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临床新应用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应用

一、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畅[1](2021)在《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治法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上承病因病机,下统方药,在理、法、方、药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独特体现。历代医家无不重视对治法的研究。采用医史文献学、考据学、归纳与总结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暖肝治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暖肝治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厘清其学术发展源流,系统归纳了其功效,总结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论文主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医“肝”相关的理论问题。具体包括(1)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概括成命名时期、功能概括时期、丰富发展时期、中西医交流互鉴四个时期。(2)“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3)中医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4)关于“肝无补法”的提法有失偏颇。(5)肝为“刚脏”,是对肝脏不易见阳虚病机而易见阴虚病机的病机易趋性和病证表现的概括。(6)梳理了历代对“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认识过程。(7)对“肝藏血”生理功能的进行了阐释。(8)肝与小便的调控及生殖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9)肝之所以称为“将军之官”,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10)“罢极之本”一词主要有“耐受疲劳”和“遣散气血到周身”两种含义。(11)“肝生于左”并非指的是肝的实际解剖部位,而是对其功能特点的高度概括。第二部分提出了“暖肝”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认为暖肝法适用于治疗肝阳不足或寒凝肝脉所引起的寒性病证。暖肝法的适用范围是肝寒证,包括肝阳虚证、肝气虚证、肝血虚证、寒凝肝脉证、肝郁气滞证等诸证中有寒象者。比较了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脾与补肾这几组治法,阐释了其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梳理了散落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肝寒”和“暖肝”的内容,将暖肝治法学术源流划分先秦两汉、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其理论特点分别概括为理论奠基、深化病机、创制新方、崇尚温补的四个阶段。第四部分归纳了暖肝治法的功效与临床运用,暖肝治法下又可以再分为八个证治原则,分别是(1)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法;(2)暖肝温阳,舒筋通脉法;(3)暖肝行血,补虚养血法;(4)暖肝通阳,行气解郁法;(5)温敛肝气,缩尿起痿法;(6)暖肝和胃,降逆止呕法;(7)暖肝通阳,化气行水法;(8)暖肝补虚,调摄冲任法。第五部分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暖肝法的运用进行数据发掘,数据挖掘结果与文献分析结果相互应证。

管天护[2](2021)在《当归四逆汤方证探析》文中认为当归四逆汤最早见于《伤寒论》,但一直以来对于当归四逆汤方证的解释多停留于血虚寒凝,论述不细致,本文的目的在于重新梳理并深入分析当归四逆汤证的病因病机,组方机理及临床应用规律,补前人之不足。本文以宋本《伤寒论》及桂林古本《伤寒论》之当归四逆汤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古代及近现代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病因;第二部分研究病机,及其所属的病理产物及病位以完善病机全貌;第三部分分析条文症状及日本汉方家补充的症状;第四部分分析方解及争议问题;第五部分进行方证鉴别,分为病机类似方与病位相关方鉴别,病机类似方有温经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五物煎、附子六合汤,病位相关方有内补当归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桂枝汤。第六部分分析其临床运用。得出结论如下:当归四逆汤证的病因有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房劳过度、出血,寒邪与湿邪,其中湿邪较血虚诸因及寒邪为次。按照桂枝汤、当归桂枝汤、桂枝加当归汤、当归四逆汤的顺序,通过汗出情况、恶寒发热程度、正虚程度的对比分析出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为阳气阴血不足,风寒乘虚与津、血相结,形成血虚寒凝、血瘀津停证;病理产物为水、饮,病位为三焦及其所属广义腠理,经脉,肌表,属于少阴病与厥阴表病。手足厥寒、头痛均起于风寒乘虚与血相搏结,血瘀津停阻滞表里阴阳之气导致肌表、手足、头目不得温养所致;身疼痛如掣由风寒留着肌表,肌表失于温煦所致;腹部拘挛由寒邪乘血虚内入,腹中气机不利;一身习习如虫行在此基础上又有虚馁之表阳无蒸化之力,不足以驱邪,仅能在皮腠之间游行。脉细欲绝是血虚兼有血行不利,脉微而弱为表阳不足,表之气血虚少。当归四逆汤以当归为君,桂枝、芍药为臣,细辛、通草为佐,炙甘草、大枣为使。本方以补血散寒为基,可使血瘀津停得祛,表里之阴阳顺接,肌表之气血得以恢复。当归四逆汤的争议问题中,当归四逆汤不能是四逆汤加当归,原方中可有生姜。病位相关方中内补当归建中汤以调理里之气血为主;属于太阴病。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风在气分,属太阳病。乌头桂枝汤证病位在五脏为主,兼有表之风寒;当归四逆汤证病位在半表半里之偏表者及肌表,属少阴病及厥阴表病。病机类似方中均有血虚寒凝,血行不利,但与当归四逆汤的核心区别在于此四方均不能通表里阳气,温经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五物煎、附子六合汤之血虚均较当归四逆汤重,除当归生姜羊肉汤外,其余四方之血瘀重于当归四逆汤,附子六合汤阳虚相对较重,其余三方之寒凝较当归四逆汤轻。当归四逆汤的古代临床应用中均是以当归四逆汤补血散寒、活血通经为基础,凡符合此病机者,不论何病均可用之,还可结合具体的病情进行合方加味。辨证要点在以手足冷及反映血虚寒凝的脉象为主。而用方指征还有疼痛,遇冷加重、得温则减、喜温恶寒,颜色苍白无光泽、色黯红甚至青紫。

