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合作办世博会

沪港合作办世博会

一、沪港合作办好世博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松梅[1](2020)在《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部分国家在边境地区开展紧密的地缘经济合作,形成了众多次区域合作典范。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边疆地区举办博览会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合作的重要方式。2005年,以振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为己任的东北亚博览会应运而生。当前,东北亚次区域合作呈现脆弱性、离散性、低效性,需要搭建一个东北亚六国全部参与的次区域合作平台,以实现整体发展。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趋缓的背景下,东北亚博览会就成为重要选择。作为东北亚六国全部参与的次区域合作平台之一,东北亚博览会在促进东北亚次区域经贸合作、丰富东北亚次区域交流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往关于东北亚博览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学、行政学领域,将其纳入国际关系领域进行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东北亚博览会为蓝本,以中国为中心,以次区域合作理论为基础,借鉴地缘政治、经济理论,运用比较研究、调研访谈和抽象分析法,将东北亚博览会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结合起来,研究东北亚博览会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动力、功能展现、制约因素及完善路径。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在介绍区域、次区域、博览会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影响次区域合作的主要层面、存在的优势进行概括,探讨博览会与次区域合作的相关性,分析博览会促进次区域合作的特殊性,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东北亚博览会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的定位。博览会体现了次区域合作的层级性、开放性、相对松散性、目标非一致性和地缘性,以博览会促进次区域合作具有低政治敏感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以此为前提,确定东北亚博览会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的定位,即:促进次区域繁荣与发展、形成次区域合作共识。东北亚博览会之所以持续举办,源于东北亚博览会的次区域基础、弥补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不足以及中国的积极推动。东北亚博览会致力于推动东北亚国家实现次区域合作,推动东北亚地区向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方向发展。在促进东北亚国家形成次区域合作共识,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地缘经济合作、次国家政府间合作,推动东北亚国家间科技外交、城市外交和公共外交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成熟的东盟博览会相比较,东北亚博览会缺少次区域自贸区依托、面临同质化博览会竞争、达成次区域合作协议的权威性不足以及次区域合作机制化的缺失,使得东北亚博览会发挥的功能弱于东盟博览会。同时,东北亚博览会在机制建设、支撑性产业发展等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面临东北亚博览会与会国利益诉求差异、中国东北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程度低,特别是冷战遗产、同盟体系、经济依靠与安全依托的“二元分立”等外在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得东北亚博览会在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但不可否认的是,东北亚博览会是东北亚六国全体参与,尤其是朝鲜在东北亚地区参与为数不多的次区域合作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着眼于未来,东北亚博览会要借鉴东盟博览会的成功经验,推动东北亚博览会制度化、市场化和机制化发展,加强东北亚博览会自身建设;超东北亚博览会会展经济的局限,在东北亚次区域建立跨国合作区,形成支持东北亚博览会发挥功能的次区域合作网络;加强中国吉林省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巩固和扩大东北亚国家现有合作成果,提高吉林省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能力;要采取措施将东北亚博览会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对接中俄冰上丝绸之路,同时还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加强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夯实东北亚博览会的次区域依托,为东北亚博览会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总体来看,研究东北亚博览会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的功能,理论上能够深刻认识国际关系研究层次的回落特性,并在普遍意义上理解博览会在次区域合作中的推进作用、外溢功能和次国家政府发挥的主动性;实践上助于发现缓解当前“东北亚悖论”的途径,拓展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视野,进而发现东北亚博览会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独特性。可以预见,随着东北亚博览会自身建设逐步完善以及东北亚次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东北亚博览会发挥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功能的空间会逐步增大,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东北亚地区环境,实现以次区域合作带动区域合作的新局面。

