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颞区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及听骨链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耳颞区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及听骨链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一、耳颞部高分辨螺旋CT扫描以及听骨链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柯荣丹[1](2018)在《HR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HR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1月2017年10月住院手术治疗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14例,术前对14例患者采用颞骨HRCT扫描获得CT图像,采用颞骨HRCT扫描及听骨链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处理,分别观察14例外伤性听骨链病变患者,并对重建后的听骨链进行多角度观察,全面评价听骨链损伤部位和病变程度,最后与显微镜下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行颞骨HRCT扫描所观察的听骨链损伤与术中所见听骨链损伤的符合率仅为28.57%,听骨链三维重建成像技术所观察的听骨链损伤与术中所见听骨链损伤的符合率为85.71%,因此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能更清晰、立体的显示出不同程度听小骨破坏。结论:术前颞骨HRCT三维重建技术可较好的显示和诊断听骨链中断的部位及病变程度,对听骨链病变做出准确评价,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助于医生评估手术风险。

涂博[2](2017)在《基于CT影像有限元模型在中耳手术前后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中耳疾病主要包括慢性中耳炎、中耳畸形及颞骨骨折等,是一类对听力有较大影响的疾病。目前中耳疾病主要通过手术清除病灶、鼓膜修补和听骨链重建来恢复患者的听力。由于手术医生无法模拟中耳解剖结构和复杂的传音机制,其主要依靠经验,缺乏理论指导,所以手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未能达到生理状态,术后大部分患者只能恢复部分听力,而且听力提高的幅度也不一致,有些患者甚至出现术后听力下降,难以取得理想的听力。因此术前如何对中耳病变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临床确定术式以及如何对术后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估,一直是耳科医生不断研究及希望解决的临床难题。然而,随着力学及结构工程的研究逐步进入生命科学领域,临床医学中的难题促使力学与生物医学的结合及不断发展,力学在耳科学的应用成为新的交叉学科,应用力学研究中耳构造及传音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Aibara R等利用12具新鲜尸体,探讨了不同的声压与镫骨底板传递速度之间的关系,Wiet GJ等通过8.0T MR和Micro C T等获取超高分辨率数据,模拟显示颞骨解剖结构,或是基于C T扫描建立中耳有限元模型,讨论了声音传导、听骨、肌腱、韧带等材料参数问题,这些研究基本上是处于理论阶段,没有根据研究结果直接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也没有将材料参数应用于制造个体化的人工听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钛合金听骨没有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定制)。目的:1、以中耳CT为基础,建立正常中耳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2、建立中耳手术前后有限元模型,其有关的生物力学参数与手术方式、听力恢复情况综合比较分析,探讨基于CT影像的有限元模型评估手术的有效性,为个体化人工听骨的制造做方法上的准备3、通过中耳手术后CT检查,将其手术类型、临床表现和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耳CT对术后的评估价值。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正常组:选取10耳临床听力无异常且CT表现正常者建立正常中耳有限元模型,他们均因对侧耳疾患而行CT检查。病变组:收集本院因慢性中耳炎、中耳畸形及颞骨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20例(20耳)建立中耳疾病手术前后有限元模型,其中18耳手术前、后均行中耳CT扫描,手术前、后CT检查5天内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1耳仅行术前CT检查,1耳仅行术后CT检查。收集其中有术后中耳CT患者19例,结合临床资料,探讨中耳术后CT的诊断价值。