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方言长方言形容词的度数表达

陕北方言长方言形容词的度数表达

一、陕北方言子长话中形容词的程度表达法(论文文献综述)

亢小井[1](2017)在《陕北晋语方言近40年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入声是晋语的最大特点之一,晋语方言研究不能割裂陕北话中的入声。陕北话的晋语占51012km2,人口438万,分布区域较广,使用人数众多。而陕北晋语又分为4片。通过整理研究陕北晋语使用最多的五台片,呈现陕北晋语五台片方言研究全貌,以求全面认识晋语。

亢小井[2](2017)在《晋语五台片方言研究综述》文中认为1985年,李荣先生第一次提出晋语,1986年,侯精一先生划分出晋语五台片。晋语五台片涉及秦晋蒙三省区29个县(旗)、市,29个县市的方言,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研究文章发表。30多年来,五台片方言研究一直处零散状态,缺乏系统性整理和归纳。本文初步对秦晋蒙三省区29个县市方言研究文章进行了分析探讨。

南小兵[3](2017)在《子长方言语音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子长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为延安市所辖。《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子长方言划归晋语五台片。文章记录的是子长城关瓦窑堡镇方言,主要以田野调查获取的语料为基准,重点考察了晋语子长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系统,在记录描写的基础上分析方言特征。语音部分通过调查分析声韵调及其组配关系从中概括语音系统,与北京音系、中古音系进行比较进而归纳子长方言音系特点,并整理出子长方言同音字汇,同时对子长方言中塞音塞擦化、元音高化、舒声促化等语音现象做了初步补充探讨;词汇部分从音节形式、语素构成、词缀、重叠等方面比照普通话对子长方言词汇特征进行阐释,并对子长方言中遗留的古语词及地方特色词语条目如称谓词、婚丧词及地理词进行概览式的整理与描写。分类词条的调查以《方言调查词汇表》为底本,为突出地方特色,在部分词汇条目下有所扩充;长篇语料部分主要包括《汉语方言语法调查例句》以及调查所得的民间故事传说、童谣民歌和地方熟语(包括歇后语、俗语、绕口令、谚语、谜语)等,主要以记音转写的方式描写辑录。文章附录部分旨在了解农村家庭语言生活的实际状况,通过实地入户问卷发放与问询采访式的调查方式,主要从受访者家庭内部成员间的语言使用、受访者社会交际活动中的语言使用、受访者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印象、态度及语言意愿等方面进行了考察。

王文卿[4](2013)在《太原话形容词程度的表达方式》文中指出太原话形容词程度的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表现在:形容词前加修饰性成分,表示程度低、程度较低和程度较高;形容词本身的生动形式,表示程度适中、程度较高和程度高;形容词后加补充性成分,表示程度高、程度很高、程度极高和程度最高,它们共同形成了太原话形容词完整的程度等级系统。

