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延安“救援运动”

毛泽东与延安“救援运动”

一、毛泽东与延安“抢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培[1](2021)在《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延安时期,在中共政治领袖的规范和感染下,知识分子从自我身份的角度出发较为自觉地向革命需要看齐。期间,延安知识分子从小资产阶级思想到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经过了一个艰难起伏的心路历程,而其阶级属性和话语范式也随之改变,在延安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体创作中为巩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挥了独特作用。民族危亡之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制定出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而推行法西斯专制的国民党政府却软禁迫害广大革命知识分子,以埃得加·斯诺为代表的外国知识分子也用客观的态度对国共双方在社会环境和革命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外进行了如实报道,种种原因使得接受过较高文化教育的海内外青年源源不断地奔向他们眼中民主自由而又富有革命激情的延安。其中,较之于海外知识分子及中共周围陕北的知识分子来说,国统区和沦陷区的知识分子是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主要来源,大都是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他们虽具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较高的文化程度却带着固有的种种弊端,他们在熟悉了延安社会日常后用个人主义的观点对眼中的种种不满加以批判,外加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的宗派主义倾向,对革命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讲话》)后,知识分子逐步树立了“文艺服从于政治”的价值取向,并在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中统一了思想认识,在与工农兵群众结合的“下乡”运动中彻底实现了整体的心灵重塑和身份构建。本文着重考察了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外在表现、内心活动及深层次原因。延安时期知识分子从小资产阶级思想转为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由启蒙批判话语转向革命政治话语,由“客居人”身份转为“劳动者”身份。延安知识分子在思想上认识到了文艺必须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在文学创作上用大众化的风格深入刻画工农兵群众,在行为举止上也融入到延安社会意识形态和工农群众之中。《讲话》应是促使知识分子心路变迁的直接动因,随后的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使得知识分子在学习中进一步下定了自我重塑的决心并在为贯彻《讲话》精神而发起的“下乡”运动中与工农兵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保持了一致,知识分子改变了过往对工农群众的狭隘认识,用通俗化的语言刻画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涌现了一批反映中共带领工农翻身革命的优秀创作,实现了身份属性和心态认识的双重改变。此外,延安知识分子自我的身份定位和中共的褒贬鼓励等因素也是其心路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关于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本文试图从延安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创作导向和阶级属性的研究出发,结合时代背景、革命语境、政治任务和主观觉悟等因素,通过深入梳理相关文本,在分析知识分子心理基础上进行相关史实的总结,力图准确、全面地分析推动延安知识分子心路变迁的艰难过程及多重原因。在分析政治领袖与知识分子的互动之中突出革命任务和价值取向的紧密联系,充分彰显了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可贵的自我革命态度和伟大的历史意义,有利于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创作走向,有助于新时代青年价值取向和政治意识更为自觉地端正。

蒋国栋[2](2019)在《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习仲勋是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统一战线工作方面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在他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兢兢业业、舍己为国为民,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多次评赞,为全党的统战工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和楷模,习仲勋在其革命生涯中积累的丰富统战阅历和深厚统战理论,值得今天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着眼于习仲勋七十余年革命生涯中的统战要素,打破传统的历史流水账的叙述范式,以习仲勋统战对象和统战工作内容为逻辑范式,从而形成了脉络清晰、结构缜密、论点鲜明、论据翔实的研究体系。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是阐述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形成的逻辑与背景。分析认为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共产党探索统一战线思想的经验教训以及从事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历程,构成了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实践基础。第二章主要探讨习仲勋在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关系上的探索与实践,描绘出习仲勋在革命战争年代,毅然扛起“兵运”大旗,成功策动多支国民党部队起义;颁布统战政策,激发陕甘边区建设活力;开展反摩擦斗争,粉碎顽固派反共图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壮丽图景。第三章主要论述习仲勋灵活谨慎处理民族、宗教事务。民族宗教工作是关系党的全局性工作,习仲勋始终把它们作为统战工作中的重点,他时刻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谨慎稳进地开展宗教界肃反运动,多措并举领导西北剿匪反霸斗争,为新疆、西藏问题的解决倾注大量心血。第四章主要探析习仲勋在团结文教领域广大知识分子方面作出的努力。习仲勋积极贯彻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态度与主张,建立了“四位一体”教育体系,提出了“四个结合”办学理念,积极保护“抢救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他饱含人文情怀,“走南闯北”组建剧团,呕心沥血传播秦腔,以实际行动鼓励支持爱护文艺工作者。第五章主要阐述习仲勋在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问题上的统战实践与理论。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习仲勋始终做到把祖国统一问题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他积极贯彻中央对港澳台的大政方针,创新方式方法,坚持以经济统战为切入点,团结争取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海外侨胞,巩固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营造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有利环境,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第六章作为总结章,是对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地位作出概括性阐述,彰显了他作为统战工作者的光辉典范,善于贯彻运用党中央统一战线思想解决问题,具备独当一面处事能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实事求是,善作调查研究,以至诚之心交友的优秀品质。启示当前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加强统战政策的贯彻与执行,必须重视统战干部队伍的建设。

