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过度接触化学品会导致致畸

孕妇过度接触化学品会导致致畸

一、孕妇过度接触化学物质可致畸胎(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芳[1](2020)在《益肾化瘀方联合LMWH治疗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证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益肾化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分析,探讨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使用随机原则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肾化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两组均予以地屈孕酮片黄体支持治疗,连续治疗至妊娠满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变、D二聚体、血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血清孕酮(P)的变化和孕12周时妊娠成功率,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评定益肾化瘀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在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G与P治疗后均有提高,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较单用低分子肝素钙缓解症状及体征方面更为有效。妊娠成功率有效增高,并且D二聚体改善水平更好,患者能够更快的将D二聚体降至正常,减少了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时间,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虽然在改善激素水平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但在改善中医症状及疗效中,联合使用的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小,因此值得临床上值得使用并推广。

周伟璐,孔维军,杨美华,赵明,欧阳臻[2](2016)在《中药化妆品中原料药的潜在毒副作用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化妆品是由纯中药制成或在化学化合物基质中添加中药或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物化妆品,因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绿色天然、安全可靠等特点正越来越为全世界消费者所喜爱,但并非天然的就是安全的。归纳并对化妆品中中药原料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进行分类,如皮肤刺激性、光毒性以及积累毒性(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生殖毒性等)。以期为中药化妆品中的中药原料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洪文艺[3](2011)在《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文中认为在世界饭店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之下,有两大问题困扰着我国饭店业的未来发展:①饭店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②饭店业的未来发展缺乏先进理论的支撑。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饭店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一直被世界饭店业所关注;饭店业也在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支撑理论。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的环保饭店、节约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等,就是在解决上述问题中进行的有益探索。然而,近30年的实践证明,“绿色饭店”所依托的主体理论越来越表现出局限与不足;“循环饭店”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层面强大的循环体系的支撑;“低碳饭店”的发展则离不开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碳”交易平台的支撑。因此,在现有条件之下,中国饭店业要想“突出重围”,必须走“生态饭店”之路。论文以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学理论为指导,对生态饭店的理论构建和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从饭店的产品、行业、功能、管理等饭店的属性变化,分析了中国饭店从业态形式到产品内涵的深刻变化,并通过饭店的本质属性、主体、功能、组成结构及特征的分析,对饭店的概念进行了再定义,即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2)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提出饭店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本性、复合性、消费性、污染性、依赖性、开放性和高度敏感性的特征,其中,消费(消耗)是饭店系统的生态本质。(3)通过对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提出饭店生态系统中所有影响到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稳定平衡、互惠共生的和谐关系问题都是饭店生态问题。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具体表现在:饭店自身、饭店对人、人对饭店、饭店对环境和环境对饭店等5个方面的生态问题。(4)基于绿色饭店的分析,重新修订了生态饭店的概念,即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5)探讨了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特征,指出人、饭店、环境三大因子共同组成了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逐步递进的五个层次构成了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是生态饭店的四大功能;自然、经济和文化特征是生态饭店的本质特征;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饭店生态系统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6)提出了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三要素: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其中生态设计是关键,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问题;系统管理是基础,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系统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的问题;社会支撑是保障,它解决的是各种环境为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的问题。(7)以江西景德镇紫晶宾馆为案例,通过对宾馆室内外环境质量的检测,分析了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和生态问题;建立了生态饭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饭店等级划分导向,评价结果表明紫晶宾馆属于EEE级(中级)生态宾馆;最后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出了紫晶宾馆达到更高等级的生态宾馆的实现途径。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对饭店和生态饭店进行了再定义,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2)初步建立了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从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角度提出“人、饭店、环境”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四大功能。生态饭店具有自然、经济和文化的综合特征,而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生态饭店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3)提出了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是实现生态饭店三条途径,生态设计可解决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系统管理能满足生态饭店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社会支撑是维持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4)探索性地构建了生态饭店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导向,并以景德镇紫晶宾馆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饭店的生态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总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总结,运用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理论对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和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研究成果将对我国生态饭店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赵伟[4](2010)在《以人群为基础的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应该有约37-40周的孕期,身长、体重、体围、骨骼、神经、精神、运动等都应该符合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标准范围,且不伴有任何并发症。孕期或出生时伴有早产、窒息、过期产、低体重、新生儿疾病、性传播性疾病(STD)、免疫缺陷(HIV/Aids)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的预后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不健康的,故定义为“亚健康出生新生儿”。亚健康出生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失能和残疾现象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本课题研究以人群为基础的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发生率、流行病学分布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进行二级或三级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山东省五类县市中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4个县市做为调查点,采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之间出生的新生儿,对其中的亚健康出生新生儿进行1:1配比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统一的亚健康新生儿问卷调查表及调查方式对1073个亚健康出生新生儿和对照新生儿的父母进行了调查,获得以人群为基础的能反映全省平均水平的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Foxprow建立数据库,计算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发生率,分析流行病学分布情况,并以新生儿亚健康出生为因变量,以43个可疑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应用SPSS15.0分析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单因素的χ2检验,分析各个可疑影响因素的暴露对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作用;再对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分析的Logistic回归,得出最优效应方程,并计算各个危险因素的比数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1、本研究共调查新生儿52920人,其中亚健康出生新生儿1962人。总发生率为3.71%,城市发生率为2.76%,农村发生率为4.29%,城乡发生率间有显着性差异。内陆城市发生率为3.38%,沿海城市发生率为2.02%,亚健康新生儿发生率内陆城市>沿海城市,有显着性差异;9个农村调查点的亚健康新生儿发生率鲁西北地区>鲁西南地区>鲁中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其顺位与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一致。2、单因素的列联表χ2检验:母亲年龄、父亲吸烟、父亲饮酒、母亲孕期被动吸烟、遗传病史、孕期饲养宠物、家庭收入高、先天畸胎史、自然流产史、羊水污染、死胎死产史、妊娠异常反应史、胎膜早破、胎数、孕期感冒并发烧、孕期病毒感染、妊高症、孕期服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镇静药、保胎药、激素、母亲妊娠前后接触噪音、接触视频终端、农药、有机溶剂、不良精神刺激因素、父亲接触化学等因素均与新生儿亚健康出生有关。3、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年龄、父亲吸烟、母亲被动吸烟、孕期饲养宠物、胎膜早破、双胎妊娠、病毒感染、妊高症、孕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及保胎药、母亲接触噪音、农药、孕期不良精神因素、父亲接触化学物质都是新生儿亚健康出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收入高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1、山东地区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发生率为3.71%。2、流行病学分布规律为:亚健康新生儿发生率农村高于城市,城市亚健康新生儿发生率西部高于东部,农村亚健康新生儿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鲁西北地区、鲁西南地区、鲁中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其顺位与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一致。3、本研究得出母亲年龄、父亲吸烟、母亲被动吸烟、孕期饲养宠物、胎膜早破、双胎妊娠、病毒感染、妊高症、孕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及保胎药、母亲接触噪音、农药、孕期不良精神因素、父亲接触化学物质是新生儿亚健康出生独立危险因素。家庭人均收入高是新生儿亚健康出生的保护性因素。4、为减少亚健康新生儿的出生,应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主要包括适龄生产,戒除不良嗜好,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产前筛查,预防妊娠期并发症,安全用药,避免环境有害因素及不良精神因素的暴露等。