王伊娜[3](2020)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及理论探源》文中研究说明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具有高度异质性,涉及多个系统的复杂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主要治疗目的在于纠正患者的内分泌紊乱,解决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从中医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较为复杂。我是在澳大利亚悉尼执业的中医师,诊所规模较小,所见证型杂而散,有幸在广州跟师临证中,认识到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是临床的一个重要证型。当归四逆汤和温经汤为导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常用方药。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导师的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使用当归四逆汤和温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有效病例,进行症治特点的分析。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与方当归四逆汤和温经汤的症治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方法:一、文献研究通过计算机以《中华医典》、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数据库为检索源,以“厥阴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当归四逆汤”、“温经汤”、“妇科”为关键词,对中医古籍及近二十年来的文献进行检索,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以中医病名、症状、体征、证、方等作为字段,利用EXCEL及SPSS 26.0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库资分析,并借用黄金分割方法,从辨证思路和方证方面进行理论梳理。二、临床研究本研究共收集杨洪艳教授门诊病案416例患者,合计2798诊次。按照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使用温经汤的为365诊次,使用当归四逆汤的有120诊次,故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合计诊次为485诊次,约占整体诊次的17%。因数据仅仅保留初诊特征,故删除复诊信息,按照厥阴寒证治疗方剂分为温经汤证组及当归四逆汤证组,最后数据困存温经汤(加减)108条以及当归四逆汤(加减)65条。本次总计173诊次的分析中,使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知识图谱分析、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用Logist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数据173诊次,均有明确中西医诊断描述,均为使用方药的有效人群,按所使用方剂分为两组,其中温经汤证组108诊次,当归四逆汤证组65诊次。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卡方检验在两组间分别两两比较,痤疮粉刺、手足不温、怕冷、便秘4项症状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痤疮粉刺、手足不温、怕冷3项的P=0,提示此3项在两组之间可能有非常显着性的差异,而紧张焦虑情绪、口干口苦、睡眠障碍、便溏4项症状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组间是否伴有胰岛素抵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象及脉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的PCOS患者中,痤疮粉刺在温经汤证中的发生率较当归四逆汤证高,而手足不温、怕冷、便秘则在当归四逆汤证中的发生率较温经汤证高。两组患者均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伴有胰岛素抵抗高于伴有胰岛素抵抗。两组中均为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出现的频率较高。此次分析提示我们,当归四逆汤证患者的怕冷、手足不温此2项代表寒证的症状较温经汤证患者重,而痤疮粉刺此项代表有热象的症状则更显着的出现在温经汤证组中,从而可以推论寒象程度为当归四逆汤证>温经汤证,而温经汤证兼夹较多热象。结论:适合使用当归四逆汤的人群特征较温经汤的人群,寒证的症状较重;而适合使用温经汤的人群特征较当归四逆汤的人群,寒象中兼夹较多热象。

