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开发研究——底水油藏水脊变化及见水时间预测

水平井开发研究——底水油藏水脊变化及见水时间预测

一、水平井开发研究——底水油藏的水脊变化及见水时间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彭红涛[1](2019)在《L2正韵律次生底水油藏水平井调整技术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L2油藏采用水驱开采,经历40年注水开发已经进入了高含水时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韵律段储量动用程度低,井间剩余油分散,水平井见水后含水上升快,单井含水高,采油速度低。因此,通过水侵规律和水平井调整技术政策研究,为后期水平井调整提供依据,对油田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油藏工程理论方法从含水率变化规律、产量递减情况、能量状况评价、注采井网适用性以及采收率预测等方面对油藏开发指标计算与评价。基于油藏的地质条件,建立反映油藏基本特征的数值模拟模型,进行水侵特征研究。采用多种理论方法计算水平井临界产量和见水时间。通过建立水平井模型,研究水平井布井方式、平面位置、井眼轨迹、夹层渗透率、水平段长度、产液速率、注水层位以及注采比等因素对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的影响。并针对正韵律次生底水油藏的开发特点,对油藏开发后期水平井调整技术进行研究。水侵规律研究表明:L2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和天然边水,优先沿底部高渗段向前突进,从而使油藏演变为次生底水油藏。在同一韵律层中,水平井应选择在构造上部完井,且井眼轨迹平行于构造线最优。当存在有效的隔夹层时,能阻挡底水的上升。水平段长度的选择主要基于经济考虑,对于边底水水侵规律的影响较小。早期可以采用较低的产液速度,高含水期提液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分支井调整初期可采用较高的产液速度来保持较高的单井产油速率,中、后期采用较低的产液速度控制含水率和降低开发成本。水平井双管同采对底水脊进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布井时尽量使油井位于构造的高部位,调整初期应采用较高的产液速度来获取较大的产油量,中后期采用较低的产液速度控制开发成本,同时最大排采比应控制在2:1,排液层应靠近油水界面。

王晓东[2](2019)在《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AICD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不断迈向深水区,水平井技术在海上油田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尤其是在底水油藏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油田的开采率,提升综合经济效率。然而由于水平井自身结构的局限性,强非均质性油藏、裂缝油藏等底水油藏对水平井的底水锥进问题提出了更高的控水要求。为了更好的解决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的底水锥进问题,必须采取更为先进的控水手段。本文在调研了国内外底水油藏底水锥进问题的相关研究以及水平井控水工艺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了多种类型油藏见水的规律,研究了不同类型流入控制装置的控水原理,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新型自动流入控制装置(AICD)结构——八卦型AICD。借助Fluent软件对该新型结构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针对流场(流速、流线分布图以及压降分布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新装置的流体敏感性与Y型AICD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了新型结构具有较好的控水能力。依托于八卦型AICD结构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AICD一体化耦合模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将八卦型AICD结构的的控水能力与中心管完井、变密度筛管完井等完井措施进行了对比,证实了该型AICD具有良好的控水效果。

侯亚伟[3](2018)在《基于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增长模型》文中认为大量室内实验和矿场实践表明,底水油藏含水上升以垂向水锥(定向井)或水脊(水平井)形式存在。为了准确描述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形态的演化过程,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推导了水脊体积与生产动态数据之间的关系,结合水平井水脊形态,建立了基于动态数据的水平井水脊增长模型。已知相渗及矿场资料的条件下,应用该理论模型可以简便快捷地计算底水驱水平井水脊形态随时间的演化规律。通过渤海典型底水油藏的应用表明,该理论方法计算过程简便,预测结果可靠,对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胡平,卞德智,范子菲,刘欣颖,程林松[4](2018)在《带隔板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高度计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水平井开采含夹层底水油藏物理实验的基础上,观察水脊形态变化及水淹规律,抽象出带隔板底水油藏水平井的物理模型。将物理模型划分为3个区,以多孔介质渗流理论为基础,利用镜像反映法和势的叠加原理,建立任一时刻水脊高度的计算模型,并根据物理实验得到的油井见水时水质点的运动路径对油井的见水时间进行预测,对见水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脊上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减缓;在隔板边缘下方处及水平井井底附近,水脊上升速度随时间变化较其余位置快,并且水脊高度在平面上的变化幅度也较大;随着隔板半径的增大及隔板与井的垂直距离增加,见水时间明显延后;见水时间随着水平井产量的增加而缩短。计算的水脊高度变化规律与物理实验相互验证,见水时间与实际误差约为4.9%,可为该类油藏开发提供参考。

