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中生存素和 BCL-2 表达的初步研究

宫颈癌中生存素和 BCL-2 表达的初步研究

一、A PRELIMINARY STUDY ON SURVIVIN AND BCL-2 EXPRESSION IN CERVICAL CARCINOMAS(论文文献综述)

刘珊珊[1](2021)在《基于HPVE7/PI3K/AKT糖酵解通路新型融合肽UM-6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宫颈癌是目前少数病因已经明确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宫颈癌疫苗的问世改变了宫颈癌的全球防控格局,但是,风俗、地域、经济、国情的差异使得宫颈癌疫苗的普及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态势。目前,临床上仍然没有特异性治疗HPV感染的药物,因此,研发一种能够有效清除HPV病毒的药物已成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重要突破点。蜂毒肽是蜂毒的主要成分。研究显示蜂毒肽能够通过抑制增殖、诱导凋亡、抑制转移和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蜂毒肽还能起到抗病毒及抗炎的作用。然而蜂毒肽的溶血性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最大障碍,因此,对蜂毒肽进行修饰及改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项目组成功构建了具有34个氨基酸以蜂毒肽为主体的新型专利融合肽UM-6(CN201810575627.8),以期为抗HPV及宫颈癌的治疗注入新的生机。代谢重编程和ROS水平升高是癌症的两大特征。“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即便是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恶性肿瘤细胞也会优先利用糖酵解为自身供能。研究表明糖酵解通路的许多代谢中间产物在病毒感染后显着增加,甚至依赖病毒基因编码的癌蛋白的表达,提示病毒编码的癌蛋白可能是促进有氧糖酵解及调节相关分子的重要因素,靶向HPV可能成为抑制宫颈癌糖酵解的有效措施,但目前临床上尚且没有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这一标志性特征。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细胞呼吸链中漏出的单电子与氧结合而生成的单电子还原产物。生理水平的ROS对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至关重要,但是高于生理水平的ROS,或者ROS和抗氧化物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蛋白质的非特异性氧化和随后的细胞级联信号效应,进而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基因突变甚至死亡,称为“氧化应激”。HPV感染与ROS以及糖酵解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ROS和糖酵解在UM-6发挥抗HPV及抑制宫颈癌增殖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UM-6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UM-6抗HPV和宫颈癌的相关机制,阐明氧化应激和糖酵解在UM-6抗HPV及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新型融合肽UM-6抗宫颈癌的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一、UM-6对宫颈癌细胞恶性表型及HPVE7表达的影响1.通过CCK8、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ROS检测、透射电镜等实验探讨UM-6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2.通过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M-6作用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Bcl-2、Bax 以及 HPVE7、PI3K、AKT、p-AKT、p-PI3K 蛋白表达的变化。3.应用泛casepase抑制剂z-VAD-FMK及抗氧化剂NAC(N-乙酰-L半胱氨酸)探讨UM-6影响宫颈癌细胞恶性表型的机制。二、筛选UM-6作用后差异表达的相关通路及蛋白并进行机制研究1.应用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经过UM-6处理的宫颈癌细胞系及其对照组进行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KEGG分析以及差异表达蛋白的聚类分析,发现显着下调的蛋白及相关通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出差异蛋白中与宫颈癌不良预后相关的蛋白。2.体外实验验证UM-6对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3.干扰HPV E7表达探讨其对差异表达蛋白及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4.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及激动剂740Y-P探讨其对UM-6作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三、UM-6对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1.UM-6处理宫颈癌细胞后给予宫颈癌细胞不同剂量的放射处理,分析UM-6对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四、体内实验1.构建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裸鼠一般状况,对比UM-6处理组及对照组裸鼠移植瘤大小和重量,计算抑瘤率,探讨UM-6体内作用的安全性及抑瘤作用。2.免疫组化法及 Western Blot 检测 Ki-67、P16、HPVE7、Bc12、Bax、AKT、p-AKT、PI3K、p-PI3K、PKM2、LDHA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探讨UM-6抗宫颈癌作用的机制。结果:1.①UM-6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UM-6作用于Hela细胞12小时的IC50浓度为30.91μg/ml,SiHa细胞IC50浓度为55.74 μg/ml,CaSki细胞IC50浓度为 35.69μg/ml,C33A细胞IC50浓度为44.03μg/ml。②UM-6处理组宫颈癌细胞克隆形成数目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③UM-6处理宫颈癌细胞12小时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Bc1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Bax表达水平升高。④UM-6处理后宫颈癌细胞ROS产生增加,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以早期和晚期凋亡为主。⑤透射电镜显示UM-6作用后细胞线粒体嵴消失,结构紊乱。⑥抗氧化剂NAC及泛casepase抑制剂z-VAD-FMK能够部分逆转UM-6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⑦UM-6抑制宫颈癌细胞HPVE7表达。NAC能够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部分逆转UM-6对宫颈癌HPVE7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2.①高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发现UM-6作用于宫颈癌细胞后细胞糖酵解通路蛋白显着下调。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乳酸脱氢酶(LDHA)与丙酮酸激酶同工酶(PKM2)在宫颈癌组织当中表达增高,且与宫颈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②UM-6能够减少宫颈癌细胞乳酸的分泌、降低葡萄糖的摄取、抑制PKM2、LDHA、p-AKT、p-PI3K 蛋白表达。③干扰 HPVE7 表达后 p-AKT、p-PI3K、LDHA、PKM2蛋白表达下调(p<0.05)。④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10μg/ml的UM-6和10μM的LY294002联合作用于宫颈癌Hela细胞后联合抑制率达到44%,CI=0.699,二者相互协同。20μg/ml的UM-6和10μM的LY294002联合作用于宫颈癌SiHa细胞后联合抑制率达到35%,CI=0.78,二者相互协同。⑤LY294002作用后细胞LDHA和PKM2蛋白表达下调,乳酸产生及葡萄糖摄取减少(p<0.05)。⑥PI3K激动剂740Y-P能够部分逆转UM-6引起的宫颈癌细胞葡萄糖摄取及乳酸产生减少(p<0.05)。3.Graphpad8.0单击多靶效应模型绘制存活曲线,计算放射增敏比(SER),SER=1.34,说明UM-6处理能够增强宫颈癌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4.体内实验:①实验组及对照组裸鼠一般状态良好。实验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小于对照组(p=0.0257)。②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实验组裸鼠体重与对照组无显着区别(p=0.7532),(p=0.4890)。③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裸鼠移植瘤中p-PI3K、p-AKT、HPVE7、p16、LDHA、PKM2 蛋白表达降低,AKT 及 PI3K蛋白表达不变。④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裸鼠移植瘤中Ki67的表达,实验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表达下调(p<0.05)。结论:1.UM-6以ROS依赖的方式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2.UM-6以ROS依赖的方式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抑制宫颈癌细胞HPV18E7的表达。3.UM-6通过HPVE7/PI3K/AKT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糖酵解4.UM-6能够增强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5.UM-6体内实验具有安全性。UM-6通过HPVE7/PI3K/AKT糖酵解通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张明发,沈雅琴[2](2021)在《槐定碱的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外实验发现槐定碱能浓度相关地抑制大肠癌LS174t细胞、SW620细胞、SW480细胞、HCT-116细胞,胃癌BGC823细胞、MGC-803细胞、SGC7901细胞、MKN45细胞、MKN28细胞,胰腺癌capan-1细胞,肝癌97H细胞、Bel细胞、HepG2细胞,食管癌EC109细胞,食管胃交界腺癌OE-19细胞、SK-GT2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HL60细胞,淋巴瘤U937细胞,骨髓瘤NS-1细胞,乳腺癌MCF-7细胞,卵巢癌PM-2细胞、SKVO3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肺癌A549细胞、NCI细胞,DMS153细胞,黑素瘤A375细胞,舌鳞癌TCA8113细胞,神经胶质瘤U87细胞、U87MG细胞,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整体实验发现槐定碱抑制SW480细胞、HCT-116细胞,白血病L1210细胞,肺癌Lewis细胞,肉瘤S180细胞、S37细胞、W256细胞、EAC细胞移植瘤在小鼠或大鼠体内生长。临床上槐定碱已被试用于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消化道肿瘤、恶性淋巴瘤,有开发成抗肿瘤新药的潜力。