张发艳[4](2018)在《当归四逆汤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文中认为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与高危病之一,西医西药治疗难以完全控制,治疗成本较高。当归四逆汤属中医传统经方,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临床应用者发现其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包括保护心肌细胞、抑制炎性因子、血管内皮保护及抗凝血等方面。结合近年来对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对当归四逆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以及目前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朴书仪[5](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当归四逆汤方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血虚寒凝型厥逆证的专方。本方由桂枝汤变化而来,组方严谨,用药精简,疗效突出,临床应用广泛,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本文拟通过数据挖掘和文献研究,探讨当归四逆汤的方证理论,分析与总结古今医家对当归四逆汤的应用与发挥,以期进一步发掘当归四逆汤的方证辨治,为更好地发挥古代经方在现代临床中的作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思路。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文献综述:通过收集整理近数十年关于当归四逆汤的临床报道及最新实验研究成果,全面掌握此方的现代临床运用范围及主治病证。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本方的药理研究现况及发展进程,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思路。二、当归四逆汤方证理论研究,共分四小节论述:首先指明当归四逆汤出处,并对相关条文进行补充论述。其次,对当归四逆汤方证的理论研究进行整理,本节基于历代文献及中医基础理论,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本方的组成药物,方证之病因、病机、病位及症状等进行研究与分析,得出了当归四逆汤的主要病位在足厥阴肝经,主要病机为阴阳不相顺接。同时对《伤寒论》中的寒厥、热厥、气厥、水厥、蛔厥等厥逆证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临床的类证鉴别提供指导。最后,笔者针对痛经的中医分型进行整理探讨,运用历代医家之注解进行分析及研究,并证明出当归四逆汤对血虚寒凝型痛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方证与此类病证间具有密切联系。三、基于数据分析当归四逆汤的现代医案研究:收集并整理近60年来运用当归四逆汤的临床个案报道,运用SPSS 20.0软件建立相应的统计数据库,对案例中所涉及的中西医病名、症状、舌苔、脉象、药物剂量等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并对收集数据的频次及百分率等进行比较。结果纳入27篇文献,共67例病案。经统计发现,现代临床上主要将当归四逆汤用于肢体经络病证,如痹证、冻结肩、腰痛等的治疗;其次还较多用于妇科病证如痛经、闭经和崩漏三种疾病的治疗;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当归四逆汤的临床运用指征为手足不温、恶寒、乏力、面色苍白、舌淡红、苔白、脉沉细;临床常用剂量为:当归15克,桂枝10克,白芍12克,细辛3克,木通10克,甘草6克,大枣10克。四、对于自1995年至2017年10月所发表关于当归四逆汤及其加减方治疗痛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相关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椐。本研究共纳入了 13项,总计涵盖1087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结果显示:运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本病的治愈率(OR=3.09,95%CI[2.00,4.78],Z=5.08,P<0.00001)与总有效率(OR=8.31,95%CI[5.37,12.87],Z=9.51,P<0.00001)、降低复发率(O R=0.21,95%CI[0.12,0.38],Z=5.20,P<0.00001)。由分析结果可知,当归四逆汤用治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疗效显着。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理论探讨、医案统计及循证医学等四个方面,对当归四逆汤的方证及辨证论治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与整理,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试图为深入理解当归四逆汤方证机理并扩展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斌,李苏[6](2017)在《经典方剂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表明经典方剂是指历代医家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实践积累和发展总结,并对现代临床仍具有权威性指导作用的中药传统古方。文章整理了皮肤科常用的几个经典方剂,桂枝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及犀角地黄汤等。并对上述方剂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更好地适用于临床。

