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加强广电行业执法

遂川县加强广电行业执法

一、遂川县加大广电行业执法力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楚楚[1](2019)在《江西省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以资溪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同时,江西省省委在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的二十四字发展方针,致力于全面推进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效果。只有全力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助力推进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以资溪县为例,全面分析了资溪县在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客观的指出了资溪县在发展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经济总量较小等问题,并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多渠道筹措资金等方式推进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资溪县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论证了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在系统梳理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总结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对推进全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同时,通过对县域经济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两者关系的研究,得出结论即县域经济发展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反之,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又会助推县域经济的发展,适当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县域人民就可以同时拥有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冯志峰[2](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彭闯[3](2016)在《基于GIS的县域游憩机会谱(ROS)研究 ——以炎陵县为例》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界定了游憩、游憩机会、游憩环境等的相关概念及内涵。采用RTK和HNCORS相结合的方式,应用GIS的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采集了炎陵县的1:25000分幅数字正射影像(DOM)31幅、道路面层和道路中心线层矢量数据、房屋及建筑区面层矢量数据、河流水系面层矢量数据、主要旅游资源点层矢量数据和主要公共服务资源点层矢量数据。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了炎陵县林地“一张图”、炎陵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炎陵县文化旅游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申报材料等现有资料,建立了炎陵县游憩资源数据库。依据美国林务局发布的1982版和美国林务局东北研究站发布的2003版游憩机会谱应用指南、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和炎陵县的地形地貌特征、新英格兰地区的人口与面积数据、炎陵县的人口与面积数据以及地理信息数据,确定了炎陵县游憩机会谱的分级指标:原始区域至少距离“等级道路”2.57km,面积大于9.71km2,道路密度和建筑密度低;半原始区域距离“硬化道路”0.64km以上,但不超过“等级道路”的2.57km距离,面积大于3.24kmm2,道路密度和建筑密度低到中等;通道路的自然区域距离“硬化道路”0.64kmm以内,道路密度和建筑密度低到中等或中等;乡村区域的道路密度和建筑密度中等或中等到高,存在公共服务资源;城市区域的道路密度和建筑密度高,通常公共服务资源众多。应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密度分析和距离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县域游憩机会谱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GIS平台,在CGCS2000坐标系下,依据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构建了炎陵县的游憩机会谱,共分为6个等级:(1)原始,面积209.11km2,占县域面积的10.30%;(2)半原始无机动车,面积365.43 km2,占县域面积的18.00%;(3)半原始有机动车,面积174.26 km2,占县域面积的8.58%;(4)通道路的自然区域,面积643.71 km2,占县域面积的31.71%;(5)乡村,面积562.29km2,占县域面积的27.70%,其中不发达的乡村297.72km2,半发达的乡村188.38km2,发达的乡村76.19 km2,分别占县域面积的14.67%、9.28%和3.75%;(6)城市,面积75.37 km2,占县域面积的3.71%,其中不发达的城市23.66 km2,半发达的城市31.57 km2,发达的城市20.14 km2,分别占县域面积的1.16%、1.56%和0.99%。应用GIS的符号系统等功能,通过作图直观展示各游憩机会等级的分布情况。结合林地“一张图”,对各个等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例举了各等级适合进行的游憩活动。针对游憩机会谱在游憩资源管理、旅游景区选址和森林风景资源游憩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炎陵县的游憩资源清查、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李生[4](2012)在《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研究 ——以内蒙古草原生态移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一样,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而且二者往往相伴而生,处于交织状态。这严重威胁着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贫困问题,在21世纪初,中国政府开始广泛探索并实施生态移民战略。就是通过对生活在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贫困人口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实施搬迁,达到消除贫困和改善生态的双重目标,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其实质是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移民战略的实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政府高层的高度关注,也因此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日益勃兴,并取得了许多积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还缺乏从生态移民战略高度做系统化梳理。生态移民战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理应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角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便以此为切入点做一番尝试性研究。本文采用跨学科研究、文献综述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众多具体社会科学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从生态移民战略形成依据、历史过程、逻辑构成、实践价值、具体实施等方面,结合内蒙古草原生态移民的实践,对生态移民战略作系统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移民战略理论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的形成发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国外关于人口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方面探讨了生态移民战略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从中国的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生态移民可行性因素和已有的生态移民成功经验三方面探讨了生态移民战略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最后从生态移民战略的提出、形成、发展和完善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二部分,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的逻辑构成。