张文静[5](2010)在《胚胎停止发育环境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初步探讨胚胎停止发育的环境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对照分别来自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和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经B超检查确诊的胚胎停止发育病人(128例)、胚胎发育正常的孕妇(257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病例和对照进行基本情况、生活习惯、孕前孕期工作环境和孕妇配偶相关情况的调查,并对病例和对照进行内分泌激素含量、免疫功能指标等多项临床检查。运用SPSS13.0对资料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工人、医务人员、交通运输人员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2.初潮年龄越小(即小于11岁,OR=1/0.495)、月经指标越不正常(即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不正常、痛经,OR=1.778)、胚胎停发次数越多(即胚胎停发三次或以上,OR=2.497)越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3.A型性格(OR=3.389)或抑郁型性格(OR=13.687),情绪控制能力越差(OR=2.570),夫妻关系、与公婆关系、与同事关系越差(OR=1/0.510),对孩子的健康、分娩疼痛、孩子的经济花费越担心者(OR=2.910)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4.工作时紧张(OR=1/0.457)、孕前夜班作业(OR=1.789)、孕期夜班作业(OR=2.204)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5.孕期得病越多(OR=1.537)、生病后没有进行治疗者(OR=1.668)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6.孕前(OR=1/0.562)、孕期补充叶酸(OR=1/0.424)、服用避孕药的时间越长(即大于24个月,OR=1.752)、孕前停服避孕药的时间越短者(即小于1个月,OR=1.694)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7.饮花茶(OR=4.922)、绿茶(OR=6.227),饮的茶越浓(OR=2.441),累计饮茶时间越长(即大于36个月,OR=1.612)、饮咖啡时间越长(即大于12个月,OR=4.539),饮酒总量越多(即大于300斤,OR=2.006)、抽烟总数越多(即大于3000支,OR=4.237),本次孕前没有停饮茶(OR=2.484)、咖啡(OR=3.584)、没有戒酒(OR=3.352)、戒烟者(OR=3.397)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8.孕期使用手机(OR=1/0.550)、看电视或电脑(OR=1/0.219),孕前(OR=1/0.125)、孕期使用电磁炉或微波炉(OR=1/0.144),孕前工作中接触振动(OR=37.348)、粉尘(OR=2.313)、电磁辐射(OR=3.360),孕期工作接触噪声(OR=7.967)、振动(OR=74.990)、电磁辐射(OR=4.784),孕前累计携带开机状态手机的时间越长(即大于120*360h,OR=1.262)、累计使用打印机或复印机的时间越长(即大于10*360h,OR=1.286)、累计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即大于20*360h,OR=3.465)、孕期接触振动越多或做剧烈运动的次数越多者(即经常接触振动或做剧烈运动,OR=3.325)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9.配偶有慢性病者(OR=1/0.237)较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10.配偶A型性格(OR=2.142)或抑郁型性格(OR=13.255)、不易适应环境(OR=2.396)、工作时紧张者(OR=1/0.299)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11.配偶每天饮酒量越多(即大于6两,OR=1.635)、抽烟量越多(即大于10支,OR=1.719),孕前配偶没有戒酒(OR=2.148)、戒烟者(OR=1.625)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12.配偶累计携带开机状态手机的时间越长(即大于120*360h,OR=1.629)、配偶工作中接触噪声(OR=2.518)、振动(OR=12.414)、电磁辐射(OR=27.708)、从事橡胶或塑料工种者(OR=129.506)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胚胎停止发育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是:职业(OR=0.870),有几次停发经历(OR=3.951),抑郁型性格(OR=6.017),是否担心孩子的健康、分娩疼痛、孩子的经济花费(OR=2.729),孕期是否补充叶酸(OR=0.098),本次孕前是否停饮咖啡(OR=3.021),抽烟总数(OR=5.132),孕前是否用电磁炉或微波炉(OR=0.197),孕期工作是否接触振动(OR=25.856),配偶是否有慢性病(OR=0.050),配偶工作时是否紧张(OR=0.355),配偶工作中是否接触电磁辐射(OR=4.977),配偶是否从事橡胶或塑料工种(OR=57.318)。[结论]抑郁型性格,孕期补充叶酸,本次孕前没有停饮咖啡,孕前使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孕期工作接触振动,胚胎停止发育次数越多(最多为三次或三次以上),对孩子的健康、分娩疼痛、孩子的经济花费越担心,抽烟总数越多(最多为大于3000支),配偶有慢性病、配偶工作时紧张、配偶工作中接触电磁辐射、配偶从事橡胶或塑料工种者容易发生胚胎停止发育。3

