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大血管磁共振成像的进展

心脏和大血管磁共振成像的进展

一、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袁灵,成思航,苏童,易妍,李潇,朱亮,何泳蓝,王凤丹,陈钰,王志伟,王萱,孙昊,刘炜,有慧,张燕,付海鸿,田均平,张竹花,王怡宁,薛华丹,宋伟,潘杰,冯逢,金征宇[1](2021)在《医学影像学的研究进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从解剖成像至功能、分子成像的转变,促进了对疾病的本质及其演变规律的认识,大幅提高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如今,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技术已常规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导及治疗效果评价.医学影像学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成像,甚至是四维成像的功能成像转变,各个系统的研究均有长足进展.本文结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各个专业组影像学的发展,对各个系统影像学现状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多诊疗参考.

文强,尚东洋,莫艳艳[2](2021)在《双源CT联合MRI在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大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经手术或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的CHD患者67例,入院时行DSCT、MRI检查初步判断大血管异常状况。回顾性统计DSCT、MRI单项及联合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心导管造影结果的符合率,应用Kappa检验分析结果一致性程度。结果 67例CHD患者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共检出144处大血管异常,其中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位54处,心脏与大血管部位62处,其他28处。DSCT、MRI单项及联合检查对CHD大血管异常类型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80.56%(116/144)、83.33%(120/144)、91.67%(132/144),联合检查的诊断总符合率高于单项检查(χ2=7.630,P=0.022)。DSCT、MRI单项检查诊断CHD大血管异常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检查的一致性(K>0.75为一致性极好),K=0.738、0.749;二者联合检查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0.896。结论 DSCT联合MRI检查用于CHD大血管异常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判断CHD心脏与大血管异常部位、类型,为早期诊治CHD提供参考。

刘倩,唐茁月[3](2021)在《4D Flow MRI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磁共振成像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评估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具有沿3个血流方向速度编码和三维解剖覆盖的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4DFlow MRI)在心血管疾病的生理病理学改变、危险分层、治疗方案优化及随访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就4DFlow MRI的成像原理、特点及其在心血管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及不足进行综述。