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文件为依据,结合相关的理论成果,阐述了生态移民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战略目标和步骤、战略内容和重点以及战略保障体系。第三部分,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的实践价值。主要运用国家生态安全理论、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城镇化理论和反贫困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生态移民战略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推进农村扶贫方面的指导意义。第四部分,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实施遇到的障碍及对策。生态移民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们思想观念、资金投入、组织管理、制度供给、产业发展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遇到许多困难,产生许多问题。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保证生态移民战略的顺利实施。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角,尝试从战略的高度,构建相对完备、系统的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的基本理论框架,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生态移民战略理论的系统化,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助于国家和地方进一步完善生态移民政策,更好地指导国家和各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生态移民实践,使得生态移民实践坚持科学发展方向,保证生态移民战略的顺利实施,既达到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目的,也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人与自然相和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共生,维护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局面。同时,也为学者继续加强对生态移民问题的研究提供较完备的理论参照。

尹小明[5](2009)在《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各国政府坚持不懈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我国行政服务中心从90年代末开始探索建设,现已成为普遍趋势,全国各地市、县两级政府均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起步较早,对促进吉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突出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公众需求的不断提高,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逐渐暴露,并制约着下一步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公共性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代表制理论为基础,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借鉴,学习国内外一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经验,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法律制度等方面来剖析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从规范化建设、公共服务理念、内外部环境以及其他方面来研究加强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对策。对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尚属首次,也是本论文的最大创新之处。

梁礼和[6](2000)在《遂川县加大广电行业执法力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遂川县加大广电行业执法力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遂川县加大广电行业执法力度(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以资溪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县域经济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现状
        1.2.2 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
        1.2.3 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之处
第2章 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综述
    2.1 县域行政管理与经济发展理论相关概述
        2.1.1 县域经济
        2.1.2 县域行政管理
        2.1.3 县域生态经济
    2.2 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
        2.2.1 生态文明建设
        2.2.2 可持续发展
        2.2.3 循环经济
        2.2.4 低碳经济
    2.3 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2.3.1 县域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2.3.2 生态文明建设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2.3.3 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点即县域生态经济
第3章 江西省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
    3.1 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3.1.1 江西省县域行政划分
        3.1.2 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3.2 江西省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3.2.1 江西省生态环境现状
        3.2.2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做法
    3.3 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能力不强
        3.3.2 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矛盾突出
        3.3.3 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
        3.3.4 生态保护投入不足
        3.3.5 发展思路不清晰,观念陈旧
第4章 资溪县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实证研究
    4.1 资溪县县域情况概要
        4.1.1 资溪县县域行政区划概要
        4.1.2 资溪县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2 资溪县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概况
        4.2.1 资溪县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4.2.2 资溪县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4.3 资溪县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分析
        4.3.1 主成分分析
        4.3.2 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分析
