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道德及其作用

论企业道德及其作用

一、论企业道德规范及其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邵鸯凤[1](2020)在《企业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与治理边界》文中研究说明企业道德风险具有利益相关者互动的显着多元化特征,这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契约结构规定的。研究道德风险的形成和治理,应围绕企业内外部的契约结构来进行,并结合道德风险的性质规定及其治理边界展开。本文以企业利益相关者契约结构为分析基础,描述了企业道德风险的一般理论模型,讨论了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和治理边界。试图通过拓宽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约束的分析范围,为研究企业道德风险形成及治理增添新的分析维度。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效用冲突可理解为企业道德风险形成的一种近似替代,决定着企业道德风险的内在形成机理及其治理路径。企业道德风险形成机理根植于多元化利益相关者追求效用的自利行为,其治理路径要重视监督机制、保证机制、外部机制、信用机制的各自规定及其组合。

袁家三[2](2020)在《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及培育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社会资本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及强大的解释力,受到了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热切关注。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同样也受到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作为研究经济主体特别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学科,企业伦理学同样也不能回避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探讨。这样,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脉络,以企业伦理为起点,全面揭示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等深层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对其培育机制的构建展开研究,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同时,这一问题也是从企业层面,对社会资本理论的重要议题之一“怎样促成社会资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探索。讨论企业社会资本,必须先确定一个前提,这就是人的社会性以及企业的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同时,企业作为经济行为的主体,在具有经济性的同时,与利益相关方之间必然发生社会化联系,因而也具有社会性。作为个体的人及作为法人的企业所具有的社会性,都包含有道德关系,具备特定的伦理内涵。因此,从企业伦理视角,运用文献分析与归纳法、案例研究法、对比与借鉴法、移植拓展广泛吸纳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企业社会资本伦理蕴涵及其培育机制的研究,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以企业伦理为起点,就是着眼于企业社会资本所必需的价值前提和伦理纽带,将伦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到企业社会资本研究中,尤其是运用五种基本的伦理学理论,即德性论、功利主义、非后果论、综合社会契约论和关怀伦理的分析方法,来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探讨。而在培育机制建构方面,既要讨论伦理方面的机制,也要探讨非伦理方面的机制,如此才能建构企业社会资本的整个培育机制。从伦理角度来看,企业伦理是企业的道德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构成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建立起的可以从中获取企业运营所需要资源的内外部社会化联系,以及蕴含在这些社会联系中为企业各项活动提供支持的共同理念、价值和规范。企业社会资本可以被划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两个维度,以及以员工为主体的个人社会资本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法人社会资本两个层次。同时,按照其构成要素不同也可以划分为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两种类型。通过回顾社会资本理论的演变过程,并从伦理的角度来解析企业社会资本,对比企业三种主要资本,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人的关系,人们可以发现,物质资本联结人的自然性,人力资本体现人的实践性,而社会资本基于人的社会性。企业社会资本中,结构性社会资本存在着与利益关系并存的道德关系和与经济权利并行的道德权利;认知性社会资本具有信任、合作、共享、共同追求和职业精神等伦理内涵。这些构成企业社会资本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意蕴,并使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产生三个方面的伦理作用,即协调义利冲突、平衡公平与效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性体现为概念集合性、易流失性和可能产生负外部性等;企业社会资本发挥作用建立在拥有企业家及其基本社会关系,并以此为起点形成企业内外部合作关系的前提上;其作用机理则表现为企业社会资本通过整合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减少交易成本、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等途径,实现其资本作用。从实践角度看,社会资本在企业现实运营中的培育实践面临一定的困境,主要包括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及其伦理特质认识不足,企业社会资本投入的驱动力不足,企业社会资本缺少保障和调节体系等。而当前企业文化与公共关系管理的发展,为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提供了良好机遇。在充分考虑企业社会资本的道德前提、伦理内蕴以及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企业社会资本的培育机制宜从如下方面进行建构:首先,伦理方面,社会资本的培育要建构包括将伦理考量嵌入企业决策过程、明确基本道德责任标准、确立伦理决策流程、提升企业伦理决策能力等在内的企业伦理决策机制和职业伦理驱动机制,形成正确的伦理导向,这是积极社会资本构成的基础;其二,非伦理方面,要建构包括经济绩效驱动、社会心理驱动的动力机制,这是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核心机制;建构包括机构人员保障、激励约束保障和时空环境保障的保障机制;建构包括教育调节、社会参与度调节和规章制度调节的外部调节机制。上述建构的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机制体系,是以理论逻辑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还需要要进一步对其可行性和实践性进行验证。扎根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成熟工具,利用该工具可演绎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建构的可能性。通过应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验证了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的构建是企业绩效的必然需求;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由伦理决策机制、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外部调节机制构成,四种机制功能互相补充,可以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在上述四种机制下构建的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体系有利于企业绩效增长的同时,还在促进企业与环境融合、企业员工全面发展、协调企业义利关系方面,发挥突出的伦理作用。企业社会资本作为新兴的重要概念,近年理论研究成果较多,但真正纳入企业实践的较少,因此有必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深入认识这种新的资本形态,探索其培育的有效机制,为企业社会资本更好地进入企业实践,为企业提高竞争力作出更大的努力。

薛英杰[3](2020)在《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经济发展受该国资源禀赋、价值观念、经济政策、政治环境、发展阶段、开放程度、国际局势等各种因素影响。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是决定性因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促进社会发展的合力。阿拉伯国家在一系列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影响下的社会组织管理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因所在。阿拉伯经济伦理思想是阿拉伯民族、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回应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种矛盾的挑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映出阿拉伯民族或国家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发展模式和理论思维。本论文依托作者阿拉伯语语言文化的专业背景,创新性地从语言学与经济伦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相糅合的角度出发,探讨阿拉伯经济伦理问题。论文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六方面,综合经济学、伦理学、宗教哲学、心理学等各学科知识,厘清阿拉伯人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挖掘阿拉伯经济伦理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论文辨析阿拉伯人在宏观政府经济组织与管理、中观企业组织与发展、微观个人逐利与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和所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现实,阐明阿拉伯经济伦理在现代化、全球化作用下调适的可能方向。论文共分6章。第1章:导论。本章阐述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的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理论问题、研究工作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扼要的评述;提出了本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框架结构、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之处等。