赵允敬[5](2011)在《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运用认知语义理论,从概念域之间的隐喻映射角度,分析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词义,并区分、描写单音节形容词源域义和目标域义之间的映射关系。学界不少有关认知语义的文献,已经探讨了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隐喻过程必要性,本文认为,虽然在此之前也已有学者对单音节形容词的认知语义从对度量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面系统地研究整个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系统的隐喻趋向的论文。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身份很特殊,在保留古汉语特征的同时,还在现代汉语多音节形容词和多音节名词等中担任词素,其研究价值不但可以促进对汉语形容词的词义研究,而且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比较语言学中做出贡献。本文的工作是描写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之间的隐喻关系,主要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努力克服形容词词义的模糊性和抽象性,进行单音节形容词的源域义确定工作。在本文中,源域义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因为源域确定直接影响类型划分、源域目标域界限的确定,还会影响到词义解释。不同的认知理论,不同的研究者,在描写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之间的隐喻关系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的工作,则主要是在传统词汇语义学有关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对整个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系统进行源域义确定,并力图解释源域与其他隐喻义之间的发展路线。本文在源域义确定上采用的基准,主要是认知语义学所秉持的经验主义哲学观,尤其强调身体感知,即基于生活者的日常经验的“常识”。当然,我们也参考了词典的基本义释义,如《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但是,当这两个标准发生冲突时,在我们的研究中,第一基准先于第二基准。这是因为词典标注的某些基本义,有可能是历时的源头,但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已经鲜为大众所知,不再具有认知上的显着性,人们已把其他的某个意义当作为本源。而我们的研究注重的是人们的认识,所以特别强调汉语母语使用者的语感。在这两个基准无效时,本文还参考了汉语的文字特征。其次,本文试图确定单音节形容词的源域义所修辞或限定的对象的属性,并列出典型的对象的类型,这也是本文的一大难点。本文运用新起的词汇语义学语义场理论,经过三步,确定了四种对象,并对四种对象的语义场做了说明。第一步,语言使用者“人”的感知表达对语言的影响很深,本文从“人类生命体的独特属性”,从“物”对象分出“人”对象。值得注意的是“人”对象的属性有两种,一是身体的感知,二是内面(心理)的认知。与之相应,客观世界的具体物质“物”的属性也有两种:包括人类的物质和不能包括人类的物质,其划分的基准在于物质属性是否性涉及到人类。比如,“长度”包括人的长度,但“甜”只涉及到食用物,除了食人种以外,人类日常生活语言中一般不会涉及到人。第二步,对象的属性各自具有具体性和抽象性。“人”的不同属性中有具体性的,也有抽象性的。同样原理,“物”也有抽象的物和具体的物。我们把这些抽象物从“人类”思维认知中拿出来,确定了“概念”对象,它是我们关于人或物的抽象的实体。第三步,与单音节形容词所搭配的对象不只是“物”或“人”,不只是“实体”,还有“事”,有“关系”。因此,我们还确立了“事件”对象。按照认知语义基本假设——具体到抽象、已知到未知——本文观察了“人”、“物质”、“概念”、“事件”四个语义场之间的隐喻映射关系。借助认知语言学范畴理论,本文把它们划分为两大类:具有具体值的具体域和具有抽象值的抽象域。各语义场在这一划分中的归属关系是:具体域的“物质”语义场具体域的“事件”语义场具体域的“人”语义场抽象域的“人”语义场抽象域的“概念”语义场在这一系统中,“人”语义场一分为二,人的具体属性属于具体域,抽象属性属于抽象域,这是因为“人”是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他所创造的这个语言世界中,他是最被关注的对象,所以涉人属性最多,需要分别处理。