汲宗惠,张婷婷,赵云昇[7](2016)在《当归四逆汤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文献汇总》文中研究说明《伤寒论》中当归四逆汤以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报道甚多。在风湿病领域中,基于血虚寒厥的病机特点,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血虚寒痹证、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雷诺氏综合征、大动脉炎效果显着。现汇总整理了近几年该方治疗风湿病报道文献,冀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何雅婷[8](2016)在《当归四逆汤在妇科应用的现代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伤寒论》所载经典方剂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现代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并运用统计学方法从多角度分析该方剂在现代妇科临床中的运用规律,总结其适用疾病范围、病机证候、治法、加减化裁等,为当归四逆汤在妇科中的应用提供更为明确的依据,并为日后本方在妇科方面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当归四逆汤在妇科应用的医案类、临床观察类文献,对所收集文献的要素进行统一规范整理。对所搜集文献中的病名、治疗证型、方剂组成、药味加减、剂量等要素数据化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文献总体情况共检索出文献136篇,经筛选后共纳入106篇,其中病案类文献64篇,临床观察类文献42篇。文献出版时间自1965年至2015年8月,分布范围包括中国知网(CNKI)98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4篇,台湾书目整合查询系统(SMRT)、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中文献3篇,香港中医杂志目录中文献1篇。2.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所涉及的病名106篇文献共整理疾病信息114条,共有107条信息涉及20种中医病名,月经病最多,共73条6种,其中痛经最多,共56条;其次为产后病,共18条8种。89条信息涉及到西医病名共13种,其中痛经最多,共51条,原发痛经为25条;其次为继发闭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各8条。3.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中医证型共107条信息涉及到妇科疾病11种证型,包括血虚寒凝、寒凝血瘀、阳虚寒凝、寒湿凝滞、寒凝胞宫、虚寒、气滞血瘀、血虚湿滞、寒凝肝脉、寒凝气滞,气血虚弱、寒邪内侵等,其中最多为血虚寒凝,共46条,其次为寒凝血瘀及阳虚寒凝,分别为19条、10条。4.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症状共109条信息涉及主症共11种,最多为经行小腹痛,共55条,其次为闭经、不孕及下腹痛,均为8条:涉及兼症共109条信息,其中最多为肢冷,共45条,其次为畏寒、月经量少、月经后期、恶心呕吐,分别为30、17、11条、8条。5.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舌象68条信息描述了患者舌质,共有舌质种类11种,其中最多为舌质淡红,共36条,其次为淡暗,为6条;共69条信息描述了患者舌苔,其中最多为薄白,共36条,其次为白,共17条。6.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脉象共81条信息描述了脉象,共有脉象21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为沉细脉,共25条,其次为细、沉细弱,各8条。按单一脉象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为细脉,共65次,其次为沉脉,共50次,随后为弱脉及迟脉,分别为15次和10次。7.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114条信息中,主方中当归四逆汤的组成药物无缺失(不区分甘草、炙甘草与通草、木通)的共78条信息。使用当归者101条信息,最大用量30g,最小用量9g,常用量15g,占45.5%;使用桂枝者99条信息,最大用量30g,最小用量5g,常用量10g,占41.4%;使用芍药者100条信息,最大用量50g,最小用量6g,常用量15g,占33.0%;使用细辛者91条信息,最大用量12g,最小用量1.5g,常用量3g,占51.6%;使用甘草者31条信息,最大用量15g,最小用量3g,常用量6g,占51.6%;使用炙甘草者条61信息,最大用量15g,最小用量3g,常用量l0g,占41.0%;使用通草者65条信息,最大用量30g,最小用量3g,常用量10g,占40.0%;使用木通者26条信息,最大用量15g,最小用量3g,常用量6g,占34.6%;使用大枣者81条信息,以g为单位者最大用量40g,最小用量6g,常用量15g,占40.9%,以枚为单位者最大用量25枚,最小用量3枚,常用量5枚,占37.3%。8.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药物加味共有100条信息在原方基础上有药味增加,加味药物共出现376次,增加药味出现最多的是吴茱萸,共40条,其次为香附、生姜、元胡、黄芪等,分别有23条、22条、16条。按药物功效分类统计,出现最多的为活血祛瘀药,共出现86次,其次为温里药,出现83次,理气药、解表药、补气药分别出现了45次、38次、29次。9.临床观察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例数及有效率临床观察类文献共42篇,观察病例总数1988例,其中有效数1816例,有效率最高为100%,最低69.4%,平均91.35%。结论:1.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现代文献中病案类文献居多。2.临床观察类文献的总体有效率达91.35%,说明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疗效显着。但文献中普遍存在样本量小的问题。3.当归四逆汤在妇科经、带、妇科杂病等方面涉及颇多,其中以月经病最多,其次为妇科杂病,证型中最多为血虚寒凝,其次为寒凝血瘀及阳虚寒凝。西医病名以痛经最多,其次为继发闭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4.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到的主要症状为经行小腹痛,肢冷,畏寒,月经量少,月经后期,闭经、不孕,恶心呕吐,下腹痛。舌质最多为舌质淡红,其次为淡暗;舌苔最多为薄白,其次为白。脉象最多为沉细,其次为细、沉细弱。5.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原方原量较少,多以当归四逆汤基础上加减为主,加味药物以活血化瘀、温经散寒为主。6.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仍以张仲景《伤寒论》的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为主证。临证时,凡妇科疾病有肢体冷痛、脉细者,若辨证属血虚有寒者,本着辩证论治、随证治之的原则,以当归四逆汤为基础加减化裁,收效十分可靠。

