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甲基苯乙烯合成茄醇系列香精

α-甲基苯乙烯合成茄醇系列香精

一、用α-甲基苯乙烯合成龙葵醇系列香料(论文文献综述)

杨璐[1](2021)在《微波/超声波促进双金属MOFs催化多烯烃与空气高效环氧化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很多技术的进步,微波/超声波相关技术也得到充分开发,并已应用于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将微波/超声波作为一种加热方式进行科学研究,这种加热方式比传统加热方式更清洁、更经济,达到目标温度耗时更短,基于这些优点,微波/超声波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了很多加热反应中,比如在环氧反应中,这种加热方式能起到缩短反应时间,并且有效提高产物产率。不过在许多环氧化反应中,还需要加入如叔丁基过氧化氢等有机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才能完成,这不仅让反应工艺变得更为复杂,并且在反应完成后分离环氧化合物时也增加了分离成本。因此,考虑到上述背景研究的不足,我们研究开发出了几类双功能MOFs催化剂材料,实现了无任何引发剂和共还原剂的条件下,采用微波/超声波辅助的方法促进了烯烃与空气的高效环氧化反应。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转动水热法,以ZnO作为锌源合成出了一系列双功能ZnCo-MOF材料,在不加任何引发剂或共还原剂的情况下,在微波加热辅助下催化多烯烃与空气的环氧化反应。讨论了不同制备方法、不同金属氧化物、不同ZnO含量等晶化合成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还考察了不同烯烃摩尔比、不同反应模式、不同溶剂等对多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同时也探索了双烯烃之间的电子转移机制以及双烯烃环氧化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85℃、30 mL/min空气、4 h的反应条件下,当α-蒎烯和α-甲基苯乙烯以5:1的反应摩尔比混合时,两种烯烃的转化率分别能达到86.3 mol%和99.8 mol%,环氧化物的选择性分别为93.8%和94.3%;在催化三烯烃的反应体系中,当α-蒎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以3:1:2的反应摩尔比混合时,三种烯烃的转化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6.7 mol%,95.3 mol%和97.5 mol%,总转化率达到了96 mol%以上。2.采用静态水热晶化法,以对苯二甲酸和2-甲基咪唑为混合配体合成出了一系列双配体ZnCo-MOFs材料,并利用其对多烯烃与空气的环氧化反应进行催化。此外,我们还探讨了组装搅拌方法、不同配体、合成方法、金属源等条件对环氧化活性的影响,探索了不同微波功率、不同氧化剂等对反应的影响,同时也讨论了不同双烯烃、不同三烯烃之间的互相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无需任何引发剂或助还原剂的条件下,使用微波辅助加热的反应方式,环辛烯和苯乙烯分别获得了80.8 mol%和96.1 mol%的高转化率。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在三烯烃环辛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反应体系中,最佳反应摩尔比为3:1:2,此时三种烯烃之间的促进作用最强,烯烃的转化率均高于82mol%。3.采用后植入法将Zn(OH)2与Co-MOF复合,成功合成出了一种Zn(OH)2/Co-MOF复合材料,并在没有引发剂和共还原剂的参与下,催化双烯烃与空气的环氧化反应。讨论了搅拌模式、不同Zn(OH)2量和Co-MOF添加量等对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也进行了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中不同反应条件的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辅助加热的反应方式下,85℃、空气流速30 mL/min反应4 h,α-蒎烯和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了80.9 mol%和81.4 mol%,其环氧化物的选择性分别为94.8%和95.0%。

