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尸肾移植16例临床总结

三尸肾移植16例临床总结

一、三次尸体肾移植16例的临床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胡风侠[1](2018)在《肾移植后受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直接经济负担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行肾移植手术受者进行回顾性病历调查和术后随访,了解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现状、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肾移植受者移植手术期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因感染再次入院费用,明确感染对患者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以期为感控部门降低感染发生率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肾移植后受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中心200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该中心行肾移植手术的受者作为研究对象,用“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情况调查表”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逐项记录,采用率、构成比等方法对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2肾移植后受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以某三甲医院行肾移植手术且术后规律随访受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同期未发生感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明确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3肾移植后受者感染直接经济负担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住院费用调查表”调查所有满足纳入条件的肾移植受者。将肾移植术后受者分为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组,同期未发生感染者作为对照组,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医院感染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总费用、各项费用及住院天数中位数的差值,同时统计社区感染组因感染导致患者住院所产生的总费用及各项费用,明确肾移植术后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对患者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结果:1肾移植后受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343例肾移植受者中男性253例(73.8%),女性90例(26.2%),平均年龄(36.75+11.5)岁,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5天,术后感染发生率44.6%,感染病死率12.4%。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以肺部(129,60.3%)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43,20.2%)、上呼吸道(19,8.9%)。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时间段以1年内为主(163,76.2%),其中59.8%的患者在肾移植手术后6个月内发生感染。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类型以社区感染为主(135,88.2%),医院感染较少(18,11.8%)。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以细菌-革兰氏阴性菌(54,65.1%)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耐药率为88.9%,鲍曼不动杆菌对除亚胺培南以外的抗菌药物100%耐药,产气肠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88.3%,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00%。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50%,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66.7%,对利福平、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2肾移植后受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2.1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收入、白蛋白值、术中输血量、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对感染严重程度的认知、是否经常在家中进餐(在家中进餐次数≥2/3总就餐次数)、出现小伤口是否及时处理、出入公共场所的频率、出入公共场所是否戴口罩帽子、术后恢复期是否长期卧床、术后是否进行适度锻炼、是否重视自我护理等因素相关。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4*109/L(OR=0.079,95%CI=0.0210.305)、经常在家中进餐(OR=0.079,95%CI=0.0210.305)、出入戴帽子口罩防护(OR=0.049,95%CI=0.0090.264)是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白蛋白(27)35g/L(OR=6.339,95%CI=1.32030.437)、出入公共场所频率≥15次/月(OR=4.044,95%CI=1.6939.658)、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高于正常(OR=3.759,95%CI=1.6758.436)是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3肾移植后受者感染直接经济负担研究3.1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157882.25元,对照组为86694.90元,其中西药费和治疗费在所有费用中所占比例最大。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明显低于医院感染组患者,两者差值为71187.3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5,P=0.000)。患者因医院感染增加的住院费用主要为西药费和治疗费,西药费差值为49478.25元,治疗费差值为8670.53元。患者因社区感染在本院住院,额外增加的住院总费用为33150.8元,排前两位的主要为西药费和化验费,西药费中位数为23411.71元,化验费中位数为2305.25元。3.2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30.5天,未感染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6天,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差值为14.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社区感染组患者因感染而再次在本院住院,额外增加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4天。3.3患者不同部位感染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不同,医院感染中多部位感染总费用(29)肺部感染总费用(29)泌尿系感染总费用(29)手术切口感染总费用(29)其他部位感染总费用。社区感染中多次、多部位感染总费用(29)泌尿系感染总费用(29)肺部感染总费用(29)上呼吸道感染总费用(29)其他部位感染总费用。3.4社区感染组患者因感染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增加。18岁以下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5825.13元,1830岁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26993.21元,3160岁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8158.86元,60岁以上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70080.2元。结论:1.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发生率高,以社区感染为主,时间主要集中在移植术后1年内,病原体以细菌—革兰氏阴性菌为主。2.白细胞≥4*109/L、经常在家中进餐、出入戴帽子口罩防护是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白蛋白(27)35 g/L、出入公共场所频率≥15次/月、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高于正常是肾移植受者术后感染独立危险因素。3.肾移植术后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较大,医院内感染患者以西药费和治疗费为主,社区感染患者以西药费和化验费为主;医院内感染以多部位感染花费最多,其次为肺部感染,社区感染以多次、多部位花费最多,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