胡平,卞德智,范子菲,刘欣颖[5](2017)在《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动态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多数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动态规律研究未考虑井筒压降的情况,在探讨考虑井筒压降必要性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考虑井筒压降时不同因素影响的水淹动态规律。结果表明:见水时间和无水期采油量随水平井产量的变化呈幂指数关系,随水平段长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随油层厚度的增加呈现"上翘"的非线性关系;隔夹层渗透率对水淹规律的影响只表现为完全不渗透隔夹层和无隔夹层,不存在半渗透隔夹层;当隔夹层的长度大于水平井筒长度时,隔夹层面积越大抑制底水脊进的效果越好。

陈飞飞[6](2016)在《ICD在水平井中控水调剖参数优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水平井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平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油气藏开发。由于水平井具有较长的水平段,沿水平段储层物性差异较大,使得水平段的流入剖面不均匀。在底水油藏中,底水容易在高渗带突破,造成水平井水淹,油藏最终采收率较低。ICD是一种流动控制设备,作为完井硬件设施的一部分安装在砂面与井筒之间,对流体施加一个阻力,从而降低高产层的产液量,平衡流体岩井筒的流入(或流出)剖面。由于ICD完井是一种“被动的”完井方式,它的强度通常在安装之前就设置好了,安装之后除非重新完井,否则不能改变。因此,有必要开展ICD控水调剖参数优选研究。本文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考虑油藏和井筒耦合流动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底水脊进原理和见水规律;分析了水平井水平段长度、水平段避水高度和储层各向异性对水平井见水时间和无水累产油量的影响;研究了ICD控水调剖原理;从ICD的安装位置、控制段长度和控制段流量方面对其控水调剖原则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渗透率非均质性、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和ICD压降与油藏压降比值对完井效果的影响,对ICD控水调剖油藏适应性进行了评价;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平段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精细优化分段;在对不同类型ICD产生压降的机理进行分析和对比的基础上,制定了其类型优选原则;通过分析水平井ICD完井压降平衡关系,形成了一套ICD尺寸和个数优选流程。最后,对实际油藏中的一口水平井进行完井参数优选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ICD完井参数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发挥控水调剖作用。

周波[7](2015)在《QX油田控水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油气开发领域也有了多次技术革新。其中,水平井技术的提出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水平井的优缺点都十分鲜明,优点在于水平井能增加产层的泄油面积,可在较低生产压差下开发油藏,提高采油效率,增加可采储量;水平井开发的一个典型缺陷在于井身与油藏平行,使水平井很容易大量产水,水平井产水会使产油量骤减,含水急剧上升,甚至导致整个油井“水淹”。如何有效的控水成为水平井开发的关键。Qx油田属于底水油藏,大规模采用水平井开采,采取合理有效的控水措施将直接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分为先期控水和后期控水,先期控水主要从完井方式、工作制度和油藏工程等方面出发;后期控水结合油田实际可以采取定位封隔或笼统堵水等方式。Qx油田控水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油田即将布置新的水平井加密井,需要编制合理的先期控水方案;另一方面是现阶段的水平井生产井含水率高,亟待采取稳油降水的措施。本文从底水油藏出水机理出发,分析和对比了影响底水油藏底水脊进的各种因素,编制了针对QX油田的先期控水方案,并对后期控水进行重点研究。后期控水与水平井产液剖面密切相关,结合Qx油田实际,推荐连续油管产液剖面测试进行找水作业。对比各种后期控水方法,选择性化学堵水最能满足QX油田的控水需求。针对Qx油田实际,优选出KYPAM和柠檬酸铝交联体系作为堵剂,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堵剂最佳配方:KYPAM的浓度为3000mg/L, KYPAM/A1+3为8,温度为58℃、矿化度4500mg/L和pH值为7。并对选择性堵剂进行封堵性能和选择性封堵效果评价,最终选择Q33井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为选择性堵剂的现场应用做准备。

