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一、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赵柘[1](2021)在《剖宫产术后高危产妇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合并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产妇剖宫产术后给予药物预防性抗凝对预防静脉栓塞性疾病的有效性,为指导剖宫产术后的血栓预防提供临床证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07月-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收治的合并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100例和无高危因素因臀位、巨大儿、头盆不称等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50例。术式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均<60 min,术中、术后均不使用任何止血药物。合并有一个及以上的静脉血栓高危因素的为高危组,随机分为高危1组和高危2组,无高危因素的为正常组,共三组。高危1组:术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4100AXa IU/d,连续治疗5日;高危2组及正常组:不采用预防性用药。三组产妇均于术前、术后第3日抽取肘静脉血,化验凝血常规、血常规、血栓弹力图TEG,有下肢肿胀、疼痛者复查下肢静脉彩超,产后6周门诊随诊复查凝血常规。分别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3日的凝血常规(APTT、PT、FIB、FDPs、D-Dimer)、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栓弹力图(R值、K值、α角、MA、LY30、EPL)及静脉血栓、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1.血小板参数比较:高危1组、高危2组、正常组术前、术后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PV均较术前减小(P<0.05);高危1组、高危2组、正常组产妇术前PLT、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PLT、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凝血常规参数比较:高危1组产妇术前、术后比较APTT、FIB、FDPs、DDim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较术前PT延长(P<0.05);高危2组产妇术前、术后比较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PTT缩短,FIB、FDPs、D-Dimer明显增大(P<0.05);正常组产妇术前、术后比较APTT、FIB、FDPs、D-Dim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较术前延长(P<0.05);高危1组、高危2组、正常组术前FIB、FDPs、D-Dimer均较正常值升高,但3组比较PT、APTT、FIB、FDPs、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1组、高危2组、正常组术后凝血指标比较FIB、FDPs、D-Dim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APTT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高危1组PT、APTT较高危2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1组、高危2组、正常组总共132例产妇产后6周凝血指标比较FD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PT、AP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其中高危1组PT、APTT明显大于高危2组,FIB、D-Dimer小于高危2组(P<0.05),高危1组APTT大于正常组(P<0.05),而高危2组PT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3.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比较:高危1组术前、术后TEG指标中K值、α角、MA、LY30、E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R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高危2组术前、术后TEG指标中α角、LY30、E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R值、K值减小,MA明显增大(P<0.05);正常组术前、术后TEG指标中LY30、E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R值、K值明显减小,α角、MA增大(P<0.05);高危1组、高危2组、正常组术前TEG指标中R值、K值、α角、LY30、EP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比较MA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高危1组MA值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高危1组、高危2组、正常组术后TEG指标α角、MA、LY30、EP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值、K值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高危2组R值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高危2组K值明显小于高危1组(P<0.05)。结论:1.剖宫产术后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并不增加产后出血等出血事件的风险,且不良反应轻微。2.TEG比常规凝血试验反映凝血状况更灵敏、更准确。3.择期剖宫产术后合并有VTE高危因素的产妇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可以明显改善产妇血液的高凝状态,且能影响产妇产后的凝血恢复程度。4.剖宫产术后VTE高危产妇可以考虑选择使用预防高剂量(中等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来预防静脉栓塞事件的发生。

曹玉[2](2021)在《产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文目的就在于探索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同时统计分析产科脓毒症的感染来源、病原微生物以及产科脓毒症的母体并发症,为日后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分析,收集了我院从2014年1月1日到2020年7月31日住院孕产妇中诊断脓毒症的病例,以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为原则,最终收集了43例产科合并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时期住院的非脓毒症孕产妇17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例临床资料,分析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感染源、病原微生物学及母体相关并发症。结果:1.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自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我院总住院孕产妇人数46702人,产科合并脓毒症确诊病例43例,其发病率为0.09%。其中妊娠期脓毒症7例,发病率为0.01%;分娩期脓毒症4例,其发病率为0.009%;产褥期脓毒症32例,发病率为0.07%。死亡病例6例,死亡率为14%。观察组孕产妇年龄在25~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0±5.32岁。终止妊娠孕周在16+3~41+1周之间,平均终止妊娠孕周32.84±5.94周。住院天数在1~46天,平均住院天数17.56±11.47天。住院总花费在10333.78~467825.75元之间,平均住院总花费为139603.03±78535.66元。对照组孕产妇年龄在19~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80±4.39岁。