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试图限制 5GHz WLAN

国防部试图限制 5GHz WLAN

一、美国防部试图限制5GHz WLAN(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柱,尹楠楠[1](2020)在《数字保护主义与特朗普政府5G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逆全球化浪潮的持续汹涌以及"技术后坐力"问题的显现,自由化的数字秩序受到严重冲击而逐渐陷入失序和混乱状况,数字保护主义和技术民族主义应时而生,特朗普政府随即推出5G战略。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5G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内核的整体性发展策略;坚持以利益为核心、以美国为主导的实用性发展策略;坚持以霸权为目标,以霸凌为底色的零和性发展策略;坚持以维护美国霸权地位为根本,以确保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以塑造5G生态系统为关键,以打压遏制中国崛起为重点,属于典型的进攻型发展战略。特朗普政府以"国家频谱战略"为依托,积极推动5G商业化运作模式,加速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制定整体性的法规和政策,助推5G发展问题安全化,全力加速美国5G发展。

王昭[2](2019)在《《外空条约》中“不得据为己有”原则面临的困境》文中研究表明外层空间这一新的探索领域蕴藏着无以计数的资源,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已成为各航天大国竞相追逐的目标。自人类外层空间活动伊始,各国便希望通过国际法的调整与规范去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不得据为己有”原则与“人类共同继承遗产”原则是当前时代《外空条约》所确立的空间法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现有的外层空间国际关系和外层空间国际法体系。“不得据为己有”原则的确立,既有大国斗争的复杂历史背景,也有基于政治现实因素去构建有序国际秩序的法理背景。从传统的国际政治现实角度看,“不得据为己有”原则最直接和主要的作用是限制了国家主权向外层空间的进一步延伸;从现实和法理意义上来说,对于人类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也具有进步与积极的意义。外层空间根据《外空条约》的规定以及现阶段的国际惯例,被定位为“全球公域”。但是,外层空间所蕴含的战略价值和各类权益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极为诱惑的。世界各国的外层空间技术经过长足发展,以国家为行为主体的外层空间活动日益频繁。在空间活动中,国家权力和国家利益所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宽。与此同时,外层空间国际法的发展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形成于20世纪中叶的外层空间法律体系自形成之日起便未再有过实质性的修改与调整。现阶段政治现实的多种因素不断地冲击着已有的空间法基本原则,纷繁复杂的现实因素构成了这一时代外层空间国际政治现实的基本图景。主权是民族国家的天然属性,主权原则是现代国际体系、外交原则及国际法的构建基石,国家行为所及之处,国家主权也如影随形。随着航天技术的日益成熟,外层空间现有的“不得据为己有”原则及基于主权原则所形成的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是否会发生深刻而深远的变迁?外层空间的主权属性在民族国家属性未发生质变的时代,是否会在未来进行新的界定与规范?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纵向尺度看,不论是陆地主权、海洋主权抑或空天主权,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国际法体系的形成、调整与演变都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政治现实演变紧密相关,并且呈一种动态的互构。因此,既不存在一种静态不变的政治现实和政治格局,也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体系。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在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主体的当前国际体系中,只有国家的权力和利益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当前时代外层空间国际政治现实对“不得据为己有”原则的冲击日益频繁,对其弱化的作用持续加深,对外层空间国家行为进行规范的现有体系可能会产生根本性的动摇。而从政治行为和政治现实的角度看,这一系列变化意味着现代国际政治体系下,以国家主权为根本依托的权益冲突、权力冲突将有可能向外层空间外溢。因此,对这一原则所面临困境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外层空间国际关系和外层空间国际法的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李娜[3](2015)在《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碳是地球上少数几个自远古就被发现的元素之一,其热力学稳定性高,不易被腐蚀,在高温处理后有优异的导电性能且能和金属元素紧密结合形成杂化结构产生协同效应,在催化及能源领域展现出显着提高性能,具有较大研究价值。近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明星材料石墨烯以特殊的形式展现出碳材料的魅力。它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力学性能强、质量轻易合成等特点,其在强酸中的氧化态—氧化石墨更是为其与纳米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紧密结合提供了广阔平台。几乎与石墨烯复合的材料都在原有基础上或多或少地提高了多方面性能,形成巨大的商业市场。另外人们发现,在碳材料中掺杂氮、硼、氟、磷等元素也可以改变其内部结构和综合电子分布,在不同应用领域得到显着性能提高。本工作重点研究对碳材料的改造及其与纳米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化学结合,旨在合成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并分析其结构及形成机理,目前在雷达吸波、火箭推进剂热催化、锂离子电池、氧还原四个领域取得应用进展,发现了碳基无机纳米材料在其中的出色应用及巨大工业化前景。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微波法、水热法、湿化学法等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碳基纳米材料,将Ni, Co, CoNi, Mn3O4, Cu2O等无机纳米材料与石墨烯等不同形式的碳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多个不同领域获得了显着提高性能,降低了工业生产成本,使该系列材料获得较高商业应用价值。1.利用维生素C作为碳源,在120oC溶剂热的条件下制备出Ni-C及CoNi-C块体材料应用于微波吸收,对材料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详细表征,发现超细金属/合金纳米粒子均匀紧致地嵌于碳基中,稳定耐腐蚀,可重复性好。经对比发现材料Ni-C-18.2%可达到35dB的最佳吸收值(4mm)且吸收频带宽,高于一般传统吸波材料。而另一产物CoNi-C由于强大的自然共振、极化滞后以及电磁参数高度匹配,吸波性能得到显着提高,在5-18GHz频率范围内的微波吸收均超过10dB,其中在7.7GHz处4mm厚度样品的吸收高达50.2dB,远高于一般传统吸波材料。由于该体系产物含碳量高,该材料密度小,生产成本低,稳定性高,环境友好,有效大商业应用价值且为新型吸波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新思路。2.合成出了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Mn3O4/GR和Ni/GS纳米复合物。产物由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制得,以氧化石墨为前驱体,在醇体系中无机粒子的形成与氧化石墨的还原同步进行,所得粒子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氧化石墨还原完全,导电能力强,有效防止了纳米粒子的团聚导致的催化活性位减少。经测试使高氯酸氨热分解温度降低约100℃,催化效果突出。此种材料设计可推广应用到其它金属/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的纳米材料应用到不同的催化领域。3.设计了一种绿色简单高效的微波辅助合成方法制备具有双导电系统的Cu2O@Cu-GS复合物。Cu2O@Cu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均匀分散在石墨烯表面,粒径约为100nm。该材料在50m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高达775mAh/g,远高于Cu2O@Cu(小于100mAh/g)和Cu2O-GS(416mAh/g)。各种表征结果显示石墨烯在提高复合物比容量和稳定性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氧化亚铜表面的铜单质也有助于大幅提高产物电化学性能。本设计使NiO@Ni-GS, Fe3O4@Fe-GS, Co3O4@Co-GS等复合结构有望被成功合成并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取得更佳效果。4.设计了一种简易方便产量大的掺氮纳米碳壳的合成方法。该产物在碱性环境中显示出优秀的电催化性能,反应电势达-0.229V,可作为燃料电池电极有效促进ORR反应的进行,其效果甚至优于商用铂碳电极(20%)和其它大部分掺氮碳材料。该材料具有防甲醇中毒性,在碱溶液中的稳定性强,其电化学活性可媲美掺氮碳纳米管阵列或掺氮石墨烯,而合成过程简易度和产量远高于其余二者。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最佳煅烧温度为800℃,催化效果最好,为同类材料的合成提供有效参考。

