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抗战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观主要内容分析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抗战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观主要内容分析

一、“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试析抗战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论文文献综述)

张若楠[1](2021)在《习近平关于知识分子重要论述研究 ——基于与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比较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

刘栋[2](2020)在《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政党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加强自身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以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运用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结合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追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能够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政治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特殊的历史条件。通过对延安时期党的历史资料的挖掘,重点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三位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思想,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建设思想,总结延安时期以前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政治建设的经验,以求“研之有理”。厘清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是实现“研之有据”的重要前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既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又面临着异常复杂的社会环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现实所需。从党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既有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又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提高战斗力。从我们党领导社会革命的角度来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局部执政阶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边区经济和民生建设的需要。从党的自我革命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存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围绕自身政治建设进行了丰富实践,主要包括夯实思想根基以坚定政治信仰,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加强政治领导,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依托局部执政着力净化政治生态等。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保证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方向和效果,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进程。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特点在于,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任务的艰巨性,斗争中突出了理论指导的创新性,出于革命的需要党的政治建设在军队方面表现尤其突出,价值追求方面凸显人民性。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是一个政党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法宝。循着历史逻辑,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方向引领、核心领导、路线遵循、示范引领、整风运动、纪律约束等方面积累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中之重;密切结合复杂环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历史发展表明,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促进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无论党的建设推进到什么阶段,政治建设这个根本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孙少寒[3](2020)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时期,亦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上不断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和现实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化的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的初步认识为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历史积淀。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相对稳定的局部执政环境、青年知识分子的大量涌入、毛泽东自身的良好素质以及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为其提供了现实条件。毛泽东强调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以进步知识分子为重要载体的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必须立足本国,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必须面向世界,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必须制定、执行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必须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间的关系。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不仅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成熟与完善、推进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提高了陕甘宁边区群众的思想觉悟,增进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而且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想、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知识分子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吸收、借鉴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重要理论成果,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保党带领人民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景象。

张凯[4](2019)在《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在新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更需要强大的理论信仰作为精神指引。总书记又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这项极端重要工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背景下展开的,因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壮大发展不仅需要理论逻辑的论证,更需要历史逻辑的说明,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无法抛却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深切关照。可以说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中能够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逻辑起点;从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能够发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从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能够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路径。基于这样的宏大背景,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张闻天同志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既具有承继珍贵遗产的本源性意义,又具有引领当前的创生性价值。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他在多年革命生涯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产物。其理论是张闻天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旧中国到新中国这一旷古未有的历史性大变革的浓缩反映,记录着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初步萌芽到渐进发展的曲折过程。因此,以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为依据,厘清其理论内涵,既可以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加快解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问题,又可以推动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水平。