3.3.3 城市化发展加速
        3.3.4 收入分配不均衡
    3.4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没落
    3.5 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评价
第4章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
    4.1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4.1.1 凯恩斯理论
        4.1.2 二战后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
        4.1.3 拉美结构主义
    4.2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及调整
        4.2.1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
        4.2.2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调整阶段
    4.3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经济绩效
        4.3.1 经济增长
        4.3.2 现代工业发展
        4.3.3 城市化的迅速扩张
    4.4 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评价
        4.4.1 国内市场保护过度,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4.4.2 国际收支持续恶化
        4.4.3 对外资依赖性日益增强
        4.4.4 不重视农业发展,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
        4.4.5 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导致寻租活动盛行
第5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5.1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5.2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
        5.2.1 贸易自由化改革
        5.2.2 金融自由化改革
        5.2.3 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
        5.2.4 税制改革
        5.2.5 劳工和养老金制度改革
    5.3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绩效
        5.3.1 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经济恢复阶段
        5.3.2 通货膨胀得到初步控制
    5.4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评价
        5.4.1 贸易开放度加深,但贸易失衡严重
        5.4.2 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危机频发
        5.4.3 收入分配不均,人均收入差距加大
第6章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特点
    6.1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6.1.1 “激进左派”政府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6.1.2 “温和左派”政府对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
        6.1.3 “右翼”政府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
    6.2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趋势
        6.2.1 “激进左派”政府面临巨大挑战
        6.2.2 “温和左派”政府和“右翼”政府政策逐渐融合
    6.3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特点
        6.3.1 发展模式的转换呈“断裂式”、“钟摆式”变化
        6.3.2 拉美经济依然“脆弱”
        6.3.3 拉美国家的依附地位依然未改变
        6.3.4 拉美发展模式的演变追求“理论先行”、“整体推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制度变迁角度下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原因分析
    7.1 制度变迁理论
    7.2 拉美国家选择初级产品出口型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7.2.1 制度调整的内部原因
        7.2.2 制度调整的外部原因
    7.3 拉美国家选择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7.3.1 制度调整的外部原因
        7.3.2 制度调整的内部原因
    7.4 拉美国家选择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7.4.1 债务危机爆发迫使拉美国家反思经济发展模式
        7.4.2 债务危机的调整方案迫使拉美国家进行应急性政策调整
        7.4.3 其他国家的示范效应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社会影响
    8.1 “中等收入陷阱”始终无法跨越
        8.1.1 拉美地区“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经济表现
        8.1.2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
    8.2 收入分配不均与贫困化程度高
        8.2.1 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高
        8.2.2 贫困化程度高
    8.3 经济自由化背景下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8.3.1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8.3.2 实证结果分析
        8.3.3 主要结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9.1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经验
        9.1.1 坚持不懈进行减贫工作
        9.1.2 养老金制度改革
    9.2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的教训
        9.2.1 过度城市化导致城市贫困化及边缘化现象严重
        9.2.2 不重视农业及农民利益
    9.3 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9.3.1 理论创新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9.3.2 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政治条件
        9.3.3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9.3.4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评述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
二、相关贸易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
    (二)要素禀赋理论
    (三)产业内贸易理论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三、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现状分析
    (一)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整体分析
        1.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规模逐年扩大,贸易逆差长期存在
        2.巴西、智利、秘鲁是中国与南美贸易的主要市场国
        3.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结构差异明显
        4.中国对南美国家投资规模逐渐扩大
        5. “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二)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国别分析
        1.中国与巴西贸易现状
        2.中国与智利贸易现状
        3.中国与秘鲁贸易现状