吴成秋[6](2010)在《居室空气甲醛与苯污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监测新装修居室空气甲醛、苯系物、挥发性总有机物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调查新装修居室内新婚女性的月经功能和妊娠状况,探讨装修居室空气污染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对323个符合条件的住进新装修住房的新婚女性和72个未住进装修新房的新婚女性进行生殖功能调查,并监测她们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苯、挥发性总有机物(TVOCs)的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1、使用自己设计的调查表,调查395个女性的月经状况、妊娠过程及结局和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追踪观察1.5年-3年;2、分别在她们入住新房时、入住3个月和6个月三个不同时间点监测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苯系物、挥发性总有机物的浓度。污染物的监测采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3、根据她们居室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是否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比较两组月经异常和妊娠结局异常的发生率;4、对可能影响女性月经和生殖功能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居室装修材料种类多,能产生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有人造板材、各种油漆、胶水、粘合剂、复合地板等。2、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在刚入住时超标率为57.89%,在入住3个月和6个月时超标率分别为50.15%和25.39%,三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苯、甲苯、二甲苯入住时的超标率分别达41.18%、58.82%和51.70%,第3、6个月苯系物浓度及超标率均低于刚入住时的浓度(P<0.05),到第6个月时,苯的超标率下降到5.57%,甲苯、二甲苯的超标率为21.98%和24.15%;装修居室内苯系物的超标率较甲醛的超标率低(P<0.05); TVOCs的超标率在刚入住时达60.06%,第3、6个月TVOCs浓度及超标率也均低于刚入住时的浓度(P<0.05),到第6个月时,仍然有29.93%的住户室内空气TVOCs浓度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3、暴露于装修居室空气污染的女性,其月经异常(包括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异常、经量异常和痛经)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暴露组(P<0.05);自然流产发生率高于非暴露组的发生率(P<0.05),其相对危险度为2.35,95% CI为1.09-5.05,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高于非暴露组(P<0.05),RR为1.86,95% CI为1.22-2.84,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8.87%,高于未暴露组的发生率(P<0.05),RR为2.43,95% CI为1.06-5.58。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女性月经和生殖功能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装修居室空气中甲醛、苯系物、TVOCs、居室通风差、每天在家的时间长,另外,饮酒也是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1、装修居室空气甲醛、苯系物、TVOCs污染较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2、装修居室空气污染可对女性的月经和生殖功能产生危害,导致月经异常、自然流产率上升、出生缺陷增高。目的研究甲醛和苯对体外培养胚胎的发育毒性,探讨甲醛和苯联合毒作用类型。方法1、采用体外全胚胎培养模型,8.5d小鼠胚胎与含苯、甲醛的小鼠即刻离心血清共培养48hr,观察苯和甲醛单独及联合染毒对小鼠胚胎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的影响。2、分离12d龄小鼠胚胎的肢芽和中脑细胞,应用微团培养技术,观察苯和甲醛对胚胎肢芽细胞、中脑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3、应用恒温旋转培养装置对12d孕龄小鼠胚胎前肢芽进行培养,观察不同浓度的苯和甲醛对肢芽发育和分化的影响。结果1、在空白和溶剂对照组8.5d龄胚胎体外培养24-48hr后与体内同期发育的胚胎发育一致(P>0.05)。2、甲醛和苯对小鼠胚胎发育具有明显影响,能影响体外器官形成期的小鼠胚胎生长发育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苯浓度为1000μmol/L时,各生长发育指标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指标均受到抑制,未见正常发育胚胎,畸胎发生率增高,可见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主要为中脑、后脑、前脑形态异常、体位异常及小头等,并出现胚胎死亡。甲醛能诱发神经管闭合不全、体位、胸部、心脏形态异常。3、苯和甲醛联合作用时,(10+3)μmol/L组即能影响胚胎生长发育,随着苯和甲醛的联合染毒浓度的增加,胚胎卵黄囊直径、颅臀长、头长、体节数均明显下降,胚胎形态分化指标评分值下降,畸胎和死亡率增高。主要表现为头部异常(脑膨出、脑裂、神经管未闭)、心脏发育异常(停留在心管期和心包积液的出现)、肢芽小、眼、耳、鳃弓异常。苯和甲醛可致胚胎脏层VYS内皮细胞结构紊乱,排列不规则,细胞失去极性,出现变性、肿胀,胞浆出现空泡。3、苯与甲醛对胚胎的致死效应:27μmol/L甲醛致胚胎死亡率为11.1%,加苯10、100μmol/L后,死亡率分别上升到33.3%和44.4%,9μmol/L甲醛对胚胎致畸率为11.1%,加苯10、100μmol/L后,畸胎率分别为上升到44.4%和88.9%。可见二者对胚胎的毒性作用和致畸作用强度远超过二者单独的效应之和,表现为协同毒作用。4、苯和甲醛对小鼠胚胎中脑及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并呈较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对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增殖的抑制作用。苯对肢芽细胞的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C50)和半数增殖抑制浓度(IPC50)分别为89.93μmol/L和396.77μmol/L,对中脑细胞的IDC50和IPC50分别为116.29μmol/L和831.46μmol/L。甲醛对肢芽细胞的IDC50和IPC50分别为14.63μmol/L和27.67μmol/L,对中脑细胞IDC50和IPC50分别为16.46μmol/L和26.92μmol/L。