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系列几种拖拉机底盘通用件(一)

东方红系列几种拖拉机底盘通用件(一)

一、东方红系列几种型号拖拉机底盘的通用件(1)(论文文献综述)

周硕鑫[1](2020)在《25马力电动拖拉机底盘轻量化及整车造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现阶段正在着力推动农业机械化以及生产过程的绿色无污染,其中,“绿色农机”工程作为国家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在此形势下受到了大力推广。电动拖拉机相比较于传统燃油型拖拉机其优势在于排放量低甚至零排放、能耗低、噪音小以及振动水平低,因契合当今时代的环保理念而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用户的关注。对于电动拖拉机底盘轻量化设计可以提高整车性能,并且可达到降低使用能耗以延长续航时间的目的。本文根据25马力电动拖拉机主要技术参数,结合传统燃油拖拉机底盘模型资料,进行了电动拖拉机底盘结构方案的设计;根据电动拖拉机底盘结构特点和动力电池组布置原则,提出4种电池组布置方案,并进行了相对应的底盘静力学分析,确定了电池组最终布置方案;在该布置方案下,通过优化方法对拖拉机底盘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其结果能够满足静、动力学特性要求;在最终确定的底盘结构基础上,结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和相关设计标准,进行了 25马力电动拖拉机驾驶室、机罩硬点尺寸的计算以及布置位置的确定,最终完成了拖拉机整车造型的概念设计。

夏艳娟[2](2018)在《玉米果穗收获机主要部件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玉米生产与消费大国,很多地区农作物以玉米种植为主,玉米也是中国四大经济作物之一,它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玉米在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包括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获、脱粒和对玉米秸秆的处理等农艺。论文主要研究玉米的收获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研究玉米收获机械化可以明显提高玉米收获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总收入,同时可以找到合适的玉米机械化收获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玉米秸秆收获后处理,可以很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论文通过参阅大量相关国内外研究资料,结合玉米机械收获的分类和特点,对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详尽的探讨,分析了当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了适合中国玉米收获的自走式联合收获机的割台及主要工作部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论文主要研究适合本地区玉米收获的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主要部件,并对整机及主要工作部件进行了分析、虚拟设计和相关试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对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详尽的探讨,分析了当前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2)对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部件进行了分析和考核,对主要工作装置,如发动机、行走系统、前后桥、割台、升运装置、剥皮机构等部分进行了部分设计和选型。(3)对设计出的玉米果穗收获机主要部件进行试验验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和选型的主要工作部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4)论文还对玉米收获机的其它部件进行了选择和计算,还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为后期的玉米收获机产品升级做技术储备。

李江[3](2018)在《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丘陵山地农业的发展,丘陵山地拖拉机在我国山区耕作、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丘陵山地普遍存在路况条件差、坡度大、地块小等问题以及我国对丘陵山地拖拉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丘陵山地作业的拖拉机经常会出现操作困难、稳定性差和安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丘陵山地拖拉机作业时的车轮打滑问题更是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本文依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开发,以四轮驱动丘陵山地拖拉机为研究对象,针对拖拉机作业时因附着面摩擦系数太小而出现车轮打滑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驱动力主动分配方案,设计一种新型的驱动力主动分配装置以实现驱动力高效分配,提高驱动性能。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研究国内外丘陵山地拖拉机传动特性以及驱动防滑技术现状,学习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特别的丘陵山地作业工况,提出了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的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2)对丘陵山地四驱拖拉机进行动力学的分析,在对拖拉机发动机、分动器以及驱动轮数学建模基础上对拖拉机的驱动效率进行分析,获得驱动性能最佳时的滑转条件。(3)根据丘陵山地四驱拖拉后桥结构特点和力学性能,通过SolidWorks对丘陵山地四驱拖拉机的后桥边减速器进行参数化设计,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驱动力分配装置以实现驱动力及时高效的分配。(4)对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对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进行及时的调控。(5)运用ANSYS Workbench和Simulink分别对丘陵山地四驱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的机械关键部件和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零件强度符合设计条件,同时该装置可有效的抑制驱动轮的过度滑转从而改善打滑问题,提高驱动性能。