采用上述理论和研究方法,本文描写了162个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源域义和隐喻义,文中按照专业词典的形式对此加以展示。在词义描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两个不同的现象。第一种现象是,从具体域向抽象域的转化,打破了上述划分的基本界限。单音节形容词在与其对象搭配时,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属于甲语义场的形容词只与属于甲语义场的对象搭配,属于乙语义场的形容词只与属于乙语义场的对象搭配,不出现交叉配置的情况。但实际上,在源域义中属于物质语义场的很多单音节形容词(主要是很多表示人类的物质属性的单音节形容词),却在与人类的身体部位对象搭配后,不再指作为具体物质的身体部位,而是指向人类独特的内在心理、心情、性格等抽象域意义。这些类型大量存在,值得独立拿出来讨论。第二种现象是,已经词素化的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也许在当代我们已经很难确定它的源域义了。它们往往蕴含其语言使用民族的文化义,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来看,认为要特别重视具有特殊的文化义的单音节形容词的词义,所以,词义描写中列过一些。我们可以猜测现代汉语日常生活中使用大量由单音节形容词组成的用语,他们也许直接与源域义相关,或者已经转喻并指向特别的事物,甚至也许已经失去了隐喻的发展路线。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在上述词义描写的基础上,把现代汉语形容词与相对应的韩语形容词进行了对比,重点在“求异”,从而说明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认知隐喻义的独特性,以深化对韩汉语教学的研究。本文的难点及处理办法:第一,对单音节形容词进行定义具有相当高的难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载的163个单音节形容词中的162个单音节形容词。但是,词典编纂所采用的基准我们难以把握,比如该书所列形容词中有“男”而没有“女”,各种味觉单音节形容词中没有“咸”。因此,本文将单音节形容词规定为它的源域义能单独成词的形容词,而不包括只能担任复合词构词语素的那些,而且只讨论可做谓语的形容词。对单音节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可以有不同理解,可以从定语功能看,也可以从谓语功能看,但一个形容词在定中结构和主谓结构中所搭配的对象可能会有所不同。本文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解释认知语义,解释基本义到源域义的过程,就必然需要考虑成熟而较为自由的搭配,不能受某些非常特别的搭配的限制。我们发现,单音节形容词谓语句是单音节形容词运用的基本形式,其中的用法都是已经成熟,并且比较普遍的用法,而做定语时会涉及一些特例。故本文主要从谓语位置进行研究,当然定语位置的功能有时也会提到。第二,区分单音节形容词的认知域也有相当高的难度。认知域在基本层次上分为具体域和抽象域两种,下位认知域则在具体和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如具体域的下位认知域又分为人类、物质等。形容词本身表示性状,其语义比名词、动词更为抽象义,所以从单音节形容词自身语义来确定认知域,是十分不易而且也很不可靠的,必须依靠与其搭配的对象来确定认知域。在搭配对象方面有三种棘手情况:一是有的单音节形容词常与动词搭配。一般来说单音节形容词与名词搭配,我们根据名词的属性来区分形容词的认知域及下位认知域,但有的单音节形容词则以与动词搭配作为主要功能。如表味觉的单音节形容词“甜”、表颜色的单音节形容词“红”和表形状的单音节形容词“大”都通过与其搭配的名词来确定其认知域,但“透”、“碎”、“全”、“稳”等等表示状态的单音节形容词,则常与动词搭配,而从这些动词有时很难确定究竟属于哪个认知域。二是有的单音节形容词常与表示自然现象的名词搭配。这些名词的属性要么与动词有密切关系,如“气味(冒出)很冲”,要么名词本身具有抽象属性,比如“风(气势)很猛”,还有气候类的单音节形容词也是如此。三是有的单音节形容词与时间有关,比如“新”、“旧”、“久”等,指的是时间的属性,但它们却与具体名词搭配,这时是算作具体域还是抽象域颇费思量。另外,应该把“快”、“慢”看成与时间有关的单音节形容词,还是与动词常发生关系的表示状态的单音节形容词呢?这些定位问题是个难题。本文在讨论过程中,力图对这一些处于跨域范畴的单音节形容词进行相对明晰地定位,而一些由于各种原因很难理清的单音节形容词,本文将存疑处理。