5、苯和甲醛都可抑制前肢芽器官的发育和分化,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肢体中各软骨的发育分化越差,Neubert评分越少,在高浓度时,可出现掌指骨缺失、软骨原基均未分化、并有畸形;爪骨比长骨受损更严重。结论1、苯、甲醛对小鼠胚胎具有直接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二者可抑制胚胎肢芽器官的发育和分化;抑制胚胎中脑及肢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2、苯和甲醛能损害胚胎VYS结构和功能,诱导胚胎细胞变性和死亡;3、苯和甲醛对小鼠胚胎的联合毒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目的探讨甲醛与苯对小鼠的生殖毒性和胚胎发育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为全面评价甲醛和苯的生殖及胚胎发育毒性提供试验及理论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雄性54只,雌性108只,雌、雄性大鼠分别随机等分为9组,雄鼠每组6只,雌鼠每组12只。分别吸入染毒:甲醛为3mg/m3、6mg/m3、9mg/m3,苯为5mg/m3、10mg/m3、15mg/m3,甲醛&苯(3+5)mg/m3、(6+10)mg/m3及吸入染毒柜内空气的对照组,各组每天染毒2hr。雄鼠连续染毒7d,雌鼠于雄鼠染毒后的第28d开始,连续染毒7d。雌鼠染毒完后与染毒了的雄鼠过夜交配,观察交配率,0d-6d期间观察雌鼠受孕及流产情况。雄鼠交配后处死,测睾丸脏器系数、精子死亡率和畸形率;一侧睾丸做常规病理学切片、观察睾丸的形态结构学变化,另一侧睾丸匀浆离心,取上清液用分光光度法检测NO、T-AOC、Ca2+含量、ATPase活性。孕鼠在孕7d-15d再吸入染毒,观察孕鼠的体重,于孕18d处死孕鼠,收集血液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死胎和吸收胎鼠数及畸型率;计算心、肾、脾、肝和卵巢的脏器系数;卵巢和胎盘并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结果1、各组雌雄小鼠染毒期间活动、食量未见明显变化,被毛光泽,无死亡与中毒现象。合笼交配频繁,交配率无变化,合笼交配率为100%。对照组受孕率均为100.00%,低、中浓度的单独甲醛或单独苯染毒组小鼠的受孕率、流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但高浓度的单一毒物组及联合染毒组小鼠的流产率较对照组增高(P<0.05)。2、高浓度苯、甲醛及联合染毒组雄性小鼠的体重增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染毒后第一个3d,各组孕鼠的体重增长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染毒后的第2个和第3个3d,中、高剂量甲醛组、苯染毒组和两个联合染毒组孕鼠的体重增长率低于对照组(P<0.05);甲醛和苯联合染毒组孕鼠在孕10-12d、孕13-15d的体重增长率低于相同浓度的单独甲醛或单独苯染毒组(P<0.05)。3、小鼠睾丸脏器系数随染毒剂量增加而降低,低苯组、低甲醛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其它各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苯和甲醛染毒组及二者联合染毒组精子死亡率、畸型率、睾丸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量-效关系明显;甲醛和苯对小鼠睾丸脏器系数、精子的致死致畸型及睾丸细胞凋亡的影响均有协同毒作用。4、对照组曲细精管形态规则,边缘完整,管壁内精原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由外至内排列紧密,层次分明清晰,管腔位于中央处,腔内可见大量成熟的精细胞。染毒组可见曲细精管形态不规则,边缘极不完整,大小不一,管壁内的细胞由外至内排列不紧密,精原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有些变性,甚至缺失,层次不清晰,管腔偏位或没有管腔,部分管腔内见少量发育成熟的精子,有些管腔内未见成熟精子。染毒浓度越高,病理损害越明显。5、染毒组小鼠睾丸的T-AOC、ATPse活性随染毒剂量增加而降低(P<0.01),并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NO、Ca2+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高(P<0.01);联合染毒组小鼠睾丸的T-AOC、ATPse活性、NO、Ca2+含量与同浓度的单一毒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醛和苯对T-AOC、ATP酶、NO、Ca2+的联合影响表现为协同效应。6、各组孕鼠的心、肾、脾脏器系数均无差异(P>0.05);肝脏和卵巢重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中、高剂量染毒组肝脏和卵巢脏器系数低于对照组(P<0.05);甲醛和苯的联合染毒组肝脏、卵巢的脏器系数较相同剂量的单一甲醛或苯组更低(P<0.05),甲醛×苯对肝脏和卵巢的脏器系数的影响表现为协同毒作用(P<0.05)。7、中、高浓度甲醛组、苯染毒组和联合组吸收死胎率、畸胎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甲醛和苯联合染毒组的吸收死胎率、畸胎率均高于相同浓度的单一毒物组的吸收死胎率、畸胎率(P<0.05);中、高浓度甲醛、苯染毒各组和二者联合染毒组均能抑制胎鼠的生长发育,并有剂量-效应关系,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浓度甲醛、苯染毒组胎盘的重量也较对照组低(P<0.05);联合染毒组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及胎盘重量均低于同浓度单一甲醛或苯染毒组(P<0.05)。二者对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也表现为协同毒效应(P<0.05)。8、空气对照组卵巢皮质中各级卵泡发育正常,苯染毒组闭锁卵泡增多、次级卵泡闭锁率升高、但各级卵泡结构未见明显异常;9、对照组小鼠胎盘迷路滋养层含有丰富的子体血管和母体血窦;海绵滋养层由滋养层细胞、糖原细胞及母体血窦共同组成,糖原细胞内糖原多、呈块状或粗大颗粒;巨细胞滋养层由巨细胞和少量的母体血窦组成。苯处理组滋养层细胞变小、紧密排列成行或成团、大部分细胞间界线不清、胞质红染、核固缩、糖原细胞减少甚至消失,血窦腔隙变窄、数量减少;巨细胞层细胞个别脱落,大部分正常染色质浓缩,少数有核内包含体。10、各组孕鼠血清中E2水平及胎盘ERβ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浓度的甲醛组、苯染毒组及甲醛与苯联合染毒组孕鼠血清孕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中孕酮水平与甲醛或苯染毒剂量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联合染毒组孕酮水平低于同浓度的单一毒物染毒组(P<0.01)。结论1、甲醛和苯可抑制小鼠的生长,损伤小鼠的睾丸生殖细胞,使精子的死亡率和畸形率增加,甲醛和苯有协同毒效应;2、甲醛和苯具有胚胎发育毒性和致畸性:可导致使胚胎的生长发育延迟、畸形甚至死亡;3、苯和甲醛可能是通过降低睾丸生殖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ATP酶活性、钙离子失衡等方式而导致睾丸生殖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损伤胎盘的结构、抑制孕酮的分泌及改变胎盘雌激素受体的表达而引起胚胎发育异常。