汤凯淇[3](2020)在《和厚朴酚对人舌癌CAL-27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在体外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舌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DMEM)培养CAL-27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20、40、60μmol/L的HNK进行处理。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NK对CAL-27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CAL-27细胞迁移能力;三氯化氢2-(4-乙基苯基)-5-(4-甲基-1-哌嗪基)-2,5-二-1H-苯并咪唑(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和Annexin V-FITC/PI法检测CAL-27细胞凋亡数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AL-27细胞内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磷酸化-局部粘着斑激酶(p-Fak)、局部粘着斑激酶(Fak)、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蛋白表达量。结果HNK(0、20、40、60μmol/L)处理24 h后CAL-27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减弱;且随HNK浓度增大细胞凋亡数升高,凋亡率分别为(6.53±1.80)%、(15.24±2.06)%、(35.03±2.42)%、(48.13±4.61)%,细胞内p-Pi3k、p-Akt、p-Fak、MMP2、MMP9和Bcl-2、蛋白表达量减少而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HNK能抑制CAL-27细胞体外增殖及迁移,同时还能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内Bax和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量、下调细胞内p-Pi3k、p-Akt、p-Fak、MMP2、MMP9和Bcl-2的蛋白表达量有关。

翁琦[4](2019)在《FL1189位修饰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FL118是一种具有高效抗肿瘤活性的喜树碱衍生物。FL118不仅在人结肠癌和头颈部癌中显示出优异的抗癌活性,而且对临床使用的喜树碱衍生物(伊立替康和拓扑替康)耐药的细胞株非常敏感,是非常具有潜质的抗肿瘤候选药物。FL118分子自身在有机相和水相中溶解性都很差,有科研工作者通过制剂的方式提高了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为了寻求更高效低毒的FL118衍生物,改善其生物利用度,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9位修饰的FL118衍生物。通过体外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和裸鼠体内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新衍生物9-Q10、9-Q18和9-Q20具有较优的抗肿瘤活性。本论文将针对上述3个新衍生物的生物学性质和抗肿瘤机制展开深入研究。目的:一方面,本文通过2D和3D细胞模型评估FL118和9-Q20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的差异,预测9位修饰的FL118衍生物较其母核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情况是否有改善。另一方面,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FL118、9-Q10、9-Q18和9-Q20对HCT116细胞增殖、转移以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上述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为后续FL118新衍生物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采用MTT法研究FL118、9-Q10、9-Q18和9-Q20对MCF-7、A549、HCT116、HeLa和HepG2等5种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其次,建立和优化3D Caco-2细胞模型和用于FL118和9-Q20的含量测定的HPLC分析方法;利用2D与3D细胞模型考察FL118和9-Q20给药浓度、孵育时间、温度和转运蛋白抑制剂对细胞摄取的影响,考察药物在不同细胞系中的摄取差异。最后,采用MTT法、细胞划痕法、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DCFH-DA探针法以及Caspases活性试剂盒测定法研究FL118、9-Q10、9-Q18和9-Q20对HCT116细胞增殖、迁移以及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对HCT116细胞中的XIAP、Mcl-1、Survivin、Akt、p-Akt、Cyt-c、Bcl-2和Bax等凋亡相关蛋白水平进行检测,探索9位修饰的FL118新衍生物诱导HCT116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1)建立和优化了3D Caco-2细胞球体模型,在接种密度为2.5×105个细胞/mL,孵育时间为72 h时,Caco-2细胞已经形成了比较紧密和大小均一的3D球状体,且细胞活力大于90%。72 h MTT实验结果显示FL118和9-Q18均在nM水平有效地抑制了这5种癌细胞的增殖;FL118和9-Q20均显着抑制了HCT116的增殖,但是对于HepG2的抑制作用相对稍弱。8 h的MTT实验结果表明0.1-1μM FL118和9-Q20与Caco-2、HCT116和HepG2细胞作用8 h后,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且3D细胞模型中的细胞活力大于2D细胞模型的细胞活力。(2)2D和3D Caco-2细胞模型对FL118和9-Q20的摄取均呈现出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且2D和3D细胞模型对9-Q20的摄取量均高于FL118。在孵育早期,2D Caco-2细胞模型摄取FL118和9-Q20的速率更快。随着时间的推移,3D Caco-2细胞模型摄取FL118和9-Q20的能力不断提高,摄取量不断增大。外排泵蛋白P-gp和BCRP可降低9-Q20在2D和3D Caco-2细胞模型中的积累,这说明9-Q20的细胞摄取量和P-gp、BCRP外排泵蛋白有关。在维拉帕米(P-gp抑制剂)或易瑞沙(BCRP抑制剂)处理过的2D和3D Caco-2细胞模型中,3D Caco-2细胞模型对9-Q20的摄取明显增加。然而,P-gp和BCRP对FL118在2D和3D Caco-2细胞模型中的积累没有影响,这说明FL118的细胞摄取量和P-gp、BCRP外排泵蛋白无关。虽然2D和3D HepG2细胞模型对FL118和9-Q20的摄取量均高于HCT116细胞模型,但是FL118和9-Q20却体现出更显着地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活性。(3)将FL118、9-Q10、9-Q18和9-Q20与HCT116细胞孵育后,HCT116细胞核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皱缩,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以及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升高,这些结果表明FL118和9-Q10、9-Q18和9-Q20均诱导HCT116细胞凋亡。此外,细胞划痕实验表明FL118和9-Q10、9-Q18和9-Q20抑制了HCT116细胞的迁移。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FL118和9-Q10、9-Q18和9-Q20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HCT116细胞中XIAP、Mcl-1以及Survivin的表达。FL118和9-Q18均降低了HCT116细胞中p-Akt、Akt和Bcl-2的表达并且增加了线粒体通路中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yt-c和Bax的表达。结论:9-Q20在2D和3D细胞模型中的摄取吸收水平优于FL118,说明该研究设计的9位修饰FL118衍生物有利于生物膜吸收转运。3D细胞模型比2D细胞模型提供了更多关于FL118和9-Q20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过程的效能信息,更能客观反映体内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9-Q20的细胞摄取量与P-gp、BCRP外排泵蛋白有关,而FL118的细胞摄取量与P-gp、BCRP外排泵蛋白无关。该研究设计的9位修饰FL118衍生物中,9-Q18表现出能有效地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能降低XIAP、Mcl-1、Survivin、p-Akt和Akt的表达,初步证明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Survivin信号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的。此外,9-Q18还降低Bcl-2的表达,增加Bax和Cyt-c的表达,且激活了Caspase3/8/9,这说明9-Q18可能通过参与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李一权[5](2019)在《Apoptin对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和自噬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全世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美国癌症协会发表2018年癌症统计,统计显示,过去25年来美国总的癌症死亡率下降了25%,肝癌的死亡率却在上升。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万新发肝癌患者和60万患者死于肝癌,而中国每年超过30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但远期疗效仍欠佳,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药物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人们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是细胞增殖失控和分化异常的结果,同时与肿瘤细胞凋亡失衡有关。