邹晓玲[6](2011)在《邵阳方言中的“Ab(哩)”式形容词》文中指出"Ab(哩)"式形容词是邵阳方言特色之一,进入"Ab(哩)"式中的A多为表人的感知的单音节形容词,根据b的语义和语法功能,邵阳方言中"Ab(哩)"式形容词可分成述补式、述补式+附着式、附着式三种类型,b有向虚语素演化的总体趋势。"Ab(哩)"式形容词可担当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等句法功能。

龚娜[7](2011)在《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文中指出客观世界存在程度差异,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必须有相应的形式来表现它,因此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范畴——程度范畴。本文在“语义语法理论”指导下,从“程度”这一语义范畴入手,考察程度在湘方言中的不同表现形式,探讨各种不同形式的语义特征与语用价值,同时结合认知理论、标记理论等进行一些较为合理的解释。全文除绪论和结语以外,共分为8章:绪论部分简要介绍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概况,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运用的方法与理论,以及调查布点、材料来源、发音合作人简况等。第一章主要对程度范畴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总结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语义内涵、构成要素、系统分类以及表现形式等,并以现代汉语程度范畴为参照对象,全面构建湘方言程度范畴形式系统。本文从第二章到第六章选择湘方言程度范畴比较有特色的几种具体形式进行微观描述。第二章讨论湘方言中表程度的“XA”式状态形容词,详细列出6个湘方言点“XA”式状态形容词表,并从结构形式、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以及语用效果等方面对“XA”式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将湘方言与其他汉语方言的“XA”式从数量、变式、语法功能等角度进行比较与探讨。第三章讨论湘方言中表程度的重叠形式,主要从结构类型、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语用认知因素等方面对湘方言表程度的重叠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第四章讨论湘方言中的程度状语,程度状语包括程度副词、表程代词和语气副词等,其中以程度副词为主。因此本章主要探讨湘方言程度副词的性质与分类、“程度副词+程度心语”的句法分析、程度副词与其他程度表达形式共现的制约机制等问题,并选择湘方言几组有特色的程度副词进行个案分析。第五章讨论湘方言中的程度补语,首先讨论程度补语的界定标准、语义特征、语用效果等问题,然后分别论述湘方言的组合式述程短语与粘合式述程短语,并将组合式与粘合式、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从形式、语义、语用等几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第六章讨论湘方言中的程度否定现象,比较分析湘方言“否定词+程度词+V”与“程度词+否定词+V”两种语序的不同表现,以及与普通话的异同,并对湘方言表达强程度否定的“连不”结构、“前世(不)”结构、“崽……”结构和“V不得的苦/V不得个苦”结构等特殊程度否定形式进行研究,最后总结湘方言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形式与意义的扭曲等现象。第七章讨论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法、语用的制约和影响,主要从组配成分的选择性、语法结构的规约性、语法功能的完句性等几个方面考察了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法的制约,并从语气表达、句子感情色彩以及信息传递等角度分析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用的影响。第八章总结了湘方言程度范畴既具有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中共性特征主要有:一是量性特征,包括主观量与相对量、模糊量与等级量、离散量与连续统;二是语义范畴的不对称性,包括强与弱的不对称、隐比与显比的不对称、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个性特征包括:一是湘方言内部较为一致的特性,如多使用“XA”式、贬义程度补语和“连不”结构等;二是湘方言内部的差异性,包括地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演变发展的不平衡性。结语部分对全文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进行总结,并提出湘方言程度范畴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宋凤龄[8](2011)在《湖南沅江方言的程度表示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程度足现代汉语和方言中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湖南沅江方言为研究对象,从“程度”这一语义范畴入手,考察程度在沅江方言中的不同语言表现形式,旨在对沅江方言程度范畴进行深入研究。关于力方苦的程度表示法、沅江方言的语音研究和重叠结构研究,语言学界已有较好的成果,但没有建立沅江方言的程度范畴系统。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法、分析归纳法、以及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讨了XA式状态形容词、重叠式形容词、代词、副词的程度表示法以及几种特殊的程度补语,以期建立一个沅江方言的程度范畴系统。论文共分八个部分:绪论部分:沅江方言的研究现状,程度表示法的研究概况,沅江方言语音系统介绍以及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一章:结合现代汉语的程度表示法,提出了沅江方言的程度范畴系统。第二章:研究沅江方言中附加前缀的状态形容词XA式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第三章:研究沅江方言中状态形容词的重叠式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第四章:研究沅江方言中的几种表程度的代词的语义色彩和句法功能。第五章:研究沅江方言中程度副词的语义色彩、组合功能和句法功能。第六章:研究沅江方言中用补语表程度的几种特殊形式。结语:总结了沅江方言表示程度的几种方式,以及本论题运用的研究方法,指出了研究不足之处。