白建军[4](2017)在《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Compound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CCHMT)是由机械传动系统行星排齿轮与液压传动系统泵-马达组成的传动系统,因其输入输出端分别有一组行星排,此结构结合输入耦合式与输出耦合式的结构,其设计意图旨在结合液压传动功率密度大且能够实现无级变速和机械传动高效性的优点,并在单行星排传动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调速比范围。由于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结构具有传动功率较大、调速范围比较宽等优点,因此在一些特定的专用车辆,如农用机械拖拉机、城市公交车、环卫作业车以及少部分的军用特种车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混合式结构复杂、相关理论机理不清、设计理论还不成熟,因此还需继续开展研究工作。所以本文研究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结构以及其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近些年的液压-机械无级传动以及相关制动能量回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接着对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混合式结构可达36种。其次,依据在不发生功率循环条件下可达到的调速比范围大小应用遗传算法对所提出的36种混合式结构进行筛选,同时对各种结构进行了参数优化,经筛选和优化后发现有一种混合式结构调速比范围宽,可适应对车速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车辆。然后,以所筛选出的混合式结构为研究对象,为其设计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讨论制动能量基本条件以及能量回收过程,并对所设计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依据模型应用MATLAB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由于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车辆具有传统机械摩擦制动与能量回收制动两种制动方式,所以本文接着为混合式车辆制定了满足车辆自身特性与车辆制动相关规定的制动分配策略,解决了其前后轮制动力分配与能量回收制动力和机械摩擦制动力分配的问题。最后,为了验证所筛选的混合式结构、所设计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以及制定的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是否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应用AMESim软件对以上所述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结构具有良好的静态特性和调速刚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能够较多的回收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损耗的动能,回收效率大约为43.37%。证明了所选结构、所设计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以及制动的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合理性。

宋洋[5](2015)在《小型淮山开沟机的研究设计》文中认为淮山,是我国公认的营养保健型蔬菜,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是重要的蔬菜出口品种。淮山开沟是淮山收获的一项必须的田间作业工序,虽然目前我国平原地区开沟设备的应用与推广日趋成熟,但是山地丘陵地区却仍处在以原始劳动力开沟为主的状态下,对适于丘陵地带的专业淮山开沟设备的研发刚刚起步,尚无实用型产品,并且随着劳动成本的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淮山收获的机械化需求越来越迫切。针对淮山种植大县福建明溪县的淮山收获技术要求设计了一种小型淮山开沟机,其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淮山收获的技术要求确定了小型淮山开沟机的主要设计参数;根据经验公式确定了刀片切削土壤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整机行走的阻力,螺旋排土的阻力,以及固定消耗功率,得出开沟机消耗的总功率,并根据总功率和其他技术参数选取适合的发动机和各种液压元件。2)借鉴国外经验和静压传动技术,对小型淮山开沟机采取滑移转向的行走系统,对其各个关键部分零件进行Solidworks 2012三维建模,并完成整机装配和样机分析。3)建立了Solidworks 2012和Ansys 13.0的无缝接口,利用Ansys 13.0 Workbench对小型淮山开沟机开沟机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对开沟机架的静力学分析得出:应力和节点位移(挠度)最大值发生在支撑板与链条链轮支撑架的焊接处,分别为119.49MPa,5.97e-4mm,都小于许可挠度;故设计的开沟机架在刚度上满足要求。对开沟机架进行模态分析并扩展其前8阶模态得出:应将开沟机的工作频率设计在10.35Hz~35.867 Hz,或在101.15Hz~173.88Hz之间,以避免共振,链条的冲击频率为59.09Hz,远离开沟机架的固有频率,不会使开沟机架共振。4)对小型淮山开沟机的平稳性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讨论了开沟机失稳情况的三种状态,包括纵向滑移、前倾和后仰、横向倾翻,并通过建立平衡方程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平衡理论分析,为之后的机器改进提供了参考意见。5)验证小型淮山开沟机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开沟机能完成开沟工作并达到设计要求,对完成的样机进行田间试验,效果良好,并对开沟过程中出现的发动机偶尔熄火和开沟时整机前后倾翻两个现象进行分析。

