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农用运输车辆产销形势预测

2001年农用运输车辆产销形势预测

一、2001年农用运输车产销形势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叶丽丽[1](2019)在《河南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家粮食局文件多次提到,粮食供给问题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因此粮食的生产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减少粮食低端和无效的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粮食产品供需结构的匹配度和适应性。河南省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加工大省和消费大省,准确把握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方向是化解河南省现有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结构失衡的根本,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本文基于对国内外粮食生产与消费相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消费结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河南省1978-2017年期间的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将河南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的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粮食生产被动适应粮食消费刚性需求阶段。第二阶段为粮食生产结构积极调整适应粮食消费结构变化需求阶段。第三阶段为粮食生产结构主动适应粮食消费结构性需求阶段。第四阶段为粮食生产结构主动适应粮食消费功能性需求阶段。河南省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显着成绩,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大幅度的提高,粮食生产规划布局科学,要素投入机制逐渐完善,农户种粮收入增加,种粮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等方面。但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粮食消费结构的升级,长期下去,就造成了粮食生产结构与粮食消费结构的脱节,优质专用粮食供不应求,普通粮食供过于求,粮食作物品种散而杂且产需错位的现象。产销失衡的原因有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不够,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加工流通环节机制不畅,资源环境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等。为了促进河南粮食生产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升级,需要推进粮食供给体制的创新,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引导粮食不同用途之间的专业生产和合理消费,加大对农户生产优质专用粮食的帮扶和引导。对粮食的生产从源头优化,对粮食的消费合理引导,才能更好的促进河南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协调发展。

王艳红[2](2010)在《与中国农机行业同行——从50年的《农业机械》看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文中认为从1958年到2008年,《农业机械》杂志忠实地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行业发展变化的伟大历程,本文从《农业机械》50年的发展变化,简要分析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脚步,以期对行业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廖正品[3](2009)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国塑料工业》文中认为本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塑料工业在 2008 年度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内容涉及:塑料制品加工业、塑料加工机械业、塑料原辅材料和塑料助剂等。文中图表丰富,数据翔实,事例典型。对塑料工业面临的难题,文章作了缜密的分析,揭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近期的发展思路。为保持资料完整和内容连贯,方便读者阅读,本刊增加页码全文刊发。——编者

滕星均[4](2009)在《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和关键。近几年来,“三农”问题成了理论界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经济学界在“三农”问题上有着长久而热烈的探讨与争论,不管他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如何各异,但对于问题本身的看法却是日趋一致的,那就是“三农”问题已经趋近于一个国家可承受的极限值,并且直接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积极性和农村基层社区构架的稳定,从而诱发中央及各地政府积极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三农”问题受到了中央高层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基础理论,以区域经济突破为主线,将区域创业环境、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形成原因及其解决办法纳入一个系统,对三农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从研究背景、吉林省“三农”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吉林省“三农”问题形成原因、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以及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系统地对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与解答。

刘炎才[5](2008)在《四川银河汽车集团农用汽车产业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农用车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处于成熟期,目前正进入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四川银河汽车集团是四轮农用车生产的骨干企业,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产业内复杂的竞争格局,企业迫切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农用车的发展,以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因此,面对新产业格局和未来发展要求,研究我国农用车产业的发展及战略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分析了国内外农用车产业的发展动态,概括分析了我国农用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过程,通过对我国农用车市场现状和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研究,认识企业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认识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制定切实有效的经营战略,以指导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使企业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避免风险,把握机遇,发挥企业长处,从而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①对中国农用车市场概况及四川银河汽车集团发展概况进行了概括总结和分析;②对四川银河汽车集团农用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环境、技术等外部因素分析和企业素质、市场营销能力、、制度与企业组织等内部因素分析;③对四川银河汽车集团农用汽车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农用车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的建立与实施、低成本战略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制定了企业产品开发流程和营销策略,实施低成本和国际化经营战略。在上述基础上,本论文进行了研究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分析农用车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农用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具有实际的借鉴意义。

