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吕丽[1](2011)在《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中研究说明中学阶段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顺利的渡过青春期,进而按时完成学业。针对当前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余蕾[2](2020)在《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中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青少年的受教育情况也朝着一个良好的态势发展。但是绝大部分青少年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因素,这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阻碍,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应当进行及时的纠正。青少年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奋斗精神,怎样践行奋斗精神,至今尚无定论。在当今学术界,关于中学生奋斗精神相关的论文也较为鲜见,说明当下中学生的奋斗精神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探讨。同时,研究中学生奋斗精神,既可对中学生的成长之路起到适当的引领作用,也能为研究中学生奋斗精神的后来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基于对以上相关问题的思考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本研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第一章以成都市石室中学为例,采取了调查法、实践法和访谈法来进行深入探讨,在探讨的同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措施,探寻近年来关于中学生奋斗精神的研究现状以及不足之处,不断优化对策和建议。在指出当前中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之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第二章根据计划制定相关的研究设计,针对当前中学生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了解他们当下的学习和精神状态的前提下,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作出具体的说明。同时,文章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在了解中学生当前学习和生活状态的前提下,剖析他们对奋斗精神的看法,以及引领他们如何养成奋斗精神。在研究方法上,问卷调查法和个人访谈法运用得最多,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中学生奋斗精神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总体来看,该研究实用性较强,广泛性较强,时代性和综合性较强。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选题范围较广,导致研究的均衡性存在不足;方法论意识不强,导致研究的表述性不够规范;应用的研究较多,偏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等问题。这些影响因素主要与当前的教育制度、教育体系以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密切相关,也和选题能力以及自身专业素质密切相关。最后,文章从当前的教育现状以及可以采用的一些改进性建议出发,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学生的奋斗精神教育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思政学科发展的优势紧密结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中学生对奋斗精神的领悟力,同时,从课堂的教学和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深化中学生对奋斗精神的认识,为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准备。

茅辉[3](2019)在《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对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外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中国在外语课堂教学事业的发展成绩显着。在我国教学体系中,中学生作为外语课堂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进程相对缓慢,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纵观当下学习外语的中学生越发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将中学生在外语课堂教学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相结合,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前提,对中学生外语学习的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尝试找寻其精髓,探索适合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并总结教学结果。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内容包含了研究背景与意义,此外还对本文课题进行了理论性的综述,阐明现状发展,总结研究成果。介绍整个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思路与方法;以理论为基础参考,将其融入到实践中,在外语课堂教学作出展望。结合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使用案例,探讨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问题,力求为以后研究提供借鉴。第二章为蒙氏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观察研究中学生外语课程设计。了解此教学方法具备的价值取向。其中包含了教学方法使用时,目标的设置,相关措施的实施以及对课程的评价标准。无论是音标、词汇、阅读还是口语都需结合案例进行实际观察,并解释说明相关结果。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中学生在外语课堂教学调查。以A市几所国际学校为对象,结合实际设计调查问卷。了解蒙氏教学法对中学生学习外语带来的影响,教师对此教学法应用的态度,将理论结合实践,阐明教学原则与教师观、中学生观。掌握教学环境、工具、内容、角色、方法。最终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蒙特梭利教学法在中国应用的现状与取得的成绩。第三章为基于蒙特利教学法教学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国际学校课堂教学观察,整合不同形式的教学案例。对于中学生来讲,外语课堂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活动具备哪些典型特征,适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而中国国内中学生的教学与国外的教学是否会产生异样,能否在一定的方法下促使两者达到均衡。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前提,再融入蒙氏教学模式进一步展开操作。参考国际学校普通课堂结果,证明蒙氏教学法的优越性。与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对比,论证蒙特梭利教学法适用于中学生在外语课堂教学。第四章为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一定的建议。音标、口语、单词、阅读、整合教学这五个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蒙氏教学相融合。理论为前提,实例为辅助,探析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模式。最后为小结,总结概括全文。与蒙氏教学法相关的教学环境,以及实践中蒙氏教学法的发展情况。反思本文存在的不足与缺点,概括观察研究相关成果。展望蒙氏教学法在对教学外语中的应用。

林佳鹏[4](2019)在《农村中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Y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学校是学习知识的神圣殿堂,也是健康成长和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场所,全社会对学校教育寄予了太多的希望。在很多农村中学生的眼中,学校学习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捷径。但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日益显现。这使得本应是“一方净土”的农村中学校园也没能幸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威胁农村中学校园安全的首要因素。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叙事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即墨区Y中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危害。由现状入手,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分析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经过分析比较,发现学校和家庭的原因尤为突出。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陪伴孩子不到位、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认可度不高。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评价制度不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德育工作“表面化”、“形式化”;惩戒教育难以实施,欺凌“成本”太低;师资结构失衡,教师流动过频繁;班级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优良班风;对校园欺凌重视不足,在欺凌和打闹间“和稀泥”。根据对原因的分析,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策略。