吕中界[6](2015)在《轻便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南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产区之一,由于西南地区多丘陵多山区地形特征的限制,使得在北方平原地区使用的全喂入收割机在西南地区并不实用,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并不高。针对西南地区特殊地形,本课题在现有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机型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轻便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方案,以解决传统机型中整机庞大、在西南地区行走不便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1.本课题以轻便型机型为目标,结合“割前脱粒”和“铰接式卡车”特点,提出了整机的方案,采用这种方案能减少夹持输送环节,有效减轻本机重量,使整机更加轻便。2.针对已经设计好的方案,确定了整机的总体参数和整机动力的传递路线,对组成整机的各个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设计,并且进行了相应的三维造型,设计过程中用ANSYS Workbench对设计的脱粒滚筒进行了静强度、刚度和模态校核;用HyperWorks对设计的刀片进行了静强度和刚度校核,校核结果显示,设计的关键部件满足使用要求。3.对关键部件的功耗进行了计算,并以此功耗为依据,对整机的动力部分进行了选型设计,并用Solidworks进行了整机的三维造型,从而完成了整机的主要部分设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运用了虚拟设计、有限元分析等先进的设计方法及手段,设计过程中将设计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了设计速度,缩短了设计周期和降低了设计成本;研究结果对增强产品在山区丘陵地形作业的能力及相关产品的设计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胡智清[7](2013)在《微型水稻收割机设计与关键部件研究》文中认为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作为水稻主产区,南方丘陵地区坡地多,水田泥脚深、面积小,十分需要一款体积小、重量轻、收割效果好、性价比高的收割机械。本课题深入分析了南方地区现有水稻收割机械的结构特点及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了一款适宜南方丘陵地带的微型水稻收割机本研究以南方水稻收割工艺流程为基础确定了总体结构布置方案,同时以模块化集成设计思想为基础将整机划分出切割、脱粒、筛选输送、行走、操控、动力七大功能模块。重点设计了收割机的两个核心模块:收割模块和脱粒模块。收割模块采用了螺旋往复式割刀与特殊的割台底刀组合件,既保证了切割质量也极大简化了切割器的结构。脱粒模块采用钉齿式脱粒滚筒和凹板网筛相配合的结构,达到了较好的脱粒效果。在螺旋推运器的设计中,通过ANSYS Workbench平台模拟了其多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校核了推运器的强度和刚度要求,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论文针对收割机的核心部件脱粒滚筒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其前六阶固有频率,确定了危险转速范围和变形较大的位置,验证了其合理的动态特性,为试验和设计节省了成本。木课题将传统经验与现代设计方法相结合研发出了适应南方丘陵地区的微型水稻收割机。整机结构轻巧,工作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闫雪[8](2012)在《M公司供应商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商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其中供应商评价与选择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大大促进了农机产业的发展,为农机制造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农机用户对农机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和产品多样化要求的提高,同时农机产品所需零配件种类繁多,如何有效地评价和选择农机零配件供应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利润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选择合适的最佳的供应商对农机制造企业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论文首先介绍了供应商分类管理和供应商评价选择等相关理论,并对供应商评价指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供应商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分别对M公司的经营现状、农机零配件分类和供应商评价选择流程进行了研究,分析M公司在供应商评价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针对M公司供应商评价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SWOT分析,以确定优化目标。然后,依据优化目标和相关理论制定了优化措施:一是将供应风险考虑到供应商分类中,将供应商分类为战略供应商、瓶颈供应商、普通供应商和零星采购供应商;二是根据对供应商的重新分类,分别为每种类型的供应商制定合适的评价选择流程;三是建立全面的指标体系,包括性价比优势、服务能力、技术能力和合作能力。最后,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和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对M公司变速箱供应商进行评价,选择出最佳供应商。依据优化后的供应商选择流程,M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配件,设立不同的供应商选择目标,应用不同的供应商评价流程、评价方法、评价指标选择供应商,确保选择出的供应商满足初始目标。

