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中的 LMDS

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中的 LMDS

一、宽带无线接入网中的LMDS(论文文献综述)

安疆[1](2015)在《宽带无线接入网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宽带无线接入网解决方案是系统设计应用性研究,充分利用目前成熟的、先进的多项前沿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移动、固定用户的网络无线接入,实现了视距阻隔(OLOS)与非视距阻隔(NLOS)传输环境下安全可靠的视频、语音、数据和多媒体大容量综合业务的双向传输,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的特点。该项目不仅适用于广电网络的业务经营,推动广电网络的发展,提升竞争力,也适用于其他网络经营者,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

张亮[2](2009)在《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业务开展,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换。随着以IP为代表的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能提供高速、廉价访问的宽带网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骨干网已可以达到吉比特甚至太比特的带宽,解决了传输环节上的带宽问题,于是,离用户最近的接入网部分则成为制约网络向宽带化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各种宽带接入解决方案纷纷登台亮相,从而使这一技术领域呈现出异常活跃的竞争态势。同时,传统的固定接入用户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在家庭或者办公室等固定环境中使用宽带业务。“宽带的移动化”将是未来宽带技术发展的趋势。如何从现有的固定有线宽带接入技术发展到现在的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是无线宽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宽带技术发展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着重讨论了从有线接入技术过渡到无线接入,从固定接入过渡到移动接入的整个过程。本文第一章研究了现有的几种宽带接入方式,并仔细的分析了每一种技术的特点,从而找到“最后一公里”无线化的突破口;第二章分析了三种主要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和差别,从中找出了一种适用于现在网络特点和业务应用的无线接入技术;第三章着重分析该项技术的技术特点,并提出从有线到无线的一种过渡方案;第四章则是侧重从有线接入网过渡到无线接入网后,网络如何规划和部署,是“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化最终得以实现。

刘三久,段震寰,刘锋[3](2007)在《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宽带解决方案而受到人们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宽带无线接入方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优缺点等,并作了对比,供相关业者参考。

曹立鑫[4](2006)在《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正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因此,人们对住宅小区智能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宽带化智能小区的建设也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随着业务的发展,用户提出了许多新的业务需求,如VoIP、VoD、还有如IPTV等,这些业务对网络带宽要求大、QoS要求高,为开通这些业务对小区宽带数据承载网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本文首先对主流的接入网技术如xDSL接入、以太网接入、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等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给出了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设计方案,包括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以及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最后以某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建设工程为例,分别进行了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的工程设计,研究了方案设计原理,分析了方案的性能,介绍了可实现的功能,对接入网设备进行了选型,给出了设备清单。FTTx+ADSL+LAN综合接入网方案是以光纤接入为核心的综合宽带接入方案,能够满足社区多种信息业务的要求。数字化社区通信系统接入网的最终解决方案将是FTTH,能够实现全业务接入。

王巍[5](2006)在《无线接入技术分析》文中认为首先介绍了无线接入的四种方式,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宽带无线固定接入技术LMDS、宽带IP无线移动接入技术和基于蓝牙技术的两种无线接入技术,并给出了无线接入网的几种实现方案。

贾武杰[6](2005)在《W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战术通信技术目前正向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通信发展,特别是WAT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为地面机动式战术C3I系统提供良好的高带宽、宽频谱、多媒体、保密、安全、移动中通信和无缝连接的通信网络。 WATM接入技术引入军事通信网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北约国家目前正在研究的POST—2000战术指挥通信网正是采用WATM的典范,已经获得成功。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现有成熟的WATM技术和蜂窝移动网技术建立一种先进的无线接入战术指挥控制网络,满足现代战争指挥机构之间,武器系统之间甚至指挥机构和单兵之间,高数据率,抗干扰,不间断的数据传输,确保军队在整个战役期间保持制信息权和指挥顺畅。论文较全面论述了军事通信网的重要性及发展现状和趋势。详细阐述了无线ATM接入技术理论。主要包括军事通信网系统介绍,无线接入技术、ATM技术及其传输、无线ATM的分层模型、传输协议及网络结构等。并对外军的无线ATM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最后给出了无线ATM接入技术在我军指挥通信网运用的模型。