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分析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本章对张闻天思想形成的主客观条件以及曲折演变过程进行了追根溯源的剖析,阐述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国内和国际时代的背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张闻天优良的个人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等,这些主客观条件促成了他的理论成就。同时,张闻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深化、再思考的实践过程。第二章阐释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此章主要探讨了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地位、内容、原则、主要方法的思想。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思想上,张闻天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一切工作的灵魂”、“马列主义是一切党员和干部的必修课”、“思想改造同组织工作同等重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等。需要指出的是,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这几条原则不是彼此分离的,而是相互融合交叉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原则体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张闻天主张因时制宜、以理服人、典型示范、实践锻炼等方法,这些方法的相互交叉运用使张闻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极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章阐明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和历史价值。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各部分内容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呈现出人本化、科学化、务实化的特征。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促进了党在革命年代中心任务的完成,而且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建设。第四章论述了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和启示。虽然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教育复杂化等挑战,但是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现今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探索规律,从地位、内容、原则、方法等多维度提升实效性。

孙路尧[5](2019)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日战争的历史大背景下,作为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重要力量,知识分子秉承传统中国读书人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强烈影响下,积极投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地知识分子既有知识分子的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下,抗战时期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坚实的力量。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考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理论认知、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知识分子政策的特点展开分析。正确科学的知识分子政策,是根据地知识分子发挥历史作用的前提。第二章考察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政治领域中的作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知识分子的大量入党、参军参干使得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知识化”;二是知识分子通过参与根据地的创建、参政议政、参加政治宣传,深度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第三章考察根据地知识分子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主要从工业建设和农业建设两个方面展开:工业建设从工业企业的发展、工业技术的革新、工业人才的培养三个层面展开;农业建设从农业科学知识普及、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考察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中的作用。热情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积极进行大众文艺创作、促进科技卫生事业发展,是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中的突出表现。第五章是评价与启示,反思了本研究的当代价值,重点突出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与家国情怀的交融。在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根据地知识分子的表现令人瞩目。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将个人的历史遭遇、人格特质与民族担当融于一体,不计个人荣辱成败,坚守人类文明的成果,并结合时代需要,将自身塑造成民族认同感十分强烈的特殊群体。探究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揭示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抗战期间发挥的历史作用,可以为当代知识分子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

聂小莉[6](2019)在《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胡绳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他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在当代中国学术界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知识分子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创造者,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胡绳大致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直至21世纪初,期间创造出大量论着。胡绳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为思想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为思想源泉,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意识的转变为思想语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形成、发展、深化知识分子思想。胡绳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阶级属性、重要作用、文化价值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表现出其独树一帜的特点:以历史的态度记述知识分子的变迁与贡献、以革命的标准评价知识分子的功过与是非、以人民的立场分析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以民族的情感抒发理想和斗志。他的知识分子思想内涵丰富,对新时期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有理论支撑作用,对深化新世纪知识分子的研究有历史借鉴意义,对新时代增强知识分子文化自信有重要启迪。

吴萌[7](2019)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了知识分子在抗战中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力吸收知识分子为党的事业服务。但知识分子由于家庭出身、生长条件、教育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到达延安之后,逐渐表现出许多与革命形势及政党政治不相符合的情形。这样,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就显得必要而紧迫。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国传统“士”文化的精华,结合个人丰富的实践经历,立足于中国国情,对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并指出延安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造知识分子的思想。毛泽东深刻剖析了知识分子存在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认为知识分子在阶级立场、思想感情、世界观方面都带有小资产阶级特性,主张知识分子要在阶级立场、思想感情、世界观方面转变到无产阶级上来。知识分子虽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作为革命的同盟者,是需要加以团结的对象,因而毛泽东主张在改造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坚持在弄清思想的基础上对知识分子加以团结。同时,毛泽东主张知识分子在进行改造时,不仅自身要做出努力,而且要在党的政策的引导下,更好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以改造。对于知识分子如何进行改造,毛泽东主要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深入实践、与工农兵相结合以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面进行了深刻论述。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呈现出鲜明的辩证性、阶级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特征。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为当下辩证地认识知识分子以及使知识分子在各方面逐步完善自己,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李艳丰[8](2019)在《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毛泽东是近代以来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巨人,无论是他的支持者还是他的反对者都必须承认,他兼具文韬武略,百年难得一见。