何梅[2](2020)在《硅胶催化重排反应在合成α-芳基丙酸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萘普生(Naproxen)和噻洛芬酸(Tiaprofenicacid)是α-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解热、镇痛和抗炎,具有较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因此,研究其合成工艺对于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硅胶粉是一种对环境友好、无毒、不易腐蚀设备、可回收重复利用的固体酸,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高选择性催化重排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等。本论文重点研究了硅胶粉催化环氧化合物重排成醛的合成工艺,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萘普生和噻洛芬酸的合成中,获得如下研究结果(以下各步反应收率均以起始原料芳基乙酮计):(1)环氧化反应:用二甲硫醚、硫酸和甲醇制备硫酸氢三甲锍,于20℃反应6 h,物料最佳摩尔比n二甲硫醚:n浓硫酸:n甲醇=3:2.1:1,制得硫酸氢三甲锍直接用于环氧化反应;在氢氧化钠存在下,于30℃反应3 h,6-甲氧基-2-乙酰萘与硫酸氢三甲锍发生环氧化反应得2-(6-甲氧基萘基)-1,2-环氧丙烷,收率99.1%,物料摩尔比n6-甲氧基-2-乙酰萘:n甲醇:nNa OH=2:3:15;相同的条件下,2-乙酰噻吩与硫酸氢三甲锍经环氧化反应得到2-甲基-2-(2-噻吩基)环氧乙烷。(2)重排反应:硅胶粉为催化剂,溶剂A为溶剂,于80℃反应3 h,2-(6-甲氧基萘基)-1,2环氧丙烷重排得到2-(6-甲氧基-2-萘基)丙醛,收率为87.1%;催化剂用量为m硅胶粉:m6-甲氧基-2-乙酰萘=15%;硅胶粉为催化剂,溶剂B为溶剂,于30℃反应2.5 h,2-甲基-2-(2-噻吩基)环氧乙烷重排得到2-(2-噻吩基)丙醛。催化剂用量m硅胶粉:m2-乙酰噻吩=20%;硅胶粉可以循环使用3次。(3)肟化反应:2-(6-甲氧基-2-萘基)丙醛或2-(2-噻吩基)丙醛与盐酸羟胺发生肟化反应得到2-(6-甲氧基-2-萘基)丙肟或2-(2-噻吩基)丙肟,其中,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 h,物料摩尔比n6-甲氧基-2-乙酰萘或2-乙酰噻吩:nNH2OH·HCl:nKOH=1:1.5:1.1。一步法由环氧化合物经重排、肟化合成2-(6-甲氧基-2-萘基)丙肟的收率为80.8%。(4)水解反应: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于120反应7 h,2-(6-甲氧基-2-萘基)丙肟水解得2-(6-甲氧基-2-萘基)丙酸,收率73.7%,其中K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0%,物料摩尔比nKOH:n6-甲氧基-2-乙酰萘=5:1;在氢氧化钾的作用下,于120℃反应8 h,2-(2-噻吩基)丙肟水解得到2-(2-噻吩基)丙酸。其中,KOH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0%,收率71.3%,物料摩尔比nKOH:n2-乙酰噻吩=4:1。(5)“一锅法”合成消旋萘普生,以6-甲氧基-2-乙酰萘为原料,经环氧化反应、硅胶粉催化重排反应、肟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了2-(6-甲氧基-2-萘基)丙酸,总收率为73.9%,纯度为97.4%。本路线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操作容易和“三废”排放减少等优点,更适合工业化生产。(6)“一锅法”合成2-(2-噻吩基)丙酸,以2-乙酰噻吩为原料,经环氧化反应、硅胶粉催化重排反应、肟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了2-(2-噻吩基)丙酸(噻洛芬酸关键中间体),总收率为71.3%,纯度为97.5%,与其它合成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试剂安全、收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未见其它文献报道采用该路线合成2-(2-噻吩基)丙酸,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李凯[3](2019)在《基于新材料和新策略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固定化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性能的脂肪酶在能源工业、医药工业、精细化学品合成和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固定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游离酶的很多缺陷。传统的固定化通常是在单种载体上使用单一固定化策略;同时大部分有载体的固定化酶中目标蛋白的含量极低;且将固定化策略与载体形态结构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报道也较少。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在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分子进行充分的分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离子交换和共价键合协同作用的固定化策略;将三聚氰胺-戊二醛超支化合物连接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极大地提高了目标蛋白的载量;将氧化碳纳米管插入磷酸盐纳米花的核心中,获得了结构得到增强的复合材料。将上述得到的固定化酶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验证了其良好催化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摘要如下:1.以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BCL分子表面活性氨基酸的分布,结合固定化载体的特征,以提高载体上酶分子活性和载体上蛋白质载量为目的,设计了三种固定化酶,分别为离子交换和共价键合联合运用的BCL-GEAMNP、修饰了三聚氰胺-戊二醛树状分子的定向固定化酶BCL-GTAMNP和氧化碳纳米管增强的磷酸盐-BCL复合纳米花。2.以BCL-GEAMNP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各种表征手段测定载体和固定化酶BCL-GEAMNP的各种性质,以确定载体合成和固定化的成功;之后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条件下,固定化酶的转酯酶活回收率为147.4%;所得的固定化酶BCL-GEAMNP用于合成生物柴油,以叔丁醇作为最佳反应介质;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在最适反应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在9 h时达到90.2%,12 h达到96.8%;可重复性实验表明BCL-GEAMNP的操作稳定性和催化转酯反应的效率优于仅利用共价键合法合成的固定化酶BCL-GAMNP。3.通过各种表征手段研究各种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酶的性质,确定采用一步法合成的载体GTAMNP具有蛋白载量高和合成简便的优势,同时载体合成,修饰和固定化的成功也得到确认;之后在经优化后的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酶的酯化比酶活和酶活回收率分别为76675.6 U/g-protein和5815.1%;在最适固定化条件下合成的BCL-GTAMNP用于催化1-苯乙醇和乙酸乙烯酯的转酯反应,经反应条件的单因素优化和反应介质的筛选后,转酯反应的转化率和ees值分别可达到45.8%和84.3%;而经底物乙酸乙烯酯处理过的固定化酶BCL-GTAMNP,其催化的拆分反应的ees值在20 min就能达到98.8%。4.以七种复合纳米材料为研究对象,经FSEM和FT-IR表征确定材料合成和固定化的成功;经固定化后,所有添加了碳纳米管的固定化酶酶活较高,这说明在固定化时采用吸附法得到的固定化酶活效果明显优于只采用结晶沉淀法制备的固定化酶,经氧化碳纳米管增强后,各固定化酶的酯化酶活得到提升。将所有的固定化酶用于拆分1-苯乙醇,反应的ees值提高明显。选择拆分效果较好的四种固定化酶作为研究对象,经优化后,效果最好的Cu3(PO4)2/CNT/BCL催化的反应转化率和ees值分别为49.6%和98.3%,且它们的可重用性均较好,说明盐结晶沉淀和物理吸附结合的方法制备的固定化酶在非水相催化反应中具有巨大优势。5.为进一步对比不同的固定化酶在非水相催化反应中的优劣,将四种固定化酶BCL-GAMNP、BCL-GEAMNP、BCL-GTAMNP和Cu3(PO4)2/CNT/BCL用于有机相中制备香料添加剂乙酸龙葵酯。经比较后发现,它们的酯化酶活分别较游离酶的提升明显;经反应条件优化,其中BCL-GTAMNP催化反应的转化率可以在20 min内达到99.9%;Cu3(PO4)2/CNT/BCL的可以在10 min内达到99.2%;对固定化酶进行可重用性实验,反应重复8个批次后,转化率几乎未发生改变,BCL-GTAMNP和Cu3(PO4)2/CNT/BCL的效果最佳。说明固定化脂肪酶也可用于乙酸龙葵酯的合成,且相对化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综上,本研究在对脂肪酶分子进行充分分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三种新的固定化策略,分别得到三种新式固定化脂肪酶,它们结构稳定、酶活高、耐受性好,且分别在合成生物柴油、拆分手性底物和合成乙酸龙葵酯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谢永乐[4](2018)在《α-芳基丙醛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α-芳基丙醛作为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其对于α-芳基丙酸类抗炎药的合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α-芳基丙醛的合成工艺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以芳基乙酮为原料,经环氧化和重排反应合成α-芳基丙醛,对关键中间体α-芳基丙醛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芳基乙酮与硫酸氢三甲锍在氢氧化钠作用下发生环氧化反应,环氧化反应产物不经分离,在硫酸或FeCl3催化下重排合成α-芳基丙醛,研究结果如下:选择6-甲氧基-2-乙酰萘经环氧化和重排反应合成2-(6-甲氧基-2-萘基)丙醛。环氧化反应采用硫酸氢三甲锍为环氧化试剂,考察溶剂、物料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最优条件为:二氯甲烷中,物料配比nNaOH:n6-甲氧基-2-乙酰萘=12:1,于温度2030℃反应3.0 h;在此条件下环氧化反应转化率为100%,经核磁确认反应生成(6-甲氧基萘基)-1,2-环氧丙烷,2-(6-甲氧基-2-萘基)丙醛和2-(6-甲氧基萘基)-1,2-丙二醇;环氧化反应产物不经分离直接用于下一步重排反应:(1)选用硫酸催化重排,甲醇回流反应5.0 h得到2-(6-甲氧基-2-萘基)丙醛,总收率96.9%%(以6-甲氧基-2-乙酰萘计算);(2)用FeCl3催化重排,在乙酸乙酯中,12.6%摩尔量的FeCl3催化,于温度20℃反应10 min;得到的2-(6-甲氧基-2-萘基)丙醛,总收率90.5%(以6-甲氧基-2-乙酰萘计算)。选择4-异丁基苯乙酮经环氧化和重排反应合成2-(4-异丁基苯基)丙醛。环氧化反应采用硫酸氢三甲锍为环氧化试剂,于二氯甲烷中,物料配比nNaOH:n4-异丁基苯乙酮=12:1,于温度2030℃,反应3.0 h;经GC-MS确认环氧化产物为2-(4-异丁基苯基)-环氧丙烷和2-(4-异丁基苯基)丙醛;环氧化反应产物不经分离用FeCl3催化重排,重排反应在乙酸乙酯中,选择12.6%摩尔量的FeCl3催化,于温度20℃,反应10 min,得到2-(4-异丁基苯基)丙醛,总收率83.3%(以4-异丁基苯乙酮计算)。

