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排尿装置在膀胱造口术中的应用

可控排尿装置在膀胱造口术中的应用

一、可控排尿装置在膀胱造瘘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许杰[1](2021)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小切口辅助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经验总结,对回肠通道术(IC)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ON)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行对比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接受LRC+小切口辅助尿流改道术的4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介绍回肠通道术和原位回肠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同时收集两种不同尿流改道术患者术前及术后(1~12月)的HRQOL评分。结果: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IC31例,ON11例。近期术后(<30 d)并发症11(26.19%)例,其中肠瘘(Clavien-Dindo III-b级)1例、肠梗阻(Clavien-Dindo II级)6例、淋巴漏(Clavien-Dindo I级)3例、心肌梗死(Clavien-DindoⅤ级)死亡1例;远期并发症(≥30 d)7(16.67%)例,左肾轻度积水1例(Clavien-Dindo I级)、急性肾盂肾炎(Clavien-Dindo I级)3例、造口粘膜肉芽肿出血(Clavien-Dindo I级)2例、回肠粘膜脱垂1例(Clavien-Di ndo II级);ON平均容量(350±85)m L,所有患者日间尿控均正常,4(36.36%)例出现夜间轻度(0-1尿垫)尿失禁。ON组和I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ON和IC患者的HRQOL评分,术前两组患者的HRQO 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9、12月,ON组和IN组患者的H RQOL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术后1、3、6、9月两组患者的HRQOL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于术后12月,ON组在功能状况(FWB)、膀胱特异性模块(BSS)和FACT-BL评分方面高于IC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C+小切口辅助尿流改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两种尿流改道方式在严格筛选适合患者的前提下,ON在HRQOL方面较IC可能更有优势。但由于本研究样本含量少及随访时间短,还需前瞻性的大样本实验及长时间的随访进一步研究证实。

张多兵[2](2021)在《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改良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在治疗膀胱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对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64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三孔法)和B(五孔法)两组,A组接受改良三孔法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总共纳入的病例数为32例,B组接受常规五孔法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总共纳入的病例数为32例,均包括膀胱及附属器官完整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以及尿流改道,尿流改道包括回肠新原位膀胱(全腹腔镜下操作)、回肠膀胱术、结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等。三孔法腹腔镜在操作步骤上进行了改良和优化,包括手术步骤的标准化流程和节点性控制,外侧入路三层面法,术中操作顺序的改良,切除膀胱及附属器官时操作手法的改良,保留神经血管束的前列腺筋膜内、筋膜间实施切除,盆腔腹膜重建和尿流改道方法的标准化和技术的创新,特别在全腹腔镜下尿流改道中对肠吻合和新膀胱重建设计上进行了改良。两种方法均在不同尿流改道方式中开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分期、术后近期并发症及生存状况。结果64例膀胱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根据患者一般状况和肿瘤位置与临床分期个体化的选择盆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和尿流改道方式。术中均未中转开放和增强穿刺孔,两组均包括三种常见尿流改道方式,组间对比差异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平均手术时间(min)方面具体为(235.5(160-325)vs222(102-402),P>0.05),A组具有相对更长的手术时间,但是差异并没有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在平均术中出血量(ml)指标方面:(55(5-250)vs 90(20-300),P>0.05);平均术中输血(ml):(均0(0-400),P>0.05);术后肌酐水平(umol/L):(90(52-231)vs85(53-239),P>0.05);平均清扫淋巴结数(枚)(16.5(5-37)vs 18(4-43),P>0.05);阳性淋巴结率(%):(2.48%(13/524)vs1.34%(8/595),P>0.05);临床分期:A组:Ta-1G3:11(34.38%)例,T2-4a:15(46.87%)例,T4b:0(0)例,N1:2(6.25%)例,其他类型:4(12.5%),B组:Ta-1G3:6(18.75%)例,T2-4a:22(68.75%)例,T4b:1(3.125%),N1:1(3.125%)例,其他类型:2(6.25%)例,P>0.05;平均禁食水时间(天):(2(1-8)vs2(1-25),P>0.05);平均卧床时间(天):(5(1-25)vs 6(1-17),P>0.05)术后90 d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A组:Ⅰ-Ⅱ级:9例,Ⅲ-Ⅳ级:1例,B组:Ⅰ-Ⅱ级:8例,Ⅲ-Ⅳ级:2例,P>0.05,随访时间从2-18个月不等,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两组患者生活可自理。A组:原位新膀胱日间均能良好控尿,结肠膀胱术后完全自主控尿,后续GC(顺铂+吉西他滨)方案化疗3例(T4a N01例和T4a N12例),治疗后均无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1例(T4a N1),化疗后肿瘤无明显进展。B组:原位新膀胱日间均能良好控尿,结肠膀胱术后完全自主控尿,术后长期口服碳酸氢钠调节电解质,后续GC(顺铂+吉西他滨)方案化疗2例(T4a N0和T4a N1各一例),多西紫杉醇化疗1例(T4b N0),治疗后均无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肿瘤无进展。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与五孔法对比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及近期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近期肿瘤根治效果良好,简化手术流程,为缩短掌握手术的学习曲线提供新的思路,手术中充分利用左手的辅助功能,操作具有可重复性,减少了对患者的手术创伤,远期疗效及肿瘤控制情况仍需更长期的大样本跟踪随访研究。