姜伟,刘彦斌,裴向克,高建,杨其顺[2](2013)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撤除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安全性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撤除了全部基础免疫抑制剂,经验性使用抗感染药物,并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抗感染方案;同时静脉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营养支持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则立即给予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治疗,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16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重症肺炎常发生在肾移植术后34个月,但移植一年以上的重症肺炎也有一定比例18.75%(3/16);发热和胸闷是最常见首发症状,仅有18.75%(3/16)的患者具有明显的咳嗽、咳痰症状;血培养、痰、咽拭子培养病原体检出率较低(43.75%)。13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有效,3例死亡,死亡病例均为移植1年以上,有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结论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撤除全部基础免疫抑制剂,静脉使用激素,进行无创通气及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是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期间全部撤除免疫抑制剂药物对患者安全有益,短期内对移植肾无害。

王绪雷[3](2012)在《PRA、HLA抗体及MICA监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 PRA)是一种IgG类型的机体内体液性免疫抗体,即群体反应性抗HLA-IgG抗体,主要针对人类HLA抗原,特异性强。是否成为外科领域组织器官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与移植排斥反应和存活率是否密切相关现已成为研究就热点。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多样性,相应的抗体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HLA供受者配型良好的排斥发生和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较好,并可降低移植受者的致敏性,可以使移植肾术后长期存活。有研究发现,一些免疫学因素(如群体反应抗体和延长的冷缺血时间等)和非免疫学因素(移植肾延迟恢复)可增加急性排斥反应和降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肾移植受者在接受了HLA不同的供肾后,体内产生抗HLA抗体而成为致敏状态。致敏不但与急性排斥有关,而且与慢性排斥及长期存活率也有关。研究显示,在移植大鼠中抗HLA抗体能直接杀死移植后的组织细胞,能够引起超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和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器官功能丧失移植失败。近年来,随着肾脏疾病增多,肾移植数量也随之增多,2次移植也随之逐步增加,曾经有过妊娠史或输血史的病人都可使受者体内出现抗HLA抗体,则会产生较强的抗性,使该受者处于一种致敏状态,不利于肾脏移植配型。临床肾移植术前,多采用患者与供者之间的淋巴毒交叉配型试验,即供者淋巴细胞+受者血清+补体,以检测受者血清内是否存在有针对特定供者的淋巴细胞毒抗体。国外报告,抗供者淋巴细胞抗体阳性受者,移植后80%会发生超排斥反应,所以此项检查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移植术后超排斥反应的发生,但这项检查只能检测受者血清内针对供者特异的抗HLA抗体,不能检测针对其他HLA的抗体,因此还有大部分患者发生移植失败。研究表明,在HLA配型良好的情况下,针对多态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链的MICA抗体,对移植肾排斥反应、功能延迟、移植物切除、长期存活也有重要影响。移植前的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并不能检测出抗MICA抗体。抗MICA抗体产生的途径尚未完全清楚,可能存在“天然”的致敏途径。且抗MICA抗体可能包含IgM和IgG两种免疫球蛋白类型。本文对入组患者进行MICA抗体检测,前瞻性研究PRA、HLA、MICA抗体对肾移植后的影响。有研究表明,PRA的存在与排斥反应,慢性血管排斥反应和排斥反应发生均有关系,PRA水平与预敏程度关系密切,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机会增高。肾移植受者的预致敏程度对移植物生存有显着的影响,所以移植前检测受者体内的抗HLA抗体水平(测定PRA)能够有效地选择供者,提高移植肾的生存率。高PRA是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性高危因素,是否可以成为肾移植的预警监测是本研究主要创新点,通过对入组患者的PRA数据的统计分析,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与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移植失败的关系及应用意义。良好的PRA与HLA、MICA抗体筛选技术是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和术后恢复肾功能的有利条件,而PRA值的升高可直接直接造成移植肾的排斥反应、功能延迟、移植失败,检测肾移植患者术前术后PRA,特别是确定高敏感移植受者体内抗体的性质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PRA与HLA、MICA抗体检测了解肾移植受者的免疫排斥基础因素,更好的预防治疗肾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功能延迟、移植失败等情况。目的1、研究PRA与HLA、MICA抗体筛选技术,确定切实可靠筛选项目及技术进行入组患者检测。2、研究移植肾丢失前组织内HLA与MICA抗体产生情况与PRA水平变化的关系3、研究PRA与HLA、MICA抗体对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移植失败的预测意义。4、研究PRA与HLA、MICA抗体检测是否可作为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指标。