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目录索引,卷。 2001年11期1-4号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目录索引,卷。 2001年11期1-4号

一、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目次索引 2001年第11卷1~4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杨杨,刘江宁[1](2021)在《日本实验动物管理进程》文中指出本文以时间为节点介绍日本实验动物近代化运动的背景,梳理日本主要的实验动物相关法律法,分析日本实验动物行政管理框架及教育培训体系。纵观日本实验动物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1)日本实验动物近代化运动起步早。(2)日本通过不断完善、修订最终形成一套严谨、规范的实验动物管理以及动物实验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3)在实验动物管理方面,政府各行政机构权责分明,积极引导;各科研机构、大学参与行业管理,形成特色的自主管理模式。(4)实验动物其他关联团体积极配合,制订一系列行业标准。以日本实验动物学会等团体为中心,积极开展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培养优秀人才。介绍了日本实验动物管理的历史,总结日本实验动物的法律法规、分析日本实验动物管理体系,为今后我国实验动物立法,完善实验动物管理制度提供参考。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推动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法制化建设。

赵平[2](2017)在《基于SCF、EPO、IGF-1研究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的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由于黑地黄丸在临床上治疗肾性贫血显示出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从理论角度探讨黑地黄丸基于SCF、EPO及IGF-1治疗肾性贫血的理论依据,并从体内、体外两部分实验观察黑地黄丸对肾性贫血大鼠肾功能、贫血水平、骨髓冲洗液上清、肝脏、肾脏、BMSCs培养上清SCF、EPO及IGF-1的作用,运用回归分析探索黑地黄丸的主要作用靶点,从而进一步阐释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理机制。方法:1.实验研究: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另设正常组,共7个实验组。给药8周后检测大鼠肾功能、贫血水平;ELISA法检测骨髓冲洗液上清SCF、EPO及IGF-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肾脏SCF、EPO及IGF-1表达;体外培养BMSCs,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SCF、EPO及IGF-1含量。2.回归分析:将治疗后Hb水平作为因变量,骨髓冲洗液上清SCF、EPO及IGF-1、肝脏、肾脏SCF、EPO及IGF-1蛋白表达、BMSCs培养液上清SCF、EPO及IGF-1的含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回归分析。结果:1.采用5/6肾切除法建立CRF模型并筛选达到贫血水平的大鼠可成功获得肾性贫血大鼠疾病模型。黑地黄丸能降低肾性贫血大鼠BUN及Scr水平,以降低BUN效果更为明显;能明显升高肾性贫血大鼠RBC、Hb、Hct水平,在改善Hb方面与剂量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黑地黄丸能升高肾性贫血大鼠骨髓SCF、EPO、IGF-1水平;能促进肝脏分泌SCF、EPO、IGF-1,以促进生成EPO最明显;能促进残肾分泌EPO,而对SCF、IGF-1分泌作用不明显;黑地黄丸可促进BMSCs旁分泌SCF、EPO、IGF-1,对分泌IGF-1的作用更明显。2.成功建立回归方程。回归分析显示,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机制是升高骨髓EPO水平,可能与肝脏代偿性分泌EPO、促进残肾EPO分泌以及促进BMSCs旁分泌EPO有关;BMSCs旁分泌IGF-1也是影响Hb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黑地黄丸能有效治疗肾性贫血、保护肾功能;升高骨髓SCF、EPO、IGF-1水平,促进肝脏分泌SCF、EPO、IGF-1;能促进残肾分泌EPO;回归分析显示,黑地黄丸的前四位作用靶点分别是:骨髓EPO、BMSCs旁分泌IGF-1、骨髓SCF、肝脏分泌EPO。

亢小玉[3](2015)在《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原始文献调研,利用文献梳理法、科学史分析与考证法对1872—1949年我国现代数学经由期刊在中国的早期发展,作了全面考察。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上,科学、公正地勾勒出现代数学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对期刊如何介入中国传统数学的消亡与西方数学的传入、数学期刊如何推动数学建制化的历史阶段划分,以及数学学科体系的生成、发展和期刊之间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传统数学和西方现代数学开始有了最初的碰撞,中国的数学家开始尝试用传统数学的方法去理解现代数学,如《中西闻见录》中李善兰对费马素数定理的解释,也开始尝试启用一批新的现代数学符号替代之前难懂、复杂的传统数学符号。