刘晓明[4](2013)在《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分析与仿真验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信息网络化程度的提高,云平台、网格等大规模分布式网络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安全威胁。为了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各国政府和安全组织都在加强对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的研究。但目前针对一般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研究较多,对增大规模和复杂度之后的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发掘、识别、评估、验证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许多相关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本文基于网络化的思维,从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和行为脆弱性分析技术、关键协议脆弱性分析技术、以及仿真验证技术三方面展开研究,力求为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分析和安全评估提供系统化的支持。论文的主要成果及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网络拓扑相关脆弱性的识别和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静态和动态结合的分析方法。在静态脆弱性研究中,使用度、介数、紧密度、聚集系数、熵等多种参数对示例网络进行了仿真计算和比较,得到了网络静态抗毁性和容错性综合评估结果。在动态级联故障研究中,通过容量-负载模型对示例网络在不同攻击策略下的级联故障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为网络级联失效脆弱性的识别、预警和处理提供了理论参考。2.针对网络级联故障脆弱性的控制和防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控制的应急防御模型。首先对已有的增大容忍因子和删除最小中心性组件的方案进行建模仿真分析,然后提出本文方案,并基于示例网络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比较。结果证明本方案适用所有网络类型,可在较小资源消耗下对信息网络级联故障进行有效防控,解决了前两种方案对某些均质网络级联故障控制效果不佳和代价较大的问题。3.在关键网络协议脆弱性研究方面,提出了一套基于DLDoS(Distributed Low-rate Denial of Service)攻击的TCP和BGP拥塞控制脆弱性的发掘、利用、防护方案。首先分析了TCP和BGP的相关脆弱性,归纳和剖析了DLDoS攻击BGP网络的实现步骤,设计了高精度分布式攻击节点时间同步方案;然后分类总结了LDoS攻击的多种防御机制,并对LDoS和FDoS (Flooding DoS)的攻防方案进行了比较。在网络脆弱性的发掘利用方面,提出了基于一维随机游走算法的DLDoS攻击方案,使攻击流脉冲分布更加接近正常网络流量的幂率分布特征,隐蔽性更强,为检验基于时域和频域分析的DLDoS防御机制提供了参照。4.针对BGP网络在DLDoS攻击下出现路由震荡和级联崩溃的问题,提出了流模型和生灭模型的分析方法。首先对LDoS攻击造成的BGP路由震荡进行了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然后通过流模型和生灭模型对BGP网络的拥塞和级联故障进行描述,解决了负载一容量模型对BGP路由器恢复机制刻画不足的问题。模型仿真结果显示BGP网络中存在着与网络规模和节点容量相关的级联故障相变点,一旦失效节点数超过相变点,网络就会加速完全崩溃,否则就会逐步恢复,更加贴近实际BGP网络的动力学特征。5.针对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评估验证的需求,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网络靶场(Cyber Test Range)技术的脆弱性仿真验证平台。首先归纳并提出了面向网络脆弱性分析的通用网络靶场架构,设计了一套满足网络靶场可控性安全性要求的控制系统方案,以及基于灰色聚类方法的CTR能力成熟度量化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基于Emulab的复杂信息系统脆弱性仿真验证平台,结合了基于复杂网络的验证技术和传统信息系统脆弱性评估技术,测试和比较证明本平台在安全实验能力和保真度方面能够满足网络脆弱性仿真验证的需要。

李楠[5](2013)在《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中动态频率选择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无线局域网具有的可移动性、灵活性等传统的有线局域网无法相比的优点,极大的迎合了人们对于网络使用的方便性需求。近年来,无线局域网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802.1X系列无线标准不断完善和补充,无线设备也得到广泛应用,普及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甚至家庭。然而5GHz频段上无线设备的迅速增加,对各个国家的雷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因此各国在开放5GHz频段给民用无线设备使用的同时,纷纷对这些设备提出了限制:必须具有动态频率选择功能。动态频率选择功能要求无线设备在检测到当前工作信道有雷达活动时,自动切换到一个不存在雷达的信道上,避免对雷达造成干扰。动态频率选择功能的实现,与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关。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局域网络,由于其本身组网方式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实现动态频率选择功能时,需要考虑一种不同于传统局域网的方案。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中,接入点受到接入控制器的管理。接入点在检测到雷达后,会把这一事件上报给接入控制器,之后对切换信道的选择等处理过程都是在接入控制器上进行。本文基于某公司无线设备的系统,对于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中接入控制器和接入点处理雷达事件的整个流程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分别实现了接入控制器和接入点对动态频率选择功能的支持。本文首先参考了802.11h中给出的动态频率选择机制以及某公司系统特性的要求,分析了项目中需要实现的功能;接着分析了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处理雷达事件时的一个完整流程,参考系统中已有的功能,明确了本项目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对接入点和接入控制器上项目相关的模块进行了子模块的划分和模块内部的详细设计,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案;最后介绍了国外主要的关于动态频率选择功能的测试标准,并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对项目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