杨雅惠[8](2015)在《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筛管完井参数优化》文中认为底水不均匀脊进是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油井面临快速水淹,含水率快速上升,产油量随之快速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利用油藏工程、渗流力学、数学优化算法等方法,建立一套集水平井合理分段、分段配产、筛管参数优化为一体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完井筛管参数优化方法,最终实现底水均匀脊进,延长无水采油期,提高采收率。本文在分析水平井底水脊进的影响因素基础上,确定分段原则,提出水平井分段完井的分段方法,先求解影响分段的综合指数,再利用综合指数进行迭代求解,从而快速分段。在分段的基础上,利用底水油藏水平井势分布模型与均衡见水原理,建立分段配产优化的解析方法,优化各个分段的配产,从而实现水平井底水均匀脊进。通过建立水平井筛管完井油藏渗流、井壁入流、井筒管流的耦合模型,积分推导求解矩阵,得到附加完井阻力的计算方法,最终建立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筛管完井参数优化设计模型,分两步优化,分别为附加完井阻力和筛管参数,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拟合求解,得到各分段筛管完井的最优参数,从而实现底水油藏水平井的均匀见水与高效开发。将分段完井筛管参数优化方法进行实例应用,证明了该方法可以高效地优化筛管完井参数,提高开发效果。

唐林[9](2014)在《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及其合理参数研究》文中提出底水油藏在我国油藏中占有比例大,其储量相当丰富,除了含有大量天然底水油藏外,随着油田进入二次开采阶段,许多油田的开发特征也逐渐趋近于底水油藏开发模式。由于水平井具有生产压差小、泄油面积大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含水上升的特点,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底水油藏开发。但用水平井开采底水油藏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水平井产能公式预测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临界产量计算值难以应用于实际以及含水上升和产量递减规律难以把握等等,所以,开展“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及其合理参数研究”对指导底水油藏更为合理、高效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二维产能公式和底水油藏临界产量模型,再运用镜像反映等方法推导了考虑隔板影响的临界产量模型,对产量递减模型和水驱特征曲线进行优选,并通过建立两者的联解模型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和产量递减规律进行研究,最后运用Welge方程结合水侵量的物质平衡原理得到底水油藏水侵量的计算式。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对常用临界产量模型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导致临界产量值难以指导现场的主要原因在于模型的多样性以及忽略隔板对临界产量的影响。由此,分别提出了常规和带隔板地层的临界产量计算模型;(2)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得到影响产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水平方向渗透率、地层各向异性比、水平段长度、水平段避水高度、生产压差、油层厚度和原油黏度。而影响临界产量参数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水平方向渗透率、地层各向异性比、水平段长度、油水密度差、水平段避水高度、油层厚度和原油黏度;(3)研究认为HCZ&丁型和HCZ&张金庆型联解模型对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和产量递减规律的预测效果最好。而在优化水平段长度前应该先确定水平段的垂向位置,且水平段合理位置在0.9h处,水平段最优长度为210m左右;(4)建立了底水油藏水侵量预测模型,并研究了水侵量与油田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油田的水侵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当fw<60%时,水侵量随含水率呈线性增长;当fw>60%后,地层亏空体积增大,水侵量急剧增加;当fw>80%时,水侵量随含水率的增加呈“上翘”式增长,油田的水淹程度加快,油田将趋于停产。

曹鹏,常少英,戴传瑞,罗宪婴,赵继龙[10](2014)在《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总结国内外关于水平井的物理模拟实验、临界产量及见水时间预测、水脊高度计算以及消锥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水平井临界产量预测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