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凋亡并非是决定细胞死亡命运的唯一因素。近年,细胞自噬被证实与凋亡共同调控细胞死亡。某些情况下,自噬抑制凋亡,但自噬本身也会诱发细胞死亡,或与凋亡共同作用及在凋亡缺陷的情况下作为备份机制诱导细胞死亡。Apoptin是一种具有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蛋白质。因该蛋白不依赖于p53蛋白介导,也不被Bcl-2的过表达所抑制,故被视为新型的抗肿瘤生物蛋白。但Apoptin的自噬激活作用及与细胞凋亡的相互作用尚未被精确地阐明。研究目的:利用本课题组在先前研究中已构建的以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表达apoptin蛋白的重组病毒Ad-apoptin,分析研究apoptin介导的人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杀伤作用的主要途径和自噬激活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互作用关系,为apoptin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结晶紫染色、MTS检测以及建立荷瘤和转移瘤模型等实验方法,分析了apoptin对人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2.通过 Hoechst 染色、AnnexinV-FITC/PI 流式检测、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JC-1染色和TMRM染色等实验方法,分析了 apoptin抑制人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的主要方式途径。3.通过LTR染色、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等实验方法,分析了 apoptin抑制人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时自噬对apoptin的细胞抑制作用的影响。4.利用凋亡抑制剂QVD和自噬抑制剂CQ,并通过对凋亡和自噬的多种染色、对线粒体的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检测、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等实验方法,分析了 apoptin抑制人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时凋亡和自噬之间的相互关系。5.利用活性氧抑制剂NAC,并通过活性氧检测、Annexin V-FITC/PI流式检测、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等实验方法,分析了 ROS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研究结果:1.Apoptin具有对人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的体内外杀伤和抑制作用。2.Apoptin主要以内源性凋亡途径抑制人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3.Apoptin在抑制HepG-2细胞生长的同时会影响细胞自噬的变化,且抑制自噬能够增加HepG-2细胞的死亡率。4.Apoptin作用的HepG-2细胞中,抑制凋亡可显着降低细胞的自噬水平,且整体抑制效果在12 h大于24 h,48 h效果最为明显;而抑制自噬能够提高apoptin诱导HepG2细胞产生的凋亡作用,24 h时效果最为明显。5.Apoptin在HepG-2细胞中会显着影响活性氧水平的变化,其与细胞凋亡和自噬关系密切,且活性氧水平越高受自噬和凋亡的影响越大;抑制活性氧可有效的降低apoptin对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且凋亡作用越强,抑制效果越明显;apoptin 作用的HepG-2细胞中,抑制活性氧可显着降低细胞的自噬水平,且整体降低效果在12 h大于24 h,48 h效果最为显着。研究结论:Apoptin可显着抑制人原发性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主要以细胞凋亡方式引起HepG-2细胞死亡,同时引发细胞自噬。在整个过程中自噬所起到的作用以保护性作用为主,而在凋亡水平处在最高时,凋亡作用可能超过了自噬所起到的保护作用的阈值,导致自噬处在了最低水平。Apoptin可能在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同时产生了线粒体自噬现象。HepG-2细胞自噬和凋亡均导致线粒体ROS水平的变化。因此,本研究认为ROS可作为通过线粒体将自噬和细胞凋亡联系起来的关键因素。创新点:1.确定了 apoptin对肝癌HepG2细胞产生的凋亡作用所通过的主要途径。2.明确了 apoptin在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进程中对细胞自噬产生的影响。3.分析了 apoptin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时,自噬和凋亡作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4.确定了 ROS在apoptin诱导肝癌HepG2细胞死亡时,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作用。

谢冰[6](2019)在《GGT及Beclin-1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MA)是流产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稽留流产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缺乏早期预测靶标。有研究认为氧化应激及凋亡可能参与了稽留流产的发生,本研究筛选参与氧化应激,凋亡等多种代谢途径的临床常用血液指标: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yltransferase,GG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分析其在稽留流产患者及正常妊娠(Normal pregnancy,NP)孕妇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同时,检测自噬关键因子Beclin-1及LC3在正常妊娠和稽留流产患者的妊娠组织(绒毛及蜕膜)中的表达情况,探究自噬与稽留流产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为稽留流产筛选预测靶标。通过Beclin-1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其可能涉及的致病机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95例稽留流产患者及694例正常妊娠患者其GGT,LDH,ADA和FIB的表达情况,并根据年龄平均分为年龄组1(17-27岁),年龄组2(28-38岁)和年龄组3(39-49岁)。分别统计每一年龄组的表达差异,以了解年龄因素与各指标表达差异之间的关系。应用ROC曲线对各项血液学指标进行分析。2.选取2017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6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稽留流产组,同期收治的36例自愿终止妊娠的正常妊娠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利用HE染色观察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的特点,利用免疫组化观察Beclin-1在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定位情况,利用RT-PCR检测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Beclin-1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Beclin-1蛋白、LC3II/LC3I比值的表达水平。3.应用STRING在线软件绘制Beclin-1蛋白互作网络图,进而应用DAVID在线分析软件对筛选到的相互作用蛋白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预测Beclin-1参与的作用机制及可能调控的下游蛋白。结果:1.与正常妊娠患者相比,血清GGT和ADA水平在稽留流产患者中明显增加(GGT:MA:17.68±9.85IU/L;NP:14.57±7.93 IU/L,P<0.0001;ADA:MA:6.05±3.94 IU/L;NP:5.67±3.36 IU/L,P<0.05),血浆FIB水平在稽留流产患者中呈下降趋势(MA:4.31±0.91g/L;NP:4.44±0.96g/L,P<0.01)。血清LDH水平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MA:148.05±30.46 IU/L;NP:149.34±27.88 IU/L,P>0.05)。进一步年龄分组发现:ADA与FIB的表达仅在17-27岁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GGT在各年龄组中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GGT、ADA、FIB、LD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3、0.548、0.539、0.527。3.HE染色显示:与正常妊娠患者的绒毛及蜕膜组织相比,稽留流产绒毛组织的合体滋养层及细胞滋养层明显萎缩变薄,滋养细胞中出现核固缩,绒毛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绒毛间质出现纤维样变性。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的血管数目相对减少,血管腔不规则,表现为组织结构疏松,腺上皮细胞肿胀,腺腔显示不清,蜕膜细胞体积增大,染色较浅,表现出明显的水肿。4.免疫组化显示Beclin-1蛋白在稽留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呈上调趋势。5.与正常妊娠组相比,Beclin-1 mRNA在稽留流产绒毛(NP:1.00±0.17;MA:1.48±0.24,P<0.001)及蜕膜组织(NP:1.00±0.37;MA:2.30±0.37,P<0.001)中均呈上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eclin-1蛋白在稽留流产绒毛(NP:1.00±0.34;MA:2.90±0.60,P<0.001)及蜕膜组织(NP:1.00±0.29;MA:3.00±0.73,P<0.001)中均呈上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3II/LC3I在稽留流产绒毛(NP:1.00±0.27;MA:2.34±0.46,P<0.001)及蜕膜组织(NP:1.00±0.02;MA:1.89±0.33,P<0.001)中均呈上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通过STRING筛选到30个与Beclin-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其中下游蛋白ATG14和PIK3C3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Beclin-1及其相互作用蛋白显着富集在自噬、凋亡、癌症、炎症等途径中。结论:1.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稽留流产患者外周血中GGT及ADA水平均呈上调趋势,FIB水平呈下调趋势,且均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年龄分组后发现血清ADA与FIB的表达仅在17-27岁年龄组有统计学差异,GGT在各年龄组中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同时,GG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价值相对较高,因此GGT有望成为稽留流产可靠的预测靶标。2.Becli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LC3II/LC3I的比值在稽留流产患者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表现为上调趋势,提示细胞自噬参与了稽留流产的发生。3.ATG14和PIK3C3可能是与Beclin-1密切相关的下游蛋白,同其他相关蛋白相互作用构成的网络系统可能作用于细胞自噬、凋亡、肿瘤、炎症等通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Beclin-1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方向。

