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0例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观察与体会

3960例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观察与体会

一、3960例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观察和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晨[1](2021)在《分段式枸橼酸抗凝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在动脉端(滤器前)及静脉壶两处分段式输入枸橼酸钠,以减少静脉壶凝血发生率,检验其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分组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时间选取为2020年2月-2020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枸橼酸钠抗凝的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患者,共计120例,其中男性68人,女性52人,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8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2.干预措施:试验组:采取分段式枸橼酸钠抗凝,既在动脉端(滤器前)及静脉壶两处以10:1的速度输入4%的枸橼酸钠。对照组:采用常规4%的枸橼酸钠动脉端(滤器前)输入。两组置换液均采用含钙置换液(钙离子含量1.5mmol/L)以后稀释方法输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滤器后补充钙离子,从置换液处调节其它离子水平。3.基线资料收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4.结局指标:在第一次行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两组滤器及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是否有出血、碱中毒以及高钠血症等并发症;采集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中及治疗结束时的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跨膜压(transmembrane pressure,TMP)、回输压力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法上指标的差异,以检验试验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主要结局指标为:静脉壶凝血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安全性指标:并发症发生率、PH值、剩余碱、钙离子、钠离子、FIB、APTT、PT;有效性指标为:滤器使用时间、TMP、回输压力、枸橼酸钠使用剂量、血SCr水平。结果:1.基线资料: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主要结局指标:试验组静脉壶凝血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出现8例次静脉壶凝血情况,静脉壶凝血发生率为13.3%。试验组降低了静脉壶凝血的发生率。3.安全性指标: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出血、碱中毒以及高钠血症、血压下降及心率失常、低钙等并发症;试验组PH值及剩余碱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动脉钙离子浓度(a 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也在安全范围。而两组的静脉钙离子(v 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滤器静脉端血液的FIB、APTT、PT和动脉端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P>0.05),应用枸橼酸钠抗凝是未影响体内凝血功能。4.有效性指标:试验组滤器实际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每小时枸橼酸钠剂量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平均每小时枸橼酸钠剂量为271.52±21.47ml,对照组为295.16±18.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MP及回输压力在行CVVHDF期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清肌酐的清除,试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段式枸橼酸钠抗凝对于血清肌酐清除没有影响。结论:1.分段式枸橼酸抗凝应用于含钙置换液的CVVHDF中安全有效,可以有效的减少枸橼酸钠的使用剂量,降低静脉壶的凝血率,延长了血液滤过管路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2枸橼酸钠的分段式抗凝方法,能够在大于2L/h置换液的含钙CVVHDF血液滤过中安全应用,且能够避免因分段式枸橼酸抗凝而造成的碱中毒与高钠血症并发症的出现。