第2章:阿拉伯经济伦理思想。本章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阿拉伯哲学家、思想家、伦理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追溯出阿拉伯人在人与利、义与利的关系构建上,基本遵循义利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也会向完全趋利与彻底弃利两个极端方向发展,反映了阿拉伯人的极端物质主义和极端遁世主义倾向,这两种极端倾向在近现代大为缓和,更多地转化为世俗与道义的争辩。通过元分析方法,透过阿拉伯谚语格言的内涵寓意,分析辨识阿拉伯人在具体生活实践中的贫富观和经商之道。揭示出阿拉伯人务实追求财富同时也注重逐利求财正当性的唯物态度,以及财富的获得与积累依赖于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特征。剖析出阿拉伯商人注重口才、信誉、机敏等道德品质的完善,经商注重市场行情、现金交易、实业投资、货真价实、人际关系、财务自给等方面,消费追求优质优价、积极而适度的方式。第3章:阿拉伯政府经济伦理。本章通过大量史料阐释分析了从前伊斯兰时期阿拉伯部落内外有别、以劫掠为正义的经济道德操守状态,到伊斯兰教创立后,阿拉伯人从游牧区步入农业文明区的过程中,于战争区实行的战利品五分化分配伦理原则符合游牧社会枝型社会结构,于和平区实行的哈拉吉、吉兹耶、欧什尔等赋税伦理体系是为实现在游牧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乌玛”的道德目标。以上分析的结论为:阿拉伯帝国赋税伦理在价值尺度上仍以《古兰经》、圣训为准则,其道德目标是维护帝国封建统治,因此其具体税目的伦理适用区间随王朝更替中的政治统治变化常发生变动。在政府经济职能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阿拉伯人均认识到政府管理经济的道德责任,强调建立政府管理、监督、服务经济发展的机制。但现代许多阿拉伯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道德行为现实与理论上的道德要求相差甚远。第4章:阿拉伯企业伦理。本章从阿拉伯企业所有制、道德关系原则、企业伦理责任、企业管理伦理等四个方面,探析阿拉伯企业伦理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构建与实践。利用数据统计,分析阿拉伯企业所有制,以及阿拉伯家族企业的优劣;采用描述方法,透析阿拉伯企业道德原则基于伊斯兰教义务论与部落集体良知论的伦理诉求;总结阿拉伯企业伦理责任的标准体系,并对阿拉伯企业社会责任典范伊斯兰金融机构的道德现象进行了论证考察,发现其社会责任伦理决策指导的理论与现实存在很大差距。在考察阿拉伯企业管理伦理中,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资料梳理,我们发现阿拉伯家族企业缺乏代际传承计划的原因,既与家长制管理者不愿放权有关,又与遗产均分的传统伦理道德原则有关。阿拉伯现代企业组织行为与管理秩序构建的道德立法和伦理支撑,既有源于伊斯兰教伦理的规范体系,也有源于阿拉伯部落伦理的道德调节,更有现代化的经济行为规范,处在不断变化调整当中。第5章:阿拉伯人工作伦理。本章通过描述方法概括阿拉伯人“工作即崇拜”的概念,阐释新教工作伦理PWE与伊斯兰教工作伦理IWE的共性与个性。依据世界价值观调查项目WVS数据库数据,分析阿拉伯人基本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在个人基本价值取向影响上,阿拉伯人内在具有根性的部落认同传统,历经几千年时代变迁,仍在个人价值导向与行为准则中发挥作用。现代阿拉伯国家因各自基本价值观排序、对工作重要性认知的不同,实际上是多元价值观社会,这对中阿跨文化经济合作具有一定启示。借助WVS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阿拉伯人外在工作价值观、内在工作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在职业激励上主要期望经济报酬,关注经济理性增长。大部分阿拉伯人已注意到工作的重要性,但时间观念转变困难,竞争意识受传统部落文化、性别文化等影响,难以激活社会整体活力,以权威认同为主的上下级管理也降低了社会整体活力。第6章:结论。本章归纳了阿拉伯经济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主要特点和未来发展,以及阿拉伯经济伦理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主要特征、原因分析和前景发展,并对未来所能继续开展的学术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王刚[4](2019)在《当代我国企业道德的缺失与重建研究 ——以广东省民营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经历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市场经济存在的一些消极的因素,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企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一些企业主体苦于对个人利益的疯狂追求,对自身的行为愈发的放纵,为了无限的利益,甚至到了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不惜以各种坑蒙拐骗、虚假宣传、违规生产、违法经营、制假售假、欺行霸市、践踏诚信、以权谋私、企业贿赂、恶性竞争、背信弃义等众多不道德的企业行为来谋求一己私利。一时间,社会上各种违背企业道德的事件此起彼伏,轻者损害着消费者正当的个人财产利益,破坏着市场正常发展的秩序,重者直接伤害着国民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的安全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给国家形象带来一定的打击。论文针对出现的一系列企业道德的问题,简述我国企业道德的现状。对这些现状的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得出出现这些违背企业道德事件的具体原因,既有体制之外诸如企业经营者自身道德素质低下,企业的基层员工责任意识不强,缺乏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意识等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之内诸如社会制度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督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或者也可归结于企业内部原因以及企业外部原因之别。构建企业道德的措施方面,首先明晰了企业道德构建的一些基本基本原则以及构建企业道德的重要意义。然后在这些基本视角的指导原则之下,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和清晰明确的路径选择分别从企业的经营理念,社会组织作用,政府的角色功能三个主要方面提出构建企业道德的具体方法。让企业自身、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之间各行其事,彼此协调,互为补充,达到全方位、多角度的构建企业道德的目的。在进入21世纪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之中,各国之间都在努力地发展经济,力求通过企业竞争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然而现如今的企业竞争也绝不是以前简单的企业战争,比拼谁获利更多,不仅要求在获利的同时坚持企业诚信,坚守企业道德,还要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国际义务。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的发展既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一定的挑战风险,世界各国对我国企业道德的指责声不绝于耳。我们必须痛定思痛,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充分发挥企业道德的重要作用,用信誉来赢取社会、世界的认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道德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雷智[5](2019)在《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民财富得到了快速积累。信托公司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成员,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见证了这40年的伟大进程,也发展成为总资产规模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行业,在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丰富投融资渠道、支持实体经济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信托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与建设者,其发展状况对金融系统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信托业40年的发展历程中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资产新规等法规颁布的环境之下,信托公司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部分信托公司和个人将短期利益作为追求目标,出现了违背道德准则、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现象,失信违约、虚假宣传、贪污腐败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坏了信托公司形象、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卓越的金融伦理追求为信托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金融伦理将经济学中的金融活动行为与伦理学中的道德规范相结合,是信托公司在金融活动中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金融伦理不仅厘清了金融市场各主体金融行为的具体内容,同时也为信托公司的金融行为规范了准则,树立了标准,可以有效指导信托公司在金融活动中维护金融秩序,遵守市场规则,从而促进信托公司、金融系统和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金融活动中所蕴含的伦理诉求出发,以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企业伦理学、新制度经济学、金融学和法律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具体环境,探讨了信托公司的金融伦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构建了信托公司金融伦理和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通过实证研究测量了我国信托公司的金融伦理程度,揭示了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和提升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析探索了提升信托公司金融伦理水平的现实路径。首先,本文对金融伦理影响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信托、金融伦理和核心竞争力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金融伦理的内涵、特征及功能等,从信托公司在金融活动中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信托公司的伦理特征,探寻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内涵和特征,基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和利益相关者等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嵌入机制、阻隔机制与认同机制。