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奇才纪云趣集

清代奇才纪云趣集

一、清代才子纪昀趣联集锦(论文文献综述)

郝焕东[1](2018)在《《品花宝鉴》回目和寄生诗歌的叙事性研究》文中提出《品花宝鉴》是狭邪小说的开山之作,凭借“男风主题”和“士优交往”的社会意义而备受关注。《品花宝鉴》成书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其叙事技艺是高超的,本文即从叙事性角度入手对《品花宝鉴》的回目和寄生诗歌展开研究。第1章《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艺术。本章从回目与思想表达、人物塑造和叙事分寸三个方面的联系入手分析回目的叙事艺术。回目是小说正文的缩影,具有线索式、纲领式的叙事功能,回目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思路,有助于小说人物的形象塑造。第2章《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空间。本章围绕回目中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展开研究。单独审视回目中的空间名词是无意义的,必须跟具体的小说内容结合起来才有价值。空间的塑造和转移与人物形象、命运、情感和交际紧密相联,回目蕴藏着作者对社会阶层和梦境空间的关注。第3章《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叙事功能。本章针对小说中寄生诗歌的叙事性进行研究。寄生诗歌是区别于独立诗歌的概念,必须与小说叙事和谐共存才有存在的价值。寄生诗歌不仅能帮助小说塑造人物和抒发感情,还能总结人物命运甚至预叙情节发展。

郭但婷[2](2016)在《唐至明代滕王阁诗研究》文中指出赣江之滨的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美誉。从明代开始,滕王阁诗文的整理工作就已开始,但到目前为止,系统、全面地对滕王阁诗歌的题材内容、思想内涵等方面的研究颇为有限。本论文从文献整理和文学分析的角度,以唐至明代滕王阁诗为对象,力图对唐至明代的滕王阁诗、滕王阁诗人作一兼有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总结和发展。在本文之前,《滕王阁诗文广存》收集的唐至明代滕王阁诗较为完整,共1029首。笔者通过对《全唐诗分析系统》、《全宋诗分析系统》和《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的电子检索,及对《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的字字搜寻,共搜集得出661位诗人的1360首诗作,其中唐代15个诗人共19首;宋元111个诗人共163首;明代535个诗人共1178首。这是对于《滕王阁诗文广存》的极大超越,唐至明代滕王阁诗搜集几乎接近完备。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唐至明代的滕王阁诗进行整体的概述,将以数据统计表和图表的方式来呈现唐至明代滕王阁诗的时期分布、作者籍贯分布,并简述其特点。第二部分对搜集整理到的滕王阁诗分三个时期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论述得出每个时期的特征,观察其发展与流变。第三部分从文学及历史文化角度对诗歌进行解读,重点分析滕王阁诗的情感内涵及其意象的营造。

张小华[3](2012)在《中国楹联史》文中认为楹联,俗称对联,是汉语言民族以两组形式相对,内容相关的语句为表现形式的应用性文学样式。从时间上看,至迟在公元723年已出现楹联,从催生因素来看,骈赋、律诗的文学内容与桃符的载体形式相结合催生了楹联。宋元时期是楹联的萌发时期。宋元时期楹联文献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宋代楹联多以桃符为载体,从楹联的类别看,后世多种类别的楹联在宋代已初现端倪。宋元楹联共有的特点是,它们都以五言、七言为主,杂有少量四言,表现出鲜明的诗句、摘句痕迹,可以看出唐人摘句所催生的楹联脱胎之初的鲜明印记。明代是楹联的初放时期。明代,对类书籍与楹联相互借鉴。楹联创作队伍已经呈现出细流汇成洪流之趋势。明代留存下来的作品在数量上较宋元有极大的突破,楹联种类相对丰富,出现了楹联别集。清代前期是楹联成熟时期。清初的楹联祈神求福的色彩较为浓厚。八股文经过改造后,在主题、构思、文气、用笔等方而影响着楹联的发展。清代使用楹联序言的人越来越多,楹联序言的内容与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俗语楹联将俗谚、俚语、方言等带入楹联,扩大了楹联的表现力。清代中晚期是楹联的全盛时期。清代中晚期,楹联已成为社会文化交流的重要传媒形式,别集的数量是清初的三倍。桐城古文的复兴对楹联产生了影响,楹联的句式和用词都趋于散化,这种散文化风气也推动了白话联的发展。集联迅速发展,范围涉及经、史、子、集。清代中晚期的楹联流派没有产生真正的盟主,没有提出明确的理论主张,只是相近地域的人因为地缘、业缘的关系相互影响而带有一种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最明显的是湖南楹联作家群,江苏、浙江、安徽的楹联作家风格的趋同性较弱。清代中晚期楹联批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有代表性的是开启楹联批评新时代的梁章钜联话系列。之后,林庆铨《楹联述录》和朱应镐《楹联新话》在保存楹联作品的同时对楹联进行考证。赵曾望《江南赵氏楹联丛话》弱化联话的文献保存功能,与民国时期的刘大白《白屋联话》、陈子展《谈到联语文学》一起勾勒出楹联批评独立化的轨迹。

