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福超声聚焦刀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海福超声聚焦刀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一、海扶超声聚焦刀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武中林[1](2018)在《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及保肝研究》文中认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的高发性与高致死性,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非手术治疗中晚期PLC首选方法。TACE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是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严重肝损伤患者会出现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甚至急性肝功能衰竭等导致治疗相关性死亡。如何减少TACE所致ALI,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一直是临床上治疗中晚期PLC的热点和难点问题。TACE包括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造成ALI的主要原因为:(1)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研究显示化疗药物及药物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亲电子产物,可促使线粒体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造成氧化应激性肝损伤。(2)栓塞剂所致肝损伤,TACE术中常因肿瘤供养血管扭曲、打折导致难以完成超选择性灌注化疗栓塞(superselective perfusion chemoembolization,SPC)或因肝血窦、吻合支等因素致使栓塞剂进入正常肝组织,引起正常肝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肝细胞受损;缺血、缺氧以及缺血-再灌注致使肝组织产生大量ROS,进一步加重氧化应激性肝损伤。TACE的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及栓塞剂对正常肝细胞的双重损伤,与ROS的生成,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线粒体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过量ROS引发的氧化损伤可能是造成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目前关于ROS在TACE所致ALI中的效应尚未阐明。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具有抗瘤活性强、抗瘤谱广的特点,常用于PLC的动脉灌注化疗。研究证实DOX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产生严重的心、肝、肾毒性,尤其是导致剂量依赖性不可逆的心肌病变,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寻找可改善PLC动脉灌注化疗药物DOX所致心、肝、肾毒性的保护措施,增加其临床应用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显示ROS是DOX的主要毒性效应机制,异甘草酸镁(magnesium isoglycyrrhizinate,Mg IG)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减轻钙超载等多种药理作用,能否改善动脉灌注化疗药物DOX所致肝脏、心脏损伤的研究尚末见报道。TACE术后应用保肝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然而保肝药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及选择哪几类保肝药物联合应用,目前国内外并没有明确的用药指南及标准。因此明确不同保肝方案与肝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针对TACE所致ALI的最优保肝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Mg IG是一种新型多功能肝细胞保护剂,近年研究证实Mg IG不仅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DILI,还对肝脏缺血-再灌注等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关于Mg IG联合不同保肝药及不同保肝方案治疗TACE所致ALI的效果研究尚末见报道。锥形束CT三维肝动脉造影(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hepatic arteriography,CBCT-3DHA)为全面、精准的进行SPC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将SPC技术应用于TACE的治疗,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而且可以提高TACE的远期疗效。目前关于CBCT-3DHA在PLC中的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尚缺乏经验。因此明确CBCT-3DHA技术在原发性肝癌SPC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利用临床样本,结合实验动物模型,旨在:1)通过PLC患者介入术前、术后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ALT、AST、TBIL、DBIL水平进行多次检测,初步探讨TACE所致ALI的可能机制。2)通过建立DOX所致肝脏、心脏损伤动物模型,对小鼠肝脏、心脏的组织病理学分析,Bax、Bcl-2、Caspase-3、NF-κBp65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凋亡细胞的TUNEL检测;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CK、CK-MB、LDH、AST、ALT水平检测,分析Mg IG对化疗药物DOX所致肝脏、心脏损伤的联合防护作用及机制。3)通过PLC患者介入术前、术后不同阶段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的比较,评价Mg IG联合不同保肝药及不同保肝方案治疗TACE所致ALI效果。4)通过PLC患者介入术前、术后不同阶段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等指标的比较,分析常规TACE与精准TACE所致ALI效应及CBCT-3DHA辅助下的精准TACE在P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部分原发性肝癌TACE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研究目的:通过介入术前、术后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ALT、AST、TBIL、DBIL水平进行多次检测,分析其与ALI的关系及效应,探讨TACE所致ALI机制,为临床保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PLC患者30例,介入术前由CT、MRI、超声检查中至少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未接受过保肝治疗及任何其他治疗,采集介入术前3天内及介入术后第1、3、5天静脉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ALT、AST、TBIL、DBIL水平。结果:1介入术后第1、3、5天血清中MDA含量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介入术后第1天血清中SOD、GSH-Px水平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介入术后第3天血清中SOD、GSH-Px水平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术后第5天血清中SOD、GSH-Px水平均较介入术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介入术后第1、3、5天血清中ALT、AST、TBIL、DBIL水平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所致ALI与ROS的生成密切相关,其损伤机制可能是过量ROS引发的氧化损伤,导致肝细胞膜及线粒体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致使血清中氧化物增多、肝酶升高、抗氧化物减少,最终导致氧化应激性肝损伤,不同时间肝脏氧化损伤表现不同。第二部分Mg IG对DOX所致小鼠肝脏、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Mg IG对动脉灌注化疗药物DOX所致小鼠肝脏、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TACE所致ALI的保肝治疗及临床抗肿瘤药物所致肝脏、心脏损伤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清洁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ly,i.p)。DOX组:DOX30mg/Kg,i.p。Mg IG干预组(干预组)分为:Mg IG低剂量组(L-Mg IG,10mg/Kg/d,i.p),Mg IG中剂量组(M-Mg IG,20mg/Kg/d,i.p),Mg IG高剂量组(H-Mg IG,40mg/Kg/d,i.p)。