第5章 推进县域经济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对策
    5.1 转变发展理念,深化政府机制体制改革
        5.1.1 完善生态行政建设,推进政府转型
        5.1.2 完善政府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引入生态文明建设指标
        5.1.3 严格监督管理,完善问责机制
    5.2 强化政府引导,推进产业体系绿色升级
        5.2.1 开发绿色农业生产链
        5.2.2 培育低碳工业体系
        5.2.3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业
    5.3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5.3.1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5.3.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4 构建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战略模式
        5.4.1 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多样化人才队伍
        5.4.2 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区域辐射作用
        5.4.3 加强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5.4.4 加强舆论宣传,培养生态文明文化
    5.5 打好生态牌,多措并举筹集资金
        5.5.1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5.5.2 积极向上争取生态补偿金
        5.5.3 吸引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3)基于GIS的县域游憩机会谱(ROS)研究 ——以炎陵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游憩机会谱国外研究综述
        1.3.2 游憩机会谱国内研究综述
        1.3.3 GIS应用于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1.4 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界定
        1.4.1 游憩
        1.4.2 游憩机会
        1.4.3 游憩环境
        1.4.4 游憩体验
        1.4.5 CGCS2000
        1.4.6 林地“一张图”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炎陵县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特征
        2.1.5 河流水系
        2.1.6 野生植物
        2.1.7 野生动物
    2.2 炎陵县社会经济状况
        2.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2.2.2 民族与宗教
        2.2.3 社会经济状况
    2.3 炎陵县游憩资源现状
        2.3.1 森林资源
        2.3.2 景观旅游资源
        2.3.3 公共服务资源
3 数据获取、处理及指标研究
    3.1 数据采集和处理工具
        3.1.1 数据采集工具
        3.1.2 数据处理工具
    3.2 数据采集方法
        3.2.1 矢量化
        3.2.2 地理配准
        3.2.3 空间校正
    3.3 数据获取
        3.3.1 获取渠道
        3.3.2 数据采集
    3.4 数据处理
        3.4.1 数字正摄影像(DOM)
        3.4.2 道路
        3.4.3 房屋及建筑区
        3.4.4 公共服务资源
        3.4.5 旅游资源
        3.4.6 河流水系
    3.5 指标研究
        3.5.1 环境特征分析
        3.5.2 体验特征分析
        3.5.3 偏远程度
        3.5.4 区域规模
        3.5.5 人类迹象
        3.5.6 使用密度
        3.5.7 管理强度
4 炎陵县游憩机会谱影响因子分析
    4.1 分析方法
        4.1.1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4.1.2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4.2 影响因子分析
        4.2.1 行政驻地分析
        4.2.2 道路分析
        4.2.3 房屋及建筑区分析
        4.2.4 公共服务资源分析
        4.2.5 旅游资源分析
        4.2.6 地形分析
        4.2.7 林种分析
        4.2.8 工程类别分析
        4.2.9 林地功能区分析
        4.2.10 优势树种分析
        4.2.11 森林(林地)类别分析
        4.2.12 土地权属分析
5 炎陵县游憩机会谱的编制、分析及应用
    5.1 游憩机会谱编制
        5.1.1 编制的基本原则
        5.1.2 编制的基本步骤
        5.1.3 半原始有机动车
        5.1.4 原始
        5.1.5 半原始无机动车
        5.1.6 乡村
        5.1.7 城市
        5.1.8 通道路的自然区域
    5.2 游憩机会谱分析
        5.2.1 游憩机会谱分级指标验证
        5.2.2 游憩机会谱分布特征分析
        5.2.3 可进行的游憩活动分析
        5.2.4 与《炎陵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对比分析
    5.3 游憩机会谱应用
        5.3.1 游憩资源管理
        5.3.2 旅游景区选址
        5.3.3 森林风景资源游憩利用规划
6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点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精度评定报告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研究 ——以内蒙古草原生态移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对象、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趋势
    1.3 研究思路、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内容结构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的形成发展
    2.1 生态移民战略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
        2.1.3 国外学者有关生态问题的论述
    2.2 生态移民战略形成发展的现实依据
        2.2.1 国内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2.2.2 生态移民的可行性因素
        2.2.3 国内生态移民的成功经验
    2.3 生态移民战略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2.3.1 生态移民战略的提出
        2.3.2 生态移民战略的形成
        2.3.3 生态移民战略的发展
        2.3.4 生态移民战略的完善
第3章 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的逻辑构成
    3.1 生态移民战略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3.1.1 生态移民战略的指导思想
        3.1.2 生态移民战略的指导原则
    3.2 生态移民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3.2.1 生态移民战略的目标
        3.2.2 生态移民战略的步骤
    3.3 生态移民战略的内容和重点
        3.3.1 生态移民战略的内容
        3.3.2 生态移民战略的重点
    3.4 生态移民战略的保障体系
        3.4.1 生态移民战略的思想保障
        3.4.2 生态移民战略的组织保障
        3.4.3 生态移民战略的经济保障
        3.4.4 生态移民战略的制度保障
第4章 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的实践价值
    4.1 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4.1.1 中国生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4.1.2 生态移民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要措施