王玉琢[6](2011)在《UHF RFID系统防碰撞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射频识别系统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但是对于UHF RFID系统,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阻碍射频识别系统获得广泛应用。论文以“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射频识别应用中的通信测试技术研究”(课题资助号为2006AA04A106)为依托,对RFID系统功能实现与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了现在广泛应用的随机性防碰撞算法ALOHA算法及确定性防碰撞算法基于二进制树算法的性能,计算其吞吐率并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基于已有的RFID标签确定性防碰撞算法,提出了一种增强型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在标签识别码连续的场景,该算法相比较其它的基于二进制搜索算法循环次数大大减小,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识别出来更多的标签,吞吐率接近1。相对其他算法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次,本文也对读写器防碰撞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对读写器频率干扰,标签端读写器干扰进行分析与仿真,本文中计算出在一定发射功率的情况下保证不发生同频干扰两读写器间的最小距离,并介绍了一些防同频干扰的措施;对于标签端读写器干扰,本文建立了一个标签端读写器碰撞模型,并进行仿真和分析,得到的单标签的可识别概率为今后研究多标签、多读写器环境下的通讯过程打下基础。

张波[7](2010)在《海战场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线通信技术是海战场建立通信连接的重要技术手段,作为无线通信技术核心的无线频谱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有限而珍贵的资源,如何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无线频谱资源,一直是影响无线通信技术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灵活多变的组网方式层出不穷,通信应用对带宽的需求也愈加增大,无线频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开始引起民用和军事领域的高度重视。对无线频谱资源的高效管理,将成为提高海战场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对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前景。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频谱资源的分配和频谱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两个方面。在海战场环境中,部分通信设备装配了有向天线、智能天线,并将成为趋势,另外,出于扩大通信联络范围和保障信息安全的目的,提出海战场多无线多跳网络架构的设想,这些因素都导致传统频率分配算法无法直接移植使用;同时,尚没有有效的方法改善由于发送错误造成的频谱资源无谓消耗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以上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了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的原理和现状,总结了海战场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的研究热点和面临的挑战,然后分别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设计了相应的频率分配算法,提出了对应的管理策略和优化方法,并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验证了它们的有效性。本文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随着多波束智能天线在海战场中的应用,接收端干扰信号的数量得到了有效减少,导致网络中通信设备频率干扰计算模型的变化,论文针对这种情况,对数据链模式下的无线链路频率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针对应用智能天线的情况,修改了综合考虑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时载干比的计算方法,增加了天线增益算子,改进了频率分配问题的干扰限制条件;然后,将指挥网、协同网中数据链模式下的无线链路频率分配问题建模为数学优化问题,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提出两类优化目标;最后,针对不同的优化目标,设计了基于蚁群的频率分配算法。仿真验证了基于所提干扰限制条件的频率分配算法,在分配过程中适度的考虑了干扰信号的累积强度,减少了分配频率时消耗的频谱资源代价,节约了无线频谱资源。(2)针对海战场电磁环境信息复杂多变的情况,研究了多无线多跳网络的动态频谱资源管理策略。论文从动态规划理论出发,提出按通信单位承载的业务量、距离指挥级单位的跳数和搭载的无线通信设备数量,划分各通信单位的等级,然后根据通信单位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分配承载业务量最小的频率,最大化相同时间段内可以正常发射的通信设备数量,最小化网络内各节点的干扰信号强度;并设计了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干扰判断模型和动态频谱资源分配策略,根据海战场变化的电磁环境信息,周期性的判断网络内的干扰状态,动态地调整和分配频谱资源,提高了为海战场多无线多跳网络分配频率的灵活性,从而提升了网络的整体性能。(3)针对无线通信系统中两种典型的频谱浪费现象,多跳网络中的隐终端问题和业务网中广播重传的效率问题,分别设计了有助于节约频谱资源的优化使用策略。论文首先分析了隐终端问题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的解决方案,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案在克服隐终端问题影响的同时,减少了通信设备总的发送次数和占用频谱的时间,节约了无线频谱资源;然后,论文详细分析了广播重传现象,找出进一步提高频谱资源使用效率的可能,设计了基于Symbol级网络编码技术的广播重传策略,该重传策略可以根据链路状态动态调整编码数据包的尺寸,减少重发过程中数据块发生错误的次数,从而提高广播重传时的频谱资源利用率。本文的研究工作对海战场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分别设计了相应的频率分配算法、使用策略和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