袁月[4](2020)在《CMR对OSAHS患者心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价OSAHS患者左心功能及心肌的变化,并对心肌组织进行量化分析。材料与方法5:选择具有鼾症、睡眠障碍病史符合2011年修订版OSAHS诊断标准,且经多导睡眠图监测后诊断为OSASH的男性患者24例,年龄40~60岁,及正常成年男性健康志愿者25名,年龄40~60岁,进行心脏磁共振扫描。分别进行多时相电影序列扫描、对比剂注射前T1mapping扫描、T2mapping扫描及对比剂注射后T1mapping扫描。处理图像并获得左心功能相关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心肌组织学参数:左室心肌不同节段的平均注射对比剂前后的T1值、T2值,并根据公式计算出相应的ECV值。结果:(1)心功能相关参数:OSAHS组LVEF、LVEDV及LVSV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LVESV及LVM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左室心肌组织学参数:中间段T2值、心尖段T2值及左室心肌总体平均T2值OSAHS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3)OSAHS组左室心肌T2值与年龄、BMI及AHI的相关性分析:左室心肌总体平均T2值与年龄、BMI及AHI均呈正相关;心尖段T2值与年龄、BMI及AHI均呈正相关。结论:(1)OSAHS患者的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心肌质量增加。(2)OSAHS患者左室心肌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且损害程度与OSAHS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3)心脏磁共振成像T2mapping技术可以有效评估OSAHS患者心肌的早期改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吕建利[5](2020)在《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诊断和随访价值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成像对儿童AFM的诊断与随访价值。方法对我院小儿心脏科收治的20例AFM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以及治疗过程中CMR的动态变化等。结果20例AFM患儿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16岁,首发症状以腹痛、呕吐、乏力及晕厥、抽搐多见。病原学检查6例支原体抗体阳性,3例抗0阳性,1例EB病毒感染,1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1例EB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混合感染。所有患儿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及 N 末端 B型利钠肽原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均显着升高。心电图表现除了非特异性ST-T改变外,有10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室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内径增大者15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17例。CMR检查有16例患儿结果异常,主要有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高信号13例(65%),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14 例(70%),心肌变薄5例,心肌动度减低6例,心包积液6例,心肌灌注缺损3例。在发病后14天内接受CMR的患者中,T2WI和LGE的敏感性和阳性诊断率均高于14天后接受CMR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R随访10例,7例随访时检查结果正常,3例仍有持续LGE,其中1例4月后发展为炎症性扩张型心肌病,另外2例仍在随访观察中。所有患儿均应用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其中1 1例合用糖皮质激素,8例安装临时起搏器,1例应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机械循环支持,无 1 例死亡。糖皮质激素组的hs-cTnT峰值显着高于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组(分别为2853.4±2217.2 pg/ml 和 1124.7±527.3 pg/ml),但二者住院时间和 LVEF 恢复正常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CMR成像不仅可以显示心肌损伤的位置,还可以显示心肌炎症的程度和范围以及炎症后纤维化修复情况,有利于早期识别儿童AFM。LGE的持续存在可能是AFM发展为炎症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不良因素,通过CMR检查对AFM患儿病程进行动态观察及随访,有利于指导临床决策,评估预后。第二部分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与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11至2020-01在我院小儿心脏科住院并行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的 20 名 AFM 和 10 名 DCM 儿童,分为两组:AFM组与DCM组,观察其首发症状、心脏生物标志物、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以及CMR心肌形态、心功能以及心肌组织相关的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FM与DCM首发症状均以腹痛、呕吐多见,NYHA心功能分级AFM组以Ⅲ、Ⅳ级为主,而DCM组以Ⅰ、Ⅱ级为主。AFM组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及 N 末端 B型利钠肽原 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显着高于 DCM 组,其中 hs-cTnT 诊断 AFM 的临界值为663.95pg/ml。AFM心电图主要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和广泛ST-T改变,DCM组主要为室性早搏。AFM与DCM组胸片显示心脏扩大发生率均为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M组与DCM组左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AFM组CMR扫描结果:13例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高信号,14例钆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其中12例呈斑片状强化,2例呈条带状强化),5例心肌变薄,6例心肌动度减低,3例心肌灌注缺损,6例心包积液。DCM组CMR扫描结果:7例LGE(其中2例呈斑片状强化,5例呈条带状强化),6例心肌变薄,7例心肌动度减低,6例肌小梁增多,1例心肌灌注缺损,4例心包积液。AFM组与DCM组在T2WI高信号、肌小梁增多以及LGE形态三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cTnT显着升高(>663.95pg/ml),心电图显示房室传导阻滞,CMR显示T2WI高信号,LGE呈斑片状,提示AFM,而心功能Ⅰ或Ⅱ级、心电图显示室性早搏,CMR显示肌小梁增多,LGE呈条带状,则提示DCM。心脏磁共振成像能够为儿童AFM与DCM提供有效的鉴别诊断信息。

周天祥[6](2020)在《FLAIR血管高信号征与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侧支循环评估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三种评分法(Olindo评分方法、Lee评分方法和ASPECT改良评分方法)分别与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侧支循环评估系统(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adiology/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ASITN/SIR)评估脑侧支循环的一致性与相关性,为临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25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患者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进行FVH评分,2名神经介入专业主治医师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图像进行 ASITN/SIR 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FVH三种评分、ASITN/SIR评分各自在2位评分者间的一致性,以及用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FVH三种评分分别与ASITN/SIR评分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FVH三种评分与ASITN/SIR评分在2位评分者间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是Olindo评分(ICC=0.960,P<0.001)、Lee 评分(ICC=0.937,P<0.001)、ASPECT 改良评分(ICC=0.928,P<0.001)、ASITN/SIR 评分(ICC=0.760,P<0.001)。FVH 三种评分分别与ASITN/SIR评分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为Olindo评分法(rs=0.656,P<0.001)、Lee评分法(rs=0.583,P<0.001)、ASPECT 改良评分法(rs=0.711,P<0.001)。结论:FVH三种评分法与ASITN/SIR评分法在2位评分者间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FVH三种评分分别与ASITN/SIR评分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SPECT改良评分与ASITN/SIR侧支循环分级系统具有相对最高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推荐使用ASPECT改良评分。