终止妊娠孕周在6~41+4周之间,平均终止妊娠孕周为36.50±6.02周。住院天数在1~11天之间,平均住院天数为3.91±1.80天。住院总花费在3669.59~38185.78元之间,平均住院总花费为11946.67±7222.98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婚姻状态、结核病史、盆腔感染病史、孕次、流产史、剖宫产史、是否经过辅助生殖技术、多胎妊娠、宫颈环扎、胎盘粘连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BMI、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入院方式、贫血史、产次、定期产检、孕期应用抗生素史、胎盘或胎膜残留、胎死宫内、羊水胎粪污染、妊娠期糖尿病、胎膜破裂时间≥24小时、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产程发动后行剖宫产术及糖尿病史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指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RBC及HGB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及FIB明显降低,PT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BUN、UA、Cr、白蛋白及总胆红素水平也显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感染部位:产科脓毒症的孕产妇感染部位最常见的是生殖道感染,共有16例(37.2%),其中最常见的为子宫内膜炎(7例)和绒毛膜羊膜炎(7例),其次是呼吸系统感染14例(32.6%)。另可见腹腔感染7例(16.3%)、泌尿系统感染6例(14.0%)、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及切口感染6例(14.0%)。同时伴有2个及2个以上感染部位的有8例(18.6%),未能找到确切感染来源者5例(11.6%)。4.病原微生物学:产科脓毒症患者中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是革兰阴性杆菌17例(39.5%),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各3例(7.0%)。厌氧菌、病毒及肺炎支原体均2例(4.7%)。另见革兰阳性杆菌1例(2.3%),混合感染8例(18.6%)。未找到相关病原体21例(48.8%)。具体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共有8例,占比达18.6%;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6例,占比达14.0%;肺炎克雷伯杆菌及白假丝酵母菌各有3例(7.0%);彭氏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脆弱拟杆菌、肺炎支原体各有2例(4.7%);阴沟杆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人葡萄球菌、流感病毒B、H1N1及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各1例(2.3%)。5.孕产妇并发症:产科脓毒症患者中孕产妇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脓毒症性休克15例(34.9%)、其次还可见MODS及凝血功能障碍各14例(32.6%),同时并发肾功能衰竭12例(27.9%);肝功能衰竭10例(23.3%);神经系统损伤8例(18.6%);心功能衰竭7例(16.3%);ARDS 6例(14.0%);呼吸衰竭5例(11.6%);下肢血栓形成2例(4.7%)及消化道出血2例(2.3%)。6.产科脓毒症的多因素分析:本次研究产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是:BMI(OR=1.258,95%CI 1.084~1.460)、贫血史(OR=14.162,95%CI 3.972~50.500)、初产妇(OR=10.408,95%CI 1.624~66.713)、未定期产检(OR=9.502,95%CI2.651~31.055)、胎死宫内(OR=24.452,95%CI 1.244~480.783)、妊娠期糖尿病(OR=3.908,95%CI 1.090~14.009)、重度子痫前期(OR=5.220,95%CI1.134~24.030)、产程发动后行剖宫产术(OR=7.808,95%CI 1.800~33.868)。结论:1.产科脓毒症的发病率为0.09%;其中妊娠期脓毒症发病率为0.01%;分娩期脓毒症发病率为0.009%;产褥期发病率为0.07%;产科脓毒症的死亡率为14%;脓毒症性休克发病率为0.032%;脓毒症性休克的死亡率为26.7%;2.产科脓毒症的发病因素与BMI、贫血史、初产妇、未定期产检、胎死宫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破裂时间≥24小时、重度子痫前期、产程发动后行剖宫产术等多因素作用有关。3.产科脓毒症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生殖道感染(37.2%),主要以子宫内膜炎及绒毛膜羊膜炎为主;其次为呼吸道感染(32.6%),主要以肺炎为主。4.产科脓毒症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5.产科脓毒症的孕产妇易并发脓毒症性休克、MODS、凝血功能障碍,同时也可伴有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伤、心功能衰竭、ARDS、呼吸功能衰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消化道出血。

熊夏慧[3](2021)在《耳穴压豆治疗气滞血瘀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皮质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缓解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影响,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探索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减轻患者的疼痛,达到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疮疡蛇伤脉管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均予以入院常规治疗及手术治疗。术后治疗组33例予术后常规治疗及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33例仅予术后常规治疗,同时观察并分别记录下两组患者术后第6h、12h、24h、48h及72h手术切口疼痛的VAS和VRS分值,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日清晨及术后次日清晨和术后第3天清晨的血清皮质醇浓度(Cor),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与VAS评分、VRS评分的相关性,计算两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和临床总疗效评价。结果:本课题共完成病例研究6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CEAP分级人数经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与分析如下: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6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h、24h、48h及72h,治疗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R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6h的V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h、24h、48h及72h,治疗组的V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血清皮质醇浓度(Cor):(1)两组患者手术日清晨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清晨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清晨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血清皮质醇与VAS评分、VRS评分的相关性:两组患者术后第12h的VAS评分、VRS评分与术后第1天的血清皮质醇浓度呈高度相关(r>0.7,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72h的VAS评分、VRS评分与术后第3天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也呈高度相关(r>0.7,P<0.05)。结论:耳穴压豆法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疼痛的缓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与血清皮质醇浓度的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耳穴压豆治疗符合中医的理法原则,又能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目前众多临床研究已表明耳穴压豆对疼痛的疗效确切可观,安全可行,经济实惠,简便易行,今后在临床上可以更多地推广和应用。