唐演[5](2016)在《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在不对称Knoevenagel反应中的应用》文中提出Knoevenagel反应是醛或酮类羰基化合物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之间的缩合反应,该反应被用来合成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是一种在有机合成领域被广泛应用的形成C=C双键的方法。Knoevenagel缩合反应有着较为广泛的报道和应用,但是涉及到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报道却很少。本文以反-1,2-环己二胺为原料,制备多种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并对该类催化剂在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进行研究与讨论。具体内容如下:本文报道了一系列合成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的方法,以反-1,2-环己二胺为反应原料,经过酰化、席夫碱、还原和烷基化等反应,高效的合成了多种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产物结构经过1H NMR和MS进行表征。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底物的制备,通过Darzens缩合反应和Corey环氧化反应,针对2-苯基丙醛和2-苯基丁醛等衍生物的合成进行研究,合成了多种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原料。并且通过单因素实验讨论筛选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经过1H NMR进行表征。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以2-苯基丙醛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反应模板,通过对催化剂、催化剂用量、溶剂和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讨论,筛选出该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并以合成出的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为催化剂,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进行研究,合成出了多种不对称缩合产物。反应产物经过1H NMR、13C NMR、MS和手性HPLC进行了表征。

安明东[6](2016)在《苯酚丙酮装置工艺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苯酚(Ph)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备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烷基酚、水杨酸等,还可以用作溶剂、试剂和消毒剂,在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医药、农药、香料、染料以及涂料等领域也有应用。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苯酚装置纷纷投产,苯酚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效益下滑、生产技术落后、物料能源消耗过高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开展苯酚丙酮装置挖潜增效技术研究,致力于解决苯酚生产技术瓶颈和质量问题。通过开发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提出并优化技术改造方案,为装置技术改造提供可靠技术依据。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实现苯酚丙酮装置氧化、分解反应和苯酚丙酮精制单元的优化控制与节能技术的应用,实现苯酚丙酮装置增产降耗目标,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有效提升提升苯酚丙酮装置技术经济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苯酚装置相关产品以及中间产品分析手段进行全面梳理,借鉴同类装置分析方法确定新的分析方法,解决了以往分析数据不准确、重复性差的问题。为苯酚装置优化运行提供可靠保障。本文对苯酚丙酮装置烃化、氧化、提浓、分解、精馏等各单元的负荷能力测试,找出制约装置生产能力提升的瓶颈。解决了氧化单元新鲜异丙苯碱洗能力低,分解单元负荷,精制单元产品质量问题。本文在精制单元流程模拟研究和试验室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工艺流程,提出改造方案,在保持主体设备不更换的前提下,采用脱轻塔和成品均增设侧线采出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α-甲基苯乙烯产品质量问题。