张宁[7](2020)在《探讨MRI对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以支气管镜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I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对与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2比较肺部MRI屏气扫描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两种扫描方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进行,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原因为反复高热,咳嗽咳痰,经抗生素治疗7天及以上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或加重,行CT检查发现肺部实变,入选病例行肺部CT均有至少累计两个肺段或以上的实变,经临床医师讨论后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在6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9.20±2.05岁,在行支气管镜检查之前先行肺部MRI检查,CT、MRI、支气管镜三种检查均在2天内进行,所有患儿均配合良好。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8例患儿分成两组,每组34例,分为屏气扫描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9.47±1.81岁)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组(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9.03±1.93岁),以支气管镜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I两种检查对于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检出率;比较MRI屏气扫描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两种不同的扫描方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采用Excel 2007储存建立数据库,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通常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数表示,比较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通常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扫描方式MRI检查患儿平均年龄比较,P=0.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T检查对于肺实变定位的情况:位于右肺上叶者21例、中叶者14例、下叶者8例、左肺上叶者9例、下叶者16例;MRI屏气扫描组:位于右肺上叶者14例、中叶者8例、下叶者2例、左肺上叶者6例、下叶者4例;MRI自由呼吸组:位于右肺上叶者7例、中叶者6例、下叶者6例、左肺上叶者3例、下叶者12例;CT检查对于其他征象(包括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的显示情况:40例伴有胸腔积液、32例伴有肺不张、2例伴有气胸;MRI屏气扫描组:18例伴有胸腔积液、21例伴有肺不张、0例伴有气胸;MRI自由呼吸组:22例伴有胸腔积液、11例伴有肺不张、2例伴有气胸。以支气管镜为金标准,68例患儿经支气管镜检查后,有57例确诊为塑型性支气管炎,其中CT检查为阳性者40例,MRI检查为阳性者51例。CT与MRI对于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检出率比较,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种不同扫描方式下呈现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MRI屏气扫描组,图像质量为3分者8例、2分者20例、1分者6例、平均分为2.06±0.64;MRI自由呼吸组,图像质量为3分者18例、2分者12例、1分者4例、平均分为2.41±0.69。通过对两组图像质量的平均分进行比较,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MRI对于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优于CT;2 MRI屏气扫描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两种扫描方式比较,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方式所得到的图像质量优于MRI屏气扫描方式。图3幅;表5个;参129篇。

