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脂肪栓塞前后四项凝血项目及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骨折患者脂肪栓塞前后四项凝血项目及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一、凝血4项与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骨折患者并发脂肪栓塞前后的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林昌请[1](2021)在《八味伤科活血片调控股骨干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研究通过应用八味伤科活血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中老年人股骨干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进行临床干预,并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探讨八味伤科活血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中老年人股骨干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作用,从而为中医药预防中老年人股骨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通过设定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将62例符合标准的于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股骨干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患者。两组患者在相同基础治疗上,对照组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试验组予口服八味伤科活血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两组患者皆在入院第1天、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抽血液测定D-二聚体(D-Dime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第7天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统计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记录患健侧肢体周径差、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变化情况,脂肪栓塞、肺栓塞、张力性水泡、药物过敏等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在得出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总共纳入62例患者,2例患者脱落,60例患者完成本临床试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完成30例。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肢部位、骨折AO分型、入院后等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D-二聚体在入院第1天平均高于正常值,提示在骨折创伤后血液进入高凝状态。两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入院第1天组间比较(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达到最高峰。与术后第1天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术后第3天下降(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术后第3天下降更明显(P<0.05)。与术后第3天对比,两组患者D-二聚、纤维蛋白原在术后第7天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在术后第7天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3.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两组比较(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数值降到最低值,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后第1天对比,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数值在术后第3天明显上升(P<0.05)。与术后第3天对比,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数值在术后第7天显着上升(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术后第7天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显着(P<0.05)。4.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患健侧肢体周径差升高,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患健侧肢体周径差上升到最高值,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患健侧肢体周径差较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患健侧肢体周径差较术后第3天显着下降(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皆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第7天复查下肢血管彩超,试验组出现1例DVT,比例为3.33%,对照组出现2例DVT,比例为6.66%,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期间,试验组出现1例患者大便稀烂,对照组出现1例患者牙龈出血,出现不良情况比例两组各为3.33%,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出现鼻、消化道及皮肤出血,未发生脂肪栓塞、肺栓塞、张力性水泡、药物过敏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平稳,未有全身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八味伤科活血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能降低中老年人股骨干骨折术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有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可改善患肢肿痛症状,有确切的临床干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此外,八味伤科活血片可能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这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明确其临床疗效。

