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带液力偶合器)

自动变速器(带液力偶合器)

一、自动变速器(具有液力偶合器)(论文文献综述)

唐沛宇[1](2021)在《团中变速器传动特性分析及动力学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邓尚劼[2](2020)在《基于分解模糊PID的车辆控制与主动避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无人车的控制系统是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驾驶安全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首要目标,研究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主动避撞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针对主动避撞技术的特点,采用基于分解模糊系统(DFS)来实时调整PID参数,再通过PID控制无人车在纵向行驶过程中达到避撞的目的。建立了整车动力学模型和分解模糊PID控制器,考虑了与实际相近的四种工况,来验证主动避撞系统的可行性。(1)由于主动避撞系统的验证中需要有动力学模型来支撑,所以要搭建无人车纵向动力学模型。无人车纵向动力总成包括发动机、液力偶合器、自动变速器和车辆质量模型等。为了验证所本文所搭建的动力学模型的合理性,在CarSim中同样建立了整车模型,并在与Simulink中搭建的纵向动力学模型进行对比,证明所建动力学模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2)与传统的模糊系统不同,DFS将模糊变量分解为N层,并除去了两个边界模糊集。每一层的传统模糊变量由一个对应的模糊集及其补集构成,并且每一层对应于原模糊划分中的一个模糊集。由于采用DFS所构建的基于专家经验的模糊规则库的规则数过多,所以采用简易分解模糊系统(SDFS)。对于SDFS,相比DFS来说只需要考虑来自模糊变量的同一排序层的模糊集,模糊规则数相对较少。(3)针对无人车的主动避撞系统,避撞逻辑的模型采用安全距离模型。将前后车的状态信息输入到控制器中,按照设计好的计算方法得到相应的危险阈值,该阈值是表示当前车况危险程度的量,无人车可通过阈值法判别紧急危险状况,以及是否触发车辆自主制动措施。一旦触发车辆自主的制动,系统将给出制动的期望减速度,无人车将以期望加速度为目标进行制动。采用控制目标设计层、扭矩输出层的分层控制策略。在目标设计层中,将期望纵向加速度与实际值作比较得到相应的误差;在扭矩输出层,误差通过分解模糊PID控制器计算出期望加速度所需要的力矩。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刘雨晨[3](2020)在《AMT气动电磁阀性能预测以及改进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电磁阀的起励和运动过程中,由于铁磁材料的磁化需要一个动态过程,导致其电磁吸力和电感是随着铁磁材料的磁化而变化的。所以为了获得一种不依赖电磁阀的各异性的电压控制方法,本文通过静态理论模型,由电磁阀的静态吸力公式,建立电磁阀衔铁的动力学模型,分析电磁阀的各个阶段,得到各阶段的位移,电流值等。然后为使得更精准地控制占空比,结合前面过程分析得到了采用两段梯形电压控制电磁阀的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一。然后针对静态理论模型,设计一套不依赖电磁阀尺寸和材料的仿真实验方法以及一套参数辨识实验平台装置,利用提出的理论,对样品电磁阀进行了参数辨识实验。在得到相关参数后,利用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一对样品电磁阀进行了实验验证。接着,为得到更为准确的模型,通过神经网络对磁性材料的动态特性进行预测,修正了衔铁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二。然后利用参数辨识的数据以及上述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控制策略二所需的所有参数。然后设置控制策略二与控制策略一进行对比实验,得出了控制策略二在各个占空比下都有较好的准确度的结论。最后,由AMT气动离合器的设计指标,设计了AMESim以及Matlab的联合仿真模型以及模糊控制规则。利用仿真模型,验证了设计的模糊控制规则的有效性。然后根据仿真模型,搭建了AMT气动离合器系统的实验平台,通过利用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二以及设计好的模糊控制规则,成功的对AMT气动离合器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

徐同华[4](2018)在《一文解读液力变矩器的前世今生》文中指出众所周知,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主要由液力变矩器、齿轮变速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冷却滤油装置等5大部分组成。作为液力传动用的液力变矩器,它既要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齿轮变速机构,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自动变速功能,对于整部汽车的动力性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代汽车液力变矩器多由主体焊接而成,且经过动平衡试验,检修时不能拆开,各类资料对其结