万志远[9](2007)在《基于虚拟技术的水稻直播机牵引特性试验和结构优化设计》文中提出机械直播作为一种节本省工的栽种技术,正在成为我国前景广阔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为了使机械直播在经济性与实用性上占据更大的优势,在严格满足农艺要求的前提下,研制适用于多种配套动力、多种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组合式直播机具,显得尤为迫切。本文源于科研项目“水稻少精量播种技术研究”关键环节之一,试制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折腰转向四轮乘坐式底盘。项目合作单位已经开发出底盘样机,要求实施水田牵引特性试验,并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本文将虚拟技术应用于水稻直播机底盘的田间试验和结构优化设计:(1)本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传感器技术,自行开发出一种简易实用的测试系统。硬件方面,系统利用拉压力传感器、轮速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和笔记本电脑实时监测田间工作状态;软件方面,系统利用虚拟仪器LabVIEW软件模块化的实现采样、分析、显示、存储和报警等功能,实现在线观察、控制和离线进一步处理。经过田间试验验证,0~5m/s低速行驶下拉压力和轮速采样精度理想,测试系统工作可靠、稳定。(2)通过对拉力信号和转速信号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处理,绘制出样机底盘的牵引特性曲线,曲线表明:当直播机Ⅲ档条件下工作,加载约100kg负荷时,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好。直播机底盘的极限载荷约为250kg。(3)田间试验表明:车架的重量直接影响到直播机的工作性能,重量越大,行走轮下陷越严重,行走轮滚动阻力也急剧增大;船板的材料和形状对于底盘的牵引性能影响较大,选用低磨擦材料制作船板,改进船板形状并添加辅助装置,形成完全泥水膜润滑,均可以显着降低土壤与船板间的摩擦。(4)针对直播机底盘的结构优化设计,本文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通过参数化的几何建模构建虚拟的牵引性能测试平台。以施加于驱动轮的力矩,动力机和底盘连接处的约束力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影响底盘在潮湿路面通过性能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包括前后轴距、质心位置、行走轮轮距、行走轮宽度等,分别进行设计研究,提出影响底盘性能的最佳参数为:轴距1.8m,质心位于轴正上方偏前0.1m,轮距1.5m,轮宽为0.15m;并用最优参数修改样机模型,以改变船板质量的方式施加模拟负载,进行虚拟试验,分析得出机组在Ⅲ档工作的最佳负载150kg。

高建民[10](2000)在《东方红系列几种型号拖拉机底盘的通用件(12)》文中提出

二、东方红系列几种型号拖拉机底盘的通用件(1)(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方红系列几种型号拖拉机底盘的通用件(1)(论文提纲范文)

