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焕:大度真正的伟人

罗荣焕:大度真正的伟人

一、罗荣桓:襟怀坦荡真伟人(论文文献综述)

龙瑶[1](2020)在《罗荣桓的理想信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罗荣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罗荣桓理想信念包括丰富的内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保持对党忠诚老实的政治本色、矢志不渝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罗荣桓理想信念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原则性、群众性等特点。罗荣桓的理想信念对其个人的成长成才、对当时的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罗荣桓的理想信念,对加强当代党的建设、引领当代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着重要价值。本文除绪论外,主体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罗荣桓理想信念形成的背景、理论渊源与发展轨迹。从国内环境、家庭环境、求学经历、革命经历四个方面分析罗荣桓理想信念形成的背景,同时,这一理想信念的形成也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罗荣桓的理想信念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理想信念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信念的扬弃。然后从时间维度分析了罗荣桓理想信念的发展轨迹:萌芽时期、形成时期以及成熟与发展时期。第二章主要是论述了罗荣桓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保持对党忠诚老实的政治本色、矢志不渝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剖析,详细地阐释了罗荣桓理想信念的具体内容,并进一步总结了罗荣桓理想信念的基本特征。第三章论述了罗荣桓理想信念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陈苏珍[2](2020)在《以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新时代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环境,如何寻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方式和文化载体?这涉及到当前大学生价值培育的主导内容和主要路径的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大融合带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和多样的社会心态。借助大众媒介的传播,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不断滋生、衍变,影响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认同,导致大学生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时的迷茫。如何做好青年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民族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因此,从中国革命历史经验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文化传统,就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极其重要的任务,并且找到了能够将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塑造、文化知识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等紧密且充分结合的文化融合点。“价值观培育成效”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的“瓶颈”,本文试图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运用红色家风这个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特殊文化载体,为提升当代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提供有益尝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一脉相承的文化形态,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力量之源。其中,革命文化传承升华了优秀传统文化,并滋养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家风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革命前辈关于家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融合了家风的基本内涵与革命文化意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为底蕴,以革命家庭为场域而形成的共产党人齐家实践风貌,是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优质教材。红色家风秉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倡扬传统家庭美德与现代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道德品质、抵御不良思潮、提升实践能力,是引领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智慧宝典。要实现红色家风的时代价值,就必须理直气壮地弘扬红色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把握红色家风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关系,借鉴革命前辈齐家实践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探寻新时代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新内容和新路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常实践回归,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个人,增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针对性。以文化“涵养”价值观,贴合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养成中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意涵。红色家风区别于单一的宏大叙事方式,实现与个体日常生活的融合,形成饱含亲情的生活性和伦常性实践智慧,独具细腻又切近日常生活的道德涵育优势,契合时代新人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红色家风的精神内涵与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培育目标具有文化同源性,以其强烈的时代感和直观的生动性让大学生接受革命文化的涵养和革命精神的熏陶,同时也是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传承红色基因的价值旨归。

张胜友[3](2018)在《古田会议铸军魂》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11月1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古田盛装出镜,迎来了又一次新辉煌: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全体军委委员参观古田会议会址、向毛泽东雕像敬献花篮,看望老红军、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以及和年轻的会议代表同桌吃红军饭。习主席雄浑的声音在会场回荡:"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

刘伟[4](2018)在《论纪念馆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为例》文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核心是使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纪念馆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担负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在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为例,结合工作实际,从诠释伟人精神,创新教育形式两个方面浅论纪念馆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