郑华,苏志恒[9](2016)在《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当归四逆汤传统用于营血亏虚、寒邪凝敛、阻滞脉络、血行不畅、手足厥寒、四肢麻木、冷痛、脉微细或沉细而涩。该方虽年代久远,但现代临床仍应用不衰,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应用。笔者查阅文献,从当归四逆汤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新用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鲍昭,骆天炯[10](2015)在《从异病同治探讨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规律》文中研究指明"异病同治"是中医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病异"能够"同治"的关键在于"病"虽异而"证"相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恰是中医学的思想基石。当归四逆汤有温经通脉之功,现代适用的疾病谱广泛,内科、外科、妇科的多种不同疾病,只要符合血虚脉道失充,寒凝血脉滞涩的病机要点,即同属血虚寒凝证,皆可根据"异病同治"的理论用之取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优势,彰显了古方今用之妙。

二、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医“肝”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
    第二节 “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
    第三节 “肝阳虚”源流及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探讨
    第四节 “肝无补法”之说的探讨
    第五节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考释
    第六节 “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再认识
    第七节 “肝藏血”生理功能阐释
    第八节 肝与小便及生殖功能的关系
    第九节 肝为“将军之官”的理论内涵
    第十节 肝为“罢极之本”的理论内涵
    第十一节 关于“肝生于左”的考释
第二章 暖肝治法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暖肝治法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相关概念解析
    第三节 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肾、补脾的区别与联系
        1. 暖肝与疏肝
        2. 暖肝与泻肝
        3. 暖肝与补肾
        4. 暖肝与补脾
第三章 暖肝治法的学术源流
    第一节 先秦两汉——理论奠基
    第二节 晋唐时期——深化病机
    第三节 宋元时期——创制新方
    第四节 明清时期——重视温补
第四章 暖肝治法的功效与运用
    第一节 暖肝散寒,理气止痛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二节 暖肝温阳,舒筋通脉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三节 暖肝行血,补虚养血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四节 暖肝通阳,行气解郁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五节 温敛肝气,缩尿起痿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六节 暖肝和胃,降逆止呕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七节 暖肝温阳,化气行水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八节 暖肝补虚,调补冲任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五章 《临证指南医案》运用暖肝法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暖肝治法相关医案的频数统计
    第二节 暖肝治法相关药物的频数统计
    第三节 暖肝药物关联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节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药物整理
    第三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方剂整理
    第四节 小茴香历代本草文献整理
    第五节 缩泉丸用茴香考
        1《魏氏家藏方》中有关“缩泉丸”的原始记载
        2 后世传抄过程中将两首“缩泉丸”混淆
        3 现代《方剂学》教材因袭讹误
        4 缩泉丸配伍茴香的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2)当归四逆汤方证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当归四逆汤证病因病机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1 病因分析
2 病机分析
    2.1 病理产物分析
    2.2 病位分析
3 症状分析
    3.1 条文症状分析
        3.1.1 疼痛如掣,脉微而弱
        3.1.2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3.2 后世医家补充症状
        3.2.1 头痛
        3.2.2 一身习习如虫行
        3.2.3 腹部挛急
4 方义解析
    4.1 方中诸药解
        4.1.1 当归
        4.1.2 桂枝
        4.1.3 芍药
        4.1.4 细辛
        4.1.5 通草
        4.1.6 炙甘草
        4.1.7 大枣
    4.2 争议问题分析
        4.2.1 方剂组成的争议
        4.2.2 方中有无生姜
5 方证鉴别
    5.1 病位类似方鉴别
        5.1.1 内补当归建中汤
        5.1.2 黄芪桂枝五物汤
        5.1.3 乌头桂枝汤
    5.2 病机类似方鉴别
        5.2.1 温经汤
        5.2.2 当归生姜羊肉汤
        5.2.3 五物煎
        5.2.4 附子六合汤
6 临床应用