张雪,曾冬阳,许思怡,周邦奋,符津山[3](2021)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根治性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尿流改道重建,但术后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风险较高,除此之外还要对新膀胱进行功能训练,新辅助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复发率降低。本文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手术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魏方月[4](2020)在《任脉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任脉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讨论其可能机制,为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依据。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周末休息),两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4周),并依据相对安全膀胱容量进行间歇导尿(每周测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行任脉灸疗法,一周灸3次,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4周,两个疗程共灸12次。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记录以下指标:24h排尿和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残余尿量、生活质量指数评价、B超检查(输尿管返流、肾积水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本课题选取的60例患者中有1例脱落,故最终纳入患者59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29例、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24h排尿次数、24h漏尿次数、膀胱安全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残余尿量、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排尿次数、24h漏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最大膀胱压力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输尿管返流、肾积水情况。结论:任脉灸疗法在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24h排尿、漏尿次数,增大膀胱安全容量、降低最大膀胱压力、减少残余尿量、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显着优势,可调节膀胱顺应性,保护患者的上尿路功能。

徐想达[5](2020)在《膀胱与肠管拖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微创外科及快速康复外科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已逐渐取代开放式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术式”。该术式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尿流改道,其中尿流改道因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相关使其成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关键部分。因患者术后可接近生理性排尿,回肠原位新膀胱与其他尿流改道方式相比,具有术后接近生理排尿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等优点,已逐渐被患者接受并成为尿流改道的理想术式之一。由于耻骨后空间狭小,术中不易显露,操作较为困难,回肠新膀胱与尿道残端的吻合一直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技术难点。如何降低回肠原位新膀胱尿道吻合的难度,提高手术效率并保证吻合口的质量,是国内外泌尿外科医师持续关注并迫切希望解决的难点。本课题组依据尿路移行上皮细胞可呈“爬行”式修复,具有修复快的生理特点,提出一种新膀胱与尿道不缝合的改良吻合技术,即“尿道拖靠吻合法”。本实验以兔子为研究对象,以导尿管做支撑使膀胱全层与肠管对合靠拢,没有进行缝合,观察兔子膀胱与肠道的黏膜愈合情况;比较不缝合的拖靠吻合方式与传统缝合的吻合方式在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术后尿漏率及愈合情况的差别,旨在为“尿道拖靠吻合法”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中的应用提供动物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饲养20~24周龄的日本大耳兔40只,雌雄不限。随机把40只日本大耳兔分成实验(拖靠吻合)组与对照(间断缝合吻合)组,两组各20只,并进行编号。两组实验兔均在清洁级动物房常规饲养,饲养方式及条件均相同,在相同的麻醉条件下给两组大耳兔施行膀胱与肠管的吻合。其中,实验组大耳兔采用以导尿管做支撑将膀胱全层与肠道采用不缝合的靠拢方式进行吻合;对照组大耳兔将膀胱全层与肠管采用传统间断缝合法进行吻合。两组大耳兔术前准备、术中麻醉药品种类及用量、术后饲养方式等均相同。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膀胱与肠道吻合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的术后尿漏率及吻合口愈合情况。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手术时间、膀胱肠管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愈合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吻合口尿漏率采用百分率(%)表示,利用卡方检验进行检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不同吻合方法的优劣性及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33.3±2.7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5.25±1.83min;实验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测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7,P<0.05)。实验组膀胱与肠管的吻合时间为7.55±1.24min,对照组的吻合时间为8.65±1.03min;实验组吻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着,经统计学检测具有统计学意义(t=-3.007,P<0.01)。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6.47±2.41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6.75±1.83ml;两组术中出血量相当,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t=-0.401,P>0.05)。术后第10天行尿道造影,实验组吻合口尿漏率为20%(2/10),对照组吻合口尿漏率为11.1%(1/9);实验组与对照组吻合口尿漏率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2=0.882,P>0.05)。实验组吻合口愈合情况评分为2.0±0.70分,对照组吻合口愈合评分为2.1±0.73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吻合口愈合评分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t=-0.301,P>0.05)。结论:1、我们成功采用日本大耳兔构建膀胱与肠管拖靠吻合的动物模型,具有便于操作、易于观察、重复性较好、成本较低、复制率高等优点。