        4.中国与哥伦比亚贸易现状
        5.中国与阿根廷贸易现状
        6.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现状
四、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关系分析
    (一)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竞争性分析
        1.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1)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进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二)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互补性分析
        1.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2.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五、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潜力实证分析
    (一)模型简介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三)模型回归
        1.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2.模型选择
        3.回归结果分析
    (四)贸易潜力测算
六、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1.加大潜力巨大型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2.提升贸易开拓型国家贸易潜力增长点
        3.寻找潜力再造型国家贸易发展新要素
        4.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
        5.增强数字丝绸之路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网络合作
        6.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 2000-2019 年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情况
    表2 2000-2019 年中国与南美国家的贸易规模及增长速度
    表3 2000-2019 年中国与南美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
    表4 2000-2019 年中国对南美国家的贸易差额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哥伦比亚咖啡香精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咖啡的发展历史
    1.1 咖啡历史背景和地位
    1.2 咖啡的品种
    1.3 咖啡产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食用香精的发展及应用
    1.5 咖啡香精研究的意义
    1.6 咖啡香精开发目标
第二章 咖啡香气的选择
    2.1 不同咖啡豆的筛选
    2.2 通过定量描述分析法确定研究目标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感官评定
    2.3 不同烘焙度对咖啡豆的筛选影响
    2.4 咖啡豆萃取实验
        2.4.1 萃取目的
        2.4.2 实验主要器材和设备
        2.4.3 实验步骤
第三章 香气分析和香精试做
    3.1 通过GC-MS对哥伦比亚咖啡的初步分析
    3.2 香气框架和相关比例调整
        3.2.1 香精框架的构建
        3.2.2 咖啡香气框架的修正及比例调整
    3.3 咖啡香气补充
        3.3.1 哥伦比亚咖啡特征香气的补充
        3.3.2 头香香气的补充
        3.3.3 整体香气的修饰
第四章 咖啡香精的应用
    4.1 咖啡饮料的试做
        4.1.1 实验设备和材料
        4.1.2 实验步骤
        4.1.3 实验结果
    4.2 饮料品评
        4.2.1 品评标准
        4.2.2 品评结果
        4.2.3 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新型香精的突出特点
        5.1.1 新型香精的市场需求
        5.1.2 咖啡香气方面的研究进展
        5.1.3 新型香精的特色
    5.2 新研发哥伦比亚咖啡香精的经济意义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马铃薯和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马铃薯、甜菜发展的重要性
        1.1.1 马铃薯发展的重要性
        1.1.2 甜菜发展的重要性
    1.2 内蒙古马铃薯、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2.1 水分利用现状
        1.2.2 肥料利用现状
    1.3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
        1.3.1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
        1.3.2 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研究进展
        1.3.3 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研究进展
        1.3.4 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
        1.4.1 建立内蒙古滴灌条件下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1.4.2 建立内蒙古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
        1.4.3 不同因素对马铃薯临界稀释曲线参数影响情况
    1.5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土壤指标测定与方法
        2.4.2 植物样品指标测定
    2.5 模型构建
    2.6 分析方法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滴灌条件下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及氮素营养诊断
        3.1.1 不同施氮水平下马铃薯总生物量及氮浓度情况分析
        3.1.2 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临界稀释曲线
        3.1.3 基于全株生物量与全株氮浓度临界稀释曲线
        3.1.4 马铃薯共用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建立
        3.1.5 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验证
        3.1.6 基于全株临界氮浓度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
        3.1.7 小结
    3.2 不同因素对马铃薯临界稀释曲线参数影响情况
        3.2.1 品种对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参数影响
        3.2.2 地域对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参数影响
        3.2.3 生物量对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参数影响
        3.2.4 小结
    3.3 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建立及应用
        3.3.1 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临界稀释曲线
        3.3.2 基于全株生物量与全株氮浓度临界稀释曲线
        3.3.3 甜菜共用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建立
        3.3.4 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验证
        3.3.5 基于全株临界氮浓度甜菜氮素营养诊断
        3.3.6 小结
4 讨论
    4.1 马铃薯与籽粒型作物区别
    4.2 不同品种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建立临界氮稀释曲线差异原因
    4.3 国内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对比
    4.4 不同因素对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影响