    6.1 古代对当归四逆汤应用的发展
        6.1.1 下利及便血
        6.1.2 呕哕
        6.1.3 顿呛
        6.1.4 寒疝
        6.1.5 阴?
        6.1.6 阴缩
        6.1.7 冻疮
        6.1.8 痉病
        6.1.9 阴毒
        6.1.10 妊娠痹痛
        6.1.11 感冒
        6.1.12 寒疟发厥
        6.1.13 月经不调
        6.1.14 阴阳易
    6.2 应用指征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及理论探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西医文献综述
        一、背景介绍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现代医学研究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研究
        四、小结
    第二节 厥阴病文献综述
        一、从提纲证看厥阴病
        二、从病因病机看厥阴病
        三、从“厥阴”看厥阴病
        四、从厥阴病的实质看厥阴病
        五、从主症看厥阴病
        六、从主方看厥阴病
        七、小结
第二章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
        一、选题背景简介
        二、杨洪艳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认识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病例特点分析
    第二节 厥阴证古籍及现代文献研究
        一、古籍文献研究
        二、现代文献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纳入本研究 60 篇文献一览
致谢

(4)当归四逆汤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基础
2 作用机制研究
    2.1 心肌保护作用
    2.2 抑制炎性因子
    2.3 保护血管内皮
    2.4 抗凝血作用
3 临床应用研究
    3.1 冠心病心绞痛
    3.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3 关节炎
    3.4 痛经
    3.5 荨麻疹
    3.6 其他疾病
4 小结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当归四逆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当归四逆汤的现代临床应用
        1.1 内科疾病
        1.2 外科疾病
        1.3 妇科疾病
        1.4 皮肤科疾病
        1.5 男科疾病
    2 当归四逆汤的现代实验研究
        2.1 抗凝、抗溶作用
        2.2 抑制子宫肌的收缩
        2.3 镇痛、抗炎作用
        2.4 解痉作用
    3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当归四逆汤的方证理论研究
    1 当归四逆汤的出处
    2 当归四逆汤证分析
        2.1 病因病机分析
        2.2 症状分析
        2.3 病位分析
    3 当归四逆汤相关条文分析
        3.1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
        3.2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4 当归四逆汤为何称“四逆”
        4.1 厥之病机
        4.2 逆之病机
        4.3 厥与逆之关系
        4.4 四逆方证类型特点
        4.5 四逆方证命名
    5 《伤寒论》四肢厥逆辨
        5.1 寒厥
        5.2 热厥
        5.3 气厥
        5.4 水厥
        5.5 痰厥
        5.6 蛔厥
        5.7 脏厥
        5.8 正虚阳郁证
        5.9 少阴阳虚证
        5.10 少阳热郁证
        5.11 血虚寒凝证
        5.12 冷结膀胱(关元)证
    6 当归四逆汤治疗“痛经”的机理
    7 中医痛经之分型
        7.1 气滞血瘀证
        7.2 血虚寒凝证
        7.3 湿热蕴结证
        7.4 寒湿凝滞证
        7.5 肝肾亏损证
        7.6 气血虚弱证
    8 方药分析
        8.1 当归四逆汤方药分析
        8.2 当归四逆汤类方方药分析
        8.3 各类厥证代表方剂分析
        8.4 各类痛经代表方剂分析
    9 结论
第三章 当归四逆汤现代医案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收集标准
        2.3 资料整理规范
        2.4 医案录入
        2.5 数据统计方法
    3 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3.1 病名统计分析
        3.2 症状统计分析
        3.3 舌、苔、脉象统计分析
        3.4 原方药物计量统计分析
        3.5 加味药物统计分析
        3.6 发病地区统计分析
        3.7 病例采集时间统计分析
        3.8 性别统计分析
        3.9 患者年龄段统计分析
    4 结论
第四章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痛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结局指标
        1.4 评价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分析结果
        2.1 文献资料检出与评价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二分类变量的Meta分析结果
    3 小结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经典方剂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桂枝汤
2 小柴胡汤
3 当归四逆汤
4 犀角地黄汤
5 芍药甘草汤
6 升麻鳖甲汤
7 茵陈蒿汤
8 玉屏风散
9 龙胆泻肝汤
1 0 参苓白术散
1 1 黄连解毒汤
1 2 三仁汤
1 3 结语