陈楠[2](2018)在《当代中国城市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外交是当代外交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从最初的国际姐妹城市到当下日益多元多形的城市国际交往,城市外交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中国城市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双重进程中,受到全球市场网络、政策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叠加影响,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桥梁与纽带。通过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加入城市国际组织,参与跨国多边机制开展国际性与区域性合作,举办国际活动,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外国公众和社会团体开展交往等方式,中国城市的国际舞台与对外交往渠道越来越丰富。城市外交成为了当代中国对外事务中的新现象,值得从理论上加以关注,丰富的城市外交实践也为理论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理解“城市外交”的起点是涵盖官方和非官方外交(包含半官方)的“大外交”理念,城市外交的兴起反映出全球化时代外交分层化、多元化的客观要求。作为当代外交转型背景下兴起的新的外交形态,城市外交概念在学界尚无形成统一的界定。本文认为,城市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其多元的参与主体和灵活的方式手段,成为国家外交的延伸与拓展。城市外交的行动逻辑受到一定时空条件的影响,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城市与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非国家体系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无论作为经济单元、政治行为体还是全球社会网络的节点,全球化城市都已经嵌入了当代国际体系的各个维度与层面。全球城市网络对城市拓展全球联系形成一种“牵引力”,国家权力一定程度上向城市集中产生内部“推动力”,内外动力形成合力,使城市在外交舞台上获取施展空间。城市外交的功能可以从国家、城市和全球三个层面来观察,不仅有助于国家外交力的提升,促进城市国际利益的实现,也有利于推进全球治理的制度创新与规范创建。基于对城市外交一般规律的学理分析,并通过案例观察国内外城市外交的实践,本文对当代中国的城市外交进行进一步理论探索,包括影响中国城市外交的内外因素,中国城市外交的模式、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改革开放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体系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城市国际化的重要背景。一系列递进式的开放战略,为中国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在各个领域对地方的分权成为中国城市参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内部推动力。可以发现,中国的城市外交不仅符合城市外交的行为本质,更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中国城市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对传统中央政府外交的服务,也包括在更宽泛领域中服务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的城市对外交往。第二,体现了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的辩证关系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理念。第三,是内政与外交的结合点,体现了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有效统筹。第四,呈现出差别化发展的特色。超大城市优势明显,其他城市由于地理区位、城市功能等差别,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中国是城市外交的后来者,中国城市外交发展不仅充满机遇,也面临一定的挑战,还存在参与全球治理程度不够、发展不够平衡以及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中国城市外交的关键意义在于发挥其在国家总体外交格局中的战略性作用。因此,本文将城市外交置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及战略框架中分析,以回答城市外交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关系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展望,本文认为,中国城市外交的目标应该是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手段,为国家融入国际体系创造有利条件。思想层面,中国城市外交的基本原则要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倡导的合作观、义利观和民本观相契合,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层次建构路径。战略层面,从地方层面配合国别与地域外交,与大国城市、周边国家城市、发展中国家城市开展交流合作,夯实国家间关系的社会基础;从多元的维度拓宽领域外交,应对全球问题、创建领域规范、传播国家形象。机制层面,探索一个央地协同、部门统筹、政民互动的城市外交机制,使城市外交成为地方外事的升级版,从而提高城市外交的战略性,构建上下联动、立体化的国家总体外交格局。

罗佳佳[3](2013)在《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初探》文中研究说明吴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女副总理,她的从政经历为中国女性参政树立了榜样。本文以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为研究对象,主要对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伟大实践及重要意义进行了非常细致地梳理和较为全面地探讨。本文首先从毛泽东的经济外交思想,邓小平的经济外交思想以及江泽民的经济外交思想等方面梳理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理论来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内背景系统分析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现实基础,进而详细地重现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萌芽、形成和成熟过程。文章重点梳理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内容:包括重视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吸引外资,改善投资环境;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注重对外经贸体制改革;注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同时,文章还具体概括了吴仪经济外交伟大实践:包括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领导申办上海世博会,“大经贸”战略;“拂袖外交”对日本说不。其次,还分析凝练出了吴仪在经济外交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攻守兼备、刚柔并济、张弛有度、外圆内方的特色。