二、水平井开发研究——底水油藏的水脊变化及见水时间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平井开发研究——底水油藏的水脊变化及见水时间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L2正韵律次生底水油藏水平井调整技术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发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2.2 次生底水油藏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油藏地质特征
    2.1 油藏地质特征
        2.1.1 构造特征
        2.1.2 储层特征
        2.1.3 流体性质
        2.1.4 温度与压力系统
        2.1.5 油水关系与油藏类型
    2.2 开发状况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藏开发指标计算与评价
    3.1 含水率变化规律
        3.1.1 含水率与采出程度
        3.1.2 含水上升率
        3.1.3 水侵量计算
        3.1.4 存水率变化规律
    3.2 产量递减分析
        3.2.1 区块产量递减分析
        3.2.2 直井产量分析
        3.2.3 水平井产量分析
    3.3 能量状况评价
    3.4 井网适应性分析
    3.5 采收率与可采储量预测
        3.5.1 经验公式预测法
        3.5.2 水驱特征曲线预测法
        3.5.3 童氏图版预测法
        3.5.4 地质综合评价法
        3.5.5 采收率预测结果综合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L2 油藏水侵特征研究
    4.1 水侵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1.1 基础模型的建立
        4.1.2 水侵规律
        4.1.3 水体大小
    4.2 水平井开发出水原因及特点
        4.2.1 水平井出水原因
        4.2.2 水平井出水类型
        4.2.3 水平井出水特点
    4.3 水平井见水规律理论研究
        4.3.1 临界产量研究
        4.3.2 边底水见水时间
    4.4 水平井见水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4.1 基础模型的建立
        4.4.2 水侵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平井调整技术政策研究
    5.1 多分支鱼骨刺水平井研究
    5.2 排水采油技术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AICD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底水锥进问题
        1.2.2 水平井控水技术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及控水机理研究
    2.1 见水规律研究
        2.1.1 均质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研究
        2.1.2 非均质油藏水平井见水规律研究
    2.2 控水机理研究
        2.2.1 基于局部限流理论的控水技术——以喷嘴型为例
        2.2.2 基于沿程摩阻损失的控水技术——以流道型为例
        2.2.3 基于伯努利原理的控水技术——以浮动圆盘型为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八卦型自动流入控制装置设计研究
    3.1 八卦型AICD设计背景
        3.1.1 我国海上油田开发特征
        3.1.2 我国海上油田采油生产作业特点
    3.2 八卦型AICD结构设计
        3.2.1 设计思路及结构
        3.2.2 设计原理
    3.3 八卦型AICD性能分析
        3.3.1 流场分析
        3.3.2 流体敏感性分析
        3.3.3 控水能力分析
        3.3.4 与常规Y型AICD对比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完井工艺优化研究
    4.1 底水油藏水平井AICD控水完井耦合模型
        4.1.1 油藏流动模型
        4.1.2 过AICD的流动模型
        4.1.3 环空流动模型
        4.1.4 井筒内流动模型
        4.1.5 耦合计算
    4.2 底水油藏水平井AICD完井产液剖面预测
        4.2.1 水平井产液剖面预测实例应用与分析
        4.2.2 水平井AICD控水完井一体化耦合模型优化设计
    4.3 底水油藏水平井AICD控水效果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增长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脊形态几何特征
    1.1 水脊剖面形态
    1.2 水脊体积模型
2 底水驱波及体积计算
3 实例分析
4 结论

(4)带隔板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高度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物理实验
2 地层中势的分布
    2.1 基本假设
    2.2 模型建立
    2.3 势的分布
        2.3.1 Ⅰ区
        2.3.2 Ⅱ区
        2.3.3 Ⅲ区
3 水脊高度计算方程及见水时间
    3.1 水脊高度
        3.1.1 Ⅰ区
        3.1.2 Ⅱ区
        3.1.3Ⅲ区
    3.2见水时间
4 实例分析
    4.1 水脊形态变化特征
    4.2 见水时间影响因素
5 结论

(5)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动态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考虑井筒压降的必要性判别
2 概念模型建立
    2.1 多段井模型
    2.2 油藏模型
3 水淹动态规律研究
    3.1 水平井产量
    3.2 水平段长度
    3.3 隔夹层
        3.3.1 隔夹层渗透率
        3.3.2 隔夹层面积
    3.4 油层厚度
4 结论