方法1、选择入组患者211例进行研究,按照术后6个月内发生的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移植失败,分层随机化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功能延迟组、移植失败组进行研究。2、采用ELISA法对外周血PRA进行检测,对比PRA阳性、阴性患者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移植失败发生率。3、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活检组织PRA、HLA、MICA抗体。4、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HLA、MICA抗体。5、采用肾活检技术对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功能延迟组、移植失败组患者进行组织学检测。6、与其他中心合作,设定共同观察样本,共同完成本研究。7、观察各组术前PRA、HLA、MICA抗体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8、观察术后6个月内各组PRA、HLA、MICA抗体水平进行比较。9、观察排斥反应组、移植肾功能延迟组、移植失败组肾活检组织中PRA、HLA、 MICA抗体水平进行比较。10、统计学分析:GraphPad Prism统计分析软件5.0对所有数据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并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具有显着性差异。数值用平均值±标准差或者标准误表示,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的方法,对PRA、HLA、MICA抗体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术前211例患者出现PRA、HLA、MICA抗体例数比较(X2=3.55、3.21、3.22,P>0.05,无显着性差异)。2、术前PRA阴性与阳性患者6个月内发生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切除移植肾比较(X2=5.22、5.33、5.65,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3、术前PRA阴性与阳性患者PRA、HLA、MICA抗体之间水平关系比较(t=6.22、7.33、6.65,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4、排斥组、移植肾功能延迟组、切除移植肾比较组PRA、HLA、MICA抗体之间关系比较(t=6.45、6.65、6.89,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5、术前PRA阳性组患者中PRA值在10-30%与PRA≥30%,术后排斥、延迟恢复、切除移植肾比较(X2=5.02、5.13、5.75,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6、术前PRA阳性组患者中PRA值在10-30%与PRA≥30%,PRA、HLA、MICA抗体之间水平关系比较(t=5.65、6.45、6.75,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7、移植后PRA转为阳性者与术后PRA仍为阴性的患者中术后排斥、延迟恢复、切除移植肾比较(X2=4.62、4.73、5.15,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8、移植后PRA转为阳性者与术后PRA仍为阴性的患者PRA、HLA、MICA抗体之间水平关系比较(t=5.43、6.65、6.76,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9、排斥组、移植肾功能延迟组、肾切除组PRA、HLA、MICA抗体与血清肌酐之间关系比较(t=6.21、7.87、8.94、8.21,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10、各组间PRA、HLA、MICA抗体变化呈正相关(rs=0.614,P<0.05)。结论1、术前检测PRA、HLA、MICA抗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对有过手术、输血、妊娠史的患者更有意义。2、PRA、HLA、MICA抗体的检测,可准确地预测和诊断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的发生。3、PRA检测可作为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指标。4、HLA与ICA抗体术可能是排斥的原因。5、PRA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肾移植排斥反应的预警指标。6、PRA、HLA、MICA抗体水平增高是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发生和进展的相关因素,参与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7、PRA与HLA、MICA抗体的水平呈正相关,因此PRA高表达患者易发生排斥及功能延缓或失功。8、推荐采用PRA与HLA、MICA抗体联合检测作为肾移植患者术前筛选。9、在移植后应密切监测PRA水平的变化,由此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地预测和诊断急性排斥并在指导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即能够近早地采取抗排斥治疗措施,更大程度上挽救移植肾的功能,提高移植成功率10、PRA抗体检测对于预测移植物失功,此外,PRA抗体检测结合血清肌酐更有意义。创新点1、采用免疫组化ELISA法对外周血PRA、HLA、MICA抗体进行检测。2、采用肾活检技术进行组织学检测3、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肾活检组织PRA、HLA、MICA抗体。4、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及肾活检组织HLA、MICA抗体。5、探讨术前检测PRA、HLA、MICA抗体临床意义。6、探讨PRA、HLA、MICA抗体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移植失败中发生发展机制。7、探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移植失败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渐进过程PRA、HLA、MICA抗体相互协同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移植失败的免疫学基础。