最后,本文阐述了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思想,补充了政治、军事外交的不足,促进了中国经济外交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理论意义和促进国民经济不断增长,推动对外贸易显着增长,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的现实意义。鉴于吴仪对中国经济外交的贡献,鉴于经济外交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可以说,本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张银铃[4](2011)在《基于游客流视角的沪港迪斯尼乐园竞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4月8日,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正式动工。这是世界第6个、亚洲第3个、中国第2个迪斯尼主题公园。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两座迪斯尼乐园的国家,在两个迪斯尼乐园共存的情况下,上海迪斯尼乐园的进驻是否会成为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强势竞争者,是否会分流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客源,二者如何有效地实施竞合策略,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迪斯尼的品牌效应,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分五个步骤展开:第一,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大致描述了文章的研究框架;第二,对相关的文献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旅游竞合、迪斯尼乐园、游客流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对区位理论、共生理论及游客流理论在旅游学上的研究做了总结和归纳,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三,从沪港迪斯尼乐园潜在客源的角度,对沪港的游客流向、游客流速、游客流量、游客流质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探讨沪港迪斯尼乐园是否能有效竞合,以及如何实现竞合;第四,分析了沪港迪斯尼乐园的竞合关系,并提出了沪港迪斯尼乐园的竞合模式;第五,提出了沪港迪斯尼乐园的六大竞合战略。

李良园[5](201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各位委员: 我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全市人民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砥砺奋进,共克时艰,成功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

韩正[6](2011)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指出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

朱叶慧,黄啸[7](2010)在《上海大事记2010年1、2月》文中指出1月1日,本市举行以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主题的上海市各界人士新年音乐会。俞正声、韩正、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等出席。

邱剑文[8](2009)在《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金丰易居是上海房地产流通行业中的一个知名品牌,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该品牌的实际控制人。金丰易居曾以先进的理念、规范的运作、专业的服务获得了上海房地产流通市场的一致好评。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支柱产业的确认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公司既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房地产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危机,特别是上海本地房地产市场日趋饱和的现实。金丰投资也尝试着多元化经营,现行的战略“重开发轻流通”,虽利润无忧但金丰易居这个流通品牌的影响力日益减弱。本文将围绕着是要开发还是要流通这个基本话题进行展开,如何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制定一套扬长避短并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宏观环境、行业特点、市场竞争和公司自身情况,综合使用了国外成熟的战略工具如EFE、IFE、SWOT、SPACE和QSPM等,提出了金丰投资应当以房地产流通作为主线并积极进行特许经营业务拓展的未来发展战略,给出了具体的10年战略实施时间表,并且从人力、财务、营销、运营等8个方面指出了具体带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措施:如明确人力资源应为战略实施之抓手,开创性地提出了重建组织结构、招聘多样化员工以及让辅助员工参与佣金分配的建议;通过EPS/EBIT分析,建议公司应采取全部普通股融资方式进行战略实施资金储备;在营销管理方面,强调以中端个人客户作为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客户群体并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广告方法;在运营管理方面又提出了特许经营业务模式以帮助金丰投资尽快拓展流通业务。针对目前大部分同类参考文献缺乏战略评价的现状,本文尝试引入平衡记分卡进行了初步的战略评价,保证了公司以流通业务作为发展主线的正确性。本文对于金丰投资迅速成为并保持中国最大的房地产流通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上海乃至中国其他的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尹玉芳[9](2008)在《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在城市竞争力逐渐成为全球发展新视角的21世纪,一个城市召开大型博览会和其它大型会展,可以带动当地多方面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加城市的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化程度。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直接带动作用,在第三产业中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最大的。