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沥青产品质量现状

我国石油沥青产品质量现状

一、我国石油沥青产品质量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储一帆,薛永兵,李韬,丁佳瑛,王潇潇,刘振民[1](2021)在《基于专利申请分析改性石油沥青路用发展态势》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技术创新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新时代的到来,专利已经被公认为是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科学指标。我国大量的石油沥青路面破损严重,各种非常规的问题相继出现,为了更好地了解改性石油沥青路用发展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围绕近年来公开的专利成果并结合文献报道,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国内改性石油沥青专利技术路线的特点,结果说明了其改性剂必将更加环保,多种改性剂复合改性的效果良好,并提出了在物理方法制备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化学稳定法,必能得到性能优异的路用改性石油沥青,最后对改性石油沥青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材料会趋向于乳化高黏沥青,功能会趋向于复合化,施工机械小型化。旨在为国内改性石油沥青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唐建华[2](2021)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然而,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随着路面服役时间的增加,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形式将逐渐显现出来,从而对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重大影响。其中沥青路面的原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从而全面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本文依托渭武高速公路段,通过对路面三个标段分别从原材料(沥青、集料、矿粉)、混合料配合比、路用性能及现场检测等方面,结合了数理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的应用)、质量控制手段(质量动态控制图的应用)和灰关联分析方法(灰关联度的应用),对其路面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今后甘肃省其他高速公路的路面铺筑质量积累相关经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中的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分析方法对原材料(沥青、集料和矿粉)质量的稳定状态和变异性影响最大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路面一标和路面二标的A级70号石油的针入度质量分布近似正态分布,相较于路面三标分布较为稳定,其老化后的性能指标也要优于路面三标;各标段六种沥青的三大指标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软化点,短期老化后的变异系数排序:延度>针入度比,因此各标段需要把沥青的延度和针入度作为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测和控制。2.通过油石比质量动态控制图可以看出,路面二标和路面三标的质量控制较为稳定;由灰关联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影响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SBS改性沥青的粘度、混合料中2.36mm的通过率、油石比和空隙率;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集料针片状含量、油石比和软化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油石比、粘度和沥青饱和度。3.对铺筑成型后的路面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压实度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面层厚度、碾压温度和油石比;由灰关联分析可知对路面渗水系数具有较大的影响因素为空隙率和油石比。

石扬[3](2020)在《改性常温生物沥青及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与石油资源的日渐匮乏,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需求。本文以来源于蓖麻油油脚的植物沥青与不饱和脂肪酸为原材料,与石油沥青混合制成常温生物沥青,利用SBS对其进行改性,再利用氢氧化钙粉末对其进行固化后制成改性常温生物沥青,并对其本身与其混合料进行了研究与性能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以石油沥青、植物沥青、不饱和脂肪酸、SBS为原材料,旋转布氏粘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确定改性常温生物沥青最终各组分掺量,最终掺量为石油沥青:植物沥青:不饱和脂肪酸:SBS=100:30:20:4。制成的改性常温生物沥青储存稳定度的平均值大于99%。以沥青常规性能为评价指标,确定了 6%的固化剂掺量为最佳固化剂掺量。(2)利用DSR与BBR试验对改性常温生物沥青与基质沥青进行流变学测试,改性常温生物沥青的PG分级为PG82-28。利用FTIR、SEM对沥青进行微观性能测试,改性常温生物沥青间各个组分在固化前为物理共溶,SBS分散均匀;加入固化剂后,氢氧化钙与脂肪酸中的羧基发生中和反应,DSC试验未出现多个吸热峰。(3)制成的改性常温生物沥青以AC-13为目标级配进行了配合比设计,最终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为6.7%,对改性常温生物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施工和易性、粘聚性、力学性能、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滑性测试。(4)针对植物沥青与脂肪酸的物理化学特性,本文为改性常温生物沥青及其混合料设计了专门的生产工艺。

张旭东[4](2020)在《天然石墨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墨类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主流的负极材料,得益于石墨特殊的层状储锂结构与较低的对锂电位,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等领域。但未处理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工作寿命较短,在当前的电解液体系下活性较高,造成不可逆容量较大,循环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与溶剂分子的共嵌入也使得材料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循环充放电性能和倍率充放电性能均较差。将不规则的隐晶质石墨和鳞片石墨整形为球形石墨能显着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改善材料的各向异性,有利于提高石墨材料嵌/脱锂离子的性能。