刘佳[4](2010)在《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调查同一批住院肾移植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探讨影响其健康教育需求的相关因素,制定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研究方法自制肾移植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包含饮食,药物,生活,疾病四个方面。并对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测,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04,内容效度系数为0.87。对2009年6月14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行肾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分入院后第1天、术前第1天、术后第5天、出院前1天四个不同时期)进行一般资料和健康教育需求量表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根据调查结果,建立肾移植围术期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1.37岁,主要为已婚男性,绝大部分的患者患病时间在5年之内(84.4%),主要采取血液透析方式(81.3%),为首次肾移植患者(90.6%),对术后生活充满憧憬(80.2%)。患者在肾移植围手术期不同时期的健康需求及影响因素有以下特点:1、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期健康需求有所不同,在入院第一天,患者对于饮食和生活的健康需求高于对疾病和药物的需求;在术后第五天,患者对于疾病的健康需求低于其它三个方面的需求;在出院前一天,患者对于药物和生活的健康需求高于对疾病和饮食的需求。2、4个需求条目一直出现在肾移植围术期四个时期位居前10位的需求条目中:出现排斥反应的早期表现、出现感染的早期表现、手术后总的饮食要求及出院后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诊。3、肾移植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期健康教育需求与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透析治疗方式、等待移植时间、移植方式以及家庭收入相关,未发现健康教育的需求与患者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原发疾病、患病时间、移植史、既往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费用支付方式及对手术的不同想法相关。4、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需求随等待肾移植的时间的延长而减小,随家庭月收入的增高而减小,已婚患者的健康需求大于未婚或离婚患者,采取亲属活体肾移植的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大于尸体肾移植的患者。5、根据肾移植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期健康需求的特点和在不同时期前十位的健康需求条目,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结论肾移植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期健康教育需求不同。多种个体化因素影响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护理人员可根据肾移植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需求制定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