人们对他的文章、诗词、书法等皆推崇备至。毛泽东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指导思想,并被继承与发展。然而由于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引发了巨大的争论,把毛泽东不重视制度建设作为解释其晚年失误的一个原因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共识。这就使得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一种误解:毛泽东的一生在党的制度建设上并没有什么建树。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很少提及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更有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此为突破口,断章取义地大肆攻击毛泽东“要人治,不要法治”,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等等。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毛泽东在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始终在探索党的制度建设,始终致力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的学说中国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正是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建设,才能够组建坚强的党和强大的人民军队,才能够夺取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也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制度保障。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打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毛泽东开始进行党的制度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讲,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成果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为后来党的制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还原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并回应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进行研究。其一,探求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源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学说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的基础。列宁在此基础上,结合俄国革命实际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布)成为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进入了社会主义新阶段。毛泽东在继承他们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开始了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制度建设思想中国化的进程,形成了中国化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制度建设思想--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其二,梳理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无到有,从萌芽到发展,从成熟再到新的发展,从曲折发展到走进误区,都与中国革命发展历程紧密相连。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针对革命任务的需要和客观革命环境,对党的制度建设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对推进的党的制度建设,推进革命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曲折发展和失误时期,依然提出过一些建设性的思想。其三,阐述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在党的建设实践中注重制度化安排,形成了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思想、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思想、党的干部制度建设思想、党的监督制度建设思想以及其他相关制度建设思想等相对完整和严密的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体系。其四,解析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内在运行机理。主要涉及毛泽东对党的制度的属性判断(人治还是法治),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性善还是性恶),制度建设的公平抉择(程序还是实质),制度运行的关键(平衡与失衡)等。其五,对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进行评价和反思以及启示探讨。文中客观评价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意义,认为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理论中国化的先河,提供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文章还总结了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可见,毛泽东不仅拥有党的制度建设思想,而且其思想内容很丰富,指导作用很大,地位很重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胡筠沂[9](2019)在《毛泽东和葛兰西知识分子观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建国以来,知识分子工作在我国政府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令人相当满意的结果。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把理性的方向性、意志的趋向性集中在为建设美好的新中国而奋斗的方向上,正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走向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幸福彼岸。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时期,还是在后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在党领导下的知识分子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国家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建设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知识分子的发展之路仍面临许多困难、危险和障碍。知识分子如果不能从内到外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就很可能“意马心猿”,将马克思主义变成脱离人民群众的干涸教条,忽视关系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人心向背的问题,甚至彻底失去在全球化不同体制的意识形态竞争加剧过程中的中国话语权。这就要求我们需要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知识分子相关问题,运用科学理论引领我国的知识分子工作,力求保持党内知识分子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研究知识分子相关的问题,我们注定绕不开对毛泽东和葛兰西这两位对知识分子研究集大成者的观点的梳理。本文将主要从两个方面即关于知识分子观异同点比较毛泽东和葛兰西的知识分子观,力图将二者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精华结合起来,以期望对新时期我国有效开展对待知识分子各项工作的具体路径给予灵感。同时,对于知识分子自身而言,也要自觉地、能动地认识到并克服这个集团天生脱离群众的不足,不断对自己的世界观进行批判的改造,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一元化地位。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将知识分子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力量拧成一股绳构建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话语权,凝聚真正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性的精神力量。

毕小龙[10](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研究 ——以社会思潮为研究对象》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中国的稳步崛起和西方的相对衰弱导致21世纪的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思想大解放的背景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河殇》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思潮、20世纪90年代以《中国可以说不》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潮、21世纪初以《中国震撼》为代表的新权威主义思潮。中国知识分子自古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改革开放后更以空前的热情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并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对中西关系的看法虽然是中国社会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因此,基于社会思潮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中西观的核心问题、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演变特点,兼顾一般规律和时代特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分析工具,辅以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本文选择《河殇》《中国可以说不》《中国震撼》作为对应的三个时间段中主要社会思潮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这三本书中的中西观及其引发的争议,还原由知识分子推动的中国社会思潮在这三个时间段中所反映的中西观全貌。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演绎法和归纳法。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对中西战略关系、中西发展现状、中西发展趋势的判断。中西观的形成过程是中国知识分子运用不同的政治理论和经济理论对中西关系现状和趋势进行认识的过程。中西力量对比与组合是自变量,中国民众的利益诉求是中介变量,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是因变量。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文明主导权的转移都会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演变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从弱国心态到强国心态、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共存。因为无法全面掌握准确的信息或者无法正确解读掌握的信息,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经常出现偏差。党和政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更多的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中西观。