姚占龙[9](2010)在《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量级差别考察》文中认为状态形容词包含多个不同形式,对在意义上密切联系、在数量特征上具有不同表现的状态形容词进行量级考察,并将其序列化,是对形容词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状态形容词的量级序列不仅在普通话中有一定表现,汉语方言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形式更为多样。

任永辉[10](2009)在《新世纪以来陕西方言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新世纪头几年,张成材、孙立新、刑向东、张崇、张维佳、郭沈青、周政等多名学者潜心钻研,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短短几年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开创了陕西方言研究的新局面。

二、陕北方言子长话中形容词的程度表达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北方言子长话中形容词的程度表达法(论文提纲范文)

(1)陕北晋语方言近40年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陕北晋语的界定及分区
二、陕北晋语7县概况
三、陕北晋语五台片研究成果
    (一) 着作溯源
    (二) 文献期刊研究
        1. 综合研究:有方言比较、方言与民俗、方言评述等
        2. 专题研究呈现类属特点
        3. 语音方面的研究最为深入, 对语音进行了共时研究、声韵来源及演化的历时探讨
        4. 会议文献:以邢向东、黑维强为代表
四、结语

(2)晋语五台片方言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晋语五台片方言发展脉络
二、晋语五台片概况
三、晋语五台片着作文献溯源
四、晋语五台片区域性研究成果
    (一) 内蒙古区域
    (二) 陕北区域
        1. 进入21世纪, 晋语五台片陕北各点方言研究呈现类属特点
        2. 学者对晋语五台片陕北方言进行的规模研究整理
        3. 专题研究、综合研究
    (三) 晋北区域
        1.进入21世纪, 晋语五台片晋北方言研究文献同样呈现类属特点
        2.学者对当地方言点做的大量深入调查研究
五、结语