李小娟[7](2018)在《邻芳基查尔酮类化合物BOC26P抗乳腺癌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学的相关特征、基因突变与分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三阴性和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仍以化疗药物为主,其中紫杉醇、顺铂等传统小分子细胞毒性类药物仍然是临床三阴性乳腺癌和雌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的常规选择。但三阴性乳腺癌和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在使用细胞毒性类药物治疗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同时可能会发生由P-gp介导的多药耐药,从而严重限制了该类药物临床应用。因此,开发能够显着抑制乳腺癌生长,尤其是能有效克服三阴性乳腺癌和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多药耐药问题,应是当是现今细胞毒性类抗乳腺癌药物发展的方向。研究发现,姜黄素对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等各个环节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由此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本课题组前期对姜黄素进行修饰,合成了一系列邻芳基查尔酮类衍生物。初步筛选结果显示,邻芳基查尔酮类衍生物BOC26P对乳腺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等在内的23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本论文拟重点考察BOC26P抗乳腺癌的药效作用,尤其针对BOC26P产生多药耐药的三阴性乳腺癌和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展开系统研究,以期将BOC26P开发成为临床治疗产生多药耐药乳腺癌等难治性乳腺癌的替代药提供必要的药效学研究证据。研究方法:1.采用MTT实验检测BOC26P在0.0041μM的药物浓度范围内对7株常用的各类乳腺癌细胞(MCF-7、T47D、MDA-MB-231、BT549、MDA-MD-468、MCF-7/ADR、MDA-MB-231/PT)以及3株非肿瘤细胞(MCF-10A、HLEC和HLF)增殖活性的影响;2.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验证BOC26P与P-gp的结合能力,及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OC26P干预之后,P-gp特异性荧光底物在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中蓄积情况的变化;3.采用PI单染实验检测BOC26P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PT、MCF-7/ADR及其母源敏感细胞MDA-MB-231和MCF-7周期状况的影响;4.采用Annexin V-FITC/PI实验检测BOC26P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PT、MCF-7/ADR及其母源敏感细胞MDA-MB-231和MCF-7凋亡状况的影响;5.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BOC26P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PT、MCF-7/ADR及其母源敏感细胞MDA-MB-231和MCF-7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6.采用小鼠乳腺癌MCF-7/ADR移植瘤模型实验检测BOC26P的抗耐紫杉醇型乳腺癌的活性,并以小鼠体重为指标评价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研究结果:1.细胞增殖活性抑制实验显示:1)在本实验条件下,BOC26P对7株常见的乳腺癌细胞中的大多数IC50值低于0.5μM,说明BOC26P具有广谱的抗乳腺癌活性;其中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及其耐紫杉醇型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和MDA-MB-231/PT均有显着增殖抑制活性;2)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IC50为32.29μM,说明BOC26P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中选取治疗效果显着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及其耐紫杉醇型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和MDA-MB-231/PT作为本研究的模型细胞株;2.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果显示:与环孢菌素A和维拉帕米相比,BOC26P对P-gp的亲和能力较弱,同时流式实验结果显示BOC26P对P-gp特异性荧光底物罗丹明123(Rh123)在MCF-7/ADR细胞内蓄积作用无明显影响;3.进一步探索BOC26P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及其耐紫杉醇型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和MDA-MB-231/PT增殖抑制作用机制,获得以下发现:1)BOC26P可以诱导MDA-MB-231及其耐药紫杉醇细胞株MCF-7/ADR和MDA-MB-231/PT细胞阻滞于G2/M期,并引起细胞发生凋亡;2)BOC26P作用于乳腺癌细胞株内线粒体凋亡途径,BOC26P通过抑制线粒体稳定蛋白Bcl-2表达水平导致线粒体破裂,细胞色素C从破碎的线粒体中进入细胞质触发Casepase凋亡途径;3)XIAP为BOC26P的潜在药物靶点,通过作用于XIAP,抑制下游生存素因子Survivn,从而在短期干预内增强BOC26P介导的杀伤性作用;4.以小鼠乳腺癌MCF-7/ADR移植瘤模型评价BOC26P抗耐紫杉醇型乳腺癌作用的结果显示:BOC26P-10 mg/kg给药组、BOC26P-5 mg/kg给药组以及阳性对照药物紫杉醇给药组的肿瘤增殖抑制率分别是73.57%、55.36%和45.49%;研究结论:1.BOC26P对三阴性、雌激素依赖性及其耐紫杉醇型药乳腺癌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活性,而对非肿瘤源的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未见明显抑制活性,提示BOC26P对乳腺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有良好的选择性,提示乳腺癌可能作为BOC26P的临床适应症之一;2.BOC26P不是P-gp底物,不会被P-gp识别外排,同时在长期干预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新的一轮肿瘤耐药。与紫杉醇等药物相比,BOC26P具备显着地抑癌效应的同时可以避开经典耐药机制,所以在替代性治疗上具有显着优势;3.BOC26P通过激活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DA-MB-231/PT、MCF-7/ADR及其母源敏感细胞MDA-MB-231和MCF-7线粒体通路中的膜稳定性蛋白Bcl-2家族,使线粒体破裂,释放出细胞色素C,激活caspase家族介导的凋亡途径,引发乳腺癌细胞凋亡,同时BOC26P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中凋亡抑制因子IAPs家族中的XIAP,抑制下游生存素因子Survivin,从而在短期干预内增强BOC26P介导的杀伤性作用。

王一娜[8](2018)在《MiR-19a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及临床意义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中MiR-19a在放疗敏感组和放疗抵抗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MiR-19a的表达改变对宫颈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其调节放疗敏感性的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其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放疗敏感性、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诊断明确的中晚期宫颈鳞癌病例91例,用于芯片筛选的入组患者12例,放疗抵抗组和敏感组各6例,通过芯片筛选出不同放疗敏感性的宫颈癌组织标本的差异miRNA。放疗抵抗组分为复发未控组及远处转移组各3例,结果显示miR-19a在两组的表达水平上调明显。进一步选取放疗抵抗组38例及放疗敏感组41例标本用于后续验证筛选结果的入组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9a在两组间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用miR-19a预测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价值。应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miR-19a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一步选择实验细胞株宫颈鳞癌细胞株SiHa(放疗抵抗)和Me180细胞株(放疗敏感),一方面用miR-19a-mimic与miR-19a-inhibitor转染至Siha和Me180细胞,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来检验宫颈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另一方面,采用慢病毒载体构建miR-19a稳定转染株,通过体外体内实验对细胞放疗敏感性进行检验,通过增殖实验及凋亡实验等对miR-19a可能调节放疗敏感性机制做初步探讨,最后利用生物信息软件及网络对miR-19a可能的靶基因进行初步筛选及验证。结果:芯片筛选结果显示miRNA-19a在复发未控组及远转组当中表达均上调。因此我们推断miRNA-19a可能在导致宫颈癌细胞发生放疗抵抗、侵袭远处转移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检测MiR-19a在放疗敏感组及抵抗组间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比较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治疗时间和SC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抵抗组miRNA-19a的表达水平为4.01±1.16,敏感组为1.39±0.