郭宁[3](2019)在《学习、审干、民主检查:抗战时期中共在山东的整风运动》文中研究说明山东的整风运动自1942年开始至1945年结束,主要包括学习与审干两个方面。随着运动的深入,至民主检查阶段达到了高潮,且由于罗荣桓的制止未发展成大规模的肃反。整风审干,本质上是中共组织的一次纯洁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一元化在山东的推行。通过整风运动,毛泽东确立了其在中共毫无争议的领袖地位,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山东的整风中,既突出毛泽东在全党的领袖地位,也强化了罗荣桓在山东的领导地位,巩固了山东一元化领导的成果,确保了延安对山东的绝对领导。

宋金寿[4](2018)在《延安“抢救运动”中的康生、毛泽东与周恩来》文中指出延安整风有两个层次,即中共中央高级干部整风和全党的普遍整风。全党的普遍整风,实际上又分为整顿"三风"和审查干部两个阶段,而从整顿"三风"转变为审查干部的起始点,或者说起因,就是"王实味事件"。康生把王实味打成"托派"

程斯宇[5](2017)在《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整风审干运动》文中提出1942年春至1945年夏,整风运动在中共全党普遍展开。虽然华北各根据地整风的推进迟于延安,但在上级督促及党组织自身建设需求驱动下,运动的重心同样从"学习"转向"审干"。为确保运动达到预期目标,中共在对审干步骤做出设想的同时,兼用思想和组织两种领导方法。与整风紧密结合的审干工作十分重视发动干部进行"自我批评"。经过"反省""坦白",干部的思想意识和作风得到了初步改造。随着对敌斗争形势日益紧张,延安的整风发展为"抢救运动",并蔓延至华北各根据地。察觉运动出现偏差后,中央及时对华北下达一系列纠"左"指示,各地党组织在开展以甄别平反为主的善后工作时亦付出了努力。通过整风审干,中共不仅净化了党的组织,统一了全党思想,还探索出一套战时党员骨干的训练方法,为夺取全国政权做好了干部准备。

郝在今[6](2016)在《延安秘密战——中共西北局隐蔽斗争纪实》文中提出一个走投无路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已经行至福地!这就是1935年10月毛泽东到达西北的心态。顿时诗如泉涌,毛泽东接连吟出三首。《七律·长征》有句:"更喜岷山千里雪"。这个生长于温暖环境的南方人,竟然把踏入苦寒之地当作喜事。《念奴娇·昆仑》有句:"环球同此凉热"。这寸步难行的崇山峻岭,居然又是放眼世界的战略高地。《清平乐·六盘山》有句:"不到长城非好