杜立芳[5](2018)在《刘少奇研究史》文中研究说明“刘少奇研究史”,将对刘少奇生平思想宣传和研究的发生发展、主要内容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对刘少奇研究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进行相关的背景条件分析阐述,概括其研究的特点和价值,并将选取代表作,对内容、思想、成就、方法乃至缺陷进行理论性的分析和评论,点面结合,是刘少奇研究成果较为全面的系统的细致的梳理和评介,是展现刘少奇研究的发展史。这个课题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对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的研究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刘少奇的生平思想研究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等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耻辱救亡和中国工人运动时代的到来催促对刘少奇这一革命人物的宣传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宣传和研究主要包括:少小时的他评和自评;生平事迹的报刊报道;中共党内评价;简要的刘少奇传记作品。刘少奇重要着作的出版也有重要宣传和研究意义。总体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大都是对刘少奇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等各方面思想理论的真实报道和出版宣传,研究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是刘少奇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最初的研究宣传资料,这些研究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宣传了中国革命。《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一文由民国时期创办的《新闻杂志》于1949年4月17日第3卷第1期发表,这篇文章呈现出“篇幅长、详细具体”深度报道的特点,是1949年之前刘少奇评传中引人注目的一篇。此文作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二章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宽松的社会氛围、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提上日程、炭子冲刘少奇旧居对外开放等等,使有组织有计划地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有了可能性,由于刘少奇是不主张对自己的宣传研究的,没有《刘少奇选集》等真材实料做支撑,对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科学研究很难开展起来,研究成果也只能是零星的,多见于一些文章理论的宣传、对刘少奇活动的一些报道和一些老同志对刘少奇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性文章。它们是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也是开展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一些基础资料。建国后十七年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出政治化倾向明显,研究成果具有预热性、宣传性、不系统性等特点,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实践上推进和理论上积累的价值。《刘少奇同志在山东》是在“大跃进”的热潮中编着出的诸多宣传报道性的小册子之一,主要记录了刘少奇在山东的视察情况,是此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刘少奇地域性生平活动报道的小册子。吕振羽、江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记述了刘少奇1942年3月到1942年12月底期间回延安途中革命斗争的历史,展现了英明决断、光辉伟大的领导人形象,是一篇幅较长的回忆文章。这儿都视为代表作分析评述。第三章曲折和歪曲(1966.5-1976.10)。即“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严重干扰破坏了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非法打倒,刘少奇研究多为污蔑伪造不实之词,是“失真”的研究。“失真”的研究集中体现为:报刊杂志文章对刘少奇的大批判;各类书籍小册子对刘少奇的批判;中共党史书对刘少奇污陷、批判,而此时张志新等喊出人民心声。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具有政治宣传性,歪曲性、粗糙性等特点,没有任何学术价值,而有不少研究的教训可以记取。《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一书,主要是对炮制出来的一个个所谓的刘少奇叛徒集团进行批判,同时也对刘少奇很多思想言行进行批判,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批判刘少奇书籍,这里作为评介的代表作。这时大陆外的研究略显客观,如美国洛厄尔·迪特默《刘少奇》等。第四章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刘少奇百年诞辰。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国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学术界学术研究的局面尚未打开,刘少奇研究依然属于学术禁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思想、政治、文化等政策环境的改变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的正常化、学术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后,刘少奇研究的春天开始到来。最初,研究的文章较多,多是纪念性的,或者着重批判林彪、“四人帮”对刘少奇制造的种种污蔑不实之词,带有拨乱反正、澄清历史是非的性质。由于《刘少奇选集》和他的各种专题文集相继出版,刘少奇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始,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水平也不断提高,出版的书籍逐步增多,研究涉及到刘少奇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以及在经济、政治、党建、统战、教育、文艺等各方面思想理论。1988年7月陈君聪《刘少奇的思想理论研究》出版,1992年1月陈绍畴《刘少奇在白区》出版,1992年8月王世谊《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出版,1993年4月商孝才《刘少奇哲学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1月谭献民《刘少奇建党思想与民族传统文化论纲》出版,1996年9月黄峥编《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出版,1997年7月李万青《刘少奇统战思想研究》出版,1996年9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刘少奇年谱》出版,1998年10月《刘少奇传》出版,等等。刘少奇百年诞辰之际,掀起了刘少奇研究和宣传的高潮,研究宣传刘少奇的图书总数达到60种之多。总体看来,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经历了由比较粗线条的勾画到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这一时期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还原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真实过程,还原了被歪曲的刘少奇的光辉形象和风貌。研究中中国共产党的决策指导思想、领袖的思维逻辑方法和道德风范一览无遗,发挥了正能量的教育和引导功能。《刘少奇在白区》一书,系统地记述了刘少奇在白区的斗争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上作出的独特贡献,是刘少奇白区工作研究最具权威性和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文中作为刘少奇实践和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一书对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方面主要思想理论作深刻、多方面的考察研究,是第一部深入系统地研究刘少奇党建思想的专着,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在众多学术成果中,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和《刘少奇传》最引人瞩目。《刘少奇年谱》,以翔实可靠的历史文献和档案材料为依据,对人物资料进行了具体的考证和梳理,准确、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的生平事迹、革命实践、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刘少奇传》,以大量文献档案、回忆录、采访录为基础,记述了刘少奇光辉的一生,反映了刘少奇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丰功伟绩。文中对生平研究成果《刘少奇年谱》与《刘少奇传》进行了比较性的评介。第五章巩固和深化(1999-)。全国各地各类研讨会的举办和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的成立等研究平台的搭建,再加上刘少奇相关文献资料的进一步出版,为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为丰富的研究素材。学术界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向全面和纵深方向发展,研究内容涵盖刘少奇生平思想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方面,一些研究论着具有新领域的开创性,思维角度方式方法都比较新颖,丰富了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1999年至今,出版了60多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研究专着。2001年2月鲁彤等《刘少奇在建国后的20年》出版,2001年12月胡长水等《刘少奇之路:一个伟人的奋斗与命运》出版,2005年7月王双梅《刘少奇与抗日战争》出版,2006年1月黄峥执笔《王光美访谈录》出版,2008年陈成文等《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出版,2009年1月黄祖琳《刘少奇家世》出版,2011年5月徐占全等主编《工运领袖刘少奇》出版,2014年5月董一冰《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出版,等等。这一时期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呈现研究内容的纵深性,研究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学术研讨和成果汇集呈现的常态化,特别是研究的现实视角和问题意识突出这些特点和价值。《刘少奇家世》一书,探寻了刘少奇家世的渊源历史,详细地介绍了众多的与刘少奇关系密切的亲属人物,这本书是在对家世人物生平事迹进行仔细调查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完成的,史料价值突显。此书视为代表作分析。《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一书,记述了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一系列民生思想理论,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刘少奇的民生思想,是研究刘少奇民生思想的第一本专着,开拓了刘少奇思想新领域的深入研究,文中作为刘少奇思想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进行评介。王光美,与刘少奇共同生活了20年的妻子,作为刘少奇的秘书和最亲近的人,是刘少奇一手资料的获得者,对刘少奇宣传和研究贡献卓着,如刘少奇早期的口述资料和生平活动工作笔记,资料、文物的保存和捐赠以及纪念会和研讨会的参加,她还撰写和发表多篇回忆文章。访谈论着《王光美访谈录》,主角仍是刘少奇,文中对此进行了探究论述。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给以后的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一些经验教训方面的参考,并推动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推陈出新、更出彩出色。