赵杰[2](2020)在《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因素分析及临床用药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的发病危险因素;以早中期NONF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骨宝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仑膦酸钠的临床疗效,评价该治疗方式对患者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价、相关实验室指标及毒副反应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发病因素回归分析:回顾性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NONFH患者264例;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40例。本研究拟设置两组:NONFH患者为坏死组;无NONFH者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自行设计的表格,由经统一培训专人收集并整理坏死组和对照组成员的一般基线资料及研究所需的影像学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2.药物临床观察: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及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中期NONFH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骨宝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仑膦酸钠)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阿仑膦酸钠),每组各含患者3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分别检测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价、血脂水平、凝血功能水平、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等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发病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坏死组与对照组在性别、饮酒史、激素使用史、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OR=2.382,P=0.010<0.05)、有饮酒史(OR=3.601,P=0.008<0.05)、有激素使用史(OR=7.474,P=0.002<0.05)、TG升高(OR=1.414,P=0.008<0.05)、CHOL升高(OR=2.379,P=0.009<0.05)、LDL升高(OR=1.632,P=0.027<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919,P=0.006<0.05)、凝血酶原时间(PT)(OR=2.617,P=0.002<0.05)降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OR=1.316,P=0.002<0.05)降低是发生NONFH的独立危险因素。2.药物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经2个疗程(180天)治疗后,12名患者剔除本研究(观察组5例,对照组7例);两组患者(观察组30人,对照组28人)一般临床基线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在改善患者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影像学评价、凝血功能、血脂水平、ALP水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性别为男性、有饮酒史、有激素使用史为NONF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为NONF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降低为NONF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骨宝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仑膦酸钠可有效缓解NONFH患者症状,改善患肢功能,促进成骨,降低相关实验室指征,有利于疾病预后。

张正辉[3](2020)在《基于解表宽中扩络理论探讨桂枝汤加黄芪地龙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桂枝汤加黄芪地龙的宣解通透之功效,联合西药常规抗凝治疗气虚血瘀型中低危肺血栓栓塞的治疗效果,阐释解表药解表宽中扩络的机制,拓宽传统解表法应用范围,提出“解表宽中扩络”的新观点,以期为日后在治疗中低危急性肺血栓栓塞找到新的思路及有效方药。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12月于烟台市中医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PTE患者42例随机化的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入组标准,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钙序贯华法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加用桂枝汤加黄芪地龙配合治疗,另外,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14天的中医症候积分、血气分析、NT-proBNP、D-二聚体等方面的差异,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相同时间段,以上各项的改善差异,使用spss22.0对目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在治疗14天好后血气分析、NT-proBNP、D-二聚体等实验室结果降低明显,在中医症候总积分改善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单项中医症候方面,在对于呼吸困难、胸痛症状的改善上对照组和实验组未见明显差异,对于缓解咳嗽、乏力、心悸等症状,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出血风险方面,对照组出血率(9.5%)与实验组出血率(4.8%)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加黄芪地龙联合常规西医抗凝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低危肺栓塞可有效降低相关实验室指标,较单纯西医抗凝疗法有较好的疗效,在降低出血风险及其它相关不良反应等方面未见差异。

顾长源[4](2020)在《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因素分析及中药干预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股骨头坏死又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因骨细胞缺血而致坏死的临床常见疾病,因其不断进展,常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甚至塌陷,最终结局往往为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应用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诸多学科疾病均需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但针对该类患者进行股骨头坏死高危因素的早期筛查却缺乏相关研究。高危因素的早期筛查、易感人群的早期干预正成为防治此疾病的首要措施。既往有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复方及单味中药对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有一定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改善因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肾阳虚症状,同时对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GA-ONFH)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深入探究中药治疗此病的作用机理及治疗途径,为防治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提出新的思路。目的:1.通过血清学检验和患者一般情况,对存在大剂量激素使用史的GA-ONFH患者进行早期筛查,采集并筛选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以期于对各科具有高危因素而不满足GA-ONFH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早期宣教、干预,降低该疾病的的发生、进展风险。2.根据现有GA-ONFH病理机制的相关学说,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途径,进一步探索中药联合或单独运用改善髋关节症状和防治GA-ONFH的作用机理。方法:1.