仲溢[7](2016)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审查研究(1935-1945)》文中研究指明对党员干部的审查,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贯政策。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在党员的发展吸收、干部的选用等方面,做出了进行严格审查的程序性规定。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左”倾错误路线的干扰,党员干部的审查工作一度出现了“肃反”扩大化的严重后果。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前后,由于军事形势的紧迫,正常的党员干部审查工作几乎无法进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审查政策获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并持续推行,而且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了不同特点。在中共中央初到陕北时,党组织力量极其薄弱,并亟待恢复发展,此时的党员干部审查工作重点侧向于新吸收党员的审查和对一度失联、脱党分子的组织审查。抗战初期,中共中央发出了《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党组织在一年内扩大了数十倍,而党组织的纯洁性也急需重新巩固、加强。这一时期的审查工作着重于清理、清退不合格党员和混入队伍的阶级异己分子。党的各级组织部门之下设立的干部科和各级社会部成为党员干部审查的主要机构。在正确路线、方针的指导下,这一时期的党员干部审查政策基本上处于平稳的常态。同时,党员干部的审查与保卫部门的锄奸、反特斗争交相进行。整风运动开始后,由于国民党特务活动愈发猖獗,加之整风初期根据地内文艺界掀起了一股自由主义思潮,使党对敌情的分析产生了过重的估计。因此,中共中央加强了党员干部审查的力度、扩大了范围,并将社会部设立为党员干部审查的主要领导机构。随着审查工作被推进到广泛的群众性运动,党员干部审查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最终发展成为“抢救运动”。“抢救运动”是一种非常态下的党员干部审查,通过非正常手段和方法进行审查,因此导致了大量冤假错案。中共中央得知“抢救运动”的严重扩大化后,及时进行了“纠左”。整风运动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圆满结束,而党员干部的审查在总体上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随着解放战争的开始,大规模的审干运动也暂时告一段落。延安时期党员干部审查的经验模式呈两种趋向,其正确趋向为以后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而其不正确趋向对党的组织生活甚至国家社会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教训值得深思。

李美皆[8](2013)在《丁玲的历史问题》文中认为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与当时的丈夫冯达一起软禁在南京,直到1936年9月离开南京。丁玲的"历史问题",就是指丁玲这三年软禁期间的气节问题。丁玲的历史问题,从1940年到1984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六次审查,产生了六个结论。一、1940年,丁玲历史问题的第一次审查1936年5月,丁玲从南京到北平寻找党组织,未果,又回到