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miR-19a的ROC曲线下面积0.963。至随访截止日,79例患者存活63例,死亡16例。生存时间达1年者74例、生存时间达3年者63例。随访结果,1年生存率为93.6%,3年生存率为79.7%,根据miR-19a平均表达水平把患者分为两组,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采用K-M曲线分析两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显示和miR-19a高表达组相比miR-19a低表达组放疗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体外试验显示,两株细胞转染miR-19a-mimic后放疗敏感性降低,转染miR-19a-inhibitor后放疗敏感性升高,裸鼠移植瘤模型结果显示和对照载体组相比转染pWPXL-19a组肿瘤组对放疗不敏感,体内外实验结果一致,增殖实验显示宫颈癌细胞转染miR-19a后的增殖无明显变化,凋亡实验结果表明miR-19a可以通过抑制射线引起的凋亡导致放疗抵抗。综上推断microRNA-19a可能通过抑制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抑制宫颈癌细胞的放疗敏感性。通过生物学靶基因预测分析,初步结果显示PTEN、IGF2R、CUL5、Bcl-2、BAX等靶基因可能受到miR-19a的调控。进一步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现抑制MiR-19a导致了抗凋亡蛋白BAX的上调和促凋亡蛋白Bcl-2的下调。结论:宫颈鳞癌放疗抵抗患者癌组织中miR-19a高表达,细胞实验上调或下调miR-19a能够降低或升高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性,裸鼠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已转染miR-19a肿瘤组和对照组相比对放疗不敏感,即miR-19a抑制宫颈鳞癌放疗敏感性,抑制miR-19a显着提高了SiHa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加了凋亡,上调了BAX,下调了Bcl-2。miR-19a可能是调节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重要因子,有望作为预测宫颈肿瘤内在放疗敏感性的标志,可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胡江[9](2015)在《生存素基因沉默调控喉鳞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占所有癌症的1.5%以及喉癌的绝大部分(约96%),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放疗在喉癌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早期阶段,这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式。早期的喉癌患者通常能够通过手术或放疗治愈,但是,进展期不能手术的晚期喉癌病人与预后不良有关。此外,尽管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在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有所进展,但是在过去三十年里,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结果尚未明显改善,这很大程度与肿瘤的复发、转移以及抗放化疗敏感性有关。生存素(Survivin)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7q25,由单一基因编码(距离端粒的位置约为3%),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中最小的成员,相对分子质量为16.5 kDo Survivin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功能是通过其单一的重复(BIR)域完成的。但是由于Survivin在细胞周期中的G2/M期表达,支持细胞的快速分裂,许多学者认为,Survivin基因的主要功能在于控制细胞分裂,而不是抑制细胞凋亡。此外,除了睾丸,胸腺和胎盘外,Survivin通常在大多数正常成人组织表达水平极低。但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以及包括喉癌在内的多数肿瘤中,生存素广泛表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urvivin与肿瘤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但是,Survivin在喉鳞状细胞癌的放疗治疗中的相关作用未见报道,通过研究Survivin在喉鳞状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临床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沉默Survivin基因和辐射处理联合使用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挖掘Survivin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为喉鳞状细胞癌的治疗、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实验方法:本研究首先将沉默基因所用的shRNA序列插入到含GFP的质粒载体pGCsi-H1中,构建pGCsi-H1-shRNA和pGCsi-Hl-control(对照)两种质粒载体。然后采用MTS细胞增殖检测法分析辐射剂量(2Gy、4Gy、8Gy、12Gy)条件下处理Hep-2细胞后细胞的增殖情况以及沉默Survivin基因后,辐射剂量(2Gy、4Gy、8Gy、12Gy)条件下处理Hep-2细胞24h、48h、72h后细胞辐射敏感性的改变以及细胞增殖的情况;接着,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沉默Survivin基因后,8Gy辐射剂量条件下处理Hep-2细胞24h后细胞周期分布以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最后检测8Gy辐射剂量条件下沉默Survivin基因的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比较试验各组肿瘤体积的大小。实验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Westemblot和qRT-PCR法检测发现Survivin-shRNA转染后能明显减少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中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 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发现辐射(2Gy、4Gy、8Gy、12Gy)条件下处理Hep-2细胞对细胞生长有抗增殖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沉默Survivin基因后,辐射(2Gy、4Gy、8Gy、12Gy)处理Hep-2细胞24h、48h、72h后,沉默Survivin基因组相对于对照组喉鳞状细胞癌的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发现辐射(8Gy)处理Hep-2细胞24h后,Survivin基因沉默组抑制了辐射诱导的G2期细胞阻滞(P<0.01),增加了G1期细胞比例(P>0.05)。辐射和Survivin基因沉默均诱导了细胞凋亡,但Survivin基因沉默与辐射协同会诱导更大程度的凋亡(P<0.01)。裸鼠成瘤实验发现辐射(8Gy)处理荷瘤小鼠(Hep-2细胞移植瘤)24h后,沉默Survivin基因小鼠组的肿瘤生长程度较空白组明显受到抑制(P<0.01)。实验结论:1)辐射处理对喉鳞状细胞癌的细胞生长有抗增殖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2)沉默Survivin基因具有提高喉鳞状细胞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作用,辐射处理条件下,沉默Survivin基因组相对于对照组喉鳞状细胞癌的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3)Survivin基因沉默组抑制了辐射诱导的G2期细胞阻滞(P<0.01),增加了G1期细胞比例(P>0.05)。辐射和Survivin基因沉默均诱导了细胞凋亡,但Survivin基因沉默与辐射协同诱导更大程度的凋亡(P<0.01)。4)辐射处理条件下,沉默Survivin基因荷瘤小鼠组的肿瘤生长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

路德荣[10](2015)在《miR-335通过靶向生存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食管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5万食管癌患者死亡,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总数的1/4。目前,关于食管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未完全探明。外科手术是食管癌的公认根治性治疗手段,但由于食管癌起病隐匿,且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故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晚期,从而导致其丧失了最佳手术时机。食管癌即使是早期,但对多数患者而言依然是致命性的,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24%左右。放疗、化疗可有效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改善远期生存率,是食管癌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食管癌的治疗。但是放化疗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害,且食管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也不尽人意。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导致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寻找更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和治疗靶点抑制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内源性单链小分子RNA。人体内的mi RNA可通过与靶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配对,实现对m RNA转录及翻译的调控,从而在肿瘤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探索非编码序列的生物学意义越来越重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对于mi RNA的探索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准确预测mi RNA的靶标基因,通过特异性调控mi RNA的表达可为恶性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人类mi R-335定位于7q32.2,并与其下游多种基因存在靶控关系。