    4.5 块根块茎类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区别
    4.6 国内外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对比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结构安排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要素禀赋理论
        三 竞争优势理论
        四 产业内贸易理论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 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趋向
        二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研究现状
        三 贸易潜力研究方法综述
        四 研究评述
第三章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第一节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总体分析
        一 农产品贸易地位不断提升
        二 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增加
        三 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四 农产品贸易结构差异显着
    第二节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国别分析
        一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现状
        二 中国与阿根廷农产品贸易现状
        三 中国与智利农产品贸易现状
        四 中国与秘鲁农产品贸易现状
        五 中国与乌拉圭农产品贸易现状
        六 中国与其它国家农产品贸易现状
    第三节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关系分析
        一 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二 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第四章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潜力实证分析
    第一节 贸易引力模型设定和数据选择
        一 模型设定
        二 变量说明
        三 数据来源
    第二节 贸易引力模型的检验
        一 序列平稳性检验
        二 描述性分析
        三 序列相关性检验
    第三节 贸易引力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一 贸易总额实证结果及分析
        二 出口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三 进口模型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分析
        一 贸易潜力的测算方法
        二 贸易总额潜力测算和分析
        三 出口贸易额潜力测算和分析
        四 进口贸易额潜力测算和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发展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发展建议
        一 加强潜力巨大型国家经贸平台建设
        二 提升潜力开拓型国家产品竞争力
        三 创造潜力再造型国家新贸易互补点
        四 推进基础运输设施联动建设
        五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老挝咖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绝对优势理论
        2.1.2 比较优势理论
        2.1.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1.4 出口政策影响贸易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对老挝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研究
        2.2.2 老挝咖啡贸易竞争力研究动态
        2.2.3 文献评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老挝咖啡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3.1 老挝咖啡出口规模
    3.2 老挝咖啡进口规模
    3.3 老挝咖啡贸易差额
    3.4 老挝咖啡出口流向
    3.5 老挝咖啡出口的品种和价格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老挝咖啡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
    4.1 贸易竞争力评价方法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1.2 贸易竞争力指数
        4.1.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1.4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
    4.2 基于单一指标的国际竞争力评估
        4.2.1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分析
        4.2.2 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4.2.3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4.2.4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4.3 基于综合指标的老挝咖啡贸易国际竞争力评估
        4.3.1 评价方法
        4.3.2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老挝咖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5.1 生产要素
        5.1.1 整体产能不断上升
        5.1.2 生产成本逐渐下降
        5.1.3 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低
    5.2 需求条件
        5.2.1 国内总消耗量低
        5.2.2 总出口量不断增加
        5.2.3 出口加工业飞速发展
    5.3 相关行业与支持性产业
        5.3.1 农业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5.3.2 农业金融体系不完善
    5.4 企业战略与同业竞争
        5.4.1 销售环节不完善
        5.4.2 咖啡技术链条弱
        5.4.3 咖啡企业组织链条不合理
        5.4.4 咖啡信息链效率低
    5.5 机遇
    5.6 政府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升老挝咖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6.1.1 扩大咖啡产业投资,促进出口
        6.1.2 完善基础设施
        6.1.3 鼓励咖啡品牌的发展
        6.1.4 促进咖啡生产发展
    6.2 企业层面
        6.2.1 加快农业科技的开发
        6.2.2 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机制
        6.2.3 提升咖啡附加品产值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建筑空间模式研究 ——以甘肃平凉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
        1.1.2 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
        1.1.3 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契机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教育学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
        1.3.2 建筑设计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
        1.3.3 研究综述小结
    1.4 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
        1.4.1 研究对象:乡村小规模学校
        1.4.2 研究范围:甘肃平凉地区
        1.4.3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调研工作简介