余爱民[7](2005)在《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是21世纪宽带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是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第三代个人移动通信用户“带宽瓶颈”问题的关键技术。同时,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还是快速解决城市老区的网络综合布线问题和边远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最佳方案。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广泛应用,通信系统之间以及通信基站内部的电磁干扰(EMI)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的电磁兼容(EMC)问题以及3G通信系统中的系统间的频率干扰问题尤为突出,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下列研究:第一,综合讨论了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了各种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特点,总结了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三大EMC特点:1.雷电电磁脉冲(LEMP)对基站的干扰;2.信息设备的宽频带辐射干扰;3.3G通信系统中的系统间频率干扰。第二,对雷电电磁脉冲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雷电电磁脉冲的产生机理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频谱特性,讨论了雷电电磁脉冲对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的袭击形式。对避雷针(接闪器)的保护范围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提出了通过采用“球形五针避雷器”,提高基站对侧击雷和感应雷的防范能力的观点。根据法拉第屏蔽笼的屏蔽原理,对基站建筑物的屏蔽接地、防雷地网提出了采用“混合接地体辅助地网”对基站建筑物的“基础接地”进行改进,提高了基站接闪器“引雷”放电时的快速泻电能力。“球形五针避雷器”和“混合接地体辅助地网”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第三,通过引入“广义的高斯定理”,建立了计算地球表面电场的数学模型,对雷电期间地面电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参阅的大量参考文献,分析了地面电场、空间大气电场在雷电期间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地面临界电场”的概念。根据地面临界电场的概念,在雷电期间进行了长期的地面电场变化监测试验,获取了大量的实测试验数据。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面临界电场的下限值对首次雷电闪击进行预测的观点,研制了利用地面电场预测雷电闪击的“无线局域网基站智能型防雷电源”,并在课题组的研究试验基地——清新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具有多个远程无线接入的WLAN,以下简称“清新网”)中进行了实际应用试验,实验获得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防雷电源在2004年7月14日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专利号: ZL 03 2 26526.3;专利证书号:626604);利用地面电场预测雷电首次闪

周登义,陈渝光,胡明[8](2004)在《LMDS无线接入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介绍LMDS的基本含义 ,详细阐述LMDS的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 ,深入分析LMDS宽带无线接入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裴进明[9](2005)在《毫米波LMDS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作为宽带接入技术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随着毫米波集成电路技术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毫米波民用技术的研究热潮,特别是毫米波在通信、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毫米波技术在通信领域最典型的应用就是本地多点分布业务(LMDS)系统。本地多点分布式业务系统是工作在10、 24、 26、 28、 31、 38 GHz等微波及毫米波频段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系统网络构架采用蜂窝结构,每蜂窝小区为半径2-5公里内的固定用户提供业务,基站利用光纤或无线和骨干网以点到点方式连接,目前多采用ATM方式连接。系统向用户提供PABX/POTS话音业务、高速INTERNET访问或网络互连业务、帧中继业务、VPN及专线业务等。系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因此国外对此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毫米波传播、系统设计与制造、系统业务及应用、标准化等方面。国内对LMDS宽带接入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也还很少,因此在国内开展LMDS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技术和市场意义。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接入研究:利用上海电信的资源优势,建立了多业务综合接入试验平台和多用户IP接入试验平台,剖析了LMDS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典型业务、组网方式、频率规划、综合应用和用户配置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两个平台的建立还为LMDS系统传播特性研究中提供了难得的大量有重要价值的原始数据。2. LMDS毫米波子系统设备研制:该项工作属于LMDS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对于系统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子系统采用L波段和毫米波段结合的方式克服了从中频直接到38GHz毫米波段技术上难以实现的困难;采用恒温晶振+微波倍频+毫米波谐波混频器倍频+注入式放大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稳定性问题;子系统中还用了很多E面波导滤波器,这种滤波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系统采用PHEMT器件作为LNA和功放芯片,保证了系统的整机指标满足要求;子系统噪声系数小于8. 0dB,频率稳定度蕊20ppm,在37.ZGHz时相位噪声为簇一75dBc/Hz/10KHz。和国 外同类产品相同,其中相位噪声指标好于国外产品。该部分研究工作为 上海市技术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02212003),本人是主要技术负责 人。3.LMDS远近端嵌入式无线Web网管研究:将嵌入式无线Web网管技术引入 LMDS系统远近端设备进行远程网络管理,在系统安装和维护时可以节省 大量人力物力,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和灵活性,本文给出了其实现方案。4.LMDS系统传播、雨衰和抗雨衰技术研究:基于试验平台的原始数据积累, 采用双射线模型分析了反射对LMDS系统传播的影响,在理论和数据计 算上证明了有关文献对LMDS系统可以不考虑反射衰减的说法的不妥; 并将三维韵双射钱膜型雌护倒巨那经,尸长珍翔妻具确百井附务本文还 对抗雨衰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低频段切换技术来从根本上提高 LMDS系统的可用性;文中还提供了上海和国内典型地区的覆盖预测计算 结果。关键词:宽带无线接入,LMDS,ATM宽带传输,综合宽带业务,毫米波滤波 器,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毫米波高稳源,PHEMT器件,毫米波传 播,雨衰,WBM