崔苗[8](2009)在《战术移动Ad Hoc网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战术通信环境是移动Ad Hoc网络的一种很重要的应用场景。未来战争的形式以网络化、信息化为主。网络化使通信系统的规模迅速扩大,节点之间传输的信息量也飞速增长,使其对带宽的需求及宽带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移动Ad Hoc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目前仍存在一些需要彻底研究的问题,而新的应用也对它的研究和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这些问题影响到网络设计的各个方面,比如物理层、MAC层、网络层、QoS管理、网络安全等。本文主要在其物理层的OFDM技术、MAC层的多址接入技术和支持有向天线的MAC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1)在分析了无线移动战术信道和OFDM系统关键技术基础上,设计宽带OFDM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频域迭代信道估计算法,这种迭代方法准确估计了每个OFDM符号经历的快速变换的信道状态,相比其他方法,所提方案能够解决系统对抗信道快速时变特性面临的问题,并达到降低运算复杂度和提高频谱效率的目的。考虑到战术通信特点以及系统硬件平台的可行性,又提出简单可行的同步和峰均比降低方案。OFDM系统的编码调制、信道估计、同步技术、峰均比抑制等关键技术的仿真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较好的解决了快速时变信道下OFDM系统面临的关键难点。最后通过硬件验证平台检测结果来看,所采用的技术和算法在多径快速时变信道环境下都是可行的。2)在SUI信道以及ITU信道基础上,研究自适应MIMO-OFDM系统在战术通信环境下的性能。分别就不同地形环境下的系统性能、天线相关性对系统容量的影响以及一定频谱利用率下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静止状态下仿真结果表明:在能提供更多分集增益的地形中,其系统误码性能较好;在有较多障碍物的地形中,其系统容量与误码性能较好。仿真说明了天线相关性对系统容量的影响,仿真又给出了一定频谱利用率条件下系统误码性能。3)对IEEE 802.11DCF接入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针对退避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的BEEB算法,并将采用BEEB算法的节点称为积极节点。同标准的IEEE 802.11协议BEB算法相比,BEEB算法保持了原有算法的简单性、无开销性、完全分布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BEEB算法能够减少信道空闲等待时间,缩短信道接入时间,在加速信道竞争的过程中,减少数据包重传次数和网络时延,在提高网络吞吐量和信道利用率具有很明显的优势。4)分析了支持有向天线应用的Ad Hoc网络特点及MAC层所面临的问题,如队列头阻塞(Head of Line Blocking,HOL)问题、隐藏及暴露终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向网络分配矢量包调度的多址接入协议(Directional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based Packets Scheduling for MAC Protocol,DBPS)。协议充分考虑到有向天线应用中存在的隐藏终端问题和队列头阻塞问题,利用DNAV作为包调度的策略,划分节点周边区域,剔除不可用区域,在可用区域范围内选择理想的目的数据包进行发送。仿真结果证明,DBPS协议能有效支持有向天线在移动Ad Hoc网络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信道利用率,且降低了节点的接入时延和控制分组的碰撞概率,较好地解决HOL问题。5)在第五章研究基础上,采用了波束标记、计时器等措施对其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机制进行了优化,设计了EDRP协议。考虑到负载平衡和网络生存寿命因素,采用延迟转发路由请求分组的策略,使获取的路由是负载最轻的路径,提出了支持有向天线应用的战术移动Ad Hoc网络有向负载均衡路由协议LEDRP。LEDRP协议在路由发现过程中充分使用了源和目的节点间的总路径信息,可以使路由请求分组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目的节点,选择一条负载最轻的路径,从而以最快速度将数据分组发送出去,协议采用了局部路由维护机制,能快速修复因节点移动而导致的链路断路,因而能更好的适应拓扑结构的快速变化。仿真结果表明,LEDRP协议充分发挥了有向天线的特性,同时路径选择时利用了源和目的节点间总路径信息,综合考虑路径跳数、节点负载和中间节点的负载等因素,避免负载过重的节点被选择到路径中,使网络中的业务均衡分配,提高网络的性能特别是当网络很拥塞时,性能更优越。虽然LEDRP协议在负载较轻时的延时会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在网络开销和分组发送成功率的提高,且这种轻微的时延增加是可以接受的。

刘屿[9](2009)在《平流层自治飞艇:模型、动力学和控制》文中研究表明鉴于平流层自治飞艇的运动特点,以及在信息、空间开发、军事和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尚未完全开发的应用前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平流层自治飞艇的研发再次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大国争夺的空间资源。平流层自治飞艇作为一类极为复杂的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对其研发和控制策略的研究,都需要能够准确描述其内在物理机理和性能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方能研究飞艇各种性能和设计控制策略。本文就平流层自治飞艇的建模、动力学、运动特性和最优控制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首先调研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飞艇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这些研究成果的得与失,获得了本文建立飞艇模型的突破方向。通过对飞艇各质量的定义、Kirchhoff方程、Newton-Euler理论、连续性方程、Navier-Stokes方程、机体运动方程、压块运动方程和气囊运动方程,推导出带有气囊、压块和气流影响的飞艇六自由度模型,其中模型推导方法和模型最后表达式都与“传统”建模方式有很大本质上的区别。同时,在该模型中除了包括浮力、重力、气动效应和附加量等一些常见量外,还包括有独立的气囊和压块运动方程,这将方便单独研究压块和气囊。其次,为了使建立的模型更加符合移动质量系统和悬架系统,在技术上对其实施了非线性反馈变换,得到变换后的飞艇模型。最后,为了给飞艇动力学研究、运动性能研究和控制策略设计提供便利,在保证模型准确性的前提下,作了一些合理可行的假设,从而简化了飞艇模型。2.动力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作用于物体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研究平流层自治飞艇的动力学,其主要目的是研究飞艇压块、气囊和机体之间的力、速度和加速度等关系,以揭示飞艇系统内在本质,也将有助于系统地了解飞艇结构与功能(性能)的关系,并为飞艇结构设计和控制策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通过设计线性二次型调节器、压块和气囊的运动方式、非线性反馈控制器、反馈线性化动力学系统和平衡航迹分别研究了飞艇动力学、以及来流干扰对飞艇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纵向平面和三维空间的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3.