2、研究方法(1)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Hi-Speed NX/I螺旋CT扫描机或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320排640层CT扫描仪(Aquilion One),行双侧乳突轴面CT螺旋扫描,扫描基线为上眶线,范围从外耳道下缘至岩骨上缘。扫描参数:140 KV,170250 m A,螺距1.0或0.625,层厚0.5mm或0.2mm,骨算法,扫描野:small,显示野:150mm。重建参数:层厚0.5mm,重建间隔0.2mm,Fov 80mm,分别进行中耳结构重建。进行冠状面、镫骨斜轴面、斜冠面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成像,以及虚拟耳镜成像。虚拟耳镜观察阈值上限选择默认值-600,听骨重建时选+200。仿真内镜从4个方位观察听骨链全貌,从外耳道向鼓室方向;从鼓室底向上部,从鼓室内侧缘往外下方,从乳突窦向下。(2)原始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以贮存,并导入到Mimics 10.01软件中,重建中耳听骨链的三维模型轮廓;其次使用GEOMAGIC逆向工程软件将模型进行细化、平滑、修补等操作生成光滑的三维听小骨模型及鼓膜面模型;进一步探测模型曲率、编辑和修复曲率线、自动拟合曲面、编辑和修理曲面、构造格栅、生成NURBS曲面、导出IGES实体模型;再将听小骨及鼓膜面IGES模型导入到ANSYS Workbench中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正常中耳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和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中耳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3)根据正常中耳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来建立中耳疾病手术前后的有限元模型,将其有关的生物力学参数与手术方式、听力恢复情况综合比较分析,探讨基于CT影像的有限元模型评估手术的有效性。(4)通过中耳疾病术后的中耳CT影像,结合临床资料,探讨中耳术后CT的诊断价值。结果:1、正常中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验证应用动力学的传导振动原理,利用表中的材料参数,对正常听小骨模型进行动力数值计算分析,在不考虑外耳道影响下,10耳正常中耳模型的鼓膜处施加90d B声压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镫骨位移频响曲线。曲线在1000Hz前缓慢上升,大约在7001000Hz附近达到最大值,然后曲线缓慢下降,与文献报导的大体变化趋势相同,说明本研究的建模方法是可靠的。2、正常耳与病变耳术前镫骨位移的比较本研究10耳正常耳镫骨在500Hz、1000Hz及2000Hz时位移平均值范围为1.16E-05至9.71E-05,经过计算得出正常镫骨平均位移值为3.31E-05。术前19耳病变耳镫骨的位移平均值范围为1.54E-7至4.25E-6,经过计算得出病变镫骨平均位移值为1.41E-06。由此可见,病变耳镫骨位移低于正常耳,从而听力下降。3、手术前后镫骨位移、听力变化与手术方式比较病变组中有手术前后电测听记录者14耳,术后听力提高者10耳,下降3耳,不变1耳。在术后听力提高的10耳中,除1耳术后镫骨位移较术前减小外,其余9耳均术前增大。其中4耳重建听骨链大致与正常听骨链相似,3耳为残存镫骨直接与人工鼓膜相连,1耳听骨链松解手术,1耳人工镫骨置换术,1耳面神经减压听骨链重建术。术后位移较术前减小患者,复习手术前后CT,发现该患者为手术后34天时CT扫描及电测听检查,听骨链周围软组织密度比术前低。术后听力下降3耳,术后镫骨位移均较术前减小,其中1耳重建听骨链大致与正常听骨链相似,1耳残存听骨连接于人工鼓膜与卵圆窗之间,1耳为听骨链松解术。术后听力不变1耳,术后镫骨位移较术前增大,镫骨位移差4.39E-5,为面神经管减压术。正常耳与术前耳经秩和检验P=0.000,有统计学意义,正常耳平均秩24.5大于术前耳平均秩10,说明正常耳比术前耳镫骨位移大。术前与术后镫骨平均位移行秩和检验P=0.002,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秩25.1大于术前平均秩13.9,说明术后耳比术前耳镫骨位移大。4、术后听力与术后CT表现的关系手术前后电测听记录者14耳,术后听力提高者10耳,其中2耳中耳畸形,1耳人工镫骨置换,1耳听骨链松解;2耳外伤后行听骨链脱位行复位术;6耳中耳炎术后听骨链重建,术后中耳CT检查听骨链位置较好。术后听力下降者3耳,其中1耳中耳畸形听骨链松解术后CT发现听骨链移位,1耳中耳炎听骨链重建术后CT发现听骨链移位,1耳中耳炎术后CT发现胆脂瘤复发,听骨链破坏。1耳听力不变为面神经减压术后。结论:1、通过正常中耳原始CT数据,可建立正常中耳有限元模型,所建立的正常中耳有限元模型与相关文献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进一步研究中耳疾病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了基础。2、人体中耳有限元模型能有效地提供中耳几何模型及力学传导数据,可较为客观的反映手术的效果,对术前治疗方案的指导及术后评估有重要意义。3、中耳术后CT检查可以评估中耳手术效果,手术前后CT表现分析与临床表现及手术类型相关,并且能为二次手术提供依据。

刘付广,刘建新[3](2016)在《螺旋CT检查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螺旋CT检查所得耳部轴位像、冠状位MPR图像及听骨链三维重建图像的对比及结合研究,探讨螺旋CT检查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分型方面的价值及其对中耳炎手术方案制定的指导意义。