为提高石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实现天然石墨资源的高效利用,论文以两种典型的天然石墨精矿为原料,制备高纯球形石墨,对其基本性质及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以石油沥青为包覆层碳源对高纯球形石墨进行包覆-炭化改性处理,通过SEM、XRD、Raman光谱、比表面积分析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进行表征分析,主要内容和结论有:(1)对晶质石墨试样与隐晶质石墨试样的基本性质进行研究。经球形化处理后晶质石墨与隐晶质石墨的粒度更加集中,形状均呈类球形或椭球形,晶质石墨的振实密度由0.62 g/cm3增加至0.93 g/cm3,比表面积为5.7346 m2/g;隐晶质石墨的振实密度由0.84 g/cm3增加至0.91 g/cm3,比表面积为3.9641 m2/g,球形化处理改善石墨的各向异性,提高材料的体积容量密度。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经球形化处理后首次放电容量为393.6 m Ahg-1和358.1m Ahg-1,对应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为92.48%和85.20%;(2)对三种不同软化点的沥青进行炭化处理,高温沥青具有比低温沥青更短的热分解反应时间、更高的残炭率,且更易形成致密的包覆层。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沥青碳由乱序结构趋于有序排列,可逆容量逐渐降低。对软化点为280℃的高温沥青分别在500℃、900℃、1100℃和1300℃下进行炭化处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放电容量密度为500℃>900℃>1100℃>1300℃,首次充放电效率为500℃<900℃<1100℃<1300℃;(3)球形化整形和沥青碳包覆联合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石墨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系统研究沥青软化点、沥青包覆用量和炭化温度对试样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软化点为280℃的沥青,包覆用量10%,炭化温度1300℃的包覆炭化工艺,改性晶质石墨的可逆容量为352.6 m 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1.89%,30次循环充放电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7.12%,0.1C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3.09%;采用软化点为280℃的沥青,包覆用量14%,炭化温度1300℃的炭化包覆工艺,改性隐晶质石墨的可逆容量为298.1 m Ahg-1,首次充放电效率为79.47%,30次循环充放电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1.06%,0.1C电流密度下放电容量保持率为56.67%;(4)对三种不同粒度的晶质石墨进行沥青碳包覆改性研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粒度较小的石墨倍率性更好,在0.2C、0.5C和1C的循环倍率充放电条件下,对应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6.14%、86.07%和76.60%;粒度较大的石墨首次充放电效率更高、循环性能更好,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2.63%,30次循环充放电后放电容量保持率为96.43%。

雷勇[5](2019)在《生物油改性沥青特性及粘附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油作为传统能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劲动力保障,但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寻找石油的替代能源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生物质裂解油是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快速热裂解或高压液化等技术手段转化生物质所制得的液态产物,生物油的燃烧特性使其具备了替代石油能源可能性。当前,生物质重油主要作为船舶轮机燃料使用,生物油作为改性剂在道路沥青中的应用也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为实现生物油在道路沥青中的应用,针对生物油的特性和道路沥青的要求,采用不同工艺实现生物油对沥青的改性。以植物质快速热裂解油为研究对象,将其直接与基质沥青混合制备生物油改性沥青,分析生物油沥青及其胶浆的流变性能和改性机理;利用乳化工艺制备乳化生物沥青,研究蒸发残留物的获取方法,评价乳化生物沥青的安全性能;将生物油与胶粉联合使用制备复合改性沥青,通过旋转黏度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评价生物油对橡胶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基于“微波处理”和“长期浸泡”方法,使用生物油对胶粉进行预处理,研究制备方法对复合改性沥青高温特性、疲劳特性和存储稳定性的影响;对传统鼓泡试验进行改进,使用UTM协助加载,借助非接触测量系统DIC监测泡体中心高度变化,改进鼓泡装置,使用生物改性沥青检验了鼓泡试验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生物沥青及沥青胶浆性能研究生物油的掺入增加了原样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降低了软化点。短期老化处理后,生物油对短期老化沥青的上述指标的影响发生反转。基于不同转速下的旋转粘度试验结果分析,生物油的掺入影响了沥青的力学敏感性。在25oC下,15%含量的生物油可增强沥青胶浆剪切强度,当粉胶比为0.81.4,沥青胶浆剪切强度的增强幅度在7398%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沥青胶浆剪切强度随着粉胶比的增长而增大。在64o C下,沥青胶浆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随着粉胶比的增长而降低。生物影响沥青胶浆在64oC时的应力敏感性。在-10oC下,生物油提高了沥青胶浆的强度。(2)乳化生物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先乳后改”的制备方法相对更适合在实验室制备乳化生物沥青。“间歇升温法”适用于获取乳化生物沥青残留物。适量生物油对改善SBR乳化沥青残留物的力学敏感性有积极影响。6%生物油掺量的乳化沥青残液对金属的腐蚀性最强。从燃烧试验分析,生物油的掺入,延长了乳化沥青混合料在无水乙醇助燃下的燃烧时长,使得沥青膜的外观形态呈现大量的微小空隙结构,提升了极限火苗的高度,对火势的控制具有不利影响。生物油掺量与燃烧引起的质量损失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从安全性的角度考量,若生物油在实际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涉及金属构件腐蚀风险和多孔路面结构的情形,应在工程项目实施前对其安全性进行科学论证。(3)生物油对橡胶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20目橡胶改性沥青的黏度高于80目橡胶改性沥青。随着秸秆裂解生物油的添加,橡胶改性沥青的黏度呈现先增大后降低趋势。生物油可增加橡胶沥青粘性特性,增益效果与胶粉尺寸有关。生物油与大目数胶粉制得的复合改性沥青具备良好的抗疲劳潜能。(4)微波处理对生物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影响制备方法影响生物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基于MSCR试验结果分析,生物油掺量控制在615%时,对复合改性沥青在3.2 kPa应力水平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无明显影响,满足AASHTO规范的重交通设计要求。