晓琳[6](2008)在《与中国农机行业同行——从50年的《农业机械》看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 从1958年到2008年,《农业机械》杂志忠实地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农机行业发展变化的伟大历程本文从《农业机械》50年的发展变化,简要分析我国农机行业的发展脚步,以期对行业健康发展有所借鉴。第一阶段:计划经济阶段1980年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农机事业的发展主要靠国家投资兴办。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

王萍[7](2007)在《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与产业政策 ——以农用运输机械为例》文中提出农用运输机械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生产建设、物资运输等领域的作用非常大。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农用运输机械的现代化还是在总产量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我国的农用运输机械还有一定的增长潜力,尤其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四轮农用车替代三轮农用车的过程势必会带来这个市场的结构性变革,在这个变革过程中政府产业政策发挥着无法忽视的作用。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环境决定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决定市场的绩效的SCP分析框架。通过对农用运输机械行业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以及生产者规模及其分布等产业结构的各个层面的分析,阐述结构的变化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以时风集团为案例分析产品结构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作用。最后分析产业政策的改变对市场结构的变化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规模经济在农用运输机械行业效果显着,小规模企业很难在市场上生存。同时规模经济的存在提高了潜在进入企业的进入门槛。2、农用运输机械产业集中度很高,三轮农用车的CR10高达99.33%,四轮农用车的CR10也达到了70.68%。高市场集中度是企业激烈竞争以及产业政策影响的结果。3、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农用运输机械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没有结束,尤其是四轮车生产企业的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而且相关企业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会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四轮车的生产,产品结构的升级还会持续下去。4、产业政策在改变市场现有的竞争格局,促进产品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用运输机械行业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非常显着。

沈铨[8](2006)在《“十一五”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国内农机行业显示出快速发展的大好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中央政府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使得农业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农村建设步入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有了稳定的增长,各种有利于推动"三农"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和出台,同时直接有效地拉动农机行业的快速增长。

施中华[9](2006)在《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化研究》文中认为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竞争内容,围绕该产业展开的研究在国内外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应用探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聚焦于中国轿车产业1979年至2005年的发展时间段,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和框架来研究其演化过程及其原因。沿着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理论解释的研究思路,本文首先运用SCP的分析方法,对二十年多来中国轿车产业变迁过程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运用博弈论和系统论的基本思路,从内部竞争均衡和外部影响因素两个角度诠释其演变的原因,从而完成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变理论框架的构建。中国轿车产业变迁过程大致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产业引入期、首次价格战、密集进入期、井喷增长期和品牌扩散期。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之前,中国轿车生产处于引进国外车型、填补各档产品空白时期,即产业引入期。此时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以数量竞争为主,生产能力扩张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中央和地方的一些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形式争相生产轿车,当这些厂商积累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之后,生产能力逐渐超过了市场需求,价格竞争逐渐替代了产能竞争,轿车产业自然步入价格战期。1996年至1998年期间,即使在轿车价格实行国家指导价的严格管制下,轿车产业经历了几次大的价格战。在生产规模达不到最小经济规模的条件下,面对降价对利润的不断侵蚀,中国轿车生产企业一度试图通过共谋稳定市场,1998年第一个轿车价格联盟协议出现。然而,轿车产业所带来的高利润吸引了众多厂商进入,这种共谋状态并没持续多久。1999年至2001年的三年间,国际品牌通过合资的形式不断进入利润较为丰厚的中高端轿车市场,民营和地方企业通过边缘化进入的方式进入易于拷贝的中低端轿车市场,中国轿车产业步入密集进入期。2001年是中国轿车产业的分水岭,不仅产业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厂商竞争呈现新的格局,主要特征是从“弱竞争”走向“强竞争”。轿车价格国家指导、产品目录审批制取消后,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不断爆发,新车型如雨后春笋般推向市场。需求弹性的经济规律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轿车产业出现连续多年的井喷式增长。井喷增长期过后,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再次呈现,轿车生产企业的库存迅速增加。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之后,企业间的竞争逐渐恢复理性,差异化的品牌竞争正逐步取代纯粹的价格竞争,轿车产业步入品牌扩散期。在这一时期,轿车生产企业通过完善产品质量空间,在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始进行品牌扩散,不同企业逐步在不同产品质量空间上的垄断势力,从而获得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率的盈利水平。对中国轿车产业组织特征进行了深入考察后,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知识,对不同阶段企业竞争及其产业均衡的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在初始的厂商古诺竞争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放松假设条件多次进行扩展,建立了产能约束、产量扩张、市场进入、竞争优势、品牌扩散等多个静态均衡模型,以此来分析企业数量竞争的缘由、产量扩张的动机、不同谈判能力企业不同进入方式的原因、企业市场份额差异的内在因素、企业品牌扩散的绩效影响等等,从而为中国轿车产业组织的内在原因及其演化方式提供了严密的理论解释。然后本文对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化的外部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行政壁垒、产权关系、消费环境、技术创新四大外部因素变化对产业竞争均衡条件的影响,以此作为静态均衡理念模式的补充。最后本文对未来竞争格局进行了初步的推测,对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提出了必要的建议。