    1.6 论文研究框架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校职能定位及教育改革措施研究
    2.1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校职能定位研究
        2.1.1 乡村振兴对乡村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设置的要求
        2.1.2 我国乡村村民对乡村小校功能的需求
        2.1.3 我国乡村小校发展现状
        2.1.4 国内外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小校职能定位研究
        2.1.5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校职能定位研究
    2.2 国内外乡村小校发展历史
        2.2.1 我国乡村小校发展历史
        2.2.2 国外乡村小校发展历史
        2.2.3 国内外乡村小校发展历史对比
    2.3 我国乡村小校发展困境研究
        2.3.1 困境一:教育资源不平衡
        2.3.2 困境二:乡村教育质量差导致生源流失、学困生比例高
        2.3.3 困境三: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文化环境不协调
        2.3.4 乡村小校发展困境小结
    2.4 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乡村小校教育改革措施研究
        2.4.1 复式教学—哥伦比亚“新学校”教育改革启示
        2.4.2 在地化教育—美国乡村小校再生发展路径选择的启示
        2.4.3 复式教学、全科教师—芬兰偏远地区教育发展启示
        2.4.4 哥伦比亚、美国、芬兰偏远地区改革措施及经验总结
    2.5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校教育改革措施研究
        2.5.1 教育改革是乡村振兴对乡村小校的要求
        2.5.2 我国小学课程体系变革研究
        2.5.3 复式教学、在地化教育—我国乡村小校改革措施总结
        2.5.4 国内外乡村小校教育改革措施比较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适应在地化教育的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研究
    3.1 平凉市乡村小校调研对象选取
        3.1.1 乡村小校分类研究
        3.1.2 平凉市乡村典型小规模学校调研对象选取
    3.2 我国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现状分析
        3.2.1 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现状
        3.2.2 乡村小校教学区功能构成现状
        3.2.3 乡村小校室外活动区及生活区功能构成现状
    3.3 在地化教育对学校功能构成的要求
        3.3.1 在地化教育的社会背景及发展
        3.3.2 国外在地化教育的实践及对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的要求
        3.3.3 我国在地化教育的实践及对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的要求
    3.4 全科教师教育改革对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的要求
        3.4.1 “全科教师”的内涵
        3.4.2 全科教师教育改革对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的要求
    3.5 教育改革措施对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的要求
        3.5.1 比较分析教育改革学校与传统学校
        3.5.2 教育改革措施对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的要求
    3.6 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乡村小校功能构成模式
        3.6.1 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小校功能构成研究
        3.6.2 我国与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小校功能构成对比研究
        3.6.3 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乡村小校功能构成模式
    3.7 本章小结
4 适应教育改革的乡村小校总体布局研究
    4.1 我国乡村小校总体布局研究
        4.1.1 我国乡村小校总体布局现状分析
        4.1.2 教育改革对乡村小校总体布局的要求
        4.1.3 我国乡村小校总体布局问题及教育改革要求总结
    4.2 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小校总体布局研究
        4.2.1 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小校总体布局发展趋势
        4.2.2 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小校总体布局类型总结
        4.2.3 社区资源共享区与其他功能区总体布局模式总结
    4.3 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乡村小校总体布局模式
        4.3.1 我国与教育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小校总体布局对比研究
        4.3.2 适应我国教育改革的乡村小校总体布局模式
    4.4 本章小结
5 适应复式教学的乡村小校教学空间模式研究
    5.1 乡村小校教学空间现状与问题分析
        5.1.1 教学空间现状分析
        5.1.2 现有教学空间与教学模式的矛盾调研与分析
        5.1.3 师生对教学空间要求的调研与分析
    5.2 复式教学对我国乡村小校教学空间的要求
        5.2.1 复式教学的课堂特征
        5.2.2 适应复式教学的教学空间功能构成模式研究
        5.2.3 各学段学生对教学空间功能构成不同需求研究
    5.3 适应复式教学的乡村小校教学空间模式研究
        5.3.1 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小校教学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5.3.2 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小校教学空间功能构成模式研究
        5.3.3 适应复式教学的乡村小校教学空间功能构成及空间布局模式
    5.4 适应复式教学的教学空间面积指标研究
        5.4.1 学生行为空间尺度研究及各类活动平面尺寸研究
        5.4.2 授课空间平面尺度与形态研究
        5.4.3 多功能教学空间组合模式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适应在地化教育的乡村小校非正式教学空间模式研究
    6.1 乡村小校非正式教学空间现状与问题分析
        6.1.1 缺乏非正式教学空间
        6.1.2 师生对非正式教学空间有需求
    6.2 在地化教育对非正式教学空间的要求实例分析
        6.2.1 在地化课程对在地化教学空间的要求
        6.2.2 师生学习和教学方式变革对非正式教学空间的要求
        6.2.3 在地化教育对我国乡村小校非正式教学空间要求总结
    6.3 适应在地化教育的乡村小校非正式教学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6.3.1 教学区非正式教学空间布局模式
        6.3.2 教学区非正式教学空间布局模式公共性、可达性测评
        6.3.3 乡村小校非正式教学空间功能构成研究
        6.3.4 乡村小校非正式教学空间的各功能面积指标研究
        6.3.5 适应在地化教育改革的乡村小校非正式教学空间模式
    6.4 本章小结
7 乡村小规模学校建筑空间改建设计
    7.1 乡村小校建筑空间改建案例分析—浙江富文乡中心小学
        7.1.1 改造概况
        7.1.2 教学空间改建研究
        7.1.3 改造前后空间效果测评比较
    7.2 乡村小校建筑空间改建原则
        7.2.1 功能复合化原则
        7.2.2 空间灵活化、开放化原则
    7.3 乡村小校改建设计研究—以甘肃平凉学校为例
        7.3.2 二类学校—10人≤学生≤100人学校改建设计
    7.4 我国乡村小校建筑空间改建设计方法
        7.4.1 三类乡村小校空间改建设计方法对比
        7.4.2 乡村小校改建设计方法总结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校职能定位及教育改革措施
        8.1.1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校职能定位