制备方法对生物-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存储稳定性有影响。“长期浸泡”方法确保了生物油对胶粉的改性作用更温和,避免了生物油的挥发损失,制得的复合改性沥青的离析指数为最低值。“微波处理”方法能短时间完成生物油对胶粉的预处理,相对橡胶沥青的离析指数可以降低一半,可有效改善橡胶沥青的存储稳定性。基于金相显微镜对橡胶粉末的观察,生物油在“微波处理”作用下改变了橡胶颗粒的外观形态,使其球形特征更为明显,提高了沥青的存储稳定性。(5)粘附性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在压力仓边缘设计排出孔,可保证压力介质的均匀性,避免了混入空气对试验的干扰。排出孔与压力介质收集器连接,实现了压力介质的循环利用。利用电磁阀控制压力介质的流向,提高了试验效率。采用DIC非接触测量系统监测鼓泡试样在加载过程中的外观形态变化,相对于传统的接触式位移传感器而言,其精度更高。提出了“溶解挥发”工艺控制沥青膜的厚度范围。覆膜设计确保了沥青在石料表面的脱层开裂为粘附性失效类型。生物油的掺入对沥青在花岗岩表面的粘附性具有不利影响,分析认为生物油的掺入增加了沥青中酸性物质成分比例,生物沥青在花岗岩表面的化学反应程度降低。以花岗岩、石灰岩和砂岩作为基板,鼓泡试验的结果与传统水煮法的试验结果趋势一致,但是鼓泡试验提供的是定量数据,较水煮法的主观评价更具参考价值。

裴政然,刘万千[6](2019)在《我国特种沥青行业研究与生产现状和发展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研了国内特种沥青的品种和现有标准,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的适应性,生产特种沥青的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生产、研发和行业应用的现状,对下一步国内这个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张晋毅[7](2019)在《中石油燃料油公司道路沥青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尤其是伴随着以互联网交易为特征的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不断加大,作为公路建设原料的沥青需求旺盛,为沥青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市场的扩大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沥青行业,加剧了行业内竞争,沥青生产销售企业面临巨大压力。选题研究中石油燃料油公司道路沥青业务及产品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从阐述行业环境分析的PEST模型、SWOT模型及市场营销等理论入手,分析了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业务现状及发展,总结出其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对公司道路沥青在四个市场中的业务表现进行分析,并运用SWOT模型、STP理论、五力模型和4P营销理论对企业以及企业业务进行分析;再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石油燃料油公司沥青市场营销的策略选择,包括:产品与服务优化组合,实现全程一体化,增强竞争力;品牌和定价优化组合,实现产品差异化和定价灵活化;沥青分销专业化,实现区域专营,提高品牌知名度;沟通与促销数据化,实现数据主导的沟通和促销,增强针对性;最后,提出了中石油燃料油沥青市场营销策略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营销策略实施的控制建议。

张春梅[8](2018)在《沥青-油井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气开采中,固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油气井安全生产寿命和油气开采效益。而固井质量的好坏与水泥环的力学性能密切相关。水泥环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在井下工况和井底高温高压环境的作用下,其力学完整性易遭到破坏,丧失层间封固的能力,导致环空窜流,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如何改善油井水泥石的韧性是提高油气井固井质量的关键。现有的研究表明沥青增韧水泥基材料是可行的。但是混凝土行业增韧用的乳化沥青软化点较低,如果直接用于固井工程中油井水泥石的增韧,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井底环境复杂,乳化沥青破乳过程难控制;二是在深井、超深井的高温高压作用下,沥青软化转变为流体后,可能丧失增韧功效。本论文采用软化点较高的磺化沥青和天然岩沥青作为油井水泥的改性增韧外掺料。首先研究了两类沥青的成分、结构、粒径、耐温性和耐酸碱性。并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来改善岩沥青表面的亲水性,表征其改性效果,探索其改性机理。然后从材料复合的角度出发,在油井水泥浆体里分别掺入1~4%的磺化沥青和岩沥青颗粒。研究两类沥青对油井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测试分析了原浆水泥石、磺化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岩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以及水泥石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三轴直接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三轴多周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吸附法(BET)、压汞法(MIP)、热重分析方法(TG)和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方法(NMR)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沥青-油井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考察其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采用计算分析和SEM微观观察的方法来探索沥青增韧油井水泥石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具有较好的耐碱性,在较高浓度的H2S溶液中有轻微的腐蚀。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后的岩沥青表面出现了极性C-OH键、C=O键及C-O键,降低了岩沥青表面润湿角,改善了岩沥青表面的亲水性。磺化沥青和岩沥青掺入都导致油井水泥浆体密度轻微下降。随着磺化沥青掺量增加,水泥浆体流动度先增大,后急剧下降。岩沥青掺入会轻微增大水泥浆体流动度。磺化沥青掺入会减少水泥浆体游离液,而岩沥青掺入会增加水泥浆体的游离液。磺化沥青的掺入有利于提高水泥浆体的流变性。岩沥青的掺入对水泥浆体的流变性不利。磺化沥青和岩沥青掺入都会降低水泥石的抗压强度,磺化沥青-水泥石的降低幅度更大。两类沥青都有提高抗拉强度的效果,当磺化沥青掺量为3%时,90℃养护条件下,其7天和28天抗拉强度分别增加了 45.5%和17.3%。岩沥青掺量为3%时,7天抗拉强度增加了 22.6%,28天抗拉强度增加了 21.0%。从试样的单轴和三轴应力-应变曲线结果来看,磺化沥青掺量为1%、2%和3%时,有利于提高油井水泥石的韧性。岩沥青掺量为2%和3%时,有利于提高油井水泥石的韧性。XRD测试分析表明,磺化沥青和岩沥青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井水泥的水化,但并不影响油井水泥水化的最终产物类别。当养护温度为90℃时,水化产物主要以CS2H3的形式存在,这种水化产物能够在水泥石中构成良好的网络结构,有利于水泥石强度的发展。