张献英[10](2004)在《固定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文中提出 1无线接入网概述 无线接入网又称为无线本地环路(WLL),由无线基站和用户单位组成。无线基站包括基站收发信机、基站控制器,它提供一个面向程控交换机的标准网络接口V5接口和面向用户侧的空中接口,并完成无线接口的认证和保密、无线资源管理、用户单位登记、路由选择、计费维护以及协议转换、语言与数字的代码转换等功能。用户单元包括收发信机,并提供一个面向基站的无线接口和面向用户的传统接口。传统接口实现协议转换、代码转换、认证、本地供电等功能。交换机与基站之间用数字传输系统相连。基站把网络侧进来的复合网络标准的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空中接口信号。用户单元接收机站送来的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成为模拟信号或者标准数字信号,再用有线手段与用户设备相连。

二、宽带无线接入网中的LMD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宽带无线接入网中的LMDS(论文提纲范文)

(1)宽带无线接入网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论
2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方案
    2.1 方案概述
    2.2 技术方案组成及拓扑结构框图
    2.3 系统工作原理[3-4]
3 结束语

(2)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最后一公里的传统解决方案
    1.1 最后一公里的现状分析
    1.2 DSL技术
        1.2.1 ADSL
        1.2.2 VDSL
        1.2.3 HDSL
    1.3 光纤接入技术
    1.4 混合光纤同轴接入网
    1.5 无线接入网
第2章 最后一公里无线化的技术选择
    2.1 多频道微波分配系统
    2.2 本地多点分配系统
    2.3 基于802.16的无线接入网
        2.3.1 WIMAX的主要优点
        2.3.2 WIMAX面临的挑战
第3章 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化
    3.1 WIMAX的关键技术
        3.1.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3.1.2 正交频分多址
        3.1.3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3.1.4 自适应编码调制
        3.1.5 多天线技术
    3.2 WIMAX协议参考模型
        3.2.1 WIMAX物理层
        3.2.2 WIMAX MAC层
    3.3 有线接入到固定无线接入的过渡
        3.3.1 业务接入和汇聚的无线化
        3.3.2 EPON与固定WIMAX的融合
    3.4 固定无线接入到移动无线接入的过渡
        3.4.1 固定接入的阶段
        3.4.2 游牧接入的阶段
        3.4.3 移动接入的阶段
    3.5 WIMAX其他3G技术的联合组网
第4章 无线接入网的网络规划部署
    4.1 无线接入网的规划流程
    4.2 无线接入网的部署与实现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4)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概述
    1.2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技术的研究
    2.1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技术的理论基础
    2.2 接入网技术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设计方案
    3.1 接入网设计方案概述
    3.2 光纤接入网设计方案
    3.3 铜缆接入网设计方案
    3.4 以太网接入网设计方案
    3.5 无线接入网设计方案
第四章 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接入网工程设计
    4.1 有线接入网工程设计
    4.2 无线接入网工程设计
    4.3 FTTH 基于MC 解决方案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5)无线接入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无线接入的四种方式
    1.1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
    1.2 无绳电话系统
    1.3 移动卫星接入系统
    1.4 无线局域网
2 宽带无线固定接入技术LMDS
    2.1 LMDS简介
    2.2 LMDS的系统结构
    2.3 LMDS的技术优势
3 宽带IP无线移动接入技术
    3.1 IP无线移动接入网
    3.2 IP无线移动接入网的演进与应用
4 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接入网
    4.1 蓝牙技术简介
    4.2 蓝牙技术下应用蜂窝IP的工作原理
    4.3 移动IP和蜂窝IP在蓝牙中的不同应用
    4.4 BLUEPAC中微微网的组网方式
        4.4.1 基站作为蓝牙从设备, BT用户作为主设备
        4.4.2 基站作为蓝牙主设备, BT用户作为从设备
        4.4.3 主从切换方式
5 小结