蒋澄灿,芮延年[5](2017)在《新型机械式可控软启动变速器的设计》文中指出带重负载启动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和使用者。针对宽铅带双辊连铸机带重负载启动问题,通过对复合轮系的研究,利用行星轮系和周转轮系转化关系,设计一种新型机械式可控软启动变速器;构建机械式可控软启动变速器数学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变速器的磁流变制动器、行星架等关键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变速器带负荷启动过程速度变化、转矩变化以及变速器启动过程功率消耗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证明所设计的新型机械式可控软启动变速器具有结构简单、软启动性能好、运行平稳可靠,较好地解决了宽铅带双辊连铸机重负荷启动过程扭矩大,难以启动的问题。同时所研发的变速器与传统变速器相比具有功率消耗低,功率消耗约为同类产品80%85%,其节能效果明显,可较好地满足宽铅带双辊连铸机带重负载启动要求。

左先仁[6](2016)在《液力偶合器在淬火泵上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在莱钢4300mm宽厚板热处理生产线淬火泵上的研究、应用及产生的节能效果和效益,以期为该生产线节能机电设备的引进与应用提供新思路。

赵松[7](2015)在《基于AMESim的带式输送机软启动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带式输送机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散状物料运输装置,其地位变得越来越突显,由于它具有经济性好、性能稳定、运输能力强并可实现连续运输等特点,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矿产行业,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运输工具,而在带式输送机不断的朝着大运载、远距离以及高带速的方向发展,输送机的启动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由于输送带具有较为特别的粘弹特性,距离越长所表现出来的粘弹特性就越明显,这时就必须采用辅助装置来启动带式输送机。本文提出一种软启动方式,即利用自动变速器来作为软启动装置,利用液力变矩器的变矩性能,以及液力的柔性传动和对载荷冲击的适应性,再配合上变速箱挡位的变化,控制速度变化,减少启动加速度以及加速度的突变来缓解启动时对输送带的冲击,实现软启动。为建立该软启动方式的仿真模型,本文首先研究了输送带的固有特性(动、静特性),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在AMESim中建立了其模型,利用信号模拟了四种启动加速度曲线,验证了模型对这几种标准的加速度曲线的响应;其次,研究了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并结合特性曲线了解其对载荷的自动适应性,行星变速器的挡位变换及不同挡位的传动比,以及湿式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与性能,并在AMESim中建立了变速器的模型,检验了其变速性能;最后调整相应参数建立液力自动变速器驱动带式输送机的软启动装置模型,按照六种启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输送带的张力、速度、加速度等数据,选择合适的启动方式。仿真的情况分析初步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以自动变速器作为带式输送机软启动设备的可行性。