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分别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确诊的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病例和同时期江苏省中医院风湿病科应用符合纳入标准的糖皮质激素用量而未出现股骨头坏死病例各60例,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其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γ-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上述信息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部分患者记录其ApoE基因型和MTHFR(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型并于既往文献中健康人群基因型比率比较,分析上述因素在高危人群中与 GA-ONFH的关系。2.根据 TCMSP 数据库、Batman 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STRING数据库搜索结果,分别整理与GA-ONFH有较强相关性的三味中药当归、附子、肉桂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标靶、血脂异常和凝血异常相关基因、蛋白质协同作用等信息,运用Venny2.1在线软件、Cytoscape3.7.1软件、R3.6.0软件等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对其成分-靶点-通路的复杂机制进行研究,为中药防治GA-ONFH的作用进一步提供依据。结果:1.经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固醇(P=0.004)、纤维蛋白原(P=0.000)、D-二聚体(P=0.017)对于影响应用激素后发生GA-ONFH风险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计数(P=0.355)、血红蛋白计数(P=0.454)、碱性磷酸酶(P=0.182)、甘油三酯(P=0.963)、低密度脂蛋白(P=0.16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796)、γ-谷氨酰转肽酶(P=0.843)无统计学意义。对20例患者行ApoE及MTHFR基因分型检测,ApoE E2/4型1人,比例为5%;E3/3型4人,比例为20%;E3/4型5人,比例为25%;E4/4型10人,比例为50%;MTHFR CC型1人,比例为5%;CT型7人,比例为35%;TT型12人,比例为60%。2.在TCMSP数据库及Batman数据库中对当归、附子、肉桂三种药物进行有效成分筛选,共得到有效活性成分46个,筛选出药物靶点472个。其中,肉桂烯(Styrene)、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藁本内醋(Ligustilide)、茴香烯(Anethole)、草果甲素(Melilotocarpan A)、DL-去甲基乌药碱(Higenamine)、正丁基苯酞(3-n-Butylphthalide)、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等8个有效成分为3种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ADRB2、PTGS2、PTGS1、ADRA2A、ADRA1A、ADRA1B、MAOA 与成分连接次数达到 10 次及以上,为关键靶点。PPI网络分析中,靶点蛋白INS、EGFR、TNF、CASP3、AGT、JUN、PTGS2、HSP90AA1的Degree值在中位数4倍以上,认为其发挥主要作用。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second-messenger-mediated signaling(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转导,72个基因)、cellular response to drug(细胞对药物的反应,62个基因)、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coupled to cyclic nucleotide second messenger(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途径,耦联环核苷酸第二信使)等2745条;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突触膜(synaptic membrane)、突触前膜(presynapse)等134条;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被动跨膜转运蛋白活性(passive 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 activity)等 256 个。KEGG 通路共 158 条,与高危因素相关的主要为PI3K-Akt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整理一般情况和血清学检验结果,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人群发生GA-ONFH的危险因素。结果证实总胆固醇水平(TC)、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和D-二聚体异常(DD)为相关性较高的风险因素;ApoE及MTHFR基因筛查中,ApoE E4/4型和MTHFR TT型作为胆固醇代谢异常及凝血功能异常的高风险指标,也可作为常规筛查的危险因素。提示长期或短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男性应在应用激素的2年内检查血脂水平和凝血功能,如条件允许,也应进行ApoE及MTHFR基因筛查,在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做出干预,避免发生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深入探究针对脂质代谢和凝血功能相关的单味中药当归、附子、肉桂的各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证实其与改变纤溶酶活性、减少血小集聚、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形变能力、抑制胆固醇吸收等多种作用密切相关。进一步阐释了中药能够防治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为中药防治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提供新的证据,为评价中药在方剂中的协同作用提供思路及线索。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学科跨度欠广泛,仍需多学科、多中心的进行对比研究,并多方实践,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可靠性意见。

田玉林[5](2020)在《右心功能变化和下肢静脉血栓分布特征在肺栓塞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肺栓塞患者右心系统功能变化和下肢静脉血栓分布的超声特征分析,探讨其在肺栓塞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意义,以期望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治能力,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7月至2018年07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亳州临床学院诊治的肺栓塞患者140例,所有肺栓塞患者均经CT肺动脉造影(CTPA)证实。经过入组标准筛选后,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组入组5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下肢静脉加压超声组入组124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63例。详细收集肺栓塞发生前后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组患者的右心室扩张程度(RVDd/LVDd)、右心室游离壁运动幅度(RVWM)、三尖瓣反流速度(TRV)、三尖瓣环位移幅度(TAPSE),进行组间分析;不同分层肺栓塞下肢静脉加压超声组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深/浅静脉,腘静脉、胫前/后静脉、腓静脉及大/小隐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然后进行血管栓塞数、栓子直径、双/单侧静脉、深/浅部静脉和近/远端静脉归类统计,再进行组间分析。