肖小芬[5](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学校课堂上专门承担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高考的影响下越来越重视其知识性,淡化了其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通过调查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四大问题。通过分析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探究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策略,能够进一步帮助思想政治课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促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深度进行。论文正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在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意义进行了阐释。第三部分通实地问卷和访谈调查,总结出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受教育者、教育者、课程与教材和教学评价方式四个层面分析了制约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因素。第五部分则提出了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这些策略有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发挥,推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深入进行。

麦小桃[6](2019)在《初中生厌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人才竞争益发激烈,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学生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目标。但是目前,初中生厌学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实践中最为普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厌学势必影响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阻碍学校素质教育质量提高,削弱人才竞争力。为了剖析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本研究以阳江市N学校278名学生为被试,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以及情绪、动机、性格和具体行为表现多个维度对初中生厌学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班级类型和不同家庭结构初中生厌学现状;初中生厌学原因分析;应对初中生厌学现状的策略。经过分析调查数据,得出以下结果:1.初中三个年级总体厌学情况存在显着性差异,八年级厌学现象最严重,家庭、学校、学生性格特征是影响厌学的主要因素。2.不同性别学生的厌学总体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性。不同性别学生的厌学态度受家庭原因的影响程度有差异性,男生高于女生。3.普通班学生厌学情况比实验班严重,而且随年级的升高而加剧。4.不同家庭结构的学生厌学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性。根据数据结果,本研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着手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周建宇[7](2018)在《三门球运动对海安市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阅历的拓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中学生在价值选择时会产生很多心理矛盾和冲突。这些都会导致缺乏社会适应能力的中学生心理问题加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矫正,轻则出现偏执、逆反、冷漠、孤僻,产生无力感、无为感、孤独感,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重则产生自弃、逃避、反抗甚至自杀。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它也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无可替代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探究最佳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三门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球类运动,其所蕴含的各种教育理念及其教育实质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旨在通过三门球对海安市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提高海安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进一步验证三门球运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效性。本研究采用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量表法、实验对照法、统计分析法开展研究工作。根据研究目的及要求,实验前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海安市所属的所有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二年级学生抽样进行测试。经测试、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显着性差异。然后在两年的实验中,用三门球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在实验组开展全方位的三门球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对照组则按课程标准要求授课。两年实验后,又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测得的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三门球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初、高中实验组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和自责倾向两因子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是三门球技战术简洁、简便易学、射门相对容易,学生极易获得成功感,所以自信心增强了,焦虑心理、自责倾向自然会消除。2三门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初、高中实验组学生恐怖倾向、对人焦虑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是通过三门球激烈的竞争,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学生胆子大了,自然也就不存在恐怖倾向和对人焦虑了。3三门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初、高中实验组学生对人焦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因子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是三门球三方同场竞技,竞争更加激烈,培养了实验组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竞争能力所造成的结果。4三门球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初、高中实验组学生,经测试在调控情绪能力方面也明显好于对照组。三门球运动比赛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和胜负瞬息万变的不可预测性,使参与者经受了挫折的磨练,提高了调控情绪的能力。综上所述,三门球运动这些内在的功能特性,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极大提高。这就是实验组学生实验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的真正原因。