2、膀胱与肠管不缝合拖靠的吻合方式较膀胱与肠管间断缝合的吻合方式在尿漏率、愈合情况、术中出血量方面无显着性差别,但其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更短。3、兔子实验中膀胱与肠管不缝合拖靠的吻合方式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可行、学习曲线短、为新膀胱尿道拖靠吻合法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库尔班江·阿布力克木[6](2020)在《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描述一种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vascular sinusoids pressure,VSP)的测定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健康成年雌性犬10只,年龄2~3岁,体重8~10Kg。在2%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行下腹中线切口,显露膀胱做造瘘并放置测压管用于测定膀胱内压(intra bladder pressure,IBP),切开前庭暴露尿道外口,将6F单孔尿道测压管侧孔固定于尿道高压段腔内用于测定尿道定点压力(intra urethral pressure,IUP),自制带30G针头测压管放置于远段尿道壁内的血管窦用于测定尿道壁内VSP。多通道电生理仪为测压平台,正式测压前,先将三个测压通道以尿道外口水平为参照置零,再将三个测压通道同时置入膀胱腔进行压力测定以检验其对压力传导的等效性。将各测压通道放置到位,分别在静息期和应力期同步测定IBP、IUP及VSP值。之后将VSP测压通道的穿刺针分别插入到腹直肌和膀胱逼尿肌组织内,并模拟静止期和应力期的膀胱压力状态,进行三个通道的同步测压,并采集数据。完成上述测压后,在VSP穿刺位点向尿道壁血管窦内灌注肝素墨汁混合液,过量麻醉处死动物后取全尿道和膀胱标本固定后行连续冰冻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尿道壁内血管窦墨汁充盈着色情况,以验证VSP所反映的血管窦结构。结果:本研究建立的VSP测压系统和方法能够准确测定尿道壁内血管窦的压力,获得静息状态下稳定的VSP值和应力状态下灵敏的VSP变化,并实现IBP、IUP、VSP三个压力的同步测定。本组10只成年雌性犬静息状态下IBP、IUP、VSP分别为9.10±2.81cm H2O、21.02±3.83cm H2O、12.27±3.51cm H2O,IUP/VSP和IUP/IBP比值分别为1.86±0.64、2.74±1.57;应力状态下,IBP、IUP、VSP分别为43.05±6.41cm H2O、52.01±7.47cm H2O、17.80±4.50cm H2O,IUP/VSP和IUP/IBP比值分别为3.08±0.81、1.22±0.18。VSP测压系统在尿道外口周围不同的穿刺位点压力值几乎完全相同,其不同的位点压力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VSP测压系统在腹直肌组织、膀胱逼尿肌组织和腹壁皮下组织等非血管窦组织内压力表现为一定斜率的上升直线,与膀胱的静息和应力状态无关。墨汁灌注后尿道的连续冰冻切片可见各节段尿道壁内血管窦被墨汁充盈,从形态学角度证实本研究所测的VSP正是为血管窦内压力。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实时准确测定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的方法,并首次发现尿道高压段腔内压与远段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存在1.86(静息期)至3.08(应力期)倍的恒定倍数关系的有趣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尿道压力的形成机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郑志文[7](2020)在《膀胱癌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生活质量动态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膀胱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 L)评估量表(FACT-BL)对本中心根治性膀胱切术(RC)后接受回肠原位新膀胱(NB)术和回肠导管(IC)术的患者进行长期生活质量动态评估,比较不同尿流改道(UD)方式对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的差别因素,为手术医生及行根治性膀胱切除的患者选择UD的方式提供参考,有利于患者术后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方法:纳入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01月~2015年01月期间RC后接受NB和IC的符合标准的患者共158例,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后在术前及出院后开展基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问卷调查,并于术后1年、3年和5年三个时间点在随访期间填写膀胱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在组间和组内进行横向及纵向的统计学分析,对比观察两种UD方式术后长期动态生活质量评价。另外还对2015年0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腹腔镜下行两种UD的71例患者在术后1年和3年进行生活质量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卡方检验比较组间率,单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比较组间均数,检验标准为P=0.05。使用SPSS—21.0软件和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图表绘制。结果:完成5年随访共158例患者,IC95例(男性73例,女性22例),NB63例(男性49例,女性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手术时平均年龄、肿瘤分期及术前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 L)评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NB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8.4±7.8天)比IC(21.7±6.3天)稍长(P<0.05)。NB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的HRQo L评分逐年增加,生活质量逐渐提高,IC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趋于稳定。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和3年时HRQo L评分接近,在术后5年时NB患者HRQo L评分(125.8±7.2)较IC(108.9±9.2)明显升高(P=0.032),尤其在术后功能状况(FWB)和膀胱癌相关症状(BCS)方面评分提高明显。2015年02月~2018年12月期间的腹腔镜病例也观察到相似的趋势结果,早期快速康复理念、现代微创技术发展、IC去乳头化的改进以及新型集尿袋的应用对IC患者HRQo L有积极影响。结论:IC和NB是RC术后最常用的UD方式,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两者在早期生活质量上无显着差异,IC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趋于稳定,主要是糟糕的体表形象、夜间集尿袋担忧及融入社会的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HRQo L,NB患者体表形象更接近于生理特征,早期需要通过锻炼恢复自主排尿功能,困扰患者夜间休息,影响生活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控尿排尿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社交功能表现更好以及更接近生理功能的体表形象,远期生活质量优势明显。因此,尿流改道方式需个体化选择,在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的意见、患者预期生活寿命及术者擅长术式等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