结果1.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肺栓塞前和肺栓塞后RVDd/LVDd分别为0.82±0.07、0.95±0.13,RVWM分别为(9.18±0.70)mm、(7.73±0.33)mm,TRV分别为(1.10±0.83)m/s、(3.28±0.36)m/s,TAPSE分别为(18.52±0.81)mm、(16.73±0.92)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肺栓塞相关性右心系统功能改变的数值分别为:0.95、7.73mm、3.28m/s、16.73mm。2.下肢静脉加压超声检查发现,高危组肺栓塞、中危组肺栓塞和低危组肺栓塞血管栓塞数目分别为(1.64±0.70)支、(1.22±0.58)支和(0.62±0.49)支,栓子直径分别为(13.41±1.10)mm、(17.72±1.30)mm和(8.68±1.27)mm,双侧静脉阳性率分别为52%(13/25)、18%(11/60)和0%(0/39),单侧静脉阳性率分别为48%(12/25)、75%(45/60)和62%(24/39),深部静脉阳性率分别为72%(18/25)、65%(39/60)和56%(22/39),浅部静脉阳性率分别为36%(9/25)、30%(18/60)和5%(2/39),近端静脉阳性率分别为88%(22/25)、55%(33/60)和23%(9/39),远端静脉阳性率分别为16%(4/25)、38%(23/60)和36%(14/39)。三组间血管栓塞数目、栓子直径、双侧静脉阳性率、浅部静脉阳性率和近端静脉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肺栓塞与中危组肺栓塞浅部静脉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余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三组间单侧静脉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肺栓塞与中危组肺栓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余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三组间深部静脉阳性率和远端静脉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下肢静脉栓子直径在不同分层肺栓塞间比较,高危组肺栓塞栓子直径为(13.41±1.10)mm,其大小介于低危肺栓塞组和中危肺栓塞组之间,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1.RVDd/LVDd、RVWM、TRV、TAPSE与肺栓塞所致右心功能变化相关,当RVDd/LVDd>0.95、RVWM<7.73mm、TRV>3.28m/s、TAPSE<16.73mm时,提示发生肺栓塞可能,应积极行确诊检查。2.下肢静脉血栓分布特征不同发生肺栓塞危险分层有所不同。高危组肺栓塞血管栓塞数目最多、栓子直径居中、双侧静脉阳性率和近端静脉阳性最高,表明血管栓塞数目多、栓子直径居中的双侧近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发生高危肺栓塞的危险因素;高危组肺栓塞浅静脉阳性率高于低危组肺栓塞,与中危组肺栓塞无差别,表明同时存在浅静脉栓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发生高危肺栓塞和中危肺栓塞的危险因素;高危组肺栓塞单侧静脉阳性率低于中危组肺栓塞,与低危组肺栓塞无差别,表明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发生中危肺栓塞的危险因素。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应提高警惕,及时识别诊断不同危险程度的肺栓塞,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3.栓子直径为(13.41±1.10)mm中等大小的下肢静脉栓子脱落与高危肺栓塞发生密切相关。

李柳霞[6](2019)在《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对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联合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对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诊断价值,寻找可以快速判定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指标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肺栓塞及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排除严重肝肾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怀孕、恶性活动性肿瘤、血液病等疾病者,收集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小板、血糖指标作为病例组,共1403例,同时选取同期非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小板、血糖的结果作为对照组,共3998例,将所收集的数据采取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得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后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计算重要界值点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Cut-0ff值、P值,评估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对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意义和效能。结果:本研究观察组中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单独作为肺血栓栓塞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95%CI:0.851-0.878,P=0.000),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84.1%,Cut-off值为0.835。纤维蛋白原单独作为肺血栓栓塞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7(95%CI:0.658-0.696,P=0.000),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60.1%,Cut-off值为3.25。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841-0.868,P=0.000),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84.6%。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吴君豪[7](2019)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前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应处理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既往的文献研究中,很少有人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术前静脉血(VTE)栓发生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我们该项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研究出影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保护性因素。其次是评估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术前形成小腿肌肉静脉血栓(ICMVT)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本项研究为回顾性分析,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行髋部骨折治疗的病人313例,这些患者均在手术前行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统计出所有可能影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以及保护性因素,先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对所有单因素进行分析,再将可能有影响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筛选出真正有影响的因素。