(6)ICD在水平井中控水调剖参数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底水油藏底水锥进规律研究现状
        1.2.2 水平井调剖控水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油藏渗流与井筒耦合流动水平井见水规律研究
    2.1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特征及底水锥进原理
        2.1.1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特征
        2.1.2 水平井底水锥进原理
        2.1.3 水平井底水锥进影响因素
    2.2 水平井见水规律研究
        2.2.1 多井段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2.2.2 水平井见水规律研究的基础模型
        2.2.3 水平井见水规律
        2.2.4 水平井见水影响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ICD控水调剖优化理论研究
    3.1 水平井控水完井方法
        3.1.1 常规控水完井方法
        3.1.2 半智能控水完井方法
        3.1.3 智能控水完井方法
        3.1.4 其它控水完井方法
    3.2 ICD控水调剖原理
    3.3 ICD控水调剖原则
        3.3.1 ICD安装位置
        3.3.2 ICD控制段长度
        3.3.3 ICD控制段流量
    3.4 ICD控水调剖优化理论
        3.4.1 基本网络结构
        3.4.2 网络结构控制方程
        3.4.3 模型求解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ICD控水调剖参数优化研究
    4.1 ICD控水调剖油藏适应性评价
        4.1.1 渗透率非均质性影响
        4.1.2 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影响
        4.1.3 ICD压降与油藏压降比值影响
    4.2 水平井分段优化研究
        4.2.1 分段优化目的
        4.2.2 分段优化方法
        4.2.3 水平井分段优化原则
    4.3 ICD类型优选研究
        4.3.1 ICD结构原理及压降模型
        4.3.2 ICD类型优选原则
    4.4 ICD完井参数优化设计
        4.4.1 压降平衡关系
        4.4.2 完井参数优化设计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分析
    5.1 基础参数
    5.2 分段优化
    5.3 ICD完井参数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QX油田控水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平井水脊机理研究现状
        1.2.2 水平井控水工艺研究现状
        1.2.3 水平井产液剖面预测研究现状
        1.2.4 水平井化学堵水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油田基本概况和水淹模式分析
    2.1 QX油田概况
        2.1.1 地质概况
        2.1.2 开发概况
        2.1.3 油田储集特征
        2.1.4 温度压力系统
        2.1.5 地层水系统
    2.2 储层非均质性
    2.3 含水率上升特征
    2.4 剩余油分布特征
    2.5 水平井水淹模式分析
        2.5.1 点状水淹
        2.5.2 多点水淹
        2.5.3 线状整体水淹
        2.5.4 不同水淹模式下水平井生产动态
        2.5.5 QX油田水平井水淹模式总结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出水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3.1 底水油藏水平井脊进机理
    3.2 底水脊进影响因素分析
        3.2.1 采油速度影响
        3.2.2 各向异性影响
        3.2.3 避水程度影响
        3.2.4 油水黏度比影响
        3.2.5 油水密度差影响
        3.2.6 韵律性影响
        3.2.7 水平井长度影响
        3.2.8 水平渗透率影响
        3.2.9 水平渗透率级差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QX油田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方案设计
    4.1 常规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水机理
    4.2 QX油田水平井找水方案设计
        4.2.1 DTS测试
        4.2.2 储层参数评价测井技术
        4.2.3 产液剖面测井技术
        4.2.4 QX油田找水方案设计
    4.3 QX油田底水油藏先期控水方法
        4.3.1 油藏工程控水方法
        4.3.2 油井工作制度控水方法
        4.3.3 完井方式控水方法
        4.3.4 QX油田先期控水方案设计
    4.4 QX油田底水油藏后期控水方法
        4.4.1 中心管控水法
        4.4.2 水平井机械卡堵水法
        4.4.3 水平井化学非选择性堵水
        4.4.4 水平井化学选择性堵水
        4.4.5 QX油田后期控水方案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化学选择性堵水堵剂配方筛选
    5.1 QX油田对堵剂性能的要求
    5.2 聚合物类型优选
        5.2.1 实验准备
        5.2.2 聚合物黏度和浓度的关系
        5.2.3 聚合物耐温性
        5.2.4 聚合物抗盐性
        5.2.5 聚合物的抗剪切性
        5.2.6 凝胶体系聚合物的确定
    5.3 交联剂类型优选
        5.3.1 乙酸铬交联剂
        5.3.2 柠檬酸铝交联剂
        5.3.3 有机酚醛交联剂
        5.3.4 交联剂的确定
    5.4 选择性堵剂具体配方
        5.4.1 正交实验可行性
        5.4.2 试验因素的水平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选择性堵剂性能实验评价
    6.1 堵剂常规封堵性能评价
        6.1.1 封堵率
        6.1.2 突破压力及突破压力梯度
        6.1.3 耐冲刷能力
    6.2 并联填砂管驱替实验
        6.2.1 未考虑剪切时的选择性性能评价
        6.2.2 考虑剪切时的选择性性能评价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选井原则和施工方案设计
    7.1 水平井堵水选井原则
    7.2 Q33井选择性堵水方案设计
        7.2.1 施工目的
        7.2.2 Q33井基本概况
        7.2.3 Q33井底水突破的原因
        7.2.4 Q33井选择性堵剂和工作液配方
        7.2.5 选择性堵剂和顶替液的用量
        7.2.6 施工步骤
        7.2.7 资料收集
        7.2.8 施工注意事项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筛管完井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底水脊进研究现状
        1.2.2 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完井研究现状
        1.2.3 水平井筛管完井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筛管完井分段方法研究
    2.1 水平井底水脊进影响因素分析