马文婵[7](2014)在《多齿希夫碱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的氧化体系的构建及性能》文中研究指明氧化反应如醇选择性氧化成醛或酮、环氧化以及仲醇的氧化动力学拆分是化学工业上非常重要的反应,无论是在大宗化学品,还是在药物、农药以及其他精细化学品生产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反应的传统方法或多或少存在氧化剂价格昂贵、氧原子利用率低以及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因此,利用经济高效的催化剂和氧化剂构建绿色环保的催化氧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鉴于此,本文合成了一系列多齿希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然后分别与不同的氧化剂结合构建了不同的催化氧化体系,并应用于醇选择性氧化生成醛或酮、仲醇的氧化动力学拆分以及烯烃的环氧化过程中。以水杨醛及其衍生物与手性或非手性二胺缩合,制备了8个Salen配体3a-3h,并分别与金属Mn3+或Cu2+配位得到9个配合物4a-4h(其中包括4c-1和4c-2)。同时以吡啶-2-甲醛和脂肪胺或芳香胺为原料合成了6个含吡啶基的简单二齿希夫碱配体5a-5f;以2-叔丁基苯酚或2-甲基苯酚为原料,经过甲酰化反应、氯甲基化反应、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两个含TEMPO的水杨醛衍生物,然后分别与2-氨甲基吡啶在无水乙醇中缩合得到两个新型含有TEMPO片段的二齿希夫碱配体9a和9b。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等手段对以上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手性Salen-MnIII配合物4e为催化剂,催化量溴素或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为溴源循环剂,次氯酸钠为氧化剂,乙酸钾为碱性缓冲剂,构建了新的仲醇氧化动力学拆分体系Salen-MnIII/NaClO/Br2和Salen-MnIII/NaClO/NBS。以1-苯乙醇为模型底物,考察两个体系对仲醇氧化动力学拆分的优化条件。在优化条件下,1-苯乙醇的转化率分别为62.9%和61.8%,e.e.值均>99.9%(GC检测结果)。之后,将两体系分别应用于其他仲醇的氧化动力学拆分反应,取得很好的结果。以手性Salen-MnIII配合物4f为催化剂,分别与PhI(OAc)2/KBr和NaClO/PyNO结合构建了催化氧化体系。将4f/PhI(OAc)2/KBr应用于1-苯乙醇的氧化动力学拆分反应,4f/NaClO/PyNO应用于苯乙烯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发现C5(5’)位含有的咪唑基比经典的Jacobsen配合物中C5(5’)位的叔丁基空间位阻小,并且给电子能力弱,导致烯烃环氧化产物的对映选择性降低。然而,引入的季铵化咪唑基使催化剂的水溶性增强,因而,增加了配合物与溴正离子的接触几率,而且配合物还起到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使底物和氧化剂在两相间的传递速率加快,因此大大提高了反应速率,使氧化动力学拆分反应在较低的催化剂投入量下顺利进行。以非手性Salen-MnIII配合物4c-2为催化剂,构建了新的仲醇的催化氧化体系4c-2/NaClO/NBS。该体系可高活性、高选择性地将各种仲醇氧化为相应的酮。同时发现,吸电子基和弱供电子基的电子效应对氧化反应没有明显影响,而强供电子基团和取代基的空间位阻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将合成的简单二齿希夫碱配体和新型含有TEMPO片段的二齿希夫碱分别与CuBr2/TEMPO和CuBr2组成催化体系。在碳酸钾存在下,这两种体系均能高活性、高选择性地催化分子氧将芳香伯醇、烯丙基伯醇氧化为相应的醛,对稠环芳醇的氧化也同样有效,但对脂肪醇、仲醇和含有杂原子的醇的催化氧化性能较差。同时发现,配体和底物的电子效应对反应的影响很小,而空间位阻对反应效果的影响较大。研究了在碱存在条件下CoCl2/NHPI催化分子氧氧化2-甲氧基-4-甲基苯酚、2-溴-4-甲基苯酚以及4-甲基苯酚生成相应对羟基苯甲醛的反应。针对2-溴-4-甲基苯酚和4-甲基苯酚氧化反应效果较差的问题,构建了由CoCl2、NHPI、Salen-CuII组成的三组分催化体系,成功地改善了2-溴-4-甲基苯酚和4-甲基苯酚的氧化效果,相应的对羟基苯甲醛的产率分别提高了10.2%和27.5%。

奚强,冯薇伟,胡杨,余利民,陈建[8](2013)在《β-亚甲基苯乙醇的合成工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β-亚甲基苯乙醇合成工艺中反应条件较苛刻、操作较复杂、产物难分离纯化和总收率偏低的问题,以苯乙醛为原料,经亚甲基化反应和均相氢转移还原反应两步合成了β-亚甲基苯乙醇.分别考察了两步反应投料比、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化反应在50℃,投料比为n(苯乙醛)∶n(甲醛)∶n(二甲胺盐酸盐)=1∶1.2∶0.2的条件下反应16h最佳,反应液经减压蒸出甲醛、异丙醇和水,中间产物无需进一步纯化,直接用于还原反应;氢转移还原反应于60~65℃下反应12h,投料比n(α-亚甲基苯乙醛)∶n(异丙醇铝)=1∶0.1,反应液用乙酸乙酯和水萃取、纯化,得到β-亚甲基苯乙醇.产物的总收率可达86%,纯度98.5%以上,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认.该合成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易于分离和纯化、收率高,具有一定的工业化价值.