(3)子长方言语音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子长概况
        (一) 地理人口
        (二) 历史沿革
        (三) 行政区划
        (四) 语言使用状况
    二、子长方言的内部差异
    三、关于陕北晋语/子长方言的研究
        (一) 陕北方言研究现状
        (二) 晋语研究现状及成果
        (三) 子长方言研究现状及成果
        (四) 陕北民间曲艺对方言的传承
    四、音标符号
    五、发音合作人概况
    六、体例说明
第二章 子长方言语音
    一、语音系统
        (一) 声韵调分析
        (二) 声韵调配合关系
        (三) 音变
    二、语音特点
        (一) 音系特点
        (二) 异读
    三、同音字汇
    四、子长音系与北京音系比较
        (一) 声母比较
        (二) 韵母比较
        (三) 声调比较
    五、子长音系与中古音系比较
        (一) 声母比较
        (二) 韵母比较
        (三) 声调比较
    六、子长方言中特殊语音现象初探
        (一) 由[t]/[th]—(?)h]看塞音的塞擦化
        (二) 元音高化现象
        (三) 变体[u]的描写
        (四) 一等字的洪细转化
        (五) 促声舒化与舒声促化
第三章 子长方言词汇
    一、概述
        (一) 词汇特色
        (二) 词义差异
        (三) 特殊词语
    二、分类词表
第四章 子长方言语料记音
    一、语法例句
    二、故事传说
    三、童谣民歌
    四、熟语谜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式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章 序论
    1.1 研究对象、范围及其语料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应用价值
    1.3 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
第二章 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2.1 研究背景
        2.1.1 词汇多义现象的各种观点
        2.1.2 语义场研究综述与词汇语义系统新视角
        2.1.3 单音节形容词研究综述
        2.1.4 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研究综述
    2.2 理论依据
        2.2.1 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
        2.2.2 语义认知解释方式的隐喻映射论
        2.2.3 单音节形容词源域义的语义场
第三章 单音节形容词的义项描写
    3.1 义项的确定
    3.2 义项的类别
        3.2.1 语素义和词义
        3.2.2 结构隐喻义
        3.2.3 身体习语隐喻义
        3.2.4 新产生的义项
        3.2.5 特别用法的义项
    3.3 义项内源域义和隐喻义
        3.3.1 源域义和隐喻义的界定
        3.3.2 源域义语义指向的搭配范围
        3.3.3 搭配范围的扩展和功能的变化
    3.4 从认知语义角度描写的单音节形容词的义项
        3.4.1 单音节形容词的义项分列依据
        3.4.2 单音节形容词的义项描写
        3.4.3 小结
第四章 单音节形容词的隐喻义描写和其机制
    4.1 源域义语义场及其义项的隐喻趋势
        4.1.1 主要源域义语义场和义项之间隐喻趋向
        4.1.1.1 [物]属性语义场
        4.1.1.2 [事件]属性语义场
        4.1.1.3 [人]属性语义场
        4.1.1.4 [概念]属性语义场
        4.1.2 因结构而获得隐喻义的单音节形容词
    4.2 身体习语中单音节形容词的隐喻义
        4.2.1 与"眼"有关的习语
        4.2.2 与"脸"有关的习语
        4.2.3 与"嘴"相关的习语
        4.2.4 与"耳朵"、"鼻子"相关的习语
        4.2.5 与"应"相关的习语
        4.2.6 与"手"相关的习语
        4.2.7 与"腿"和"脚"相关的习语
        4.2.8 与"头皮"、"脖子"和"腰"相关的习语
    4.3 对单音节形容词的隐喻机制
    4.4 余论
第五章 单音节形容词特定组合案例以及多音节化浅析
    5.1 单音节形容词特定组合案例及其认知语义
        5.1.1 形容颜色的单音节形容词类
        5.1.2 形容睡眠的单音节形容词类
        5.1.3 形容声音的单音节形容词类
        5.1.4 形容皮肤的单音节形容词类
        5.1.5 烹饪、饮食里的单音节形容词类
    5.2 由单音节形容词素所组成的双音节形容词的语义
    5.3 由单音节形容词组成的多音节固定格式及其语义
    5.4 余论
第六章 问卷调查以及汉韩语形容词对比的个案研究
    6.1 韩国人对单音节形容词的语感调查和偏误分析
        6.1.1 问卷调查目的、对象和题目
        6.1.2 从源域角度提问和中韩认知差异的讨论
        6.1.2.1 对较难习得的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源域义的分析
        6.1.2.2 对易习得的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源域义的分析
        6.1.2.3 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源域义与其对应的韩语形容词情况
        6.1.3 从隐喻角度提问和中韩认知差异的讨论
        6.1.3.1 对较难习得的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隐喻义的分析
        6.1.3.2 对较易习得的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隐喻义的分析
        6.1.3.3 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隐喻义与其对应的韩语形容词情况
        6.1.4 小结
    6.2 汉韩语形容词对比个案研究
        6.2.1 表示度量的单音节形容词的汉韩对比
        6.2.1.1 "高、矮"、"大、小"、"多、少"三组度量形容词
        6.2.1.2 "轻、重"、"强、弱"二组度量形容词
        6.2.1.3 小结
        6.2.2 表示空间维度词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隐喻义链与汉韩对比
        6.2.2.1 四组空间维度词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隐喻义链
        6.2.2.2 四组空间维度词语和韩语中表达和使用的异同
        6.2.3 表示时间的单音节形容词的汉韩对比
        6.2.3.1 表示时间段的源域义"久、暂"以及隐喻义"长、短"
        6.2.3.2 表示时间先后的源域义"早、晚"以及隐喻义"快、慢、远、近"
        6.2.3.3 单音节形容词"碎、紧、急、满"的独特时间隐喻义
        6.2.4 与部分身体或人所搭配的隐喻义与汉韩对比
        6.2.4.1 汉语的身体习语隐喻义的特点与例子
        6.2.4.2 对应于汉语惯用句组合与语义的韩语惯用句
        6.2.5 韩语动词代替形容词翻译的汉语单音节形容词
        6.2.5.1 基于动词与形容词搭配结构及其隐喻义
        6.2.5.2 上述词语与其韩语说法的对比
        6.2.6 余论
第七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6)邵阳方言中的“Ab(哩)”式形容词(论文提纲范文)