程相洋[2](2020)在《一种新型血液透析软件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开发一种血液透析软件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方法:1、根据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透析室医务的实际需求,编写软件需求分析。2、在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上,使用C#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开发,设计开发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简称:电子处方系统)。3、将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于临床后,统计分析电子处方系统应用前后3个月的临床数据。4、分析比较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透析中高血压(IDHT)、头晕、恶心/呕吐、寒颤/发热、胸闷、痉挛、气促等8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于临床后无重大的安全事故记录,无因断电、数据传输失败等引起的资料丢失、记录差错、不完整或者存储失败等故障。2、在本次研究中共纳入2415例次血液透析治疗,其中男性1665例次,女性750例次;4、5、6月份常规处方组(A组)1391例次,7、8、9月份电子处方组(B组)1024例次。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分别为3.8%(92)、31.6%(762)、1.6%(38)、0.2%(4)、4.8%(116)、0.2%(5)、1.6%(39)、0.5%(13)。不良反应(至少出现一种上述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6.8%(888)。3、A组中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4.3%(60)、32.2%(448)、1.7%(23)、0.1%(2)、5.4%(75)、0.1%(2)、1.9%(27)、0.6%(8)。B组中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3.1%(32)、30.7%(314)、1.5%(15)、0.2%(2)、4.0%(41)、0.3%(3)、1.2%(12)、0.5%(5)。A、B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7.5%(521)、35.8%(367)。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应用于临床没有明显改变患者IDH、IDHT、头晕、恶心/呕吐、气促、寒颤/发热、胸闷、痉挛的发生率。4、趋势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透析治疗期间患者IDH(χ2=4.05,R=-0.04)、气促(χ2=3.9,R=-0.04)发生率与医务人员使用电子处方系统的时间存在线性关系,即透析中低血压和气促的发生率随着医务人员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结论:本院自主研发的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文澍[3](2020)在《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文中研究表明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是世界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属慢性疾病范畴,具有不可逆、终身性、病程长、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漫长的疾病治疗和适应过程其实也是患者不断和疾病较量的过程,其中充满了患者独特又现实的疾痛体验和疾痛经验。本论文围绕患者的疾痛体验和经验,探究他们到底经历着怎样的疾痛,这些疾痛又给他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带来了何种改变,他们对这些改变的看法和理解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赋予这些疾痛和疾痛体验何种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以凯博文教授的“疾痛意义”为理论支撑,尝试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田野调研和访谈,深入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世界,倾听其疾痛叙事,探究其疾痛经验。第一部分从患者摇晃如摆渡般的身体状态入手,以身体状态的逐渐失控、重新控制和再度失控为时间线逻辑,来解读其疾痛意义系统的变化;第二部分通过描述其疾痛体验、疾病归因和疾痛隐喻,探究其复杂如缠丝般的治愈观念,建立其独特的个人苦难经历;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疾痛破坏了他们原来的生活世界,并对其自我认同造成困惑,为了适应新的生活节奏,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管理;第四部分从生死及健康认识、寻找人生价值和感恩前行中探寻他们赋予疾痛的最终意义,就是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实现真正的向死而生。本研究得出了十四位患者的疾痛意义内涵,研究发现,患者适应疾痛的过程就是他们给疾痛赋予意义的过程。尽管疾病和疾痛给他们的身心和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改变,但在严重的病残和死亡威胁面前,他们对生命和人生却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苏冬妮[4](2019)在《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重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背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一种长治疗时间的体外血液净化技术,可起到肾脏替代的作用,因而又称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随着新设备的引入、适应证的扩大,它在儿科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机会逐渐增多,同时也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因儿童体重小,全身血容量低,体外循环中的血流速度相对缓慢等特点,随着治疗时长的增加,治疗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血液凝固、出血等并发症。临床上一直在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适用于儿童的抗凝剂,因而近年来局部枸橼酸抗凝成为研究热点。目的:通过与普通肝素抗凝的比较,了解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在儿童连续性血液净化不同治疗模式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局部枸橼酸抗凝在儿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抗凝方案选择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92例行CBP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模式分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组,各组按抗凝方法分为枸橼酸抗凝组(A组)和普通肝素抗凝组(B组)。记录所有患儿的性别、月龄、体重、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入住时长、总住院时长、CBP治疗时长、每个滤器使用时长,治疗前后的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治疗前后体内的凝血指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酸碱及电解质指标[酸碱度(pH)、钠离子(Na+)、钾离子(K+)、钙离子(Ca2+)、碳酸氢根离子(HCO3-)]、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预后(好转、放弃治疗、死亡)及有无各种并发症出现。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儿共有92例,CVVH组28例,其中14例患儿行枸橼酸局部抗凝,14例患儿行普通肝素抗凝,CVVHDF组64例,其中15例患儿行枸橼酸局部抗凝,49例患儿行普通肝素抗凝,分别对两个治疗模式下的两个抗凝组进行比较,两组患儿的月龄、体重、性别、治疗前PCIS、P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CVVH模式下,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凝血指标中的INR、PT、Fib、Plt、酸碱及电解质指标中的pH、Na+、K+、Ca2+、HCO3-、肝功能中的ALT及PCIS较前无差异(P>0.05),B组患儿治疗后的APTT较前延长(P<0.05),A组治疗前后APTT无变化(P>0.05);B组患儿治疗后的BUN、Tbil较前下降(P<0.05),A组治疗前后BUN、Tbil无变化(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r均较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两组患儿的肌酐下降值无差异(P>0.05);B组的中位滤器寿命较长于A组(P<0.05);两组患儿的CBP治疗时长、CBP治疗过程中的出血、代谢性并发症及低钙血症的例数及病死率均无差异。CVVHDF模式下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凝血指标中的INR、PT、Fib及电解质指标中的K+较前无差异(P>0.05),B组APTT治疗后较前延长(P<0.05),A组治疗前后APTT无变化(P>0.05);B组Plt治疗后较前下降(P<0.05),A组治疗前后Plt无变化(P>0.05);B组治疗后的pH、Na+、HCO3-均较前升高(P<0.05),A组治疗前后pH、Na+、HCO3-均无变化(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a2+均较前升高(P<0.05);两组患儿的滤器寿命、CBP治疗时长、代谢性并发症、低钙血症及病死率无显着差异(P>0.05);A组的出血并发症少于B组(P<0.05)。结论:1.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在危重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不同治疗模式下较少影响体内的凝血功能,并发出血及低钙血症少,安全性高。2.局部枸橼酸抗凝不能延长滤器寿命。3.局部枸橼酸抗凝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不会加重肝功能损害,可应用于肝功能异常患儿。