其次,本文构建基于信托公司伦理特征和经营特点的金融伦理评价模型和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构建信托公司金融伦理和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托公司2008-2017年的公开年报数据,运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信托公司的金融伦理和核心竞争力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价。再次,将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综合评价结果,运用EViews软件采用分位数回归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金融伦理能够提升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证据。最后,依据实证研究结果并结合我国信托市场实际情况,探讨提升我国信托公司金融伦理水平的现实路径。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我国信托公司的金融伦理程度和核心竞争力水平稳步提升。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本文所构建的具有信托公司在金融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金融伦理特征和经营特点的金融伦理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基于2008-2017的信托公司年报等面板数据,经评价分析后发现,近10年来,我国信托公司的金融伦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程度虽然有所差异,但总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第二,我国信托公司金融伦理发展仍处于不平衡状态。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信托公司的金融伦理程度与控股股东性质和公司成立年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公司控股股东性质方面,在样本期间,民营企业控股和金融机构控股所体现出的金融伦理程度最高,其原因可能是信托公司在控股股东长期积累的金融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的高起点上快速发展。而央企控股和有地方政府背景企业控股的信托公司则表现的较为不平衡,可能是作为地方区域性的资源垄断企业,信托公司在金融活动中更容易依赖资源禀赋而忽略了诚信、利他和受托责任等金融伦理因素。在公司成立年限方面,在样本期间,成立于2008年后的信托公司所体现出的金融伦理程度最高,成立于1988-2008年间的23家信托公司所体现出的金融伦理程度最低,而成立于1988年前的信托公司则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其可能原因是不同成立时间的信托公司金融伦理水平受到其发展期间不同金融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和行业发展阶段的综合影响。第三,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较为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对不同核心竞争力水平的信托公司有差异性影响,呈现出“倒U”型趋势。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且系数一直比较大,说明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较大促进作用。在不同核心竞争力水平上,金融伦理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过程。其中,对于初创期和核心竞争力水平较低的信托公司(QR-10)来说,金融伦理对提升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小;对于发展期和核心竞争力水平中低的信托公司(QR-10至QR-50)来说,金融伦理对提升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逐步提升;对于成熟期和核心竞争力中高水平的信托公司(QR-50至QR-70)来说,金融伦理对提升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达到顶峰;对于昌盛期和核心竞争力高水平的信托公司(QR-70)来说,金融伦理对提升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开始减弱,这可能是处于较高(领先于70%竞争者)核心竞争力水平的信托公司已处于行业内金融伦理水平的领先地位,这些信托公司可能缺乏动力进一步投入精力和资源来进一步提高自身金融伦理水平。这也说明,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的伦理程度对信托公司金融伦理水平的上限有一定影响。第四,金融伦理可以通过嵌入机制、认同机制和阻隔机制来提升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嵌入、阻隔和认同三个机制并通过实证进行了检验。结合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的三个机制,提出了提升我国信托公司金融伦理水平的三个路径:一是通过增强法律制度建设和提高金融伦理活动中的监管力度来完善金融伦理制度层面的强制机制;二是通过提高信托公司金融伦理意识、采取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制定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金融伦理发展策略以及建立全面的金融伦理管理体系来健全信托公司金融伦理的提升机制;三是通过提升信托公司高管的金融伦理认知水平和培育员工的职业道德精神来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疏导机制。本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为金融伦理的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现有关于金融伦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少量对金融行业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和保险业,对于信托公司的金融伦理研究,特别是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仍然缺乏。第二,为金融伦理的实证研究补充了新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将分位数回归法应用到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的计量分析中,实现了金融伦理对不同核心竞争力水平影响的作用差异与变化趋势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核心竞争力水平的信托公司差异化发展策略。第三,为中国环境下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本文从信托制度的起源、发展以及现代信托公司的伦理特征出发,研究了信托公司在金融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诚信、利他和责任。通过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利益相关者、嵌入理论和博弈论等理论分析了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嵌入机制、认同机制和阻隔机制,为中国环境下金融伦理提升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第四,为中国信托公司提升金融伦理水平和发展决策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根据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信托公司的金融伦理水平对提升核心竞争力有正向影响,但金融伦理对提升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程度与信托公司控股股东性质、成立年限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本文基于实证结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为政府和监管者、信托公司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提升信托公司金融伦理水平的实现路径。

聂增民[6](2016)在《企业道德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时代,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面对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利益格局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在企业治理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加之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使得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疏于“软实力”培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缺德经营等问题。也有些企业在道德实践上存在着形式主义或虚无主义现象。因此,有必要对企业道德实践作专门研究,以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打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厚植发展优势,推进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基于我国经济“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新常态,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思路。为此,本文运用管理学、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对企业道德实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旨在为现代企业改革的深入,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本文首先阐释了企业道德实践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及其价值,作为立论的前提和基础。企业道德实践是指在企业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下,坚持“德利合一”原则,协调利益关系,规范道德行为,并以提升“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的活动。其次,明确了“企业道德实践”这一核心概念的使用。由于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它是精神的,但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的精神层面,必须实际践行,所以说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精神”,是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再次,在阐明企业道德实践概念内涵、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企业道德实践的价值。