赵东旭[4](2014)在《MSCT三维成像对慢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及透明化容积重建(VR)技术观察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正常对照耳听骨链的形态结构以及病变耳的骨质破坏情况,并将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两者的一致性,进而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中耳、乳突精细结构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扫描机,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颞骨薄层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传至GE ADW4.5工作站,应用VR及MPR技术重建中内耳等精细结构。VR重建方法:调节阈值(-490~700)观察中耳鼓室、听小骨、内耳的立体解剖结构,利用半透明化成像技术立体观察病灶与听小骨及周围组织关系以及听骨链的骨质破坏情况。MPR重建方法:进入多平面重组模式,即可得到清晰的MRP图像,通过调整不同的角度即可获得各个切面的图像。正常对照耳观察听骨链的形态结构;病变耳观察中耳乳突结构的改变及骨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VR及MPR两种重建方式对锤骨头、锤骨柄、砧骨长脚、砧骨短脚及砧骨体均能清晰显示,对锤砧关节的显示两者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R略优于VR。MPR对镫砧关节、蹬骨前脚、蹬骨后脚及蹬骨底板能部分显示,VR对镫砧关节、蹬骨前脚、蹬骨后脚及蹬骨底板不能显示,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MPR具有明显优势。病变组锤骨、砧骨、锤砧关节、鼓窦入口、乙状窦骨壁及乳突骨质破坏CT诊断与手术结果比较,Kappa值均>0.75,说明两者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对镫骨及镫砧关节骨质破坏的比较,Kappa值分别为0.565、0.559,一致度尚可。结论MSCT三维重建VR及MPR可清晰显示中耳、内耳的精细结构,对慢性中耳乳突炎中耳、内耳结构骨质破坏显示清晰,对镫骨、镫砧关节及其骨质破坏显示欠佳,对手术有重要参考及指导价值。

徐宁[5](2014)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镫骨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探讨MSCT显示镫骨的最佳方式目的在镫骨原始图像(轴位、冠状位)基础上对镫骨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轴位、冠状位及MPR、MIP图像分别对镫骨的显示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多层螺旋CT(MSCT)对镫骨整体结构显示的最佳方式及相关的参数;在镫骨斜位MPR图像上对镫骨相关解剖结构测量,建立正常值范围,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解剖数据。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来我院检查的52例(104耳)经临床诊断耳鸣、头痛、头晕者,患者轴位和冠状位原始数据完整,用MPR及MIP进行图像重组,观察常规方位水平(轴位和冠状位),斜位MPR及MIP图像分别对镫骨的显示情况;评价不同厚度的重组斜位MPR和MIP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MSCT对镫骨整体结构显示的最佳方式及最佳重组层厚;在镫骨斜位MPR图像上对镫骨相关解剖数值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侧别间的测量值,并与文献中相关标本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1.镫骨常规方位(轴位、冠状位)将镫骨以点状、线状及条状等散在分布于多个层面上;镫骨斜位MPR及MIP图像能够将镫骨各部分结构(镫骨全貌)在同一层面上完整显示,对于镫骨底板的显示率:镫骨斜位MIP图像对镫骨底板的显示率低于镫骨斜位MPR图像。2.镫骨斜位MPR图像,0.6mm厚层重组镫骨是显示镫骨全貌的最佳重组层厚。3.斜位MPR图像可以测量镫骨相关解剖数值:镫骨的高度:左(3.31±0.22)mm、右(3.34±0.27)mm;镫骨闭孔的纵径:左侧(1.73±0.29)mm、右侧(1.70±0.23)mm;镫骨闭孔的横径:左侧(1.54±0.30)mm、右侧(1.58±0.26)mm;砧镫间角度:左侧(84.18±13.38)°、右侧(82.79±13.24)°;镫骨前脚宽度:左侧(0.41±0.02)mm、右侧(0.38±0.03)mm;镫骨后脚宽度:左侧(0.61±0.03)mm、右侧(0.57±0.02)mm。结论重建层厚为0.6mm的镫骨斜位MPR图像是显示整个镫骨的最好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用来测量相关解剖结构,建立正常值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的影像学资料,帮助临床医生了解镫骨结构和病变。