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对世博会的研究概况和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然后从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来研究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并对期间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进行了预期并提出对策,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利用世博会发展上海旅游业的对策。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概括性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国内外关于世博会的研究概况及上海旅游业的进展做了梳理。第三章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分别对旅游业六要素的六个方面和旅游业其他方面进行研究。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表现在餐饮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高,酒店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交通系统进一步完善,旅游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国际化,世博园中出现纪念品的特许零售商店,娱乐设施为人们游览之余的休闲活动提供方便。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积极影响研究为本文创新处之一。第四章研究了世博会对上海旅游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包括高客流量会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世博会期间产生资源巨大消耗和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世博会过后大量过剩的酒店业的发展需要充分计划。对上海旅游业消极影响的研究为本文创新处之二,并且文中提出了相关对策。第五章从宏观层面来分析,提出政府应做好的规划指导工作,行业互助措施,以及长三角联动发展计划。针对影响提出对策,此为创新处之三。第六章是总结部分,对全文的观点和结论进行综述,并指出本文不足之处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赵岚韡[10](2008)在《世博会与城市旅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有着15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它不同于一般的贸易促销和经济招商展览会,是全球最高级别的博览会,是各国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因此一直是世界各大国争相承办的大型国际活动。世界博览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繁荣和进步。世博会基本上是城市的世博会,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无一例外地成为了世界最顶尖的城市如巴黎、伦敦、纽约、柏林、悉尼、东京等等。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世博会就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契机。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旅游开始出现,可以这样说,世博会开始的历史就是城市旅游开始的历史。因此,探讨世博会与城市旅游的发展问题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为了完成这一论述,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从整体上把握世博会的历史,梳理世博会的起源、诞生、发展及逐步完善的历程,在总结世博会的总体属性同时,突出我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为全文设置了论述的基础环境。用历史的方法,对“世博会”予以定义。第二章面对世界各国争先恐后举办世博会的热情,分析由于世博会的举办,会对举办国及举办城市发生的影响,在各种影响中,突出本文的研究重点:世博会逐渐具有旅游意义。在这一章中,限定本文的研究范围,即笔者把世博会限定为城市的世博会。第三章深入分析世博会与旅游相互产生联系的缘起,梳理了世博会与城市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如事件和增长级理论。同时,笔者就世博会作为城市旅游的助推器展开论述,分别就世博会促进城市旅游的表现,包括城市文化旅游活动、城市娱乐活动、城市旅游者(业)探源世博会对城市旅游的具体影响所在。同时,利用现有存在,就世博会提升城市旅游的渠道方面,从主题、景观化、营销、宣传及参与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城市怎样利用世博会的契机,更好的发展城市旅游,使城市旅游发展得到重大突破,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第四章是第三章的实际应用,笔者采用实证法,以99昆明世博会为例,说明世博会在成功促进昆明城市旅游发展的具体表现。

二、沪港合作办好世博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沪港合作办好世博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博览会外交功能的研究
        (二)关于东盟博览会外交功能的研究
        (三)关于东北亚博览会功能的研究
        (四)关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研究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论文结构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本理论阐释
    一、次区域合作的基本理论
        (一)区域与次区域的概念
        (二)次区域合作的内涵与目标
        (三)影响次区域合作的主要层面
        (四)次区域合作存在的优势分析
    二、次区域合作理论视角下的博览会
        (一)博览会的内涵与特点
        (二)博览会与次区域合作的相关性
        (三)博览会推进次区域合作的特殊性
    三、东北亚博览会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的定位
        (一)促进次区域繁荣与发展
        (二)形成次区域合作的共识
第二章 东北亚博览会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动力
    一、东北亚博览会功能发挥的次区域基础
        (一)东北亚次区域合作具备地缘基础
        (二)东北亚区域国家存在比较优势
        (三)东北亚国家历史文化联系紧密
    二、弥补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不足
        (一)降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脆弱性