企业道德实践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战略性资源,有助于形成奋发向上、崇德扬善的正能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迈向新水平。中外企业道德实践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道德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在我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秉承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厚德载物”等道德原则和规范,坚持以义兴利为前提,以诚实无欺为核心开展商企道德实践;在西方,工商经济发展早,市场经济发达,经济伦理思想丰富,西方经济伦理主要基于理性、崇尚科学知识,追求贸易自由,强调契约公平,尊重人权、重视“功利”,肯定经济与道德的内在关联。但存在价值冲突以及神、人二元问题,存在道义与功利两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理论等,为我们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常态下的企业道德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企业道德实践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就企业道德实践系统而言,它涉及到企业道德实践主体、企业道德规范、企业道德客体及环境等基本要素。企业道德实践主体指涉作为独立法人的企业及其内部所有成员。企业主体是企业道德实践的承担者和践行者,它是企业道德实践的首要因素。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还要讲道德,并且对企业行为的选择必须承担道德责任;企业道德规范是企业道德实践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是企业道德实践的准绳。我国企业道德规范包括一般规范和具体规范。一般规范基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规范旨在讨论企业以怎样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团队意识、公平公正、德利并重、责任担当、诚实守信等;企业道德环境也是企业道德实践的重要因素。企业道德实践环境主要指涉企业道德实践的社会环境,即企业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内外部社会条件的总和。企业道德环境影响企业道德实践,同时企业道德实践也不断地改变着企业道德环境。就企业道德实践内容的层次结构而言,主要涉及到企业发展道德实践、企业交往道德实践、企业运行道德实践和企业管理道德实践。企业道德实践层次与企业道德实践系统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构成企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即企业道德实践系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企业道德实践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企业经营观和价值观,塑造以“诚信”为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推进企业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实需要是理论的原动力,问题与需要促使人们思考并寻找求解路径,因此,对企业道德实践现状的考察和问题分析非常必要。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企业道德实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实践转变,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社会责任的履行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等等。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道德实践基于“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使得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存在疏于“软实力”培育、价值取向偏离,以及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诟病和道德教育乏力等症结,也引发了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有些企业利润至上,重利轻义,甚至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使得道德实践难以发挥范导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企业道德实践认知不到位,社会转型期价值观错位,极端利己主义的影响,企业道德理论和道德教育与企业实践脱节。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变革,创新、融合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企业道德实践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企业道德实践“模式”需要从“主体”本位向“交往”本位转变,从“依法治企”模式向“德法并举”模式转变,从被动行动过程向主动行动过程转变,最终推进企业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将企业道德力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认识方法上,企业要基于系统方法透视企业道德实践,并探求分形理论在企业道德实践系统认识中与系统方法的互补性问题;在实践上,企业要加强企业道德实施规划的管理,探寻企业道德实践运行的驱动力。具体而言,就是要将企业道德实践纳入企业战略管理、有助于推进企业与国民经济共同发展,将企业道德实践融入过程管理、打造富于价值创造力的“名牌企业”,将企业道德实践具体化为企业的责任担当、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国经济运行新形势新要求,要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培育,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企业道德实践进路,突出道德素质养成、努力打造企业经济发展新坐标。同时,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努力塑造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良好形象,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虞瑛[7](2016)在《论企业道德资本及其培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道德资本概念自提出以来,经过学者们的不断研究和争论,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道德资本是社会资本中的一种无形资本,它是在理性精神指导下建构的有助于经济与道德契合的具有极强实践性的人文理念。企业道德资本是对道德资本学说的深入研究。企业在社会团体中肩负着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责任,因此,丰富和完善企业道德资本的研究有着独特的意义。同时,它也是研究企业伦理的重要视角,透过这个视角能不断挖掘出企业的道德资源,让人们更直接地认识到道德作为资本给企业带来的好处,重视加强企业的道德伦理建设。本文通过阐释企业道德资本的内涵,进而解释企业道德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如何统一的。再从当前我国企业道德资本缺失的现象入手,剖析其制度、历史和现实原因,进而探究培育企业道德资本的具体路径。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强调,我们同样也要加强企业软实力的打造。这是对企业发展制定的长期战略,企业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员工培养、领导者学习、优秀企业文化的塑造等不断积累雄厚的道德资本,才能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刘思强[8](2013)在《垄断企业营销道德的测量及对客户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的营销非道德行为频繁发生。由于体制的原因,近年来垄断企业的非道德营销也成为易发事件。垄断企业大多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益产品,市场势力大,消费者依赖程度高,一旦垄断企业发生营销非道德行为,会在较大程度和范围上损害消费者利益并导致社会福利受损。传统的观点认为,垄断企业关注的是垄断利润,垄断企业似乎没有注重营销道德甚至没有营销的必要,而且在经营实践中,也没有营销道德建设的冲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迫于社会和市场的压力,出于改善外部经营环境的需要,垄断企业对客户关系越来越重视。近年来,包括电力、银行、移动通信、电信、民航等诸多垄断行业的企业在内,一方面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开展积极营销和提高服务水平,期望改善客户关系,但另一方面营销非道德事件却层出不穷。垄断企业营销道德与客户关系质量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是思考营销道德应该是“他律”还是“自律”的关键。营销非道德行为不仅影响消费者利益,还损害垄断企业的客户关系,从而最终危及垄断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管理意义。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首先对古今中外关于道德、商业道德、营销道德的概念及营销道德的测评文献进行回顾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垄断企业经营特点和现实及反垄断法关于垄断经营行为的内容,提出并分析了垄断企业营销道德评价指标和维度。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开发了垄断企业营销道德感知量表,并通过实证的形式验证了量表的有效性;再次,在文献回顾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垄断企业营销道德与关系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和假设,选择银行企业、移动通信企业的消费者作为调查对象,对模型和假设进行了检验,并对两个行业的数据开展了比较分析。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垄断企业合理性经营与营销道德建设的对策及建议。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营销道德的概念与商业道德概念存在相似之处,其核心判断标准均来自商业伦理标准,只是商业道德的概念更为宽泛,比较抽象;营销道德的概念更为具体,其内容针对企业经营行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无论从经济学角度还是法律角度来看,垄断并不直接意味着不道德,其只是产生非道德营销行为的体制原因,但并不是决定性原因,而只有经营行为不道德时,企业才是不道德的企业。垄断企业表现为不道德,是指其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不道德的营销行为。(2)近年来,垄断企业频繁发生非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经营不诚信、价格不公道、交易不公平、履行社会责不积极,具体行为是:信息不透明或不真实、店大欺客、不兑现承诺、价格信息不公开、入门费和两部制定价、双边定价、搭售、价格合谋、歧视价格、格式合同、同工不同酬、不注重环保、不积极承担与其地位相称的社会责任等。通过探索性研究和因子分析,消费者对垄断企业营销道德指标的感知归为诚信经营因子、价格公平与公正因子、公平竞争与公平交易因子、社会责任因子等四个因子。(3)本文实证研究发现,营销道德中诚信经营、价格公平与公正、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对消费者的满意度、信任度、承诺均存在显着影响;社会责任对于垄断企业的关系质量的影响不显着。消费者对企业垄断感知越强,社会责任的影响越不明显,这说明消费者从自身出发,诚信经营、价格公平与公正、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是保健因素,社会责任更像激励因素。(4)实证研究发现,营销道德各维度对关系质量各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垄断程度感知具有调节作用和扩大的负效应,即由于消费者对垄断认知的消极情绪的存在,会降低对企业道德水平的判断。垄断作为一种诱发企业非道德行为的体制因素,消费者往往会对垄断企业有更苛刻的道德判断。通过对比两组样本数据及分析发现,消费者认为移动通信企业的垄断性要强于银行企业,而且这种感知影响其对于营销道德的判断。在两行业中,对于企业垄断性、经营行为垄断性、员工垄断意识三个方面,消费者的垄断感知程度依次减弱,这说明垄断企业可以在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来降低整体垄断感知的强度。