李孙霍[8](2020)在《犬超导MRI扫描策略探讨及其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MRI因其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首选影像技术。本文分别介绍了MRI发展现状、MRI对比增强技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MRI表现等的最新进展,并探讨犬超导MRI扫描策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实验一:探究犬1.5 T超导MRI扫描策略,分析影像特征,建立犬主要切面的MRI解剖图谱。方法是分别对12只实验犬头颅、脊柱、胸、腹和关节等部位进行T2WI FSE、T1WI FSE、PDWI FSE、T1WI 3D GRE、T2*WI GRE、FLAIR、STIR、T1WI SE、3D-CISS等序列的扫描。实验获得了犬中枢神经系统、肌肉、体内主要脏器、关节和小器官等结构的多参数图像,胸部、前腹部MRI图像受呼吸运动的影响较明显。实验分析了各部位组织的MRI特征,并对这些部位的主要MRI切面进行解剖学标注。实验二:探讨MRI扫描参数对图像的影响,评价钆对比剂的显影效果,分析常见MRI伪影特征及应对策略。方法是对8只实验犬的头颅、胸、腹、关节等部位分别扫描T1WI SE/FSE、T2WI FSE、FLAIR、STIR、T1WI 3D GRE等序列。对比FOV值、ETL、激励次数、矩阵、脂肪抑制技术以及接收线圈的变化对图像对比度、SNR、分辨率、扫描时间和伪影的影响。实验犬按体重经头静脉一次性注射0.2 mL/Kg钆喷酸葡胺,并扫描头部横切面T1WI SE和T1WI 3D GRE序列,用Matlab合成图分析造影前、后不同序列的信号差异。回顾性调查15,000张动物临床图像,对伪影图像按成因进行分类,分析图像特征和改善措施。结果表明以上参数和接收线圈均直接影响图像质量;造影后脑软膜、软腭、下颌淋巴结、腮腺、皮下和肌肉间隙的筋膜、肉垫等组织明显强化;总结了金属伪影、卷褶伪影、截断伪影、化学位移伪影、运动伪影、打火伪影等6种典型MRI伪影的特征及其改进方法。实验三:回顾性分析6例临床超导MRI病例,病变涉及外周神经压迫、关节积液、颅内压升高、上颌骨肉瘤、脊髓空洞症、椎间盘突出、小脑萎缩等。这些病变均有典型的MRI表现,图像质量评估显示所有病例的图像都可用于临床诊断。这些病例初步验证了超导MRI在诊断瘫痪、机能障碍、脑外伤、肿瘤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实验获取了高对比度、分辨率和SNR的犬MRI图像,分析了各部位组织器官的MRI特征并制作了MRI解剖图谱;FOV值、ETL、激励次数、矩阵、脂肪抑制技术和接收线圈等因素均直接影响图像质量;钆对比剂能增强脑软膜、软腭、下颌淋巴结、腮腺、皮下和肌肉间隙的筋膜、肉垫等组织的MR信号;总结了6种典型MRI伪影的特征及其改进方法;通过病例分析,初步验证了超导MRI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迎春[9](2020)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右室收缩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technology,2D-STE)定量测量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室壁整体纵向应变,旨在探讨RT-3DE及2D-STE评价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并寻找可敏感评估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右室收缩功能的可靠指标。方法选取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运动员组)和健康男性青年(对照组)各30例。一般情况:记录两组人员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BSA、心率。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右心基本参数:使用M5S探头(频率2.0~4.0MHz)测量右房左右径(right atrial left and right diameter,RA-D1)、右房上下径(right atrial upper and lower diameter,RA-D2)、右室基底段左右径(right ventricular basal diameter,RV-D1)、右室中间段左右径(right ventricular middle diameter,RV-D2)、右室上下径(right ventricularupper and lower diameter,RV-D3)、右室流出道近端内径(parasternal long-axis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PLAX RVOT)、右室流出道远端内径(parasternal short-axis 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PSAX RVOT)、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systolic displacement,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performance index,RIMP)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ricuspid annular systolic peak velocity,S’)。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右室壁整体纵向应变参数:使用M5S探头(频率2.0~4.0MHz)连续采集3个心动周期心脏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然后脱机将上述数据导入Echo PAC工作站,启动Q-Analysis,选择2D-Gain键,手动调整右心室心内膜边缘感兴趣区,机器自动算出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ight ventricular globle longitudinal strain,RVGLS),取绝对值。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右室收缩功能参数:使用4V实时三维超声探头采集三维右室运动模型并储存,应用4D Auto RVQ软件行图像后处理。终测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rne,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RVESV)、右心室每搏量(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RVSV)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比较两组所有参数,探讨两组间右心腔大小、右室收缩功能参数的差异性,分析RVGLS及RVFAC、RIMP、TAPSE、S’与RVEF的相关性,并做RVEF及RVGLS组内、组间重复性检验。结果I.两组参与者一般情况的比较运动员组较对照组体重及体表面积增加,心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身高、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参与者常规二维超声参数的比较运动员组较对照组 RA-D1、RA-D2、RV-D2、PLAX RVOT、PSAXRVOT、PASP、TAPSE、RIMP增大,S’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V-D1、RV-D3、RVFA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参与者实时三维超声参数及右室壁整体纵向应变参数的比较运动员组较对照组RVEDV、RVESV、RVSV均增加,RVGL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研究整体 RVGLS、RVFAC、RIMP、TAPSE 及 S’与 RVEF 均相关性良好(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 0.775、0.657、-0.641、0.551、0.716;正常对照组 RVGLS、RVFAC、RIMP、TAPSE及S’与RVEF均相关性良好(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 0.802、0.716、-0.706、0.662、0.660;运动员组 RVGLS、RVFAC、RIMP、TAPSE及S’与RVEF均相关性良好(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65、0.674、-0.613、0.733、0.593。5.重复性研究RVEF、RVGLS 组间 ICC 分别为:0.857、0.924,组内 ICC 分别为:0.939、0.911,ICC 均>0.85(P<0.01)。结论1.长期参加高强度训练的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右心大小、容积及每搏量均增加,心率减低,即右心结构发生重塑。2.长期参加高强度训练的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右室收缩功能出现亚临床改变。2D-STE可敏感检测这一变化,为临床评估运动员右心室功能提供可靠依据。3.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得RVEF与RVGLS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依次为:RVGLS、S’、RVFAC、RIMP、TAPSE,而目前RVGLS在临床中尚未普及,故S’,RVFAC、RIMP及TAPSE均可评估正常人及运动员右室收缩功能。