郝明亮[8](2018)在《中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其目的是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进而“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社会成员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法治意识水平对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不容忽视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法制教育还存在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本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对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制约中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法制教育提出思考对策。本文认为,提升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重引导中学生树立科学的法制观念,有效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经验,着力优化学校教育诸环节,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合力。

马义米[9](2018)在《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研究 ——以海南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荣誉观是反映价值观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但是一些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出现荣辱错位的现象,分不清什么是荣,什么是耻,潜伏着失调与混乱的危险。荣誉观总是受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家庭的中学生,他们的荣誉观是不同的。研究中学生的荣誉观,把握社会转型期中学生荣誉观的特征及成因,进而对培养他们正确的荣誉观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对个人成长、学校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生的荣誉观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成为研究的对象。中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荣誉观?这是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取海南省三亚市、海口市、文昌市、儋州市、琼中县和澄迈县的中学生作为调研对象,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994份是有效问卷。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首先探索了中学生荣誉观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学生荣誉观具有“崇高性”和“传统性”两个积极特征,同时还呈现出“功利性”、“不合理性”、“盲目性”三个消极特征。具体结果如下:1.具有崇高性,他们以遵循热爱祖国、敬业、诚实守信、友善这些核心价值观为荣;2.具有传统性,他们以热爱劳动、生活节约、孝敬父母、尊敬老师这些传统美德为荣;3.功利性,他们以钱多、官大为荣;4.不合理性,他们也以仇富、仇官为荣;5.盲目性,他们以外表美、攀比、炫富、早恋等这些所谓个性张扬的方式为豪。其次,研究者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内,采取与学生、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家长、教师、研究者等多方位的多次调查、访谈、作品分析,并尤其选择了30多位高中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加入生活史研究等方法,力图探索中学生荣誉观的成因。研究发现,中学生的荣誉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家庭方面,父母的价值观、教养方式、父母双方的教育理念等对中学生荣誉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学校方面,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不良的校风和班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校的管理文化等都直接影响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誉观。同辈群体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誉观,同学的不良观念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誉观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社会方面,社会的正能量有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誉观,而反映在社会层面的负能量(例如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和丑恶的现象、媒体对社会负能量的推波助澜、网络上不良信息的煽动等)则都不利于中学生正确荣誉观的形成。第三,作为一项教育博士论文的研究,除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外,研究发现还应透过教育行动研究加以正面佐证。为此,本研究在不断完善研究发现和研究结果的同时,还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应用于所任教的政治课上,这一部分的教育行动研究发现:为培养中学生正确的荣誉观,家庭、社会、学校等需要多方面形成正面教育的合力、共建荣誉教育或榜样教育联合体,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三个方面:第一是家庭育人功能的正面发挥依赖于教师的积极参与;第二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耐心的积极人生指导对于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第三是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对于大多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影响力十分重要。本研究的研究结论为: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是社会荣誉观的晴雨表,一方面折射并反映了社会荣誉观,表现为“崇高性”与“传统性”的主流与“功利性”、“不合理性”、“盲目性”的支流并重;另一方面在不能把握宏观社会教化环境的现实情况下,微观教育环境的创设和行动仍然具备引领和改变中学生荣誉观的可能,尤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通过创设家校正面教育合力、教师对学生的正确人生指导教育、加强同辈群体的教育功能等措施,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地引导中学生正确荣誉观的养成。当然,如果能够结合宏观社会教化环境,强化政府的教育责任,控制各类媒体和舆论的正能量影响力,则更有利于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马超俊[10](2017)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学校社会工作实践探索 ——以西安GJ中学为例》文中认为处于少年期的中学生,会逐渐出现一些生理特征的变化,伴随而来会有一系列心理特征的反应,比如开始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尝试扮演不同角色,形成自我认同等,加之日新月异的世界也不断影响着喜欢新事物的中学生,因此心理成长对于中学生就显得非常重要。但就我国目前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学生的学业成就始终是学校关注的第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视,即使有学校开展了一些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但传统的方式也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中学生的需求。本文以西安GJ中学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了 GJ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其成因,并且运用小组工作法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实践探索。良好的小组成效印证了学校社会工作应用于中学在心理健康成长的切实可行。不仅能够对GJ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弥补,适当拓宽GJ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途径,而且可以提升GJ中学学生应对心理不适的能力,增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最后在综合现状分析和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对GJ中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构建学生的支持网络,完善教育者组织体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等,着重论述了学校应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成长中心,包括宗旨,理念,日常的工作内容,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法等,希望能在GJ中学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教育模式。