二、“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试析抗战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试析抗战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2)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情况
        (三)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评析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一、延安时期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一)延安时期
        (二)党的政治建设
        (三)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二、政治和讲政治
        (一)政治
        (二)讲政治
    三、党的建设与政治建设
        (一)党的建设
        (二)党的建设层面的政治建设
        (三)国家建设层面的政治建设
    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的政治建设
第二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一)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必须坚定政治信仰
        (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事业的政治领导
        (三)政治能力的提高是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政治思想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精华
        (二)中国传统政治忠诚观涵养政德
        (三)中国传统大局观给予历史启迪
        (四)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养料滋养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政治建设积累的经验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员思想政治化的要求
        (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提高政治能力是从政治上建设党的着眼点
        (四)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
    一、历史条件:相对稳固的根据地得以创建
        (一)根据地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二)局部执政奠定了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共产国际的变化增强了党的自主性
    二、实践需要:应对复杂的革命形势的迫切要求
        (一)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二)应对外部困境和危机的内在要求
        (三)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结果
    三、党建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使然
        (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党员政治信仰
        (二)党的政治领导弱化的状况需要及时扭转
        (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亟待提高
        (四)保持党的自身肌体健康需净化政治生态
第四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夯实思想根基以坚定政治信仰
        (一)加强理论武装以提高党的战斗力
        (二)实事求是地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立场
    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加强政治领导
        (一)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二)建立中国共产党一元化领导体制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
        (四)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
    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一)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
        (二)彰显边区各机关政治属性
        (三)发挥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在政治历练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四、依托局部执政着力净化政治生态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生活政治性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以促进全党团结统一
        (三)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以确保德才兼备
        (四)建设廉洁政治以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第五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成就及特点
    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成就
        (一)保证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方向和效果
        (二)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三)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
        (四)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五)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
    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形势严峻彰显任务艰巨性
        (二)理论指导方面创新性突出
        (三)具体实践方面侧重于军队
        (四)价值追求方面凸显人民性
第六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及当代启示
    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
        (二)保证全党服从中央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三)坚持正确政治路线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四)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
        (五)延安时期以整风形式加强政治建设是党的伟大创举
        (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对当代的启示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历史使命
        (二)将维护党的核心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中之重
        (三)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四)加强党员党性修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
        (六)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和现实条件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思想
        (二)历史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直接来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的初步认识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形成的现实条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
        (二)相对稳定的局部执政环境
        (三)青年知识分子大量涌入延安
        (四)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
        (五)毛泽东个人的良好素质
第二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进步知识分子
        (一)“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阶级或阶层”
        (二)“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三)知识分子必须“与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起”并坚持“为抗战服务,为工农服务”
        (四)中国共产党应“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第三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一、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历史意义