王寓[8](2020)在《基于细菌生物膜反应器模拟人体膀胱紊流切应力系统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临床工作中不合理使用及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强,并出现了“超级”多重耐药菌,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医用导管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尿管相关性感染(CAUTI)在全球范围内为常见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在医院感染中的发生率约占40%,其中大部分患者发生的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关系密切,据统计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越长,患者不可避免都会发生菌尿症,可有或无临床症状。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抗感染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在于治疗上我们是抗细菌感染,而非抗生物膜感染。研究发现发生了尿路感染的患者其尿管壁都会覆盖不定型复合物(即细菌生物膜),生物膜是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目前关于细菌生物膜的研究有多方面的报道,大多数基于生物学及化学方面着手研究,如生物膜的理化性质、研究装置、耐药机制等,但从人体尿液流体力学来探讨生物膜表达的研究甚少,本实验我们首次提出人体膀胱尿液流态为紊流切应力的概念,进而以前期细菌生物膜反应器为基础,构建模拟人体膀胱紊流切应力系统,探讨人体独特尿液流体力学角度构建仿人体膀胱探讨仿人体膀胱细菌生物膜反应器在静水压、恒流切应力、生理切应力、病理切应力不同应力刺激下细菌生物膜的生成及差异表达,并试图验证该应力系统。方法: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及力学生物学知识,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仿人体膀胱紊流切应力模型,模拟仿人体膀胱在静水压、恒流切应力、生理切应力、病理切应力状态下(通过蠕动泵及搅拌棒的控速),以大肠埃希菌为研究模式菌,医用硅胶尿管(膜片替代)为载体,模拟对大肠埃希菌施加不同切应力刺激下,通过菌膜悬液图片计数菌落、菌膜悬液光密度值(OD值即吸光度值),菌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表征,菌膜扫描电镜(SEM)表征等方面分析生物膜的生成差异。结果:成功组建了仿人体膀胱模型细菌生物膜反应器的紊流切应力加载系统。通过生物膜菌落计数、OD值测定、CLSM联合SEM细菌生物膜表征,证实随着应力作用时间延长及应力施加作用增加,细菌生物膜生成显着增加,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明显,验证了反应器较好的成膜性能,同时提出了尿流紊流切应力对生物膜的感染初期可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结论:尿管相关性尿路性感染的诊治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其感染及耐药机制仍不明确,因此导致感染难治,容易增加患者的病痛及心理压力,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会增加病死率。多数研究证实了细菌生物膜是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致病因素。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可依附于惰性或活性的生命体上,为一网状多聚体复合物,可在静态环境或动态环境下生长,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坚固性导致了抗菌药物渗入困难,抗菌药物是无法根除生物膜的,反而容易加重细菌的抗药性和细菌的变异性。尿管相关感染的特殊性在于膀胱尿液流体力学环境的不同性,这种流体力学导致了细菌生物膜的早期的黏附,本实验首次提出膀胱留置导管时体内尿流形成一种独特的非定常流应力环境,即紊流切应力,并初步证实了尿流紊流切应力在生物材料感染中发挥作用,但局限于目前的知识水平、试验条件及经费问题,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何育霖,文一博,翟荣群,陈燕,文建国[9](2020)在《大鼠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大鼠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下尿路功能障碍疾病中。由于大鼠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测技术操作难度高并且发展较快,本文就大鼠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测中的膀胱测压、尿道测压、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测的操作方法、设备选择及其在下尿路功能障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李雪梅[10](2018)在《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重建的专业护理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尿流改道的历史、尿流改道和重建的常见类型、尿流改道的护理及临床护理研究,认为应重视新模式下尿流改道的专业护理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最终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可控排尿装置在膀胱造瘘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控排尿装置在膀胱造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一般临床资料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表1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标准
        1.3 HRQOL评估量表及随访方式
        1.4 统计学分析
    2.手术方法
        2.1 患者体位及Trocar布局
        2.2 膀胱切除及淋巴结清扫
        2.3 尿流改道(回肠通道术、原位新膀胱术)
三、结果
    1.纳入患者一般资料
    2.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比较
    3.ON组和IC组患者的HRQOL对比
四、讨论
    1.LRC手术适应证
    2.尿流改道及手术方式
    3.LRC手术技巧
    4.术后并发症
    5.健康生活质量评分(HRQOL)
    6.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缺陷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膀胱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2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2.1 全膀胱切除的手术方式
        2.1.1 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2.1.2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2.1.3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切除术
    2.2 尿流改道术
        2.2.1 不可控尿流改道术
        2.2.2 可控尿流改道术
        2.2.3 原位新膀胱术
        2.2.4 组织工程膀胱
3 辅助化疗与放疗
    3.1 化疗
    3.2 放疗
4 展望