李聪然,石炳毅,蔡明,李州利,王爽[5](2009)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4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观察要点,以及供者选择、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07-01/2008-07亲属活体肾移植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38例;ABO血型相同38例,相容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4例,2位点错配者20例,1位点错配者16例;37例取供者左肾,3例取供者右肾。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醋酸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39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17±1.91)d,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移植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2例发生肺部感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术后恢复顺利,于710d内出院,复查肝、肾功能均正常。提示移植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对供、受者手术前后特殊情况及时观察、及时处理是亲属活体肾移植预后的关键,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哈肖别克·卡斯木[6](2008)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相关A基因(MICA)抗体与临床肝移植排斥的相关性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相关A基因(MICA)的多态性检测,探讨MICA抗体在肝移植排斥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包括:1)通过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相关A基因(MICA)转染的细胞系检测肝移植病人的血清,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是否产生针对MICA的抗体来探讨MICA抗体在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影响机制。2)运用PCR方法检测22例发生肝移植排斥反应供、受体病人血清中的MICA的等位基因型,确定MICA*008等位基因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3)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一步证实MICA抗原与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课题第一部分:1)转染MICA的人类B淋巴母细胞细胞系(721.221)通过细胞培养后,同84例接受肝移植手术的病人的血清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分为五组,第一组:MICA转染细胞(5×105个)+羊抗鼠抗体2微升(二抗,荧光抗体);第二组:MICA转染细胞(5×105个)+抗MICA抗体(一抗,荧光抗体)+羊抗鼠抗体2微升(二抗,荧光抗体);第三组:MICA转染细胞(5×105个)+AB血清(阴性对照)+羊抗人(IgG+IgM)10微升(二抗);第四组:MICA转染细胞(5×105个)+阳性对照病人血清+羊抗人(IgG+IgM)10微升(二抗);第五组:MICA转染细胞(5×105个)+抗MICA抗体(一抗,荧光抗体)+产生排斥反应的病人的血清+羊抗人(IgG+IgM)10微升(二抗)。各组再用抗MICA单克隆抗体封闭,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是否是MICA特异性抗体。2)MICA转染细胞、胆管上皮细胞(BEC)、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与5μl的抗MICA抗体结合,加入萤光抗体羊抗鼠IgG,分别行流式细胞仪检测,MICA的未转染细胞和MICA转染细胞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课题第二部分:1)将22例发生肝移植排斥反应病人供体、受体的血清分别提取DNA并以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采用PCR方法和标有MICA等位基因序列的引物进行电泳检测,分析记录电泳图,并与MICA等位基因图谱相对照得出各自的MICA等位基因型。2)从健康肝脏中分别提取胆管上皮细胞(BEC)、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细胞经过培养后,提取RNA及cDNA合成,以葡萄糖-6-磷酸盐脱氢酶(G6PD)被当作内生的正常对照,MICA的第一代细胞系和MICA转染细胞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分别行RT-PCR检测和免疫印记检测。课题第三部分:将已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3例肝移植并发生排斥反应病人的肝穿刺标本、15例没有发生排斥反应的肝移植病人的肝穿刺标本和11例患有结肠癌病人的结肠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中没有发生排斥反应病人的标本设为阳性对照,患有结肠癌病人的结肠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结果:1)总共22例(22/84)(26%)术前或/和术后病人产生MICA抗体,其中8例(8/84)(9.5%)为术前病人,14例(14/84)(17%)为术后病人,84例病人中,共有43例(43/84)发生排斥反应,在有MICA抗体组中,排斥发生率为63%(14/22),在没有MICA抗体组中,排斥发生率为47%(29/62),二者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非转染细胞组(721.221)没有发现MICA表达,而在转染组提示有高表达;用抗MICA单克隆抗体封闭后,血清与MICA转染的细胞系的结合被抑制,提示在这些病人血清中检测到的抗体是MICA特异性抗体。在MICA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中,无论发生排斥反应及病人的存活与否,两组之间都没有临床联系。2)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MICA的表达在MICA转染细胞的表面上;而做为阴性对照,胆管上皮细胞、肝窦内皮细胞或肝细胞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提示MICA的表达并不在这些细胞表面上。3)在肝移植供、受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MICA等位基因是MICA*008,在9例病人供体和受体的抗体当中检测到了MICA*008,其中,4例病人的供体和受体检测出MICA*008完全相配;发现在4例病人中,供体不匹配的MICA等位基因是MICA*008;5例病人中,供体不匹配的MICA等位基因不是MICA*002就是MICA*010。在14/22(63%)例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人中可以检测到MICA*008细胞系抗体,而在29/62(47%)例病人中没有检测到MICA*008细胞系抗体,二者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提取的新鲜肝脏细胞和抗MICA单克隆抗体经过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62kDa条带与MICA多肽的相一致,这一结果仅见于MICA转染细胞而不是胆管上皮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5)在那些发生排斥反应和没有发生排斥反应的肝移植病人标本中仅发现轻度的MICA抗原染色,而那些患有结肠癌并当作阴性对照组的病人,免疫组化显色后显示在上皮细胞有很强和散在的细胞质染色。结论:1)MICA的表达仅在MICA转染细胞的表面上,而在胆管上皮细胞、肝窦内皮细胞或肝细胞并没有发生表达,提示MICA的表达并不在这些细胞表面上。2)MICA抗原仅在肝移植病人及发生排斥反应的肝移植病人的肝组织中发生微弱的表达,但却在结肠癌病人的结肠上皮组织中发生强烈表达。3)统计结果显示,在肝移植预留抗体中没有发现MICA等位基因的表达,与肾移植相比较,MICA抗原不是引起肝移植排斥反应的目标抗原