        (一)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
        (二)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文化建设
        (三)提高了陕甘宁边区群众的思想觉悟,增进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现实启示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4)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博士论文选题的梳理
        (二)关于文献着作类的梳理
        (三)关于期刊论文的梳理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演进历程
    一、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时代背景:社会大变革
        (二)理论资源: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外来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三)实践基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
        (四)个人因素:理论修养和个性品质
    二、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演进历程
        (一)张闻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萌动与曲折演进
        (二)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阐释
    一、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思想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一切工作的灵魂”
        (二)“马列主义是一切党员和干部的必修课”
        (三)“思想改造同组织工作同等重要”
    二、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
        (一)思想教育
        (二)政治教育
        (三)作风教育
        (四)理想信念教育
    三、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思想
        (一)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党性原则
        (二)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三)提倡朴素切实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四)高度重视理论宣传,坚持理论掌握群众的原则
    四、张闻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想
        (一)反对“党八股”,主张因地、因时制宜的方法
        (二)反对命令主义,主张说服群众、以理服人的方法
        (三)反对千篇一律,主张树立榜样、典型示范的方法
        (四)反对“填鸭式”灌输,主张结合实践锻炼的方法
第三章 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和历史价值
    一、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一)全面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持续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五)人格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六)务实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二)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完成
        (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 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和启示
    一、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复杂情形
        (二)利益多元化导致复杂情形
        (三)教育社会性导致复杂情形
    二、启示之一: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地位上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在内容上以党的中心任务为核心
        (三)在原则上坚持服从大局与服务大局展开工作
        (四)在方法上创新思想理论教育方式
    三、启示之二:着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要坚持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坚持系统性与专业性的统一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特载1:邓小平在张闻天同志追悼会上致的悼词
    特载2:江泽民在纪念张闻天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附录3: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大事年表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
        1.2.2 国外研究
    1.3 研究问题
    1.4 概念界定
        1.4.1 知识分子
        1.4.2 抗日根据地
    1.5 研究意义
        1.5.1 学术意义
        1.5.2 现实意义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第2章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2.1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理论认知
        2.1.1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2.1.2 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
    2.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
        2.2.1 大量吸收和任用知识分子
        2.2.2 尊重、保护和优待知识分子
        2.2.3 知识分子的思想再教育
    2.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特点
        2.3.1 对知识分子政策调整及时
        2.3.2 注重对知识分子的吸引与培养相结合
        2.3.3 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成效显着
第3章 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政治领域中的作用
    3.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知识化
        3.1.1 知识分子入党
        3.1.2 知识分子参军参干
    3.2 知识分子深度参与政治实践
        3.2.1 知识分子投入根据地的创建
        3.2.2 知识分子参政议政
        3.2.3 知识分子进行抗日政治宣传
第4章 根据地知识分子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
    4.1 根据地知识分子与工业建设
        4.1.1 工业企业的发展
        4.1.2 工业技术的革新
        4.1.3 工业人才的培养
    4.2 根据地知识分子与农业建设
        4.2.1 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
        4.2.2 农业技术的推广
        4.2.3 农业人才的培养
第5章 根据地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中的作用
    5.1 知识分子投身各级各类教育
        5.1.1 干部教育
        5.1.2 学校教育
        5.1.3 社会教育
    5.2 积极进行大众文艺创作
        5.2.1 大众文艺创作的基础
        5.2.2 大众文艺创作的主要形式
    5.3 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
        5.3.1 知识分子与科学技术事业
        5.3.2 知识分子与医疗卫生事业
第6章 抗日根据地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启示
    6.1 抗日根据地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特点
        6.1.1 根据地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6.1.2 根据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更紧密
        6.1.3 根据地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
    6.2 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启示
        6.2.1 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是关键
        6.2.2 重视知识分子的自我塑造
        6.2.3 加强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
参考文献
致谢

(6)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的意义
    2.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的方法
    3.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的进展
1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1.1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形成背景
        1.1.1 以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理论为思想基础
        1.1.2 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为思想源泉
        1.1.3 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意识作为思想语境
    1.2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形成过程
        1.2.1 在抗战烽火中奠定根基
        1.2.2 在新中国建立后继续探索
        1.2.3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断深化
2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2.1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基本内容