第二部分MSCT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镫骨破坏的评估目的探讨颞骨MSCT常规水平(轴位、冠状位)和多平面重组(MPR)对慢性化脓性中耳并胆脂瘤形成累及镫骨患者的检出率,并将影像学检查所见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以术中所见为金标准,得出镫骨轴位、冠状位及镫骨斜位MPR对镫骨病变的检出率,并比较影像学对镫骨病变的检出率与术中所见镫骨病变结果的符合率。研究方法2013年3月-2013年9月收治我院的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胆脂瘤形成行开放性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患者共62例(62耳),术前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均完整。在影像学原始资料基础上行镫骨多平面重组(MPR),分别对上述CT图像进行观察,统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胆脂瘤形成累及镫骨的病例个数、经手术证实的病例个数、真阳性个数、假阳性个数、真阴性个数、假阴性个数,并计算CT诊断与手术证实病例的符合率。CT诊断符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符合率=(CT诊断阳性个数+CT诊断阴性个数)/病例总数。结果1.镫骨常规轴位、冠状位图像显示镫骨结构、形态异常符合率为39.6%(19/48)。2.镫骨斜位MPR图像显示镫骨结构、形态异常符合率为81.3%(39/48)。3.MSCT未见镫骨底板上结构显示,术中剥除肉芽肿后见镫骨正常结构或部分结构8.3%(4/48)。结论镫骨斜位MPR图像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胆脂瘤形成累及镫骨的诊断符合率优于常规方位(轴位、冠状位)CT图像对其诊断符合率;与手术进行比较,镫骨斜位MPR图像对镫骨病变的显示结果与手术所见有较高的符合率,但MPR对部分肉芽组织包裹的镫骨显示存在误差。

田旭[6](2013)在《颞骨影像立体解剖学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颞骨MSCT立体解剖数据采集及三维模型建立目的采集中耳、内耳、内听道及CPA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解剖结构三维空间定位数据,建立经外耳道中耳、内耳立体解剖模型和经乙状窦后入路到内听道及CPA区的立体解剖模型,使外科手术医生在头脑中建立相关区域立体空间意象,为耳内镜下和显微镜下在相关区域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对5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使用MS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行颞骨薄层扫描,将得到的颞骨CT扫描数据进行MPR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获得标准化图像,然后导入3-DRestruction影像三维空间测量软件分别测量中耳、内耳、内听道及CPA区重要解剖结构三维空间定位数据,即基准点到各解剖标志连线的俯仰角、方向角和距离参数,通过测量得到以骨性外耳道口中心点(基准点)为坐标原点的中耳内耳相关解剖标志的立体空间定位数据和以星点(基准点)为坐标原点的内听道及CPA区相关解剖标志的立体空间定位数据。利用Auto-CAD2010软件建立经外耳道中耳内耳立体解剖模型和经乙状窦后入路到内听道及CPA区的立体解剖模型。结果通过实验证实3-DRestruction空间测量软件用于颞骨CT图像的三维重建及立体空间测量的方法准确可行;应用3-DRestruction空间测量软件测量得到了中耳、内耳、内听道及CPA区结构三维空间定位数据及正常参考值;利用Auto-CAD2010软件建立了经外耳道中耳内耳立体解剖模型和经乙状窦后入路到内听道及CPA区的立体解剖模型,用以显示所关注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关系,该模型可以根据研究和操作需要多角度旋转和自由移动。结论颞骨MSCT扫描、MPR重建技术和3-DRestruction空间测量软件可以用于颞骨影像立体解剖研究;3-DRestruction空间测量软件可以准确、便捷的用于中耳、内耳、内听道及CPA区重要解剖结构立体定位数据的采集;应用Auto-CAD2010软件建立的经外耳道中耳内耳立体解剖模型和经乙状窦后入路到内听道及CPA区的立体解剖模型,可以很好的显示所关注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关系,为研究颞骨及侧颅底结构之间的立体解剖关系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第二部分中国人耳蜗管长度MSCT测量与个性化耳蜗电极定制目的确立耳蜗管主要形态学参数及耳蜗管长度的正常测量值范围,为个性化耳蜗电极的定制提供解剖学参考数据。