(1)25马力电动拖拉机底盘轻量化及整车造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轻量化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拖拉机造型设计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25马力电动拖拉机底盘及电池组布置方案设计
    2.1 电动拖拉机底盘方案设计
        2.1.1 电动拖拉机整车参数
        2.1.2 电动拖拉机底盘设计
    2.2 电池组布置方案设计
        2.2.1 电池组参数匹配
        2.2.2 电池组布置位置分析
        2.2.3 四种电池组布置方案
    2.3 基于电池组布置方案的底盘静力学分析
        2.3.1 有限元分析流程
        2.3.2 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2.3.3 工况的选取
        2.3.4 强度与刚度要求
        2.3.5 多工况下底盘静力学分析
    2.4 选取电池组最终布置方案
    2.5 本章小结
3 25马力电动拖拉机底盘轻量化设计
    3.1 轻量化设计基本理论
    3.2 电动拖拉机底盘结构改进设计
        3.2.1 底盘结构改进分析
        3.2.2 底盘主要构件结构改进
        3.2.3 结构改进后底盘静、动力学分析
    3.3 电动拖拉机底盘结构多目标优化
        3.3.1 优化参数设置
        3.3.2 灵敏度与响应面分析
        3.3.3 优化候选点的选取
        3.3.4 多目标优化后底盘力学性能校核
    3.4 本章小结
4 25马力电动拖拉机总布置设计
    4.1 电动拖拉机驾驶室硬点尺寸计算
        4.1.1 H点的确定
        4.1.2 电动拖拉机驾驶室高度计算
        4.1.3 电动拖拉机驾驶室宽度计算
    4.2 电动拖拉机车门和车梯设计
    4.3 电动拖拉机机罩硬点尺寸计算
        4.3.1 电动拖拉机机罩高度校核
        4.3.2 电动拖拉机机罩宽度校核
    4.4 本章小结
5 25马力电动拖拉机整车造型设计
    5.1 造型设计中的美学原则
    5.2 形态与色彩设计分析
        5.2.1 拖拉机形态分析
        5.2.2 形态设计要求
        5.2.3 拖拉机色彩分析
        5.2.4 色彩设计要求
    5.3 电动拖拉机主要构件造型设计
        5.3.1 电动拖拉机驾驶室造型设计
        5.3.2 电动拖拉机机罩造型设计
    5.4 电动拖拉机整车造型设计
        5.4.1 电动拖拉机色彩设计
        5.4.2 电动拖拉机三维模型的建立
6 结论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2)玉米果穗收获机主要部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玉米收获机械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玉米收获机械化研究现状
    1.3 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玉米收获机械化影响因素
    2.1 玉米收获机械分类
    2.2 影响因素分析
    2.3 玉米收获机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玉米收获机主要部件分析研究
    3.1 割台
        3.1.1 割台分析
        3.1.2 田间试验内容
        3.1.3 试验准备
        3.1.4 试验目的
        3.1.5 试验主要仪器仪表和时间地点
        3.1.6 试验方案
        3.1.7 割台试验数据分析
    3.2 升运装置
        3.2.1 升运器工作原理
        3.2.2 升运器结构
        3.2.3 升运器参数计算
        3.2.4 风机分析
    3.3 剥皮机构
        3.3.1 剥皮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3.3.2 剥皮辊主要参数确定
    3.4 储粮仓结构分析
    3.5 行走系统
        3.5.1 发动机的选择
        3.5.2 驱动桥的选择
        3.5.3 后桥的选择
        3.5.4 行走系统参数配比
        3.5.5 两种四轮驱动系统的介绍
        3.5.6 液压驱动系统分析
    3.6 液压系统分析
        3.6.1 液压系统概述
        3.6.2 液压系统分析与选择
    3.7 电气系统分析
    3.8 整机试验与数据分析
        3.8.1 整机试验数据汇总
        3.8.2 试验结果分析
    3.9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驱动防滑技术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与动力学建模
    2.1 丘陵山地四驱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整体设计
    2.2 拖拉机动力学模型
        2.2.1 拖拉机整体动力学建模
        2.2.2 拖拉机发动机模型
        2.2.3 拖拉机分动器模型
        2.2.4 拖拉机驱动轮模型
    2.3 拖拉机驱动效率分析
    2.4 拖拉机滑转率分析
    2.5 小结
3 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关键零部件设计
    3.1 SOLIDWORKS简介与虚拟装配
        3.1.1 Solid Works功能简介
        3.1.2 虚拟装配简介
    3.2 拖拉机后桥边减速器的设计
        3.2.1 减速器各齿轮设计条件
        3.2.2 参数化设计
        3.2.3 太阳轮和太阳轮轴的设计
        3.2.4 行星架的设计
    3.3 拖拉机后桥驱动力主动分配装置机械部件设计
        3.3.1 驱动力主动分配装置工作原理
        3.3.2 驱动力主动分配装置关键机械部件设计
    3.4 拖拉机后桥制动器和驱动半轴的建模
        3.4.1 拖拉机后桥制动器建模
        3.4.2 拖拉机后桥半轴建模
    3.5 拖拉机后桥总体装配
    3.6 小结
4 驱动力主动分配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研究
    4.1 驱动力主动分配控制系统总体思路
    4.2 驱动力主动分配总体控制策略设计
        4.2.1 驱动防滑的控制方法
        4.2.2 驱动力主动分配控制策略方案和控制流程
    4.3 驱动力主动分配控制算法设计
        4.3.1 驱动力主动分配控制算法比较
        4.3.2 驱动力主动分配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
    4.4 小结
5 驱动力主动分配装置机械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的仿真
    5.1 驱动力主动分配装置仿真分析思路
    5.2 驱动力主动分配机械系统关键零部件的仿真分析
        5.2.1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5.2.2 基于Workbench的关键零部件仿真分析
    5.3 驱动力主动分配机械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绩