朱丽[5](2016)在《个案管理在防治HD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血液透析(HD)患者的血压值、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值、生化指标值[血肌酐(Cr)、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生存质量、自我管理效能、服药依从性、家庭支持度、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和评价个案管理对促进HD专科护理实践的作用,为HD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病例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血液净化室行H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和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6个月的个案管理护理干预,个案管理分6个步骤实施,包括评估、计划、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收集并统计分析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干预前和干预后第3个月、第6个月血压值、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值、生化指标值进行评价,同时采用肾病相关生存质量表《KDQOL-SFTM量表》、《自我管理效能问卷调查表》、《Morsiky从性问卷》、《APGAR家庭功能评价表》进行生存质量、自我管理效能、服药依从性、家庭支持度评价;统计分析透析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1.干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住院费用支付方式、病程、透析时间、生化指标值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组内比较: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值、Cr、Alb、Hb、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量表SF-36总均分、KDTA总均分及部分维度得分、饮食行为自我管理效能、躯体活动自我管理效能、服药依从性、家庭支持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的组内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Hb、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量表SF-36总均分、KDTA总均分及部分维度得分、饮食行为自我管理效能、躯体活动自我管理效能、服药依从性、家庭支持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组间比较3.1干预3个月,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值、Cr、Alb、Hb、SF-36总均分、活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KDTA总均分、肾病负担、社交质量、肾病症状、肾病影响、睡眠、社会支持、患者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家庭支持度与自我管理效能总均分及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干预6个月,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值、Cr、Alb、Hb、SF-36总均分、活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KDTA总均分、肾病负担、社交质量、肾病症状、肾病影响、睡眠、社会支持、健康总评价、患者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家庭支持度与自我管理效能总均分及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并发症: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并发症总体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总体上升。结论:1.个案管理能帮助HD患者有效控制血压和透析间期体重增长。2.个案管理能帮助HD患者维持理想的Cr、Alb、Hb值。3.个案管理能改善HD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HD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服药依从性和家庭支持度。4.个案管理能降低HD患者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和低血糖等透析相关并发症。

王爱丽[6](2014)在《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降低其发生率。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对血液透析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具体分析,制定个体化治疗护理方案,有效减少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84例患者,共透析10850次,其中低血压发生276例次,发生率2.54%;肌肉痉挛255例次,发生率2.35%;心律失常22例次,体外循环凝血10例。结论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实施个体化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