马潇越[10](2020)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与人工智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饱和脉冲参数调制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初步研究目的:初步探究饱和脉冲参数调制(length and offset varied saturation,LOVARS)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在检出和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急性脑出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了发病24小时内的11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受试者和9位急性脑出血受试者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常规MRI、LOVARS MRI和临床数据。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受试者经CT或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确诊,所有急性脑出血受试者经CT或MR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确诊。2位神经影像医生各自独立测量缺血性脑卒中病变、脑出血病变与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LOVARS MRI实部分量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病变与镜像区正常脑白质、脑出血病变与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LOVARS MRI实部分量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病变与脑出血病变的LOVARS MRI实部分量值,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受试者病变的LOVARS MRI实部分量值显着低于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LOVARS MRI实部分量值,9位急性脑出血受试者病变的LOVARS MRI实部分量值显着高于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LOVARS MRI实部分量值,急性脑出血病变的LOVARS MRI实部分量值显着高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变的LOVARS MRI实部分量值(所有P<0.01)。结论:LOVARS MRI能够同时检出并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急性脑出血,为实现急性脑卒中的一站式检查提供了可能。第二章 绝对定量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初步研究目的:初步探究绝对定量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自校准平面回波灌注加权成像(self-calibrated echo planar imaging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SCALE-PWI)在定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了 14位缺血性脑卒中受试者的常规MRI、SCALE-PWI和临床数据。SCALE-PWI检查采用高压注射器以4 mL/s的流速依次注射单剂量(0.1 mmol/kg)钆对比剂(Magnevist,Berlex,Montville,NJ,USA)和20mL生理盐水。随后,在线自动后处理生成定量脑血流(quantit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qCBF)图和定量脑容量(quantit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qCBV)图。2位神经影像医生各自独立测量低灌注区、缺血核心区与镜像区的qCBF和qCBV,并计算缺血半暗带区与镜像区的qCBF和qCBV。采用配对t检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位缺血性脑卒中受试者低灌注区、缺血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的qCBF和qCBV均低于镜像区正常脑白质的相应值(所有P<0.05),缺血核心的qCBF和qCBV均低于缺血半暗带的相应值(qCBF平均值分别为:16.42 mL/100g/min和21.54mL/100g/min,P=0.013;qCBV平均值分别为:1.23 mL/100g和 1.47mL/100g,P=0.049)。缺血核心qCBF的最佳临界值为18.18 mL/100g/min,缺血半暗带qCBF的最佳临界值为28.09 mL/100g/min。结论:不同于以往的半定量灌注成像,SCALE-PWI能够在短时间内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绝对定量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识别缺血核心和缺血半暗带,具有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潜力。第三章 缺血性脑卒中深度学习工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核心分割与预后预测目的:开发一套新的三维全自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的人工智能工具,用于分割缺血核心及预测预后,有助于提高分割的精确度。方法:2019年回顾性收集了麻省总医院收治的1205例经MR DWI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利用手动标注数据开发并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采用改良的U-Net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同时整合多种网络结构训练集成模型。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测试集的S(?)rensen-Dice相似系数评估U-Net模型和集成模型的性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手动分割体积与自动分割体积的一致性,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佳算法是三维4 Inception U-Nets集合模型,其S(?)rensen-Dice相似系数的中位数是0.737。手动标注和自动标注体积计算具有高度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77。模型对腔隙性脑卒中(平均梗死核心体积为0.155 mL)及位于皮质、深层白质的缺血性脑卒中识别能力较弱。自动体积计算具有预测缺血性脑卒中90天预后的潜力。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自动脑卒中分割工具能够准确分割缺血核心,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前景。