方法对5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首先行MSCT颞骨高分辨率薄层扫描,然后利用MPR多平面重组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P)三维重建获得标准化耳蜗立体图像,测量耳蜗管各主要形态学参数,并且对侧别和性别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应用数学模型的公式计算耳蜗管长度,分别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耳蜗管长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耳蜗管各形态学测量结果如下:耳蜗管基底转长径男女分别(9.04±0.30)mm和(8.80±0.39)mm;耳蜗管基底转宽径男女分别(6.70±0.33)mm和(6.38±0.29)mm;耳蜗管长度男女分别(29.35±1.08)mm和(28.47±1.45)mm;耳蜗管各形态学测量数值在男女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左右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测量及数学模型计算公式可作为耳蜗管形态和耳蜗长度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初步制定了正常中国人耳蜗管主要形态学参数和耳蜗管长度测量的正常参考值,为个性化耳蜗电极的定制提供相对准确的解剖学参考。

张金玲,李延皎,陈鹏,王海波,李金平,刘白鹭[7](2012)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0例怀疑有耳颞部疾病患者行颞骨MSCT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处理。结果 140例患者中97例检出耳颞部疾病,其中58例急、慢性中耳炎,2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进行评价,2例外中耳部发育畸形,17例颞骨外伤。MS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能够清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 MS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王勤学[8](2011)在《儿童耳部正常解剖结构的MSCT数据测量及其发育特点》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测量0-15岁正常儿童外耳、中耳、内耳解剖数据,探讨我国儿童正常颞骨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帮助。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0-15岁无耳疾患的96例病例先行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扫描检查,获得原始图像后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得到测量图层,并在设定的层面上对颞骨各主要结构的径线进行测量,记录正常数值。再对各参数进行年龄组间及性别组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外耳:外耳道峡部前后径3.58±0.83mm。(2)中耳:鼓室上隐窝长度4.18±1.13mm;鼓室上隐窝宽度3.47±0.82mmm;上鼓室前后径6.90±1.02mm;上鼓室左右径5.58±0.88mm;鼓窦入口宽度2.50±0.57mmm;鼓窦深度10.60±3.01mm;鼓室窦深径3.19±0.80mm。(3)内耳:耳蜗高度3.63±0.54mm;耳蜗基底转长度6.15±1.05mmm;耳蜗基底转宽度1.27±0.28mm;前庭上下径5.43±0.50mm;前庭左右径2.86±0.35mm;外半规管骨岛宽度3.93±0.52mm;上半规管骨岛宽度6.10±0.63mmm;内听道长度为6.53±1.05mm;内听道口径5.76±1.64mm;内听道宽径4.31±0.83mm;蜗神经孔横径2.12±0.51mm。(4)面神经:面神经迷路段长度3.04±0.68mm;面神经迷路段宽度0.88±0.38mm;面神经鼓室段长度9.40±3.15mm;面神经鼓室段距砧骨短脚尖端最短距离2.41±0.79mm;面神经乳突段到外耳道后壁距离为2.74±0.63mm;面神经乳突段到外耳门后缘距离14.6±4.39mm:面神经乳突段到乙状窦沟前壁距离:11.18±1.55mmm。(5)乳突:乳突高度为22.49±9.18mm;测得乳突前后径为18.96±5.44mm;乙状窦距外耳道后壁距离12.94±1.71mm。(6)各年龄组测量数据无性别差异。鼓室上隐窝长度、上鼓室左右径、鼓窦入口宽度、耳蜗高度、前庭上下径与左右径、外半规管骨岛宽度、上半规管骨岛宽度、蜗神经孔横径、面神经鼓室段距砧骨短脚尖端最短距离、面神经乳突段到乙状窦沟前壁距离等指标在各年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外耳道峡部、鼓室窦深径、耳蜗基底转长度及宽度、内听道长度、内听道宽径、面神经乳突段到外耳道后壁或到外耳门后缘距离在1岁内发育明显;鼓室上隐窝出生后的发育是以宽度变化为主;上鼓室前后径以5岁前发育明显;鼓窦发育主要在出生后1-5岁;内听道口径、面神经迷路段宽度、面神经鼓室段长度、乳突、乙状窦到外耳道后壁距离出生后到15岁不断发育中。结论:(1)骨性外耳道的研究可从生后2月儿童开始;骨性外耳道狭窄的诊断标准<4mm并不适用于6岁以下儿童。(2)内耳的结构中耳蜗、前庭、半规管的骨性结构不受年龄因素影响;(3)外耳、中耳大部分结构以及内听道的发育各有其年龄特点,提示在临床诊断及手术时应充分考虑到年龄因素。