(6)W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现代军事通信网
        1.1.1 军事通信网的特点和作用
        1.1.2 高技术战争对军事通信网的要求
    1.2 无线ATM接入技术
        1.2.1 ATM技术
        1.2.2 无线接入技术
        1.2.3 无线ATM接入核心技术
        1.2.4 无线ATM在军事通信网的技术优势: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内外对无线ATM的研究状况
        1.3.2 WATM在军事通信网中得应用
    1.4 论文内容概述
2 ATM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2.1 ATM的重要概念
        2.1.1 ATM的含义
        2.1.2 ATM的接口标准
        2.1.3 ATM的服务类别
        2.1.4 ATM服务的5个种类
    2.2 ATM的协议模型
        2.2.1 ATM的协议参考模型
        2.2.2 物理层PHY
        2.2.3 ATM层
        2.2.4 ATM适配层AAL
    2.3 ATM的信元结构
        2.3.1 ATM信元
        2.3.2 ATM信元首部各主要字段作用
    2.4 ATM的工作原理
        2.4.1 ATM适配层逻辑连接的含义
        2.4.2 逻辑连接建立和释放过程
        2.4.3 VCI和VPI的转换
    2.5 小结
3 无线接入技术
    3.1 接入网技术分类
        3.1.1 有线接入网技术
        3.1.2 无线接入技术
    3.2 宽带无线接入
        3.2.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趋势
        3.2.2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组成
        3.2.3 几种成熟无线宽带接入系统
    3.3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
        3.3.1 WLAN的基本特点和系统组成
        3.3.2 WLAN的技术标准IEEE802.11
        3.3.3 WLAN的拓扑结构及组网方式
        3.3.4 WLAN技术的发展前景
    3.4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LMDS
        3.4.1 IEEE802.16标准对LMDS的定义
        3.4.2 LMDS的基本特点和系统组成
        3.4.3 LMDS的MAC层
        3.4.4 典型LMDS的应用
    3.5 小结
4 无线ATM技术
    4.1 无线ATM的概念
        4.1.1 无线ATM的系统特点及发展
        4.1.2 无线ATM与常规ATM的比较
    4.2 无线ATM原理
        4.2.1 无线ATM关键技术
        4.2.2 无线ATM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4.2.3 无线ATM信元及其传输
    4.3 无线ATM协议
        4.3.1 无线ATM物理层(PHY)
        4.3.2 无线ATM介质接入控制(MAC)层
        4.3.3 无线ATM数据链路控制(DLC)层
        4.3.4 无线ATM无线控制层
    4.4 无线ATM协议扩展
        4.4.1 切换控制
        4.4.2 位置管理
    4.5 WATM网络结构与协议参考模型
        4.5.1 蜂窝式WATM结构
        4.5.2 分布式WATM网络结构
        4.5.3 WATM网络参考模型
        4.5.4 WATM网络的差错控制
    4.6 小结
5 无线ATM在军事通信网中应用
    5.1 国外WATM技术在军事通信网的应用介绍
        5.1.1 北约Post-2000战术通信系统
        5.1.2 Post-2000战术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
        5.1.3 Post-2000战术通信系统的传输方式及交换机制
    5.2 WATM技术在军事通信网的应用设计
        5.2.1 战术通信的特点及军事WATM设计原则和策略
        5.2.2 军事WATM协议结构
        5.2.3 媒体接入控制MAC和数据链路控制DLC
        5.2.4 越区切换控制
        5.2.5 位置管理和路由选择
        5.2.6 WATM技术在军事通信上的应用网络协议结构
    5.3 WATM军事通信网络性能分析
        5.3.1 WATM军事通信网的设计特点
        5.3.2 WATM军事通信网的性能分析
        5.3.3 WATM军事通信网的改进方向
    5.4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磁兼容概述
        1.1.1 电磁兼容的发展历程简述
        1.1.2 电磁兼容的主要研究内容
        1.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基础
        1.2.1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2 本文研究的基础和资助本文的科研项目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EMC特性分析
    2.1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分类