二、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影像学的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神经系统影像研究进展
2 头颈部影像研究进展
3 心脏大血管系统影像研究进展
4 呼吸系统影像研究进展
5 消化系统影像研究进展
6 泌尿生殖系统影像研究进展
7 骨肌系统影像研究进展
8 介入放射学
9 结语

(3)4D Flow MRI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成像原理及特点
    1.1 成像原理
    1.2 特点
        1.2.1 技术特点
        1.2.2 设备特点
2 临床应用
    2.1 颅内血管
    2.2 主、肺动脉及心脏
    2.3 腹部血管
3小结

(4)CMR对OSAHS患者心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OSAHS组纳入和排除标准
        2.1.2 对照组入选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心脏磁共振扫描仪器、序列及参数
        2.2.2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收集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各组数据分布情况
    3.2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比较
    3.3 各组参数统计结果比较
        3.3.1 功能参数
        3.3.2 组织学参数
        3.3.3 OSAHS组左室心肌T2 值与年龄、BMI及 AHI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OSAHS临床及病理生理概述
    4.2 OSAHS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4.3 OSAHS患者可能存在的心血管病理生理改变
        4.3.1 睡眠中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4.3.2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4.3.3 炎症反应增加
    4.4 心功能的评价
    4.5 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
        4.5.1 心脏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4.5.2 心脏形态学成像技术
        4.5.3 心脏功能成像技术
        4.5.4 心肌灌注成像技术
        4.5.5 心肌延迟增强
        4.5.6 心脏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技术
        4.5.7 T1mapping及 ECV技术
        4.5.8 T2WI及 T2maping技术
    4.6 心脏磁共振技术对OSAHS患者心脏改变的研究
        4.6.1 OSAHS患者心脏磁共振结构功能参数的分析
        4.6.2 OSAHS患者心脏磁共振T1mapping及 ECV参数的分析
        4.6.3 OSAHS患者心脏磁共振T2mapping参数的分析
        4.6.4 OSAHS组左室心肌T2 值与年龄、BMI及 AHI的相关性分析
    4.7 总结
第五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 A 附图
附录 B 综述
    参考文献