蔡超婵[9](2011)在《64排CT三维重建在听骨链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在听骨链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MPR和MIP重建技术观察22例无听骨链畸形耳和7例听骨链畸形耳的听骨链形态。结果:1.在单幅图像上,直接扫描图像只能显示部分听小骨,MPR图像可以显示单个听小骨的整体,MIP图像可以显示整个听骨链。2.MPR和MIP方法相结合,可以诊断砧骨和锤骨的畸形,不能确定镫骨畸形。结论:1.采取以冠状位(前-后位)为主,轴位(上-下位)和矢状位(外-内)位为补充,多平面结合的方法行听骨链的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单个听小骨的整体以及整个听骨链的连接情况,但对镫骨尤其是镫骨底板的显示仍然不够精细。2.听骨链的MRP和MIP重建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与手术径路有关的组织结构,直观、立体地体现出各结构间的空间关系,便于理解,弥补了轴位图像的不足,利于听骨链畸形的诊断。

刘瑶[10](2011)在《256排螺旋CT颞骨薄层扫描对鼓室成形术的指导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采用256排螺旋CT对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进行颞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 HRCT)轴位扫描,并行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uli-Planar Reformation , MPR),将术前影像分析结果与术中实际加以对比,以评估术前影像诊断与术中实际情况的符合率,进而探讨256排螺旋CT颞骨薄层扫描对于拟定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手术术式、入路及鼓室成形术类型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行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胆脂瘤中耳炎的60例(60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经256排螺旋CT进行颞骨轴位HRCT扫描,然后利用MPR技术重建冠状位图像。术前认真阅读颞骨HRCT轴位和MPR冠状位图像,仔细观察中耳病变情况,除了要注意鼓室盾板、鼓室鼓窦天盖、面神经管、半规管、乙状窦及外耳道后壁等结构外,还要分析听骨链的完整性、听小骨之间的连接状况及其与周围病变的关系,根据阅片结果拟定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手术术式、入路和鼓室成形术类型。将术前颞骨HRCT轴位和MPR冠状位分析结果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以术中实际情况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术前颞骨HRCT加MPR诊断与术中所见的诊断符合程度。结果:1、颞骨HRCT加MPR对中耳骨质破坏的符合程度比较:与术中实际情况相比,颞骨HRCT加MPR对判断乙状窦骨壁、盾板、外耳道后壁、半规管、鼓室鼓窦天盖、面神经管破坏的符合程度很高,符合率分别为100%、96.4%、93.8%、87.5%、86.7%和86.7%,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值(K值)均﹥0.75,表明颞骨HRCT加MPR对中耳骨质结构的诊断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很好。2、颞骨HRCT加MPR对听骨链的显示符合程度比较:颞骨HRCT加MPR对砧骨短脚、锤砧关节、锤骨头、砧骨体、锤骨柄的破坏均能得到满意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对比,符合率分别为96.9%、96.4%、95%、92.9%和90.9%, K值﹥0.75,表明颞骨HRCT加MPR对上述结构的诊断与术中实际有很高的符合程度。颞骨HRCT加MPR对砧骨长脚、镫骨及砧镫关节的符合率分别为97.7%、95.2%和89.4%,0.4﹤K值﹤0.75,表明颞骨HRCT加MPR对三者的判断与术中实际的符合程度较好。3、颞骨HRCT加MPR对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手术术式、入路及鼓室成形术类型判断的符合程度比较:颞骨HRCT加MPR对手术入路(上鼓室入路和筛区入路)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和97.5%,K值﹥0.75,表明颞骨HRCT加MPR能够很准确的预判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手术入路;对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手术术式(开放式和完壁式)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和71.4%,对鼓室成形术类型(Ⅲa和Ⅲb)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6%和95%,0.4﹤K值﹤0.75,表明颞骨HRCT加MPR能较准确的预判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手术术式及鼓室成形术类型。结论:1.256排螺旋CT颞骨轴位HRCT和MPR重建冠状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中耳骨质(包括乙状窦骨壁、盾板、外耳道后壁、半规管、鼓室鼓窦天盖及面神经管)的破坏情况、听骨链细微结构和连接状况,以及病变程度和范围。