到了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数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个别数学爱好者创办的期刊虽然刊载的都是些浅显易懂的基础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形式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现代数学知识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新兴开始在国内系统、大范围地传播,高校开始进入创办学术期刊的行列中。随着国内外的系统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促成了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产生。随着数学群体的扩大,一个专门的数学家学术团体——中国数学会诞生了。这些数学家在数学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比之前的数学学者更靠近现代数学的主流。从中国数学会的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的数学研究内容可以看出,几代留学生的归国,为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学术保障,如曾炯在抽象代数学中的成就,他在诺特等名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交换域的拟代数闭性的层次理论》就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上,文章中的定理被称为“曾定理”,这是中国现代数学靠近西方前沿数学的一次尝试。中国数学期刊按照大哲学→文理综合→自然综合→专业期刊的方向发展,在引进西方数学、改造中国传统数学、中国现代数学与国际主流数学的交融,以及中国数学家队伍的生成和壮大产生了重要作用。期刊见证了我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结论认为:1)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遵循了科学家→学科→建制→期刊的基本规律,数学期刊的发展必须以数学成为一种建制为前提。期刊依附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学术群体。同时,以其快速、便捷的传播模式,以及本质上的识才、育才功能,成为科学交流和传播的主媒介,吸引、聚集了一大批科学工作者。以《科学》杂志为例,据任鸿隽的粗略统计,《科学》杂志在1915—1950年总计作者不下千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通过期刊的引导,逐步进入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中国现代科学各个学科的奠基人和领军者。同时,科学家们通过学术团体聚集在一起,如中国数学会的成立,成为实现人的“近代化”过程的一种标识。这种学术群体为学科的建制创造了基础。2)通过期刊中的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我国近代高校的新兴和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既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园地。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转是培育科学家群体的最为重要的条件。高校系统的学科教育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全面、完善的支持和不断的后备人才。正是通过系统的高校科学教育体系的运转,大学与专门研究机构的广泛建立,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科学家群体已经基本形成。同时,科学家团体之间通过期刊、会议等进行学术交流,加速了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如,华罗庚早期在《科学》期刊上的文章的学术水平是无法和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后发表在《中国数学会学报》和其他国外的学术期刊的文章相比的。高等教育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支持,同时也为专业性的学术期刊提供了更多、更新的研究成果,构成了期刊发展的必要条件。3)通过研究近代期刊上的核心作者,大体而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职业科学家。具体到数学学科,第一代是和西方传教士联系紧密的中国传统数学家,他们通过自身的便利条件向西士学习西方数学,通过合作翻译西方近代数学着作,率先接触到西方先进的数学思想,并且开始在期刊上发表数学论文,成为中西数学开始试探性接触的典型;第二代是清末民初第一批去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他们通过留学生涯,深刻感受到西方先进的数学知识,学成后大多归国开始配合中国的教育改革,将自己所学通过高等学校进一步向国人扩散;第三代则是在第二代数学家的影响下逐步成长起来的数学工作者,他们通过逐渐系统和正规的数学教育,已经有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数学思想和科研实力,通过在本国的较为完备的基础教育,进一步再去国外深造,在数学学科的某个分支具备了研究的方向和实力。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有赖于大批留学国外的数学家们,以个人带动全体,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从零起点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大批归国的数学家们,重视培养数学人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使得中国的现代数学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逐步和国际数学缩小了差距,甚至已有一些领域中的数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科研成果的取得与科学交流系统的建成,中国科学家角色才真正形成起来。