彭健[7](2014)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及中医药预防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血液净化治疗来源已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有相关文献描述,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血液净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同时,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以及相关仪器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目前血液净化治疗大体分为间断性血液净化治疗以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者主要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后者主要用于急诊科以及重症监护病房,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到重症感染、药物或者食物中毒、急性重症胰腺炎、多功能脏器衰竭等等,随着治疗程度和广度的深入,血液净化治疗并发的负面效应也慢慢进入临床工作者的研究视线,血液净化治疗带来的并发症诸如心率不齐、低血压、睡眠障碍、抑郁等等,这些并发症也逐渐成为临床以及科研的重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与发现由来已久,但是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指南,就已有文献以及临床观察资料显示,现阶段对于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重点仍旧在于改进透析仪器、透析膜、置换液的配比、治疗过程中的温度和患者行为等等,药物治疗与原发性低血压相似,仍旧以扩容、血管活性药物等等为主。本课题旨在对比前人在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透析治疗)相关性低血压以及原发性低血压的基础之上,就目前重症医学临床的常用治疗途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做进一步的中医证型症候分析,并尝试用中西对照的方法进行预防并观察效果对比。目的: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和辨证要素规律及中医药手段预防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两个步骤进行,这两个阶段均采用相应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采集病例。在课题的开始,课题组将通过回顾性研究,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住重症监护病房且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46例患者,根据朱文锋教授的《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确定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中医辨证要素及症候名称,得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进一步得出优势证型。第二阶段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课题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探索性研究,以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住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同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为样本,纳入100例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各50例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疾病诊断、既往史等病历资料。观察并记录实验组(中医药组)以及对照组(西药组)分别使用的血压波动差值、低血压发生次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等相关参数并对结果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课题结论。结果:分两步介绍。第一步结果: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呈阳虚>气虚>血虚>痰饮>热盛>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肾>肝>心>胃>心神的趋势;病性分布总体为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的趋势;证候分布虚证呈脾肾阳气虚衰>气阴两虚>肝阴虚证的趋势,实证呈气滞血瘀证>湿热血瘀证>痰湿阻滞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阳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脾虚气滞证的趋势。其中病性证素以阳虚最多,气虚其次,血虚再次;病位证素以脾最多,肾其次;病性分布以虚实夹杂证最多,虚证其次,实证再次;证候以脾肾阳气虚衰证最多,气阴两虚证其次。第二步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8%)优于对照组(82%),但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66%)优于对照组(6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压波动差值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4%>8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低血压发生频次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7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血管活性药使用比较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78%<8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2%>9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参附注射液联合被动直腿抬高除了对连续性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方面略低于米多君之外,其余指标比较均优于米多君治疗,但是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不排除样本量太小导致,以期多中心、大样本进一步实验研究。结论:1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病性证素以阳气虚衰最多,气虚其次,血虚再次;病位证素以脾最多,肾其次;病性分布以虚实夹杂证最多,虚证其次,实证再次;证候以脾肾阳气虚衰证最多,气阴两虚证其次。2参附注射液联合直腿抬高临床疗效确切,但是相较于米多君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异。