研究证实,骨肉瘤、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mi R-335低表达现象,并导致其靶基因调控异常,进而为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分化提供有利条件。研究显示,mi R-335在胃癌细胞中低表达,上调mi R-335表达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提示mi R-335可能发挥抑制癌基因功能;但mi R-335在星形细胞瘤中呈高表达,并且促进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发挥着类似癌基因的功能。但mi R-335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作用尚未完全明确。生存素(Survivin)作为一种凋亡抑制蛋白,具有多重生物学活性,参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过程,其可对抗有丝分裂期细胞的错误凋亡,并在细胞有丝分裂中起着重要作用。生存素的高表达也出现在包括食管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内。生物信息学基因组预测:生存素可能是mi RNA-335的靶向基因之一。但mi RNA-335是否可通过靶向调控生存素参与食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过程尚未可知。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i RNA-335对食管癌细胞内生存素的靶向调控作用及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机制,以期为食管癌的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第一章mi R-335和生存素在人食管癌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选取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食管癌细胞株Eca-109、TE-1、TE-13。分别采用RT-PCR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 RNA-335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织相比较,癌旁组织及食管癌组织mi R-335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较,食管癌组织mi R-335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组织相比较,癌旁组织及食管癌组织生存素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较,食管癌组织生存素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较,食管癌细胞株Eca-109、TE-1、TE-13中mi R-335 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细胞株中以Eca-109的mi R-335表达下调最为明显,与TE-1、TE-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较,食管癌细胞株Eca-109、TE-1、TE-13中生存素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细胞株中以Eca-109的生存素蛋白表达上调最为明显,与TE-1、TE-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及细胞中均呈现mi R-335 m RNA低表达现象;食管癌组织及细胞中均呈现生存素蛋白高表达现象。第二章mi R-335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方法:选取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为4组,即转染miR-NC precursor组(pre-mi R-NC)、转染mi R-335 precursor组(pre-mi R-335)、转染mi R-NC inhibitor组(anti-mi R-NC)和转染mi R-335 inhibitor组(anti-mi R-335)。转染24h后,采用RT-PCR检测mi RNA-335表达,生存素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MTT法检测,采用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1)与pre-mi R-NC组相比较,pre-mi R-335组中mi R-335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nti-mi R-NC组相比较,anti-mi R-335组中mi R-335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pre-mi R-NC组相比较,pre-mi R-335组中生存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nti-mi R-NC组相比较,anti-mi R-335组中生存素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pre-mi R-NC组相比较,pre-mi R-335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nti-mi R-NC组相比较,anti-mi R-335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克隆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pre-mi R-NC组相比较,pre-mi R-335组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nti-mi R-NC组相比较,anti-mi R-335组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pre-mi R-NC组相比较,pre-mi R-335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nti-mi R-NC组相比较,anti-mi R-335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pre-mi R-NC组相比较,pre-mi R-335组细胞停留在G0/G1期的数目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nti-mi R-NC组相比较,anti-mi R-335组细胞阻滞在S期的数目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pre-mi R-NC组相比较,pre-mi R-335组细胞侵袭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nti-mi R-NC组相比较,anti-mi R-335组细胞侵袭数目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pre-mi R-NC组相比较,pre-mi R-335组细胞迁移距离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anti-mi R-NC组相比较,anti-mi R-335组细胞迁移距离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控食管癌细胞中mi R-335表达可影响生存素表达,从而影响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等生物学特性。第三部分mi R-335靶控食管癌中生存素的实验研究方法选取食管癌细胞株Eca-109为研究对象,将人工合成的survivin基因3’UTR区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将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mi RNA mimics共转染至Eca-109,采用双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测定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survivin-3’UTR预测基因质粒和mi RNA-335 precursor共转染组与survivin-3’UTR预测基因质粒和阴性对照共转染组相比较,转染组的荧光素酶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存素是mi R-335在食管癌中的直接靶基因。

二、A PRELIMINARY STUDY ON SURVIVIN AND BCL-2 EXPRESSION IN CERVICAL CARCINOMA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PRELIMINARY STUDY ON SURVIVIN AND BCL-2 EXPRESSION IN CERVICAL CARCINOMAS(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HPVE7/PI3K/AKT糖酵解通路新型融合肽UM-6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蜂毒肽概述
    1.2 蜂毒肽抗肿瘤机制研究
        1.2.1 抑制增殖诱导凋亡
        1.2.2 抑制侵袭转移
        1.2.3 免疫调节作用
        1.2.4 对抗肿瘤耐药
        1.2.5 放疗增敏
    1.3 抗病毒作用
    1.4 纳米复合物、改良肽、融合肽
        1.4.1 纳米复合物
        1.4.2 改良和融合肽
    1.5 展望
第2章 UM-6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及HPVE7 表达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UM-6 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2.2.2 UM-6 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
        2.2.3 UM-6 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
        2.2.4 UM-6以casepase依赖的方式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
        2.2.5 UM-6 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2.6 UM-6 增加宫颈癌细胞ROS的产生
        2.2.7 UM-6 以ROS依赖的方式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2.2.8 UM-6 以ROS依赖的方式诱导宫颈癌细胞凋亡
        2.2.9 UM-6 对宫颈癌细胞线粒体形态的改变
        2.2.10 UM-6 抑制宫颈癌细胞HPVE7 蛋白的表达
        2.2.11 UM-6 以ROS依赖的方式在翻译水平抑制宫颈癌细胞HPV18E7 的表达
        2.2.12 UM-6 以ROS依赖的方式在转录水平抑制宫颈癌细胞HPV18E7 的表达
    2.3 讨论
    2.4 结论
第3章 UM-6 通过HPVE7/PI3K/AKT通路抑制宫颈癌糖酵解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蛋白质组学鉴定UM-6 作用后细胞差异表达蛋白
        3.2.2 KEGG通路富集
        3.2.3 聚类分析
        3.2.4 GEPIA分析
        3.2.5 糖酵解相关蛋白在宫颈癌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