        (二)缓和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离散性
        (三)弱化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低效性
    三、中央政府及次国家政府的合力推动
        (一)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助力
        (三)次国家政府主动性的发挥
第三章 东北亚博览会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功能展现
    一、打造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新平台
        (一)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发展的内涵
        (二)达成增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共识
        (三)推动了东北亚国家首脑外交
    二、促进东北亚次区域的经贸合作
        (一)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地缘经济合作
        (二)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家政府间合作
        (三)扩大中国在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力
    三、丰富东北亚次区域国家交流方式
        (一)推动东北亚国家间的科技外交
        (二)促进东北亚国家间的城市外交
        (三)增进东北亚国家间的公共外交
第四章 东北亚博览会促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东北亚博览会与东盟博览会的比较分析
        (一)区域自贸区依托的缺位
        (二)博览会间同质化的竞争
        (三)达成次区域合作协议权威性的差异
        (四)次区域合作机制化的缺失
    二、制约东北亚博览会发挥功能的内部因素
        (一)东北亚博览会机制亟需完善
        (二)博览会支撑性产业发展不足
        (三)厘清推进博览会的央地关系
    三、制约东北亚博览会发挥功能的外部因素
        (一)东北亚与会国利益诉求的差异
        (二)东北沿边地区开放开发程度低
        (三)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复杂性
第五章 完善东北亚博览会促进次区域合作功能的实施路径
    一、借鉴东盟博览会经验推动东北亚博览会发展
        (一)实现东北亚博览会制度化发展
        (二)实现东北亚博览会市场化发展
        (三)实现东北亚博览会合作化发展
    二、完善东北亚博览会促进次区域合作的条件
        (一)超越博览会会展经济的局限
        (二)推动建立次区域跨国合作区
        (三)提升吉林省沿边地区开放水平
    三、夯实东北亚博览会的次区域依托
        (一)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
        (二)对接中俄冰上丝绸之路
        (三)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
        (四)加强图们江次区域国际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2)当代中国城市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四节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五节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城市外交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第一节 城市外交的历史演变
        一、城市与人类文明
        二、欧洲历史上的城市外交
        三、当代城市外交的兴起与发展
        四、中国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研究视角:非传统外交范式与主权国家框架下的大外交理念
        一、外交形态的历史演进与“大外交”概念的形成
        二、当代中国外交的转型
        三、非传统外交:当代外交理论的新维度
        四、主权国家框架下的大外交视角
    第三节 城市外交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辨析及基本属性
        二、城市外交的特征
    第四节 城市外交的形式
        一、城市外交中的双边形式
        二、城市外交中的多边形式
        三、多元多形的城市外交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外交的行动逻辑
    第一节 影响城市外交要素的分析框架
        一、城市与国际体系互动的几种理论解释
        二、分析框架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影响城市外交的施动性因素
        一、城市的全球连通性
        二、城市的国际角色
        三、城市的国际化战略
    第三节 城市的国内外环境:影响城市外交的结构性因素
        一、城市的国内资源
        二、城市的国际环境
    第四节 城市外交的动力机制
        一、全球城市网络的形成对城市外交提出需求
        二、国家权力向城市的集中使城市外交成为可能
        三、城市外交的动力法则
    第五节 城市外交的功能实现
        一、城市国际利益的实现
        二、国家外交力的提升
        三、全球治理的制度创新与规范创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践中的城市外交:外国经验与中国城市案例
    第一节 全球金融中心城市:集聚金融优势构建城市国际竞争力
    第二节 国际组织“总部城市”:国际资源利用及与多层行为体互动
    第三节 世界文化中心城市:利用文化资源优势跻身全球城市网络
    第四节 上海:中国超大城市的对外交往
    第五节 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影响力
    第六节 扬州、义乌:特色城市的全球联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城市外交的模式与特点
    第一节 缔结友好城市:中外城市的双边交往
        一、中国对外缔结友好城市的管理模式
        二、中国友好城市的国内外分布特点
        三、影响友好城市缔结的因素
    第二节 开展国际性与区域性合作:中国城市参与国际多边机制
        一、加入全球性城市国际组织
        二、参与次区域国际合作机制
    第三节 拓展国际交往的舞台与渠道:多元多形的城市外交
        一、举办国际活动
        二、与国际组织交往
        三、与跨国公司交往
        四、与外国公众和社会团体的交往
    第四节 中国城市外交的特点
        一、中国的城市外交具有丰富内涵和不断拓展的外延
        二、中国的城市外交体现了官方和民间外交的辩证关系