当养护温度为120℃时,少量CS2H3将不再稳定,而转变成C2SH,这种产物呈板块状,会降低水泥石的强度。SEM和TG分析表明,3%磺化沥青的掺入减小了同龄期水泥石中层状氢氧化钙水化产物的数量,这与磺化沥青引起的水泥浆体的缓凝有关。岩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SEM表明,未改性的岩沥青与水泥石的界面结合较差。而改性岩沥青与水泥石的结合界面较致密,界面处有C-S-H凝胶附着物。孔结构分析表明,小于4%掺量的磺化沥青对水泥石中有害孔数量影响不大,但当磺化沥青掺量为4%时,增加了有害孔数目。岩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岩沥青掺入对有害孔数量无不利影响。TG和水化热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两类沥青都延缓了水泥水化,但磺化沥青引起水泥浆的缓凝效果更明显。IR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掺入有阻碍形成硅氧四面体和O-Si-O键的趋势。NMR分析结果表明,岩沥青和磺化沥青的掺入都降低了 C-S-H凝胶中硅氧四面体的聚合度,减小了 C-S-H的平均链长,使得沥青-水泥石抗压强度降低。磺化沥青引起的对硅氧四面体的聚合度和C-S-H链长的减小更大一些。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沥青-油井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孔结构与韧性的相关性,其相关性大小顺序为:平均孔径>累积孔体积>孔径分布。孔径分布范围对水泥石韧性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为:(<20nm)>(>50nm)>(20-50nm)。试验结果分析表明,3%掺量的磺化沥青和改性岩沥青,会降低水泥石的平均孔径和累积孔体积分布,也会改变孔径分布,降低有害孔数量,这就是3%磺化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以及3%岩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韧性得以提高的原因之一。论文还提出两种沥青增韧油井水泥石的机制:①界面增强机制,微观测试结果结合沥青-水泥石界面模型分析,在沥青-水泥石界面会形成物理吸附层和化学键结合层两个亚层,使得沥青和水泥石形成强的界面结合,有效阻止裂纹扩展,从而增韧水泥石;②结合SEM微观形貌观察,提出沥青颗粒使得裂纹产生偏转、弯曲和桥联,从而增韧油井水泥石。

李敏[9](2018)在《催化裂化油浆与马瑞常渣生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原油重质化和炼油厂加工渣油比例的上升,催化裂化装置加工难度系数增加,出现轻质油收率下降、装置生产能力降低、再生器温度增加、生焦越来越大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大多数炼厂普遍采用提高油浆外甩量的方法,油浆的产量正在逐年不断增加。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公路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大大刺激了沥青在道路建设上的应用,各大研究机构以及石油公司就不同油源不同工艺生产道路沥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各种技术研究,不断提高道路沥青的性能,不仅要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还要尽量降低原料成本,提高产品价值,为炼油厂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京博石化有230万吨/年的重交通道路沥青生产能力,但是沥青产品品质不高,型号较为单一,原料成本较高,同时,催化裂化油浆产量约12万吨/年,主要做延迟焦化装置原料。由于油浆灰分、固含量较高,掺炼量过大,会引起石油焦灰分超标,管线设备冲蚀加快,同时,油浆的石油焦产量较大,石油焦价格较低,油浆价值利用较低。为了提高催化裂化油浆的利用价值,提高道路沥青的产量,改善沥青的性质,本课题对我国道路沥青需求、生产技术现状,油浆加工及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调研,结合京博石化实际生产情况,提出了催化裂化油浆与马瑞常渣掺炼生产道路沥青的加工路线,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工业试验研究。当油浆掺炼比例小于7%,蒸馏压力低于4kpa以下,蒸馏温度432-440℃范围内时,得到的沥青产品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70号A级沥青指标要求,并且可以成功制取I-C类聚合物SBS改性沥青。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油浆掺炼生产道路沥青,可改善沥青的延度指标,表明催化裂化油浆掺炼生产沥青在技术上可行。对京博石化合理利用油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虎[10](2018)在《高性能电缆沥青材料的研究开发》文中认为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现在电缆沥青材料作为一种特种沥青产品,在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其供应商多为中小规模私营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较弱。环烷基原油是生产沥青的优质原料,本文以中海油SZ AH-70沥青、LD减压渣油、QHD32-6减压渣油为原料,研究开发出具有高软化点、高针入度、热稳定性好的高性能电缆用沥青产品。产品各项指标符合甚至优于SH/T 0001-1990标准要求,同时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最终得到生产配方和工艺条件,进行中试放大试验及工业生产转化应用。本研究选择不同工艺路线(聚合物改性、化学改性、复合改性)进行电缆沥青的制备。在聚合物改性工艺制备电缆沥青的研究中,考察不同改性剂、改性剂含量、剪切温度、剪切时间对电缆沥青产品性质的影响;在化学改性工艺制备电缆沥青的研究中,考察不同催化剂、催化剂含量、氧化温度等对电缆沥青产品性质的影响;同时对复合改性工艺制备电缆沥青产品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以SZ AH-70沥青为原料,采用催化氧化工艺生产高性能电缆沥青,生产配方及工艺条件为:SZ AH-70沥青:减四线油:催化剂C=100:30:3(质量比例),反应温度200℃,风量2.0L/(min·Kg),制备的电缆沥青软化点91.06℃,针入度55.14(0.1mm),闪点281.4℃,不流淌,粘附率100%,热储后软化点升高0.84℃,针入度比93%。对配方进行了中试和工业放大试验,各项指标符合产品质量要求,产品性能优良,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二、我国石油沥青产品质量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石油沥青产品质量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专利申请分析改性石油沥青路用发展态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石油沥青的路用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1.1 路用实践
        1.1.1 萌芽阶段
        1.1.2 缓慢增长阶段
        1.1.3 快速增长阶段
    1.2 存在问题
2 国内改性石油沥青专利技术研究进展
    2.1 国内改性石油沥青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1 改性石油沥青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2.1.2 改性石油沥青专利技术构成及技术趋势分析
        2.1.3 申请人属性及主要申请人研发实力分析