干预组每日上午给予Mg IG,连续用药10天,第8天下午DOX组及干预组给予DOX(30mg/Kg,i.p)一次,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i.p一次,第10天下午取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CK、CK-MB、LDH、AST、ALT水平;取小鼠肝脏、心脏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Bax、Bcl-2、Caspase-3、NF-κBp65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及凋亡细胞的TUNEL检测。结果:1小鼠肝脏、心脏组织切片病理形态学分析:DOX组小鼠肝细胞排列紊乱、细胞脂肪变、细胞核水肿、细胞溶解坏死;小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结构破坏、部分细胞呈现变性和坏死。DOX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损伤评分与干预组各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各剂量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损伤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OX组小鼠血清中的AST、ALT、CK、CK-MB、LDH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X组比较,干预组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AST、ALT、CK、CK-MB、LDH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小鼠血清中MDA含量及SOD、GSH-Px水平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OX组小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Px水平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X组比较,干预组各剂量组小鼠清中的MDA含量明显减低,SOD、GSH-Px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Bax、Bcl-2、Caspase-3、NF-κBp65蛋白表达: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有一定量的Bax、Bcl-2、Caspase-3、NF-κBp65蛋白表达,Bax明显低于Bcl-2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OX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Bax、Caspase-3、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OX组比较,干预组各剂量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Bax、Caspase-3、NF-κB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弱,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凋亡细胞检测: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罕见TUNEL阳性细胞。DOX组小鼠肝脏、心脏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干预组各剂量组,并具有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gIG对动脉灌注化疗药物DOX所致小鼠肝脏、心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Mg IG增强肝细胞、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凋亡有关。第三部分Mg IG联合不同保肝药对精准TACE所致ALI的保护效果研究目的:探讨Mg IG联合不同保肝药及不同保肝方案治疗TACE所致ALI效果,明确不同保肝方案与肝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保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方法:选择PLC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六组,每组30例,精准TACE术后给予两药联合保肝治疗,A组给予抗炎类+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异甘)+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多烯)];B组给予抗炎类+解毒类[异甘+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C组给予抗炎类+利胆类[异甘+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丁二)];D组给予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解毒类(多烯+还原);E组给予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利胆类(多烯+丁二);F组给予解毒类+利胆类(还原+丁二),检测介入术前3天内及术后第1、4、6天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水平。结果:1六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及介入术后第1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同一组患者介入术后第1、4、6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六组患者介入术后第4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组间比较,A、B、C组明显低于D、E、F组,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D、E、F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六组患者介入术后第6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组间比较,A、B、C组明显低于D、E、F组,C组低于A、B组,E组低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D、F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TACE所致ALI,Mg IG为首选保肝药,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效果最佳,其次是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及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迅速降低患者肝生化指标水平及改善肝功能。第四部分原发性肝癌常规TACE与精准TACE所致急性肝损伤效应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常规TACE与精准TACE所致ALI效应及CBCT-3DHA辅助下的精准TACE在PL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L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介入组(简称常规组)与精准介入组(简称精准组);常规组60例行常规平板DSA引导下的常规TACE,精准组60例行常规平板DSA联合CBCT-3DHA辅助下的精准TACE;检测介入术前3天内及术后第1、3、5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介入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累计X线辐射剂量、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1两组患者介入术前3天内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介入术后第1、3、5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均较介入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常规组介入术后第1、3、5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DBIL)明显高于精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精准组介入手术时间(78.58±5.15min)明显高于常规组(64.48±9.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组的对比剂用量、累计X线辐射剂量与精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组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LI是TACE术后无法避免的并发症,CBCT-3DHA辅助下的精准TACE实现了SPC,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肝组织,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肝损伤程度,虽然明显增加了介入手术时间,但未增加对比剂用量及累计X线辐射剂量。