        2.1.1 关于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
        2.1.2 关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2.1.3 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2.1.4 关于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
    2.2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主要特点
        2.2.1 以历史的态度记述知识分子的变迁与贡献
        2.2.2 以革命的标准评价知识分子的功过与是非
        2.2.3 以人民的立场分析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
        2.2.4 以民族的情感抒发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斗志
3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
    3.1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理论贡献
        3.1.1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中国化
        3.1.2 推动了知识分子学术研究的进步
        3.1.3 纠正了知识分子问题的错误认识
    3.2 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的实践价值
        3.2.1 对做好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有理论支撑作用
        3.2.2 对深化新世纪知识分子研究有历史借鉴意义
        3.2.3 对增强新时代知识分子文化自信有重要启迪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7)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五、相关概念界定
        (一)延安时期
        (二)知识分子
        (三)改造
第1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1.1 理论渊源
        1.1.1 马克思恩格斯对知识分子问题的阐述
        1.1.2 列宁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论述
        1.1.3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知识分子的认识
    1.2 实践基础
        1.2.1 革命现实对知识分子的需要
        1.2.2 延安知识分子存在的问题
第2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发展脉络
    2.1 第一阶段(1935 年-1938 年):肯定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2.2 第二阶段(1939 年-1941 年):重视与改造知识分子并行
    2.3 第三阶段(1942 年-1948 年):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改造
第3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3.1 知识分子改造的目标
        3.1.1 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
        3.1.2 转变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
        3.1.3 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2 知识分子改造的原则
        3.2.1 坚持有的放矢
        3.2.2 坚持自我改造与社会改造相结合
        3.2.3 坚持弄清思想与团结同志相统一
    3.3 知识分子改造的途径
        3.3.1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3.3.2 深入实践,与工农兵相结合
        3.3.3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3.4 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基本特征
        3.4.1 辩证性
        3.4.2 阶级性
        3.4.3 实践性
        3.4.4 人民性
第4章 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
    4.1 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历史意义
        4.1.1 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4.1.2 促进了知识分子的有效改造
        4.1.3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队伍
        4.1.4 开创了延安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4.2 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的现实启示
        4.2.1 充分认识知识分子的作用
        4.2.2 加强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教育
        4.2.3 提升知识分子的理论素养
        4.2.4 增强知识分子的群众观念和实践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及选题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综述
        (一) 研究概况
        (二) 研究评析
        (三) 关于研究本身的几点思考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来源
    一、概念的定义与界限
        (一) 制度的概念
        (二) 党的制度相关概念
        (三) 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相关概念
        (四) 毛泽东思想语境中的制度概念
        (五) 党的制度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
    二、在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前应该厘清的几个问题
        (一)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地位不应否定
        (二)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研究对象
        (三)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与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关系
        (四)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与党的其他建设思想的关系
    三、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 关于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二) 关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三) 关于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四) 关于党内选举制度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五) 关于党内监督制度思想的理论来源
        (六) 关于党对政权的领导制度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二章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形成过程
    一、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萌芽时期(1918-1927)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早期酝酿向具体实践过渡
        (二) 节点:创立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完成
        (三) 特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开始萌发
    二、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1927-1935)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发动工农向武装斗争过渡
        (二) 节点:三湾改编与古田会议
        (三) 特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建设思想发展突出
    三、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形成时期(1935-1949)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指导地方向指导全党过渡
        (二) 节点:遵义会议与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三) 特征:革命党制度建设思想体系框架基本建构完成
    四、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成熟时期(1949-1956)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 节点: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三) 特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全面成熟
    五、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
        (一) 脉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从总结借鉴向全面自主过渡
        (二) 节点:中国共产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 特征: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在曲折中发展
第三章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基本内容
    一、党的领导制度建设思想
        (一) 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思想
        (二) 中央对地方领导制度思想
        (三) 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制度思想
        (四) 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制度思想