晓琳[10](2006)在《迎接高潮——2006年我国农机市场分析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据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农机工业生产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达到1084.39亿元,同比增长31.52%;在机械工业各行业中,农机工业增幅排名第2。与"十五"之初相比,"十五"期末农机工业年生产总产值实现了翻一番的好成绩。2005年我国农机产品销售收入1058.16亿元,同比增长35.7%;利润总额41.43

二、2001年农用运输车产销形势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年农用运输车产销形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文献综述
        2. 国内文献综述
        3. 研究述评
    (四)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 粮食
        2. 粮食消费结构
        3. 粮食生产结构
        4. 粮食安全
    (二)理论基础
        1. 消费结构理论
        2. 需求层次理论
        3. 消费函数理论
        4.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理论
三、实现河南省粮食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一)促进河南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二)推动河南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纾解粮食供给与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四)推进河南农业四优四化发展
四、河南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变迁的演进历程
    (一)满足吃得饱的粮食刚性供给阶段(1978-1990 年)
        1. 河南省粮食生产情况
        2. 河南省粮食消费情况
        3. 结论
    (二)满足吃得好的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阶段(1991-2000 年)
        1. 河南省粮食生产情况
        2. 河南省粮食消费情况
        3. 结论
    (三)满足吃得健康的种植结构优化阶段(2001-2010 年)
        1. 河南省粮食生产情况
        2. 河南省粮食消费情况
        3. 结论
    (四)满足吃得营养便利的粮食品质优化阶段(2010-2017 年)
        1. 河南省粮食生产情况
        2. 河南省粮食消费情况
        3. 结论
    (五)河南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分析
        1. 粮食生产结构被动适应粮食消费刚性需求
        2. 粮食生产结构积极调整适应粮食消费结构变化需求
        3. 粮食生产结构主动适应粮食消费结构性需求
        4. 粮食生产结构主动适应粮食消费功能性需求
五、河南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河南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1. 粮食数量供给与质量需求的不协调
        2. 粮食作物品种散而杂且产需错位
        3. 粮食作物不同用途之间分配不协调
        4. 粮食产业的初级加工与市场的中高端需求不协调
    (二)河南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存在问题的成因
        1. 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不够
        2. 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消费的困境
        3. 加工流通环节机制不畅
        4. 资源环境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制约
六、促进河南省粮食生产适应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 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健全粮食绿色生产投入机制
    (三)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优化粮食种植结构
    (四)积极引导粮食不同用途之间的合理消费
    (五)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国塑料工业(论文提纲范文)