将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出有小腿肌肉静脉血栓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抗凝组,一组为非抗凝组,然后分别评估其安全和疗效。将2组的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纳入研究的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一共313例,其中下肢VTE的患者82例,总VTE发生率为26%,DVT的患者58例,DVT的发生率为18.53%,肺栓塞(PE)的发生率为0.64%。DVT的患者中,40例(69%)患者为ICMVT。研究发现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高脂血症,卧床时间超过7天,多发骨折,骨折的类型,血沉,d二聚体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近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脂血症,卧床时间超过7天,多发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d二聚体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上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近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40例患者术前有小腿肌肉静脉血栓形成,抗凝组与非抗凝组的血栓复发的几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患者手术后的血红蛋白量显着偏低。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老年髋部骨折的病人术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很高。我们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是小腿肌肉静脉血栓。高龄,高脂血症,卧床时间超过7天,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骨折,d二聚体水、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的病人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近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则不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我们发现有小腿肌肉静脉血栓的患者术前不使用抗凝药物,不会增加术后血栓延展以及复发的几率,反而抗凝治疗会增加术后的贫血风险。

曾小军[8](2018)在《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脊柱手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脊柱手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应用指针、疗效及安全性;设计一套适用于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栓塞风险评估量表,探索此量表的有效性、安全性。希望总结出一套适宜脊柱外科围术期血栓预防的理想的指导意见。方法:本项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组实施脊柱手术的病例。治疗组(B组):947例,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收入院手术,予以术后每日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C组):814例,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收入院手术,术后不使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病例的伤口引流量、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第二部分,设计一套适用于脊柱手术围术期血栓栓塞RAM,采用这个风险评估量表对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所有脊柱手术患者(A组)围手术期进行风险分层,高风险患者(分值≥4),采用物理措施+药物抗凝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中风险患者(分值=3),仅采取物理措施;低风险患者(分值<3),不采用血栓栓塞的预防措施,但鼓励患者尽早自主活动。重新收集第一部分中的两组病例的相关数据,根据此评估量表对每例患者进行评分,记录三组病例中每位患者评分情况、血栓预防措施的使用情况和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使用血栓预防措施导致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统计分析,了解评分与脊柱手术围手术期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关系,并评估这个新的风险评估量表是否能帮助评估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中风、心肌梗塞)风险的高与低,检验高危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的血栓预防是否能达到预防血栓栓塞的效果,评估使用低分子肝素后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减少,以评价该评分量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相对对照组(C组),治疗组(B组)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组0.21%,对照组1.6%;P=0.002)。在这些并发症中,脑梗塞的发生率降低最为明显(P=0.005)。出血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治疗组相对较高,但两组差异较小(治疗组 1.8%;对照组 0.74%,P=0.051)。2、两两比较,A组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最低(A组0.09%;B组0.21%;C组1.6%;P<0.05)。不采用任何预防措施的C组中,低风险亚组发生率为0%,中风险亚组发生率为1.6%,高危亚组5.7%。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随着风险等级增高而增加。A组及B组均使用了 LMWH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两组中发生LMWH相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较B组低(A组0.09%;B组1.8%;P<0.05),B组中出血并发症主要发生于低危亚组(3.08%)及中危亚组(1.12%)。结论:使用LMWH可显着降低脊柱手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增加了切口出血,从而增加了发生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的风险。根据新设计的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分层,按风险等级选用血栓预防措施,可提高LMWH预防血栓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