李涛[8](2011)在《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偶合器内流场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随着生产和运输业的发展,商用车经常处在大负载、高速度的运输状态,这使得汽车安全行驶的问题变得异常严峻,同时也对车辆的性能提出了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传统的重型汽车有两个严重的缺点:第一,动力的传递路线一般为发动机——干式离合器——变速器,这种传动方式有其固有的缺点,即起步不平稳、载荷冲击大,极大地降低了驾驶舱的舒适性;第二,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长时间下坡的情况,驾驶员连续使用制动,会增加制动蹄片和制动鼓之间的滑磨时间,引起制动鼓温度升高,产生热衰退现象,最终导致制动失效,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可以很好改善以上描述的商用车的两个缺点。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干式离合器总成、液力偶合器总成、湿式离合器总成及带式制动器。由于液力偶合器总成是用液力作为传动介质,泵轮与涡轮之间允许存在很大的转速差,因此装载液力偶合器可以保证汽车平稳地起步,同时能够衰减传动系统中的扭转振动,并防止传动系统过载,从而延长传动系统和发动机各部件的寿命。另外,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可以作为商用汽车的辅助制动装置。当汽车遇到下长坡等需要长时间制动的情况时,系统的控制单元可以锁止液力偶合器的涡轮,使其静止不动,这时液压油冲击静止不动的涡轮会对液力偶合器泵轮产生阻力矩,使泵轮转速降低,而泵轮通过处于结合状态的干式离合器与变速器牵连在一起,实现制动的功能。为增加起步转矩、保证可靠起步,偶合器总成全充液用于辅助起步工况,部分充液用于不同档位的辅助制动工况。本文利用三维制图软件CATIA建立液力偶合器总成的三维模型,根据模型结构特点选取全流道计算区域,对偶合器泵轮与涡轮间交界面的参数传递运用滑动网格法,采用不同计算模型对偶合器各工况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对起步和制动工况的内流场分别进行分析,揭示泵轮和涡轮内流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对弦面、节面和翼面等典型截面的研究发现,泵轮流道中的液流相对速度沿入口到出口方向逐渐增加,速度最大值出现在靠近外环处,在涡轮流道中液流速度恰好与泵轮相反,相对速度值由入口到出口逐渐降低;静压力分布呈现沿循环圆径向由内到外递增的变化趋势。利用流场特性分析的结果,可为偶合器总成结构参数的优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首先,由于液流的直接冲击,泵轮与涡轮静压压力的最大值出现在流道外环和叶片根部,因此可在结构设计中增加过渡圆角以缓和冲击;其次,由于泵、涡轮之间较大转速差导致泵轮内高速液流冲击涡轮入口处叶片,在较大静压力作用下可能引起叶片前缘不可恢复的形变,通过设计较为合理的叶片前缘楔角会有所改善;再次,低速比时涡轮出口处相对速度较大,是由于叶轮转速差、叶片数目和倾角造成泵、涡轮过流面积差异的增大引起的,因此合理选择叶片数目和倾角有利于改善偶合器总成内流场传递转矩的大循环流动。利用偶合器总成内流场数值模拟结果,本文绘制了起步工况下偶合器总成的原始特性曲线,并对制动工况下偶合器总成制动转矩进行了预测。液力偶合器总成原始特性基本符合传统液力偶合器的转矩系数与转速比的变化规律,证明本文研究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的偶合器总成能够可靠完成起步过程中转矩传递的工作。制动力矩预测结果显示,偶合器总成制动力矩受到充液率和转速的影响,随着充液率和转速的增加制动力矩也迅速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规律,有利于实现偶合器总成在辅助制动过程中恒转矩制动。论文的研究,对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偶合器内流场特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李尧[9](2010)在《自动变速器自适应档位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家庭轿车的普及,非专业驾驶员不断涌现,自动变速器为他们的驾驶安全性和便利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研究开发中,控制系统是开发的核心问题,而档位决策系统是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对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排放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自动变速器档位决策系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三菱F4A42型四速液力自动变速器为原型,利用快速原型方法研究并开发自适应档位决策系统。本文利用车辆纵向行驶方程计算广义坡道阻力来评估坡道大小;提出了用加速负荷度、制动负荷度、运动负荷度和坡道负荷度评估驾驶需求并实时对两参数换档线进行连续性修正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神经网络结构来计算引擎制动适合度评估下坡强制降档的必要程度,并采用有限状态机方法来实现下坡强制降档的功能;提出了以驾驶员反馈为基础的下坡降档功能自学习方法;建立了基于Bypass工具的快速原型开发平台对上述功能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生成代码并集成编译可执行软件用于实车测试;最后,在哈飞赛马1.6AT车上对功能软件进行实车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两参数换档策略相比,新开发的自适应档位决策系统在运动性、驾驶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自适应系统提高了车辆在加速和爬坡等工况下的动力性,能够满足不同条件下驾驶员对动力性的需求;在急减速和下坡行驶时适当地自动降档利用了引擎制动效果减轻制动系统负荷,并为再加速提供动力保障;自学习功能的自我调节能够满足不同驾驶员对下坡降档的喜好。研究表明,Bypass快速原型开发系统的应用可极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研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良好的性能外,本文设计的自适应档位系统软件结构和算法相对简单,对CPU资源的消耗不大,并且留有便于不同车型调试的匹配参数,因此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高天彪,柳旭阳,孟艳春[10](2009)在《JY5160TXJ10型车载式电驱修井机》文中提出针对XJ10型牵引式电驱动修井机存在的可操作性差、技术含量及作业效率低,另外需用履带式拖拉机牵引移运,会对道路产生破坏,转弯半径较大,井场占地面积大等问题,研制了JY5160TXJ10型车载式电驱修井机。该修井机采用车载式结构,电驱动、液力机械传动,电、气、液联和集中控制,具有移动性能好、传动平稳、操作方便、节约作业费用等优点。现场试验及应用表明,JY5160TXJ10型车载式电驱修井机能顺利完成修井作业,且作业效率较XJ10型牵引式电驱动修井机有很大提高;每台每月可完成定额作业33井次,创造产值13.2万元。