姜玉英[7](2009)在《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病因》文中研究指明 先天性畸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婴儿出生前,在母孕期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无脑儿、脊柱裂、兔唇、四肢异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谢缺陷常常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以及聋哑、致盲等异常;二是指婴儿出生后表现为肉眼可看见,或者辅助技术诊断的器质性、功能性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

李昕[8](2010)在《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生缺陷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的研究》文中提出出生缺陷是一种在婴儿出生以前在母体子宫内便发生的身体结构上的发育异常。它包括由于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情况。随着人口增长和疾病模式的转变,出生缺陷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上婴儿死亡、儿童和成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现有的5100多万残疾人和2200多万的各种遗传病患者中,大部分致残原因为出生缺陷,这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非常复杂,许多常见的出生缺陷是多因素疾病,既包括染色体和基因异常等遗传性缺陷,又包括环境因素(营养,药物,环境污染)导致造成的缺陷。寻找和出生缺陷相关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成为目前该疾病诊断和治疗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人们除了对在孕妇产前补充叶酸这一预防出生缺陷的手段外,还难以找到其它预防和治疗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目前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超声、CT)及临床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测只能发现胎儿出现出生缺陷以后的影像结果,难以实现早期诊断的目的;而各种针对出生缺陷的生化检测还没有寻找到一种针对某种产前出生缺陷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或代谢物谱群,这给出生缺陷临床的诊断的进步带来了困难。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后出现的以定量描述生物体内代谢物多参数变化为目标的新兴“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是关于生物体系(从细胞到整体生物)受刺激或扰动前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生物整体、系统、器官、细胞的代谢物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代谢组学主要利用高通量化学分析和多维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模式识别方法对生物体的扰动进行研究,从代谢产物角度去有针对性地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引发的疾病病理过程的代谢产物并从中寻找共性代谢物以及区别特异性指标(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及其引发的疾病的病因研究、预防、早期诊断和药物干预评价将可能产生重大影响。金属组学(Metall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物组学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组学。它不仅研究生物体的金属与蛋白结合的化学组成问题,而且为研究金属蛋白和金属酶等生命物质担负生命活动的机理开辟新的途径。目前不能从分子水平上完全了解依赖于金属的生物化学过程,细胞金属成为辅助因子的机理也尚不清楚,人们急需了解金属或类金属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全部形态信息。弄清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正常生命过程、重大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是目前金属组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建立了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生缺陷相关疾病的尿液、血清及羊水的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研究方法,考察了妊娠时营养不良的孕鼠和正常孕鼠羊水中代谢物谱和金属微量元素谱的差异;分析了临床诊断孕育神经管缺陷和胚胎停育胎儿孕妇以及正常孕妇尿液和血清代谢物谱和金属微量元素的差异。主要内容如下:1.以不良饮食食谱建立了出生前营养不良的孕鼠模型,利用三甲基硅烷(TMS)衍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研究方法,考察了出生前不良营养条件对孕鼠羊水中小分子代谢物和微量元素的影响,同时结合模式识别及单维统计方法研究了妊娠时营养不良的孕鼠和正常孕鼠羊水中代谢物谱和微量元素谱的差异。主成分分析(PCA)能将正常孕鼠、低蛋白饮食孕鼠和饥荒孕鼠的代谢物谱和微量元素谱区分开来。实验发现出生前不良饮食会使孕鼠羊水中指征蛋氨酸代谢、多巴胺、谷氨酰胺等神经递质代谢通路的生化物质、锌、硒、钴、铷等微量元素发生改变。本研究显示小分子代谢物和微量元素参与了胎鼠的神经发育过程,这些物质在母体中异常可能直接影响胎鼠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2.利用氯甲酸乙酯(ECF)和三甲基硅烷(TMS)衍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分析方法对正常孕妇、孕育神经管缺陷(NTDs)胎儿孕妇及胚胎停育孕妇的尿液和血清的代谢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可以将正常孕妇和胚胎停育孕妇的尿样、正常孕妇、孕育NTDs胎儿孕妇及胚胎停育孕妇血清样本进行较好区分。用单维检验与多维结果进行交互验证,鉴定出多个尿样和血清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参与到蛋氨酸循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叶酸循环、甲基丙二酸代谢、一碳基团及必需氨基酸代谢这些与NTDs及胚胎停育密切相关的代谢通路。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区分胎儿出生缺陷孕妇与正常孕妇的代谢物谱,并在小分子代谢物层次帮助上我们认识NTDs和胚胎停育等出生缺陷的生化机制。3.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正常孕妇、孕育NTDs胎儿孕妇及胚胎停育孕妇的尿液和血清的代谢组学差异。OPLS-DA模型可以较好的将正常孕妇和NTDs孕妇,正常孕妇和胚胎停育孕妇尿样进行区分。本实验通过液质联用的分析代谢视窗来发现了一些与出生缺陷相关的弱极性和大分子代谢物如叶酸、VitB6和VitB12等,它们在NTDs孕妇血中明显低于正常孕妇,这在气质联用分析的差异代谢物基础之上,为出生缺陷的发病机制的认识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4.本实验以孕育有NTDs胎儿和停育胎儿的孕母及正常孕母的血清为研究样本,采用硝酸湿法消解的ICP/MS分析方法,得到出生缺陷和正常孕母血清中金属(微量)元素的信息,OPLS-DA模型可以将正常孕母和NTDs孕母的血清金属组进行区分。