        三、中国的城市外交是内政与外交的结合
        四、中国的城市外交呈现出差别化发展的特色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城市外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影响要素分析
    第一节 中国城市的国际化发展
        一、中国城市国际化的基础与现状
        二、中国城市的国际化战略
    第二节 中国城市外交的国内制度与政策背景
        一、国家战略
        二、央地制度模式
    第三节 中国城市面临的国际环境
        一、中国城市与全球市场网络
        二、中国城市与全球政策网络
        三、中国城市与全球社会网络
    第四节 中国城市外交面临的挑战
        一、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还不够
        二、发展还不够平衡
        三、支撑城市外交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
    本章总结
第七章 城市外交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展望
    第一节 城市外交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外交思想的契合
        一、以互利共赢为基础
        二、旨在促进人类不同文明的交流
        三、体现“外交为民”的理念
        四、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层次建构路径
    第二节 城市外交与国家外交战略对接的路径选择
        一、从地方层面配合地域外交
        二、从多元的维度拓宽外交领域
        三、“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城市外交
    第三节 城市外交的机制创新
        一、实现地方外事的外交化
        二、建立多层多元的城市外交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着作
    二、中文论文
    三、中文官方文件和网络媒体资料
    四、英文着作
    五、英文论文、报告及网络资料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3)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提出及形成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经济外交
        (二) 经济外交思想
    二、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 毛泽东的经济外交思想
        (二) 邓小平的经济外交思想
        (三) 江泽民的经济外交思想
    三、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现实基础
        (一) 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
        (二) 国内背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四、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阶段划分
        (一)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萌芽时期(1988-1991年)
        (二)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时期(1991-1998年)
        (三)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成熟时期(1998-2008年)
第二章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内容与经济外交实践
    一、吴仪经济外交思想的内容
        (一) 重视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 积极吸收外资,改善投资环境
        (三) 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四) 注重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五) 注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吴仪经济外交伟大实践
        (一)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
        (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
        (三) 领导申办上海世博会
        (四) “大经贸”战略
        (五) “拂袖外交”对日本说不
第三章 吴仪经济外交的特色
    一、攻守兼备
    二、刚柔并济
    三、张弛有度
    四、外圆内方
第四章 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 丰富了中国特色经济外交思想
        (二) 补充了政治、军事外交的不足
        (三) 促进了中国经济外交向更高阶段发展
    二、现实意义
        (一) 促进了国民经济不断增长
        (二) 推动了对外贸易显着增长
        (三) 扩大了利用外资的规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游客流视角的沪港迪斯尼乐园竞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现实意义与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沪港游客流分析
    3.1 游客流向
    3.2 游客流速
    3.3 游客流量
    3.4 游客流质
    3.5 沪港游客流分析结论
4. 沪港迪斯尼乐园竞合模式
    4.1 沪港迪斯尼乐园竞合的必然性
    4.2 沪港迪斯尼乐园竞合关系
    4.3 沪港迪斯尼乐园竞合模式
5. 沪港迪斯尼乐园竞合战略
    5.1 客源侧重,避免过度竞争
    5.2 挖掘需求,发现游客价值
    5.3 合作营销,搭建营销平台
    5.4 以点带面,促进游客互送
    5.5 扩展游客,寻求均衡发展
    5.6 差异定位,避免主题雷同
6 结束语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后记

(7)上海大事记2010年1、2月(论文提纲范文)

1月
2月
27日, 上海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召开。俞正声出席并讲话。韩正主持会议。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等出席。

(8)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2.1 金丰投资基本情况
        1.2.2 金丰投资主营业务情况
        1.2.3 金丰投资发展项目情况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战略管理思想学派纵览