二、自动变速器(具有液力偶合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动变速器(具有液力偶合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分解模糊PID的车辆控制与主动避撞(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PID控制算法
        1.2.2 H_∞控制算法
        1.2.3 模糊控制算法
        1.2.4 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1.2.5 神经网络控制算法
        1.2.6 滑膜控制算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车辆动力学模型
        1.3.2 控制算法
        1.3.3 安全距离模型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无人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2.1 整体模型设计
        2.1.1 整体模型设计
        2.1.2 发动机模型
        2.1.3 液力变矩器模型
        2.1.4 自动变速器模型
        2.1.5 整车质量模型
    2.2 CarSim仿真平台
        2.2.1 CarSim操作界面介绍
        2.2.2 模型仿真验证
    2.3 本章小结
3 分解模糊PID系统
    3.1 模糊PID控制器
        3.1.1 模糊PID原理
        3.1.2 语言变量
        3.1.3 隶属度函数
        3.1.4 模糊规则
        3.1.5 去模糊化
    3.2 分解模糊PID控制器
        3.2.1 分解模糊系统
        3.2.2 分解模糊PID
        3.2.3 简易分解模糊PID
    3.3 算法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主动避撞系统设计与仿真
    4.1 纵向安全距离模型
    4.2 避撞系统的控制系统仿真验证
        4.2.1 前车静止的仿真工况
        4.2.2 前车匀速行驶的仿真工况
        4.2.3 前车紧急制动的仿真工况
        4.2.4 前车匀速变道行驶的仿真工况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AMT气动电磁阀性能预测以及改进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AMT系统介绍
        1.1.1 自动变速箱类别介绍
        1.1.2 AMT系统研究现状
    1.2 气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气动控制方法介绍
        1.2.2 气动控制的缺陷
    1.3 本文的文章结构
第二章 电磁阀的运动学模型建立以及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一
    2.1 直线型螺线管电磁阀衔铁的物理模型建立
        2.1.1 静态下电磁吸力的计算
        2.1.2 衔铁开始运动时间和电压的关系
        2.1.3 衔铁上升的动力学分析
        2.1.4 衔铁上升运动结束后的情况分析
    2.2 基于两段阶梯电压下的电压控制策略一
    2.3 针对高速电磁阀的参数辨识仿真实验以及仿真验证实验
        2.3.1 测量电感和最小起励电压的实验方法
        2.3.2 最小起励电压随位移的变化
        2.3.3 电感随衔铁位移变化
        2.3.4 参数辨识结果与微分方程求解以及仿真对比
        2.3.5 两段阶梯电压下的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一的仿真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磁阀的运动学模型修正以及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二
    3.1 精准控制占空比的控制电压策略二
        3.1.1 电磁阀占空比的计算
        3.1.2 电磁阀衔铁吸合时间的计算
        3.1.3 两段阶梯电压下的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二
    3.2 磁性材料在开始磁化时的材料特性
    3.3 利用神经网络拟合曲面函数并对微分方程进行修正
        3.3.1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
        3.3.2 利用BP神经网络对曲面拟合
        3.3.3 对微分方程的修正以及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下的AMT模糊控制系统
    4.1 AMT系统模糊控制与联合仿真
        4.1.1 AMT气动离合器的系统特性和性能指标
        4.1.2 联合仿真模型的AMESim模块
        4.1.3 Matlab模糊控制模型
    4.2 模糊控制系统规则简介
        4.2.1 模糊集合以及成员函数
        4.2.2 模糊条件规则以及模糊推断过程
        4.2.3 输出模糊集合的去模糊化
    4.3 AMT系统的模糊控制设计与仿真
        4.3.1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成员的设计
        4.3.2 模糊控制规则设计
        4.3.3 多电磁阀下的AMT系统模糊控制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电磁阀的参数辨识实验以及验证实验
    5.1 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一的相关参数辨识以及验证实验
        5.1.1 针对样本电磁阀参数辨识实验过程以及原理
        5.1.2 针对样本电磁阀的参数辨识的实验辨识结果
        5.1.3 利用改进控制策略一对样本高速电磁阀频率提升验证实验
    5.2 改进控制策略的精准占空比验证实验
        5.2.1 利用参数辨识数据对曲面函数的拟合
        5.2.2 对微分方程的修正
        5.2.3 改进电压策略一与策略二的占空比实验
    5.3 基于改进电压控制策略下的AMT控制系统控制实验
        5.3.1 实验器材以及相关参数设置
        5.3.2 AMT系统控制实验结果以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一文解读液力变矩器的前世今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液力偶合器
    1. 液力偶合器安装位置及构造
    2. 液力偶合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3. 液力偶合器的偶合作用原理
    4. 液力偶合器主要特点
二、普通液力变矩器
    1. 普通液力变矩器的组成
    2. 普通液力变矩器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三、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四、锁止式液力变矩器
    1. 锁止式液力变矩器主要特点
    2. 锁止式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