        2.1.1 数值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2.1.2 避水高度对水平井见水的影响
        2.1.3 原油粘度对水平井见水的影响
        2.1.4 垂向水平渗透率比对水平井见水的影响
        2.1.5 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水平井见水的影响
    2.2 水平井分段方法研究
        2.2.1 分段原则的确立
        2.2.2 分段方法的建立
        2.2.3 实例应用
第三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完井配产方法研究
    3.1 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完井物理模型
    3.2 模型边界条件
    3.3 微元线势的分布
    3.4 分段完井势的分布
    3.5 见水时间的计算
        3.5.1 基本假设
        3.5.2 模型推导
    3.6 均衡见水配产优化模型
        3.6.1 配产优化模型的建立
        3.6.2 配产优化模型的求解
    3.7 应用实例
        3.7.1 A2井
        3.7.2 A3井
第四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完井筛管参数设计
    4.1 筛管完井流动模型的建立
        4.1.1 筛管完井物理模型
        4.1.2 油藏渗流模型
        4.1.3 井壁流入模型
        4.1.4 井筒流入模型
        4.1.5 筛管完井耦合模型
    4.2 筛管完井参数优化方法
    4.3 敏感性分析
        4.3.1 原油粘度
        4.3.2 产量
    4.4 应用实例
第五章 现场应用
    5.1 实例井的基本概况
        5.1.1 A4井的基本概况
        5.1.2 A5井的基本概况
    5.2 分段配产及筛管参数方案设计
        5.2.1 A4井的分段配产及筛管参数方案设计
        5.2.2 A5井的分段配产及筛管参数方案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及其合理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平井产能研究现状
        1.2.2 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研究现状
        1.2.3 产量递减模型研究现状
        1.2.4 水驱特征曲线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研究
    2.1 目前常用的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
    2.2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的建立
    2.3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公式的校正
    2.4 各产能公式分析对比
        2.4.1 实例计算结果分析
        2.4.2 底水油藏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2.4.3 敏感参数正交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脊进机理研究
    3.1 底水油藏临界产量定义
    3.2 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研究方法
    3.3 底水油藏水脊稳定条件
    3.4 底水脊进机理研究
        3.4.1 常规地层的底水脊进
        3.4.2 带隔夹层的底水脊进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研究
    4.1 目前常用的临界产量计算模型
    4.2 水平井临界产量公式的建立
        4.2.1 地层中不带隔板时的临界产量公式
        4.2.2 地层中带隔板时的临界产量公式
    4.3 实例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实例计算
        4.3.2 影响因素分析
        4.3.3 敏感参数正交分析
    4.4 水平井合理参数优化
        4.4.1 水平井垂向位置优化
        4.4.2 水平井水平段长度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研究
    5.1 常见水平井见水时间计算方法
    5.2 影响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底水油藏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6.1 底水油藏水平井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6.1.1 常用产量递减模型
        6.1.2 产量递减模型优选
    6.2 底水油藏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研究
        6.2.1 常用水驱特征曲线
        6.2.2 水驱特征曲线优选
    6.3 产量递减模型和水驱曲线联解
    6.4 水侵量计算公式推导
        6.4.1 水驱特征曲线油水渗流关系推导
        6.4.2 水侵量计算模型的建立
        6.4.3 水驱曲线法的应用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水脊的形成机理
2水脊研究进展
    2. 1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2. 2临界产量计算模型
        ( 1) Joshi模型。
        ( 2) Perimadi模型。
    2. 3 见水时间预测方法
    2. 4 水脊高度计算
    2. 5 消锥研究
3 结语

四、水平井开发研究——底水油藏的水脊变化及见水时间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L2正韵律次生底水油藏水平井调整技术政策研究[D]. 彭红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2]海上底水油藏水平井AICD优化设计研究[D]. 王晓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3]基于动态数据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增长模型[J]. 侯亚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2)
  • [4]带隔板的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高度计算[J]. 胡平,卞德智,范子菲,刘欣颖,程林松.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8(01)
  • [5]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动态的数值模拟研究[J]. 胡平,卞德智,范子菲,刘欣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1)
  • [6]ICD在水平井中控水调剖参数优选研究[D]. 陈飞飞. 西南石油大学, 2016(03)
  • [7]QX油田控水工艺研究[D]. 周波. 西南石油大学, 2015(08)
  • [8]底水油藏水平井分段筛管完井参数优化[D]. 杨雅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7)
  • [9]底水油藏水平井产能及其合理参数研究[D]. 唐林.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8)
  • [10]底水油藏水平井水脊研究进展[J]. 曹鹏,常少英,戴传瑞,罗宪婴,赵继龙.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标签:;  ;  ;  ;  

水平井开发研究——底水油藏水脊变化及见水时间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