吴桦[4](2011)在《中国古代男风视野下的《品花宝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男风在中国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社会、文化现象,虽然处于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但中国传统文化对它的态度一直较为温和,因此男风作为少数人的行为一直安然与正统文化并存。但到清中叶时,男风却刮起了一股狂潮,社会各阶层均参与了狎优这一特殊的娱乐活动。《品花宝鉴》是中国古代唯一一部以男风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男风状况。因此本文首先从先秦至清末的文献资料中梳理出男风的发展脉络,重点分析清代男风流行状况及文人对男风的态度,从中窥探男风在清代是如何从少数人的行为变成大众娱乐方式的。在此基础上,以《品花宝鉴》作为主要文本,将文人创作与社会现实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由此体察在男风盛行的清代,文人在传统文化与男色风尚的冲突中思想的固守与变迁。最后分析现当代同性恋和古代男风的关系。

黄军[5](2000)在《清代才子纪昀趣联集锦》文中研究表明

黄军[6](2000)在《清代才子纪昀趣联集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清代才子纪昀趣联集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代才子纪昀趣联集锦(论文提纲范文)

(1)《品花宝鉴》回目和寄生诗歌的叙事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艺术
    1.1 回目与思想表达
        1.1.1 高频词背后的思想意蕴?
        1.1.2 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表达
    1.2 回目与人物塑造
    1.3 回目与叙事分寸
第2章 《品花宝鉴》回目的叙事空间
    2.1 真实空间与人物关系
        2.1.1 空间转换与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2.1.2 人物交往的空间意蕴
    2.2 虚拟空间的思想意蕴
        2.2.1 阶层分明的社会空间
        2.2.2 对梦境的探索
第3章 《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叙事功能
    3.1 寄生与共存
    3.2 《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主题取向
    3.3 《品花宝鉴》寄生诗歌的叙事功能
        3.3.1 写人与叙事
        3.3.2 抒情与叙事
        3.3.3 预叙情节发展
        3.3.4 总结人物命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唐至明代滕王阁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基本思路
一、滕王阁诗概况
    (一)滕王阁诗的搜集整理
        1.搜集过程及问题解决
        2.古代滕王阁诗集的收录情况
        3.《滕王阁诗文广存》漏收情况
    (二)滕王阁诗的数量统计
        1.分朝代分体数据
        2.作家籍贯统计
二、滕王阁诗的发展与演变
    (一)唐——萌芽期
        1.产生原因
        2.主要特征
    (二)宋元——发展期
        1.题材内容
        2.思想感情
        3.诗人身份
    (三)明——繁荣期
        1.题材内容
        2.诗人队伍
三、滕王阁诗之文化意蕴
    (一)情感内涵
        1.赞美之情
        2.悲愁情绪
        3.旷放之情
    (二)意象营造
        1.自然风物意象
        2.人文历史意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中国楹联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 楹联的界定
    第三节 楹联的起源
    第四节 楹联的分类及最早的春联
第二章 楹联的萌发时期——宋元时期
    第一节 宋元楹联概述
    第二节 宋元楹联的针孔作用及多种楹联的显现