    2.2 主要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结构组成分析
        2.2.1 3.5GHz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2.2.2 MDMS微波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2.2.3 LMDS固定宽带无线接入
        2.2.4 WLAN系统
    2.3 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EMC特性分析
        2.3.1 雷电电磁脉冲对接入基站的威胁
        2.3.2 以WCDMA为代表的3G系统EMC特点分析
        2.3.3 WCDMA系统间干扰仿真分析
        2.3.4 宽带无线接入的辐射干扰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的LEMP防护技术
    3.1 LEMP的产生机理
        3.1.1 LEMP的成因分析
        3.1.2 LEMP的特性分析
    3.2 LEMP的频谱分析
        3.2.1 雷电流峰值比率的频率分析
        3.2.2 雷电流峰值比率积累的频率分布
        3.2.3 雷电电磁脉冲能量比率积累的频率分布
    3.3 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传播途径
        3.3.1 传导耦合
        3.3.2 辐射耦合
        3.3.3 电磁脉冲对架空电缆等长导体的耦合
    3.4 宽带无线接入基站LEMP的防护
        3.4.1 防护标准
        3.4.2 避雷针的设计技术
        3.4.3 避雷针保护范围的仿真
    3.5 法拉第笼屏蔽和等电位体接地技术
        3.5.1 法拉第屏蔽笼技术的应用
        3.5.2 等电位体与接地技术
    3.6 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的抗LEMP实践
        3.6.1 避雷针的设计应用
        3.6.2 “法拉第屏蔽笼”与接地技术的应用
        3.6.3 智能型雷电保护检测装置、智能型基站防雷电源的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屏蔽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4.1 国际上屏蔽材料的研究动态
        4.1.1 电磁屏蔽涂料
        4.1.2 表面敷层型屏蔽材料
        4.1.3 纤维类复合材料
        4.1.4 金属化织物
    4.2 信息设备的电磁干扰分析
        4.2.1 辐射干扰
        4.2.2 传导干扰
        4.2.3 抑制传导干扰的数字滤波器技术
        4.2.4 数字滤波器的类型及实现
    4.3 屏蔽技术的理论分析
        4.3.1 屏蔽理论
        4.3.2 电子设备外壳屏蔽材料的分析
        4.3.3 电子设备外壳屏蔽效能的理论分析
    4.4 屏蔽效能的仿真试验与EMC实际检测
        4.4.1 屏蔽效能的仿真试验
        4.4.2 屏蔽效能的EMC实际检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雷电闪击与地面电场的关系研究
    5.1 地面电场
        5.1.1 地球表面电场的计算
        5.1.2 地球表面电场的计算模型
    5.2 雷电期间环境电场的变化
        5.2.1 雷电期间大气电场的变化
        5.2.2 雷电期间地面电场的变化
    5.3 雷电期间地面电场的变化规律
        5.3.1 雷电活动期间地面电场的测量实验
        5.3.2 地面临界电场概念的提出
    5.4 地面临界电场在雷电预警中的应用
        5.4.1 空间触发电场与地面临界电场的分析
        5.4.2 地面临界电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5.4.3 地面临界电场在基站雷电预测中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型防雷电源与雷电保护检测装置的研究
    6.1 WLAN基站供电特性的分析
        6.1.1 供电方式的分析
        6.1.2 WLAN基站供电方式的改进
    6.2 WLAN基站智能型防雷电源的设计
        6.2.1 防雷电源的检测报警系统
        6.2.2 防雷电源的控制电路系统
    6.3 防雷电源的电磁兼容设计
        6.3.1 电路板(PCB)板的干扰分析与设计
        6.3.2 防雷电源的屏蔽与接地设计
        6.3.3 智能型防雷电源样机的试制
    6.4 智能型雷保护检测装置研究与开发
        6.4.1 雷电保护检测装置的研究背景
        6.4.2 智能型雷电保护检测装置的设计
        6.4.3 工作原理与电路设计
        6.4.4 主要模块电路的组成与控制程序模块
        6.4.5 雷电保护检测装置样机的制作
    6.5 智能型防雷电源与雷电保护检测装置的应用试验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本文的研究工作总结
    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论文中主要英文缩略词汇表
附录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专利、发表的论文
附录三: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承担的科研项目
致谢