朱丹琼[4](2005)在《科学个案研究与中国科学观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思想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分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出现了一些研究中国科学思想的成果。论文从科学内史与外史的角度理解科学思想,并认为随着科学的社会化以及科学知识在人类思维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所占据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同时,因为近代中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被动地引进科学,这种引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个交流过程远未结束,因此有必要对关于科学一切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 论文以科学哲学作为理论背景,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国近现代科学观的发展历程。这些案例主要有:严复的科学观、胡适的科学观、中西医论争、竺可桢的气象学研究、李俨的中算史研究、20世纪50年代的两种遗传学的争论、中国的科学共同体的发展等。在严复和胡适对科学的认识中,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去认识科学,严复从科学与形而上学出发,提出用自然科学的内容与进化论改造中国传统的天道观,胡适从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角度,主张普通民众的方法自觉,让他们用科学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在中西医的争论中,部分习西医者反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提出“废止中医”,认为中医学是荒唐怪诞的非科学,中医迫于自救,提出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并从基础理论、病理、疗法等方面替中医辩护。这一案例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科学与非科学划分问题的看法,即科学哲学中的划界问题。在对竺可桢的气象学研究的案例分析中,我们主要从常规科学的角度分析20世纪30年代科学工作者们对科学的认识。从气象学研究来看,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科学研究者们在研究中,所运用的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方式,这些研究有一套严格的方法和稳定的程序,研究中的描述与说明也完全符合科学的规范,说明此时中国已经建立了常规科学。同时,研究者对方法的自觉,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丰富了中国科学观的内容。李俨先生对中国古代算学成就的整理,不仅奠定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基础,也为人们理解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与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提供了线索。两种遗传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说明科学不仅仅是知识形态、方法论与规范化形态,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当时的学者认识到科学理论之间的争论与评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社会变量的影响,这些社会变量表现为意识形态、科学家之间的交往、学术权威的作用,但是他们也期望科学评价尽可能客观。一些学者要求科学实验具有可重复性,说明科学理论与科学成果自身的属性最终会决定它的价值,科学与实在绝非不相关的。在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中,我们呈现了中国科学共同体在20世纪上半叶到建国十年间的发展情形,总结了它们在各个时期的主要形式与特征,并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与抗战时期解放区的科学共同体的研究活动,来讨论科学研究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社会建设的关系。同时,对于体现于科学社会建制中的价值也有所涉及。 论文在结论中对中国科学观从“是”与“应当”的层面进行总结,并指出各个案例中体现的科学观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渐进,即对科学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刻的。这种依次渐增的深刻性表现在:在20世纪早期人们从科学与哲学尤其是从中国传统的形而上学世界观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的角度去认识科学,发展到在具体的层面上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再到从常规科学的范式或者说从科学方法论的层面认识科学,到从科学的内部争论与科学评价的角度以及科学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社会环境的层面认识科学。对于中国科学观渐进的原因,主要从社会历史与科学内史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论文对中国科学观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中国科学观对中国理论思维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丰富了中国科学思想的内容,改善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补充了中国的自然哲学的内容,同时也改造了传统的知行观内容。