研究了平流层自治飞艇自身的运动特性,根据线性化模型,对飞艇的运动稳定性和动态性能进行了讨论。运动稳定性是指当飞艇处于定常运动状态时,在没有控制输入作用条件下受瞬时小扰动后,受扰的运动参数能否自行收敛到受扰前运动状态的性能。而动态性能是指飞艇在外部输入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对于运动稳定性的分析,本文是从研究系统矩阵特征值入手,不仅对飞艇在不同基准运动条件下的运动稳定性做出了判断,而且还划分了飞艇扰动运动的特征模态,揭示了它们的物理成因。对于动态性能分析,则主要研究了飞艇对各个控制输入的响应特性,同时也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4.平流层自治飞艇须具有自主飞行能力,航迹规划是实现其自动导航的一项关键技术,求解飞艇的最优航迹也即是求解飞艇最优控制的时间历程。本文利用直接配置非线性规划方法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再利用克隆算法的搜索功能,从空间一点(起始点)到另一点(目标点)寻找一条满足制导原理、约束条件、外部环境、达到最佳飞行效果、物理上可实现、且能够优化目标函数的路径或航迹。仿真研究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闫二艳[10](2009)在《波混沌腔体中电磁效应物理量的统计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在高功率微波(HPM)效应和电磁兼容(EMC)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窄脉冲耦合进入复杂封装体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本论文主要以随机矩阵理论、统计电磁学、随机平面波假说、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为理论基础,采用随机耦合模型(RCM)对波混沌腔体进行了系统分析。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随机耦合模型开展了研究。然而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随机耦合模型在HPM效应、EMC、抗辐射加固等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说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波混沌腔体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RCM在各种条件下的实用性。随机耦合模型是一个结合随机平面波假说和随机矩阵理论(Random Matrix Theory,RMT),用公式表示具有时间反演不变性系统(Time Reversal Symmetry, TRS)和不具有时间反演不变性系统(Broken Time Reversal Symmetry, BTRS)的阻抗、导纳和散射的统计模型。采用随机矩阵描述的波混沌腔体中的“归一化阻抗”、“归一化导纳”和“归一化散射”具有通用统计特性,且只与腔体的损耗有关系。RCM模型主要引入具有非统计特性的“辐射阻抗”来描绘耦合孔周围的详细信息,采用随机矩阵理论提供具有统计通用性的物理量来描述波混沌腔体,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复原整个波耦合进腔体的状态。本论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HPM效应研究现状,并分析、对比了现有HPM效应研究方法的特点、使用范围和局限性,着重从效应目标的不确定性和效应过程的随机性出发,引入了随机耦合模型。接着对随机耦合模型的理论基础——随机矩阵理论、随机平面波假说、波混沌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为了证明RCM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特将计算机机箱作为微波混沌腔体进行了模拟仿真和实验研究。重点讨论了在计算机机箱内部不同状态下RCM的应用,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模拟仿真、实验研究和RCM计算研究发现:如果针对一系列相似对象(例如计算机机箱)的效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系统的效应评估主要建立在大量实验数据基础上的,采用传统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方法,传统的实验研究方法将需要大量的实验样本,而对各种相似效应目标进行数值仿真则比较耗时。如果采用RCM对系统进行分析,只需知道系统少量系统参量,就可以方便的给出感应电压(电流)的统计结果。2.对波混沌腔体进行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发现:计算机机箱中的散射行为是波混沌散射,RMT计算的归一化阻抗与模拟(或实验)得到的归一化阻抗的统计特性一致;归一化阻抗和归一化导纳本征值实部、虚部的统计特性非常一致,且与系统的耦合无关,不会随着参考面的移动而改变;随着腔体损耗的增加,插入相移分布逐渐趋于均一分布;辐射阻抗结合随机矩阵理论可以快速还原已知系统的腔体散射矩阵。3.搭建了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测量系统关键部位感生电压(电流)的大小以验证RCM的实用性。结果表明:两者的统计结果趋势基本一致,且实验测量范围与RCM计算的频数出现最多的范围基本一致。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到辐射散射过程的测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统计结果。RCM在统计电磁学、电磁兼容、抗辐射加固和HPM效应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然而RCM研究现阶段仍然处于初期研究阶段,为了让其早日成为一个通用研究工具,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在以后HPM效应机理研究中,可以结合量子力学、统计电磁学等学科,以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美国防部试图限制5GHz WLA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防部试图限制5GHz WLAN(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保护主义与特朗普政府5G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特朗普政府5G战略的优先行动及战略内核
    (一)实施前瞻性的频谱战略,将更多的频谱资源推向国内市场
    (二)推动现代化基础设施政策,提高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三)在基于市场的网络监管制度基础上,为5G网络发展制定整体性的法规和国家政策
二、特朗普政府5G战略的价值取向和战略特质
    (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内核的整体性发展策略
    (二)坚持以“利益”为核心,以“美国”为主导的实用性发展策略
    (三)坚持以“霸权”为目标,以“霸凌”为底色的零和性发展策略
三、数字保护主义与特朗普政府技术民族主义倾向
    (一)数字保护主义是特朗普政府5G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优先性战略选择
    (二)技术民族主义是特朗普政府5G战略的终极走向,竞争性技术民族主义可能成为未来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常态
四、特朗普政府5G战略的动因
    (一)以5G为核心和载体的数字经济正在引领和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趋势
    (二)5G战略能够帮助特朗普政府有效缓解面临的内外部安全风险,确保美国国家安全和全球霸权地位的实现
    (三)5G战略能够帮助美国获取信息通讯行业的技术垄断优势和巨额经济收益
结语