(8)LMDS无线接入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LMDS的含义
3 LMDS的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
    3.1 基站设备
    3.2 用户端
    3.3 网管系统
4 城域网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
5 LMDS宽带无线接入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6 结束语

(9)毫米波LMDS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毫米波在地面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2 LMDS系统及其应用
    1.3 国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4 国内的应用和研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
    1.6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LMDS的接入、业务和用户模式
    2.1 接入试验的必要性
    2.2 LMDS系统
        2.2.1 基本单元
        2.2.2 内部功能模块
        2.2.3 系统数据传输模式
    2.3 LMDS系统多种业务综合平台
    2.4 LMDS系统多用户试验平台
    2.5 试验测试项目要求
第三章 LMDS毫米波子系统研制
    3.1 毫米波子系统技术参数关键指标的确定
    3.2 毫米波子系统设计
    3.3 E面滤波器的设计
        3.3.1 结构
        3.3.2 分析方法
    3.4 毫米波源
        3.4.1 高稳腔体源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
        3.4.2 倍频链毫米波源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方法
    3.5 毫米波低噪声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
    3.6 系统测试
    3.7 系统的改进和应用
第四章 LMDS的嵌入式无线Web网管设计
    4.1 引言
    4.2 嵌入式WBM技术
    4.3 系统组成
        4.3.1 系统硬件平台
        4.3.2 系统软件平台
    4.4 LMDS远近端设备的网管信息
    4.5 结论
第五章 LMDS系统传播、雨衰和抗雨衰技术
    5.1 反射衰减对LMDS系统传播的影响
    5.2 雨衰及抗雨衰技术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工作小结
    6.2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和论文

四、宽带无线接入网中的LMDS(论文参考文献)

  • [1]宽带无线接入网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实现[J]. 安疆. 中国有线电视, 2015(08)
  • [2]最后一公里的无线化研究[D]. 张亮.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09(03)
  • [3]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的应用[J]. 刘三久,段震寰,刘锋.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7(04)
  • [4]数字化小区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工程设计[D]. 曹立鑫. 吉林大学, 2006(05)
  • [5]无线接入技术分析[J]. 王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 [6]WATM接入技术在军事通信网中的应用研究[D]. 贾武杰. 南京理工大学, 2005(07)
  • [7]宽带无线接入基站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D]. 余爱民. 华南理工大学, 2005(11)
  • [8]LMDS无线接入技术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J]. 周登义,陈渝光,胡明. 中国有线电视, 2004(24)
  • [9]毫米波LMDS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研究[D]. 裴进明.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2)
  • [10]固定无线宽带接入技术[J]. 张献英. 中国无线电, 2004(10)

标签:;  ;  ;  ;  ;  

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中的 LMDS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