崔敏[9](2010)在《三次大规模逼供信的回顾与反思》文中提出目次一、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废止肉刑和严禁刑讯逼供的政策宣示二、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肃清AB团"开逼供信先例三、延安整风后期"抢救运动"中的刑讯逼供四、"文革"期间刑讯逼供登峰造极五、结束语史书记载:"断罪必取输服供辞",即审理刑事案件,必须取得被告人的口供,否则不能定罪,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老规矩。取得口供的方法,就是对受审人员及相关人员实施刑讯,逼使其招供。在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后,随着法制文明的日益进步,刑讯制度理应被废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崔敏[10](2010)在《三次大规模逼供信的回顾与反思》文中指出目次一、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废止肉刑和严禁刑讯逼供的政策宣示二、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肃清AB团"开逼供信先例三、延安整风后期"抢救运动"中的刑讯逼供四、"文革"期间刑讯逼供登峰造极五、结束语史书记载:"断罪必取输服供辞",即审理刑事案件,必须取得被告人的口供,否则不能定罪,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老规矩。取得口供的方法,就是对受审人员及相关人员实施刑讯,逼使其招供。在封建王朝被推翻之后,随着法制文明的日益进步,刑讯制度理应被废止,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毛泽东与延安“抢救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与延安“抢救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延安时期
        2.1.2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
        2.1.3 心路历程
    2.2 知识分子奔赴延安的原因
        2.2.1 知识分子自身的意愿
        2.2.2 延安革命氛围的吸引
        2.2.3 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争取
    2.3 延安知识分子的来源
        2.3.1 国统区、沦陷区的知识分子
        2.3.2 中共在延安固有的知识分子
        2.3.3 海外进步知识分子
3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分析
    3.1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心路的转向
        3.1.1 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
        3.1.2 革命政治话语的构建
        3.1.3 “劳动者”身份的确立
    3.2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心路变迁的动因
        3.2.1 《讲话》精神的引领号召
        3.2.2 自我的身份定位
        3.2.3 中共的褒奖勉励
    3.3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心路变迁的局限性
        3.3.1 “左”倾主义思想的影响
        3.3.2 知识分子的自身弱点
4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心路变迁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4.1 历史意义
        4.1.1 巩固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4.1.2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4.2 当代价值
        4.2.1 当代文艺工作者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4.2.2 广大青年要践行“担当时代责任”的殷切重托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的运用
第一章 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和背景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探索创立
    三、习仲勋从事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历程
第二章 处理国共关系中对统一战线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开展兵运武装斗争
        (一)发动两当兵变,统战工作崭露头角
        (二)领导策动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起义
    二、颁布统战政策,建设陕甘边区
        (一)建立陕甘边区政权组织
        (二)推行七个统战工作相关政策
    三、关中——绥德:致力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贯彻“三三制”原则
        (二)坚持化敌为友,开展划界和平谈判
        (三)统战+军事:粉碎国民党反共磨擦
第三章 灵活谨慎开展民族、宗教界的统战工作
    一、习仲勋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论述
    二、倾心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一)提出“联合封建反封建”
        (二)建立“一种民族的民主联合政府”
        (三)“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四)“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五)“必须大量培养当地干部”
    三、谨慎稳进处理宗教事务
        (一)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改革创新行政方式
        (二)建立广泛的爱国爱教统一战线
        (三)团结争取宗教界上层人士
    四、“剿抚兼施”:领导西北地区剿匪反霸斗争
        (一)起用黄正清,剿灭马家股匪
        (二)镇压昂拉武装叛乱,收服项谦
    五、贯彻中央指示,着力解决新疆、西藏问题
        (一)新中国成立初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西藏问题
        (二)服从中央委派,倾注大量心血
第四章 胸怀博大进行团结广大文教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
    一、习仲勋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
    二、对教育战线知识分子的团结与引导
        (一)建立陕甘边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
        (二)抗战时期提出“四个结合”、“四位一体”教育理念
        (三)保护“抢救”运动中的知识分子
    三、对文艺战线知识分子的团结与引导
        (一)饱含人文情怀的文艺统战理论
        (二)“走南闯北”建剧团,呕心沥血传秦腔
        (三)为新中国电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关心爱护文艺界人士
第五章 实现祖国统一等方面的统战理论与实践
    一、习仲勋关于港澳台及相关问题的论述
    二、双管齐下:营造有利于统战的内部环境
        (一)贯彻党的政策,造成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
        (二)坚持经济统战,创办经济特区,吸引外商投资
    三、团结“三胞”,巩固扩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一)热情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交流合作
        (二)团结海外侨胞,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第六章 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地位
    一、统一战线工作者的光辉典范
        (一)投身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二)致力于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为新中国的统战工作开创局面
        (四)贯彻落实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任务
        (五)潜心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研究
    二、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鲜明特点
        (一)坚决贯彻、灵活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思想
        (二)善于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工作
        (三)统战实践中展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三、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启示
        (一)统战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统战工作必须契合时代主要任务
        (三)统战工作中要加强政策的贯彻和执行
        (四)要重视统战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附录:习仲勋统一战线工作事记简编
参考文献

(3)学习、审干、民主检查:抗战时期中共在山东的整风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 学习:整风运动之发轫
二、 审干:整风运动的发展
三、 民主检查:整风运动的高潮
四、 整风运动的结束
结 语

(4)延安“抢救运动”中的康生、毛泽东与周恩来(论文提纲范文)

康生把王实味打成“托派”
康生制造“红旗党”, 实施大“逮捕”, 新“四三”决定出台
毛泽东提出“九条方针”, 康生把它完全变了“味”
康生准备杀人, 毛泽东强调“一个不杀, 大部不捉”
康生号召“抢救”, 《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重申毛泽东的“九条方针”
周恩来回延安, 促使“抢救运动”转入“甄别”阶段
毛泽东多次在不同场合赔礼道歉

(5)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整风审干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学习到审干
二、探索方法
三、“反省”与“坦白”
四、“抢救”干部
五、纠正“左”倾
结语