(4)任脉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中西医如何认识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
        1.1 祖国医学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认识
        1.2 西医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认识
    2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概况与进展
        2.1 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
        2.2 现代医学的治疗
        2.3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灸法治疗概况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3 研究方法
        1.4 疗效观察指标
        1.5 安全性观测
        1.6 统计学方法
        1.7 质量控制
    2 研究结果
        2.1 脱落情况
        2.2 一般资料分析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h排尿次数比较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h漏尿次数比较
        2.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比较
        2.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比较
        2.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8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情况
        2.9 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与可信度分析
        3.2 结果分析
        3.3 采用任脉灸法的理论依据
        3.4 创新点
        3.5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膀胱与肠管拖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仪器、药品及实验动物
        2.1.1 实验主要仪器及耗材
        2.1.2 药品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手术方案
        2.2.2.1 手术前准备及术前给药
        2.2.2.2 手术方法
    2.3 术中、术后管理
        2.3.1 术中管理
        2.3.2 术后管理
    2.4 膀胱造影检查
    2.5 标本处理
    2.6 实验观察指标及标准
    2.7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手术时间
    3.2 膀胱肠管吻合时间
    3.3 术中出血量
    3.4 吻合口尿漏发生率
    3.5 吻合口愈合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膀胱癌的治疗进展
    4.2 新膀胱尿道吻合技术
    4.3 膀胱与肠管拖靠吻合法动物实验的意义
    4.4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测定的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阴茎海绵体压力测定方法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参与发表文章)
致谢