一、“Ab (哩) ”式形容词词表
二、“Ab (哩) ”式形容词的结构
    (一) 关于“A”
        1. 表示味觉的形容词
        2. 表示触觉、心理知觉的形容词
        3. 表示视觉、嗅觉的形容词
    (二) 关于“b”
        1. 述补式
        2. 述补式、附着式两可
        3. 附着式
    (三) 关于“哩”
三、“Ab (哩) ”式形容词的功能
    (一) 做谓语
    (二) 做补语
    (三) 做定语
    (四) 做宾语或宾语中心语

(7)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程度范畴研究概述
        一、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研究
        二、汉语方言程度范畴的研究
        三、湘方言程度范畴的研究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方法与理论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和运用的理论
    第三节 调查布点、材料来源与发音合作人情况
        一、调查布点情况
        二、材料来源
        三、发音合作人情况
        四、符号体例说明
第一章 程度范畴
    第一节 范畴
        一、范畴与范畴化
        二、语言范畴——认知范畴的语言化
        三、语义范畴——由内向外研究思路的出发点
    第二节 程度范畴
        一、建立程度范畴的意义
        二、程度范畴的语义内涵及其特点
        三、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系统的分类
        四、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湘方言程度范畴系统
        一、湘方言程度范畴概述
        二、湘方言程度范畴系统的分类
        三、湘方言程度范畴的表现形式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湘方言中表程度的"XA"式状态形容词
    第一节 "XA"式状态形容词的结构形式
        一、湘方言中的"XA"式
        二、"XA"式中的A
        三、"XA"式中的X
        四、X与A的搭配关系
        五、"XA"式的后附成分
        六、"XA"式的变式
    第二节 "XA"式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语用效果
        一、"XA"式的语义特征
        二、"XA"式的语法功能
        三、"XA"式的语用效果
    第三节 与其他方言的相关比较
        一、"XA"式的判定标准
        二、"XA"式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湘方言中表程度的重叠形式
    第一节 重叠与程度
        一、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
        二、不同词类的重叠
        三、形容词重叠式与重叠式形容词
    第二节 形容词重叠形式的结构类型
        一、完全重叠
        二、不完全重叠
    第三节 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语义特征、语法功能和认知语用因素
        一、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语义特征
        二、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语法功能
        三、影响形容词重叠形式的认知、语用因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湘方言中的程度状语
    第一节 程度状语概述
        一、由程度副词充当程度状语
        二、由指示代词充当程度状语
        三、由语气副词充当程度状语
    第二节 程度副词概述
        一、程度副词的性质
        二、程度副词的分类
        三、"程度副词+程度心语"的句法分析
        四、程度副词与其他程度表达形式共现的制约机制
    第三节 几组有特色的程度副词
        一、"蛮"类程度副词
        二、第一、盖一、数一、咯一/那一
        三、死、烂、蠢、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湘方言中的程度补语
    第一节 程度补语概述
        一、程度补语的界定
        二、程度补语的语义特征
        三、述程式的句法分析
        四、程度补语的语用效果
    第二节 组合式述程短语
        一、组合式的补语标记词
        二、湘方言中的组合式
    第三节 粘合式述程短语
        一、与"死"有关的粘合式
        二、V很哒/V很哩
        三、VX哒/VX哩
        四、V不过/V唔过
    第四节 程度补语的相关比较
        一、组合式与粘合式的比较
        二、程度补语与程度状语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湘方言中的程度否定
    第一节 否定与程度
        一、否定手段
        二、与程度有关的否定现象
    第二节 否定词与程度词的连用
        一、否定词+程度词+V
        二、程度词+否定词+V
        三、两类结构的不对称分布
    第三节 强程度否定
        一、"连不"结构
        二、"前世(不)"结构
        三、"崽……"结构
        四、"V不得的苦/V不得个苦"结构
    第四节 程度否定中的对称与不对称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
        二、形式与意义之间的扭曲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湘方言程度范畴对语法、语用的制约和影响