李俊艳[5](2004)在《胶原蛋白多肽—铬螯合物降血糖、抗热应激保健功效的研究》文中提出胶原蛋白是猪皮中含量较高,活性较为重要的一种蛋白质。本试验以猪皮为原料,选择最佳工艺水解猪皮中的胶原蛋白为小肽,与无机铬CrCl3.6H2O螯合为易于吸收的有机铬形式,并选择昆明种小白鼠作动物试验,研究其降血糖、降血脂及抗应激的保健功能。 以猪皮为原料,采用盐酸水解法提取胶原蛋白,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用2M的盐酸,85℃,保持PH值为2,3小时条件下,水解产物符合要求,且已经分解为小肽。然后与CrCl3.6H2O以适当比例螯合。 实验动物采用昆明种小鼠,糖尿病模型用化学试剂四氧嘧啶按照200mg/kg剂量腹腔注射,正常鼠以同样剂量注射生理盐水,空腹血糖超过11.1mmol/L的小鼠为糖尿病模型。实验小鼠分为4组:正常组,正常喂铬组,模型组,模型喂铬组。造模组以饮水方式按照1ug/d只的剂量喂以Cr3+,每周处死一批,试剂盒测定血液指标。饲养6周后,正常鼠喂铬不会使血糖浓度和血脂指标发生显着变化(P>0.05);模型喂铬组的血糖浓度和甘油三酯含量与模型组相比,下降显着(P<0.05);各组小鼠随机取肝脏匀浆,用生理盐水提取可溶性蛋白乙醇沉淀后以样品缓冲液溶解,采用聚丙烯凝胶电泳分离,各组的蛋白带没有区别。 取70只正常小鼠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喂铬,方法同上,另一组作为对照,每隔一天处死一批,血液测定法同上。饲养12天后,喂铬组最终的血液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没有差异,刚喂铬后几天差异明显。同样作肝脏蛋白电泳,差别明显。 热应激实验:另取24只小鼠,雌雄各半,分为四组,雌雄各有一组喂以铬,剂量同上,四周后将这些小鼠置于43℃,相对湿度30%的烘箱中,记录各小鼠的死亡时间,1小时死亡率。耐热时间雌鼠比雄鼠略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喂铬后雌鼠耐热时间显着增长(P<0.05),雄鼠相差不显着(P>0.05)。取肝、肾、心、腿提取蛋白电泳,各组蛋白没有差异。

范铁权[6](2003)在《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文中认为1914 年夏,几位留美的中国学生感于中国科学的落后,在康乃尔大学发起成立“科学社”,次年改组为中国科学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学会团体。1918 年,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组织机构日趋完善,既定的各项事业渐次得以实现。1960 年完成历史使命,宣告解散。中国科学社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群众性科学团体。本文全面考察中国科学社的发展历程、科学思想与实践,纵、横结合分析,力求探究中国科学社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科学的现代化转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科学社的发展,经历了酝酿、创立、壮大、曲折、复苏,直至结束的艰辛历程,是挫折中求生存的历史。在宗旨、内部建制、事业规划等方面,中国科学社效法欧美学会团体,引进民主选举程序和学术交流机制。在四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学社积极致力于科学宣传与普及、科学体制化的探索、教育的改良以及中国的学科建设等,从而直接推进了中国科学的体制化。在思想认识上,中国科学社对科学的理解要相对完整、理性的多,在“科玄论战”、“科学化运动”中能够扞卫科学立场,始终保持自身发展的独立性。论文对中国科学社以基本肯定,并揭示其历史经验与教训。

二、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目次索引 2001年第11卷1~4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目次索引 2001年第11卷1~4期(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实验动物管理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日本实验动物近代化运动的四个阶段
2 日本实验动物管理法制化建设
    2.1 第一部综合法律诞生——动物爱护管理法
    2.2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相关法律、标准、指南
3 日本实验动物的行政管理体系
4 实验动物关联团体、组织
5 启发
    5.1 进一步完善实验动物法律、指南、增强指导性及实践性
    5.2 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人员教育、培训

(2)基于SCF、EPO、IGF-1研究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并发症
    二、SCF、EPO和IGF-1与肾性贫血的发病相关
        (一) SCF与RA
        (二) EPO与RA
        (三) IGF-1与RA
    三、肾性贫血的西医治疗现况
    四、“脾肾两虚”是肾性贫血的病机关键
        (一) 中医“肾”与生血