余丽娟,谢煜[4](2021)在《妊娠中期紧急宫颈环扎手术患者1例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认为回顾性总结该院产科2020年7月收治的1例妊娠中期因宫颈机能不全紧急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护理经验,评估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采取了心理护理、用药观察、预防便秘、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胎儿监测等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妊娠到足月分娩,改变了患者不良妊娠结局。患者在整个妊娠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李孟丽[5](2021)在《剖宫产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剖宫产术后1周并发肺栓塞患者与剖宫产术后非肺栓塞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及辅助检查资料的比较,来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便于临床及早识别及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产科在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剖宫产术后1周完善肺动脉CT造影检查的产妇95例,分为肺栓塞组(n=41例)和非肺栓塞组(n=5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产次、双胎或多胎、试管婴儿、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发热、咯血、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晕厥、下肢肿痛)、实验室指标(凝血功能、肝酶学指标、血细胞分析、急性感染三项等)、合并症(子痫前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胸腔积液、前置胎盘等,其中产后感染包括泌尿系感染)。采用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确定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研究D-二聚体诊断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生命体征比较中,年龄、BMI、双胎或多胎、产次>1、试管婴儿、体温、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值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组的心率(89.37±14.56)明显低于剖宫产术后非肺栓塞组(98.85±1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比较中,发热、咯血、胸痛、咳嗽、晕厥、下肢肿痛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组中呼吸困难发生率(65.9%)明显高于剖宫产术后非肺栓塞组(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患者在合并症的比较中,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组产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剖宫产术后非肺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子痫前期、胸腔积液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的比较,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组的PT、DD高于剖宫产术后非肺栓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肝酶学指标比较,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组ALT较剖宫产术后非肺栓塞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急性感染三项指标比较,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组Hs-CRP较剖宫产术后非肺栓塞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MYO、NTproBNP、CK-MB、CK)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各因素与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率、BMI>25Kg/m2、产后感染、PT、DD与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产后感染、PT、DD与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肺栓塞呈现正相关,心率、BMI>25Kg/m2则与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肺栓塞呈现负相关,相关性较弱(|r|<0.4),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后感染(OR=3.649,P=0.026)、DD(OR=1.400,P=0.005)、PT(OR=1.601,P=0.042)是剖宫产术后 1 周发生肺栓塞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DD、PT、ALT、Hs-CRP对剖宫产术后1周并发肺栓塞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 AUC 及 95%CI 分别是 0.643(0.525-0.761)、0.626(0.521-0.723)、0.637(0.532-0.733)、0.630(0.525-0.727);对应的最佳临界值是 3.89ug/ml、12.1s、10U/L、9.05mg/L;此时 DD、PT、ALT、Hs-CRP 对诊断剖宫产术后 1 周并发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41.5%,90.7%)、(58.54%,68.52%)、(80.49%、44.44%)、(73.2%、55.6)。[结论]1.剖宫产术后1周发生产后感染的患者更有可能合并肺栓塞;且产后感染是剖宫产术后1周发生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2.剖宫产术后1周并发肺栓塞的患者PT、DD、ALT、Hs-CRP较非肺栓塞组3.DD、PT、ALT、Hs-CRP对剖宫产术后1周并发肺栓塞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张作林[6](2021)在《GHIVA: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CHIVA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方法]收集并统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血管外科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7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9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术后1个月、3个月时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满意度、术后外观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术口感染等)、术前及术后3天血流动力学参数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根据VCSS评分,静脉临床严重程度在术前、术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患者主观意愿进行评估,术后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患肢15条(38.5%),自我感觉术后恢复非常好,偶尔有轻微不适的有15条(38.5%),自觉症状好转,不影响日常生活者7条(17.9%),自觉临床症状和术前一样者2条(5.1%)。