2. 256排螺旋CT颞骨轴位HRCT和MPR重建冠状位图像相结合,可为胆脂瘤中耳炎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手术术式、入路及鼓室成形术类型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耳颞部高分辨螺旋CT扫描以及听骨链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耳颞部高分辨螺旋CT扫描以及听骨链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HR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英文对照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CT扫描参数及后期重建方法
    2.3 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
    2.4 听力学结果收集
    2.5 结构判断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术前颞骨HRCT扫描图像结果
    3.2 颅骨、颞骨及听骨链的三维模型
    3.3 听骨链三维重建结果
    3.4 手术探查结果
    3.5 术前颞骨HRCT检查、三维重建与手术探查结果比对如下图
    3.6 术后随访结果
    3.7 典型病例一
    3.8 典型病例二
4 讨论
    4.1 外伤性听骨链中断发生原因
    4.2 听骨链中断的治疗及随访
    4.3 HRCT扫描对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评估与诊断
    4.4 三维重建对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评估与诊断
    4.5 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意义和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CT影像有限元模型在中耳手术前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正常中耳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验证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计算结果及有效性验证
    4.讨论
    5.小结
第二部分 中耳手术前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三部分 中耳术后临床CT评估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螺旋CT检查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4)MSCT三维成像对慢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5)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镫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颞骨影像立体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颞骨MSCT立体解剖数据采集及三维模型建立
    前言
    第一节 3-DRestruction三维测量软件应用于颞骨MSCT图像立体测量的设计及验证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节 经外耳道中耳内耳立体解剖模型建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小结
    第三节 经乙状窦后入路内听道及CPA区的立体解剖模型建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国人耳蜗管长度MSCT测量与个性化耳蜗电极定制
    背景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颞骨影像立体解剖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8)儿童耳部正常解剖结构的MSCT数据测量及其发育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层螺旋CT对耳颞部正常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9)64排CT三维重建在听骨链畸形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一、研究对象
    二、方法与步骤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致谢

(10)256排螺旋CT颞骨薄层扫描对鼓室成形术的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颞骨HRCT
        1.1.1 颞骨HRCT 成像条件
        1.1.2 扫描体位和范围
    1.2 螺旋CT 重建技术
        1.2.1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ar reformation, MPR)