二、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历程
    (一) 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的矛盾
    (二) 独立意识与能力不足的矛盾
    (三) 意识强烈和阅历缺乏的矛盾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 学习方面
    (二) 交往方面
        1. 师生关系紧张。
        2. 同学关系不融洽。
        3. 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三) 情感方面
三、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 自身因素
    (二) 家庭因素
    (三) 学校因素
        1. 应试教育的影响。
        2. 教师心理惩罚的影响。
        3. 心理教育的落后。
    (四) 社会因素
四、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加强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 加强家庭教育, 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三) 学校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创造良好的的校园文化环境。
        2. 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建立心理档案。
        3.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4.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5.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6. 重视体育锻炼的作用。
        7. 营造良好的的社会环境。

(2)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中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理论解读及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理论诠释
        (一)中学生奋斗精神的内涵
        (二)中学生奋斗精神的类型
        (三)中学生奋斗精神的主要特征
        (四)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目标
    二、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中学生向上拼搏的积极性
        (二)助益中学生找到奋斗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引发中学生的持续思考
        (四)丰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第二章 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现状分析——以成都石室中学为例
    一、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现状调查
        (一)关于石室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
        (二)关于石室中学家长的问卷调查
        (三)关于石室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
        (四)关于石室中学校长的个人访谈
    二、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奋斗精神的意识
        (二)学校教育导向以应试教育为主
        (三)社会宣扬树立奋斗精神的力度不够
        (四)中学生缺乏树立奋斗精神的自觉意识
    三、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现状归因
        (一)教师对奋斗精神培养认识不到位
        (二)素质教育理念的缺乏
        (三)新时代的奋斗标杆宣扬不足
        (四)学生参与相关教育相对较少
第三章 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对策
    一、家长榜样示范
        (一)以身作则
        (二)自我反省
        (三)及时沟通
        (四)耐心指导
    二、教师强化引导
        (一)推动学科建设,实现教学目标
        (二)注重培养方法,实现知识进步
        (三)突出学习效果,实现能力提升
        (四)注重奋斗过程,实现精神升华
    三、学校高度重视
        (一)通过英雄事迹来鼓励中学生树立奋斗精神
        (二)把奋斗精神纳入评选三好学生标准当中
        (三)建立班级奋斗精神奖惩制度
        (四)各科教师定期参与奋斗精神教育培训
    四、社会树立标杆
        (一)开展奋斗精神讨论活动
        (二)开展奋斗精神评选活动
        (三)开展奋斗精神演讲活动
        (四)开展奋斗精神榜样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对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1. 中国国内外语音标中学生学习研究成果
        2. 中学生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研究
        3. 中学生在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调查研究法
        3. 观察法
        4. 访谈法
    (五)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1. 蒙特梭利教育特点
        2.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3. 蒙特梭利语言教育内涵与教学法
        4. 蒙特梭利教育在中国的推广
    (六) 蒙特梭利教学法对高中英语课堂的积极影响
        1. 蒙特梭利教学法能帮助中学生学习和理解外语知识,形成初步概念
        2. 蒙特梭利教学法能促进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蒙特梭利教学法能激发中学生对外语活动的兴趣
        4. 蒙特梭利教学法能为中学学习外语奠定了基础
二、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中学生在外语课堂教学调查分析
    (一) 调查设计与课堂案例观察
    (二) 观察时长
    (三) 课堂观察
        1. 教学环境
        2. 混龄教学
        3. 课堂与热身相关活动
        4. 进行音标教学
        5. 词汇教学
        6. 阅读教学
        7. 口语教学
三、蒙特梭利教学法教学课堂效果对比研究
    (一) 中学生课程成长档案汇总
    (二) 学期成果总结
    (三) 蒙特梭利教学法教学课堂效果
    (四) 传统教学模式与蒙特梭利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四、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模式调查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 调查方式与结果分析
    (二) 蒙特梭利教学法在中学生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蒙特梭利教学法中学生观调查分析
        2. 蒙特梭利教学法教师观调查分析
        3. 蒙特梭利教学法教学原则调查分析
    (三) 蒙特梭利教学法中角色调查分析
        1. 教师角色分析
        2. 教师内容的改进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农村中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校园欺凌
        (二)校园暴力
        (三)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联系和区别
    五、校园欺凌角色的划分
        (一)欺凌者
        (二)被欺凌者
        (三)欺凌与被欺凌双重身份者
        (四)旁观者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叙事法
        (四)问卷调查法
    七、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中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以Y中学为例
    一、Y中学校园欺凌的发生情况调查和分析
        (一)年级差异对校园欺凌认知的影响
        (二)年级差异对校园欺凌角色的影响
        (三)性别差异对校园欺凌发生频率的影响
        (四)性别差异对校园欺凌主要类型的影响
        (四)被欺凌者与欺凌者的一般特征
        (六)被欺凌者的应对差异
        (七)校园欺凌发生的场所差异
    二、校园欺凌的主要特征
        (一)隐蔽性
        (二)模糊性
        (三)群体性
        (四)多样性
        (五)普遍性
        (六)危害性
第三章 农村中学校园欺凌频发的原因分析
    一、个体自身的原因
        (一)身心发展不平衡