刘敏[9](2013)在《2-苯基丙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工艺研究》文中提出2-苯基丙醛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合成香料,也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医药、和农药等行业。本论文分别以苯乙酮和对甲氧基苯乙酮为底物,与氯乙酸乙酯在碱缩合剂催化Darzens反应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和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类化合物经过皂化、中和、脱羧重排合成2-苯丙醛类化合物。研究了影响合成2-苯基丙醛类化合物的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优化。在以苯乙酮为底物的Darzens反应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过程中,研究了叔丁醇钾、氨基钠、醇钠、氨基钠/叔丁醇钾、氨基钠/三乙胺等对Darzens反应的碱催化作用。采用氨基钠/叔丁醇钾,30℃缩合反应6h,苯乙酮转化率高达89.8%,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产率为87.6%。在以对甲氧基苯乙酮为底物的Darzens反应合成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过程中,氨基钠/叔丁醇钾体系对Darzens反应碱催化效果较好,对甲氧基苯乙酮转化率为65.8%,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产率为64.2%。在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类化合物中间体的皂化过程中,探讨了反应温度、碱的种类和浓度对β-环氧羧酸酯水解的影响。在25%氢氧化钠溶液中,乙醇作助溶剂,50℃下皂化反应4h,得到β-苯基环氧丁酸钠的产率为88.6%,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钠的产率为76.9%。在β-苯基环氧丁酸钠类化合物的酸化和脱羧过程中,探究了反应温度和pH对反应的影响。β-苯基环氧丁酸钠和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钠分别在pH=2的酸性溶液中,70℃脱羧重排反应4h,合成2-苯基丙醛的产率为92.9%,2-(4-甲氧基苯基)丙醛的产率为94.6%。

陈铖[10](2010)在《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及其再引发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以α-甲基苯乙烯(AMS)与马来酸酐(MAH)为共聚单体,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方法,合成了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探讨了反应介质、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和反应温度对自稳定沉淀聚合所得共聚物微球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制备了不同形貌和尺寸的单分散共聚物微球,同时探讨了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单分散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的反应动力学。以二乙烯基苯(DVB)、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为交联剂制备了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探讨了不同交联剂加入量对微球形貌、尺寸及尺寸分布的影响。本论文同时制备了串列型和核壳型聚合物粒子,探讨了串列型和核壳型聚合物粒子形貌及尺寸的影响因素。以自稳定沉淀聚合所得的聚合物为引发剂进行了自由基聚合反应,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再引发单体探索了共聚物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介质和时间对再引发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可以在适当条件下引发MMA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并且得到了聚合反应中聚合物分子量和聚合产率的变化规律。

二、用α-甲基苯乙烯合成龙葵醇系列香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α-甲基苯乙烯合成龙葵醇系列香料(论文提纲范文)

(1)微波/超声波促进双金属MOFs催化多烯烃与空气高效环氧化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超声波/微波的应用
        1.2.1 超声波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1.2.2 超声波在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1.2.3 微波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1.2.4 微波在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1.3 烯烃的空气环氧化反应现状
        1.3.1 空气或氧气作为氧源的环氧化反应研究
        1.3.2 环氧化物的重要作用及制备方法
        1.3.3 单烯烃及多烯烃的空气环氧化反应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 化学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表征设备
第3章 氧化锌为锌源制备ZnCo-MOF催化剂及其在催化双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ZnCo-MOF催化剂的制备与环氧化反应过程
        3.2.1 ZnCo-MOF催化剂的制备
        3.2.2 环氧化反应过程
        3.2.3 GC分析条件
    3.3 ZnCo-MOF催化剂材料的表征
        3.3.1 XRD表征
        3.3.2 IR表征
        3.3.3 固体紫外可见光表征
        3.3.4 SEM表征
        3.3.5 TG表征
        3.3.6 XPS表征
        3.3.7 NH_3-TPD表征
    3.4 催化反应结果与讨论
        3.4.1 ZnCo-MOF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双烯烃环氧化反应影响
        3.4.2 反应条件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3.4.3 催化其他双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的研究
        3.4.4 双烯烃反应机理的研究
        3.4.5 催化三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的研究
        3.4.6 催化剂的循环利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配体ZnCo-MOFs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催化双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双配体ZnCo-MOFs材料的合成制备
    4.3 烯烃环氧化反应过程
        4.3.1 环氧化反应过程
        4.3.2 GC分析条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双配体ZnCo-MOF的表征
        4.4.2 双配体ZnCo-MOFs催化剂合成条件的优化与催化活性
        4.4.3 双配体ZnCo-MOFs催化双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条件的研究
        4.4.4 催化其他双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的研究
        4.4.5 催化三烯烃的空气环氧化反应的研究
        4.4.6 循环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后植入法制备Zn(OH)_2/Co-MOF催化剂及其在催化双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后植入法制备Zn(OH)_2/Co-MOF催化剂
    5.3 烯烃环氧化反应过程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催化剂材料的表征
        5.4.2 催化双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的研究
        5.4.3 催化三烯烃空气环氧化反应的研究
        5.4.4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硅胶催化重排反应在合成α-芳基丙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萘普生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1.2 噻洛芬酸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1.3 固体酸催化环氧化合物重排反应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的选择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选择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萘普生的合成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2 硫酸氢三甲锍的制备
        2.1.3 2-(6-甲氧基萘基)-1,2环氧丙烷的合成
        2.1.4 2-(6-甲氧基-2-萘基)丙醛的合成
        2.1.5 2-(6-甲氧基-2-萘基)丙肟的合成
        2.1.6 2-(6-甲氧基-2-萘基)丙酸的合成
        2.1.7 “一锅法”合成消旋萘普生
        2.1.8 实验分析与计算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环氧化反应
        2.2.2 重排反应
        2.2.3 肟化反应
        2.2.4 水解反应
        2.2.5 “一锅法”合成消旋萘普生
        2.2.6 结构表征
        2.2.7 产物液相色谱纯度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2-(2-噻吩基)丙酸的合成
    3.1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3.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3.1.2 2-甲基-2-(2-噻吩基)环氧乙烷的合成
        3.1.3 2-(2-噻吩基)丙醛的合成
        3.1.4 2-(2-噻吩基)丙肟的合成
        3.1.5 2-(噻吩-2-基)丙酸的合成
        3.1.6 “一锅法”合成2-(噻吩-2-基)丙酸
        3.1.7 实验分析与计算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重排反应
        3.2.2 水解反应
        3.2.3 “一锅法”合成2-(噻吩-2-基)丙酸
        3.2.4 结构表征
    3.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附录 B 部分化合物结构表征谱图
致谢