        (二) 中医“脾”与生血
        (三) 从脾、肾二脏论治RA
    五、黑地黄丸以健脾补肾立方
    六、从多靶点角度研究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的机制是系统生物学领域的有益尝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肾性贫血大鼠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四、实验结果
    实验二 黑地黄丸对肾性贫血大鼠肾功能及贫血的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 黑地黄丸对肾性贫血大鼠骨髓冲洗液上清SCF、EPO、IGF-1的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四、实验结果
    实验四 黑地黄丸对肾性贫血大鼠肝、肾内分泌SCF、EPO、IGF-1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五 黑地黄丸对BMSCS旁分泌SCF、EPO、IGF-1的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基于回归分析研究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作用靶点
    一、使用回归分析方法评估中医多靶点治疗的可行性
    二、数据采集
    三、回归分析
    四、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一、RA大鼠模型的探讨
    二、黑地黄丸对RA大鼠肾功能及贫血的作用
    三、黑地黄丸对RA大鼠骨髓冲洗液上清SCF、EPO、IGF-1的作用
    四、黑地黄丸对RA大鼠肝、肾内分泌SCF、EPO、IGF-1的影响
    五、黑地黄丸对BMSCs旁分泌SCF、EPO、IGF-1的作用
    六、基于回归分析研究黑地黄丸治疗RA的主要作用靶点
    七、中医“健脾补肾”法作用于骨髓、肝脏机制的思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科研课题

(3)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萌芽时期(1872—1914)
    2.1 西方数学的启蒙——《中西闻见录》
        2.1.1 《中西闻见录》的创办
        2.1.2 《中西闻见录》主要编者
        2.1.3 《中西闻见录》的办刊宗旨
        2.1.4 《中西闻见录》中的数学内容
        2.1.5 小结
    2.2 私人最早创办的算学杂志——《算学报》
        2.2.1 黄庆澄与《算学报》
        2.2.2 朱宪章等与《算学报》
        2.2.3 傅樵村与《算学报》
        2.2.4 小结
    2.3 国人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科学世界》
        2.3.1 主办者
        2.3.2 办刊宗旨
        2.3.3 数学内容
        2.3.4 小结
第三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积累时期(1915—1929)
    3.1 社团创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的肇始——《科学》
        3.1.1 中国科学社与《科学》的创办
        3.1.2 编辑特色
        3.1.3 《科学》的数学研究
        3.1.4 小结
        3.1.5 《学艺》和《科学》扶持华罗庚典型个案研究
    3.2 高校理科综合期刊的起源——《数理杂志》
        3.2.1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学会的创立
        3.2.2 《数理杂志》的创办
        3.2.3 《数理杂志》与数学人才培养
        3.2.4 数学研究内容
        3.2.5 小结
    3.3 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启蒙——《北京大学月刊》
        3.3.1 《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办
        3.3.2 《北京大学月刊》数学文章核心作者
        3.3.3 《北京大学月刊》的数学研究
        3.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现代数学群体的形成时期(1930—1935)
    4.1 高校创办的第一份数学专业杂志——《数学季刊》
        4.1.1 《数学季刊》的创办
        4.1.2 《数学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4.1.3 《数学季刊》的办刊理念
        4.1.4 小结
    4.2 我国自然科学学报的典型——武汉大学之《理科季刊》
        4.2.1 《理科季刊》的创办
        4.2.2 《理科季刊》的内容和形式
        4.2.3 《理科季刊》的数学作者群体
        4.2.4 《理科季刊》的数学研究
        4.2.5 小结
第五章 中国现代数学的渐趋成熟时期(1936—1949)
    5.1 中国数学会的英文会刊——《中国数学会学报》
        5.1.1 高校的学术支持
        5.1.2 学术团体基础
        5.1.3 中国数学会的成立
        5.1.4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创办
        5.1.5 《中国数学会学报》的作者群
        5.1.6 《中国数学会学报》发表的论文
        5.1.7 小结
    5.2 中国数学会中文会刊——《数学杂志》