郑建明[7](2008)在《移植肾急性排斥相关免疫基因芯片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与免疫基因相关的基因芯片,并利用其筛选出与急性排异反应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对筛选出表达量增高的基因,通过聚类分析,确定高表达基因,并用定量PCR对该高表达基因进行定量分析,从而验证构建基因芯片的稳定性及准确性。对具有代表性的基因进行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包含有CD分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因子、FasL、穿孔素、颗粒酶B等共475个免疫相关基因的基因芯片,对临床上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和非急性排异反应患者进行了研究。以手术后第四天和移植肾肾穿刺活检当日/随访日收集外周血作为对照血样和实验血样,用Ficoll技术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并采用一步法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荧光染料标记后,与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对筛选出表达量增高的基因,通过聚类分析,确定高表达基因,并用定量PCR对该高表达基因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发现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基因,初步探讨其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中的机理;对具有代表性的穿孔素、颗粒酶B、IL-4进行PCR定量,并对穿孔素、颗粒酶B进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与急性排斥反应可能相关的免疫基因,筛选出急性排斥反应时表达量出现差异的基因,其中急性排斥发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上调20条,包括:IL-4、IL-6、IL-10、IL-2、IL-15、INF-γ、TNF-α、CD126、CTLA-4、IL-5、IL-13、IL-18、CD40L、Perforin、GranzymeB、FasL、MCP1、CD30、HLA-DR、MIP-1。下调11个基因,包括:TGFB1、RAB5C、RAB6C、RAB10、IL-17、IL-12、CD4、CD47、CD24、CD79B、CD81。而在非急性排异组患者中并没有发现上述基因的显着改变。对其中的穿孔素、颗粒酶B、IL-4进行实时免疫荧光PCR定量验证,证实他们在急性排异反应时较肾功能稳定时出现量上出现显着性升高(P<0.05),治疗后显着下降(P<0.05)。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临床上38例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和20例移植肾功能稳定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穿孔素mRNA水平来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80%。临床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颗粒酶mRNA水平来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90%。临床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IL-4的mRNA水平来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敏感度为86.8%,特异度为75%。结论:本课题通过自行设计的具有475个免疫相关基因的基因芯片,对临床上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应用PCR定量验证,结果显示此基因芯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准确性。发现了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与急性排斥反应可能相关的免疫基因,筛选出急性排斥反应时表达量出现差异的基因,其中急性排斥发生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上调20个、下调11个。对具有代表性的穿孔素、颗粒酶B、IL-4进行PCR定量,发现三者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时明显升高。临床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IL-4mRNA水平来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的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黄丽萍,石根玉,周华,王振兴,武小桐[8](2007)在《他克莫司应用于初次肾移植三年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总结他克莫司在初次肾移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初次尸体肾移植的患者共207例,比较同期接受他克莫司治疗与环孢素治疗患者的体重、血压、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尿酸、肾功能及肝功能、病毒血清学检测、血药浓度,同时监测急性排斥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观察时间0·5~3·5年。结果他克莫司组40例,1年、3年人/肾存活率为97·5%/95·0%,95·0%/92·5%;环孢素组167例,1年、3年人/肾存活率为95·8%/94·0%,94·6%/92·8%。他克莫司组与环孢素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和25·2%(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8%,20·4%(P<0·05),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12·5%,9·6%(P>0·05),肝损害、肾损害、高血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变化,颤抖,口舌、手脚麻木在环孢素组较明显,体重增加、多毛、牙龈增生在他克莫司组不明显。结论他克莫司用于首次尸体肾移植后免疫抑制作用显着,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好。起始剂量0·15mg·kg-1·d-1,患者耐受性较好,长期使用安全,肾功能稳定。

高嘉林[9](2007)在《他克莫司在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在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间所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FK506组为实验组,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组为对照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FK506在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观察指标有1年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AR逆转率;第二部分观察FK506在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观察指标有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发病率、药物性肝中毒发生率、药物性肾中毒发生率、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PTDM)发病率、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发病率。结果:一、FK506与CsA有效性的比较(一)FK506组与CsA组相比,1年人/肾存活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二)FK506组与CsA组相比,AR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AR逆转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二、FK506与CsA安全性的比较(一)FK506组与CsA组相比,CMV肺炎发病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二)FK506组与CsA组相比,HL发病率显着降低(P<0.01)。(三)FK506组与CsA组相比,药物性肝中毒发生率、药物性肾中毒发生率、PTDM发病率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一、与CsA相比,FK506是一种更高效的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肾移植患者AR的发生率。二、与CsA相比,FK506是一种更安全的免疫抑制剂,可以显着降低肾移植患者HL发病率,有效降低肾移植患者药物性肝中毒发生率、药物性肾中毒发生率,不提高肾移植患者CMV肺炎发病率。三、与CsA相比,FK506能够增加肾移植患者PTDM发病率。

张艳[10](2006)在《104例肾移植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用肾移植随访数据库软件进行分析新疆医科大一附院所行肾移植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来了解肾移植的存活率和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并检验该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应用Visual FoxPro 8.0软件建立了肾移植病例资料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并录入我院肾病科2000—2005年间所行的104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利用该软件从术前准备、供肾及术中情况、组织配型、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术后长期随访等方面对移植肾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可以满足临床肾移植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项临床指标的监测。所有病人的资料统一录入,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调出进行统计学处理。1年人/肾存活率为91.7%/84.4%;2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在给予MP或OKT3冲击治疗后,大多数逆转。2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均在术中行移植肾切除。术后并发各种感染47例,药物毒副作用20例,外科并发症8例。死亡8例,其中5例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有4例被证实为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移植肾周感染。结论:应用现代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病历管理及随访和临床科研是临床医学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具有简洁、快速、动态跟踪,便于随时对医院病人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型及供肾质量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减少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和个体化给药是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保证。