(4)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研究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车辆制动能量回收技术研究及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理论研究
    2.1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基本原理
        2.1.1 液压传动系统基本原理
        2.1.2 机械传动系统基本原理
    2.2 混合式液压-机械传动特性分析
        2.2.1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调速特性分析
        2.2.2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液压功率分流比特性分析
        2.2.3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液压系统效率特性分析
    2.3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方案选择及参数优化
        2.3.1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结构分析
        2.3.2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方案优化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设计
    3.1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方案设计
        3.1.1 制动能量回收形式的确定
        3.1.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方案选择
    3.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特性分析
        3.2.1 制动能量回收条件分析
        3.2.2 制动能量回收过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混合式液压-机械车辆制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4.1 车辆制动过程与典型制动控制策略分析
        4.1.1 车辆制动过程理论分析
        4.1.2 典型制动控制策略分析
    4.2 车辆前后轮制动动力学分析
        4.2.1 前后轮理想制动力分配
        4.2.2 前后轮实际制动力分配
        4.2.3 ECE法规线限制
    4.3 混合式液压-机械制动控制策略
        4.3.1 制动力分配系数确定
        4.3.2 能量回收制动力与机械摩擦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混合式液压-机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仿真分析
    5.1 混合式液压-机械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建模
        5.1.1 液压系统模型
        5.1.2 行星轮系模型
        5.1.3 车辆模型
        5.1.4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建模
    5.2 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特性仿真结果分析
        5.2.1 静态特性仿真分析
        5.2.2 负载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5.3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仿真分析
        5.3.1 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分析
        5.3.2 不同制动模式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小型淮山开沟机的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开沟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1.2.2 国外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设计思想及创新点
        1.3.1 淮山收获机械设计思想
        1.3.2 本课题创新点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小型淮山开沟机的总体设计
    2.1 小型淮山开沟机总体设计思想
        2.1.1 小型淮山开沟机工作原理
        2.1.2 总体设计方案
        2.1.3 总体设计参数
        2.1.4 总功率计算
    2.2 动力供给系统各部件设计
        2.2.1 发动机选型
        2.2.2 液压系统设计
        2.2.3 液压马达的设计
        2.2.4 液压泵的设计
        2.2.5 液压缸的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小型淮山开沟机关键部件设计及三维造型
    3.1 小型淮山开沟机行走系统
        3.1.1 滑移转向液压驱动原理
        3.1.2 蝴蝶式结构的链传动分析
        3.1.3 行走装置的设计
    3.2 开沟装置的设计
        3.2.1 开沟机架的设计
        3.2.2 开沟链系统的设计
        3.2.3 螺旋输送器的设计
    3.3 整机的三维造型和干涉分析
        3.3.1 整机的造型
        3.3.2 整机的干涉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型淮山开沟机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4.1 小型淮山开沟机的静力学分析
        4.1.1 静力学分析的简介
        4.1.2 开沟机架的静力学分析
    4.2 小型淮山开沟机的动力学分析
        4.2.1 动力学分析的简介
        4.2.2 开沟机架的动力学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型淮山开沟机平稳性分析和田间试验
    5.1 机械平稳性的理论分析
        5.1.1 机械平稳性的介绍
        5.1.2 模型的建立与理论分析
    5.2 样机试制与田间试验
        5.2.1 样机试制
        5.2.2 田间试验前期准备
        5.2.3 试验效果
        5.2.4 试验结果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轻便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国内外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现状
        1.3.2 国内外微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发展趋势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2 课题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轻便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体设计