    第三节 宋元楹联作家分述——苏轼、辛弃疾、朱熹、张栻、赵孟頫
第三章 楹联的初放时期——明代
    第一节 明代楹联概述
    第二节 李开先、徐渭、汤显祖——戏曲家与楹联
    第三节 李开先《中麓山人拙对》、担当《罔措斋联语》、乔应甲《半九亭集》、傅山 《霜红龛对联》——明代的楹联别集
    第四节 担当、陈继儒——隐逸类楹联在明代的发展
    第五节 杨慎《谢华启秀》——对类书籍与楹联的发展
    第六节 其它楹联作家——朱元璋、归庄、陈献章、王守仁
第四章 楹联的成熟时期——清代前期
    第一节 今传清代楹联作者统计分析
    第二节 清代前期楹联概述
    第三节 楹联与八股文——兼论长联泰斗孙髯
    第四节 楹联序言
    第五节 李渔——楹联序言大家
    第六节 朱彝尊——融诗文词之旨于楹联
    第七节 纪昀、阮元——名臣楹联
    第八节 王有光、缪艮——俗语楹联的代表
第五章 楹联的全盛时期——清代中晚期(一)
    第一节 清代中晚期楹联概述
    第二节 清代的集字联——楹联的案头化
    第三节 梁章钜——将理论融入创作的代表
    第四节 齐彦槐、林则徐——楹联内容厚实
    第五节 曾国藩——挽联大家
    第六节 左宗棠——雄劲浩瀚
    第七节 彭玉麟——雄浑狂放
第六章 楹联的全盛时期——清代中晚期(二)
    第一节 薛时雨——风流蕴藉
    第二节 俞樾——浙江楹联的代表人物
    第三节 王闿运——晚清湖南楹联作家的翘楚
    第四节 吴獬——兼谈白话联的发展
    第五节 钟祖棻——长联的又一高峰
    第六节 范当世——桐城文风影响下的联坛
    第七节 梁启超的集词联
第七章 楹联批评—联话
    第一节 联话概述及清代以前的楹联批评
    第二节 梁章钜联话系列——《楹联丛话》等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梁章钜联话系列——《楹联丛话》等的成就与影响
    第四节 林庆铨《楹联述录》、朱应镐《楹联新话》——继承与拓新
    第五节 赵曾望《江南赵氏楹联丛话》、刘大白《白屋联话》、陈子展《谈到联语文学》——楹联批评独立化轨迹
    第六节 吴恭亨《对联话》——又一部宏大的楹联批评着作
结语
附录
    附录一:今传清代楹联作者结集情况
    附录二:联话文本总貌及其整理现状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一 楹联类
    二 文学史类
    三 学术论文类
    四 其它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中国古代男风视野下的《品花宝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界定与研究价值
    1.2 研究现状综述
第2章 清前男风文化历程
    2.1 先秦至汉代的君王与男宠
    2.2 魏晋时期的男色审美倾向
    2.3 宋元时期的男色消费现象
    2.4 明中后期的男色风尚
第3章 清代男风与文人思想的互动
    3.1 清代男风的泛滥
    3.2 文人对男风的态度
    3.3 男风与文化心理
第4章 《品花宝鉴》中的男风文化
    4.1 《品花宝鉴》之男风概述
    4.2 《品花宝鉴》之人物交往模式
    4.3 《品花宝鉴》之人物心理比较
第5章 文化心理制约下的《品花宝鉴》与陈森
    5.1 《品花宝鉴》中人物关系的僵硬纯洁
    5.2 陈森的矛盾创作心理
第6章 余论
    6.1 从男风到同性恋
    6.2 酷儿理论与耽美文化
    6.3 中国古代男风影响下的现代同性恋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四、清代才子纪昀趣联集锦(论文参考文献)

  • [1]《品花宝鉴》回目和寄生诗歌的叙事性研究[D]. 郝焕东.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8(10)
  • [2]唐至明代滕王阁诗研究[D]. 郭但婷. 江西师范大学, 2016(03)
  • [3]中国楹联史[D]. 张小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5)
  • [4]中国古代男风视野下的《品花宝鉴》研究[D]. 吴桦. 重庆工商大学, 2011(06)
  • [5]清代才子纪昀趣联集锦[J]. 黄军. 陕西审计, 2000(S1)
  • [6]清代才子纪昀趣联集锦[J]. 黄军. 人事与人才, 2000(09)

标签:;  ;  ;  ;  ;  

清代奇才纪云趣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