孟繁中[2](2016)在《基于文献及病例调查方法的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执行多种生理功能。本身可以发生癌变,也可由其他器官转化而来。肝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且由于解剖位置、生理功能等的特殊性,开展的临床研究较多,产生的新治疗、新技术也多。微创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肝癌的微创治疗手段多样,常见的如血管介入治疗、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微波治疗等。因微创治疗具有相比传统手术开腹治疗损伤更小、适应症更广、并发症更少的优点被广泛认为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及转移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2015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中更新:肝储备功能(Child-Pugh评分)不足或肿瘤位置难以切除的原发肝癌,首先进行移植评估,其中不适合移植者首选微创治疗。肝移植涉及费用昂贵、供源紧张、高风险等问题,因此微创治疗成为许多肝癌病人的首选。肝癌微创治疗手段各异,大体包括经血管介入治疗和经非血管介入治疗,其术后并发症种类相似。严重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如继发严重感染、肝肾功能衰竭、胆瘘、肝脏破裂出血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肝区疼痛、发热、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胸腹腔积液等。目的本研究以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为研究目标,通过文献研究得出不同微创治疗方法易发并发症及其发生率,探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中医干预方法。东方医院肿瘤科长期应用微创联合中医药治疗肝癌,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探索微创联合中医干预的治疗模式对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其可能原因,为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分三个部分:文献研究。通过文献查阅,以其中常见的3种肝癌微创治疗方法(介入栓塞化疗、氩氦刀冷冻消融、射频消融)为主体,对常见的6种并发症(疼痛、发热、肝功能损害、出血、消化道反应、胸腹腔积液)进行分析总结。归纳3种肝癌微创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中医干预方法。临床观察。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接受肝癌微创联合中医药治疗病例50例,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生命体征、理化检查、症状表现等分析统计,重点对微创术后并发症及中医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归纳总结,探求联合中医干预在防治微创术后并发症上的优势。导师经验总结。总结导师胡凯文教授治疗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简述胡凯文教授经验理论在肝癌微创治疗中的学术价值。结果文献研究部分:1.普遍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种类及发生率:(1)经血管介入治疗:发热51—88%、疼痛48—97%、消化道反应45—84%、肝功能异常28—89%、骨髓抑制15—50%;(2)氩氦刀治疗:发热25—93%、疼痛45—80%;(3)射频消融治疗:发热63—100%、疼痛34—100%。2.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1)肝储备功能、术前肝硬化及门脉癌栓情况;(2)血管介入治疗中侧支循环情况、栓塞位置及栓塞剂剂量、化疗药物使用及给药途径;(3)氩氦刀治疗中冰冻组织的体积、冻融循环的数量和氩氦刀数量;(4)糖尿病等基础病;(5)微创术中的辅助用药;(6)术者的操作及术中影像学支持。3.治疗上多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干预的报道较少,中医治法上,对栓塞/消融后综合征多以健脾、益气、清肝为法;对骨髓抑制多以健脾益气、活血养阴、活血解毒为法;保护肝功能多以清肝、健脾、理气为法。临床观察部分:1.统计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发热(4.5%)、肝区疼痛(25.4%)、消化道反应(29.9%)、肝功能异常(10.4%)、消化道出血(1.5%)、腹水(1.5%):总发生率为43.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2.东方医院肿瘤科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发热、疼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低于单纯血管介入及氩氦刀治疗的文献报道;3.术前与术后7天、14天、30天疼痛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 NRS评分整体呈下降趋势,提示术后患者疼痛情况逐渐改善;比较术前与术后7天NRS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联合中医干预的微创治疗不会引起显着的疼痛;4.术前与术后7天、14天、30天统计ALT、AST,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联合中医干预的微创治疗不会显着引起患者转氨酶升高;5.接受丁香止痛膏止痛的病人中,术后7天与术后14天、30天的疼痛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接受中药贴脐治疗 恶心呕吐的12例患者,11例术后14天恶心呕吐缓解,术后30天所有12例病人恶心呕吐全部缓解;7.术前中医舌脉以舌暗、脉弦细最多;辨证以肝郁脾虚,夹痰夹瘀最为常见;中成药选择上,艾迪、康莱特、消癌平、华蟾素应用最多。结论文献研究部分1.不同微创手段常见并发症发生种类相似,发生率存在差异;2.术式的选择以及术前评估是影响并发症发生及严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3.并发症的治疗上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干预在并发症的治疗上有较好疗效但报道较少;中医药治疗对防治栓塞/消融后综合征、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治法不一,主要以健脾益气为核心。临床观察部分:1.东方医院肿瘤科肝癌微创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发热、肝区疼痛、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和腹水;2.微创联合中医药治疗模式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单纯血管介入及氩氦刀治疗的文献报道;3.50例联合中医干预的微创治疗不会引起显着的术后发热、疼痛或转氨酶升高;术后新发消化道反应,主要发生在血管介入治疗后,考虑栓塞化疗中化疗药物使用可能为其主要原因;4.丁香止痛膏外敷对肝癌微创术后疼痛治疗有效;以温中止呕为法中药贴脐对肝癌微创术后恶心呕吐治疗有效;5.肝郁脾虚、痰饮瘀血是术前最常见的证型,中医药干预对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导师思想探讨部分:总结导师胡凯文教授中医药治疗经验为以注重“寒、热”辨证,注重“阳气”;胡凯文教授“绿色治疗”的学术观点,肿瘤治疗的“护场理论”观点,以及“衰其大半而止”的学术观点在指导肝癌微创治疗上具有积极意义。