        5.2.1 《数学杂志》的创办
        5.2.2 《数学杂志》的主要编辑、作者群
        5.2.3 《数学杂志》数学思想传播
        5.2.4 《数学杂志》中的专题性研究
        5.2.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的学术活动
致谢

(4)科学个案研究与中国科学观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言
    一、科学思想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二、科学哲学的历史考察
    三、论科学哲学与科学史
    四、案例研究的方法与史料选择
小引 二十世纪早期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
第一章 科学与哲学
    科学与形而上学:进化论的传播与严复对传统天道观的改造
    科学与意识形态:科玄论战与胡适论科学
    20 世纪早期中国科学观认识的合理性与不足
第二章 中西医论争与科学划界
    论争过程与其中大事件
    余云岫的医学思想
    “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
    论科学与非科学
    小结
第三章 常规科学与竺可桢的气象学研究
    常规科学的一般陈述
    气象学研究的理论实体及其组织方式
    气象学研究的方法与程序
    气象学研究中的描述与说明
第四章 从《中算史论丛》看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李俨与中国数学史研究
    《中算史论丛》对古代数学成就的整理
    由重差术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第五章 遗传学研究与科学争论及评价
    遗传学的两个学派
    两个学派在中国的发展
    米丘林学派确立地位及其后果
    青岛遗传学会议
    论科学争论与科学评价
    反思民主、权威与真理
第六章 科学共同体研究
    晚清科学社团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自然科学院
    共和国前十年
    本章小结
结语
    一、中国科学观的主要内容:从“是”与“应当”的层面看
    二、中国科学观渐进之原因试析
    三、中国科学观的影响
参考文献

(5)胶原蛋白多肽—铬螯合物降血糖、抗热应激保健功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1.1 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1.1.1 糖尿病概述
        1.1.2 糖尿病的分类
        1.1.3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诱因
    1.2 铬与高血糖及高血脂的关系
        1.2.1 铬与糖尿病
        1.2.2 葡萄糖耐量因子学说
        1.2.3 铬与胰岛素功能的关系
        1.2.4 铬对糖代谢的影响
        1.2.5 铬对脂类代谢的影响
    1.3 铬与应激
    1.4 猪皮蛋白的组成及性质
        1.4.1 猪皮结构及胶原蛋白的性质
        1.4.2 猪皮胶原蛋白的保健功能及提取方法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药品
        2.1.2 仪器
        2.1.3 材料
        2.1.4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猪皮胶原蛋白多肽的提取
        2.2.2 猪皮胶原蛋白水解程度的分析
        2.2.3 胶原蛋白的定量测定-羟脯氨酸的比色测定法
        2.2.4 猪皮胶原蛋白消化液与铬(Ⅲ)螯合物的制备
        2.2.5 成品中铬(Ⅲ)与铬(Ⅵ)含量的测定
        2.2.6 成品螯合性的检测
        2.2.7 动物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猪皮胶原蛋白多肽-铬(Ⅲ)结果分析
        3.1.1 猪皮提取胶原蛋白多肽最佳工艺确定
        3.1.2 猪皮消化液水解程度的分析
        3.1.3 猪皮中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
        3.1.4 螯合后成品性状及铬(Ⅲ)和铬(Ⅵ)含量的测定
        3.1.5 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性检测
    3.2 动物实验各项结果分析
        3.2.1 糖尿病模型组小鼠数据分析
        3.2.2 小组降糖预实验结果分析
        3.2.3 螯合物对模型+高糖高脂动物血糖的影响结果分析
        3.2.4 短期高糖高脂动物实验指标及结果
    3.3 胶原蛋白多肽-铬螯合物对热应激小鼠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1 小鼠热应激表观现象观察
        3.3.2 小鼠热耐受时间表
        3.3.3 热应激试验前后小鼠血糖分析
        3.3.4 小鼠不同器官可溶性蛋白提取分析
4 讨论
    4.1 有关提取工艺
        4.1.1 猪皮胶原蛋白多肽的提取
        4.1.2 铬(Ⅲ)的安全性问题
        4.1.3 胶原蛋白多肽与三价铬的螯合
    4.2 动物试验
        4.2.1 试验动物模型的制作
        4.2.2 胶原蛋白多肽-铬对试验小鼠血糖和肝糖原水平的影响
    4.3 螯合物对模型+高糖高脂动物影响结果分析
        4.3.1 螯合物对试验动物血糖的影响
        4.3.2 螫合物对试验动物血脂的影响
        4.3.3 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物对试验小鼠肝糖原的影响
