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省内上班,还不如“坐对了”

去省内上班,还不如“坐对了”

一、出省打工不妨“对号入座”(论文文献综述)

周静芳[1](2017)在《《杂文选刊》研究(2001-2010)》文中指出《杂文选刊》是一本关注社会、反思历史,具有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刊物,是杂文观念、杂文作家以及杂文作品的推介、传播平台,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杂文选刊》始终恪守办刊初衷,以“引领杂文创作走向、培养杂文作家、繁荣杂文、普及杂文”为责任,放眼全国报刊杂志,准确把握杂文及其周边品种的评价尺度,在各类报刊杂志中“优中选优”,不仅扶植了许多优秀的杂文作家并且对中国当代杂文具有很好的甄选、引导和推动作用。同时,《杂文选刊》对历史与现实高度负责任的理念与精神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向社会文化空间蔓延,文学期刊被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新媒体的冲击中,《杂文选刊》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与读者的阅读期待不断地自我更新,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2001年《杂文选刊》的改版为切入点,通过重点整理新世纪前十年选入该刊的杂文,从宏观角度梳理《杂文选刊》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它的价值定位与栏目设置,从微观角度分析《杂文选刊》甄选的杂文作品,从而探讨改版后《杂文选刊》发展的成功之道与其在中国当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杂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全文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宏观方面梳理《杂文选刊》的发展历程并分析《杂文选刊》的价值定位、栏目设置特点,从而探讨《杂文选刊》在当代杂文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杂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引领作用。第二、三章从微观角度分析“公民讲坛”与“百字杂文”、“立此存照”与“史海备忘录”这四个经典栏目作品的特点,探讨《杂文选刊》作为杂文性刊物对历史与现实承担的责任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张杰[2](2012)在《火车的文化政治》文中研究表明铁路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维多利亚社会的时代特征和核心标志。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引发了人们持久的争论、怀疑、排斥或追捧、迷恋。敏感的艺术家、思想家们马上意识到,它开启的是一个新的纪元,人的时空概念、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将因之而发生深刻的转变。可以说,铁路早已超出作为交通工具的单纯能指,而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社会文化氛围、国民性等问题的象征性指数,其文化影响至今仍广泛体现在各类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在中国,如果说,轮船、大炮是清政府因军事溃败而主动引入借以实现自强之愿的现代技术,鸦片是被列强强行输送给国人用来麻痹其身体与灵魂的腐败性物质,那么铁路则是西方擅自在中国领土空间上开掘、试图将中国纳入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媒介。论文第二章将分三方面探讨晚清社会对铁路这种现代物质的接受态度。其一,大致从1863年起,清政府开始面对修还是不修铁路的困惑。论文以拆铁路现象为线索,以吴淞铁路事件、义和团为个案,分别探讨了晚清政府、官员、民众对火车这种现代交通工具的文化想象与认知。文章还将铁道游击队与吴淞铁路事件、义和团进行了比较,以分析它们在意识形态评价、文化影响上的不同。其二,甲午战后,巨大的国耻引发了社会各界空前的“铁路热”,在部分官员和维新派的言论中,铁路被塑造成继轮船大炮之后又一个能使国富民强的物质神话。然而清政府本欲自主修路,却又不得不四处借债,从而自我颠覆了那种一开始就拆铁路的自尊姿态,造成因路割地、各帝国借铁路线划分势力范围的空前大分割。以日本等为代表的帝国还制造了一些“国中之国”。论文以卢汉铁路和南满铁路公司为个案详细分析了铁路在帝国主义殖民过程中的重要媒介作用,认为在这众国瓜分的过程中路权的严重丧失造成了国人文化心理中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本节还会将中国铁路与同时期的印度铁路作对比,考察两者对这种殖民媒介的不同接受态度。第三节,作为国家性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铁路线的规划是以政治中心为本位的。但当铁路真正进入封建帝国的内核与禁忌之区时,则标志着清政府已然完全丧失抵抗能力,不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技术上、政治上,它都已经丧失对抗的资本和话语权。李劼人的长篇巨着《大波》和保路运动的史实显示出,铁路事件还激化了中央集权政府与地方政府、民众之间的权力冲突。清政府最初所担忧的铁路或可导致天下大乱最终完全演变成了现实。宏大叙事之后,第三章将探讨火车与一些现代经验的关系,比如火车与时间,火车与空间,火车与规训,火车与民主。铁路的大规模拓展促成了标准时间的出现,从而重新组织和规范了现代人的生活。1876年至1877年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有幸提前享受到了这种现代交通工具,体验到了“缩地”之乐。可见,对国家,是痛苦的谈判、赎买、拆除过程;对民众,则是持续了一年半的快乐一日游。铁路的确促成了现代社会的大规模旅游、平民旅游,这本身构成了大众民主进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阶段,不过火车在区分和融合社会等级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功效。同时,作为一种集体性、规模性的运营系统,它对现代社会规训氛围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论文认为,铁路系统的运营机制与福柯所研究的现代社会规训机制有很多相似、对应之处,尤其是体现在铁路对内部工作人员、对乘客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而乘客与乘客之间也因为彼此陌生却要长久对坐这些现代社会已然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产生了紧张、怀疑、敌意、注视等问题。最后,论文指出,“铁路时代”已成过去:在中国,意味着那种将铁路视为殖民媒介和国耻、举国上下探讨铁路救国的时代已成过去;在西方,则意味着将铁路视为最重要的交通方式、视为技术优势、启蒙和现代性的代表、全民迷恋铁路的时代已然消失在历史的回忆中。铁路在当代面临汽车、飞机、互联网、手机等这些新的对手,这些对手们提供了一种更具灵活性、自主性、便捷性的移动方式。火车身上承载的诗意随着疾速的高铁逐渐黯淡,但它必将永远在国民的文化记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冯积岐[3](2008)在《两个冬天,两个女人》文中研究指明A1其实,达若在楼梯上碰见的女人就是王萍。他先是听见了脚步声,尔后,才注意到她的。她的脚步声细碎、急促,仿佛雨后的蓝天一样亮眼。他不觉抬起了眼,对她一瞟,她捂着一只大口罩,扑入他眼帘的是她那光洁的额头和白皙的脖颈。她的脖颈不是那