夏燕娜[3](2014)在《Aquilion ONE 640层CT低剂量灌注成像对氩氦刀治疗肝细胞肝癌近期疗效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居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和胃癌[1]。在我国,HCC的死亡率高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2]。因为其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病人就诊较晚,或发现时由于合并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差或不愿意手术治疗等原因,手术切除率仅为20%~30%。中晚期HCC患者的治疗选择是有限的,只有3040%的患者能够尝试可能治愈的方法[1]。目前针对HCC的非手术治疗有很多种: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射频消融(RFA)、氩氦刀冷冻治疗(CA)、高强度聚焦超声(海扶刀)治疗、放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甚至基因治疗。对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病人采用微创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氩氦刀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可靠、靶向治疗准确可控、灵活的做到适形等优势,使其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疗工作者的关注。由于HCC术后复发率可高达40-60%[3]。因此,及时有效的监测肿瘤复发及早期评价治疗效果显得十分必要。在HCC发生的早期阶段,肝动脉及门静脉血供逐渐发生变化,由门静脉为主转换为肝动脉为主。然而,肿瘤内部的血管生成和代谢在早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CT灌注成像可反映病变组织的微循环状态,间接对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和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本课题研究30例HCC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治疗HCC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分析氩氦刀治疗HCC前后的肿瘤标志物AFP、CT灌注参数的变化及局部治疗反应,探讨Aquilion ONE640层CT低剂量全肝灌注成像在氩氦刀治疗HCC近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经穿刺病理证实为HCC且行氩氦刀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根据巴塞罗那2010年分期,1例为极早期肝癌患者,28例为早期肝癌患者,1例为晚期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23天及术后46周(第一次复查)均行全肝灌注扫描,术后4个月(第二次复查)时行常规上腹部平扫结合增强扫描。采用东芝公司Aquilion ONE扫描仪。灌注图像经体部灌注软件分析后可获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 index, HAPI)及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三个参数。在Brilliance16排CT扫描仪的引导下,采用以色列伽利略(Galil Medical)公司生产的Cryo-Hit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对患者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穿刺成功后先行氩气冷冻1015min,后用氦气复温3min,循环两次。术中应定期行CT扫描,及时监测冰球的冷冻范围。冷冻消融范围应至少超出肿瘤周边1cm。具体观察指标如下:1.氩氦刀治疗后的不良反应。2.氩氦刀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AFP变化。3.氩氦刀治疗后局部治疗反应。4.氩氦刀治疗前后瘤体、瘤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HAP、PVP及HAPI的变化。5.灌注及常规上腹部平扫结合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所有数据采用SPSS软件17.0版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氩氦刀治疗HCC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办法:30例患者出现低热10例,伤口疼痛26例,咳嗽5例,胸腔积液18例,恶心、呕吐3例,皮肤Ⅰ度冻伤1例,皮下出血1例,所有不良反应均经过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2.氩氦刀治疗HCC前后AFP的变化:术前2~3天示AFP阳性率为86.7%(26/30),术后46周复查AFP阳性率为46.7%(14/30); AFP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氩氦刀治疗后病灶局部变化:氩氦刀治疗结束即刻行CT平扫示31个病灶均呈低密度且直径较术前增大,冰球完全覆盖率为100%;术后4个月(第二次复查)示31个病灶中30个完全缓解,1个局部进展。4.氩氦刀治疗HCC前后灌注参数的变化:(1)氩氦刀治疗HCC前,瘤体的HAP及HAPI值均高于瘤旁及正常肝组织的HAP及HAPI值,而PVP值低于瘤旁及正常肝组织,且三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比分析瘤旁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的HAP、PVP及HAPI值,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830,0.251和0.947)。(2)氩氦刀治疗HCC术后46周后,31个瘤体HAP、HAPI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稍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955)。瘤旁肝组织HAP及PVP下降,HAPI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正常肝组织HAP、HAPI及PV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辐射剂量分析:全肝灌注剂量低于常规上腹部平扫结合增强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CT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HCC安全有效。2. Aquilion ONE640层CT全肝灌注成像可定量、客观反映氩氦刀治疗HCC的近期疗效,为监测肿瘤的复发及预后提供重要参照。3. Aquilion ONE640层CT灌注辐射剂量低。