刘文辉[9](2018)在《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髋部手术后DVT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价值及作用机理。方法:筛选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科病房需行髋部手术者90例,随机分成A组:“加味桃红四物汤”组,B组:“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组,C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每组各30例。三组基本预防措施相同,患者入院后至术前12小时:A、B、C三组药物预防措施同本组术后(术前12小时停用)。分别在用药前及手术后1天、1周、2周观察三组患者各项指标(48h内引流管引流量、患肢周径、是否发生瘀斑或消化道出血、PLT、PT、APTT、TT、D-二聚体、HGB)的数值变化及行B超检查是否有血栓形成,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病例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年龄分布、Wells评分等级分布、手术方式构成分布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2.换髋及换头术式:C组术后引流量较B组高(P<0.05);虽然数值稍高于A组同类手术,但P>0.05;PFNA术术后引流量三组大致相当(P>0.05)。3.术后第14天,三组不同术式患者肿胀基本消退,周径差在2.0cm左右。三组同一时相点组间小腿周径及各组患肢肿胀人数构成比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4.凝血纤溶指标当Wells评分为低危时:髋部术后凝血纤溶指标变化幅度较小,除A、C两组术后第1天APTT值较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时相点指标与本组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当Wells评分为中危时:三组患者至术后第14天各指标数值稳定,其中FIB值均低于术前(B、C两组与术前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Wells评分为高危时:术后第14天,三组患者APTT值均低于术前(A、C两组P<0.05,B组P>0.05),FIB值较术后第7天更低,与术前相比P均<0.05;5.D-2聚体不同Wells评分患者其术后D-2聚体升高水平不同,总体趋势为术后第1天升高致峰值(P<0.05),其后呈下降趋势,术后第14天复查指标:三组各危险评级的D-2聚体指标均较术后第1、7天明显回落,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高危评级患者降至术前水平以下(P值<0.05);与术前相比,A、C两组中危患者数值仍高(P<0.05),B组中危患者D-2聚体数值与术前水平相当(P=0.157>0.05)。6.血液流变学术后14天,除B组血浆粘度、三组全血粘度高切指数、C组全血粘度低切指数较术前水平更低,P<0.05,其余各组血流变指标同术前水平相当,P值均>0.05;7.安全性检测三组患者尿RT、粪RT+OB、肝肾功、心电图等用药前后均显示正常,未出现肺栓塞(PE),切口血肿,牙龈、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等并发症;8.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13.3%;B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3.3%;C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10%;结论:1.“加味桃红四物汤”与低分子肝素钠均可有效预防髋部术后DVT的形成,且两者合用在增加Wells评分为中、高危患者的FIB、血浆粘度等数值降幅,使APTT值趋于稳定的同时加速术后HGB水平恢复,从而实现改善髋部术后血液粘滞状态、预防血栓、降低出血风险的目的;2.Wells评分、D-2聚体及FIB数值检测可作为髋部术后LDVT预筛查指标,从而减少病人搬运、降低医疗成本等;

吴浩[10](2018)在《烧创伤并发肺栓塞17例的诊疗体会》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我院烧创伤并发肺栓塞病例的临床特点、存在的危险因素,加深对烧创伤患者并发肺栓塞的认识,以降低烧创伤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可能,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烧伤、创伤并发肺栓塞的17例患者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患者发病时间,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病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结果,按肺栓塞可能性Geneva评分及Wells评分给予患者危险程度分级,并统计患者存在的肺栓塞危险因素,寻找患者存在的最大诱发危险因素。结果:17例患者中15例发病于受伤后28天内,所占比例为88.2%,其中于伤后14天并发的为8例;发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70.6%、35.2%、17.6%;血浆D-二聚体>500μg/L者占94.1%;17例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者均可见肺栓塞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征象;17例患者中15例接受抗凝或溶栓治疗,2例患者死亡,15例患者痊愈,治愈率为88.2%;17例患者均存在至少3个肺栓塞相关危险因素,最大诱发因素为骨折或重大创伤。结论:1、烧创伤患者存在诸多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骨折、重大创伤为最大的诱发因素;发生肺栓塞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预防是防治肺栓塞的关键措施。2、烧创伤患者住院28天内,应积极监测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的可能,定期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并高度警惕疑似肺栓塞的突发症状,及时完善血浆D-二聚体及CTPA检查,明确诊断。3、确诊后按指南早期给予患者标准化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二、凝血4项与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骨折患者并发脂肪栓塞前后的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凝血4项与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骨折患者并发脂肪栓塞前后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八味伤科活血片调控股骨干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 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血液高凝状态的认识
        1.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2 正常的凝血机制
        1.1.3 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指标
    1.2 中医学对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因病机分析
    1.3 中西医对骨折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现状
        1.3.1 现代医学对骨折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干预措施
        1.3.2 中医学对骨折创伤后血液高凝状态的干预措施
    1.4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研究资料及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样本量估算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剔除、中止、脱落标准
    2.2 研究方案
    2.3 手术治疗
    2.4 盲法
    2.5 数据管理与质量监控
    2.6 临床观察指标
        2.6.1 基线情况
        2.6.2 凝血指标
        2.6.3 DVT发生率
        2.6.4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 VAS)
        2.6.5 肢体肿胀情况
        2.6.6 相关并发症
        2.6.7 安全性指标