青莲[4](2001)在《出省打工不妨“对号入座”》文中指出

二、出省打工不妨“对号入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省打工不妨“对号入座”(论文提纲范文)

(1)《杂文选刊》研究(2001-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杂文选刊》的价值定位与栏目设置
    第一节 价值定位
    第二节 栏目设置
第二章 现实关注:“公民讲坛”与“百字杂文”
    第一节 “公民讲坛”
    第二节 “百字杂文”
第三章 历史反思:“立此存照”与“史海备忘录”
    第一节 “立此存照”
    第二节 “史海备忘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2)火车的文化政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绪论:为什么是火车?
    1.1 火车的双面形象
    1.2 西方关于火车现象的研究
    1.3 国内关于火车现象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目标与论文框架
第2章 火车的政治经济学:以晚清为例
    2.1 拆铁路:国家控制与民间暴力
        2.1.1 吴淞铁路:买而拆之
        2.1.2 义和团
        2.1.3 铁道游击队
    2.2 铁路:殖民的媒介
        2.2.1 甲午战后:铁路热
        2.2.2 借洋债:因路割地
        2.2.3 铁路附属地
        2.2.4 印度铁路
    2.3 国家与地方之关系:保路运动
        2.3.1 政治中心为本位:卢汉铁路
        2.3.2 铁路国有导致保路运动
第3章 火车与现代经验
    3.1 火车与时间
        3.1.1 铁路时间
        3.1.2 《香雪》:停站一分钟
        3.1.3 《还乡记》:错过时刻表
    3.2 火车与空间
        3.2.1 1876 -1877 年上海的铁路旅游
        3.2.2 铁路旅行作为一种艺术
    3.3 火车与规训
        3.3.1 与福柯的规训机制对应
        3.3.2 规训的表现
    3.4 火车与民主
第4章 结论:行将消失的浪漫
参考文献
附录

四、出省打工不妨“对号入座”(论文参考文献)

  • [1]《杂文选刊》研究(2001-2010)[D]. 周静芳. 宁夏大学, 2017(02)
  • [2]火车的文化政治[D]. 张杰.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2(06)
  • [3]两个冬天,两个女人[J]. 冯积岐. 安徽文学, 2008(10)
  • [4]出省打工不妨“对号入座”[J]. 青莲. 成才, 2001(01)

标签:;  ;  ;  ;  

去省内上班,还不如“坐对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