结合对孕母孕周的分析以及已有文献报道,发现NTDs胎儿孕母与正常孕母血清中金属(微量)元素组的差异,这些差异与铅(Pb)、汞(Hg)、铬(Cr)等有毒重金属及微量元素钴(Co)在NTDs胎儿孕母体内的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胡文娟[9](2009)在《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Ⅱ段)中动物易感阳性对照品优化匹配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1.目的比较敌枯双和环磷酰胺两种阳性对照药物致畸敏感性,为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Ⅱ段生殖毒性)中设置适当的优化匹配的阳性对照品作依据,并对其发生的可能机制进行研究。2.方法挑选成年健康雌雄SD大鼠以1:1的比例在当日下午17:00时后合笼交配,于次日晨检查阴栓和涂片,查到阴栓或涂片查到精子者的确定为交配成功,交配成功日为孕D0。雌性SD大鼠60只,分为6组,其中设阴性对照两组,分别给予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灌胃和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敌枯双两组于孕D10,分别灌胃给予敌枯双11.0 mg/kg和13.8mg/kg;环磷酰胺两组于孕D10,分别尾静脉给予环磷酰胺7.2mg/kg和9.0mg/kg;从孕D0开始称重,以后每3d称体重1次。在孕D20用3%戊巴比妥纳注射液麻醉处死孕鼠,解剖,取出胎仔,检查黄体数、子宫连胎仔重、胎盘重量、活胎数、死胎数、吸收胎数、活胎重量、项臀长及外观和骨骼畸形,制备孕鼠血清用于血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的测定。每组1/3的胎仔经茜素红染色后进行骨骼畸形检查,2/3的胎仔去除内脏后放入4%甲醛溶液固定两周后做脊髓病理切片观察脊髓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敌枯双组胎仔脊髓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和环磷酰胺组胎仔脊髓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状态。神经细胞凋亡用凋亡指数(AI)表示,AI=凋亡细胞数/总细胞数×100%。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强度用平均灰度值G表示,蛋白表达越强G值越小。3.结果敌枯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胎仔发生的骨骼畸形率分别是92.59%和100%,分别与环磷酰胺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胎仔骨骼畸形率78.5%和10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敌枯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胎仔发生的外观畸形率分别是84.62%和86.84%,外观畸形率比环磷酰胺低剂量和高剂量组2.6%和0.0%增高(P<0.01),而且敌枯双组胎仔畸形种类较多,如:四肢短小、心脏外露、脐疝、腹裂、显性脊柱裂、尾畸形(无尾、卷尾、短尾)、肛门闭锁等,骨骼畸形有颅骨发育不全、肋骨畸形(分叉肋、融合肋、缺肋)、脊柱骨缺失(尾椎缺失、腰椎缺失)、胸骨发育迟缓等;环磷酰胺组外观畸形发生的较少,唇裂;骨骼畸形较明显,以颅骨发育不全、胸骨发育迟缓为主。从光镜下观察,敌枯双低剂量组胎仔的胸髓和腰髓病理切片中分别发现有82.35%(14/17)和75%(12/16)出现中央管消失或偏移,基板、翼板分界不清、神经细胞明显减少,脊髓严重萎缩等病理改变(P<0.01)。敌枯双高剂量组的胸髓和腰髓病理切片中分别发现有66.67%(4/6)和100%(7/7)出现上述病理改变(P<0.01)。环磷酰胺两个剂量组胎仔的脊髓病理切片均未发现畸形病变。脊髓凋亡的神经细胞核体缩小散在于脊髓中,凋亡神经细胞核内清晰可见深蓝色颗粒,凋亡细胞与周围细胞分离,阴性对照CMC组胎仔胸髓和腰髓前角凋亡指数为0.8%和0.6%,与敌枯双低剂量组胎仔的胸髓和腰髓前角凋亡指数0.7%和0.5%和敌枯双高剂量组胎仔的胸髓和腰髓前角凋亡指数0.5%和0.9%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环磷酰胺低剂量组胎仔的胸髓和腰髓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1%和3.9%,与生理盐水组胎仔的胸髓和腰髓细胞凋亡指数0.5%和0.7%相比明显增加(P<0.01)。通过计算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PCNA主要在脊髓细胞核上表达呈黄褐色,并在灰质和白质中均有表达,CMC组胎仔胸髓和腰髓细胞与敌枯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胎仔胸髓和腰髓细胞的PCNA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Bcl-2和Bax主要在胎仔脊髓的前角细胞的胞浆中表达,生理盐水组胎仔胸髓和腰髓前角细胞的Bcl-2和Bax表达灰度值G值分别是Bcl-2(120.46±10.08和124.84±11.23),Bax(141.76±10.13和139.86±13.89);环磷酰胺低剂量组胎仔胸髓和腰髓前角细胞的Bax表达明显增强(P<0.01),灰度值G值分别为106.68±8.76和107.30±11.27。环磷酰胺低剂量组胎仔胸髓前角细胞的Bcl-2表达明显减弱(P<0.01),灰度值G值为141.93±13.73;环磷酰胺低剂量组胎仔腰髓前角细胞的Bcl-2表达较弱(P<0.05),灰度值G值为134.82±9.67。环磷酰胺低剂量组孕鼠血清中MDA含量与生理盐水组MDA无差别(P>0.05),环磷酰胺高剂量组孕鼠血清中MDA含量均显着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环磷酰胺低剂量(P<0.01)。环磷酰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孕鼠血清NO浓度显着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环磷酰胺低剂量组孕鼠血清中的SOD活性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环磷酰胺高剂量组孕鼠血清中的SOD活性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4.结论(1)与环磷酰胺比较,敌枯双为SD大鼠较为敏感的致畸阳性药物,在孕D10给予11mg/kg敌枯双一次性灌胃为最理想的阳性对照设计方案。(2)敌枯双和环磷酰胺均有母体毒性及胚胎毒性,敌枯双和环磷酰胺用药途径、剂量差异较大,在用药时间相同情况下导致不同类型畸形,提示两种药物在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可能通过不同途径导致畸形的发生。(3)同等条件下,敌枯双诱导胎仔产生的多个靶组织(尾、肋骨和胸骨)的缺失或畸形和脊髓畸形,推测两者可能有内在联系。在本研究条件下,我们发现敌枯双导致神经管未闭和脊髓畸形与细胞凋亡机制没有明显关系。(4)环磷酰胺的神经管致畸剂量在7.2mg/kg至9.0mg/kg之间,若能选择一个合适的剂量很有可能诱导出脊髓畸形的模型。在环磷酰胺作用下脊髓神经细胞过度凋亡,提示神经细胞的过度凋亡与脊椎裂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5)环磷酰胺组脊髓神经细胞Bax蛋白表达强,Bcl-2蛋白表达弱,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而正常胎仔脊髓神经细胞Bcl-2蛋白表达强,Bax蛋白表达弱,抑制神经细胞过度凋亡;可见,在脊椎裂畸形发生过程中,Bcl-2和Bax基因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进程的发生起重要作用。(6)实验发现环磷酰胺组孕鼠体内氧化反应水平较高,提示环磷酰胺的致畸作用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并发现脊髓神经细胞凋亡,推测氧化应激-神经细胞凋亡-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可能具有因果关系。