1 塑料制品业持续稳定发展
    1.1 2008年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1.1.1 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西北地区产业在崛起
        1.1.2 总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仍然旺盛
        1.1.3 总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减缓, 12月份首现负增长。
        1.1.4 各子行业的产量变化不大, 少数下降多数增长
        1.1.5 总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成为领先轻工其他行业的新型大行业
        1.1.6 行业利润增幅回落, 亏损面扩大亏损额上升
        1.1.7 塑料制品出口企稳, 进口增速继续回落
        1.1.8 新产品产值比重偏低, 产品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1.2 子行业蓬勃发展, 应用领域在拓宽
        1.2.1 中空制品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1) 塑料饮料瓶
        (2) 饮水包类瓶 (桶) 的市场
        (3) 啤酒塑料包装瓶
        (4) 大型化工液体包装容器成为发展热点
        (5) 塑料托盘在物流运输中前景广阔
        (6) 塑料汽油箱
        (7) 药品固体剂型包装、化妆品与洗涤用品包装
        (8) 塑料软包装容器
        1.2.2 塑料包装薄膜是民生所需, 引领着发展潮流
        (1) BOPP薄膜行业向集约型增长和规模化效应方向发展
        (2) BOPET薄膜发展减速
        (3) BOPA薄膜市场开发任重道远
        (4) BOPS片材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成绩显着
        (5) CPP薄膜行业发展态势严峻
        (6) CPE缠绕膜发展情况
        (7) 镀铝膜行业已形成规模
        (8) 塑料购物袋逐步规范发展
        (9) 复合膜包装行业规模巨大
        1.2.3 复合膜软包装行业高起点, 走创新之路谋发展
        (1) 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 节能减排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3) 开展标准化工作, 完善复合膜标准体系, 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4) 培育特色区域与产业集群, 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
        1.2.4 塑料编织制品应用领域广, 获得高速发展
        1.2.5 人造革合成革新兴产业聚集发展
        (1) 贸易总量等综合实力增强
        (2) 高档合成革已经形成行业发展主流
        (3) 环境治理水平大大提高, 实现清洁生产
        (4) 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5) 合成革之都与基地、研发中心, 区域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6) 名牌战略与专利战略推进, 提升行业科技进步水平
        1.2.6 塑料配线器材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目标
        (1) 技术创新
        (2) 节能减排
        1.2.7 塑料改性新材料行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向
        1.2.8 农用薄膜行业生产经营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差
        (2) 农用薄膜销售市场秩序混乱、生产经营无序竞争
        (3) 农用薄膜原材料价格不稳定, 企业生产成本增加盈利困难
        (4) 农用薄膜经营销售的不规范
        1.2.9 塑料管道行业发展状况
        (1) 农村节水灌溉、城镇管网改造用塑料管前景广阔
        (2) 塑料管道优异性能显着, 市场空间日渐扩大
        (3) 塑料管道仍需国家政策引导支持健康发展