苏志煌[9](2013)在《企业道德风险的层次及治理研究:委托代理的视角》文中认为企业道德风险是一个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伦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性分析对象。近年来,围绕企业是否应该承担以及承担何种社会责任、企业为什么出现道德风险以及如何治理等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从管理学角度来看,企业道德风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它在企业内部治理和外部约束等方面表现为不同的层次,也基于它贯穿于委托代理的整个过程,本文针对企业道德风险层次及治理问题展开分析,并力图从委托代理视角将这种风险层次及治理纳入管理学的分析范围。本文认为,企业无论是内部组织运转,还是外部经济社会往来中的交易关系,从道德风险层面展开理解,其本质都在于利用信息以及其他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而有可能采取败德行为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委托代理契约实际上是一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关系导致了交易中的道德风险层次,这可以在广义上理解或界定为企业道德风险。以这种风险的层次特征而言,可以把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效用冲突程度看成是企业道德风险的层次。本文对这种层次的内涵、决定因素以及机理展开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企业类型差异和利益相关者多元化构建针对企业道德风险问题的委托代理的分析框架,试图比较系统地考察企业道德风险的内在机理。本文的研究划分为四大模块:一是导论和文献评述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和评述有关企业道德风险研究的基本概况,对这方面研究可能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了特定理解和说明。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该部分对企业道德风险的层次特征进行了解说和剖析,构建了企业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决策相关性、企业内部权力结构和交易结构等几种特定情形展开了分析,从中推导出企业道德风险内在机理的几个命题和部分推论。第三部分是理论分析的应用。该部分对我国企业道德风险进行了概要性解说,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相关分析假设进行了验证。第四部分是全文的总结。该部分归纳了主要分析结论,提出了针对企业道德风险防范和治理的几点政策建议,并对本文分析所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进行了说明。本文认为,企业类型差异是有关企业道德风险治理合约机制设计的重要因素。这个重要因素的特殊性,是利益相关者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能否基于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合约机制的设计,从而反映出企业道德风险的治理效应;企业道德风险的层次特征对利益相关者和企业选择行为具有显着影响,但作用机制相当复杂,本文的理论分析倾向于认为,利益相关者的投入选择与层次特征呈正向关系,而企业道德行为的概率与层次特征呈反向关系。这些观点或许有着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关于企业道德风险的治理机制,本文认为,监督、监管、保证、信任等企业道德风险的治理机制存在作用边界,治理机制能否产生预期效应不仅与治理力度相关,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受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交易关系的层次特征影响;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及决策的相关性会对企业的道德选择行为产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有可能成为防范企业道德风险的潜在机制,企业有可能因这种潜在机制而获得额外的套利空问,从而降低败德行为倾向。在笔者看来,这些分析观点体现了管理学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的融合。作为对问题进一步分析的延伸,本文认为,对委托代理契约下的代理人,不应仅仅局限于经理角色的考虑,也要考虑他们掌握监督权力的一面,具有监督权的代理人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合谋的动机,这可以通过监督行为的成本、监督权力的大小与激励机制的当期分配比例所形成的动因来解释,显然,这样的解释会涉及到企业道德风险的另两个重要层面,即交易结构和规模报酬特征也是影响企业道德风险的重要变量。就交易结构而言,当交易为有限次时,企业一旦出现败德行为,其在后续交易中的最优选择将是继续选择败德行为,且良好的历史交易记录不足以保证其在后续的交易中继续选择道德行为;重复交易具有比较优势,并体现为对企业选择行为的“修复”和“保证”功能。规模报酬特征对企业选择行为的约束效应,则是通过对企业努力程度边际产出的决定,从而影响企业的预期效益来实现。本文在以上理解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过程中的企业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国有股、国有股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相对持股权重、投入资本回报率、可持续增长率、成长性(托宾q)、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缺席或委托出席会议比例、内部员工持股、是否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否引进职业经理人以及上市年限在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下与我国上市公司道德风险存在显着相关。尽管这一相关性检验尚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但它基本上揭示了我国委托代理视角下企业道德风险的某些症结性问题。从层次和治理角度来研究企业道德风险,委托代理视角是一个相对新颖的观察点,如果说本文有可能存在的创新,那便是通过对企业类型、交易结构、代理人监督权与利益相关者相结合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企业道德风险的分析范围。当然,这种有可能存在的创新也会引致本文的分析不足和疏漏,这有待笔者今后逐步加以完善。

韩金娥[10](2013)在《对我国现阶段企业道德责任的思考 ——基于企业内部核心利益相关者》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似乎人们的道德素质并没有像经济发展那样飞速提高,反而随经济发展有下降的趋势,企业道德责任发生了深刻的危机,尤其是近几年企业败德的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企业安全生产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劳资纠纷事件、环境污染……等等事件频繁出现。这一系列的让人心惊的企业不端行为,不仅会使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受到不能程度的损害,而且也会加剧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剧社会矛盾,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企业道德责任问题不断引起全社会的探讨和关注。本文就是着眼于此,根据我国转型时期的企业道德责任状况,以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这一视角为主线,在研究方法上,尝试融合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知识,试图通过现实中企业存在的一些失责行为,勾勒出当前我国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路径。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文所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论文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从企业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入手,提出企业的股东、管里者、员工为企业内部核心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得出企业与道德的关系,然后对企业道德责任进行分析并对本文所研究的企业道德责任进行界定;第三部分,针对我国企业道德责任的失责的现状分析其原因;第四部分,根据原因提出相关的建议路径。

二、论企业道德规范及其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企业道德规范及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与治理边界(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论
二、企业道德风险形成的机理分析
三、企业道德风险治理边界分析
    (一)模型假设的分析性说明
    (二)几个值得讨论的推论
        1.从监督机制的作用边界得出的推论
        2.从保证机制之作用边界得出的推论
        3.从外部治理的作用边界得出的推论
        4.从信用机制的作用边界得出的推论
四、简短的结语

(2)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及培育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路线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内容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重要概念界定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从资本到社会资本的理论演进
        二、企业社会资本研究的主要方向及成果
        三、企业伦理研究及其对社会资本的观照
        四、文献综述小结:研究空白或不足
    第二节 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学基本理论
        一、引入伦理视角分析企业社会资本何以可能与必要?