(7)膀胱癌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生活质量动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1.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生活质量评估
    2.术后HRQoL评估
    3.所有病例术后1年时膀胱癌相关症状对HRQoL的影响
讨论
    1.HRQoL评估工具
    2.UD的选择
    3.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RC中应用
    4.创新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FACT-BL(第四版)中文版
综述 膀胱癌的分子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细菌生物膜反应器模拟人体膀胱紊流切应力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探讨分析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细菌生物膜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大鼠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鼠膀胱测压
    1.1 清醒状态下大鼠膀胱测压
        1.1.1 清醒测压的动物及材料选择
        1.1.2 大鼠清醒测压的膀胱造瘘
        1.1.3 大鼠清醒测压设备选择及测压方法
    1.2 麻醉状态下大鼠膀胱测压
        1.2.1 麻醉状态的评定
        1.2.2 麻醉大鼠测压方法
2 大鼠尿道测压和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检测
3 大鼠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测方法在下尿路功能障碍研究中的应用
4 总结与展望

(10)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重建的专业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尿流改道的历史
2 尿流改道和重建的常见类型
    2.1 造瘘术
    2.2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2.3 输尿管回肠输出道术
    2.4 可控性储尿囊 (异位可控膀胱)
    2.5 原位新膀胱重建术
3 尿流改道的护理及临床护理研究
    3.1 术前评估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3.2 围手术期护理 (Postoperative Care)
    3.3 患者和陪伴者 (家属/护工) 的教育 (Education For Pa-tients)
    3.4 延续性护理 (Continuing Nursing Care)
    3.5 生活质量的研究 (Quality of Life)
4 小结

四、可控排尿装置在膀胱造瘘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D]. 许杰.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2]三孔法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的临床研究[D]. 张多兵.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进展[J]. 张雪,曾冬阳,许思怡,周邦奋,符津山. 海南医学, 2021(03)
  • [4]任脉灸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D]. 魏方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膀胱与肠管拖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D]. 徐想达. 南昌大学, 2020(08)
  • [6]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测定的方法学研究[D]. 库尔班江·阿布力克木.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7]膀胱癌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生活质量动态评估[D]. 郑志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基于细菌生物膜反应器模拟人体膀胱紊流切应力系统的构建[D]. 王寓.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9]大鼠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J]. 何育霖,文一博,翟荣群,陈燕,文建国.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0(02)
  • [10]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重建的专业护理进展[J]. 李雪梅.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3)

标签:;  ;  ;  ;  ;  

可控排尿装置在膀胱造口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