王红[8](2013)在《灸药结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厥脱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国内外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CKD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并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也快速增长。目前,肾脏替代治疗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 IDH)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速度快,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影响透析效率与质量,严重时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灸疗作为中国传统的医疗保健方法,具有温通经络,活血通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等功效。生脉制剂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等功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其本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肾虚损。根据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时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厥脱证”范畴,防治当采用益气养阴、回阳固脱之法。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灸疗与生脉制剂具有良好的防治低血压和抗休克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的无烟灸疗对环境无污染,符合血液净化中心的环境要求。目前,尚未见灸药结合防治透析中低血压的研究报道。1研究目的观察“灸药结合方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有效性及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评价其控制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2研究方法2.1病例选择及分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交叉设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病例来源为2011年10月到2013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空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武警总医院等9家血液净化中心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产生随机序列,根据随机序列给受试者分配治疗组别,并在第一阶段治疗完成后,经过规定的洗脱期,交叉接受另一组别的治疗。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临床评价中心的中央随机系统进行随机分配,分为A组、B组,其中A组交叉前给予灸药结合治疗,交叉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B组交叉前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交叉后给予灸药结合治疗。本研究共纳入234例,其中A组116例和B组118例,研究过程中,共有33例患者脱落,脱落率为14.10%。2.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方法;试验组在采用西医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灸疗与口服生脉胶囊。本研究采用无烟灸疗,灸具选用江苏省泰州市灸疗技术研究所生产的纸管贴穴灸疗器(苏泰药管械准字2003第1270052号);服用的生脉胶囊为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3021036,每粒0.3g,成分:红参、麦冬、五味子),3粒/次,3次/日。选取足三里、三阴交(两穴左右交替选用)及关元,由研究人员在患者每次透析时施灸,每穴2壮,以患者有持续温热感,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周治疗2-3次。本研究4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计8周。2个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含洗脱期),随访期间两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根据交叉试验原则,在第一阶段随访结束后,进行第二阶段的观察,即两组交换处理方法,疗程和随访观察时间与第一阶段一致。2.3观察指标:2.3.1低血压发生率及程度:透析前测量血压,发生低血压时连续监测血压,直至血压正常为止,记录轻、中、重度低血压发生情况。2.3.2透析治疗质量评价指标:(1)提前中断透析治疗次数。(2)未完成超滤脱水目标情况:用设定超滤脱水量-实际完成脱水量(m1)计算。2.3.3两组西医常规措施干预次数。2.3.4中医症状积分。2.3.5随访观察:指标内容同前。2.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P值<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1治疗前两组基线齐,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共有病例234例,其中男性88例(占37.61%),女性146例(占62.39%),平均年龄为57.64±18.12岁,平均透析龄为56.252±47.142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龄、治疗前的中医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处理,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3.2灸药结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3.2.1灸药结合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例次,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且作用稳定:本研究共观察了19409例次血液透析,其中第一阶段总计10081例次,A组5062例次,B组4992例次;第二阶段总计9315例次,A组4812例次,B组4543例次。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治疗期、随访期以及总疗程的治疗期与随访期,比较试验组发生的低血压例次与对照组发生的低血压例次,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一阶段治疗期,试验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4.46%,对照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58.47%,随访期,试验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8.41%,对照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63.24%;在第二阶段治疗期,试验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8.53%,对照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50.68%,随访期,试验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8.91%,对照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50.19%,无论在治疗期还是随访期,试验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灸药结合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例次,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且作用稳定。3.2.2提高血液透析质量:3.2.2.1减少血液透析的中断次数: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治疗期、随访期以及总疗程的治疗期与随访期,比较试验组发生低血压时中断透析的例次与对照组发生低血压时中断透析的例次,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说明灸药结合可以减少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中断透析的次数,从而提高血液透析质量。3.2.2.2有利于超滤脱水目标的完成: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治疗期、随访期以及总疗程的治疗期与随访期,比较试验组发生低血压时未完成的超滤脱水量与对照组发生低血压时未完成的超滤脱水量,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了灸药结合方案可以有利于超滤脱水目标的完成,从而提高血液透析质量。3.2.3减少西医常规干预次数,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荷: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治疗期、随访期以及总疗程的治疗期与随访期,比较试验组发生低血压时西医干预次数与对照组发生低血压时西医干预次数,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4改善透析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观察了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灸药结合方案可以改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4结论4.1灸药结合方案可以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透析质量;4.2灸药结合方案可以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西医干预次数,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荷;4.3灸药结合方案可以改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4.4灸药结合方案对于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具有较稳定的作用。