(3)基于新材料和新策略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固定化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脂肪酶的简介
    1.2 脂肪酶的应用
    1.3 脂肪酶性能增强的方法
    1.4 脂肪酶的固定化
    1.5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固定化方法选择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3 双功能磁性纳米颗粒GEAMNP固定化BCL及固定化酶在生物柴油制备中的应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4 三聚氰胺-戊二醛树状分子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GTAMNP固定化BCL及固定化酶拆分1-苯乙醇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与小结
5 三种碳纳米管-磷酸盐纳米花固定化BCL及固定化酶拆分1-苯乙醇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与小结
6 四种固定化酶在乙酸龙葵酯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与小结
7 全文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设备与仪器
附录2 主要缩写词
附录3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4)α-芳基丙醛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α-芳基丙醛的合成进展
        1.1.1 Darzens合成法
        1.1.2 硫叶立德合成法
        1.1.3 环氧甲腈水解法
        1.1.4 磷叶立德合成法
        1.1.5 其它方法
    1.2 课题的选择与研究内容
        1.2.1 课题的选择
        1.2.2 研究内容
第2章 环氧化反应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2 硫酸氢三甲锍的制备
        2.1.3 6-甲氧基-2-乙酰萘的环氧化反应
        2.1.4 4-异丁基苯乙酮的环氧化反应
        2.1.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条件
        2.1.6 计算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环氧化反应及异构化分析
        2.2.2 芳基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2.2.3 环氧化反应溶剂的选择
        2.2.4 碱的选择
        2.2.5 碱用量的影响
        2.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2.2.7 反应温度的影响
        2.2.8 谱图表征
    2.3 小结
第3章 重排反应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1.2 2-(6-甲氧基-2-萘基)丙醛的合成
        3.1.3 2-(4-异丁基苯基)丙醛的合成
        3.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条件
        3.1.5 产物含量计算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硫酸催化重排反应
        3.2.2 三氯化铁催化重排反应
        3.2.3 重排反应催化剂比较
        3.2.4 重复试验
        3.2.5 谱图表征
    3.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附录B 化合物~1HNMR谱图
附录C 气-质联用及液相色谱谱图
致谢