邹志飞[10](2008)在《食品添加剂的毒性研究概览》文中研究指明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以及食物防腐和满足食品加工工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食品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近几十年来,食物添加剂使用品种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发达国家约75%的饮食都来源

二、孕妇过度接触化学物质可致畸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孕妇过度接触化学物质可致畸胎(论文提纲范文)

(1)益肾化瘀方联合LMWH治疗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缩略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4 服药方法
    5 停药指标
    6 观察指标
        6.1 一般情况
        6.2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6.3 D二聚体及激素水平
        6.4 孕12周妊娠成功率
        6.5 药物安全性指标
    7 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
    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
    4 两组D二聚体及激素水平比较
    5 妊娠满12周情况比较
    6 不良反应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CRF表
综述 复发性流产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2)中药化妆品中原料药的潜在毒副作用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肤刺激性
2 光毒性
3 积累毒性
    3.1 肾毒性
    3.2 肝毒性
    3.3 神经毒性
    3.4 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毒性
    3.5 生殖毒性
4 结语与展望

(3)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生态饭店的研究进展
    1.2.2 饭店生态系统及管理研究
    1.2.3 饭店环境管理研究进展
    1.2.4 生态建筑研究进展
    1.2.5 研究不足与展望
1.3 生态饭店的理论支撑
    1.3.1 基础生态学理论
    1.3.2 应用生态学理论
    1.3.3 现代饭店管理理论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饭店与饭店生态系统
2.1 饭店的属性变化与再定义
    2.1.1 饭店的属性变化
    2.1.2 饭店定义的再研究
2.2 饭店生态系统分析
    2.2.1 饭店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2.2 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
    2.2.3 饭店生态系统的结构
    2.2.4 饭店生态系统的功能
    2.2.5 饭店生态系统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3 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
3.1 关于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
    3.1.1 饭店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环境、生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1.2 饭店环境管理理论将被饭店生态思想所取代
3.2 饭店生态问题的系统分析
    3.2.1 饭店自身的生态问题
    3.2.2 饭店对人的生态问题
    3.2.3 人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3.2.4 饭店对环境的生态问题
    3.2.5 环境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3.3 本章小结 4 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架
4.1 生态饭店的定义与内涵
    4.1.1 绿色与生态的辨析
    4.1.2 生态饭店的内涵理解
4.2 生态饭店的组成
    4.2.1 生态饭店中人的因子
    4.2.2 生态饭店中的环境因子
4.3 生态饭店的结构
    4.3.1 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
    4.3.2 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
4.4 生态饭店的功能
    4.4.1 功能一:经济高效运行
    4.4.2 功能二:安全健康舒适
    4.4.3 功能三:环境友好持续
    4.4.4 功能四:社会和谐稳定
4.5 生态饭店的特征
    4.5.1 生态饭店的自然特征
    4.5.2 生态饭店的经济特征
    4.5.3 生态饭店的文化特征
4.6 生态饭店的生态伦理
    4.6.1 人和饭店在系统中的道德规范
    4.6.2 饭店"以人为本"的生态准则
    4.6.3 鉴别饭店生态行为的基本原则
    4.6.4 生态饭店产品的道德伦理尺度
    4.6.5 环境责任与市场结合的饭店伦理
    4.6.6 生态饭店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4.7 生态饭店的分类
4.8 本章小结 5 生态饭店的实现途径
5.1 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关键
    5.1.1 传统环境措施的局限性
    5.1.2 构建生态饭店的三要素
5.2 生态饭店的设计建设
    5.2.1 饭店设计的生态化
    5.2.2 饭店建设的生态化
    5.2.3 饭店改扩建的生态化
5.3 生态饭店的系统管理
    5.3.1 饭店系统管理理论的创新
    5.3.2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优势
    5.3.3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原则
    5.3.4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内容
5.4 生态饭店的社会支撑
    5.4.1 政策体制的支撑
    5.4.2 生态技术的支撑
    5.4.3 生态人才的支撑
5.5 本章小结 6 生态饭店的案例研究——江西景德镇市紫晶宾馆
6.1 景德镇与紫晶宾馆概况
    6.1.1 作为案例研究的理由
    6.1.2 景德镇市概况
    6.1.3 紫晶宾馆简介
6.2 紫晶宾馆的生态现状分析
    6.2.1 重要生态指标检测分析
    6.2.2 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
    6.2.3 紫晶宾馆的生态问题
6.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6.3.1 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6.3.2 指标筛选与权重确定
    6.3.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6.4 紫晶宾馆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6.4.1 硬件途径
    6.4.2 软件途径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几点建议
7.4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以人群为基础的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胚胎停止发育环境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居室空气甲醛与苯污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居室空气甲醛与苯污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章 装修居室空气污染对新婚女性生殖危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 样本含量的估计
        2.3 生殖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内容和调查方法
        2.4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
        2.4.1 监测分析仪器和试剂
        2.4.2 现场监测和采样方法
        2.5 室内微小气候的监测
        2.6 居室空气污染对新婚女性月经和妊娠结局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7 质量控制
        2.7.1 污染物的监测
        2.7.2 调查员培训
        2.7.3 资料核查、整理、录入计算机
        2.7.4 相关生殖名词、术语的规范
        2.8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和信息的可靠性
        3.2 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材质类型分布情况
        3.2.1 居室内家具及门窗、墙面等装修材料材质构成
        3.2.2 居室内地面装饰材料的构成
        3.2.3 居室内家具和装修材料使用油漆种类的构成
        3.2.4 居室内墙面装饰用涂料分类构成
        3.3 装修居室空气甲醛、苯系物和TVOCs的污染情况
        3.3.1 居室空气中甲醛浓度的超标情况
        3.3.2 居室空气中苯系物浓度的超标情况
        3.3.3 居室空气中挥发性总有机物浓度的超标情况
        3.4 居室空气污染对女性生殖和生育功能的影响
        3.4.1 居室空气污染对新婚女性月经的影响
        3.4.2 居室空气污染对新婚女性妊娠经过与结局的影响
        3.4.3 新婚女性月经和妊娠结局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节 讨论
        4.1 研究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信息的可靠性
        4.2 居室内装修材料材质构成
        4.3 新装修居室中甲醛、苯系物的污染状况
        4.4 居室空气污染对女性生殖和生育功能的影响
        4.5 本章研究之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第五节 结论
    第二章 甲醛和苯的体外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动物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甲醛和苯对体外培养胚胎的发育的影响
        2.2.1 即刻离心血清的制备
        2.2.2 动物交配及胎龄确定
        2.2.3 实验分组方法
        2.2.4 胚胎的分离方法
        2.2.5 体外全胚胎的培养与染毒处理
        2.3 甲醛和苯对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的抑制作用
        2.3.1 中脑细胞和肢芽细胞的制备
        2.3.2 中脑细胞和肢芽细胞染毒浓度的设定及分组
        2.3.3 细胞分化实验方法
        2.3.4 细胞增值实验方法
        2.4 甲醛和苯对胚胎肢芽器官发育和分化的影响
        2.4.1 染毒浓度的设定及分组
        2.4.2 肢芽培养及染毒处理
        2.4.3 观察方法
        2.5 统计分析
        第三节 结果
        3.1 甲醛和苯对体外培养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体内与体外胚胎发育状况的比较
        3.1.2 苯对小鼠胚胎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的影响
        3.1.3 甲醛对小鼠胚胎生长发育和组织器官形态分化的影响
        3.1.4 甲醛、苯对胚胎的致畸作用
        3.1.5 苯和甲醛对小鼠胚胎的联合毒作用
        3.1.6 苯和甲醛联合染毒对卵黄囊(VYS)组织结构的影响
        3.2 苯和甲醛对小鼠胚胎肢芽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3.2.1 苯对小鼠胚胎肢芽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3.2.2 苯对小鼠胚胎中脑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3.2.3 甲醛对小鼠胚胎肢芽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3.2.4 甲醛对小鼠胚胎中脑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3.3 苯和甲醛对小鼠胚胎肢芽器官发育的影响
        3.3.1 苯对小鼠胚胎前肢芽形态分化的影响
        3.3.2 苯对小鼠胚胎前肢芽发育分化的影响
        3.3.3 甲醛对小鼠胚胎前肢芽形态分化的影响
        3.3.4 甲醛对小鼠胚胎前肢芽发育分化的影响
        第四节 讨论
        4.1 体外全胚胎培养方法的可靠性
        4.2 苯和甲醛对体外培养胚胎的毒作用
        4.3 苯和甲醛对体外培养胚胎的交互毒性作用
        4.4 苯和甲醛对胚胎肢芽细胞的损伤作用
        4.5 苯和甲醛对胚胎中脑细胞微团培养的作用
        4.6 甲醛和苯对胚胎肢芽体肢芽器官的影响
        4.7 苯、甲醛的胚胎发育毒作用方式
        4.7.1 直接攻击胚胎细胞
        4.7.2 破坏卵黄囊的结构和功能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苯与甲醛对小鼠生殖毒性和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及实验动物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实验动物及分组
        2.2 实验染毒浓度和染毒方法
        2.3 雌、雄鼠的一般情况观察
        2.4 雄鼠生殖功能损伤的检测方法
        2.4.1 小鼠睾丸脏器系数测定
        2.4.2 小鼠精子头畸变率和精子死亡率试验
        2.4.3 苯和甲醛对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观察
        2.4.4 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睾丸T-AOC
        2.4.5 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睾丸NO的含量
        2.4.6 分光光度法测定Na~+-K~+-ATP、Ca~(2+)-Mg~(2+)-ATP酶活性
        2.4.7 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睾丸Ca~(2+)含量
        2.4.8 睾丸细胞凋亡检测
        2.5 甲醛和苯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检测方法
        2.5.1 孕鼠的处死及观察指标
        2.5.2 孕鼠主要脏器系数的测定
        2.5.3 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的观察
        2.5.4 孕鼠卵巢和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测
        2.5.5 孕鼠雌激素分泌水平的检测
        2.5.6 孕鼠孕激素分泌水平的测定
        2.5.7 孕鼠胎盘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2.6 统计分析
        第三节 结果
        3.1 甲醛和苯对小鼠一般情况及交配受孕的影响
        3.2 苯和甲醛对雄性小鼠体重增长的影响
        3.3 苯和甲醛对小鼠睾丸脏器系数和精子的影响
        3.4 苯和甲醛对小鼠睾丸组织结构的损伤作用
        3.5 甲醛和苯对小鼠睾丸T-AOC、ATP酶、C_A~(2+)的影响
        3.6 甲醛和苯对孕小鼠体重增长百分率的影响
        3.7 甲醛和苯对孕鼠肝、肾、脾和卵巢脏器系数的影响
        3.8 甲醛和苯对孕鼠胚胎发育结局的影响
        3.9 甲醛和苯对鼠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
        3.10 甲醛和苯对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3.11 孕鼠卵巢组织病理学观察
        3.12 孕鼠胎盘组织病理结构观察
        第四节 讨论
        4.1 对小鼠生长发育状况及受孕、流产的影响
        4.2 对小鼠精子的影响
        4.3 对小鼠睾丸的影响
        4.4 对孕鼠主要脏器的影响
        4.5 对孕鼠胚胎的毒性
        4.6 苯和甲醛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作用机制
        4.6.1 抑制机体抗氧化能力,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
        4.6.2 抑制ATP酶的活性,使睾丸生殖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4.6.3 使钙离子平衡失调,干扰细胞的第二信使
        4.7 甲醛和苯的胚胎毒作用机制
        4.7.1 损伤孕鼠卵巢的结构与功能
        4.7.2 抑制胎盘的发育、损伤胎盘的结构,从而导致胚胎发育异常
        4.7.3 干扰孕鼠孕激素的分泌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
        4.8 研究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第五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调查表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课题及编写的教材