    4.2 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4.2.1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要而紧迫
        4.2.2 生态移民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4.3 对于加快全国城镇化进程具有指导意义
        4.3.1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必经的历史过程
        4.3.2 生态移民是加快全国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4.4 对于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4.4.1 农村扶贫开发是中国政府的长期历史任务
        4.4.2 生态移民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方式
第5章 影响生态移民战略实施的因素分析
    5.1 思想心理方面的因素
        5.1.1 移民故土难离情结
        5.1.2 移民未来疑虑心理
        5.1.3 安置地的排异心理
        5.1.4 官员追求政绩心理
    5.2 资金投入方面的因素
        5.2.1 投资渠道单一
        5.2.2 补偿标准偏低
        5.2.3 资金到位不及时
    5.3 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
        5.3.1 具体组织领导层级偏低
        5.3.2 政府部门协调成本偏高
    5.4 产业发展方面的因素
        5.4.1 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5.4.2 后续产业结构单一
        5.4.3 产业集约化程度低
    5.5 制度保障方面的因素
        5.5.1 法律介入不充分
        5.5.2 监管力度不到位
        5.5.3 社会保障不完善
    5.6 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
        5.6.1 社会关系重构压力
        5.6.2 文化传统变迁危机
第6章 促进生态移民战略顺利实施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6.1.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6.1.2 尊重移民的主体性
        6.1.3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6.2 多方筹措资金保证资金到位
        6.2.1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6.2.2 完善移民补偿机制
    6.3 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6.3.1 提高政府介入层级
        6.3.2 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6.4 加快产业发展改善生产生活
        6.4.1 树立发展绿色产业理念
        6.4.2 积极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6.5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有效供给
        6.5.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6.5.2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6.5.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6 注重社会整合促进社区重建
        6.6.1 教育整合
        6.6.2 组织整合
        6.6.3 文化整合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5)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概述
    2.1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2.1.1 公共性理论基础
        2.1.2 马克思主义代表制理论基础
        2.1.3 新公共管理理论借鉴
        2.1.4 新公共服务理论借鉴
    2.2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背景及动因
        2.2.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
        2.2.2 开放型经济的激烈竞争
        2.2.3 电子政务的迅猛发展
    2.3 行政服务中心的涵义、类型及地位
        2.3.1 行政服务中心的涵义
        2.3.2 行政服务中心的类型
        2.3.3 行政服务中心的地位及作用
第3章 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3.1 基本情况
    3.2 主要做法
        3.2.1 搭建工作平台,打造有形行政服务体系
        3.2.2 集中审批事项,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
        3.2.3 再造办事流程,创建高效服务运行机制
        3.2.4 强化监督制约,构筑清廉服务保障平台
        3.2.5 狠抓内部管理,提高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3.3 初步成效
        3.3.1 突出了公共服务,政府职能得到转变
        3.3.2 缩短了审批时间,服务效率得到提高
        3.3.3 加强了企业服务,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3.3.4 方便了群众办事,政民关系得到改善
        3.3.5 规范了服务行为,作风建设得到加强
第4章 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1.1 中心职能尚不全面
        4.1.2 办事效率仍不够高
        4.1.3 各地发展不够均衡
        4.1.4 自身建设仍有不足
    4.2 原因分析
        4.2.1 思想认识仍未到位
        4.2.2 性质职能定位模糊
        4.2.3 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4.2.4 配套改革相对滞后
第5章 加强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策略选择
    5.1 把握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
        5.1.1 树立"执政为民"的治理理念
        5.1.2 紧扣"有限政府"的发展方向
        5.1.3 遵循"依法行政"的行为准则
        5.1.4 创建"顾客导向"的工作模式
        5.1.5 坚持"违法必究"的问责机制
    5.2 抓住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
        5.2.1 明确中心组织业务的职能定位
        5.2.2 培育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
        5.2.3 强化中心体制机制的规范创新
        5.2.4 加快中心信息技术的建设步伐
    5.3 优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外部环境
        5.3.1 同步推进政府改革
        5.3.2 培育公民参与意识
        5.3.3 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今后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遂川县加大广电行业执法力度(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县域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以资溪县为例[D]. 陈楚楚. 南昌大学, 2019(01)
  • [2]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基于GIS的县域游憩机会谱(ROS)研究 ——以炎陵县为例[D]. 彭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02)
  • [4]当代中国生态移民战略研究 ——以内蒙古草原生态移民为例[D]. 李生. 吉林大学, 2012(03)
  • [5]吉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研究[D]. 尹小明. 南昌大学, 2009(S1)
  • [6]遂川县加大广电行业执法力度[J]. 梁礼和. 声屏世界, 2000(S3)

标签:;  ;  ;  ;  

遂川县加强广电行业执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