(5)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诊断和随访价值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心脏磁共振成像对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总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大会发言
外文论文Ⅰ
外文论文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FLAIR血管高信号征与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侧支循环评估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临床资料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仪器和扫描参数
        2.1 头颅MRI检查
        2.2 脑血管DSA检查
    3 影像资料数据整理
    4 评分标准
        4.1 FVH的三种评定标准
        4.2 DSA(ASITN/SIR)分级评定标准
    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1 患者一般基线资料
    2 FVH三种评分法和ASITN/SIR评分法对患者侧支循环评分的结果
    3 FVH三种评分法和ASITN/SIR评分法在2位评分者间的一致性
    4 FVH三种评分分别与ASITN/SIR评分的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局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探讨MRI对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课题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3 仪器与方法
        1.1.4 图像分析及判断标准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肺部MRI不同扫描方式检查患儿平均年龄比较
        1.2.2 CT与MRI对肺实变的定位及对并发症(胸腔积液、肺不张及气胸)的显示情况
        1.2.3 CT与MRI对于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检出率比较
        1.2.4 MRI两种扫描方式图像质量比较
    1.3 讨论
        1.3.1 CT与MRI对于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
        1.3.2 MRI两种扫描方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 MRI 研究进展
    2.1 塑型性支气管炎
        2.1.1 发病情况及病因
        2.1.2 分类及发病机制
        2.1.3 临床表现及诊断
        2.1.4 治疗
        2.1.5 小结
    2.2 MRI检查
        2.2.1 技术特点
        2.2.2 工作原理
        2.2.3 成像原理
        2.2.4 医疗用途
        2.2.5 设备特点
        2.2.6 注意事项
        2.2.7 常用检查方式
        2.2.8 扫描序列、方式及参数优化
        2.2.9 DWI成像
        2.2.10 炎症表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犬超导MRI扫描策略探讨及其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犬中枢神经系统MRI研究进展
        1.1 MRI发展现状
        1.2 MRI增强造影
        1.3 脑部疾病MRI表现
        1.4 脊柱疾病MRI表现
        1.5 结论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犬超导MRI的扫描策略探索及图像分析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超导MRI扫描参数优化及伪影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超导MRI临床初步应用
        3.1 病例一:一例贵妇犬疑似臂丛神经压迫的诊断
        3.2 病例二:一例阿拉斯加犬颅脑创伤的诊断
        3.3 病例三:一例犬上颌骨肉瘤的MRI表现
        3.4 病例四:一例犬脊髓空洞症的诊断
        3.5 病例五:一例犬膈疝的诊断
        3.6 病例六:一例猫小脑发育不良的诊断
        3.7 小结
结论
附图1 各部位MRI参考图
附图2 小器官MRI图谱
附图3 主要切面MRI解剖图谱
附图4 扫描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附图5 MRI伪影分析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9)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右室收缩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创新性
5 结论
6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运动员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与人工智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饱和脉冲参数调制磁共振成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初步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绝对定量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初步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章 缺血性脑卒中深度学习工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核心分割与预后预测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神经影像学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绩
致谢

四、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影像学的研究进展综述[J]. 袁灵,成思航,苏童,易妍,李潇,朱亮,何泳蓝,王凤丹,陈钰,王志伟,王萱,孙昊,刘炜,有慧,张燕,付海鸿,田均平,张竹花,王怡宁,薛华丹,宋伟,潘杰,冯逢,金征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08)
  • [2]双源CT联合MRI在先天性心脏病大血管异常诊断中的应用[J]. 文强,尚东洋,莫艳艳. 中国实用医刊, 2021(12)
  • [3]4D Flow MRI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J]. 刘倩,唐茁月. 重庆医学, 2021(04)
  • [4]CMR对OSAHS患者心脏的研究[D]. 袁月. 青海大学, 2020(02)
  • [5]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吕建利. 山东大学, 2020(08)
  • [6]FLAIR血管高信号征与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侧支循环评估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分析[D]. 周天祥. 扬州大学, 2020(04)
  • [7]探讨MRI对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价值[D]. 张宁.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犬超导MRI扫描策略探讨及其初步应用[D]. 李孙霍. 吉林大学, 2020(08)
  • [9]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右室收缩功能的研究[D]. 陈迎春. 郑州大学, 2020(02)
  • [10]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与人工智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D]. 马潇越.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心脏和大血管磁共振成像的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