    2.7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临床研究结果
    3.1 基线数据结果
        3.1.1 试验完成情况
        3.1.2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3.1.3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比较
        3.1.4 两组病人患肢部位比较
        3.1.5 两组患者骨折AO分型比较
        3.1.6 两组患者入院后等待手术时间比较
        3.1.7 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情况比较
    3.2 观察指标情况分析
        3.2.1 D-二聚体
        3.2.2 纤维蛋白原
        3.2.3 凝血酶原时间
        3.2.4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3.2.5 患肢肿胀变化情况
        3.2.6 DVT发生率情况
        3.2.7 不良情况及安全性情况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八味伤科活血片的组方依据与现代药理分析
        4.1.1 八味伤科活血片的组方依据
        4.1.2 八味伤科活血片现代药理分析
    4.2 研究结果分析
        4.2.1 基线结果分析
        4.2.2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数值结果分析
        4.2.3 凝血酶原时间数值结果分析
        4.2.4 肢体肿痛结果分析
        4.2.5 VTE发生率结果分析
        4.2.6 不良事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2)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因素分析及临床用药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早中期NONFH发病因素回归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分组
        (二)数据收集
    四、统计学分析
    五、研究结果
        (一)一般基线资料对比
        (二)实验室检查指标对比
        (三)早中期NONFH发病的多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 骨宝胶囊治疗早中期NONFH临床观察
    一、研究目的
    二、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分组及用药
        (二)疗效评价指标
    四、统计学分析
    五、研究结果
        (一)两组患者完成研究情况
        (二)一般基线资料对比
        (三)疗效评价指标
        (四)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中医对NONFH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于NONFH的认识
        (一)酒精与NONFH的关系
        (二)激素与NONFH的关系
        (三)脂质代谢与NONFH的关系
        (四)碱性磷酸酶(ALP)与NONFH的关系
        (五)炎症与NONFH的关系
        (六)凝血功能与NONFH的关系
    三、方药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3)基于解表宽中扩络理论探讨桂枝汤加黄芪地龙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安全性标准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评价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
    5.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6.1 患者出血情况比较
    6.2 其他安全情况分析
讨论
    1. 玄府理论体系
    2. 肺主一身之表
        2.1 表分内外
        2.2 “表”的组织学研究
    3. 解表宽中扩络理论
        3.1 解表以开玄府
        3.2 解表药的活血作用
    4. 桂枝汤加黄芪地龙对PTE治疗的可行性
        4.1 营卫开玄府
        4.2 调肺治血
        4.3 桂枝汤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
        4.4 桂枝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5. 桂枝汤加黄芪地龙的宽中扩络功效
    6. 桂枝汤加黄芪地龙中药物分析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综述 急性肺栓塞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4)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因素分析及中药干预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1. 股骨头坏死的病名
        2.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病机
        3. 股骨头坏死的辨证分型
        4. 股骨头坏死中医治疗
    二、西医学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1. 股骨头坏死的流行病学
        2. 股骨头坏死的致病因素
        3.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
        4.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分期与治疗方案
        5.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及应用研究
    一、GA-ONFH危险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二、中药预防股骨头坏死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
        1. 前言
        2、单味中药调节脂质代谢及凝血功能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右心功能变化和下肢静脉血栓分布特征在肺栓塞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介
致谢
综述 肺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对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相关参数的检测方法
    2.3.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临床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分析比较
    3.2.两组患者入院后相关临床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
    3.3.两组患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之间的分析比较
    3.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栓塞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老年髋部骨折术前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应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2.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材料
    2.2 病例选择
        2.2.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
        2.2.2 髋部骨折的诊断
        2.2.3 肺栓塞的诊断
        2.2.4 病例纳入
    2.3 使用的设备以及器械