张卫华[4](2012)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晚期肝癌的护理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HIFU)治疗晚期肝癌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应用HIFU治疗晚期肝癌26例,实施治疗前、中、后护理措施,并分析总结HIFU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疼痛有所缓解,未发生并发症。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晚期肝癌痛苦小,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而合理、周密、细致的护理为安全、顺利完成治疗提供了保障。

敖卫,魏秦蓉,刘莉[5](2011)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肝癌患者采用HIFU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经过HIFU治疗和全程护理,术后1个月经MRI、CT和彩色多普勒检查,肿块体积明显缩小,血供减少或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肝癌是临床上一种无创治疗的新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全程护理,治疗效果更理想。

何炜[6](2010)在《高强度聚焦超声非热效应损伤兔肝VX2肿瘤机制及影像—病理对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现已逐渐应用于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临床治疗肿瘤机理是利用热效应机制,在焦点区域形成瞬间局部高温将肿瘤细胞消融。然而,目前HIFU热效应机制的临床疗效因受到某些影响因素的干扰而减低,可能降低到达靶区的能量或者增加辐照通道组织的能量沉积,从而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皮肤烧伤、胃肠道穿孔、胆漏及热消融不全导致残瘤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待于对HIFU治疗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利用。HIFU除了热效应机制外,还有非热效应机制。在HIFU治疗中热效应损伤机制的研究和应用相对成熟,而非热效应损伤的研究和应用较少。是否能够利用HIFU的非热效应机制对活体实验性肝癌进行有效的治疗,尤其能否有效的破坏肿瘤滋养血管,并同HIFU的热效应疗效进行比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准确的评估消融范围及识别残瘤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造影剂增强螺旋CT (CECT)是临床认可的消融术后检测残瘤的金标准,而超声造影(CEUS)检测肿瘤滋养血管具有实时动态的优点,其应用于HIFU治疗后的评估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因此,本课题从影像及基础两方面探索HIFU非热效应机制对实验性动物肝癌损伤的评估和微观形态学改变,为临床HIFU应用及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目的:(1)探讨兔肝VX2肿瘤实质期的血供特点及增强螺旋CT和超声造影时相划分标准。(2)对比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机制诱导兔肝VX2肿瘤的损伤效应。(3)增强螺旋CT及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兔肝VX2肿瘤疗效评估的价值。(4)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损伤后兔肝VX2肿瘤超微结构、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系列变化,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分析。资料与方法:(1)对33只兔肝VX2肿瘤实质期模型行CECT和CEUS检查,绘制时间密度/强度曲线,根据曲线形态划分时相,随机处死6只动物,对肿瘤组织进行CD34及VEGF染色观察微血管形成情况。(2)将剩余25只兔肝VX2肿瘤模型随机分为假照组(n=3)、热效应损伤组(n=11)和非热效应损伤组(n=11),在热电偶探针实时测温下分别运用HIFU假照、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机制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时间温度曲线及其相关定量参数、损伤区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量效关系。