        二、分析企业社会资本的代表性伦理学说
        三、企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
    第三节 重要概念界定
        一、企业社会资本:企业内外社会联系与共同价值规范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与层次
        三、企业社会资本的两种类型
        四、“培育”及其主体、对象和相关方
    第四节 扎根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解析
    第一节 企业三种主要资本与人的关系
        一、物质资本源于人对物的自然依赖
        二、人力资本体现人的实践能力
        三、社会资本基于人的社会互动
    第二节 企业结构性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与结构性社会资本
        二、企业结构性社会资本的道德认同基础
    第三节 企业认知性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
        一、信任: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
        二、合作:社会资本的理性特质
        三、共享:社会资本的活力源泉
        四、共同追求:社会资本的精神动力
        五、职业精神:社会资本的价值典范
    第四节 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作用
        一、企业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
        二、社会资本对企业义利冲突的协调作用
        三、社会资本对企业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作用
        四、社会资本对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性与作用机理
    第一节 企业社会资本的特性
        一、企业社会资本构成的复合性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易流失性
        三、社会资本可能产生负外部性
    第二节 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
        一、企业社会资本作用的前提
        二、企业社会资本作用的途径
第四章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现状与机制建构
    第一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现状:困境与机遇
        一、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及其伦理特质认识不足
        二、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投入驱动力不足
        三、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缺少保障和调节体系
        四、机遇:企业文化与公共关系管理的发展
        五、困境的应对与机遇的把握
    第二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伦理决策机制
        一、将伦理考量嵌入企业决策过程
        二、明确基本道德责任标准
        三、建立企业伦理决策流程
        四、提升企业伦理决策能力
    第三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动力机制
        一、经济绩效驱动
        二、职业伦理驱动
        三、社会心理驱动
    第四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保障机制
        一、机构人员保障
        二、激励约束保障
        三、时空环境保障
    第五节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的外部调节机制
        一、教育体系对企业社会资本的调节
        二、社会参与对企业社会资本的调节
        三、规范建设对企业社会资本的调节
第五章 基于“扎根理论”对企业社会资本培育机制的验证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样本选取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二节 三级编码与分析
        一、开放式编码分析
        二、主轴式编码分析
        三、选择式编码与结论构建
    第三节 扎根演绎结果的验证分析
    分析小结
结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一 企业管理人员对“社会资本”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企业社会资本通用访谈提纲
附录三 企业社会资本培育专项访谈提纲
附录四 通用企业社会资本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3)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来源及其价值与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理论价值
        1.1.3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经济伦理学发展概述
        1.2.2 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阿拉伯经济伦理思想
    2.1 阿拉伯经济伦理相关定义
        2.1.1 阿拉伯的道德与伦理
        2.1.2 阿拉伯的市场与经济
    2.2 伊斯兰教经济伦理思想
        2.2.1 宗教赏罚理论中的经济伦理观
        2.2.2 商贸交易理论中的经济伦理观
    2.3 阿拉伯人的义利之辩
        2.3.1 古代阿拉伯人的义利之辨
        2.3.2 近现代阿拉伯民族主义世俗物质论
        2.3.3 现代伊斯兰复兴主义的道德经济论
    2.4 阿拉伯人的贫富观与经商之道
        2.4.1 阿拉伯谚语格言与贫富观
        2.4.2 阿拉伯谚语格言与经商之道
        2.4.3 贾法尔的《最佳商贸指南》
    2.5 结语
第3章 阿拉伯政府经济伦理
    3.1 早期阿拉伯社会经济伦理
        3.1.1 前伊斯兰时期部落经济伦理
        3.1.2 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3.1.3 麦地那社团经济政策与道德评价
    3.2 阿拉伯帝国政府经济伦理
        3.2.1 阿拉伯帝国财政赋税伦理
        3.2.2 阿拉伯财政赋税伦理思想
        3.2.3 阿拉伯帝国政府经济伦理
    3.3 现代阿拉伯国家政府经济伦理
        3.3.1 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3.3.2 阿拉伯经济一体化与伊斯兰金融实践
        3.3.3 阿拉伯政府经济行为与道德责任
        3.3.4 阿拉伯政府经济行为道德问责
    3.4 结语
第4章 阿拉伯企业伦理
    4.1 阿拉伯企业制度概况
        4.1.1 阿拉伯国有企业概况
        4.1.2 阿拉伯家族企业概况
        4.1.3 阿拉伯家族企业优劣
    4.2 阿拉伯企业道德原则
        4.2.1 企业与伊斯兰教义务论原则
        4.2.2 企业与部落集体良知论原则
    4.3 阿拉伯企业伦理责任
        4.3.1 现代阿拉伯企业社会责任
        4.3.2 阿拉伯企业社会责任典范
    4.4 阿拉伯企业管理伦理
        4.4.1 阿拉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
        4.4.2 阿拉伯管理者价值导向与行为原则
        4.4.3 影响阿拉伯企业管理的“关系”文化
    4.5 结语
第5章 阿拉伯工作伦理
    5.1 阿拉伯工作伦理概况
        5.1.1 阿拉伯人“工作即崇拜”的概念
        5.1.2 有关工作伦理的概念述评
        5.1.3 伊斯兰教工作伦理IWE
        5.1.4 新教工作伦理PWE与伊斯兰教工作伦理IWE
    5.2 现代阿拉伯人基本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
        5.2.1 工作价值观概念述评
        5.2.2 现代阿拉伯人基本价值观概况
        5.2.3 现代阿拉伯人工作价值观概况
    5.3 现代阿拉伯人内外工作价值观与工作伦理
        5.3.1 现代阿拉伯人外在工作价值观
        5.3.2 现代阿拉伯人内在工作价值观
        5.3.3 从价值观看阿拉伯人工作伦理
    5.4 对中阿跨文化经济合作的启示
        5.4.1 中阿伦理主体基本价值观排序对比
        5.4.2 中阿跨文化经济合作伦理风险预防
    5.5 结语
第6章 结论
    6.1 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意义与结论
    6.2 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未来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当代我国企业道德的缺失与重建研究 ——以广东省民营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的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辩证分析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概述
    2.1 企业道德的概念及特征
        2.1.1 企业
        2.1.2 企业道德的概念
        2.1.3 企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2.2 企业道德的价值体现
        2.2.1 企业道德的社会价值体现
        2.2.2 企业道德的经济价值体现
        2.2.3 企业道德的文化价值体现
3 调查分析—以广东省民营企业为例
    3.1 广东省民营企业的经济状况
        3.1.1 广东省民营企业前五十强
        3.1.2 广东省民营企业经济产值情况
    3.2 广东省民营企业问卷调查分析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2 调查对象关于企业道德的基本观点及看法
    3.3 问卷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
        3.3.1 企业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
        3.3.2 企业基层员工文化水平低
        3.3.3 企业道德的培训次数有限
        3.3.4 上当受骗的情况十分普遍
        3.3.5 市场的企业道德风气较差
        3.3.6 市场监督成效较为不理想
4 当代我国企业道德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4.1 企业道德缺失的表现形式
        4.1.1 合同欺诈方式变化多端
        4.1.2 虚假广告现象层出不穷
        4.1.3 逃避债务行为大肆盛行
        4.1.4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4.2 企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4.2.1 企业经营者自身道德素质低下
        4.2.2 企业的基层员工职业道德缺乏
        4.2.3 企业主缺乏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4.2.4 "唯利是图"思想价值观的蔓延
        4.2.5 钱权交易行为之下的官企结合
        4.2.6 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监督机制
5 企业道德建设基本原则及其重要意义
    5.1 企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5.1.1 自由交换原则
        5.1.2 公平竞争原则
        5.1.3 诚实守信原则
    5.2 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5.2.1 有利于提高社会职工的思想道德觉悟