(7)基于AMESim的带式输送机软启动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带式输送机软启动概述
        1.2.2 国外的研究动态
        1.2.3 国内的研究动态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方案及章节安排
2 输送带模型的建立
    2.1 输送带的基本结构
    2.2 输送带的特性
        2.2.1 输送带的静特性
        2.2.2 输送带的动特性
    2.3 输送带的数学模型
        2.3.1 粘弹性模型的基本定义
        2.3.2 常见的四种输送带粘弹性模型
        2.3.3 输送带粘弹性模型的选用
        2.3.4 建立输送带的离散模型
    2.4 输送带模型对不同启动曲线的响应
        2.4.1 数值计算
        2.4.2 仿真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自动变速器的传动分析
    3.1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分析
        3.1.1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参数
        3.1.2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曲线
    3.2 行星齿轮机构
        3.2.1 行星传动的动力学
        3.2.2 单排行星齿轮传动比计算
        3.2.3 双排行星齿轮传动比计算
    3.3 离合器与制动器
        3.3.1 离合器的结构及原理
        3.3.2 AMESim中湿式离合器模型
    3.4 AMESim中自动变速器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输送机启动过程仿真
    4.1 建立仿真模型
    4.2 仿真情况确定
    4.3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4.3.1 以1挡启动仿真结果统计
        4.3.2 以2挡启动仿真结果统计
        4.3.3 以换挡启动仿真结果统计
        4.3.4 启动方法的选用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偶合器内流场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概述
        1.2.1 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主要结构
        1.2.2 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安装方式
        1.2.3 国外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产品分析
    1.3 液力偶合器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4 国内外液力缓速器的研究状况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基于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的偶合器总成结构与性能参数分析
    2.1 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工作过程分析
    2.2 液力偶合器总成结构分析
    2.3 液力偶合器总成主要性能参数
        2.3.1 液力偶合器总成起步工况性能参数分析
        2.3.2 液力偶合器总成制动工况性能参数分析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液力偶合器总成内流场计算方法
    3.1 对非稳态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3.1.1 在旋转坐标系下的流动控制方程
        3.1.2 湍流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
        3.1.3 流场数值解法
        3.1.4 多流动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
    3.2 气液两相流动的研究及数值模拟方法
        3.2.1 气液两相流研究的基本理论
        3.2.2 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液力偶合器总成模型建立
    4.1 液力偶合器总成内流场模型
        4.1.1 三维实体模型及相关参数
        4.1.2 液力偶合器总成内流场空间几何模型
        4.1.3 生成网格模型
        4.1.4 模型简化与条件假设
    4.2 液力偶合器总成内流场非稳态流场计算
        4.2.1 数值计算步骤
        4.2.2 设定边界条件
        4.2.3 设定收敛准则
    4.3 本章小节
第5章 基于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的液力偶合器总成内流场仿真
    结果分析
    5.1 起步工况非稳态流场特性分析
        5.1.1 流道几何定义
        5.1.2 整体流场特性
        5.1.3 弦面流场特性
        5.1.4 节面流场特性
        5.1.5 翼面流场特性
    5.2 液力偶合器仿真结果验证
    5.3 液力偶合器总成原始特性计算
    5.4 制动工况内流场特性分析
        5.4.1 弦面流场特性
        5.4.2 节面流场特性