(3)将上一步骤实验动物在消融前后3小时内完成CEUS和CECT检查,处死实验动物,对肿瘤的消融情况及有无残瘤行影像学诊断并结合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4)将40只兔肝VX2肿瘤模型随机分为热效应损伤组(n=20)和非热效应损伤组(n=20),分别运用HIFU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机制进行治疗后,每组按0d、3d、7d、14d分别随机处死5只,取肿瘤靶区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分析消融区、交界区和周围区超微结构、相关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 CEUS和CECT对VX2肿瘤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起始时间的划定分别为第(6.82±1.36)s、(11.64±2.03)s、(20.24±4.17)s和第(9.43±2.23)s、(13.77±2.01)s、(22.71±4.58)s,CEUS较CECT各相起始时间均提早(P<0.01),二者对兔肝VX2肿瘤增强显像特征一致,均表现为“快进快退”;病理组织学显示肿瘤内丰富的滋养微血管形成。(2)热效应损伤组兔肝VX2肿瘤的时间温度曲线呈“快速升高、缓慢下降”过程,非热效应损伤组呈“缓慢升高、缓慢下降”过程,假照组保持动物正常体温;热效应损伤组和非热效应损伤组兔肝VX2肿瘤的损伤体积、并发症发生率、残瘤率和破坏最大血管管径分别为1.10±0.22和1.21±0.24 cm3(P>0.05)、72.7%和63.6%(P>0.05)72.7%和18.2%(P<0.05)和135.27±22.09和877.64±253.68μm(P<0.001);非热效应损伤组的辐照点数和辐照时间明显低于热效应损伤组(P<0.001),总治疗时间明显大于热效应损伤组(P<0.001),而HIFU能量和损伤效率比较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HIFU消融后,假照组影像学无明显变化;CEUS和CECT对完全消融者表现为肿瘤区域无造影剂进入,呈“黑洞征”;对有残瘤者,CECT表现为损伤区域内动脉期局灶异常的高密度增强信号,门脉期密度低于周围肝脏实质;CEUS表现为损伤区域内动脉相异常的高回声增强灶,门脉相和实质相快速消退呈低回声增强,其内可见局部残存肿瘤滋养血管显像;CEUS和CECT检测残瘤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1.8%和90.9%,CECT高于CEUS (P>0.05), CEUS与CECT联合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用CEUS法(P<0.05)。(4)HIFU辐照后各时间点非热效应损伤组的组织细胞破坏程度较热效应损伤组组严重;两组交界区各种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如下HIFU治疗后即刻至3天VEGF呈低表达,7天至14天逐渐升高,非热效应损伤组同热效应损伤组相比略低(P>0.05); Caspase-3治疗后即刻呈低表达,3天时达到高峰,7天至14天时逐渐下降,3天与7天时非热效应损伤组明显高于热效应损伤组(P<0.05);NF K B的表达3天时开始增加,7天达峰、14天开始下降,各时间点非热效应损伤组与热效应损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70即刻至3天时表达达到高峰,7天至14天时逐渐下降,即刻至3天热效应损伤组明显高于非热效应损伤组(P<0.05);HIFU治疗后即刻交界区TUNEL检测凋亡阳性细胞有基础量的表达,3天时达到高峰,7天至14天时逐渐下降,3天与7天非热效应组高于热效应组.,凋亡指数分别为28.60±1.14 vs.21.80±1.92(P<0.001)和21.00±1.58 vs.14.80±1.48(P<0.001)。结论:(1)CEUS可以对兔肝VX2肿瘤的灌注情况进行实时高分辨率显像,CEUS和CECT时相标准可为相关的影像学评估研究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2)HIFU非热效应可以对肿瘤组织和管径较大的肿瘤滋养血管进行破坏,残瘤率低,但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及总的治疗时间长等问题,行待进一步研究解决。(3)CEUS可以较为准确的对兔肝VX2肿瘤HIFU消融后的疗效进行即时评估,但具有一定的漏诊率,暂时尚不能完全取代CECT二者联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诊断准确率(4)HIFU非热效应机制能够增强对损伤区域周围细胞的损伤,热效应机制和非热效应机制均能造成兔肝VX2肿瘤损伤区域周边细胞凋亡发生,非热效应机制效果更加显着,非热效应机制诱导兔肝VX2肿瘤细胞损伤、凋亡是一个由多种蛋白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