        1.2.2 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
        1.2.3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n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1.2.4 表面遮盖显示技术(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
        1.2.5 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ing,VR)
        1.2.6 仿真内镜(virtual endoscopy,VE)
    1.3 螺旋CT 颞骨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在耳科疾病中的应用
        1.3.1 在耳部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
        1.3.2 在先天性耳畸形的应用
        1.3.3 在颞骨骨折中的应用
        1.3.4 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
        1.3.5 在耳颞部肿瘤中的应用
第2章 前言
第3章 资料和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扫描技术与方法
        3.2.1 扫描设备
        3.2.2 图像获取
        3.2.3 扫描体位及范围
        3.2.4 扫描及重建参数
    3.3 术前听力及影像检查分析
    3.4 手术方法
    3.5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术前颞骨HRCT 加MPR 表现
    4.2 颞骨HRCT 加MPR 观察结果与术中所见对比
        4.2.1 中耳骨质破坏情况
        4.2.2 听骨链显示情况
        4.2.3 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手术术式、入路及鼓室成形术类型的选择
第5章 讨论
    5.1 胆脂瘤中耳炎及鼓室成形术
    5.2 螺旋CT 颞骨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在胆脂瘤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
    5.3 256 排螺旋CT 颞骨轴位HRCT 和MPR 冠状位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
        5.3.1 颞骨HRCT 加MPR 对中耳骨质破坏的显示
        5.3.2 颞骨HRCT 加MPR 对听骨链破坏的显示
        5.3.3 颞骨HRCT 加MPR 对选择乳突病变切除术的手术术式入路及鼓室成形术类型的判断
    5.4 提高对颞骨HRCT 征象的认知度和准确度的重要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四、耳颞部高分辨螺旋CT扫描以及听骨链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HR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临床应用[D]. 柯荣丹.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 [2]基于CT影像有限元模型在中耳手术前后的应用研究[D]. 涂博. 暨南大学, 2017(01)
  • [3]螺旋CT检查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J]. 刘付广,刘建新. 健康之路, 2016(02)
  • [4]MSCT三维成像对慢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价值研究[D]. 赵东旭. 辽宁医学院, 2014(03)
  • [5]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镫骨中的应用[D]. 徐宁. 泰山医学院, 2014(03)
  • [6]颞骨影像立体解剖学研究[D]. 田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7]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对耳颞部疾病的诊断研究[J]. 张金玲,李延皎,陈鹏,王海波,李金平,刘白鹭.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15)
  • [8]儿童耳部正常解剖结构的MSCT数据测量及其发育特点[D]. 王勤学. 山西医科大学, 2011(01)
  • [9]64排CT三维重建在听骨链畸形诊断中的应用[D]. 蔡超婵.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
  • [10]256排螺旋CT颞骨薄层扫描对鼓室成形术的指导意义[D]. 刘瑶. 吉林大学, 2011(09)

标签:;  ;  ;  ;  

耳颞区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及听骨链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