        1.2.10 塑料异型材及门窗制品喜中有忧, 核心是质量问题
        (1) 产能规模差异巨大
        (2) 水平差异巨大
        (3) 布局不合理
        (4) 规模不合理
        (5) 产品档次与质量良莠不齐
        1.2.11 硬质PVC发泡制品制 (修) 订标准势在必行
        (1) 制定或修订相关标准, 规范行业行为
        (2) 重点引导PVC发泡中空格子板的发展
        (3) 发展PVC发泡装饰材料
        (4)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产品成本, 促进出口增长
        1.2.12 废塑料再生利用大有可为
        (1) 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现状
        (2) 进口废塑料量及来源分析
        (3) 2008年国内再生塑料消费量测算
2 塑料机械行业取得良好业绩
    2.1 2008年中国塑机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2.1.1 行业经济继续增长
        2.1.2 行业实力不断增强
        2.1.3 应对挑战成效明显
        2.1.4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
        2.1.5 转型升级进展良好
        2.1.6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2.2 中国塑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2.1 行业规模持续上升
        2.2.2 行业地位显着提升
        2.2.3 产业分布相对集中
        (1) 企业分布状况
        (2) 工业总产值分布状况
        (3) 销售收入分布状况
        2.2.4 经济类型特色鲜明
        2.2.5 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2.2.6 科技力量继续增强
        2.2.7 产品档次逐步提高
        2.2.8 名牌战略加快推进
        2.2.9 贸易逆差依然存在
        (1) 塑料机械的出口情况
        (2) 塑料机械的进口情况
        (3) 塑料机械的进出口比较
        2.2.10 困难挑战前所未有
3 塑料合成树脂消费量大幅增长
    3.1 合成树脂消费基本现状
    3.2 合成树脂生产能力状况
    3.3 合成树脂需求浅析
        3.3.1 包装业
        3.3.2 农业
        3.3.3 建筑业
        3.3.4 电子电器
        3.3.5 日用品
4 塑料助剂行业消费量逐年递增
    4.1 增塑剂
    4.2 阻燃剂
    4.3 热稳定剂
    4.4 抗冲改性剂与加工助剂
    4.5 发泡剂
    4.6 抗氧剂
    4.7 光稳定剂
5 存在的突出问题
    5.1 总体装备水平偏低、工艺技术相对落后
    5.2 产品结构不合理, 低档产品产能相对过剩
    5.3 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5.4 大中型塑料企业 (集团) 少, 一些产品未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
    5.5 行业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差距明显
    5.6 国产原材料供不应求, 专用料大部分依赖进口
    5.7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产品质量控制有待加强
    5.8 出口产品附加值偏低, 满足国外日常消费需求
    5.9 废塑料行业二次污染严重, 行业发展缺乏分类技术规范
6 塑料产业发展思路
    6.1 指导思想
    6.2 基本原则
    6.3 建议与措施
        6.3.1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6.3.2 培育产业企业集群, 共建特色区域品牌
        6.3.3 增强企业质量意识, 争创产品驰名品牌
        6.3.4 广泛开展职业培训, 努力提高员工素质
        6.3.5 积极搞好塑料回收, 再生利用注重环保
        6.3.6 加快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
7 结束语