柳丽华,乔爱珍,张玉珍[7](2010)在《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文中提出

吉铁凤[8](2008)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原理和护理要点》文中认为

程燕玲,董强,白瑞佳[9](2008)在《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护理》文中认为

罗红敏,高世霞,刘娟娟,赵连红,王青[10](2003)在《海扶超声聚焦刀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文中研究指明

二、海扶超声聚焦刀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扶超声聚焦刀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及保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原发性肝癌TACE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gIG对DOX所致小鼠肝脏、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gIG联合不同保肝药对精准TACE所致ALI的保护效果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原发性肝癌常规TACE与精准TACE所致急性肝损伤效应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原发性肝癌多学科联合治疗概况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文献及病例调查方法的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肝癌治疗及其常见并发症的西医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
        系统化疗
        分子靶向治疗
        放射治疗
        微创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认识
        对疼痛的认识
        对发热的认识
        对消化道反应的认识
        对肝功能异常的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文献及病例调查研究
    前言
    第一节 近30年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的文献研究
        资料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第二节 东方医院50例肝癌联合中医药治疗对微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材料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第三部分 胡凯文教授对肝癌微创治疗的理论认识及经验介绍
    第一节 对肿瘤治疗的认识
        “绿色治疗”观点
        “护场理论”观点
    第二节 对肝癌微创治疗的认识
        “衰其大半而止”的学术思想
        治疗经验例举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东方医院肿瘤科肝癌微创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报告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Aquilion ONE 640层CT低剂量灌注成像对氩氦刀治疗肝细胞肝癌近期疗效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病人资料
    2 检查方法
结果
    1 氩氦刀冷冻治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办法
    2 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 AFP 变化
    3 氩氦刀冷冻治疗局部反应
    4 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灌注参数的变化
    5 灌注辐射剂量与 CT 平扫+增强辐射剂量对比分析
讨论
    l CT 引导氩氦刀冷冻治疗 HCC 的临床应用
    2 氩氦刀冷冻治疗后 AFP 的变化
    3 氩氦刀冷冻治疗后局部反应
    4 氩氦刀冷冻治疗 HCC 的 CTP 疗效评价
    5 灌注扫描及常规上腹部平扫结合增强辐射剂量比较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肝细胞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的 Aquilion ONE -CTP 评价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护理
    3.1 治疗前护理
    3.2 治疗中护理
    3.3 治疗后护理
4 小结