        (二)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释放
        (三)渴求来自同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结构不完整
        (二)父母陪伴孩子不到位
        (三)父母受教育水平偏低
        (四)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认可度不高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评价制度不完善,片面追求升学率
        (二)德育工作“表面化”、“形式化”
        (三)惩戒教育难以实施,欺凌“成本”太低
        (四)师资结构失衡,教师流动过频繁
        (五)班级管理不到位,没有形成优良班风
        (六)学校对欺凌重视不足,在欺凌和打闹间“和稀泥”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缺少处理未成年欺凌者完善的法律依据
        (二)农村不良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
        (三)大众传媒中负面信息的不良引导
第四章 农村中学校园欺凌问题预防和处理策略探讨
    一、家庭方面
        (一)预防策略
        (二)处理策略
    二、学校方面
        (一)预防策略
        (二)处理策略
    三、社会方面
        (一)弘扬优秀文化,消除农村不良社会风气
        (二)擦亮“尊师重教”底色,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三)加强校园欺凌的专项立法,重新定义年龄界线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概述
    (一) 概念界定
        1. 高中思想政治课
        2. 心理健康教育
        3.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二) 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1. 理论基础
        2. 思想资源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衡量标准
        1. 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是否得到提升
        2. 学校德育实效是否得到提升
        3. 校园问题事件是否有所减少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意义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1. 高中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的要求
        2. 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心育”的素材
        3.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科的渗透
        4. 教师更好地进行“心育”的需要
        5.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6. 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有助于增强高中生心理素质
        2. 有助于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3. 有助于扩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情况
        1. 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问卷调查
        2. 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访谈调查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1.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2. 师生对学科和自身认识不到位
        3. 学校和老师过于追求“升学率”
        4. 整合思想政治课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难度
四、制约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分析
    (一) 制约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受教育者层面原因
        1. 特殊的身心阶段加剧“心育”渗透的难度
        2. 独生子女的身份导致心理问题更加严峻
        3. 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位加大“心育”的工作量
        4. 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心育”功能认识不到位
    (二) 制约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者层面原因
        1.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渗透”心育的基础
        2. 教师的心理知识制约渗透“心育”的水平
        3. 教师挖掘教材能力是渗透“心育”的前提
        4. 师生关系影响渗透“心育”的深度
    (三) 制约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与教材层面原因
        1. 课程的数量和性质引导人们对课程的认识
        2. 教材和素材是渗透“心育”的载体
    (四) 制约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价层面原因
五、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素养
        1. 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2. 有针对性地加强“心育”
        3. 提升思想政治老师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意识
        4. 教师常规考评和资格考试重视心理学相关知识
        5. 打破传统“秧田式”格局,创建民主、愉快的教学环境
        6. 改进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交流和沟通
        7. 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心育”素材
    (二) 完善课程和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目标导向性
        1. 完善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
        2. 科学制定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
    (三) 完善教学评价系统,发挥评价促教学的作用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2. 评价方式多样化
        3. 评价原则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6)初中生厌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教育改革“以人为本”发展趋势的需求
        二、学校推行素质教育面临的挑战
        三、初中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
        一、厌学
        二、理论依据
    第二节 国外相关研究
        一、国外对厌学现状的研究
        二、国外对厌学原因的研究
        三、国外关于应对厌学的对策的研究
    第三节 国内对厌学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厌学主体的研究
        二、关于厌学问题研究的地域性
        三、关于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
        四、关于厌学问题的应对策略的研究
        五、对厌学问题的研究视角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三、研究工具
    四、研究思路
    五、基本框架
    六、研究假设
第三章 研究数据分析
    第一节 初中生厌学的年级性差异
        一、初中生厌学总体差异
        二、厌学原因差异
        三、情绪、动机、性格、具体行为表现的年级性差异
    第二节 初中生厌学情况的性别差异
        一、不同性别学生厌学总体差异
        二、厌学原因差异
        三、情绪、动机、性格、具体行为表现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初中生厌学情况的班级类型差异
        一、不同类型班级厌学总体差异
        二、七年级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厌学情况差异检验
        三、八年级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厌学情况差异检验
        四、九年级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厌学情况差异检验
    第四节 初中生厌学情况的家庭结构差异
        一、厌学原因差异
        二、情绪、动机、性格、具体行为表现的家庭结构差异
    第五节 讨论总结
第四章 初中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宏观系统的影响