(4)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三农”问题研究背景
        1.1.1 什么是“三农”问题
        1.1.2 三农问题的负面影响
    1.2 “三农”问题研究现状
        1.2.1 税费改革及免除农业税:关于政策性的背景考察
        1.2.2 乡村组织改革:关于“税改”遗留问题的讨论
        1.2.3 农村公共品供给:关于“后税费”下热问题的思考
        1.2.4 农村发展战略选择:关于农民向何处去的设想
        1.2.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重建乡村的研究
        1.2.6 研究路径多元化:关于研究走向的探索与实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 产业组织生态理论
    2.3 制度经济学理论
    2.4 市场机制理论
    2.5 区域经济学理论
    2.6 区域创业环境理论
第3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吉林省“三农”问题总体情况
        3.1.1 吉林省“三农”概况
        3.1.2 吉林省“三农”存在的问题
    3.2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
        3.2.2 吉林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3 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3.3.1 吉林省农村发展现状
        3.3.2 吉林省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3.4 吉林省农民收入现状
        3.4.1 吉林省农民收入状况
        3.4.2 吉林省农民支出状况
第4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4.1 内、外部因素分析
        4.1.1 内部因素分析
        4.1.2 外部因素分析
    4.2 现实及历史因素分析
        4.2.1 现实因素
        4.2.2 历史因素
第5章 吉林省“三农”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1 吉林省“三农”问题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5.2 吉林省“三农”问题具体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2.1 吉林省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
        5.2.2 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5.2.3 吉林省农民收入发展趋势预测
第6章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6.1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
        6.1.1 系统地认识“三农”问题
        6.1.2 重点发展新型农业
        6.1.3 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6.1.4 改善农村创业环境
    6.2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创新思路
        6.2.1 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发展
        6.2.2 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统领农村经济工作
        6.2.3 用统筹观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方法
        6.2.4 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农村创业活动
    6.3 解决吉林省“三农”问题的对策研究
        6.3.1 建设吉林省新型农业的对策
        6.3.2 发展吉林省农村经济的对策
        6.3.3 增加吉林省农民收入的对策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5)四川银河汽车集团农用汽车产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国内外动态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中国农用车的使用特点及市场分析
    2.1 农用车概述
        2.1.1 农用运输车的定义
        2.1.2 农用运输车发展历程
    2.2 中国农用车的使用特点及分析
    2.3 中国农用车的市场分析
        2.3.1 中国农村的经济状况
        2.3.2 中国农村运输的要求
        2.3.3 中国农用车的道路环境
3 四川银河汽车集团农用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外部因素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技术环境分析
        3.1.4 中国加入WTO对农用汽车发展的影响分析
        3.1.5 西部大开发对农用汽车发展的影响分析
    3.2 内部因素分析
        3.2.1 企业简介
        3.2.2 企业素质分析
        3.2.3 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分析
        3.2.4 企业制度与企业组织分析
        3.2.5 其他因素分析
4 四川银河汽车集团农用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
    4.1 企业经营理念的凝练
        4.1.1 企业长期发展方向的规划
        4.1.2 农用车产业经营理念的凝练
    4.2 农用车产品规划与开发的改善
        4.2.1 农用车产品开发的原则
        4.2.2 农用车产品开发的方向
    4.3 农用车制造与品质保证措施
    4.4 农用车技术改进措施
        4.4.1 技术定位
        4.4.2 安全技术
        4.4.3 环保与节能技术
        4.4.4 整车匹配技术
    4.5 农用车营销策划
        4.5.1 市场营销观念的树立
        4.5.2 市场营销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4.5.3 建立最优秀的营销组织
        4.5.4 提高竞争能力
        4.5.5 年度考核
        4.5.6 建立优秀的营销队伍
        4.5.7 优化营销组合
        4.5.8 建立企业较完善的服务体系
    4.6 低成本战略
        4.6.1 转变经营方式
        4.6.2 建立以成本预算为基础的成本控制体系
    4.7 国际化经营战略
        4.7.1 国际化经营的目的
        4.7.2 国际化经营的环境状况
        4.7.3 国际化经营途径
5 研究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与产业政策 ——以农用运输机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文主要创新点
    1.3 结构安排
    1.4 文献综述
第二章 我国农用运输机械市场结构分析
    2.1 我国农用运输机械行业发展阶段
    2.2 我国农用运输机械行业的市场分析