        5.2.2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提高
        5.2.3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5.2.4 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新人
6 构建我国企业道德的基本路径选择
    6.1 转变企业经营理念
        6.1.1 企业主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6.1.2 加强企业员工职业道德建设
        6.1.3 企业主要加强企业道德培训
    6.2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6.2.1 加大企业伦理道德的宣传
        6.2.2 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6.2.3 营造良好风气的社会环境
    6.3 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6.3.1 进一步转变政府的职能
        6.3.2 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功能
        6.3.3 制定具有导向性的政策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企业道德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金融伦理与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关系的研究
        二、金融伦理对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机制
        三、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经营活动遵循的伦理原则
        一、基本矛盾关系
        二、相互关联的子关系
        三、不同伦理学派视角下企业经营中的伦理原则
    第二节 金融伦理与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一、信托相关概念
        二、金融伦理相关概念
        三、核心竞争力相关概念
    第三节 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的相关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章 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信托公司金融伦理与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分析
        一、信托公司金融伦理的特征分析
        二、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分析
    第二节 金融伦理与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分析
        一、企业伦理价值观与企业伦理的关系
        二、企业伦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三、金融伦理与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第三节 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一、基于信托市场的宏观视角分析
        二、基于信托公司的中观视角分析
        三、基于信托公司内部的微观视角分析
第三章 信托公司金融伦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测量
    第一节 构建信托公司金融伦理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
        一、评测方法的研究及选择
        二、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三、评价内容的确定依据
    第二节 信托公司金融伦理评价的内容
        一、诚信程度
        二、利他意识
        三、责任担当
    第三节 信托公司金融伦理评价指标的设计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及依据
        二、选取的评价指标
        三、对评价指标的释义及度量方法
    第四节 信托公司金融伦理的统计分析
        一、样本的选取及信息来源
        二、信托公司金融伦理评价
第四章 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框架构建
        一、研究方法
        二、实证研究思路
    第二节 研究变量的设计
        一、信托公司金融伦理的衡量指标
        二、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指标设计
        三、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度量
    第三节 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数据收集与样本选取
        二、计量模型的选择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论
第五章 提升信托公司金融伦理水平的路径
    第一节 完善金融伦理制度层面的强制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二、构建金融伦理活动中的监管机制
        三、完善金融伦理信息的披露体系
    第二节 健全信托公司金融伦理的提升机制
        一、提高信托公司金融伦理意识
        二、采取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
        三、制定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金融伦理发展策略
        四、建立全面的金融伦理管理体系
    第三节 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疏导机制
        一、提升信托公司高管的金融伦理认知水平
        二、培育信托公司员工的职业道德精神
结论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企业道德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思路
        (一)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 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三) 本文的创新点
    四、本文研究的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方法
        (二) 调查研究方法
        (三)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四) 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五) 案例分析方法
第一章 企业道德实践内涵及价值
    一、道德实践概念的解读
        (一) 道德实践的词源解析
        (二) 道德实践的学理解读
    二、企业道德实践概念的厘定
        (一) 企业道德实践概念的界定和使用
        (二) 企业道德实践的特征
    三、企业道德实践的本质
        (一) 企业道德实践是主体性活动
        (二) 企业道德实践是贯彻“实践精神”的活动
        (三) 企业道德实践是义利共生的活动
    四、企业道德实践的价值
        (一) 企业道德实践与企业效益具有内在统一性
        (二) 企业道德实践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 企业道德实践有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章 企业道德实践思想资源及其理论依据
    一、企业道德实践的思想资源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商企思想资源
        (二) 国外企业道德实践思想资源
        (三) 国内外企业道德实践思想资源的思考
    二、企业道德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理论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理论
第三章 企业道德实践的要素及层次结构
    一、企业道德实践的要素
        (一) 企业道德实践主体
        (二) 企业道德规范
        (三) 企业道德实践客体及环境
    二、企业道德实践层次结构
        (一) 企业发展道德实践
        (二) 企业交往道德实践
        (三) 企业运行道德实践
        (四) 企业管理道德实践
第四章 我国企业道德实践现状分析
    一、企业道德实践新变化
        (一) 企业道德实践突出正向价值追求
        (二) 企业员工道德素质培养向能力提升转变
        (三) 企业社会责任的践履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二、当前企业道德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急功近利
        (二) 企业在道德实践上知而不行
        (三) 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缺失
        (四) 部分企业管理者道德素质不高
    三、企业道德实践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 未能合理把握近期与远期利益的关系
        (二) 未能正确区分义与利的价值关系
        (三) 企业道德实践“虚无化”的根源
        (四) 企业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脱节
第五章 企业道德实践路径
    一、企业道德实践模式改进
        (一) 企业道德实践模式思考
        (二) 企业道德实践模式转变
    二、企业道德实践有效运行的方法创新
        (一) 企业道德的实践规划设计
        (二) 企业道德实践方法探究
    三、企业道德实践的管理与调控
        (一) 将道德实践纳入战略管理
        (二) 将道德实践融入过程管理
        (三) 将道德实践具体化为责任担当
        (四) 完善企业道德实践管控机制
    四、企业道德实践文化“软实力”的培育
        (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企业道德实践进路
        (二) 突出道德素质养成,唱响崇德扬善正能量
        (三) 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 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企业道德的价值引领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论企业道德资本及其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一) 论文选题的缘由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二、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二)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企业道德资本概述
    第一节 资本与道德资本
        一、资本与广义资本观
        二、道德资本的界定
        三、道德资本的特性
    第二节 企业道德资本
        一、企业道德资本的内容
        二、企业道德资本价值的实现
第二章 企业道德资本缺失的表征及其原因探析
    第一节 企业道德资本缺失的表现
        一、企业诚信缺失,信誉遭受严重质疑
        二、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忽视利益相关者
        三、经营管理者缺乏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第二节 企业道德资本缺失的原因探析
        一、企业过分追逐经济利益,战略目光短浅
        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法律不健全
        三、转型期缺乏精神文明的指导
第三章 企业道德资本培育的路径
    第一节 企业道德资本培育的内部条件