        3.2.6 UM-6 对宫颈癌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2.7 UM-6 抑制宫颈癌细胞乳酸产生及葡萄糖摄取
        3.2.8 UM-6 抑制宫颈癌细胞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
        3.2.9 干扰HPV18E7 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糖酵解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
        3.2.10 UM-6与PI3K抑制剂LY294002 协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
        3.2.11 LY294002 抑制宫颈癌细胞糖酵解
        3.2.12 PI3K激动剂740Y-P对 UM-6 抑制宫颈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
    3.3 讨论
    3.4 结论
第4章 UM-6 对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2 实验器材仪器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
        4.2.1 UM-6 增强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4.3 讨论
    4.4 结论
第5章 UM-6 抗宫颈癌作用的体内实验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
        5.2.1 UM-6 对裸鼠体重及一般状态的影响
        5.2.2 UM-6 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5.2.3 UM-6 对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目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5.2.4 UM-6 抑制裸鼠移植瘤组织中Ki67 的表达
    5.3 讨论
    5.4 结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习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槐定碱的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消化系统肿瘤
    1.1 抗大肠癌
    1.2 抗胃癌
    1.3 抗胰腺癌和肝癌及其他
2 抗造血系统肿瘤
3 抗肉瘤
4 抗妇科肿瘤
5 抗神经胶质瘤
6 抗肺癌和其他癌细胞

(3)和厚朴酚对人舌癌CAL-27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舌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4)FL1189位修饰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喜树碱类似物FL118 的研究进展
        1.2.1 FL118 的发现和理化性质
        1.2.2 FL118 的药效学研究
        1.2.3 FL118 的制剂学研究
        1.2.4 FL118 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1.2.5 FL118 的作用机制研究
    1.3 抗凋亡蛋白Survivin的研究进展
        1.3.1 Survivin的生物学功能
        1.3.2 Survivin与癌症治疗
        1.3.3 与Survivin相关的信号通路
    1.4 3D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
        1.4.1 3D细胞培养的研究背景
        1.4.2 2D与3D细胞培养的差异
        1.4.3 3D细胞模型的建立
        1.4.4 3D细胞模型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方案
    1.7 预期目标
第二章 2D和3D细胞模型建立和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细胞毒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3 细胞系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2D和3D细胞模型建立
        2.2.3 3D细胞模型的优化
        2.2.4 MTT法测定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的细胞毒性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2D和3D Caco-2 细胞模型的形成
        2.3.2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的细胞毒性测定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在2D和3D细胞模型中的细胞摄取动力学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细胞系
    3.2 实验方法
        3.2.1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的HPLC分析方法学的建立和验证
        3.2.2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在2D和3D细胞模型中的细胞摄取动力学研究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3.3.1 FL118和9-Q20 的液相色谱图
        3.3.2 FL118和9-Q20 的系统适应性分析
        3.3.3 FL118和9-Q20 的线性相关性分析
        3.3.4 FL118和9-Q20 的精密度分析
        3.3.5 FL118和9-Q20 的准确度分析
        3.3.6 FL118和9-Q20在HBSS中的稳定性考察
        3.3.7 时间和药物浓度对Caco-2 细胞摄取FL118和9-Q20 的影响
        3.3.8 温度对细胞Caco-2 细胞摄取FL118和9-Q20 的影响
        3.3.9 P-gp和 BCRP转运体抑制剂对Caco-2 细胞摄取FL118和9-Q20 的影响
        3.3.10 不同细胞系摄取FL118和9-Q20 的差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诱导HCT116 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3 细胞系
    4.2 实验方法
        4.2.1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对HCT116 细胞增殖的影响
        4.2.2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4.2.3 Hoechst33258 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
        4.2.4 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
        4.2.5 Caspase3/8/9 酶活性测定
        4.2.6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1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抑制HCT116 细胞的增殖
        4.3.2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抑制HCT116 细胞的迁移
        4.3.3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影响HCT116 细胞核形态的变化
        4.3.4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影响HCT116 细胞内ROS水平变化
        4.3.5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激活Caspase3/8/9
        4.3.6 FL1189 位修饰衍生物抑制XIAP、Mcl-1 以及Survivin的表达
        4.3.7 9 -Q18 抑制PI3K/Akt/Survivin信号通路的激活
        4.3.8 9 -Q18 调节线粒体通路中Cyt-c、Bcl-2和Bax水平的表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5)Apoptin对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和自噬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引言
    1.1 凋亡素研究进展
        1.1.1 凋亡素简介
        1.1.2 凋亡素序列与结构
        1.1.3 凋亡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1.4 凋亡素介导的细胞死亡机制
        1.1.5 凋亡素相互作用分子
        1.1.6 凋亡素的核转移-对其凋亡作用至关重要
        1.1.7 凋亡素磷酸化-在诱导凋亡中的作用
        1.1.8 凋亡素的临床前景
    1.2 基于AD载体的肿瘤治疗
    1.3 自噬与凋亡的结合
        1.3.1 自噬简介
        1.3.2 自噬过程
        1.3.3 ROS平衡
        1.3.4 作为信号分子的ROS
        1.3.5 作为信号分子的RNS
        1.3.6 ROS对自噬的直接影响
        1.3.7 自噬与凋亡的关系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毒株、菌株、质粒以及实验动物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实验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制备细胞
        2.2.2 传代细胞
        2.2.3 接种病毒
        2.2.4 重组腺病毒的纯化
        2.2.5 测定病毒毒价
        2.2.6 结晶紫染色检测
        2.2.7 MTS检测
        2.2.8 体内抑制肿瘤实验
        2.2.9 Hoechst染色
        2.2.10 Annexin V-FITC/PI检测
        2.2.11 JC-1染色
        2.2.12 细胞总RNA提取
        2.2.13 引物设计和鉴定
        2.2.14 荧光定量PCR检测
        2.2.15 Western Blot检测
        2.2.16 溶酶体染色观察
        2.2.17 TMRM染色
        2.2.18 线粒体及溶酶体共染观察
        2.2.19 线粒体凋亡和自噬染色观察
        2.2.20 ROS检测
    2.3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Apoptin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3.1.1 光镜观察结果
        3.1.2 结晶紫染色结果
        3.1.3 MTS检测结果
        3.1.4 Apoptin的体内肿瘤抑制作用结果
