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实质损伤超声鉴别诊断127例观察

肝实质损伤超声鉴别诊断127例观察

一、超声鉴别诊断肝实质损伤127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余玉燕,刘晓玲,吴学榕[1](2021)在《128排ICT低剂量扫描在糖尿病不典型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128排ICT低剂量扫描在糖尿病不典型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自该院2019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不典型肝脓肿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进行分组,将糖尿病不典型肝脓肿患者110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不典型肝脓肿患者100例,均进行128排ICT低剂量扫描,比较观察组不同性质肝实质的密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对两组CT平扫、增强扫描的征象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压痛及反跳痛、肝区叩痛的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水肿肝实质的平扫密度为(43.89±4.20)HU,低于正常肝实质的(48.15±5.31)HU,增强扫描动脉期密度(69.32±7.08)HU、延迟期密度(78.93±4.50)HU高于正常肝实质(62.16±3.82)、(71.55±2.2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脓肿直径>10 cm的比例(1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持续强化征、缩小征的比例(89.09%、86.36%)高于对照组的40.00%、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排ICT低剂量扫描能够有效鉴别诊断糖尿病不典型肝脓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侯成[2](2021)在《胆道闭锁患儿胆囊收缩原因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胆道闭锁(biliary atreisa,BA)患儿超声检查出现胆囊收缩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本文收集了2003年1月-2019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的450例病例,其中超声诊断BA406例;仅手术诊断BA为67例,仅胆道造影诊断BA为25例,手术+胆道造影诊断BA为128例。153例胆道造影中42例发现了胆道旁路形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的450例BA病例中318例进行超声胆囊收缩试验,45例餐后胆囊出现收缩。进行了超声胆囊收缩试验并进行了胆道造影的共115例。回顾性分析BA超声胆囊收缩患儿的手术/胆道造影结果。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BA患儿胆囊收缩与胆道旁路是否相关,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检验分析餐后胆囊收缩率与胆道旁路形成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BA患儿胆囊收缩率与胆道旁路长度、直径、路径或旁路形状的相关性。结果:BA患儿餐后胆囊收缩与胆道旁路形成相关(P<0.05)。餐后1h、2h、3h胆囊收缩率与胆道旁路形成相关,Z值分别为-9.014、-8.801及-5.328(P<0.05)。餐后1h胆囊收缩率与胆道旁路直径呈正相关关系,等级相关系数为0.683(P<0.05)。本研究总结发现胆囊收缩率测量及胆道旁路显示的影响因素包括:超声扫查胆囊切面不标准、游标测量位置不一致或超声报告记录数据错误等;胆道旁路造影记录不完整、胆道旁路多半纤细弯曲走形。结论:BA患儿胆囊收缩与胆道旁路密切相关,其收缩程度与胆道旁路直径呈正相关关系。正确判断BA患儿胆囊收缩是避免超声诊断BA漏诊及误诊的重要因素之一,间接提高BA诊断率。

周义霞[3](2020)在《31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314例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DIL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数字化病案检索系统检索2014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或“药物性肝炎”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重新筛选病例,314例被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DILI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型数据则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两组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数据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有序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1.近6年住院确诊DILI患者呈增多趋势,主要在感染肝病科(53.50%)和消化内科(42.04%)住院治疗。314例DILI患者中,男性118例(37.58%),女性196例(62.42%),男女比例1:1.66;年龄最小10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46.34±14.33)岁,主要集中在40~59岁(57.64%)。患者平均BMI为(22.55±3.31)kg/m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39.49%),空间分布以昆明市为主(38.85%)。2.绝大多数患者因基础疾病用药(78.66%),部分患者因保健目的用药(12.42%)。常见的基础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14.01%)、消化系统疾病(12.74%)、内分泌疾病(7.96%)和神经精神类疾病(7.64%)等。3.致DILI药物种类中,排列前五位的药物依次是部分中药(包括中草药和中成药)(61.46%)、抗结核药(6.05%)、非甾体抗炎药(5.73%)、抗微生物药(4.78%)和抗肿瘤药(4.14%)。部分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17.10%)、保健(16.06%)和妇科疾病(9.33%)。DILI多发生于用药4周内(66.88%),以口服为主(93.95%)。4.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69.75%)、黄疸(57.64%)和乏力(52.87%)。少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肝脏生化指标异常(16.24%)。临床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常见,占88.22%,女性多见(177/277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分别占7.00%和 4.78%。5.严重程度分级:轻度(40.44%)、中度(10.83%)、重度(47.77%)、ALF(0.64%)和致命(0.32%)。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租:轻症组包括轻、中度DILI患者,重症组包括重度、ALF及致命的DILI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过敏史、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慢性肝病、脂肪肝(B超)、合并用药及临床类型的分布差异,发现合并脂肪肝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合并脂肪肝患者更易出现重度肝损伤,而性别、年龄、BMI、过敏史、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慢性肝病、合并用药及临床类型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DIL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2.73±5.92)天,最长住院时间为40天。