    2.2 国内改性石油沥青专利技术研究综述
        2.2.1 聚合物改性石油沥青
        2.2.2 天然沥青改性石油沥青
        2.2.3 煤改性石油沥青
        2.2.4 其他改性剂
3 对当前专利技术的探讨与分析
    3.1 改性剂或添加剂的选择
    3.2 改性路线的选择
    3.3 整体改性工艺的协同性
4 总结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数理统计与灰关联分析方法
    2.1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2.1.1 数学期望值
        2.1.2 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2.1.3 其他数据分布特征数
        2.1.4 统计质量控制原理
        2.1.5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2.1.6 质量控制图及基本原理
    2.2 灰关联分析方法
        2.2.1 灰关联分析方法
        2.2.2 灰关联决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材料质量对比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依托工程概况
        3.1.2 工程特点
    3.2 沥青质量分析
        3.2.1 沥青质量对比分析
        3.2.2 沥青质量变异性分析
        3.2.3 沥青质量控制措施
    3.3 集料与矿粉质量分析
        3.3.1 集料质量分析
        3.3.2 矿粉质量分析
        3.3.3 集料质量控制措施
        3.3.4 矿粉质量控制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分析
    4.1 LM2 标SMA-13 上面层配合比设计
        4.1.1 SMA-13 目标配合比设计
        4.1.2 SMA-13 生产配合比设计
        4.1.3 SMA-13 配合比验证
    4.2 LM2 标SUP-20 中面层配合比设计
        4.2.1 SUP-20 目标配合比设计
        4.2.2 SUP-20 生产配合比设计
        4.2.3 SUP-20 配合比验证
    4.3 LM2 标ATB-25 下面层配合比设计
        4.3.1 ATB-25 目标配合比设计
        4.3.2 ATB-25 生产配合比设计
        4.3.3 ATB-25 配合比验证
    4.4 沥青混合料室内试验指标质量控制
        4.4.1 各标段混合料油石比质量控制
        4.4.2 各标段混合料级配质量控制
        4.4.3 各标段混合料体积指标质量控制对比
    4.5 各标段沥青混合料性路用性能指标对比
        4.5.1 高温稳定性指标对比
        4.5.2 低温抗裂性指标对比
        4.5.3 水稳定性指标对比
    4.6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4.7 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灰关联分析
    4.8 影响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灰关联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面成型质量对比分析与评价
    5.1 各标段压实度对比分析
        5.1.1 影响路面压实度的灰关联分析
        5.1.2 各标段压实度变异性对比
    5.2 各标段渗水系数对比
        5.2.1 影响路面渗水系数的灰关联分析
        5.2.2 渗水系数变异性对比
    5.3 各标段面层厚度对比分析
        5.3.1 面层厚度变异性对比
    5.4 各标段平整度对比分析
        5.4.1 平整度变异性对比
    5.5 路面检测指标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5.1 压实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5.2 渗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5.3 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改性常温生物沥青及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常温生物沥青制备与常规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选择
    2.2 单因素试验及分析
    2.3 正交试验及分析
    2.4 常温沥青储存稳定性分析
    2.5 固化剂的选择及掺量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常温生物沥青流变性能与微观特性
    3.1 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3.2 低温弯曲梁流变性能
    3.3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5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常温生物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4.1 原材料特性
    4.2 矿料配合比设计
    4.3 施工和易性
    4.4 粘聚性
    4.5 力学性能
    4.6 水稳定性
    4.7 高温稳定性
    4.8 低温抗裂性
    4.9 抗滑性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产工艺分析
    5.1 改性常温生物沥青生产工艺
    5.2 改性常温生物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
    5.3 改性常温生物沥青混合料试用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天然石墨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石墨
        1.1.1 天然石墨简介
        1.1.2 石墨资源的分布
        1.1.3 天然石墨的深加工技术现状
    1.2 锂离子电池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1.2.2 锂离子电池的构成
        1.2.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1.2.4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
    1.3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
        1.3.1 碳负极材料的基本特性
        1.3.2 碳负极材料的储锂机理
        1.3.3 碳负极材料不可逆容量的产生
    1.4 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
        1.4.1 包覆改性
        1.4.2 掺杂改性
        1.4.3 表面氧化
    1.5 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料、药剂、设备和方法
    2.1 试验药剂与设备
        2.1.1 试验药剂
        2.1.2 试验设备
    2.2 改性石墨负极材料的制备
    2.3 试验样品的表征与测试
        2.3.1 试验样品的结构与性质表征
        2.3.2 电极的制备与电池装配
        2.3.3 试验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天然石墨与石油沥青的性质研究