黄秋莹[6](2017)在《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艺术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旨在分析罗荣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把握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力求将其运用于当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吸收前人对于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搜集整理的罗荣桓思政工作的大量典型案例,较为系统梳理了罗荣桓思想政治的方法与艺术。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相关概念、研究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从罗荣桓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历出发,阐述了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的过程,将其划分为萌芽时期、奠基时期、成熟时期和发展时期四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法与艺术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主要阐述了罗荣桓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笔者认为以率先垂范代替说教,以引导说服贯彻制度和禁令,通过拉近距离充分了解教育对象是其具体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第四章从思维、语言、行为三个方面总结了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分别阐述了罗荣桓辩证统一的思维艺术、亲切灵活的语言艺术,以及中正和谐的行为艺术,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对罗荣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罗荣桓在正确的工作方法指导下,以和谐、优美的艺术性为特点,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罗荣桓是我党早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践行者与先行者,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艺术是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罗荣桓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艺术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传承和发展,罗荣桓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走向制度化的基础。对罗荣桓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艺术的研究,启发我们在现阶段要提高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就要着力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弘扬“中正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行为艺术。

谢红[7](2017)在《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自我改造、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着标志。它不仅是一种德性的修养理论,更是一种哲学的方法论,其提出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这种哲学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意见两重性的制约;二是认识非至上性的规定;三是主观能动性的合理发挥的要求;四是理想人格培养的推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毛泽东较早全面、系统地探讨、概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并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践行了它。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起就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毛泽东从理论上阐明了为什么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怎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其思想来源、现实根据、历史展开以及双重实践来进行考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和价值。首先,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引导;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第三,布尔什维克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感染。从其现实根据而言,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克服党内因利益偏差导致的思想和作风不纯的需要。此外,还是在总结和吸取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次,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呈现为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长期的历史展开过程,即青年时代的萌芽、大革命时期的初步展开、土地革命时期的自觉运用、延安时期的系统阐发。延安时期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一环。新中国成立后,其批评与自我批评徘徊于坚守与拒斥之间。再次,道德的修养与政治的实践是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统一的,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正是这样一种有机结合的体现。从修身的角度而言,作为个体的人的修养和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修养都离不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制度建设的层面而言,谏议制度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形式之一。民主生活会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阵地。最后,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展现了双重功能。既孕育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又催化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形成。今天,重温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在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批评与自我批评依然是解决党内思想斗争的重要手段,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领导人民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