        一、不当价值观的误导
        二、电子产品的诱惑
    第二节 微观系统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 初中生厌学问题应对对策
    第一节 宏观系统方面对策
        一、积极宣传正能量
        二、创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第二节 微观系统方面对策
        一、家庭方面对策
        二、学校方面对策
        三、个人方面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论文类
    四、网络资源类
    五、外文类
    六、其他类
附录:初中生厌学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三门球运动对海安市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近几年各地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2.2 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1.2.3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2.4 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访问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量表法
        2.2.4 实验对照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门球运动简介
        3.1.1 三门球的起源和发展
        3.1.2 三门球的主要特征
        3.1.3 三门球的基本形态
        3.1.4 三门球的主要特性
        3.1.5 三门球运动的功能
    3.2 实验前,初、高中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统计分析
        3.2.1 实验前《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试表的发放和回收
        3.2.2 实验前初中实、对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3.2.3 实验前高中实、对两组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统计分析
        3.2.4 影响海安市初、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分析
    3.3 实验后初、高中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统计分析
        3.3.1 实验后《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测试表的发放和回收
        3.3.2 实验后,初中实、对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3.3.3 实验后高中实、对两组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3.4 三门球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分析
        3.4.1 三门球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
        3.4.2 三门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3.4.3 三门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3.4.4 三门球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
        3.4.5 三门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3.5 论文实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参考文献
6 读研期间获奖和发表的文章和课题
7 附录
8 致谢

(8)中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综述
    2.2 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章 中学生法制教育概述
    3.1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3.2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特性
        3.2.1 受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
        3.2.2 法制教育内容具有保障性。
    3.3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
        3.3.1 全面培养中学生的法制观念。
        3.3.2 使中学生系统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
        3.3.3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
    3.4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功能
        3.4.1 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3.4.2 提升中学生法律素质的可行途径
        3.4.3 预防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
        3.4.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核心内容
第四章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4.1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优势
        4.1.1 中央对中学生法制教育工作高度重视
        4.1.2 地方在中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具有较好的经验基础
    4.2 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4.2.1 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还不够主动
        4.2.2 中学法制教育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方式不够多元
        4.2.3 中学法制教育者整体法律水平不高
        4.2.4 中学法制教育教学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
        4.2.5 法制教育资源较为分散
    4.3 中学生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法制教育价值认识缺乏充分性
        4.3.2 法制教育教学体系缺乏实践化
        4.3.3 法制教育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
        4.3.4 法制教育者专业学习缺乏跟进性
        4.3.5 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科学性
第五章 新时代改进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5.1 思想认识层面
        5.1.1 加强引导,进一步树立中学生的敬法、学法、尊法观念
        5.1.2 家校联合,进一步强化学生家长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养
    5.2 课程设置层面
        5.2.1 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注重教育实践化
        5.2.2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强化整体联动性
    5.3 教育系统层面
        5.3.1 坚持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拓展社会教育的有益补充和资源整合
        5.3.2 坚持发展性整体性思维,全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创新的法制教育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研究 ——以海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时代的要求
        三、正确的荣誉观是中学生树立“三观”的基础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问题
        一、初始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转换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荣誉
        一、荣誉的内涵
        二、中学生的荣誉称号
    第二节 荣誉感
        一、荣誉感的内涵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荣誉观
        一、文献综述
        二、中学生荣誉观的内涵
        三、对已有文献的分析
第三章 中学生荣誉观的特征
    第一节 崇高性:中学生以遵循核心价值观为荣
        一、中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