314例患者中,经治疗出院时达到治愈标准的有78例(24.84%),好转205例(65.29%),未愈30例(9.55%),死亡1例(0.32%)。对预后良好组(包括治愈和好转)和预后不良组(包括未愈和死亡)的一般情况和肝脏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合并慢性肝病者较未合并慢性肝病者预后不良(P=0.019);胆汁淤积型患者较其他类型的患者预后不良(P=0.006);ALB在预后不良组降低更显着(P=0.001),TBIL、DBIL、IBIL、TBA、ALP、GGT、PT、INR在预后不良组升高更显着(P<0.05),ALT和AST在预后良好组升高更显着(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慢性肝病(0R=3.488,P=0.012)、ALP(0R=1.007,P=0.000)、PT(0R=1.524,P=0.000)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近6年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DILI住院患者呈增多趋势,以40~59岁多见,好发于女性患者。2.绝大多数患者因基础疾病用药,其次是因保健目的用药。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和神经精神类疾病较常见。3.中药是DILI最常见的致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和保健用药,其次是抗结核药、非甾体抗炎药、抗微生物药和抗肿瘤药。DILI多以口服为主,常发生于用药4周内。4.DILI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黄疸和乏力。临床分型主要是肝细胞损伤型,女性多见。5.严重程度分级以轻度和重度居多,合并脂肪肝患者更易出现重度肝损伤。6.绝大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合并慢性肝病、ALB明显降低及TBIL、DBIL、IBIL、TBA、ALP、GGT、PT、INR明显升高者大多预后不良。慢性肝病、ALP、PT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丁蕾[4](2019)在《IVIM-DWI与Gd-EOB-DTPA增强MRI定量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以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例,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全球大约有2.57亿人,大约每年会有88.7万人死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大约有30%的患者死于肝硬化,45%的患者死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一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我国1~29岁人群中检测HBsAg流行率,1至4岁人群流行率为0.32%、5至14岁人群为0.94%,15至29岁人群为4.38%。据估计,我国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3000万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大部分临床上呈慢性感染表现,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重型肝炎(肝衰竭)或肝细胞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对于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或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无论是否存在肝细胞癌,肝功能评估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治疗前提是充分评价肝脏功能,所以对于肝功能的评价始终贯穿于各类肝病的治疗过程,尤其对于CLD或LC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工作中应用的肝功能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Child-Pugh分级、吲哚氰绿法、D-山梨醇法、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评分、影像学方法如超声弹性成像等,但不同方法侧重点不同,应用条件不同,难以全面反映疾病的病理改变和转归过程。此外,目前的肝脏功能评价方法多侧重于对肝脏整体功能的评价,随着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推进,对精准医疗的要求日益提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区域性肝功能评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工作疏于关注区域性肝功能的定量评价以及慢性肝病相关的肝功能异质性对不同感兴趣区区域性肝功能评价的影响。本研究尝试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方法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状态定量评价。研究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区域性肝功能的可行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慢性病毒性肝炎入组病例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同时进行了MRI检查的患者,最终82例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年龄24~77岁)纳入本研究,82名患者均行IVIM-DWI检查(其中男性51人,女性31人,平均年龄52.7±11.9岁),其中73人(其中男性46人,女性27人,平均年龄53.2±11.8岁)同时行肝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健康对照组20名(男性12人,女性8人,平均年龄37.1±13.4岁)因非慢性肝炎的其它良性疾病行上腹部MRI检查的,比如查体发现可疑囊肿或血管瘤等(直径≤3cm,个数≤3),需借助CE-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实验室检查和肝脏功能临床评估所有患者在进行MRI检查前/后1周内在同一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查,并通过Child-Pugh评分系统(Child-Turcotte-Pugh,CTP)评估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MRI检查及相关参数所有患者与健康对照组MRI均在西门子3.0T MRI扫描仪上进行扫描。(1)半傅里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half-Fourier acquisition single-shot turbo spin-echo(HASTE)],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回波时间(echo time,TE):1400/86 ms,翻转角(flip angle,FA):10,矩阵(matrix):512×512,视野(field of view,FOV):400×400mm,层厚(slice thickness):5 mm,层间距(gap):20%,扫描层数(slices):24~30 层。(2)膈肌导航快速自旋回波T2WI TR/TE:4251/105ms,FOV:400×400mm,slice thickness:5mm,gap:20%,slices:30。(3)屏气同反相位TIWI采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或Dixon序列,TR/TE:4.0/2.5、1.2ms,FA:10,matrix:512 X 512,FOV:450 X 390 mm,slice thickness:3mm,slices:72。