孟宏儒[8](2014)在《光辉的史诗 不朽的词章——毛泽东诗词赏读札记》文中研究指明引言去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我想把多年来阅读、赏析毛泽东诗词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以"札记"的形式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同时也表达一个文史爱好者对毛泽东主席特别是他的诗词艺术的那份挚爱和敬仰之情。"毛诗"的创作时代和刊发情况毛泽东同志有极其深厚的古文基础,且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习惯,他对古典诗歌则更是钟爱有加,达到了痴迷的

陈曲[9](2012)在《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研究》文中指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史诗,记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国内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开展的时间长,涉猎广,内容也比较深入,相关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党务工作者在毛泽东诗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为深入研究毛泽东诗词奠定基础。在研究毛泽东诗词时,发现一些学者在研究毛泽东诗词中的政治内涵、哲学思想等方面比较透彻,但对于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尤其是革命精神的研究还不够。因此对于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研究还有必要进一步的开拓和挖掘,本文从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研究入手,阐述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拓展毛泽东诗词研究的空间。同时,分析和研究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也有助于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扬这种精神。本文通过分析毛泽东诗词蕴含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阐述毛泽东诗词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和作用,高度评价毛泽东诗词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论文首先概括和阐述了毛泽东诗词中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心怀祖国的爱国情结、无比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等爱国情怀。其次,总结和分析了毛泽东诗词中的自强不息的乐观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气概、甘于奉献、团结友爱革命精神。最终得出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的现实价值:毛泽东诗词的政治价值;毛泽东诗词的社会价值;毛泽东诗词的文化价值。宣传毛泽东诗词,发扬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方小宁[10](2007)在《将帅后人眼中的叶剑英》文中提出戎马一生的叶剑英元帅,多次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毛主席曾称赞他"吕端大事不糊涂";他的襟怀坦荡、博爱容忍、勇敢无畏,他的远见和乐观,无不影响着友人与后代……在叶帅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上,新中国开国元勋的后代们聚在一起,共同缅怀叶帅的丰功伟绩与高尚品德,追忆叶帅鲜为人知的动人往事。他们的叙述,让读者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叶剑英。

二、罗荣桓:襟怀坦荡真伟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罗荣桓:襟怀坦荡真伟人(论文提纲范文)