(7)当归四逆汤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文献汇总(论文提纲范文)

1 血虚寒痹证
2 骨关节炎
3 类风湿关节炎
4 硬皮病、雷诺氏综合征
5 大动脉炎
6 总结

(8)当归四逆汤在妇科应用的现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方证概述
        1.1 方剂出处
        1.2 组成及方解
        1.3 方证病机
    2 当归四逆汤古代文献论述
        2.1 病因病机
        2.2 功效
        2.3 方解
    3 当归四逆汤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3.1 月经病
        3.2 带下病、妇人腹痛
        3.3 产后病
        3.4 不孕症
        3.5 妇科杂病
    4 药理研究
        4.1 抑制子宫收缩
        4.2 镇痛抗炎
        4.3 抗凝及改善血液循环
第二章 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收集
        1.2 数据分析
    2 文献资料收集
        2.1 文献来源
        2.2 文献的纳入与排除
        2.3 文献要素收集
        2.4 资料整理
        2.5 资料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文献收集情况
        3.2 资料规范
        3.3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所涉及的病名
        3.4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中医证型
        3.5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发病年龄及病程
        3.6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症状
        3.7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舌象
        3.8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脉象
        3.9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组方规律
        3.10 临床观察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例数及有效率
    4 讨论
        4.1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种类
        4.2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4.3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适应症状
        4.4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舌脉
        4.5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组方规律
        4.6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加味药物
        4.7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例数及有效率
    5 小结
        5.1 文献整体情况
        5.2 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病种
        5.3 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中医证型
        5.4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症状
        5.5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舌象
        5.6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涉及的脉象
        5.7 现代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的组方规律
        5.8 临床观察文献中当归四逆汤治疗妇科疾病例数及有效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1. 1 抗凝及抗血栓形成、扩张末梢血管、增加血管灌流量
2 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3 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4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5 结语

(10)从异病同治探讨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异病同治
2当归四逆汤
3小结

四、当归四逆汤临床新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D]. 王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当归四逆汤方证探析[D]. 管天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多囊卵巢综合征厥阴证的临床症治特点及理论探源[D]. 王伊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当归四逆汤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J]. 张发艳. 天津中医药, 2018(06)
  • [5]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当归四逆汤方证研究[D]. 朴书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6]经典方剂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J]. 李斌,李苏.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7(02)
  • [7]当归四逆汤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文献汇总[J]. 汲宗惠,张婷婷,赵云昇. 光明中医, 2016(14)
  • [8]当归四逆汤在妇科应用的现代文献研究[D]. 何雅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郑华,苏志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01)
  • [10]从异病同治探讨当归四逆汤的应用规律[J]. 鲍昭,骆天炯. 吉林中医药, 2015(04)

标签:;  ;  ;  ;  ;  

当归四逆汤临床新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