2.整体满意度情况:非常满意者9例(24.3%),很满意者11例(29.7%),满意者14例(37.8%),不满意者3例(8.1%)。3.外观改善情况:认为完全改善者13条(33.3%),明显改善者15条(38.5%),轻微改善者9条(23.1%),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者2条(5.1%),以C2和C4-C6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分析,C2分级共有18条患肢,其中8条患肢曲张静脉完全消失,有效率44.4%,C4-C6分级共有21条患肢,只有5条患肢曲张静脉完全消失,有效率23.8%。4.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疼痛者9条(23.1%),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0条,神经损伤1条(2.6%),术后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1条(2.6%),切口感染 1条(2.6%)。5.术前及术后3天血流动力学参数情况:对术前及术后3天隐静脉血管直径和反流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HIVA具有局麻、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神经损伤小、术后即可自由活动等优势,但是CHIVA手术需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血管多普勒超声对血流动力学的准确评估,否则容易出现策略制定上的失误,影响手术效果。

郭敬敬,曹曰针,王柱[7](2021)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行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作用效果。方法将医院自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46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通过计算机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两组分别纳入73例,给予参照组行常规预防措施,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比两组产妇相关指标情况、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D-D为(1.59±0.34)mg/L低于参照组的(2.28±0.56)mg/L(t=8.998 7,P=0.000 0),血浆粘度为(1.12±0.15)mPa·s低于参照组的(1.20±0.19)mPa·s(t=2.823 5,P=0.005 4),红细胞变形指数为(1.19±0.22)低于参照组的(0.95±0.18)(t=7.213 8,P=0.000 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7%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0.95%(P=0.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量为(125.63±14.26)mL对比参照组的(129.58±20.74)m L(t=1.340 8,P=0.182 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谢妮,周凌云,王毅[8](2021)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的预防性应用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的预防性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收治的520例剖宫产且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防产后出血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均260例。在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提前实行预防性干预措施,B组剖宫产手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A组在B组的基础上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统计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RBC)水平]差异,对比两组术后月经恢复情况(术后第1次月经量、术后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产后恶露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 A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15%)显着低于B组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显着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RBC、Hb水平显着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次月经量、术后第1次月经恢复时间、产后恶露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46%)与B组的3.0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15%)与B组的4.6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关注。

陈圆圆[9](2021)在《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甘肃省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住院费用及相关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7年AIS患者的住院费用内部构成情况、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降低AIS患者住院经济负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至2019年甘肃省某三甲医院HIS系统中住院的AIS患者病案首页信息、部分临床病历资料和住院费用,通过Excel建立AIS患者住院费用数据库。回顾性研究7年住院费用及其内部构成情况、变化趋势,对纳入人口学信息、相关临床指标、合并症及并发症与住院总费用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建立住院费用高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AIS患者8862例,平均住院天数11.00(8.00~13.25)天;次均住院费用16493.48(12486.18~22284.35)元;合并症中占比前两位的是高血压(59.9%)和糖尿病(21.5%),并发症中以肺部感染(9.7%)占比最多;两个住院人次高峰在3~5月份和10~12月份。2.平均住院天数逐年下降,次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均住院费用、日均住院费用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3.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占前三位的分别是药品费用(54.31%)、检查费用(15.18%)和治疗费用(11.35%),总占比超过住院总费用的70%;药品费用占比逐年下降,至2019年仍占比41.56%;治疗费用占比逐年上升,检查费用占比先降后升;药品费用和治疗费用占比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检查费用占比增长率先降后升。