    2.2 企业发展战略类型概要
    2.3 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文献综述
第3章 外部因素评价
    3.1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1.1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3.1.2 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
        3.1.3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2 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运行态势
        3.2.1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和目的
        3.2.2 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
        3.2.3 房地产宏观调控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3.3 上海战略地位与发展趋势
        3.3.1 上海"十一五"规划分析
        3.3.2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解读
        3.3.3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评价
        3.3.4 上海"两区合并"趋势判断
    3.4 上海世博会影响效应分析
        3.4.1 上海世博会的显效应
        3.4.2 上海世博会的隐效应
        3.4.3 上海世博会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3.5 上海房地产市场供需预测
        3.5.1 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3.5.2 市场供应分析与预测
        3.5.3 市场供需预测
    3.6 房地产流通行业问题分析
        3.6.1 经营不规范
        3.6.2 过渡化竞争
        3.6.3 人员素质差
        3.6.4 运作水平低
        3.6.5 客户常跳单
        3.6.6 可持续瓶颈
    3.7 房地产流通行业竞争分析
        3.7.1 波特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原理
        3.7.2 房地产流通行业的五力模型分析
    3.8 上海近期住宅市场统计与分析
        3.8.1 住宅市场成交价格统计
        3.8.2 住宅市场成交面积统计
        3.8.3 住宅市场成交环线统计
        3.8.4 近期上海住宅市场观察
第4章 内部因素评价
    4.1 人力资源管理评价
        4.1.1 人力资源现状
        4.1.2 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2 财务管理评价
        4.2.1 近三年收入情况
        4.2.2 融资情况
        4.2.3 投资情况
    4.3 营销管理评价
        4.3.1 营销的4P策略
        4.3.2 营销的4C策略
        4.3.3 营销的4R策略
第5章 战略分析
    5.1 金丰投资战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战略方向不断改变
        5.1.2 战略重点表述不明
        5.1.3 战略整体位置模糊
    5.2 应用EFE矩阵进行外部因素分析
        5.2.1 EFE矩阵的基本原理
        5.2.2 金丰投资外部因素选择
        5.2.3 金丰投资EFE矩阵的建立和评价
    5.3 应用IFE矩阵进行内部因素分析
        5.3.1 IFE矩阵的基本原理
        5.3.2 金丰投资内部因素选择
        5.3.3 金丰投资IFE矩阵的建立和评价
第6章 战略选择
    6.1 应用SWOT矩阵进行战略匹配
        6.1.1 SWOT矩阵的基本原理
        6.1.2 金丰投资SWOT矩阵的建立
        6.1.3 金丰投资备选战略分析
    6.2 应用SPACE矩阵进行战略匹配
        6.2.1 SPACE矩阵的基本原理
        6.2.2 金丰投资SPACE矩阵的建立
        6.2.3 应用SPACE矩阵初步筛选备选战略
    6.3 应用QSPM矩阵进行战略决策
        6.3.1 QSPM矩阵的基本原理
        6.3.2 应用QSPM矩阵确定最终推荐战略
        6.3.3 优化和表述确定的推荐战略
第7章 战略实施
    7.1 战略实施时间表
    7.2 克服变革阻力
        7.2.1 变革和变革阻力的形成原因
        7.2.2 变革阻力的表现形式
        7.2.3 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
    7.3 优化人力资源
        7.3.1 重构组织结构
        7.3.2 招聘多样化员工
        7.3.3 加强实务培训
        7.3.4 启动辅助员工利润分配计划
        7.3.5 开展员工持股计划
    7.4 改善财务管理
        7.4.1 获得战略实施所需要的资金
        7.4.2 预计财务报表
        7.4.3 评估企业价值
    7.5 致力营销管理
        7.5.1 明确客户定位
        7.5.2 寻找最有效的广告途径
        7.5.3 致力于品牌发展策略
    7.6 优化运营管理
        7.6.1 简化流通业务流程
        7.6.2 固化特许经营流程
        7.6.3 整治"两单"问题
    7.7 探索特许经营
        7.7.1 特许经营与直营连锁的区别
        7.7.2 特许经营模式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经纪行业的必然趋势
        7.7.3 金丰易居特许经营模式可能面临的问题
        7.7.4 金丰易居特许经营问题的对策
    7.8 鼓励业务创新
        7.8.1 寻找未满足市场进行业务创新
        7.8.2 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业务创新
    7.9 塑造企业文化
第8章 战略评价
    8.1 平衡记分卡概述
        8.1.1 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原理
        8.1.2 平衡记分卡的功能
    8.2 建立用于评价金丰投资发展战略的平衡记分卡
        8.2.1 平衡记分卡指标细化
        8.2.2 四个维度是否足够
    8.3 应用平衡记分卡评价现行战略和推荐战略
结束语
附录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角度、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角度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世界博览会与上海市旅游业现状概述