    2.3 我国农用运输机械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三章 我国农用运输机械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以时风为例
    3.1 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
    3.2 企业产品结构变化及其原因
    3.3 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与企业竞争优势
    3.4 积极应对国家的产业政策
第四章 我国农用运输机械的产业政策分析
    4.1 我国农用运输机械产业政策发展历程
    4.2 农用运输机械产业政策的效果分析
    4.3 我国农用运输机械产业政策发展的原因分析
    4.4 我国农用运输机械产业政策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提出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1.3 问题提出
    1.2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1.2.1 研究角度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思路和框架
    1.3 创新点和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汽车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回顾
    2.1 中国轿车产业的基本情况
        2.1.1 概况
        2.1.2 市场潜力
        2.1.3 厂商及品牌
    2.2 中国汽车产业研究理论回顾
        2.2.1 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内容
        2.2.2 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特点
    2.3 产业组织演化理论回顾
        2.3.1 演化思想的起源
        2.3.2 产业组织演化理论的发展
        2.3.3 汽车产业组织演化的研究
第三章:严格管制下的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化
    3.1 产业的引入
        3.1.1 产业引入期的背景:市场结构
        3.1.2 产业引入期的企业竞争行为
        3.1.3 产业引入后的市场绩效
    3.2 首次价格战
        3.2.1 价格战时期的背景:市场结构
        3.2.2 价格战中企业的主要竞争行为
        3.2.3 价格战后的市场绩效
    3.3 密集地进入
        3.3.1 密集进入期的背景:市场结构
        3.3.2 密集进入期的企业竞争行为
        3.3.3 密集进入后的市场绩效
第四章:管制放松后的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化
    4.1 井喷式增长
        4.1.1 井喷增长期的背景:市场结构
        4.1.2 井喷增长期的企业竞争行为
        4.1.3 井喷增长后的市场绩效
    4.2 品牌的扩散
        4.2.1 品牌扩散期的背景:市场结构
        4.2.2 品牌扩散期企业的主要竞争行为
        4.2.3 品牌扩散后的市场绩效
第五章: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化中的竞争均衡研究
    5.1 企业竞争和市场均衡
        5.1.1 企业的竞争行为
        5.1.2 竞争后的市场均衡
    5.2 产能约束和产量扩张
        5.2.1 产能约束下的竞争均衡
        5.2.2 产量扩张的竞争均衡
        5.2.3 企业产能扩张的动因
    5.3 进入选择和竞争优势
        5.3.1 进入壁垒与企业选择市场的关系
        5.3.2 成本优势是企业扩张的关键
        5.3.3 产品差异化的动因
    5.4 品牌扩散的优势和劣势
        5.4.1 品牌扩散造成原市场的竞争加剧
        5.4.2 品牌扩散对高端企业有利
第六章: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化的外部影响因素研究
    6.1 行政壁垒变化对产业组织演化的影响
        6.1.1 行政壁垒与产业结构
        6.1.2 项目审批制和产品目录登记制
        6.1.3 关税和配额
    6.2 产权关系变化对产业组织演化的影响
        6.2.1 横向关系
        6.2.2 纵向关系
    6.3 消费环境变化对产业组织演化的影响
        6.3.1 消费政策:从“限小”到“限污”
        6.3.2 市场体系:从“分割”到“融合”
    6.4 技术创新对产业组织演化的影响
        6.4.1 “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6.4.2 上汽模式和奇瑞模式
第七章 结论、趋势及政策建议
    7.1 结论和趋势
        7.1.1 主要结论
        7.1.2 发展趋势
    7.2 轿车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7.2.1 竞争手段的多样化
        7.2.2 合资战略还是自主战略
        7.2.3 品牌形象的建设
    7.3 产业政策仍要重视的内容
        7.3.1 产业管制的方向
        7.3.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7.3.3 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
    7.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文
    英文
后记

四、2001年农用运输车产销形势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叶丽丽. 河南工业大学, 2019(02)
  • [2]与中国农机行业同行——从50年的《农业机械》看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A]. 王艳红.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十二五”低碳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研究分会场论文集, 2010
  • [3]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国塑料工业[J]. 廖正品. 国外塑料, 2009(05)
  • [4]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D]. 滕星均. 吉林大学, 2009(08)
  • [5]四川银河汽车集团农用汽车产业的发展研究[D]. 刘炎才. 重庆大学, 2008(06)
  • [6]与中国农机行业同行——从50年的《农业机械》看中国农机行业的发展[J]. 晓琳. 农业机械, 2008(18)
  • [7]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与产业政策 ——以农用运输机械为例[D]. 王萍. 山东大学, 2007(07)
  • [8]“十一五”我国大中型拖拉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A]. 沈铨. 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四集), 2006
  • [9]中国轿车产业组织演化研究[D]. 施中华. 复旦大学, 2006(02)
  • [10]迎接高潮——2006年我国农机市场分析预测[J]. 晓琳. 农业机械, 2006(05)

标签:;  ;  ;  ;  ;  

2001年农用运输车辆产销形势预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