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入院年份、首次就诊住院科室、NIHSS评分、GCS评分、手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卵圆孔未闭、急性心肌梗死、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AIS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心功能不全的AIS住院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模型一结果表明AIS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住院天数、手术、肺部感染、入院年份、首次就诊住院科室、心房颤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年龄、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肾功能异常、泌尿道感染、性别和民族(P<0.05)。模型二结果表明AIS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住院天数、手术、NIHSS评分、肺部感染、首次就诊住院科室、GCS评分、年龄、急性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房颤动、肾功能异常和入院年份(P<0.05)。6.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表明年龄、入院年份、住院天数、肾功能异常、急性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手术、首次就诊住院科室、NIHSS评分和GCS评分是AIS患者住院费用高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1.AIS患者住院费用逐年升高,尽管住院费用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患者住院经济负担仍然沉重。2.肺部感染是AIS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且明显影响住院费用,早期预防和治疗是降低住院费用的有效途径。3.AIS两个住院人次高峰在3~5月份和10~12月份,高发季节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防护对于降低该疾病的经济负担至关重要。4.药品费用是住院费用内部构成中最主要的因素,药占比的降低对于整个住院费用的调控至关重要。5.住院天数、手术、肺部感染、NIHSS评分、首次就诊住院科室、GCS评分、急性心肌梗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年份、年龄、心房颤动和肾功能异常是AIS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

傅兰勇,曾笑梅[10](2020)在《依诺肝素钠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析依诺肝素钠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宁德市医院住院,并予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的高危产妇136例,抽签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病人均指导其术后6 h后开始床上翻身,活动双下肢,术后第1天辅助其适当下床活动。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给予依诺肝素钠4 000 U皮下注射,每天1次,持续7 d。比较两组病人静脉血栓栓塞情况及凝血功能改变。结果两组病人年龄与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0例(14.71%)病人静脉血栓形成,明显高于研究组(0例)(P<0.05)。两组病人剖宫产术前凝血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5天复查,研究组病人D-二聚体、FIB显着下降,PT、APTT值明显上升;而对照组D-二聚体、FIB、PT、APTT值均有所上升。两组病人分别与各自术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复查凝血功能,研究组病人D-二聚体、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T、APTT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诺肝素钠能有效地预防高危病人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可在临床中应用推广,并为国内高危产妇抗凝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二、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剖宫产术后高危产妇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病因
        1.2.2 危险因素
        1.2.3 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1.2.4 剖宫产术后VTE的预防
        1.2.5 预防药物选择
        1.2.6 小结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分组
    2.3 方法
    2.4 选用仪器及检查方法
        2.4.1 选用仪器及试剂
        2.4.2 检测方法
        2.4.3 观察指标及意义(参考区间均为我院检验标准)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危险因素分布比较
    3.3 各组VTE和出血发生情况
    3.4 观察指标比较
        3.4.1 血小板参数比较
        3.4.2 凝血常规参数比较
        3.4.3 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产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定义及诊断
        1.2.2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评估器官功能衰竭
        1.2.3 产科脓毒症的病因
        1.2.4 脓毒症的病原微生物学
        1.2.5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1.2.6 产科脓毒症的治疗
        1.2.7 总结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观察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的统计结果分析
    3.2 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实验室指标的统计结果分析
    3.3 观察组感染部位的统计结果分析
    3.4 观察组病原微生物学的统计结果分析
    3.5 孕产妇并发症的统计结果分析
    3.6 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产科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4.2 产科脓毒症的感染部位的临床分析
    4.3 产科脓毒症病原微生物学临床分析
    4.4 产科脓毒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母体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4.5 总结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耳穴压豆治疗气滞血瘀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皮质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监测指标
        3.1 常规项目
        3.2 安全性监测指标
        3.3 疗效性监测指标
        3.4 不良反应事件
    4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5 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2 分析各项监测指标的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见表4)
        2.2 两组不同时间节点语言等级评定量表(VRS)评分比较(见表5)
        2.3 两组不同时间节点血清皮质醇浓度(COR)(μg/dl)比较(见表6)
        2.4 血清皮质醇与VAS 评分、VRS 评分的相关性比较(见表7、8)
    3 临床总疗效比较