    第一节 世界博览会研究概述
        一、世界博览会的涵义及其分类
        二、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史
        三、世界博览会研究状况及意义
    第二节 上海市旅游发展状况及其研究概述
        一、上海市旅游业发展状况概述
        二、上海市旅游业发展相关研究
第三章 2010 年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第一节 世博会对上海饮食业的影响
        一、上海饮食业的新发展
        二、利用世博会契机加快发展上海餐饮业的建议
    第二节 世博会对上海酒店业的影响
        一、世博会期间的酒店需求情况
        二、投资酒店业的三类不同力量
        三、关于对上海酒店业进行理性投资的分析
    第三节 世博会对上海旅行交通的影响
        一、世博会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分析
        二、针对世博会时市内交通出行问题的措施
        三、上海与长三角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形成分析
    第四节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景点的影响
        一、上海旅游景点的主要类型
        二、对世博会与上海旅游景点协调发展的分析
    第五节 世博会对上海旅游购物的影响
        一、上海旅游购物的特色与形式
        二、上海购物中心的发展
        三、世博会对旅游购物消费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世博会对上海娱乐业的影响
        一、上海娱乐休闲旅游的表现形式
        二、世博会对丰富上海娱乐休闲旅游内容的作用
    第七节 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业其他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世博会对提高上海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的影响
        二、世博会对提高上海旅游业国际化水平的影响
        三、世博会对提高上海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影响
第四章 2010 年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世博会高客流量对游客旅游体验的影响
        一、世博会期间的游客流量情况
        二、高客流量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三、分流游客的对策
    第二节 世博会产生的生态问题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世博会产生的资源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二、世博园区内的热岛效应及其解决途径
    第三节 世博会过后酒店业面临的问题
        一、上海酒店过度发展
        二、预防及解决酒店过剩的途径
第五章 利用世博会发展上海市旅游业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政府规划指导
        一、世博会的政府组织机构
        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相关事宜
        三、积极开展营销活动
    第二节 行业联合互助
    第三节 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
        一、不足之处
        二、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世博会与城市旅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一) 研究的缘起
        (二) 研究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 国外研究进展
        (二) 国内研究进展
第一章 世博会概述
    一、博览会的起源
    二、世博会的诞生
    三、世博会发展的初期
    四、世博会的发展规范
    五、世博会的理念转变
    六、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
第二章 世博会的影响
    一、促进经济发展
    二、扩大文化交流
    三、展示科技进步
    四、加速社会变革
    五、繁荣城市旅游
第三章 世博会与城市旅游
    一、世博会与城市旅游的相关理论
        (一) 事件
        (二) 增长级
    二、世博会:城市旅游的“助推器”
        (一) 世博会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的表现
        1、城市文化及旅游活动
        2、城市娱乐活动
        3、城市旅游者(业)
        (二) 世博会提升城市旅游发展的渠道
        1、主题
        2、景观化
        3、营销
        4、宣传及参与
第四章 案例分析-昆明世博会
    一、简介
    二、案例分析
        (一) 昆明世博会的特点
        (二) 昆明世博会对旅游业的一般性影响
        (三) 世博会提高了昆明城市旅游业的地位
附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四、沪港合作办好世博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的功能研究[D]. 张松梅. 吉林大学, 2020(08)
  • [2]当代中国城市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 陈楠.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3]吴仪经济外交思想与实践初探[D]. 罗佳佳. 广西大学, 2013(03)
  • [4]基于游客流视角的沪港迪斯尼乐园竞合研究[D]. 张银铃. 暨南大学, 2011(10)
  •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N]. 李良园. 解放日报, 2011
  • [6]政府工作报告[N]. 韩正. 解放日报, 2011
  • [7]上海大事记2010年1、2月[J]. 朱叶慧,黄啸.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0(04)
  • [8]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邱剑文. 复旦大学, 2009(S1)
  • [9]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上海市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 尹玉芳. 华侨大学, 2008(04)
  • [10]世博会与城市旅游研究[D]. 赵岚韡. 四川师范大学, 2008(01)

标签:;  ;  ;  ;  

沪港合作办世博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