        5.4.3 网格分界面grid-interface流场特性
        5.4.4 液相体积分布
    5.5 不同充液率下偶合器总成制动性能预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自动变速器自适应档位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1.1.1 液力自动变速器
        1.1.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1.1.3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
        1.1.4 无级自动变速器
    1.2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液力变矩器的种类与发展
        1.2.2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
    2.1 参数化换档规律
        2.1.1 单参数换档规律
        2.1.2 两参数换档规律
        2.1.3 三参数换档规律
    2.2 换档规律信息化智能化
        2.2.1 驾驶信息处理技术
        2.2.2 换档决策系统功能化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试与开发工具
    3.1 ETK-ECU
    3.2 测试设备
        3.2.1 ES600 连接模块
        3.2.2 ES590 测量模块
        3.2.3 ES780 (HUD)
    3.3 测试与开发软件
        3.3.1 ASCET-MD
        3.3.2 INCA
    3.4 快速原型开发工具
        3.4.1 Bypass 工作原理
        3.4.2 Bypass 与 ETK-ECU 数据交换
        3.4.3 快速原型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实车/LabCar)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档位选择系统的研究
    4.1 概念的提出与数值计算
        4.1.1 广义坡道阻力
        4.1.2 引擎制动适合度
        4.1.3 换档线修正系数
    4.2 连续可变换档线的设计
    4.3 基于有限状态机(FSM)下坡模式控制策略
    4.4 基于驾驶员反馈的下坡模式自学习
        4.4.1 引擎制动过剩自学习
        4.4.2 引擎制动不足自学习
    4.5 自适应档位决策系统整体架构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功能软件实车测试
    5.1 试验车辆及其相关参数
    5.2 自适应档位决策系统软件实车道路测试
        5.2.1 坡道识别(广义坡道阻力)
        5.2.2 引擎制动适合度
        5.2.3 传统两参数换档测试(无修正)
        5.2.4 运动驾驶风格下的换档测试
        5.2.5 强制动下的提前降档测试
        5.2.6 上坡行驶时的升档延迟测试
        5.2.7 下坡行驶时强制降档测试
        5.2.8 下坡行驶降档自学习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10)JY5160TXJ10型车载式电驱修井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技术分析
    1.1 结构
    1.2 工作原理
    1.3 基本配置
        1.3.1 底盘车
        1.3.2 绞车
        1.3.3 变速器
        1.3.4 液力偶合器
        1.3.5 液压系统
        1.3.6 气压系统
        1.3.7 电气系统
    1.4 主要技术参数
    1.5 参数确定依据
    1.6 技术特点
2 现场试验及应用情况
3 结束语

四、自动变速器(具有液力偶合器)(论文参考文献)

  • [1]团中变速器传动特性分析及动力学模型研究[D]. 唐沛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基于分解模糊PID的车辆控制与主动避撞[D]. 邓尚劼.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AMT气动电磁阀性能预测以及改进控制研究[D]. 刘雨晨.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9)
  • [4]一文解读液力变矩器的前世今生[J]. 徐同华. 汽车维修, 2018(01)
  • [5]新型机械式可控软启动变速器的设计[J]. 蒋澄灿,芮延年. 机械工程学报, 2017(23)
  • [6]液力偶合器在淬火泵上的研究与应用[J]. 左先仁.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05)
  • [7]基于AMESim的带式输送机软启动方法研究[D]. 赵松.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 [8]车辆液力辅助起步与制动系统偶合器内流场特性研究[D]. 李涛. 吉林大学, 2011(09)
  • [9]自动变速器自适应档位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李尧. 上海交通大学, 2010(03)
  • [10]JY5160TXJ10型车载式电驱修井机[J]. 高天彪,柳旭阳,孟艳春. 石油机械, 2009(07)

标签:;  ;  ;  ;  ;  

自动变速器(带液力偶合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