    4 安全性检验与不良反应事件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术后疼痛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术后疼痛机理的认识
    3 耳穴应用的介绍
    4 血清皮质醇(Cor)的介绍
    5 研究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妊娠中期紧急宫颈环扎手术患者1例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入院诊断
    1.2 治疗方案
    1.3 术后处理
2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2.1.2 术前准备
    2.2 术中护理
        2.2.1 关爱患者
        2.2.2 基础护理
        2.2.3 出室准备
    2.3 术后护理
        2.3.1 一般护理
        2.3.2 用药观察
        2.3.3 心理护理
        2.3.4 预防便秘护理
        2.3.4. 1 饮食指导
        2.3.4. 2 排便指导
        2.3.5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2.3.5. 1 气压治疗
        2.3.5. 2 穿医用弹力袜
        2.3.6 预防感染护理
        2.3.7 胎儿监测护理
        2.3.8 出院指导
        2.3.9 延伸护理

(5)剖宫产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GHIVA: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HIVA: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试验组在与参照组相关指标变化
    2.2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2.3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产后出血情况
3 讨论

(8)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的预防性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B组
        1.3.2 A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2.3 两组术后月经恢复情况比较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9)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与数据库建立
    2.3 研究指标及定义
    2.4 统计学方法
    2.5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资料
        3.1.1 AIS患者人口学信息
        3.1.2 AIS患者临床特征
        3.1.3 AIS患者合并症、并发症
        3.1.4 AIS患者住院人数时间(年、月)变化趋势
    3.2 住院总费用及变化趋势分析
        3.2.1 住院费用调整
        3.2.2 AIS患者年次均住院费用变化趋势
        3.2.3 AIS患者年次均住院费用增长率
        3.2.4 AIS患者年日均住院费用及其增长率
    3.3 住院费用内部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
        3.3.1 住院费用内部构成情况
        3.3.2 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变化趋势
        3.3.3 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增长率
    3.4 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3.4.1 AIS患者不同人口学信息住院费用差异
        3.4.2 AIS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住院费用差异
        3.4.3 AIS患者不同合并症及并发症住院费用差异
    3.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
        3.5.1 AIS患者住院费用半对数模型建立及变量赋值
        3.5.2 AIS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6 住院费用高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 讨论
    4.1 2013 年至2019 年AIS患者基本特征分析
    4.2 AIS患者住院总费用和住院天数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4.3 AIS患者住院费用内部构成及变化趋势分析
    4.4 AIS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4.4.1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
        4.4.2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手术
        4.4.3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4.4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病情的严重程度
        4.4.5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首次就诊住院科室
        4.4.6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急性心肌梗死等合并症
        4.4.7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年龄
        4.4.8 AIS患者住院费用与入院年份
    4.5 研究的创新性、展望及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依诺肝素钠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基本情况
    2.2 两组病人VTE情况比较
    2.3 两组病人凝血功能改变比较
3 讨论

四、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剖宫产术后高危产妇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D]. 赵柘. 吉林大学, 2021(01)
  • [2]产科脓毒症的临床分析[D]. 曹玉. 吉林大学, 2021(01)
  • [3]耳穴压豆治疗气滞血瘀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皮质醇的影响[D]. 熊夏慧.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妊娠中期紧急宫颈环扎手术患者1例围手术期护理[J]. 余丽娟,谢煜. 现代医药卫生, 2021(09)
  • [5]剖宫产术后并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 李孟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6]GHIVA:基于血流动力学原理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观察[D]. 张作林.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7]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J]. 郭敬敬,曹曰针,王柱.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12)
  • [8]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的预防性应用效果[J]. 谢妮,周凌云,王毅. 中国妇幼保健, 2021(07)
  • [9]甘肃省某三甲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圆圆. 兰州大学, 2021(12)
  • [10]依诺肝素钠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J]. 傅兰勇,曾笑梅. 安徽医药, 2020(12)

标签:;  ;  ;  ;  ;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