祝建辉,赵文,叶媛[9](2012)在《钠及超滤曲线在高通量透析中的应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钠及超滤曲线在高通量透析(HFHD)中的应用进行观察、评价。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方法。将90例透龄大于1年的稳定的血透患者经过1个月常规血透(低通量透析,不设置钠及超滤曲线)后随机分配到常规血透组(A组)、高通量透析组(B组)、高通量透析联合钠及超滤曲线组(C组),治疗时间为1年,观察比较三组单次透析充分性(URR、Kt/V)、治疗前、治疗1年后的透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透析过程中低血压、高血压、失衡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及提前下机的发生率。采用t检验或F检验(one-way ANOVA)或率的显着性检验。结果 1)三组在年龄、透龄、每周透析时间、平均超滤量及治疗前SBP、DBP、MAP等无显着差异(P>0.05);2)90例患者总体透析相关低血压、失衡综合征、透析中高血压、提前下机的发生率分别为9.98%、7.71%、10.37%、5.62%。三组中C组透析相关低血压、失衡综合征、透析中高血压、提前下机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A组、B组(P<0.05),A组和B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3)与治疗前比较,C组治疗后SBP、DBP、MAP非常显着下降(P值均<0.01),A组、B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4)三组单次透析充分性URR、Kt/V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间DBP有显着差异(P<0.05),与A组比较,C组DBP显着下降(P<0.05),而B与A组之间、B组与C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HFHD中应用钠及超滤曲线模式可明显降低治疗过程中低血压、高血压、失衡综合征及提前下机的发生率,长期HFHD联合钠及超滤曲线模式治疗可更好的控制血压,尤其利于舒张压的控制。

付珍,付爱凤[10](2011)在《74例血液透析病人常见急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针对血液透析病人常见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护理程序在血液透析前和过程中认真评估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常见3种并发症,即低血压、心律失常和肌肉痉挛,其缓解率分别为92.7%,80%和92.2%。结论:只要认真采取预防对策,血液透析病人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就能得到缓解,并能顺利完成透析过程。

二、3960例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观察和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960例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观察和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分段式枸橼酸抗凝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2 枸橼酸抗凝的应用研究
        1.2.3 枸橼酸局部抗凝效果评估
        1.2.4 枸橼酸抗凝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应用研究
        1.2.5 枸橼酸抗凝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血浆置换研究
        1.2.6 枸橼酸抗凝在含钙置换液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抗凝方法研究
        1.2.7 枸橼酸局部抗凝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指标
    2.4 计算公式
    2.5 治疗仪器、药品与材料
    2.6 预实验
    2.7 质量控制
    2.8 研究相关伦理学
    2.9 统计分析
    2.10 研究流程图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脱落病例分析
    3.2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3 枸橼酸抗凝使用剂量比较
    3.4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安全性监测
        3.4.1 不同时间段动脉端离子钙的监测
        3.4.2 不同时间段静脉脉端离子钙的监测
        3.4.3 试验组钠离子浓度监测
        3.4.4 酸碱平衡受分段式枸橼酸抗凝的影响
        3.4.5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过程中的出血并发症
        3.4.6 凝血指标受分段式枸橼酸抗凝的影响
    3.5 患者体外循环受分段式枸橼酸钠的影响
        3.5.1 体外循环钙离子受分段式枸橼酸钠的影响
        3.5.2 体外循环PH值受枸橼酸钠的影响
        3.5.3 体外循环剩余碱受枸橼酸钠的影响
    3.6 体外循环凝血指标受枸橼酸钠的影响
        3.6.1 PT值受枸橼酸钠的影响
        3.6.2 APTT值受枸橼酸钠的影响
        3.6.3 FIB值受枸橼酸钠的影响分析
    3.7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有效性检测
        3.7.1 血滤器的使用期限
        3.7.2 静脉壶凝血
        3.7.3 两组患者跨膜压(TMP)水平变化比较
        3.7.4 两组患者回输压力水平的波动
        3.7.5 患者动脉端血SCr水平的波动
第4章 讨论
    4.1 抗凝是确保CBP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4.1.1 分段式枸橼酸输入速度
        4.1.2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方法
        4.1.3 正确计算与置换液配置是保障分段式枸橼酸抗凝安全治疗的重要基础
    4.2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的关键是安全监测
    4.3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的主要禁忌症
    4.4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对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4.5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进行含钙置换液CVVHDF血液滤过的应用
        4.5.1 分段式枸橼酸抗凝的机理与特点
        4.5.2 基本方法
        4.5.3 钙离子的补充速度
        4.5.4 抗凝效果监测
        4.5.5 安全性的监测
    4.6 总结
第5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
    5.3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一种新型血液透析软件的开发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设计及研究方法
    1.1. 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的设计开发
    1.2. 临床应用研究设计
第二章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描述性分析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2.3. 趋势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血液透析电子处方系统的开发
    3.2. 血液透析处方电子化应用的临床应用分析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液净化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
    1.1 血液净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史
    1.2 血液净化信息系统的发展类型
    1.3 血液净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主要缩写词表
致谢