(6)延安秘密战——中共西北局隐蔽斗争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落脚龙兴地——苦战两万里,寻得生存地
    1.中国共产党最危难的时候
    2.落脚陕北的第一动作
    3.第一个“西北局”
    4.北国风光
    5.斯诺采访中共的特务头子
第二章刀把子不能丢!——合作局面中仍有隐蔽斗争
    1.从“西北保卫局”到“边区保安处”
    2.是谁伏击周恩来?
    3.两个奇怪的“和尚”
    4.出逃事件
    5.锄奸!
第三章“双重政权”——确立人民政权的巧妙手法
    1.旬邑事件
    2.化装侦察
    3.绥德反腐
    4.淳化事件
    5.拔钉子
第四章惊天特务案——“化敌为我服务”的防奸保卫政策
    1.汉中有个“死间”班
    2.陇东发案
    3.延安追踪
    4.反用敌特
    5.一网打不尽
第五章“抢救失足者”——政治运动中反特斗争扩大化
    1.“反特”与“运动”同步
    2.边保老号来了个“川岛芳子”
    3.群众运动+逼供信
    4.绥德甄别
    5.“刘巧儿告状”
第六章和战之间——战略转换情报当先
    1.爷台山战事
    2.智窃密电码
    3.从延安上东北
    4.激活“冷藏间谍”
    5.南下北返
第七章心战——大力开展策反敌军工作
    1.安边起义“火车头”
    2.西北有个“民主联军”
    3.习仲勋策动横山起义
    4.美军情报官在延安
    5.“特务”入党
第八章陕北转战——全国解放战争的指导中心
    1.军事机密
    2.军统和边保同时追悼他
    3.游击战争
    4.保卫昆仑纵队
    5.彭德怀和习仲勋抢先收到胡宗南的作战电报
第九章从延安到全国——为新中国竖立安全屏障
    1.从“首府”走向“首都”
    2.从“延安”进“西安”
    3.从大西北到大西南
    4.明暗易位
    5.反击恐怖狂潮

(7)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审查研究(1935-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论文研究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三)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审查的历史追溯
二、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之初党组织恢复重建时期的党员干部审查
    (一)恢复重建时期党员干部审查的历史背景
    (二)恢复重建时期的党员干部审查政策
三、抗战之初党组织发展巩固时期的党员干部审查
    (一)党组织发展巩固时期党员干部审查的历史背景
    (二)党组织发展巩固时期党员干部审查的政策和内容
    (三)发展巩固时期的党员干部审查与锄奸运动
四、整风运动时期的党员干部审查
    (一)整风时期党员干部审查的历史背景
    (二)整风时期党员干部审查的过程和内容
    (三)对整风和审干关系之厘清
五、延安时期党员干部审查的历史经验
    (一)党员干部审查是纯洁党的队伍、巩固党组织的重要途径
    (二)党员干部审查须遵循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
    (三)党员干部审查要保护干部、团结同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8)丁玲的历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1940年, 丁玲历史问题的第一次审查
二、1943年, 丁玲历史问题的第二次审查
三、1955-1957年, 丁玲历史问题的第三次审查
四、1975年, 丁玲历史问题的第四次审查
五、丁玲历史问题的第五次审查
六、丁玲历史问题的第六次审查

(9)三次大规模逼供信的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废止肉刑和严禁刑讯逼供的政策宣示
二、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肃清AB团”开逼供信先例
三、延安整风后期“抢救运动”中的刑讯逼供
四、“文革”期间刑讯逼供登峰造极
五、结束语

(10)三次大规模逼供信的回顾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废止肉刑和严禁刑讯逼供的政策宣示
二、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肃清AB团”开逼供信先例
三、延安整风后期“抢救运动”中的刑讯逼供
四、“文革”期间刑讯逼供登峰造极
五、结束语

四、毛泽东与延安“抢救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研究[D]. 张培.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2]习仲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D]. 蒋国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3]学习、审干、民主检查:抗战时期中共在山东的整风运动[J]. 郭宁. 抗日战争研究, 2019(01)
  • [4]延安“抢救运动”中的康生、毛泽东与周恩来[J]. 宋金寿. 党史博览, 2018(07)
  • [5]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整风审干运动[J]. 程斯宇. 抗日战争研究, 2017(04)
  • [6]延安秘密战——中共西北局隐蔽斗争纪实[J]. 郝在今. 当代, 2016(05)
  • [7]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审查研究(1935-1945)[D]. 仲溢. 延安大学, 2016(03)
  • [8]丁玲的历史问题[J]. 李美皆. 作家, 2013(09)
  • [9]三次大规模逼供信的回顾与反思[J]. 崔敏. 刑事司法论坛, 2010(00)
  • [10]三次大规模逼供信的回顾与反思[J]. 崔敏. 刑事司法论坛, 2010(00)

标签:;  ;  ;  ;  ;  

毛泽东与延安“救援运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