(1)罗荣桓的理想信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1.理想
        2.信念
        3.理想信念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之处
第二章 罗荣桓理想信念的形成与发展
    (一)罗荣桓理想信念形成的背景
        1.国内环境
        2.家庭环境
        3.求学经历
        4.革命经历
    (二)罗荣桓理想信念形成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想信念思想
        2.毛泽东的理想信念思想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信念
    (三)罗荣桓理想信念形成的轨迹
        1.萌芽时期
        2.形成时期
        3.成熟发展时期
第三章 罗荣桓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罗荣桓理想信念的主要内容
        1.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永远跟着党走
        (2)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2.始终保持对党忠诚老实的政治本色
        (1)刻苦专研,努力学习
        (2)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3)实事求是,坚持原则
        (4)不搞特殊化,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矢志不渝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
        (1)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大公无私,关爱士兵
        (3)积极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
    (二)罗荣桓理想信念的主要特征
        1.科学性
        2.实践性
        3.时代性
        4.原则性
        5.群众性
第四章 罗荣桓理想信念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一)罗荣桓理想信念形成的历史意义
        1.对罗荣桓个人成长成才的意义
        2.对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二)罗荣桓理想信念的当代价值
        1.罗荣桓理想信念对党建的当代价值
        (1)罗荣桓理想信念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精神榜样
        (2)罗荣桓理想信念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价值标杆
        (3)罗荣桓理想信念为党的廉政建设提供思想滋养
        2.罗荣桓理想信念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当代价值
        (1)为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提供榜样力量
        (2)为青年学生淬炼品德增长才干提供实践范例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以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红色家风的研究
        (二)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三)关于红色家风和大学生价值观关系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红色家风的历史生成
    第一节 家风的演变与育人价值
        一、家风的历史演变
        二、家风的育人价值
    第二节 红色家风的定义与类型
        一、红色家风的定义
        二、红色家风的类型
    第三节 红色家风的精神与特征
        一、红色家风的精神基因
        二、红色家风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红色家风的孕育与生成
        一、红色家风的孕育条件
        二、红色家风的生成逻辑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红色家风涵养价值观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家庭教育观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家庭教育的相关论述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家庭教育观的本质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家庭教育观的当代启示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家文化的主要思想
        一、中华优秀家文化的基本内容
        二、中华优秀家文化的核心功能
        三、中华优秀家文化的现代传承
    第三节 革命前辈关于家庭建设的论述
        一、打破封建的家长专制
        二、摧毁腐朽的婚姻制度
        三、重视家庭教育之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传承与弘扬红色家风的时代价值
    第一节 红色家风的理论品格
        一、红色家风的内容要素具体明确
        二、红色家风的价值基因持久稳定
        三、红色家风阐扬的精神与时俱进
        四、红色家风的社会传播引领风尚
    第二节 红色家风的时代功能
        一、坚定理想信念
        二、砥砺道德品格
        三、抵制不良思潮
        四、提升实践能力
    第三节 红色家风的育人经验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二、亲情感化与严格家规相结合
        三、说理训诫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四、追求进步与联系群众相结合
        五、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现实审视
    第一节 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紧迫性
        一、家风文化建设缺位
        二、红色基因传承式微
        三、社会心态复杂多样
    第二节 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要求
        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主体诉求
        三、大学生价值观“涵养”的优势
    第三节 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价值观的可行性
        一、红色家风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目标的一致性
        二、红色家风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内容的共同性
        三、红色家风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方法的相关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容
    第一节 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的国家情怀
        一、忠诚爱党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
        三、理想信念培育
    第二节 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一、崇尚奉献的精神
        二、坚持走群众路线
        三、清正廉洁的作风
    第三节 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的家庭美德
        一、志同道合的爱情
        二、健康和谐的婚姻
        三、家规严格的亲情
    第四节 红色家风涵养大学生的生活习惯
        一、发扬学习精神
        二、塑造劳动品格
        三、力行勤俭节约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路径
    第一节 日常向度构建生活化的价值观涵养路径
        一、传承红色基因的“涵养”主旋律
        二、巩固日常教育的“涵养”主阵地
        三、增强生活关注的“涵养”感召力
    第二节 实践养成构建个性化的价值观涵养路径
        一、以环境营造聚焦价值观认知
        二、以主体参与深化价值观认同
        三、以知行合一促进价值观践行
    第三节 通俗话语构建大众化的价值观涵养路径
        一、回归历史:建构大众化叙事逻辑
        二、课程浸润:掌握大众化话语主导
        三、显隐结合:完善大众化教化方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刘少奇研究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萌芽和端倪(1919.5——1949.9)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背景下的特定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中共的幕后首脑——刘少奇》
第二章 零星和希望(1949.10—1966.5)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的研究准备和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山东人民出版社《刘少奇同志在山东》
    第四节 吕振羽、江明与《跟随少奇同志返回延安》
第三章 歪曲和曲折(1966.5——1976.10)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背景下的“失真”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
    第三节 南开大学卫东红卫兵《卫东》编辑部《粉碎刘少奇叛徒集团》
第四章 澄清和成熟(1976.10—1998)
    第一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研究条件和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陈绍畴与《刘少奇在白区》
    第四节 王世谊与《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
    第五节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刘少奇传》
第五章 巩固和深化(1999—)
    第一节 1999至今研究的有利条件和研究概况
    第二节 研究特点和价值
    第三节 黄祖琳与《刘少奇家世》
    第四节 董一冰与《刘少奇民生思想研究》
    第五节 王光美的宣传和回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述要
    2.1 萌芽时期(1919—1927)
    2.2 奠基时期(1927—1937)
    2.3 成熟时期(1937—1945)
    2.4 发展时期(1945—1963)
第3章 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3.1 以率先垂范代替单纯说教
    3.2 以引导说服贯彻制度与禁令
    3.3 通过拉近距离充分了解教育对象
第4章 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艺术
    4.1 辩证统一的思维艺术
    4.2 亲切灵活的语言艺术
    4.3 中正和谐的行为艺术
第5章 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艺术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分析
    5.1 历史地位
    5.2 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四、概念界定
第1章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哲学基础
    1.1 意见两重性的制约
    1.2 认识非至上性的规定
    1.3 主观能动性合理发挥的要求
    1.4 理想人格培养的推动
第2章 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根据
    2.1 思想来源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引导
        2.1.2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2.1.3 布尔什维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感染
    2.2 现实根据
        2.2.1 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要求
        2.2.2 克服党内因利益偏差导致的思想和作风不纯的需要
        2.2.3 中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第3章 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历史展开
    3.1 早期酝酿
        3.1.1 青年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萌芽
        3.1.2 大革命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初步展开
    3.2 逐步形成
        3.2.1 土地革命时期批评和自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自觉运用
        3.2.2 延安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系统阐发
    3.3 曲折发展
        3.3.1 新中国建立初年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坚守与拒斥
        3.3.2 晚年批评和自我批评理论的失误
第4章 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双重实践
    4.1 修养实践层面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4.1.1 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中国传统修养理论中的形态
        4.1.2 作为个体人的修养
        4.1.3 作为共产党员的修养
    4.2 制度建设实践层面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4.2.1 谏议制度: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态
        4.2.2 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阵地
第5章 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双重价值
    5.1 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历史价值
        5.1.1 孕育了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
        5.1.2 催化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形成
    5.2 毛泽东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的现实价值
        5.2.1 批评与自我批评依然是解决党内思想斗争的重要手段
        5.2.2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领导人民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
        5.2.3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斗争(苏区版)》“自我批评”专栏
附录C 《斗争(苏区版)》中刊载的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章
附录D 《红旗周报》中刊载的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文章