        2.3.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2.3.2 螺旋CT机
        2.3.3 生化检查
        2.3.4 抗凝药物
    2.4 入院后的处理
    2.5 手术方法
    2.6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
    2.7 研究方法
    2.8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4.讨论
    4.1 术前静脉血栓
    4.2 影响因素
7天'>4.2.1 卧床时间>7天
        4.2.2 D-二聚体
        4.2.3 纤维蛋白原
        4.2.4 血沉
        4.2.5 血红蛋白
        4.2.6 高脂血症
65岁'>4.2.7 年龄>65岁
        4.2.8 骨折类型
        4.2.9 合并内科疾病
        4.2.10 多发骨折
        4.2.11 抗血小板药物
        4.2.12 其他
    4.3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局限性
5.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抗凝治疗的进展
    参考文献

(8)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脊柱手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1. “血栓栓塞”的来源应包括“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
    2. 围手术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危害
    3. 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4. 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的机理与风险
    5. 个体化评估后使用抗凝药物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使用和不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2.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个体化评估后选择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1. 材料与方法
    2. 统计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1. 血栓栓塞的发生与发展
    2. 静脉血栓
    3. 动脉血栓栓塞
    4. 脊柱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血栓栓塞
    5. 总结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髋部手术后DVT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来源与分组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和脱落病例标准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1.1 术式
        1.2 基本预防措施(A、B、C三组基本预防措施相同)
        1.3 药物预防措施
    2 观察指标
        2.1 记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
        2.2 肿胀的判定与评估
        2.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度评分(采用Wells表评估)
        2.4 实验室检查
        2.5 安全性检测
        2.6 多普勒超声
        2.7 比较三组患者DVT发生率
    3 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2 治疗前、后指标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对DVT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DVT危险因素的认识
        1.2 发病机制
        1.3 临床表现及诊断
        1.4 传统医学对DVT的认识
    2 DVT的防治现状
        2.1 西医预防
        2.2 中医预防
    3 选用加味桃红四物汤的依据
        3.1 方义分析
        3.2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D-2、FIB、血流变学等实验室检查的意义
        4.2 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疗效观察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受试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临床观察表
附录3: Wells评分标准
附录4: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5: 参考图片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烧创伤并发肺栓塞17例的诊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凝血4项与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骨折患者并发脂肪栓塞前后的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八味伤科活血片调控股骨干骨折术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D]. 林昌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早中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因素分析及临床用药观察[D]. 赵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基于解表宽中扩络理论探讨桂枝汤加黄芪地龙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D]. 张正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因素分析及中药干预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顾长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右心功能变化和下肢静脉血栓分布特征在肺栓塞诊断和危险分层中的意义[D]. 田玉林.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6]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对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分析[D]. 李柳霞.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7]老年髋部骨折术前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应处理的研究[D]. 吴君豪.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8]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脊柱手术后血栓栓塞并发症中的应用[D]. 曾小军. 武汉大学, 2018(01)
  • [9]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髋部手术后DVT形成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文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09)
  • [10]烧创伤并发肺栓塞17例的诊疗体会[D]. 吴浩.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骨折患者脂肪栓塞前后四项凝血项目及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