(2)《外空条约》中“不得据为己有”原则面临的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 1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2.3 文献评述
    0.3 研究方法
        0.3.1 文献研究法
        0.3.2 历史分析法
    0.4 创新点与难点
1 外层空间国际关系概述
    1.1 外层空间概述
        1.1.1 外层空间的定义
        1.1.2 外层空间与领空的划界争议
    1.2 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的产生与变迁
        1.2.1 冷战背景下外层空间国际关系的形成
        1.2.2 “大航天”时代的外层空间国际关系
    1.3 外层空间主要国际关系理论
        1.3.1 外层空间地缘政治理论
        1.3.2 外层空间军事战略理论
2 外层空间“不得据为己有”原则的确立
    2.1 “不得据为己有”原则的历史渊源
        2.1.1 美、苏关于发射首颗人造卫星的竞争
        2.1.2 美国主张的“外空自由”原则
        2.1.3 美、苏主导下产生的《外空条约》
    2.2 “不得据为己有”原则的意义
        2.2.1 “不得据为己有”原则的现实意义
        2.2.2 确立外层空间“国际公域”地位的法理意义
3 “不得据为己有”原则面临的困境
    3.1 “不得据为己有”原则面临的法理困境
        3.1.1 “不得据为己有”原则对约束主体的模糊界定
        3.1.2 “不得据为己有”原则内在的逻辑困境
    3.2 “不得据为己有”原则面临的现实困境
        3.2.1 外层空间活动中国家竞争层次立体化
        3.2.2 外层空间商业化、私有化带来的巨大冲击
4 外层空间权属状态的可能发展趋势及中国对策
    4.1 对外层空间主权原则认知的现实与法理逻辑
        4.1.1 国家主权构成的权力和权利向度
        4.1.2 政治现实逻辑上外层空间主权的权力构成因素
        4.1.3 法理逻辑上外层空间主权的权利构成因素
    4.2 外层空间可能产生主权冲突的双重路径
        4.2.1 外层空间中国家主权权力与权利因素的相互作用
        4.2.2 权力冲突是外层空间主权冲突形成的根本动因
        4.2.3 权利冲突是外层空间主权冲突发展的推动因素
    4.3 中国应采取之对策
        4.3.1 加强对外层空间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
        4.3.2 探索构建“外层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碳材料概述
    1.2 纳米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合成与应用
    1.3 碳基纳米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在多领域的应用
        1.3.1 微波波吸收
        1.3.2 火箭推进剂热分解催化
        1.3.3 锂离子电池
        1.3.4 燃料电池
    1.4 选题依据和目的
    1.5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碳基无机纳米材料在微波吸收领域的应用
    2.1 镍/碳块体在微波吸收领域的应用
        2.1.1 引言
        2.1.2 实验部分
        2.1.3 结果与讨论
        2.1.4 小结
    2.2 碳包钴块体磁球在微波吸收领域的应用
        2.2.1 引言
        2.2.2 实验部分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小结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石墨烯基材料在火箭推进剂热分解催化中的应用
    3.1 四氧化三锰/石墨烯的热分解催化性能研究
        3.1.1 引言
        3.1.2 实验部分
        3.1.3 结果与讨论
        3.1.4 小结
    3.2 镍/石墨烯材料热分解催化性能研究
        3.2.1 引言
        3.2.2 实验部分
        3.2.3 结果与讨论
        3.2.4 小结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铜/氧化亚铜/石墨烯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氮掺杂纳米碳壳在氧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4)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分析与仿真验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的相关研究
        1.2.1 网络脆弱性传统分析技术
        1.2.2 网络拓扑结构脆弱性研究
        1.2.3 网络拓扑行为脆弱性研究
        1.2.4 关键网络协议脆弱性研究
        1.2.5 网络脆弱性仿真验证技术研究
        1.2.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复杂信息系统网络拓扑脆弱性研究
    2.1 引言
    2.2 网络拓扑特性分析
        2.2.1 特性参数定义
        2.2.2 本文示例网络
        2.2.3 整体拓扑特性分析
        2.2.4 节点相关参数分析
        2.2.5 链路相关参数分析
    2.3 静态结构脆弱性分析
        2.3.1 网络节点脆弱性分析
        2.3.2 网络链路脆弱性分析
        2.3.3 网络脆弱性综合比较
    2.4 动态级联故障脆弱性分析
        2.4.1 网络级联故障模型
        2.4.2 多种攻击策略下的级联故障仿真
    2.5 总结
第3章 复杂信息系统网络级联故障防御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增大容忍因子防御方案
        3.2.1 增大容忍因子方案
        3.2.2 增大容忍因子方案仿真分析
    3.3 删除低中心性组件的防御模型
        3.3.1 删组件方案模型分析
        3.3.2 仿真实验
    3.4 基于应急限流机制的防御模型
        3.4.1 防御模型定义
        3.4.2 仿真分析
    3.5 级联故障防御方案比较
    3.6 总结
第4章 针对网络协议脆弱性的低速DoS攻击研究
    4.1 引言
    4.2 针对协议脆弱性的LDoS攻击原理
        4.2.1 针对TCP协议脆弱性的LDoS攻击
        4.2.2 针对BGP协议脆弱性的LDoS攻击
    4.3 基于链路介数的DLDoS攻击分析
        4.3.1 拓扑发现
        4.3.2 带宽探测
        4.3.3 目标链路选择
        4.3.4 攻击主机选择
        4.3.5 高精度时间同步
        4.3.6 流量整形及报文定制
        4.3.7 攻击流聚合
    4.4 LDoS防御机制研究
        4.4.1 基于协议的防御机制
        4.4.2 基于路由器队列的防御机制
        4.4.3 基于时域特征的检测机制
        4.4.4 基于频域特征的检测机制
        4.4.5 LDoS和FDoS防御方案比较
    4.5 基于网络行为特征的分布式LDoS攻击模型
        4.5.1 基于一维随机游走算法的攻击模型介绍
        4.5.2 算法相关证明
        4.5.3 算法仿真验证
        4.5.4 算法比较
        4.5.5 攻击模拟验证
    4.6 总结
第5章 低速DoS攻击引发BGP网络级联故障的研究
    5.1 引言
    5.2 LDoS引发BGP路由震荡的模拟研究
        5.2.1 数据平面影响控制平面
        5.2.2 模拟实验设计
        5.2.3 BGP会话重置的验证
        5.2.4 BGP路由震荡相关分析
        5.2.5 ICMP丢包率与攻击包长度的关系
    5.3 BGP路由器级联崩溃的流模型
        5.3.1 背景和算法介绍
        5.3.2 仿真分析
    5.4 BGP路由器级联崩溃的生灭模型
        5.4.1 模型描述及证明
        5.4.2 仿真分析
    5.5 总结
第6章 脆弱性仿真验证平台的技术研究及设计实现
    6.1 引言
    6.2 网络脆弱性仿真验证平台需求特性分析
    6.3 面向网络脆弱性仿真验证的CTR技术
        6.3.1 相关技术研究
        6.3.2 基于HLA的CTR系统设计
        6.3.3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CTR能力成熟度量化模型
    6.4 网络脆弱性仿真验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6.4.1 设计方案
        6.4.2 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6.4.3 脆弱性仿真验证举例
        6.4.4 与同类系统的比较
    6.5 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完成和参与的项目