        一、塑造优秀的企业伦理文化,增强企业活力
        二、普及企业道德教育,加强人力资本培育
        三、实现企业规章制度伦理化,为企业道德资本培育提供内在动力
    第二节 企业道德资本培育的外部条件
        一、加强法律与规范制度建设,减少企业经营成本
        二、健全相关社会机制,为企业道德经营提供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8)垄断企业营销道德的测量及对客户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对象及样本行业垄断性特点分析
        1.4.1 垄断的内涵及与竞争性企业的比较
        1.4.2 中国垄断企业的表现形式
        1.4.3 样本行业垄断性特点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商业道德的内涵及理论
        2.1.1 商业道德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1.2 商业道德内容与标准
        2.1.3 商业道德资本理论及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1.4 商业非道德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2.2 企业道德决策理论
    2.3 营销道德的概念及评价理论
        2.3.1 营销道德的内涵
        2.3.2 营销道德的主要评价理论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垄断企业营销道德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量表开发
    3.1 前人关于营销道德的评价维度与指标的研究概述
    3.2 垄断企业营销道德的评价指标及内涵
        3.2.1 企业诚信度指标
        3.2.2 价格公平公正性指标
        3.2.3 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指标
        3.2.4 企业社会责指标
    3.3 垄断企业营销道德评价量表开发及验证
        3.3.1 测量工具的条目形成及问卷编写
        3.3.2 量表开发过程中的调查对象
        3.3.3 量表开发及验证环节的数据分析
        3.3.4 垄断企业营销道德评价量表开发的实证结论
第4章 结果变量与调节变量构念的内涵及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4.1 结果变量与调节变量构念的内涵及测量量表
        4.1.1 客户关系质量的内涵及量表
        4.1.2 垄断感知的内涵及量表
        4.1.3 垄断企业营销道德水平的内涵及量表
    4.2 构念之间的关系及研究假设
        4.2.1 营销道德与关系质量的关系及研究假设
        4.2.2 垄断感知的调节作用及研究假设
        4.2.3 垄断感知强度与企业营销道德水平感知的关系及研究假设
    4.3 理论模型
第5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5.1 研究设计与方法
        5.1.1 数据收集方法和样本特征
        5.1.2 问卷设计
    5.2 数据分析及结果
        5.2.1 垄断感知描述性统计
        5.2.2 银行企业消费者调查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
        5.2.3 移动通信企业调查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
        5.2.4 垄断感知强度对企业营销道德水平感知直接影响数据分析及假设检
    5.3 分析结论及启示
第6章 垄断企业经营建议及对监管的启示
    6.1 营销道德建设建议
    6.2 经营建议
        6.2.1 合理性经营建议
        6.2.2 对银行企业经营的具体建议
        6.2.3 对移动通信企业经营的具体建议
    6.3 市场监管启示与建议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博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企业道德风险的层次及治理研究:委托代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对本文选题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理解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和框架安排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点
    第三节 本文对几个关键概念的特定界定和辨析
        一、企业的契约属性理解
        二、道德风险层次:一般性企业道德风险与企业内部道德风险
        三、企业道德风险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章 文献评述
    第一节 国外企业道德风险研究文献述评
        一、企业道德风险的内涵和外延
        二、企业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三、企业道德风险的防范和治理
    第二节 我国企业道德风险相关研究述评
        一、对我国企业内部道德风险问题的研究
        二、对我国一般性企业道德风险的更宽泛探讨
第三章 切入:企业道德风险的层次特征
    第一节 从社会契约论到契约经济学:方法论溯源
        一、契约的起源
        二、契约理论的发展
        三、契约理论模型的融合:研究企业道德风险的基本前提
    第二节 企业道德风险层次特征的内涵及其机理
        一、企业道德风险层次特征的内涵
        二、企业道德风险层次特征的决定与机理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企业道德风险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
    第一节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标准化模型评价
        一、专业化分工与委托代理关系
        二、标准化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基于企业类型差异的一般分析框架
        一、假设与命题
        二、主要推论
    第三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一般分析框架
        一、假设与命题
        二、治理效应与作用边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拓展:对几种特定情形的进一步探讨
    第一节 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决策相关性与企业道德风险
        一、利益相关者不存在利益冲突
        (一) 决策独立——“各自为政”
        (二) 决策相关——“羊群效应”
        二、利益相关者存在利益冲突
        (一) 利益冲突的界定及假设
        (二) 对利益冲突下”各自为政”和“羊群效应”的再探讨
        三、小结
    第二节 企业内部权力结构与企业道德风险
        一、权力分配下的监督:不存在合谋
        二、权力分配下的合谋
        三、小结
    第三节 交易结构与企业道德风险
        一、重复交易下的选择约束
        二、重复交易的“保证功能”和“修复功能”
        (一) 有限次交易的局限性
        (二) 重复交易的比较优势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用:对我国企业道德风险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对我国企业道德风险的概要性解说
        一、体制转轨下企业性质及目标转换对企业道德风险的影响
        二、“一股独大”并不必然是企业道德风险的诱因
        三、体制转轨下企业的高成长性有可能抑制企业道德风险
        四、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企业道德风险的作用程度
        五、外部治理机制对我国企业道德风险的约束效应
        六、小结
    第二节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取
        二、拟用模型
        三、变量设计
        四、数据收集和处理
        五、实证分析结果探讨
        六、可靠性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企业道德风险防范和治理的政策建议
    三、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0)对我国现阶段企业道德责任的思考 ——基于企业内部核心利益相关者(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 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企业与企业道德责任概述
    第一节 企业与道德的关系界定
        一、 企业
        二、 企业与道德
    第二节 企业道德责任
        一、 企业道德责任述要
        二、 本文对企业道德责任的界定
第三章 我国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 从管理者和股东关系的层面来看
        二、 从管理者和员工关系的层面来看
    第二节 我国企业道德责任缺失的根源分析
        一、 股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 管理者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 员工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当前我国企业道德责任建设
    第一节 股东道德责任建设
        一、 加强企业道德责任制度化建设
        二、 完善企业道德监督和评价机制,维护股东利益
    第二节 管理者道德责任建设
        一、 企业应重视企业伦理制度建设,实施企业伦理管理方案
        二、 企业应打造核心竞争力,减少或避免价格战
        三、 建立综合性的绩效评价体系
        四、 管理者发挥高层管理的道德领导作用
    第三节 企业员工的道德责任建设
        一、 在企业内部设立伦理组织机构
        二、 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伦理培训
        三、 员工积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四、 员工要立足本职,增强法律和维权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一览表

四、论企业道德规范及其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与治理边界[J]. 邵鸯凤. 浙江学刊, 2020(06)
  • [2]企业社会资本的伦理内涵及培育机制研究[D]. 袁家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3]阿拉伯经济伦理研究[D]. 薛英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4]当代我国企业道德的缺失与重建研究 ——以广东省民营企业为例[D]. 王刚. 兰州财经大学, 2019(08)
  • [5]金融伦理对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 雷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6]企业道德实践研究[D]. 聂增民.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7]论企业道德资本及其培育[D]. 虞瑛.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2)
  • [8]垄断企业营销道德的测量及对客户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D]. 刘思强. 中南大学, 2013(02)
  • [9]企业道德风险的层次及治理研究:委托代理的视角[D]. 苏志煌. 浙江工商大学, 2013(09)
  • [10]对我国现阶段企业道德责任的思考 ——基于企业内部核心利益相关者[D]. 韩金娥. 云南财经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论企业道德及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