(5)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在不对称Knoevenagel反应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Knoevenagel缩合反应的简介
    1.2 Knoevenagel反应的研究进展
        1.2.1 碱性催化剂
        1.2.2 酸性催化剂
        1.2.3 其他催化剂
    1.3 手性有机小分子研究进展
        1.3.1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2 手性胺小分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3.3 手性环己二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1.4 龙葵醛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4.1 Darzens缩合反应
        1.4.2 Corey环氧化反应
        1.4.3 其他方法合成龙葵醛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的合成路线
        2.2.3 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2.2.4 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剂的表征数据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加料顺序和投料比例对酰胺单取代和双取代产物的影响
        2.3.2 温度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
        2.3.3 还原剂的选择和还原时间对仲胺产物收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龙葵醛等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Darzens缩合反应制备龙葵醛衍生物
        3.2.3 Corey环氧化反应制备龙葵醛衍生物
        3.2.4 龙葵醛等衍生物的表征数据
    3.3 结果与讨论
        3.3.1 Darzens缩合反应中碱的选择
        3.3.2 Darzens缩合反应中加料顺序和投料比例对环氧酸酯的影响
        3.3.3 Darzens缩合反应中溶剂对环氧酸酯的影响
        3.3.4 Corey环氧化反应中Lewis酸对重排反应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2 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路线和方法
        4.2.3 不对称Knoevenagel缩合反应产物表征数据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催化剂的筛选
        4.3.2 反应溶剂的选择
        4.3.3 催化剂用量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6)苯酚丙酮装置工艺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苯酚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1.2.1 世界苯酚产能及工艺状况
        1.2.2 国内苯酚生产及工艺状况
        1.2.3 苯酚进口贸易[4]
        1.2.4 苯酚产品需求状况
    1.3 Α-甲基苯乙烯概况及市场需求
        1.3.1 国外α-甲基苯乙烯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3.2 国内α-甲基苯乙烯产品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2章 Α-甲基苯乙烯精制系统改造
    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2.1.1 原工艺流程
        2.1.2 改造工艺流程
    2.2 实验部分
        2.2.1 试验原料
        2.2.2 主要设备
    2.3 试验过程
        2.3.1 生产装置调优试验过程
    2.4 分析方法
        2.4.1 原料分析
        2.4.2 原料定量分析
        2.4.3 脱重试验分析方法
        2.4.4 塔顶组成分析方法
        2.4.5 侧线组成分析方法
        2.4.6 塔釜组成分析方法
        2.4.7 实验室产品的分析方法
    2.5 试验结果及讨论
        2.5.1 小试试验结果及讨论
        2.5.2 工业生产装置调优试验结果及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苯酚装置节能扩产改造研究
    3.1 装置增产规模的初步确认
        3.1.1 异丙苯单元
        3.1.2 氧化单元
        3.1.3 提浓单元
        3.1.4 分解单元
        3.1.5 中和、酚回收单元
        3.1.6 苯酚丙酮精制
        3.1.7 AMS精制单元
        3.1.8 AMS加氢单元
    3.2 装置试验研究与模拟计算
        3.2.1 氧化单元异丙苯碱洗工艺优化测试试验
        3.2.2 提浓单元的模拟计算
    3.3 分解单元产能测试试验
        3.3.1 分解单元产能试验
        3.3.2 分解反应工艺优化控制
    3.4 精制单元模拟计算与测试试验
        3.4.1 模拟计算
        3.4.2 生产测试试验
    3.5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研究
        3.5.1 循环水场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3.5.2 氧化尾气减排技术研究
    3.6 装置技术改造方案优化
        3.6.1 装置技术改造方案
        3.6.2 装置技术改造方案优化及效果
第4章 改造前后经济对比及分析
    4.1 改造后建设目标及效益
        4.1.1 项目建设目标
        4.1.2 实现装置安全稳定生产的需要
        4.1.3 苯酚丙酮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4.1.4 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4.2 改造前后原料、辅料供应量对比
        4.2.1 原料供应变化量
        4.2.2 辅料供应变化量
    4.3 改造前后产品产出量对比
        4.3.1 主产品产出变化量
        4.3.2 副产品产出变化量
    4.4 改造前后装置物料平衡对比
    4.5 改造前后装置公用工程及主要辅助材料消耗定额
    4.6 装置改造前后能耗
    4.7 辅助设施能耗分析
    4.8 项目经济分析
        4.8.1 技术改造前后成本分析
        4.8.2 技术改造前后产品增效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多齿希夫碱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的氧化体系的构建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Salen 过渡金属配合物在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1.2.1 Salen 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1.2.2 Salen 过渡金属配合物在仲醇氧化动力学拆分中的应用
    1.3 分子氧为氧化剂的催化体系
        1.3.1 分子氧为氧化剂的醇类氧化的催化体系
        1.3.1.1 金属/TEMPO 催化体系
        1.3.1.2 其他催化体系
        1.3.2 分子氧为氧化剂的醇-胺氧化酰化反应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 主要化学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产品表征及分析方法
第三章 多齿希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四齿希夫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3.1.1 合成路线
        3.1.2 合成方法
        3.1.2.1 配体 3a 和配合物 4a 的合成
        3.1.2.2 配体 3b 和配合物 4b 的合成
        3.1.2.3 配体 3c 和配合物 4c-x (x-1, 2) 的合成
        3.1.2.4 配体 3d 和配合物 4d 的合成
        3.1.2.5 配体 3e 和配合物 4e 的合成
        3.1.2.6 配体 3f 和配合物 4f 的合成
        3.1.2.7 配体 3g 和配合物 4g 的合成
        3.1.2.8 配体 3h 和配合物 4h 的合成
    3.2 简单二齿希夫碱配体的合成
        3.2.1 合成路线
        3.2.2 合成方法
    3.3 含有 TEMPO 片段的二齿希夫碱配体的合成
        3.3.1 合成路线
        3.3.2 合成方法
        3.3.2.1 配体 9a 的合成
        3.3.2.2 配体 9b 的合成
        3.3.2.3 配体及各步中间体的结构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以四齿希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为主催化剂的氧化体系的构建及性能
    4.1 仲醇氧化动力学拆分氧化体系的构建及性能
        4.1.1 实验部分
        4.1.2 结果与讨论
        4.1.2.1 以二乙酸碘苯((PhI(OAc)_2)为氧化剂的氧化体系构建及性能
        4.1.2.2 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的氧化体系构建及性能
    4.2 仲醇选择性氧化氧化体系的构建及性能
        4.2.1 实验部分
        4.2.2 结果与讨论
    4.3 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氧化体系构建及性能
        4.3.1 实验部分
        4.3.2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 TEMPO 为主催化剂的醇类氧化体系的构建及性能
    5.1 实验部分
        5.1.1 CuBr_2 /TMPEO/二齿希夫碱为催化体系的醇的氧化
        5.1.2 CuBr_2 与含有 TEMPO 片段二齿希夫碱配体结合催化的醇的氧化
    5.2 结果与讨论
        5.2.1 CuBr_2 /TMPEO/二齿希夫碱为催化体系的醇的氧化
        5.2.2 CuBr_2 与含有 TEMPO 片段二齿希夫碱配体结合催化的醇的氧化
        5.2.3 CuBr_2 /L/O2催化氧化醇的反应机理
    5.3 小结
第六章 Salen CuⅡ促进的分子氧为氧化剂的芳甲基氧化反应
    6.1 实验部分
    6.2 结果与讨论