(5)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中动态频率选择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本人承担任务
    1.3 论文结构介绍
第二章 相关理论知识介绍
    2.1 无线局域网络概念介绍
        2.1.1 无线局域网络概述
        2.1.2 无线局域网络的组件介绍
        2.1.3 无线局域网络组网方式
        2.1.4 射频相关概念介绍
    2.2 CAPWAP协议知识介绍
        2.2.1 CAOWAP隧道技术
        2.2.2 CAPWAP控制报文格式
    2.3 无线MESH网络知识介绍
        2.3.1 无线MESH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2.3.2 无线MESH网络的组网结构
        2.3.3 无线MESH网络的连接管理
        2.3.4 无线MESH网络的安全机制
        2.3.5 无线MESH网络的优点
    2.4 DFS相关知识介绍
        2.4.1 802.11h标准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无线MESH网络中处理雷达事件过程分析
    3.3 AC内相关模块的约束性分析
    3.4 AP内模块的约束性分析
        3.4.1 传统无线局域网内AP处理 雷达事件的流程分析
        3.4.2 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中AP切换信道过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端DFS特性设计
    4.1 AC内AP配置管理模块功能的设计
        4.1.1 雷达表模块的设计
        4.1.2 信道切换模块设计
    4.2 AC内MESH模块的设计
        4.2.1 MESH模块提供的接口函数的设计实现
        4.2.2 MESH域子模块功能设计
        4.2.3 信道选择子模块设计
    4.3 AC内扫描模块接口的设计
        4.3.1 扫描模块获取信道质量接口函数的设计
        4.3.2 信道优先级处理模块提供的获取信道优先级接口函数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C端DFS特性的实现
    5.1 更新雷达表流程的具体实现
    5.2 雷达表定时器超时处理函数的实现
    5.3 创建MESH域流程的实现
        5.3.1 创建MESH域算法的选择
        5.3.2 radio可用信道列表的创建
    5.4 选择最优信道算法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AP端DFS特性的设计和实现
    6.1 配置管理模块信道切换过程的设计和实现
    6.2 MESH模块提供接口函数的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功能的测试
    7.1 国外的测试方案介绍
    7.2 本项目测试功能点分析
    7.3 系统测试介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束语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UHF RFID系统防碰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依托课题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美国
        1.2.2 欧洲
        1.2.3 日本
        1.2.4 韩国
        1.2.5 中国
    1.3 论文的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RFID基本理论介绍
    2.1 RFID基本原理介绍
        2.1.1 RFD系统组成
        2.1.2 RFID系统工作原理
    2.2 与RFID相关电磁场理论
        2.2.1 电磁场的远场和近场划分
        2.2.2 RFID系统通信原理
    2.3 RFID系统分类
    2.4 RFID关键技术
第三章 RFID标准概述
    3.1 RFID标准的分类与组织
    3.2 RFID标准介绍
        3.2.1 UHF RFID空中接口标准ISO/IEC 18000系列
        3.2.2 中国UHF频率试用规定
第四章 标签的防碰撞算法
    4.1 引言
    4.2 基于ALOHA的算法
        4.2.1 异步ALOHA算法
        4.2.2 同步ALOHA算法
    4.3 基于二进制树的算法
        4.3.1 二进制树搜索算法
        4.3.2 改进二进制树搜索算法
        4.3.3 动态二进制树搜索算法
        4.3.4 增强型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设计
    4.4 仿真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读写器防碰撞问题研究
    5.1 引言
    5.2 读写器频率干扰
        5.2.1 碰撞理论知识
        5.2.2 两读写器频率干扰
        5.2.3 LBT(Listen Before Talk)
    5.3 读写器-标签干扰问题
        5.3.1 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
        5.3.2 标签端读写器碰撞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