(3)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六、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摆渡般的身体状态
    第一节 症状的出现和加剧:逐渐失控的身体状态
        一、主观感受的表层征兆
        二、客观检查的医学体征
    第二节 身体状态的控制:两种替代治疗方式
        一、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
        二、手术治疗:肾脏移植
    第三节 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再度失控的身体状态
        一、长年血透引发的并发症
        二、肾脏移植引发的并发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缠丝般的治愈观念
    第一节 疾痛体验:产生对未知和死亡的惧感
        一、疾病认知的茫然心理
        二、必死性意识的侵入
    第二节 疾病归因:可控的个体和不可控的宿命
        一、内源性归因:形色各异的个体因素
        二、外源性归因:神秘的外部力量作用
    第三节 疾痛隐喻:疾病隐喻和道德隐喻
        一、作为隐喻的疾病
        二、疾病的道德隐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碎片化的日常生活世界
    第一节 人生进程的破坏
        一、终身伴随的时间禁制
        二、不断压缩的活动空间
        三、持续加剧的孤独感
    第二节 自我认同的困惑
        一、身体影响自我认同
        二、“病人”和“正常人”的身份转换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一、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
        二、一个观察实例:Y先生的自我管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意义赋予
    第一节 正视死亡,向死而生
    第二节 健康重要,身体第一位
    第三节 重振旗鼓,寻找人生价值
    第四节 常念感动,负恩前行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4)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重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分组
    五、主要试剂
    六、主要仪器
    七、上机前准备
    七、联机方式、参数设置及调节
    八、观察项目及标本采集方法
    九、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一、CVVH模式
    二、CVVHDF模式
    三、汇总
讨论
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枸橼酸抗凝在重症儿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5)个案管理在防治HD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概念的定义
    2.1 终末期肾脏疾病
    2.2 血液透析
    2.3 血液透析指征
    2.4 血液透析适应症
    2.5 个案管理
    2.6 个案管理模式
    2.7 个案管理护士
    2.8 自我管理效能
    2.9 生存质量
3 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技术路线
    3.4 资料收集过程及质量控制
    3.5 资料分析
    3.6 伦理问题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 HD 患者护理问题归纳
    4.2 两组HD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4.3 干预前两组HD患者各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4.4 个案管理的效果评价
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录 4
    附录 5
    附录 6
    附录 7
    附录 8
    附录 9
    附录 10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护理
    2.1 低血压护理
    2.2 肌肉痉挛护理
    2.3心律失常护理
    2.4 体外循环凝血护理
3 结果
4 讨论