        6.2.1 CoCl_2 /NHPI 催化的 4-甲基苯酚及其衍生物的氧化反应
        6.2.2 CoCl_2 /NHPI/Salen Cu~(II)催化的 4-甲基苯酚及其衍生物的氧化反应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9)2-苯基丙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2-苯基丙醛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1.1.1 直接氧化法合成2-苯基丙醛
        1.1.2 环氧化物重排法合成2-苯基丙醛
        1.1.3 微波法合成2-苯基丙醛
        1.1.4 还原法合成2-苯基丙醛
        1.1.5 加氢甲酰化法合成2-苯基丙醛
        1.1.6 仿生法合成2-苯基丙醛
    1.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2.1 Darzens反应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类化合物
        1.2.2 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类化合物合成2-苯基丙醛类化合物
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3 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合成
    3.1 叔丁醇钾催化Darzens反应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
        3.1.1 Darzens反应机理
        3.1.2 Darzens反应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可能的副产物
        3.1.3 加料方式对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影响
        3.1.4 原料量对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影响
        3.1.5 反应温度对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影响
        3.1.6 反应时间对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影响
    3.2 其它碱催化Darzens反应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
        3.2.1 其它碱催化Darzens反应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
        3.2.2 反应条件对合成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影响
    3.3 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结构表征
    3.4 小结
4 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合成
    4.1 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制备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碱对合成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影响
        4.2.2 反应温度对合成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影响
        4.2.3 反应时间对合成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影响
    4.3 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的结构表征
    4.4 小结
5 2-苯基丙醛的合成
    5.1 2-苯基丙醛的制备
    5.2 结果与讨论
        5.2.1 β-苯基环氧丁酸乙酯水解反应特性
        5.2.2 β-苯基环氧丁酸脱羧反应特性
    5.3 2-苯基丙醛的结构表征
    5.4 小结
6 2-(4-甲氧基苯基)丙醛的合成
    6.1 2-(4-甲氧基苯基)丙醛的制备
    6.2 结果与讨论
        6.2.1 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乙酯水解反应特性
        6.2.2 β-(4-甲氧基苯基)环氧丁酸脱羧反应特性
    6.3 2-(4-甲氧基苯基)丙醛的结构表征
    6.4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及其再引发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合物微球简介
        1.1.1 基本特性
        1.1.2 应用进展
    1.2 聚合物微球的一般制备方法
        1.2.1 悬浮聚合法
        1.2.2 乳液聚合法
        1.2.3 分散聚合法
        1.2.4 沉淀聚合法
    1.3 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共聚物微球
        1.3.1 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体系
        1.3.2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体系
        1.3.3 其他共聚物体系
    1.4 聚合物再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1.4.1 基于传统热分解的大分子引发剂的再引发聚合
        1.4.2 基于活性聚合的再引发聚合
    1.5 A-甲基苯乙烯及其聚合物
        1.5.1 α-甲基苯乙烯的性质
        1.5.2 α-甲基苯乙烯及其聚合物的应用
        1.5.3 α-甲基苯乙烯均聚物及共聚物的制备
        1.5.4 α-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的再引发性能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A-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2.3.1 线性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微球的制备
        2.3.1.1 单一溶剂体系
        2.3.1.2 混合溶剂体系
        2.3.1.3 其他工艺参数
        2.3.2 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2.3.2.1 DVB为交联剂
        2.3.2.2 EGDMA为交联剂
        2.3.2.3 TMPTMA为交联剂
    2.4 其他形貌及结构粒子的制备
        2.4.1 共聚物串列粒子
        2.4.2 共聚物核壳粒子
    2.5 共聚物微球的再引发
        2.5.1 探索实验及空白实验
        2.5.2 再引发实验方案
    2.6 聚合物微球的表征
        2.6.1 形貌表征
        2.6.2 粒径及粒径分布测算
        2.6.3 化学组成表征
        2.6.4 转化率测试
        2.6.5 分子量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A-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自稳定沉淀聚合反应结果
        3.1.1 线型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
        3.1.1.1 溶剂的影响
        3.1.1.2 温度的影响
        3.1.1.3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
        3.1.1.4 单体浓度的影响
        3.1.1.5 单体配比的影响
        3.1.1.6 反应时间的影响
        3.1.1.7 化学组成
        3.1.1.8 小结
        3.1.2 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
        3.1.2.1 以DVB为交联剂所得聚合物微球的形貌和尺寸
        3.1.2.2 以EGDMA为交联剂所得聚合物微球的形貌和尺寸
        3.1.2.3 以TMPTMA为交联剂所得聚合物微球的形貌和尺寸
        3.1.2.4 小结
        3.1.3 其他结构粒子的形貌和尺寸
        3.1.3.1 串列粒子
        3.1.3.2 核壳微球
        3.1.3.3 小结
    3.2 共聚物微球的再引发实验结果
        3.2.1 残留引发剂验证及单体自聚验证
        3.2.2 再引发反应的结果与分析
        3.2.2.1 温度和时间对再引发的影响
        3.2.2.2 共聚物用量对再引发的影响
        3.2.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四、用α-甲基苯乙烯合成龙葵醇系列香料(论文参考文献)

  • [1]微波/超声波促进双金属MOFs催化多烯烃与空气高效环氧化及作用机制研究[D]. 杨璐. 湖北大学, 2021(01)
  • [2]硅胶催化重排反应在合成α-芳基丙酸中的应用[D]. 何梅. 湖南大学, 2020
  • [3]基于新材料和新策略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固定化及其应用研究[D]. 李凯. 华中科技大学, 2019
  • [4]α-芳基丙醛的合成工艺研究[D]. 谢永乐. 湖南大学, 2018(01)
  • [5]手性环己二胺衍生物在不对称Knoevenagel反应中的应用[D]. 唐演. 江苏科技大学, 2016(03)
  • [6]苯酚丙酮装置工艺改造研究[D]. 安明东.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7]多齿希夫碱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的氧化体系的构建及性能[D]. 马文婵.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8]β-亚甲基苯乙醇的合成工艺[J]. 奚强,冯薇伟,胡杨,余利民,陈建.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3
  • [9]2-苯基丙醛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工艺研究[D]. 刘敏.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3)
  • [10]自稳定沉淀聚合制备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微球及其再引发性能的研究[D]. 陈铖.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1)

标签:;  ;  ;  ;  ;  

α-甲基苯乙烯合成茄醇系列香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