(7)海战场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海战场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概述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海战场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关键技术概述
    2.1 引言
    2.2 频率分配算法
    2.3 网络编码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数据链模式下的无线链路频率分配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和目标问题描述
    3.3 算法描述
    3.4 算法与系统模型的性能分析
    3.5 仿真实验和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海战场多无线多跳网络的动态频率分配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和目标问题描述
    4.3 干扰判断
    4.4 频率分配算法
    4.5 动态频率分配策略的实施
    4.6 仿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海战场无线频谱资源的优化使用策略
    5.1 引言
    5.2 基于网络编码的海战场多跳网络的隐终端解决方案
    5.3 隐终端解决方案的仿真与效能评估
    5.4 基于符号级网络编码的广播重传策略
    5.5 基于符号级网络编码广播重传策略的实施
    5.6 基于符号级网络编码广播重传策略的效能分析
    5.7 广播重传策略的仿真与效能评估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战术移动Ad Hoc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战术Ad Hoc网络发展历程及军事需求背景
        1.2.1 美军带宽短缺及我军战术通信网存在问题
        1.2.2 外军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概况
    1.3 新传输技术与战术Ad Hoc网络的融合
        1.3.1 战术Ad Hoc网络体系结构及新传输技术
        1.3.2 战术Ad Hoc网络组网技术
    1.4 本文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组织结构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宽带战术Ad Hoc网络物理层传输技术研究
    2.1 引言
        2.1.1 战场通信新特点
        2.1.2 OFDM系统优缺点及关键技术
    2.2 战术移动无线信道建模
        2.2.1 基于SUI信道的战术无线信道建模
        2.2.2 基于莱斯信道的空地战术信道模型
    2.3 OFDM基本原理及FH-OFDM系统设计
        2.3.1 OFDM基本原理
        2.3.2 OFDM系统设计
        2.3.3 一种自适应频域迭代信道估计和跟踪算法
        2.3.4 系统同步技术
        2.3.5 系统峰均比抑制技术
    2.4 不同战场环境下宽带OFDM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2.5 FH-OFDM系统设计与实现
        2.5.1 FH-OFDM系统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战场环境下MIMO仿真平台搭建
    3.1 引言
    3.2 多种战术环境地形无线信道建模
        3.2.1 SUI信道天线相关性建模
        3.2.2 ITU信道建模
    3.3 自适应MIMO-OFDM传输系统
    3.4 仿真结果分析
        3.4.1 静止状态下不同地形环境下的仿真
        3.4.2 移动环境且高频率利用率条件下的仿真
        3.4.3 天线相关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4.4 一定频谱利用率条件下的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d Hoc网络中一种基于指数时间选择思想的多址接入协议
    4.1 引言
    4.2 IEEE 802.11 MAC协议
        4.2.1 IEEE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4.2.2 IEEE 802.11 DCF功能描述
    4.3 IEEE 802.11 协议拥塞反应分析及其研究现状
    4.4 一种在竞争窗口内退避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的BEEB算法
        4.4.1 BEEB算法数学描述和分析
        4.4.2 BEEB算法仿真实验与性能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术Ad Hoc网络中支持有向天线应用的多址接入协议研究
    5.1 引言
    5.2 有向天线模型
    5.3 有向天线对Ad Hoc网络的影响
        5.3.1 有向天线对网络容量的影响
        5.3.2 基于有向天线的MAC协议所面临的难题
    5.4 一种基于有向网络分配矢量的Ad Hoc网络包调度算法
        5.4.1 网络模型
        5.4.2 设置DNAV和目的地址选择
        5.4.3 DBPS协议工作过程简述
    5.5 DBPS协议的性能评估
    5.6 本章小结
    附录
第六章 战术Ad Hoc网络中支持有向天线应用的路由协议研究
    6.1 引言
    6.2 有向天线对战术Ad Hoc网络路由层的影响
    6.3 支持有向天线应用的战术移动Ad Hoc网络有向负载均衡路由协议LEDRP
        6.3.1 EDRP协议描述
        6.3.2 LEDRP协议描述
        6.3.3 LEDRP协议性能评估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本文工作总结
    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平流层自治飞艇:模型、动力学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现状
        1.2.2 试验/样机研究现状
    1.3 平流层飞艇的关键技术
    1.4 平流层工作环境和运动特征
    1.5 平流层飞艇研制面临的挑战
        1.5.1 平流层飞艇工作特点
        1.5.2 建模和控制研究面临的挑战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飞艇动力学建模
    2.1 引言
    2.2 飞艇动力学建模
        2.2.1 飞艇质量和坐标系定义
        2.2.2 气动力和气动力矩
        2.2.3 飞艇推力、重力和升力
        2.2.4 边界层理论与经典Kirchhoff 方程
        2.2.5 飞艇运动学
        2.2.6 飞艇动力学
        2.2.6.1 动能
        2.2.6.2 动量
        2.2.7 飞艇动力学模型
    2.3 非线性反馈控制变换
    2.4 模型的简化
    2.5 与传统模型关系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飞艇动力学研究
    3.1 引言
    3.2 飞艇平衡运动
        3.2.1 弗雷涅-塞雷(Frenet-Serret)方程
        3.2.2 平衡航行
    3.3 纵向平面动力学分析
        3.3.1 压块和气囊运动设计
        3.3.2 纵向平面模型
        3.3.3 平衡航迹设计
        3.3.4 线性化
        3.3.5 稳定性和可控性
        3.3.6 LQR 最优控制器设计
        3.3.7 平衡航迹的镇定和跟踪
    3.4 三维空间动力学
    3.5 仿真研究
        3.5.1 纵向平面动力学仿真研究
        3.5.2 三维空间动力学仿真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艇运动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小扰动线性化方法
    4.3 运动稳定性、模态和可控性分析
        4.3.1 运动稳定性的一般概念
        4.3.2 纵向运动稳定性、可控性和模态分析
        4.3.3 横侧向运动稳定性、可控性和模态分析
        4.3.4 在e_2-e_3 平面运动稳定性、可控性和模态分析
        4.3.5 压块位置对飞艇稳定性的影响
    4.4 动态性能分析
        4.4.1 飞艇对推进器的响应
        4.4.2 飞艇对气囊充放气的响应
        4.4.3 飞艇对压块的响应
        4.4.4 飞艇对升降舵的响应
        4.4.5 飞艇对方向舵的响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直接配置和克隆选择算法的飞艇最优航迹规划
    5.1 引言
    5.2 最优控制问题
    5.3 直接配置非线性规划方法(DCNLP)
        5.3.1 分段三次厄密插值
        5.3.2 辛普森迭代定理
    5.4 克隆选择算法(CAS)
        5.4.1 克隆选择原理概述
        5.4.2 克隆选择算法流程
    5.5 飞艇最优航迹规划
        5.5.1 飞艇模型
        5.5.2 约束条件
        5.5.3 抗体、抗原和亲和力定义
    5.6 仿真研究
        5.6.1 仿真参数和外部环境
        5.6.2 仿真结果
    5.7 本章小节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波混沌腔体中电磁效应物理量的统计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工作的意义
    1.4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随机耦合模型
    2.1 引言
    2.2 随机耦合模型理论概述
        2.2.1 随机矩阵理论
        2.2.2 随机平面波假说
        2.2.3 波混沌
    2.3 理论分析
        2.3.1 Schrodinger方程的电磁场分析
        2.3.2 简单模型建立和公式推导
    2.4 单孔激励腔体的辐射阻抗归一化过程
    2.5 多孔激励腔体的辐射阻抗归一化过程
    2.6 用随机矩阵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产生归一化阻抗和散射矩阵
    2.7 小结
第三章 电磁波混沌腔体系统的数值仿真
    3.1 引言
    3.2 FDTD方法与电磁场仿真软件
    3.3 物理模型的建立
    3.4 仿真计算
        3.4.1 大量散射矩阵的仿真
        3.4.2 辐射散射矩阵的数值仿真
    3.5 结果分析
        3.5.1 "非理想耦合"程度的分析
        3.5.2 微波混沌系统的初步证明
        3.5.3 辐射阻抗归一化过程
        3.5.4 圆系综证明波混沌散射的存在
        3.5.5 随机矩阵的预测功能验证
    3.6 小结
第四章 微波混沌系统中的统计特性
    4.1 引言
    4.2 实验平台的构建及测量方法
        4.2.1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
        4.2.2 测试方法
    4.3 测量结果分析
        4.3.1 "非理想耦合"或"不匹配"程度的分析
        4.3.2 波混沌系统的阻抗、散射和导纳矩阵特性讨论
        4.3.3 归一化散射系数的统计通用性
        4.3.4 波混沌系统的证明
        4.3.5 归一化阻抗矩阵和归一化导纳矩阵的统计特性分析
    4.4 腔体散射系数的确定
    4.5 小结
第五章 随机耦合模型的应用
    5.1 引言
    5.2 腔体内感应电压模值的计算流程
    5.3 估算腔体损耗的几种方法
        5.3.1 没有出现重叠共振的系统
        5.3.2 出现重叠共振的系统
    5.4 RCM理论的应用
        5.4.1 目标孔2为孤立探针时RCM理论的应用
        5.4.2 目标孔2与电路板连接情况下RCM理论的应用
    5.5 电路板对2孔感应电压的影响
        5.5.1 实验测量示意图
        5.5.2 测量结果分析
    5.6 激励孔最佳功率频谱作用信号的确定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
    6.2 研究中的缺憾和注意事项
    6.3 展望与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所获成果情况
附录Ⅱ 学术活动记录表

四、美国防部试图限制5GHz WLAN(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保护主义与特朗普政府5G战略[J]. 刘国柱,尹楠楠.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外空条约》中“不得据为己有”原则面临的困境[D]. 王昭. 辽宁大学, 2019(01)
  • [3]碳基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李娜. 北京理工大学, 2015(07)
  • [4]复杂信息系统网络脆弱性分析与仿真验证技术研究[D]. 刘晓明. 北京邮电大学, 2013(04)
  • [5]集中式无线MESH网络中动态频率选择功能的设计与实现[D]. 李楠. 北京邮电大学, 2013(02)
  • [6]UHF RFID系统防碰撞研究[D]. 王玉琢. 北京邮电大学, 2011(11)
  • [7]海战场无线频谱资源管理策略研究[D]. 张波.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8]战术移动Ad Hoc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崔苗. 华南理工大学, 2009(10)
  • [9]平流层自治飞艇:模型、动力学和控制[D]. 刘屿. 华南理工大学, 2009(10)
  • [10]波混沌腔体中电磁效应物理量的统计特性研究[D]. 闫二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009(12)

标签:;  ;  ;  ;  ;  

国防部试图限制 5GHz WLA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