(7)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及中医药预防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第一篇 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研究现状
        1. 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认识
        2. 血液净化引起的低血压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2.1 年龄因素
        2.2 饮食因素
        2.3 情志因素
        2.4 治疗因素
        3. 连续性血液净化引起低血压中医症候分型
        3.1 阳气虚衰
        3.2 气阴两虚
        3.3 痰浊阻滞
        3.4 气虚血瘀
        4. 血液净化引起的低血压中医治疗研究现状
        5. 讨论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西医研究现状
        1. 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由来
        2. 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因素
        2.1 患者自身相关因素
        2.1.1 年龄
        2.1.2 基础疾病
        2.1.3 进食
        2.1.4 药物影响
        2.1.5 营养因素
        2.2 透析相关因素
        2.2.1 超滤率(UFR)过大
        2.2.2 透析液的配置相关因素
        2.2.3 透析液温度
        2.2.4 醋酸盐透析液
        2.2.5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与过敏因素
        2.2.6 透析不充分
        2.2.7 干体重计算不准确
        3. 引起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机制分析
        3.1 有效血容量的减少
        3.2 左室舒张功能不良(LVDD)
        3.3 心脏收缩功能异常
        3.4 血浆再充盈(PRR)
        3.5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6 血管活性物质
        3.7 血管功能异常
        3.8 血浆渗透压不稳定
        4. 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
        5. 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
        6. 西医对于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
        6.1 控制原发病,解除患者心理顾虑
        6.2 合理应用降压药物、镇静药物
        6.3 合理安排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饮食
        6.4 改善患者贫血及予以充分营养支持
        6.5 使用低温透析
        6.6 应用碳酸氢盐透析液
        6.7 尽可能降低钠浓度提高钙浓度
        6.8 严格把握出入量,控制脱水量和脱水速度
        6.9 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
        6.10 使用米多君药物预防治疗
        6.11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6.12 加强血液管路的监护,正确应用抗凝技术
        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以及中医药预防的疗效评价
    前言
    第一篇:连续性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素证候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回顾观察指标
        3.1 资料收集
        3.2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4.2 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4.3 病性分布情况
        4.4 证候分型分布情况
        4.4.1 虚证证型分布情况
        4.4.2 实证证型分布情况
        4.4.3 虚实夹杂证证型分布情况
        5. 讨论
        5.1 连续性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现存研究
        5.2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5.3 结论
        5.4 结论分析
        5.5 本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参附注射液联合体位变化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评价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1.6.1 病例剔除标准
        1.6.2 病例脱落标准
        1.6.3 病例中止标准
        1.7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判断标准
        1.8 终止试验标准
        2. 试验过程
        2.1 试验设计
        2.2 随机方法及隐匿
        2.3 试验方法
        2.3.1 对照组治疗
        2.3.2 实验组治疗
        3.观察指标
        3.1 一般项目记录
        3.2 病情相关内容
        3.3 研究直接相关指标
        3.4 临床疗效评价
        3.4.1 疗效判定标准
        3.4.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3.5 临床试验记录
        3.6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组间基线数据可比性分析
        4.1.1 性别可比性
        4.1.2 年龄可比性
        4.1.3 主要原发病可比性
        4.1.4 主要既往史可比性
        4.1.5 目前主要干预措施可比性
        4.1.6 体温、心率、指尖血氧、APACHE II评分可比性
        4.2 临床疗效分析
        4.2.1 临床疗效总体比较
        4.2.2 临床观察指标分别比较
        5. 讨论
        5.1 被动直腿抬高的中医认识
        5.2 参附注射液的益气温阳作用
        5.2.1 阳气虚衰证的选取
        5.2.2 实验方药的选取
        5.2.3 参附注射液的中医分析
        5.3 疗效及观察指标分析
        5.3.1 疗效
        5.3.2 观察指标分析
        5.4 结论
        5.5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个人简历

(8)灸药结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厥脱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生脉制剂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文献计量学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1.5 疗效评价方法
        1.6 研究质量控制措施
    2 结果
        2.1 临床病例观察完成情况
        2.2 一般情况
        2.3 疗效分析
        2.4 不良事件分析
    3 讨论
        3.1 灸疗、选穴及应用生脉制剂的依据
        3.2 灸药结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入组一般情况表
    附录2 病例脱落一览表
    附录3 症状分级量化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74例血液透析病人常见急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
2 常见急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2.1 低血压
    2.2 心律失常
    2.3 肌肉痉挛
3 护理对策
    3.1 低血压
    3.2 心律失常
    3.3 肌肉痉挛
4 小 结

四、3960例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观察和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段式枸橼酸抗凝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杨晓晨.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一种新型血液透析软件的开发及临床应用[D]. 程相洋.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向死而生: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意义赋予[D]. 文澍.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在重症患儿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应用[D]. 苏冬妮. 苏州大学, 2019(08)
  • [5]个案管理在防治HD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朱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王爱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10)
  • [7]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候要素分析及中医药预防疗效评价[D]. 彭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8]灸药结合防治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厥脱证)的临床研究[D]. 王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01)
  • [9]钠及超滤曲线在高通量透析中的应用评价[J]. 祝建辉,赵文,叶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23)
  • [10]74例血液透析病人常见急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付珍,付爱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21)

标签:;  ;  ;  ;  ;  

3960例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观察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