(8)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生缺陷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全文缩写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介绍
        1.1.1 出生缺陷的研究背景
        1.1.2 代谢组学概论
        1.1.3 金属组学概论
    1.2 本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2.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2.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出生前营养不良诱导胎鼠神经发育异常的代谢组学和金属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动物造模材料和试剂
        2.2.2 化学分析试剂
        2.2.3 实验仪器设备
        2.2.4 实验动物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实验模型建立
        2.3.2 孕鼠羊水代谢组学和元素分析研究流程
        2.3.3 羊水代谢组学分析的前处理和衍生化
        2.3.4 GC/MS 分析条件设定
        2.3.5 羊水金属组学分析的前处理
        2.3.6 羊水的 ICP/MS 条件设置
        2.3.7 ICP-MS 测定过程
        2.3.8 统计分析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营养不良干预后孕鼠和胎鼠体重
        2.4.2 不同模型组和正常组孕鼠代谢模式比较
        2.4.3 不同模型组和正常组孕鼠微量元素比较
    2.5 讨论
        2.5.1 蛋氨酸代谢通路和钴
        2.5.2 多巴胺代谢通路和铷
        2.5.3 谷氨酰胺,甘氨酸和神经发育
        2.5.4 微量元素异常和神经发育
        2.5.5 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的整合意义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气质联用分析的出生缺陷尿液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出生缺陷样本背景信息
        3.3.2 出生缺陷样本收集
        3.2.3 正常样本背景信息和收集
        3.2.4 实验仪器
        3.2.5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尿液 GC/MS 分析的预处理
        3.3.2 血清 GC/TOFMS 分析的预处理
        3.3.3 尿液 GC/MS 分析条件
        3.3.4 血清 GC/TOFMS 分析条件
        3.3.5 数据的提取及多维统计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3.4.2 出生缺陷孕妇和健康孕妇尿样分析典型 GC/MS 总离子流图
        3.4.3 出生缺陷孕妇和健康孕妇血样分析典型 GC/TOFMS 总离子流图
        3.4.4 模式识别和多维统计分析结果
        3.4.5 差异变量的研究
    3.5 讨论
        3.5.1 甲基丙二酸代谢异常与胚胎停育
        3.5.2 丝氨酸代谢、一碳基团转移和胚胎停育
        3.5.3 血清氨基酸水平和胚胎停育
        3.5.4 神经管缺陷(NTDs)、蛋氨酸循环、叶酸循环及同型半胱氨酸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液质联用分析的出生缺陷尿液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2.3 出生缺陷孕母背景信息
        4.2.4 出生缺陷及正常孕母的样品采集
    4.3 实验方法
        4.3.1 流动相条件
        4.3.2 质谱条件
        4.3.3 尿液的稀释
        4.3.4 尿液稀释条件摸索
        4.3.5 血浆前处理条件
        4.3.6 尿样血样的分析步骤
        4.3.7 数据处理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尿液稀释条件和分析结果
        4.4.2 出生缺陷孕妇和正常孕妇尿样与血清 UPLC/QTOFMS 总离子流图比较
        4.4.3 统计结果
        4.4.4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
    4.5 讨论
        4.5.1 叶酸代谢与 NTDs
        4.5.2 VitB6 与同型半胱氨酸转硫代谢
        4.5.3 VitB12 与同型半胱氨酸转甲基代谢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的出生缺陷血清金属组学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试剂
        5.2.3 出生缺陷孕母背景信息
        5.2.4 出生缺陷及正常孕母的样品采集
    5.3 实验方法
        5.3.1 血清 ICP/MS 分析的样品制备
        5.3.2 血清的 ICP/MS 条件设置
        5.3.3 ICP-MS 测定过程
        5.3.4 数据提取和统计方法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5.4.2 差异元素变量研究
        5.4.3 重金属元素对胚胎发育影响
        5.4.4 钴与维生素 B12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1.1 出生前营养不良对孕鼠羊水代谢物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6.1.2 气质联用分析出生缺陷孕妇尿液和血清代谢谱
        6.1.3 液质联用分析出生缺陷孕妇尿液和血清代谢谱
        6.1.4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出生缺陷孕母血清金属微量元素谱
    6.2 全文结论
    6.3 论文创新点
    6.4 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一 出生缺陷儿调查表

(9)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Ⅱ段)中动物易感阳性对照品优化匹配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敌枯双、环磷酰胺对SD大鼠致畸敏感期胚胎发育毒性的影响
    1.目的
    2.材料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敌枯双和环磷酰胺对SD大鼠胎仔脊髓病理学影响
    第一节 敌枯双对SD大鼠胎仔脊髓病理学影响
        1.目的
        2.材料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本章小结
    第二节 环磷酰胺对SD大鼠胎仔脊髓病理学影响
        1.目的
        2.材料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环磷酰胺对SD大鼠致畸敏感期血清SOD、MDA、NO的影响
    1.目的
    2.材料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阳性对照药物的优化匹配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孕妇过度接触化学物质可致畸胎(论文参考文献)

  • [1]益肾化瘀方联合LMWH治疗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证临床观察[D]. 陈佳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中药化妆品中原料药的潜在毒副作用评析[J]. 周伟璐,孔维军,杨美华,赵明,欧阳臻. 中草药, 2016(02)
  • [3]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D]. 洪文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
  • [4]以人群为基础的亚健康出生新生儿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D]. 赵伟. 山东大学, 2010(09)
  • [5]胚胎停止发育环境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张文静. 山东大学, 2010(09)
  • [6]居室空气甲醛与苯污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吴成秋. 中南大学, 2010(11)
  • [7]新生儿先天性畸形病因[J]. 姜玉英.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20)
  • [8]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出生缺陷代谢组学和金属组学的研究[D]. 李昕.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0)
  • [9]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Ⅱ段)中动物易感阳性对照品优化匹配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胡文娟. 复旦大学, 2009(11)
  • [10]食品添加剂的毒性研究概览[A]. 邹志飞. 第四届第二次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与营养食品所毒理室联合召开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

标签:;  ;  ;  ;  ;  

孕妇过度接触化学品会导致致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