        8.1.2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校教育改革措施
    8.2 适应教育改革的我国乡村小校建筑空间模式
        8.2.1 适应在地化教育的乡村小校功能构成模式
        8.2.2 适应教育改革的乡村小校总体布局模式
        8.2.3 适应复式教学的乡村小校教学空间模式
        8.2.4 适应在地化教育的乡村小校非正式教学空间模式
        8.2.5 既有乡村小校建筑空间改建设计方法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附录一:海南长龙小学幸福田园课程
附录二:我国5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改革具体措施表
附录三: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主要困境及改革措施调研问卷
附录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研

(9)交旅融合模式下公路景观改造研究 ——以关中环线宝鸡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实地调研法
        1.4.2 文献整理归纳法
        1.4.3 实践分析比较法
        1.4.4 综合分析法
    1.5 论文主要内容
    1.6 研究框架
    1.7 研究创新点
2 交旅融合模式下公路景观改造的相关理论
    2.1 交旅融合
        2.1.1 交旅融合概述
        2.1.2 交旅融合的发展趋势
        2.1.3 交旅融合建设的意义
    2.2 公路景观相关概念界定
        2.2.1 公路
        2.2.2 公路景观
        2.2.3 公路景观的特点
        2.2.4 公路景观改造
    2.3 相关学科理论基础
        2.3.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3.2 景观美学理论
        2.3.3 视觉环境心理理论
        2.3.4 公路交通安全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
    3.1 国外典型案例——哥伦比亚河历史公路
        3.1.1 项目概况
        3.1.2 规划设计理念
        3.1.3 设计要素
        3.1.4 结论与借鉴
    3.2 国外典型案例——熊牙公路
        3.2.1 项目概况
        3.2.2 规划设计理念
        3.2.3 设计要素
        3.2.4 结论与借鉴
    3.3 国内典型案例——陕西沿黄公路
        3.3.1 项目概述
        3.3.2 规划设计理念
        3.3.3 设计要素
        3.3.4 结论与借鉴
    3.4 本章小结
4 交旅融合模式下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景观现状与改造策略研究
    4.1 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景观基本概况
        4.1.1 自然地理概况
        4.1.2 研究区公路景观现状分析
        4.1.3 公路景观改造分析
        4.1.4 交旅融合模式下区域旅游资源分析
        4.1.5 交旅融合模式下景观文化特点分析
    4.2 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景观基本特征
        4.2.1 交旅融合模式下的总体特征趋势
        4.2.2 公路总体基本特征
        4.2.3 风景资源基本特征
        4.2.4 空间动态观赏特征
    4.3 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景观改造原则
        4.3.1 交通安全原则
        4.3.2 保护沿线环境可持续原则
        4.3.3 展现地域人文特色原则
        4.3.4 公路景观以人为本原则
        4.3.5 协调融合性原则
    4.4 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景观功能分析
        4.4.1 公路景观改善交通的功能
        4.4.2 公路景观保护生态的功能
        4.4.3 公路景观丰富游憩功能
        4.4.4 营造公路景观美学功能
    4.5 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4.5.1 公路景观序列化
        4.5.2 公路硬质景观改造
        4.5.3 路侧服务设施景观改造
        4.5.4 公路植物绿化景观改造
    4.6 本章小结
5 交旅融合模式下关中环线宝鸡段公路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5.1 总体提升目标
        5.1.1 公路目标
        5.1.2 景观目标
    5.2 总体方案规划理念
        5.2.1 眉县段公路景观改造
        5.2.2 岐山段公路景观改造
        5.2.3 扶风段公路景观改造
    5.3 交旅融合模式下研究区公路景观改造设计应用
        5.3.1 道路构筑物设计
        5.3.2 植物绿化改造设计
        5.3.3 路侧服务设施改造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录
附录2 表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拉美国家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理论述评
    第一节 演化发展经济学理论
    第二节 新熊彼特学派技术创新理论
    第三节 市场发育和创造理论
    第四节 理论述评
第三章 演化发展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演化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发展机制和逻辑
    第二节 市场的创造、培育和保护——发展的起点和动力
    第三节 知识、创新与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第四节 制度与政策——发展的保障
    第五节 总结
第四章 市场角度的考察
    第一节 拉美国家的市场特征
    第二节 制约市场扩张的背后因素——土改的延误与失败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技术角度的考察
    第一节 拉美地区科技发展状况综述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考察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制度与政策角度的考察
    第一节 简要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需求侧的考察
    第三节 供给侧的考察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困境的总结
    第二节 启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四、哥伦比亚农业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D]. 尤达.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研究[D]. 周冲. 吉林大学, 2021
  • [3]中国与南美国家贸易潜力研究[D]. 刘丁亚.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哥伦比亚咖啡香精的研究及应用[D]. 周立娜.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5]马铃薯和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及应用[D]. 张加康.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中国与南美十国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D]. 候淑娟. 郑州大学, 2020(02)
  • [7]老挝咖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 王丽龙(Chaleunphonh Sommay). 苏州大学, 2020(03)
  • [8]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建筑空间模式研究 ——以甘肃平凉地区为例[D]. 黄淼.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交旅融合模式下公路景观改造研究 ——以关中环线宝鸡段为例[D]. 赵玮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拉美国家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视角[D]. 王效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标签:;  ;  ;  ;  ;  

哥伦比亚农业状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