(8)光辉的史诗 不朽的词章——毛泽东诗词赏读札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毛诗”的创作时代和刊发情况
壮丽的画卷生动的史诗
伟人风范智者哲思
爱情诚可贵魂牵九重霄

(9)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 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2.1 热爱伟大祖国
        2.1.1 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1.2 热爱祖国的人民
    2.2 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
        2.2.1 鼓励热血青年奋发进取
        2.2.2 歌颂无产阶级以树立崇高的人生观
        2.2.3 赞美人民战争战无不胜
    2.3 心怀祖国的爱国情结
        2.3.1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结
        2.3.2 维护民族独立,保卫祖国
    2.4 热爱社会主义
        2.4.1 赞扬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2.4.2 歌颂无产阶级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2.4.3 号召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2.4.4 将社会主义信念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2.5 本章小结
3 毛泽东诗词中体现的革命精神
    3.1 自强不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1.1 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3.1.2 抒发革命胜利的喜悦之情
        3.1.3 乐观面对革命战争中的艰难险阻
        3.1.4 笑对社会主义中的困难
    3.2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气概
        3.2.1 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3.2.2 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2.3 从容不迫的勇者风范
    3.3 甘于奉献团结友爱的革命精神
        3.3.1 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3.3.2 人民与军队团结友爱的革命精神
    3.4 本章小结
4 毛泽东诗词的现实价值
    4.1 毛泽东诗词的政治价值
        4.1.1 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4.1.2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4.1.3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4.2 毛泽东诗词的社会价值
        4.2.1 传承乐观主义精神
        4.2.2 继承艰苦奋斗优良传统
        4.2.3 弘扬团结友爱、甘于奉献的精神
    4.3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价值
        4.3.1 毛泽东诗词的文学价值
        4.3.2 毛泽东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罗荣桓:襟怀坦荡真伟人(论文参考文献)

  • [1]罗荣桓的理想信念研究[D]. 龙瑶. 南华大学, 2020(01)
  • [2]以红色家风涵养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 陈苏珍.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 [3]古田会议铸军魂[J]. 张胜友. 福建党史月刊, 2018(10)
  • [4]论纪念馆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为例[A]. 刘伟. 博物馆学文集.13, 2018
  • [5]刘少奇研究史[D]. 杜立芳. 扬州大学, 2018(07)
  • [6]罗荣桓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艺术研究[D]. 黄秋莹.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
  • [7]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研究[D]. 谢红. 湘潭大学, 2017(01)
  • [8]光辉的史诗 不朽的词章——毛泽东诗词赏读札记[J]. 孟宏儒. 娘子关, 2014(01)
  • [9]毛泽东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研究[D]. 陈曲.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 [10]将帅后人眼中的叶剑英[J]. 方小宁. 纵横, 2007(10)

标签:;  ;  ;  ;  ;  

罗荣焕:大度真正的伟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