    3.1 石墨试样的制备及性质
        3.1.1 天然石墨精矿的基本性质
        3.1.2 球形化石墨的制备及性质
        3.1.3 高纯球形化石墨的制备及性质
        3.1.4 高纯球形化石墨的电化学性能
    3.2 石油沥青的性质
        3.2.1 石油沥青的基本性质
        3.2.2 石油沥青的热重分析
    3.3 沥青碳的性质
        3.3.1 XRD分析
        3.3.2 电化学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包覆天然石墨制备负极材料的研究
    4.1 沥青软化点对晶质石墨性能的影响
        4.1.1 沥青软化点对晶质石墨物理性质的影响
        4.1.2 沥青软化点对晶质石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2 包覆用量对晶质石墨性能的影响
        4.2.1 包覆用量对晶质石墨物理性质的影响
        4.2.2 包覆用量对晶质石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3 炭化温度对晶质石墨性能的影响
        4.3.1 炭化温度对晶质石墨物理性能的影响
        4.3.2 炭化温度对晶质石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4 沥青碳包覆对隐晶质石墨性能的影响
        4.4.1 SEM分析
        4.4.2 XRD分析
        4.4.3 Raman分析
        4.4.4 隐晶质石墨的电化学性能
    4.5 原料粒度对石墨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5)生物油改性沥青特性及粘附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生物油应用研究现状
        1.3.2 生物沥青研究现状
        1.3.3 沥青粘附性评价方法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及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生物油改性沥青及胶浆性能研究
    2.1 试验材料性质与分析
        2.1.1 生物油
        2.1.2 石油沥青
    2.2 生物油改性沥青三大指标
        2.2.1 针入度
        2.2.2 软化点
        2.2.3 延度
        2.2.4 沥青三大指标统计描述与分析
    2.3 生物沥青旋转黏度分析
    2.4 生物沥青改性机理分析
        2.4.1 红外光谱实验分析
        2.4.2 荧光显微镜分析
    2.5 生物沥青胶浆性能研究
        2.5.1 研究背景
        2.5.2 研究目的和范围
        2.5.3 试验材料制备方法
        2.5.4 试验结果与讨论
        2.5.5 生物沥青胶浆改性机理与统计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乳化生物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研究思路
    3.2 乳化生物沥青的制备方法
    3.3 乳化生物沥青蒸发残留物获取方法
    3.4 乳化生物沥青蒸发残留物流变性
        3.4.1 生物油对基质乳化沥青高温流变性的影响
        3.4.2 生物油对SBR乳化沥青高温流变性的影响
    3.5 乳化生物沥青安全性评价
        3.5.1 试验设计
        3.5.2 乳化生物沥青残液腐蚀特性
        3.5.3 乳化生物沥青残留物燃烧特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油对橡胶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目的和范围
    4.3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1 试验材料
        4.3.2 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方法
        4.3.3 旋转黏度试验
        4.3.4 温度扫描试验和多应力蠕变恢复试验
    4.4 生物油对橡胶改性沥青黏度的影响
    4.5 生物油对橡胶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4.5.1 温度扫描试验结果分析
        4.5.2 MSCR试验结果分析
        4.5.3 综合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波处理对生物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的影响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试验方案与方法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制备方法对生物油-橡胶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5.4.2 生物油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5.4.3 复合改性沥青的疲劳特性
        5.4.4 存储稳定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沥青粘附性试验方法与评价指标
    6.1 鼓泡现象简介
    6.2 鼓泡试验研究发展
    6.3 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简介
    6.4 改性鼓泡试验设计
        6.4.1 设计理念
        6.4.2 设计方案
    6.5 鼓泡试样制作
        6.5.1 石料试样制作
        6.5.2 沥青粘结层厚度控制
        6.5.3 覆膜设计
    6.6 基于鼓泡试验的沥青粘附性评价指标
        6.6.1 理论分析
        6.6.2 鼓泡试验参数获取与处理
    6.7 基于Abaqus有限元验证改性鼓泡试验
        6.7.1 Abaqus有限元简介
        6.7.2 鼓泡模型的建立和参数选择
        6.7.3 有限元结果分析
    6.8 生物改性沥青粘附性研究
        6.8.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8.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8.3 高加载速率下的鼓泡试验结果分析
        6.8.4 基于泡体形态的粘附性评价
    6.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我国特种沥青行业研究与生产现状和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现状
    2.1 特种沥青的性质要求
    2.2 特种沥青的生产工艺
    2.3 现有特种沥青的标准
        2.3.1 油漆石油沥青
        2.3.2 橡胶沥青
        2.3.3 电缆沥青
        2.3.4 管道防腐沥青
        2.3.5 电池封口剂
        2.3.6 绝缘胶
        2.3.7 专用石油沥青
        2.3.8 绝缘石油沥青
        2.3.9 防水防潮沥青
    2.4 国内生产及研发现状
        2.4.1 油漆沥青
        2.4.2 橡胶沥青
        2.4.3 电缆沥青
        2.4.4 管道防腐沥青
        2.4.5 电池封口剂
        2.4.6 绝缘胶
        2.4.7 专用石油沥青
        2.4.8 绝缘石油沥青
        2.4.9 防水防潮沥青