        二、中学生以敬业为荣
        三、中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
        四、中学生以友善为荣
    第二节 传统性:中学生以弘扬传统美德为荣
        一、中学生以热爱劳动为荣
        二、中学生以生活节俭为荣
        三、中学生以孝敬父母为荣
        四、中学生以尊敬老师为荣
    第三节 功利性:中学生以钱多、官大为荣
        一、中学生以钱多为荣
        二、中学生以官大为荣
    第四节 不合理性:中学生以仇富、仇官为荣
        一、中学生以仇富为荣
        二、中学生以仇官为荣
    第五节 盲目性:中学生以个性张扬为荣
        一、中学生以外表美为荣
        二、中学生以攀比为荣
        三、中学生以炫富为荣
        四、中学生以早恋为荣
第四章 中学生荣誉观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父母的家庭育人教育对中学生荣誉观的影响
        一、父母的品德决定中学生的荣誉观
        二、父母的言行催生了中学生的荣誉观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参与中学生荣誉观的形成
    第二节 学校的人生指导教育对中学生荣誉观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滋养中学生的荣誉观
        二、教师塑造中学生的荣誉观
        三、同辈群体是中学生荣誉观形成的参照物
    第三节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荣誉观的影响
        一、官场不正之风为中学生形成错误的荣誉观提供生存的土壤
        二、扭曲的价值观是中学生形成错误的荣誉观的舵手
        三、非主流文化全面冲击中学生正确的荣誉观
        四、不良媒体强势参与中学生荣誉观的建构
第五章 培养中学生正确的荣誉观的建议
    第一节 父母要重视中学生的家庭育人教育
        一、父母要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二、父母要培养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三、父母要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节 学校要加强中学生的人生指导教育
        一、要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要培养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要加强中学生的羞耻观教育
    第三节 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国家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二、要净化媒体舆论,宣传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三、要传播社会正能量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中学生的荣誉观整体上是正确的
        二、中学生的荣誉观存在消极因素
        三、中学生的荣誉观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影响
        四、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培养中学生正确的荣誉观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二、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是荣誉观研究的源泉
        三、观念与行为存在反差
        四、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更适合中学生荣誉观研究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三、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科研成果
后记

(10)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学校社会工作实践探索 ——以西安GJ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学校社会工作
        1.4.2 心理健康
        1.4.3 心理健康成长
    1.5 理论基础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1.6.1 关于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
        1.6.2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
        1.6.3 文献述评
    1.7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西安GJ中学心理健康及教育现状
    2.1 心理健康现状
        2.1.1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概况
        2.1.2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
    2.2 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2.1 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
        2.2.2 西安GJ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2.2.3 西安GJ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2.3 心理健康及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3.1 学校因素
        2.3.2 家庭因素
        2.3.3 中学生自身因素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实践探索
    3.1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实践
        3.1.1 小组活动简介
        3.1.2 小组目标
        3.1.3 小组活动过程
    3.2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实践评估
        3.2.1 评估方法
        3.2.2 小组活动评估
第四章 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
    4.1 建立健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支持网络
    4.2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者组织体系
    4.3 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成长中心
        4.3.1 心理健康成长中心基本情况
        4.3.2 心理健康成长中心的工作内容
        4.3.3 心理健康成长中心的工作方法
    4.4 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第五章 结语
    5.1 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价值观指导
    5.2 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的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组活动表格
    附录二: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四、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吕丽. 法制与社会, 2011(35)
  • [2]中学生奋斗精神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中生为例[D]. 余蕾. 西南大学, 2020(01)
  • [3]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对中学生外语课堂教学的研究[D]. 茅辉. 苏州大学, 2019(03)
  • [4]农村中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Y中学为例[D]. 林佳鹏. 青岛大学, 2019(02)
  • [5]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 肖小芬. 苏州大学, 2019(06)
  • [6]初中生厌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麦小桃.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7]三门球运动对海安市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 周建宇. 苏州大学, 2018(04)
  • [8]中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研究[D]. 郝明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9]当代中学生的荣誉观研究 ——以海南省为例[D]. 马义米.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 [10]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学校社会工作实践探索 ——以西安GJ中学为例[D]. 马超俊. 西北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