二、三次尸体肾移植16例的临床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次尸体肾移植16例的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肾移植后受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直接经济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肾移植后受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0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肾移植后受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0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肾移植后受者感染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0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2)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撤除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发病时间与症状
    1.3 治疗方案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
    2.2 免疫抑制剂撤除后患者情况
    2.3 治疗结果
3讨论

(3)PRA、HLA抗体及MICA监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基础部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移植肾丢失前组织内HLA与MICA抗体产生情况与PRA水平变化关系
    前言
    材料和方法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移植前后PRA、HLA、MICA抗体变化与临床疗效关系
    前言
    材料和方法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PRA对肾移植失败预测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学术活动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外文论文1
外文论文2

(4)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肾移植
        1.1.2 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的需求
        1.1.3 肾移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需求
        1.1.4 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
    1.2 研究目标
    1.3 相关概念的定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样本量确定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工具
        2.4.1 一般情况调查量表
        2.4.2 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需求量表
    2.5 研究过程
    2.6 资料分析
    2.7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一般资料
    3.2 肾移植患者围术期健康需求情况
    3.3 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
第四章 讨论
    4.1 肾移植患者围术期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需求
    4.2 患者的一般情况对健康信息需求的影响
    4.3 健康需求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对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的影响
    4.4 本研究对护理专业的启示
    4.5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文章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相关A基因(MICA)抗体与临床肝移植排斥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MICA 抗体在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设备
        1.4 方法
        1.5 间断性变性琼脂电泳(SDS-PAGE),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仪检查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MICA008?008 等位基因对肝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溶液与试剂
        1.3 主要实验器械和器皿
        1.4 病人血清或全血中DNA 的提取
        1.5 测定样本中的DNA 含量
        1.6 MICA 等位基因型的确定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MICA 抗体在肝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溶液与试剂
        1.3 实验设备
        1.4 石蜡组织切片的HE 染色
        1.5 石蜡组织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
        1.6 染色结果的判定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移植肾急性排斥相关免疫基因芯片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免疫相关基因芯片的构建及应用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差异表达基因的PCR验证及临床应用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正文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他克莫司应用于初次肾移植三年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观察指标:
    1.3 方法:
    1.4 他克莫司浓度监测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人/肾存活率:
    2.2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2.3 感染发生情况:
    2.4 肝损害情况:
    2.5 肾损害情况:
    2.6 血糖增高:
    2.7 血脂变化:
    2.8 消化道和神经系统副作用:
    2.9 其他:
3 讨 论

(9)他克莫司在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 FK506 与 CsA 有效性的比较
    第二部分 FK506 与 CsA 安全性的比较
结果
    一、FK506 与 CsA 有效性的比较
    二、FK506 与 CsA 安全性的比较
讨论
    一、FK506 与 CsA 有效性的比较
    二、FK506 与 CsA 安全性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10)104例肾移植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数据库的建立
    2 临床资料纳入及标准
    3 免疫抑制方案
    4 移植后监测
    5 排斥反应的标准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四、三次尸体肾移植16例的临床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肾移植后受者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及直接经济负担研究[D]. 胡风侠.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2]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撤除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安全性评估[J]. 姜伟,刘彦斌,裴向克,高建,杨其顺.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3(04)
  • [3]PRA、HLA抗体及MICA监测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研究[D]. 王绪雷. 山东大学, 2012(05)
  • [4]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研究[D]. 刘佳. 中南大学, 2010(03)
  • [5]亲属活体供肾移植40例临床分析[J]. 李聪然,石炳毅,蔡明,李州利,王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4)
  • [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相关A基因(MICA)抗体与临床肝移植排斥的相关性实验研究[D]. 哈肖别克·卡斯木.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3)
  • [7]移植肾急性排斥相关免疫基因芯片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D]. 郑建明. 天津医科大学, 2008(12)
  • [8]他克莫司应用于初次肾移植三年临床观察[J]. 黄丽萍,石根玉,周华,王振兴,武小桐. 山西医药杂志, 2007(06)
  • [9]他克莫司在肾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 高嘉林. 吉林大学, 2007(02)
  • [10]104例肾移植临床分析[D]. 张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三尸肾移植16例临床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