3 建议

(7)中石油燃料油公司道路沥青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石化企业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1.2.2 国内石化企业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路径和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行业分析及市场营销理论概述
    2.1 行业及环境分析模型
        2.1.1 PEST分析模型
        2.1.2 SWOT分析模型
        2.1.3 “五力”模型
    2.2 市场营销理论
        2.2.1 市场营销综述
        2.2.2 4P理论
        2.2.3 STP理论
第3章 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业务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
    3.1 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现状
        3.1.1 沥青炼厂的产能分布
        3.1.2 销售分公司的布局
        3.1.3 中石油燃料油沥青市场现状
    3.2 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市场外部环境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社会环境
        3.2.4 技术环境
    3.3 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3.1 产品竞争力较低,促销策略及方法单一
        3.3.2 应对市场竞争及价格波动反应较慢,决策效率不高
        3.3.3 沥青业务客户关系管理薄弱,产业链有待延伸
        3.3.4 沥青库存能力不足,销售网点布局有待优化
        3.3.5 销售货款回收率及客户满意度有待提高
        3.3.6 营销人员适应市场化能力亟需强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3.4 销售策略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4章 中石油燃料油道路沥青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4.1 道路沥青市场分析
        4.1.1 消费者市场
        4.1.2 生产者与中间商市场
        4.1.3 政府市场
        4.1.4 国际市场
    4.2 道路沥青业务SWOT分析
        4.2.1 机会与威胁
        4.2.2 优势与劣势
    4.3 沥青市场STP分析
        4.3.1 市场细分——其他客户和道路中标项目
        4.3.2 目标市场——西部地区道路沥青中标项目
        4.3.3 市场定位——打造优质国产沥青旗舰品牌
    4.4 道路沥青市场竞争力分析
        4.4.1 竞争者竞争能力
        4.4.2 供货商议价能力
        4.4.3 购买者议价能力
        4.4.4 潜在进入者进入壁垒
        4.4.5 替代品竞争能力
    4.5 道路沥青市场营销策略4P分析
        4.5.1 产品状况
        4.5.2 价格策略
        4.5.3 渠道策略
        4.5.4 促销策略
第5章 中石油燃料油沥青营销优化策略选择及实施建议
    5.1 沥青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5.1.1 产品与服务结合,实现全程一体化
        5.1.2 品牌和定价结合,实现产品差异化和定价灵活化
        5.1.3 沥青分销专业化,实现区域专营
        5.1.4 沟通信息化与促销数据化,增强针对性
    5.2 沥青市场营销策略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5.2.1 实施步骤
        5.2.2 保障措施
    5.3 营销策略实施的控制建议
        5.3.1 年度计划控制
        5.3.2 盈利能力控制
        5.3.3 营销效率控制
        5.3.4 市场营销审计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沥青-油井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沥青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概况
        1.3.1 沥青材料简介
        1.3.2 沥青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3 沥青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
        1.3.4 沥青改性油井水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原料、仪器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2.1.1 原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水泥浆体的配制和养护
        2.2.2 水泥浆体性能的测试
        2.2.3 水泥石力学性能的测试
        2.2.4 水泥石微观结构的测试
第3章 沥青的耐酸碱性和表面改性研究
    3.1 沥青材料的选择
        3.1.1 FT-IR分析
        3.1.2 TG分析和DSC分析
    3.2 沥青的耐碱性和耐酸性
        3.2.1 沥青的耐碱性
        3.2.2 沥青的耐酸性
    3.3 岩沥青表面的改性和表征
    3.4 岩沥青表面的改性结果与分析
        3.4.1 沥青在水中的分散性和接触角
        3.4.2 FT-IR分析
        3.4.3 XPS分析
        3.4.4 改性机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磺化沥青-油井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1 磺化沥青对油井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4.1.1 密度
        4.1.2 流动度
        4.1.3 稳定性
        4.1.4 流变性
    4.2 磺化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2.1 磺化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
        4.2.2 磺化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
        4.2.3 磺化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4.3 磺化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4.3.1 物相分析
        4.3.2 微观形貌分析
        4.3.3 孔结构分析
        4.3.4 水化反应速率分析
        4.3.5 水化产物的红外分析
        4.3.6 C-S-H凝胶的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沥青-油井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5.1 天然岩沥青对油井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5.1.1 密度
        5.1.2 流动度
        5.1.3 游离液