    第二部分 Apoptin引起细胞抑制作用的主要途径及细胞自噬对细胞抑制作用影响研究
        3.2.1 Hoechst染色结果
        3.2.2 Annexin V检测结果
        3.2.3 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3.2.4 PARP和Caspase-3的蛋白质水平
        3.2.5 JC-1染色结果
        3.2.6 TMRM染色结果
        3.2.7 细胞凋亡对apoptin抑制HepG-2细胞的影响
        3.2.8 LTR染色结果
        3.2.9 荧光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3.2.10 LC3、P62和Beclin-1的蛋白质水平
        3.2.11 细胞自噬对apoptin抑制HepG-2细胞的影响
    第三部分 Apoptin诱导肝癌细胞自噬与凋亡关系研究
        3.3.1 抑制凋亡后细胞自噬的变化
        3.3.2 抑制凋亡后LC3、P62和Beclin-1的mRNA水平
        3.3.3 抑制凋亡后LC3、P62和Beclin-1的蛋白质水平
        3.3.4 抑制自噬后细胞凋亡的变化
        3.3.5 抑制自噬后PARP和Caspase-3的mRNA水平
        3.3.6 PARP和Caspase-3的蛋白质水平
        3.3.7 TMRM染色结果
        3.3.8 MTG和LTR染色结果
        3.3.9 TMRM和LC3染色结果
    第四部分 Apoptin作用肝癌细胞后活性氧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关系研究
        3.4.1 apoptin对活性氧的抑制作用
        3.4.2 ROS对apoptin抑制HepG-2细胞的影响
        3.4.3 抑制活性氧后凋亡水平的变化
        3.4.4 抑制活性氧后PARP和Caspase-3的mRNA水平
        3.4.5 抑制活性氧后PARP和Caspase-3的蛋白质水平
        3.4.6 抑制活性氧后细胞自噬的变化
        3.4.7 抑制活性氧后LC3、P62和Beclin-1的mRNA水平
        3.4.8 抑制凋亡后LC3、P62和Beclin-1的蛋白质水平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GGT及Beclin-1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标本采集
        2.2.2 外周血中GGT,LDH,ADA,FIB的检测
        2.2.3 HE染色观察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的特点
        2.2.4 免疫组化观察Beclin-1在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定位
        2.2.5 RT-PCR检测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Beclin-1mRNA的表达
        2.2.6 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中Beclin-1、LC3II/I蛋白的表达
        2.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795例稽留流产患者与694例正常妊娠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3.2 694例正常妊娠患者(NP)和795例稽留流产患者(MA)的4项血液指标比较
    3.3 两组患者的4项血液指标经年龄分组后的统计结果
    3.4 GGT,LDH,ADA,及FIB的ROC曲线分析
    3.5 36例稽留流产及正常妊娠患者的年龄及孕周差异对比
    3.6 正常妊娠患者及稽留流产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的HE染色
        3.6.1 两组绒毛组织光镜下的区别
        3.6.2 两组蜕膜组织光镜下的区别
    3.7 Beclin-1在稽留流产及正常妊娠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定位
    3.8 两组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Beclin-1mRNA的表达水平
    3.9 两组患者绒毛及蜕膜组织中Beclin-1蛋白,LC3Ⅱ/LC3Ⅰ的表达水平
    3.10 Bcelin-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四章 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自噬在妇产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7)邻芳基查尔酮类化合物BOC26P抗乳腺癌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乳腺癌的概况
    1.2 小分子细胞毒性类药物在乳腺癌化疗中应用
    1.3 小分子细胞毒类药物与P-gp介导的多药耐药
    1.4 BOC26P的前期研究
    1.5 本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1.6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BOC26P体外抗乳腺癌的药效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BOC26P抗多药耐药机制与P-gp的关联性
    3.1 材料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BOC26P对耐紫杉醇MDA-MB-231/PT和MCF-7/ADR的细胞毒性机制的初步探讨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BOC26P对小鼠乳腺癌MCF-7/ADR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与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MiR-19a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及临床意义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MIR-19A在不同放疗敏感性的宫颈癌标本的表达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案
        1.3 疗效判定
        1.4 标本采集
        1.5 实验材料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
        1.7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MIR-19A在不同放疗敏感性细胞株的表达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1.3 数据统计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MIR-19A影响宫颈鳞癌放疗敏感性机制初探
    1 试验内容与方法
        1.1 载体
        1.2 Trizol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数据的统计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MIRNA-19A靶基因的初筛
    1 实验材料与内容
        1.1 生物信息学方法初步预测miR-19a靶基因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miRNA与肿瘤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生存素基因沉默调控喉鳞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质粒表达载体构建及Survivin基因表达沉默喉癌Hep-2细胞系的筛选及鉴定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后喉癌Hep-2细胞放射敏感性改变及相关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五、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10)miR-335通过靶向生存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MIR-335和生存素在人食管癌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IR-335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IR-335靶控食管癌中生存素的实验研究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食管癌与MIRNA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A PRELIMINARY STUDY ON SURVIVIN AND BCL-2 EXPRESSION IN CERVICAL CARCINOMAS(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PVE7/PI3K/AKT糖酵解通路新型融合肽UM-6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D]. 刘珊珊. 吉林大学, 2021(01)
  • [2]槐定碱的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药物评价研究, 2021(02)
  • [3]和厚朴酚对人舌癌CAL-27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D]. 汤凯淇.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4]FL1189位修饰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D]. 翁琦.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5]Apoptin对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和自噬作用研究[D]. 李一权. 延边大学, 2019(01)
  • [6]GGT及Beclin-1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D]. 谢冰. 江苏大学, 2019(03)
  • [7]邻芳基查尔酮类化合物BOC26P抗乳腺癌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D]. 李小娟. 暨南大学, 2018(12)
  • [8]MiR-19a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及临床意义相关研究[D]. 王一娜.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8)
  • [9]生存素基因沉默调控喉鳞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研究[D]. 胡江. 武汉大学, 2015(03)
  • [10]miR-335通过靶向生存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 路德荣. 郑州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宫颈癌中生存素和 BCL-2 表达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