        (五) 多党合作制度思想
        (六) 党对军队领导制度思想
    二、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思想
        (一) 毛泽东对党的组织制度的探索
        (二) 毛泽东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思想
        (三) 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三、党的干部制度思想
        (一) 毛泽东关于党的干部制度的探索
        (二) 毛泽东党的干部制度思想内容
        (三) 党的干部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四、党的监督制度思想
        (一) 毛泽东对党的监督制度的探索
        (二) 毛泽东党的监督制度思想内容
        (三) 党的监督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五、党的管理制度建设思想
        (一) 毛泽东对党的管理制度的探索
        (二) 毛泽东党的管理制度思想内容
        (三) 党的管理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六、党的宣传制度建设思想
        (一) 毛泽东关于党的宣传制度的探索
        (二) 毛泽东党的宣传制度思想的内容
        (三) 党的宣传制度建设成果概览
第四章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解析
    一、毛泽东制度建党思想中的制度属性探讨
        (一) 制度属性的质疑与评判标准
        (二)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特征
        (三) 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思想的特例
    二、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
        (一) 人性善恶与制度设计
        (二) 毛泽东对人性的看法
        (三) 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
    三、制度建设的技术抉择
        (一) “人民主体”的实质正义追求
        (二) “群众路线”的程序正义保障
        (三) 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与偏离
    四、制度调整的关键把握
        (一) 三个选择
        (二) 三对关系
        (三) 四个要点
第五章 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意义与启示
    一、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历史意义
        (一) 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制度建党中国化先河
        (二) 提供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 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总体性框架
    二、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 要把党的制度建设摆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位置
        (二) 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就必须解决制度缺位和制度虚设问题
        (三) 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进程
        (四) 要把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部分
        (五) 要把党的制度建设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有机统一起来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于研究成果

(9)毛泽东和葛兰西知识分子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毛泽东和葛兰西知识分子观形成背景
    第一节 毛泽东和葛兰西知识分子观形成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马恩列理论奠定毛泽东和葛兰西知识分子观形成的基础
    第三节 毛泽东和葛兰西知识分子观融合了各自的传统理论
    第四节 毛泽东和葛兰西的人生经历迥异
第二章 毛泽东和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基本内容
        一、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二、关于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三、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思想
    第二节 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的基本内容
        一、“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二、“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建构
第三章 毛泽东和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的通约性
    第一节 重新界定知识分子
    第二节 强调知识分子对革命的作用
    第三节 重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第四节 直视知识分子的“通病”
第四章 毛泽东对葛兰西知识分子观的超越
    第一节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标准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毛泽东纳入世界观作为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标准之一
        二、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划分谨慎且细致
        三、定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与工农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第二节 毛泽东提出的“改造知识分子”相对于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更具有现实和实践意味
    第三节 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出中国特色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第四节 知识分子要过社会主义这一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研究 ——以社会思潮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与评价
    第四节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第六节 研究难点与研究重点
第一章 中西观的核心问题、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解读
    第一节 中西观聚焦的三大核心问题
    第二节 基于认识的中西观形成机理
    第三节 导致中西观出现偏差的原因
    第四节 时代主题转换与中西观演变
    小结
第二章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
    第一节 20 世纪80 年代的国内外背景
    第二节 《河殇》代表的中西观及其成因
    第三节 《河殇》引发的中西观交锋
    小结
第三章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
    第一节 20 世纪90 年代的国内外背景
    第二节 《中国可以说不》代表的中西观及其成因
    第三节 《中国可以说不》引发的中西观交锋
    小结
第四章 21 世纪前18 年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
    第一节 21 世纪前18 年的国内外背景
    第二节 《中国震撼》代表的中西观及其成因
    第三节 《中国震撼》引发的中西观交锋
    小结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西观”的总结与思考
    第一节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社会思潮和中西观
    第二节 当代中西观演变的两个特点
    第三节 研究假设的案例检验结果
    第四节 引导知识分子形成正确的中西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四、“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试析抗战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关于知识分子重要论述研究 ——基于与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比较的视角[D]. 张若楠. 外交学院, 2021
  • [2]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D]. 刘栋. 兰州大学, 2020(01)
  • [3]延安时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研究[D]. 孙少寒.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张闻天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D]. 张凯.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5]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研究[D]. 孙路尧.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2)
  • [6]胡绳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D]. 聂小莉.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7]延安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改造思想研究[D]. 吴萌. 湘潭大学, 2019(02)
  • [8]毛泽东党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 李艳丰. 湘潭大学, 2019(12)
  • [9]毛泽东和葛兰西知识分子观比较研究[D]. 胡筠沂.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中西观”研究 ——以社会思潮为研究对象[D]. 毕小龙.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抗战时期毛泽东知识分子观主要内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