        5.1.4 流变性
    5.2 岩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5.2.1 岩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
        5.2.2 岩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
        5.2.3 岩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5.3 岩沥青-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5.3.1 物相分析
        5.3.2 微观形貌分析
        5.3.3 孔结构分析
        5.3.4 水化反应速率分析
        5.3.5 水化产物的红外分析
        5.3.6 C-S-H凝胶的结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沥青改性油井水泥石力学性能的机理
    6.1 基于灰色理论分析水泥石的孔结构与韧性的关系
    6.2 沥青-水泥石界面增强机制
    6.3 裂纹偏转、弯曲和桥联增韧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下一步工作建议
    7.3 本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研项目

(9)催化裂化油浆与马瑞常渣生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道路沥青的现状
        1.1.1 沥青道路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1.1.2 我国道路沥青的生产技术
        1.1.3 我国对道路沥青的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
    1.2 催化裂化油浆的现状
        1.2.1 催化裂化油浆大量产生的原因
        1.2.2 催化裂化油浆特点
        1.2.3 国内外的研究简况
    1.3 催化裂化油浆调制沥青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油浆与马瑞常渣生产沥青的基础实验研究
    2.1 实验原材料和设备
        2.1.1 实验原材料性质
        2.1.2 实验所用设备
        2.1.3 实验装置简介
        2.1.4 道路沥青的标准
        2.1.5 沥青产品分析及测定方法
    2.2 实验内容与过程研究
        2.2.1 油品性质的测定
        2.2.2 催化裂化油浆脱固实验研究
        2.2.3 马瑞原油拔头实验研究
        2.2.4 脱固油浆与马瑞常渣混合蒸馏实验研究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油浆比例对沥青性质的影响
        2.3.2 蒸馏压力对沥青性质的影响
        2.3.3 蒸馏温度对沥青性质的影响
        2.3.4 掺炼油浆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浆与马瑞常渣生产沥青的工业试验研究
    3.1 道路沥青装置概况
        3.1.1 装置情况简介
        3.1.2 工艺技术特点
        3.1.3 工艺流程说明
    3.2 工业试验研究
        3.2.1 原料分析指标
        3.2.2 工业试验流程
        3.2.3 工业试验条件
    3.3 工业试验结果与讨论
        3.3.1 工业试验结果
        3.3.2 经济效益测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高性能电缆沥青材料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电缆沥青的应用概述
        1.1.2 沥青在电缆中的使用现状
        1.1.3 电缆沥青市场存在的问题
        1.1.4 电线电缆行业国内外发展趋势
        1.1.5 电缆沥青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电缆沥青的生产工艺简介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试验原料
    2.2 试验设备
    2.3 样品制备方法
        2.3.1 聚合物改性工艺
        2.3.2 化学改性工艺
        2.3.3 复合改性工艺
    2.4 试验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聚合物改性工艺制备电缆沥青的研究
        3.1.1 改性剂对样品性质的影响
        3.1.2 改性剂含量对样品性质的影响
        3.1.3 剪切温度对样品性质的影响
        3.1.4 剪切时间对样品性质的影响
        3.1.5 优选配方验证
        3.1.6 小结
    3.2 化学改性工艺制备电缆沥青的研究
        3.2.1 氧化工艺制备电缆沥青的研究
        3.2.2 催化氧化工艺制备电缆沥青的研究
        3.2.3 小结
    3.3 复合改性工艺制备电缆沥青的研究
        3.3.1 催化剂对样品性质影响
        3.3.2 复合改性对样品性质影响
        3.3.3 小结
    3.4 工业放大试验与应用
        3.4.1 电缆沥青加工工艺
        3.4.2 生产过程注意事项
        3.4.3 效益测算
        3.4.4 现场应用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

四、我国石油沥青产品质量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专利申请分析改性石油沥青路用发展态势[J]. 储一帆,薛永兵,李韬,丁佳瑛,王潇潇,刘振民. 化工进展, 2021(S2)
  •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价 ——以渭武高速公路为例[D]. 唐建华.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改性常温生物沥青及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D]. 石扬.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4]天然石墨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 张旭东.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5]生物油改性沥青特性及粘附性评价方法研究[D]. 雷勇. 长安大学, 2019(07)
  • [6]我国特种沥青行业研究与生产现状和发展建议[J]. 裴政然,刘万千. 云南化工, 2019(07)
  • [7]中石油燃料油公司道路沥青营销策略研究[D]. 张晋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8]沥青-油井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D]. 张春梅.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9]催化裂化油浆与马瑞常渣生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的研究[D]. 李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10]高性能电缆沥青材料的研究开发[D]. 李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标签:;  ;  ;  ;  ;  

我国石油沥青产品质量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