(6)高强度聚焦超声非热效应损伤兔肝VX2肿瘤机制及影像—病理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兔肝VX2肿瘤增强螺旋CT和超声造影时相划分标准的探讨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
        2.1.3 其他实验仪器与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建模手术步骤
        2.2.2 常规超声监测
        2.2.3 超声造影
        2.2.4 增强螺旋CT
        2.2.5 时相划分依据
        2.2.6 病理标本的制备及分析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CEUS和CECT增强特征比较
        3.2 CEUS-TIC和CECT-TDC增强特征及时相划分
        3.3 兔肝VX2肿瘤模型的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
        3.4 兔肝VX2肿瘤模型MVD计数及VEGF的量化数据及统计分析
    四、讨论
        4.1 兔肝VX2肿瘤晰模型的建立及病理组织学特点
        4.2 CEUS及CECT评价兔肝VX2肿瘤实质期血供特征
        4.3 根据TIC及TDC曲线对兔肝VX2肿瘤进行时相划分
    五、结论
第二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损伤兔肝VX2肿瘤的对比实验研究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与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建模手术步骤
        2.2.3 HIFU辐照
        2.2.4 病理观察
        2.2.5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辐照后焦点中心温度变化结果及分析
        3.2 辐照后肿瘤组织损伤区域的病理分析
        3.3 肿瘤组织HIFU剂量参数及量效关系分析
    四、讨论
        4.1 HIFU的作用机制
        4.2 HIFU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损伤兔肝VX2瘤时间温度曲线特点
        4.3 超声监控下出现强回声的意义
        4.4 热效应损伤组和非热效应损伤组HIFU辐照量效关系
    五、结论
第三章 增强螺旋CT及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兔肝VX2肿瘤即刻疗效评估的价值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与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及步骤
        2.2.2 CEUS及CECT影像检查
        2.2.3 HIFU辐照
        2.3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HIFU消融后CEUS和CECT对残瘤的即刻显像
        3.2 CECT于CEUS对HIFU治疗后即刻评估残瘤诊断指标的比较
    四、讨论
    五、结论
第四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非热效应损伤后兔肝VX2肿瘤电镜、免疫组化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与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建模手术步骤
        2.2.3 HIFU辐照
        2.2.4 取材、电镜、免疫组化及凋亡检测
        2.2.5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
        3.2 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3.3 免疫组化结果
        3.4 凋亡检测结果
    四、讨论
        4.1 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
        4.2 凋亡相关蛋白的动态表达情况
        4.3 细胞凋亡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护 理
    2.1 治疗前的护理
    2.2 治疗中的护理
    2.3 治疗后的护理

(8)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原理和护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HIFU的治疗原理
    1.1 高热效应
    1.2 空化效应
2 HIFU的临床应用
3 临床适应证
4 护理要点
    4.1 治疗前的护理
        4.1.1 皮肤准备
        4.1.2 胃肠道准备
        4.1.3 治疗前检查
    4.2 治疗中的护理
        4.2.1 合理的治疗体位
        4.2.2 治疗中水温、水质和水位的监控
        4.2.3 生命体征监测
    4.3 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4.3.1 皮肤灼伤
        4.3.2 腰部和腿部麻木、疼痛
        4.3.3 肛门坠胀感
        4.3.4 神经损伤
        4.3.5 黄疸加重
        4.3.6 器官破裂
    4.4 术后护理
        4.4.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4.4.2 皮肤护理
        4.4.3 出院后注意事项

(9)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治疗前的准备及护理
        2.1.1 治疗环境的准备:
        2.1.2 水质的准备:
        2.1.3 患者准备:
    2.2 治疗中护理
3 治疗后护理

(10)海扶超声聚焦刀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2 术中配合
    3.3 术后护理

四、海扶超声聚焦刀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所致急性肝损伤机制及保肝研究[D]. 武中林. 河北医科大学, 2018(12)
  • [2]基于文献及病例调查方法的肝癌微创术后常见并发症中医药干预研究[D]. 孟繁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3]Aquilion ONE 640层CT低剂量灌注成像对氩氦刀治疗肝细胞肝癌近期疗效的评价[D]. 夏燕娜. 郑州大学, 2014(02)
  • [4]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晚期肝癌的护理体会[J]. 张卫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01)
  • [5]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J]. 敖卫,魏秦蓉,刘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4)
  • [6]高强度聚焦超声非热效应损伤兔肝VX2肿瘤机制及影像—病理对照研究[D]. 何炜. 中南大学, 2010(01)
  • [7]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J]. 柳丽华,乔爱珍,张玉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14)
  • [8]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治疗原理和护理要点[J]. 吉铁凤. 实用医技杂志, 2008(31)
  • [9]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护理[J]. 程燕玲,董强,白瑞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8(03)
  • [10]海扶超声聚焦刀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 罗红敏,高世霞,刘娟娟,赵连红,王青. 山东医药, 2003(02)

标签:;  ;  ;  ;  ;  

海福超声聚焦刀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