    第一节 程度范畴对语法形式的制约
        一、组配成分的选择性
        二、语法结构的规约性
        三、语法功能的完句性
    第二节 程度范畴对语用功能的影响
        一、对语气表达.的影响
        二、对句子感情色彩的影响
        三、对句子信息传递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湘方言程度范畴的特点
    第一节 湘方言程度范畴具有现代汉语程度范畴的共性特征
        一、量性特征
        二、语义次范畴的不对称性
    第二节 湘方言程度范畴的个性特征
        一、湘方言内部较为一致的特征
        二、湘方言内部的差异性
    本章小结
结语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主要创新点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本文的不足之处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8)湖南沅江方言的程度表示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沅江市概况
    0.2 程度范畴研究概述
    0.3 论文的主要内容、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0.4 沅江市草尾镇方言音系
第一章 沅江方言的程度范畴系统
第二章 沅江方言中表程度的XA式状态形容词
    2.1 XA式状态形容词及其构词方式
    2.2 XA式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
    2.3 XA式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第三章 沅江方言中表程度的重叠式形容词
    3.1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AA式
    3.2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AABB式
    3.3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ABAB式
    3.4 单音节形容词加叠音后缀构成的AXX式状态形容词
    3.5 几种特殊的重叠形式
第四章 沅江方言中表程度的代词
    4.1 代词"咯、哦、咯样、哦样、咯笼、哦笼"
    4.2 代词"咯个/哦个"+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后缀"法兴"
    4.3 咯+A+巴+A,咯笼/哦笼十A+巴+A
第五章 沅江方言中的程度副词
    5.1 程度副词的语义色彩和组合功能
    5.2 程度副词的句法功能
    5.3 沅江方言中几类常见的程度副词
第六章 用补语表示程度的几种特殊方式
    6.1 程度补语的语义色彩和组合功能
    6.2 几类特殊的程度补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量级差别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形容词重叠所表达的量性特征反思
二状态形容词的量级序列
    (一) BA式和AABB式的量级差别
    (二) AA儿式和ABB式的量级差别
    (三) AA式、BA式和BABA式的量级差别
    (四) 小结
三状态形容词量级差别的方言证据
    (一) 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AA式与AA儿式
    (二) ABB式形容词
    (三) BBA与ABB式状态形容词
    (四) BA式与BABA式形容词
    (五) AABB式与ABB式状态形容词
    (六) AAA式与AA式、AA儿式状态形容词

(10)新世纪以来陕西方言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一)产生专门的研究机构
    (二)研究人员不断增多
二、研究成果丰硕
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四、陕北方言子长话中形容词的程度表达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陕北晋语方言近40年研究述评[J]. 亢小井.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6)
  • [2]晋语五台片方言研究综述[J]. 亢小井.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10)
  • [3]子长方言语音词汇研究[D]. 南小兵. 武汉大学, 2017(06)
  • [4]太原话形容词程度的表达方式[J]. 王文卿. 语文研究, 2013(03)
  • [5]现代汉语单音节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 赵允敬. 复旦大学, 2011(08)
  • [6]邵阳方言中的“Ab(哩)”式形容词[J]. 邹晓玲. 韶关学院学报, 2011(05)
  • [7]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 龚娜.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1)
  • [8]湖南沅江方言的程度表示法研究[D]. 宋凤龄.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7)
  • [9]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量级差别考察[J]. 姚占龙. 语言研究, 2010(04)
  • [10]新世纪以来陕西方言研究综述[J]. 任永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标签:;  ;  ;  ;  ;  

陕北方言长方言形容词的度数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