    2.1 本机结构形式的确定
        2.1.1 割前脱粒方式的确定
        2.1.2 铰接方式的确定
        2.1.3 动力传动方式的确定
    2.2 本机机型布置特点及分析
    2.3 本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2.4 行走方式的选择
    2.5 传动示意图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脱粒机构的设计
    3.1 脱粒机构的组成
    3.2 滚筒设计参数分析
        3.2.1 滚筒的直径设计
        3.2.2 滚筒的长度设计
        3.2.3 滚筒的转速设计
    3.3 弓齿的设计
        3.3.1 弓齿的类型
        3.3.2 弓齿在滚筒上的排列
        3.3.3 弓齿的高度设计
    3.4 凹板筛的设计
        3.4.1 凹板筛的规格
        3.4.2 凹板筛的包角
        3.4.3 凹板筛的间隙
        3.4.4 凹板筛的三维造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粒滚筒的静动态分析
    4.1 评价准则的确定
        4.1.1 强度评价准则
        4.1.2 刚度评价准则
        4.1.3 共振评价准则
    4.2 ANSYS Workbench分析软件选择
    4.3 脱粒滚筒静强度分析
        4.3.1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4.3.2 网格的划分
        4.3.3 边界条件的设置
        4.3.4 静态性能分析
    4.4 脱粒滚筒模态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螺旋搅龙的设计
    5.1 谷粒输送搅龙的工作原理
    5.2 谷粒输送搅龙的轴向移动速度
    5.3 谷粒输送搅龙的设计参数
        5.3.1 螺旋叶片的螺旋角设计
        5.3.2 搅龙的内径设计
        5.3.3 搅龙的外径设计
        5.3.4 搅龙的螺距设计
        5.3.5 搅龙的转速设计
    5.4 谷粒输送搅龙的三维造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切割器的设计
    6.1 切割原理分析
        6.1.1 水稻茎秆的刚度对切割的影响
        6.1.2 割刀与水稻茎秆的相对位置
        6.1.3 滑切与切割力的关系
    6.2 切割器的选择
    6.3 割刀参数的确定
        6.3.1 割刀转速的确定
        6.3.2 割刀运动的分析
        6.3.3 割刀参数的分析
    6.4 刀片参数的确定
        6.4.1 刀片结构参数的确定
        6.4.2 刀片数的确定
    6.5 刀片强度校核
        6.5.1 刀片三维模型的建立
        6.5.2 刀片材料的定义
        6.5.3 刀片网格的划分
        6.5.4 设置边界条件
        6.5.5 求解
    6.6 切割器主体部分设计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部件功耗计算及动力选择
    7.1 主要部件功耗
        7.1.1 滚筒的功耗
        7.1.2 切割的功耗
        7.1.3 谷粒输送搅龙的功耗
        7.1.4 八角星轮的功耗
        7.1.5 行走装置的功耗
    7.2 发动机的选型
    7.3 发电机的选型
    7.4 微耕机的选型
        7.4.1 微耕机的概述
        7.4.2 微耕机功率的计算
        7.4.3 微耕机的三维造型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整机三维造型及虚拟装配
    8.1 Solidworks三维造型软件选择
    8.2 整机的虚拟装配
        8.2.1 铰接部分
        8.2.2 割刀部分
        8.2.3 脱粒部分
    8.3 整机的干涉检查
    8.4 整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微型水稻收割机设计与关键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稻收获机械的发展概况
    1.2 微型水稻收割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型水稻收割机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微型水稻收割机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微型水稻收割机总体设计
    2.1 收割机的总体布置
        2.1.1 拨禾器和割台的相互布置
        2.1.2 脱粒装置的布置
        2.1.3 螺旋推运器和网筛装置的配置
        2.1.4 机器重心的配置
    2.2 收割机的模块化设计
        2.2.1 产品模块化集成设计理念
        2.2.2 整机功能分析及模块划分
    2.3 动力选择
        2.3.1 传动方式的确定
        2.3.2 功率估算及发动机选型
    2.4 整机参数的确定
3 微型水稻收割机核心模块的设计
    3.1 收割模块的设计
        3.1.1 切割器的设计
        3.1.2 拨禾轮的设计
    3.2 脱粒模块的设计
        3.2.1 脱粒模块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2.2 脱粒滚筒的选型
        3.2.3 凹板网筛的设计
        3.2.4 脱粒机的结构设计
4 螺旋推运器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4.1 螺旋推运器的结构
    4.2 螺旋推运器的有限元分析
        4.2.1 ANSYS Workbench协同分析平台简介
        4.2.2 螺旋推运器正常工况下的受力分析
        4.2.3 螺旋推运器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4.2.4 约束及载荷设置
        4.2.5 结果分析
5 脱粒机的模态分析
    5.1 脱粒机模态分析的意义
    5.2 模态分析的原理及软件
        5.2.1 模态分析原理
        5.2.2 模态分析流程
    5.3 脱粒机模态分析过程
        5.3.1 脱粒机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5.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3 约束条件的确定
    5.4 模态分析结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微型水稻收割机图纸清单
附录(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M公司供应商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供应商管理相关理论
    2.1 供应商分类管理
        2.1.1 ABC 分类法
        2.1.2 矩阵分类法
    2.2 供应商选择流程
    2.3 供应商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供应商选择评价方法