    4.4 短期高糖高脂动物试验血液指标及结果分析
    4.5 胶原蛋白多肽-铬螯合物对热应激小鼠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6)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一、论题缘起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三、基本理路与框架
第一章 中国科学的拓荒者——中国科学社
    一、草创时期(1914,6~1915,10)
    二、萌芽时期(1915~1918)
    三、生长和成熟时期(1919~1937)
    四、抗战中的曲折(1937~1945)
    五、恢复时期(1946~1949)
    六、历史使命的完成(1949~1960)
第二章 中国科学社性质与组织结构变迁
    一、中国科学社的组合性质
    二、中国科学社内部机构变迁
        (一) 组织机构的变迁
        (二) 分股委员会的消亡
    三、中国科学社领导层的更迭
        (一) 历届组成
        (二) 具体分析
    四、社员增长分析
第三章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宣传与普及
    一、创办刊物,译着书籍
        (一) 《科学》
        (二) 《科学画报》
        (三) 译着科学书籍
    二、举办通俗科学演讲
        (一) 年会公开演讲
        (二) 定期通俗演讲
    三、创立科学图书馆,举办科学展览
第四章 科学体制化的探索
    一、召开年会,促进学术交流
        (一) 域外时期(1916~1918)
        (二) 国内时期(上)——单团体年会时期(1919~1933)
        (三) 国内时期(下)——联合年会时期(1934~1948)
    二、创建科学研究机构——生物研究所
    三、审定科学名词,推进科学的规范化
    四、设立科学奖金,奖励学术优异者
    五、带动诸专门学会、中央研究院的成长
    六、融入国际科学大家庭
    七、小结
第五章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教育
    一、关注外人教育言论,参与教育讨论
    二、改良教育的具体举措
    三、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
        (一)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科学社的早期大本营
        (二) 大同大学——中国科学社早期社所所在地
        (三)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社20 年代的北方中心
        (四) 蔡元培、蒋梦麟等与北京大学
        (五) 与南开大学的发展
        (六) 任鸿隽与四川大学
第六章 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学科建设与发展
    一、数学
    二、物理学
    三、化学
    四、天文、气象学
    五、地学
    六、生物学
    七、农学
    八、工程技术
    九、人文、社会科学
第七章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文化思想
    一、中国科学社的科学观
        (一) 近代国人科学观的变迁
        (二)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观
    二、中国科学社与“科玄论战”
        (一) 论战起因
        (二) 参战科学社社员的主要观点
        (三) 是否“唯科学主义”?
    三、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化”运动
        (一) 中国科学化运动之兴起
        (二) 中国科学社的科学化思想
        (三) 对科学内涵的再思考
    四、中国科学社的和平建国思想
第八章 中国科学社发展的历史启示
    一、挫折中求生存的创业史
    二、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三、持久发展的成功经验
    四、无法回避的历史教训
附录一 中国科学社社章(1915年10月25日通过)
附录二 中国科学社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目次索引 2001年第11卷1~4期(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实验动物管理进程[J]. 王杨杨,刘江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1(12)
  • [2]基于SCF、EPO、IGF-1研究黑地黄丸治疗肾性贫血的机制[D]. 赵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7)
  • [3]中国现代数学的早期发展 ——经由期刊的传播与演进[D]. 亢小玉. 西北大学, 2015(05)
  • [4]科学个案研究与中国科学观的发展[D]. 朱丹琼. 西北大学, 2005(03)
  • [5]胶原蛋白多肽—铬螯合物降血糖、抗热应激保健功效的研究[D]. 李俊艳.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 [6]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D]. 范铁权. 南开大学, 2003(11)

标签:;  ;  ;  ;  ;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目录索引,卷。 2001年11期1-4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