        2.4.1 现有评价方法比较
        2.4.2 主成分分析法
        2.4.3 TOPSIS 法
第三章 M 公司经营与供应商管理现状
    3.1 M 公司经营背景
    3.2 农机零配件管理现状
        3.2.1 农机零配件种类
        3.2.2 农机零配件分类
    3.3 M 公司供应商选择流程
        3.3.1 普通零配件供应商选择流程
        3.3.2 重要零配件供应商选择流程
    3.4 M 公司供应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M 公司供应商管理 SWOT 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M 公司管理层的重视
        4.1.2 M 公司农机产品竞争力强
        4.1.3 M 公司质量管理能力加强
    4.2 劣势分析
        4.2.1 零配件管理混乱
        4.2.2 供应商评价流程不科学
        4.2.3 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4.3 机会分析
        4.3.1 国家政策提供发展条件
        4.3.2 供应商数量增多
        4.3.3 供应商技术和研发水平明显提高
    4.4 威胁分析
        4.4.1 国内农机制造竞争加剧
        4.4.2 M 公司农机产品价格相对较高
        4.4.3 农机产品需求存在淡旺季
    4.5 M 公司供应商管理现状 SWOT 矩阵分析
第五章 M 公司供应商选择优化方案设计
    5.1 零配件分类
    5.2 供应商选择流程优化
        5.2.1 供应商选择流程
        5.2.2 供应商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5.3 供应商评价选择指标体系的建立
        5.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5.3.2 评价选择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
        5.3.3 不同类型供应商评价指标选择
    5.4 变速箱供应商选择过程
        5.4.1 供应商选择背景
        5.4.2 数据收集
        5.4.3 供应商评价选择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基于虚拟技术的水稻直播机牵引特性试验和结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稻直播机和牵引特性试验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的直播机发展概况
        1.2.2 国内的直播机发展概况
        1.2.3 牵引特性试验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节
第二章 水稻直播机的结构与性能参数计算
    2.1 结构简介
    2.2 土壤的主要力学性质
        2.2.1 土壤强度
        2.2.2 土壤的外摩擦
    2.3 直播机技术性能参数及计算
        2.3.1 拖拉机主要使用性能
        2.3.2 拖拉机牵引附着性能
        2.3.3 机组的总体受力分析
        2.3.4 速度和滑转率计算
        2.3.5 牵引试验理论计算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基于LabVIEW软件的直播机牵引特性试验
    3.1 虚拟仪器技术简介
        3.1.1 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
        3.1.2 传感器和信号调理
        3.1.3 测量系统的接地
        3.1.4 采样定理
        3.1.5 模拟信号测量
        3.1.6 频率测量
    3.2 硬件设计
        3.2.1 数据采集卡
        3.2.2 传感器选用
        3.2.3 拉压传感器调理和组合标定
        3.2.4 转速信号调理电路
        3.2.5 硬件抗干扰
    3.3 软件设计
        3.3.1 设计流程图
        3.3.2 软件设计中的关键部分
    3.4 试验过程
        3.4.1 试验过程
        3.4.2 试验中的现象和问题
        3.4.3 数据记录
    3.5 数据处理
        3.5.1 数据处理方法
        3.5.2 特性曲线图
        3.5.3 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基于ADAMS软件的直播机结构优化设计
    4.1 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4.2 虚拟样机技术和ADAMS软件简介
        4.2.1 虚拟样机设计流程
        4.2.2 ADAMS软件介绍
        4.2.3 软件的计算方法
    4.3 虚拟样机模型的组成
        4.3.1 基本假设和简化条件
        4.3.2 组件模型
        4.3.3 参数化建模
        4.3.4 约束的定义
        4.3.5 力元的定义
        4.3.5 创建对话框
        4.3.6 整车模型
    4.4 虚拟试验及结果
        4.4.1 运行仿真
        4.4.2 影响因素的讨论
    4.5 建模和仿真中要注意的问题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数据拟合 M-文件
附录二 参数化点生成文件
致谢
研究生期间撰写发表的论文

四、东方红系列几种型号拖拉机底盘的通用件(1)(论文参考文献)

  • [1]25马力电动拖拉机底盘轻量化及整车造型设计[D]. 周硕鑫.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2]玉米果穗收获机主要部件分析研究[D]. 夏艳娟.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3]丘陵山地四轮驱动拖拉机驱动力主动分配系统研究[D]. 李江.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
  • [4]混合式液压—机械无级传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D]. 白建军. 重庆大学, 2017(06)
  • [5]小型淮山开沟机的研究设计[D]. 宋洋.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6]轻便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设计研究[D]. 吕中界. 贵州大学, 2015(03)
  • [7]微型水稻收割机设计与关键部件研究[D]. 胡智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05)
  • [8]M公司供应商选择研究[D]. 闫雪. 天津大学, 2012(08)
  • [9]基于虚拟技术的水稻直播机牵引特性试验和结构优化设计[D]. 万志远.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5)
  • [10]东方红系列几种型号拖拉机底盘的通用件(12)[J]. 高建民. 农业机械, 2000(12)

标签:;  ;  ;  ;  ;  

东方红系列几种拖拉机底盘通用件(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