(4)自由呼吸IVIM-DWI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single-shot spin-echo echo planar sequence,SE-EPI),TR/TE:6500/67ms,echo spacing:0.52ms,FOV:400×262mm,应用7个扩散梯度b-值(0,50,100,150,200,400 and 800s/mm2)。(5)增强 MRI(contrast enhancement MRI,CE-MRI)采用三维容积内插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Vibe),TR/TE:4.1/2.1ms,FA:9,FOV:309X380,slice:3.0mm。该序列需要患者于扫描时配合屏气16~18s。Gd-EOB-DTPA(注射剂量:0.025 mmol/kg)+生理盐水20~30ml注射,注射流率1~1.5 ml/s,行常规3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10min、20min扫描肝胆特异期。图像分析使用MITK扩散软件对IVIM-DWI数据进行后处理,用以获得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ure,f)、纯分子扩散系数(diffusion factor,D)和假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随机选择6~15个不同层面的横断面图像,并避开邻近内脏和膈肌表面,以减少肠道气体及呼吸运动的影响。每个断层肝实质内选取4个不规则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s,ROIs),距离肝脏边缘至少5mm,选择该层面整个肝段尽可能大的区域,并且避开可见血管断面、囊肿和血管瘤或者图像伪影。由一位15年工作经验和一位7年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在b=50s/mm2的DWI图像上共同定位,每一个ROI区域的IVIM参数f、D和D*值为6~15个不同水平横断层测量值的平均值,而将以上4个肝段的f、D和D*的平均值作为全肝IVIM参数的平均值。Gd-EOB-DTPA增强MRI信号增强比(relative signal intensity enhancement,RE)值测量参照IVIM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Windows系统下SPSS 21.0软件。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对连续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IVIM参数与RE值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评估不同肝段IVIM参数与RE值的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肝炎组与对照组之间IVIM各参数与Gd-EOB-DTPA增强后RE值的差别。IVIM-DWI组分别测量不同肝段的f、D和D*;Gd-EOB-DTPA增强MRI组分别测量不同肝段的增强后延迟扫描的相对信号增强比(RE)。对不同肝段间IVIM-DWI各参数与RE值的异质性进行分析,然后再利用各定量参数的全肝平均值与受试者肝功能CTP分级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影像学定量参数与慢性肝炎患者肝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IVIM-DWI与Gd-EOB-DTPA增强MRI可以在慢性肝炎患者中获取稳定的多模态定量评价参数。1.IVIM-DWI与Gd-EOB-DTPA增强MRI对肝脏异质性的评价f、D、D*、RE值在不同肝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在不同肝段间IVIM参数具有异质性差异。对照组不同肝段间仅有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各肝段间D、D*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76,0.388)。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中A级与CTP B、CTP C级比较,A级的f值较均较B、C级高(P值均<0.01)。CTP分级中A级与B+C级相比D值在左外叶、右后叶、全肝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A级与B、C级相比D*值在左外叶,左内叶、右后叶、全肝均有显着性差异(均P<0.05)。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IVIM各参数与Gd-EOB-DTPA增强后RE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慢性肝炎组相比,对照组IVIM参数中f和D*相对较高,D相对较低。2.IVIM-DWI定量参数与肝功能CTP分级的关系根据第一部分不同肝段的IVIM-DWI参数,计算肝脏平均f、D、D*。对比对照组与不同CTP分级间上述各定量指标的差异。IVIM-DWI肝炎组82例病人中,CTP A级组共40例,因CTP C级病例较少,将CTP B级与C级病例合并为CTP B+C组,共42例(CTP B 40例,CTP C 2例)。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f值(P<0.001)、和D值(P=0.038)与CTP分级独立相关,而D*值与CTP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45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VIM参数中,肝左外叶f、D、D*与全肝f、D、D*值均与CTP评分具有相关性;肝右前叶与全肝f值与CTP评分具有中度相关性,左内叶与右后叶f值、左内叶D*值与CTP评分具有轻度相关性,左内叶D与右前叶、右后叶D及D*与CTP评分无明显相关性。同时f、D、D*与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CTP分级下肝脏不同肝段与全肝f、D和D*值相关性有一定差异。全肝f值、D值和D*值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具有统计学意义,AUC分别为0.88(95%CI:0.81~0.96,P=0.000)、0.65(95%CI:0.52~0.77,P=0.024)和0.73(95%CI:0.62~0.84,P=0.000)。在对CTP A级患者与CTP B+C的患者预测中,平均f值>0.29的患者中,AUC为0.88(95%CI:0.81~0.96),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81.8%。3.Gd-EOB-DTPA增强后RE值与肝功能CTP分级的关系根据第一部分不同肝段的Gd-EOB-DTPA增强后RE值,计算肝脏平均RE10、RE20值。对比对照组与不同CTP分级间上述各定量指标的差异。将Gd-EOB-DTPA增强检查肝炎组73例病人根据CTP评分不同,分为CTP A级组(35例)及CTP B+C组(38例,CTP B 37例,CTP C 1例)。计算肝脏不同区域RE10、RE20与CTP评分的相关性。全肝RE10、RE20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8、0.89,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ROC曲线分析,在RE10为0.66时,鉴别CTP A级与CTP B+C级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83.3%;RE20为0.75时鉴别CTP A级与CTP B+C级的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88.9%。Gd-EOB-DTPA增强后RE值与CTP评分及血清学主要生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肝脏IVIM-DWI与Gd-EOB-DTPA增强MRI可提供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强的评估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的影像学定量与半定量检测方法,可对区域性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刘连凤[5](2019)在《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及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术后早期复发中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通过对基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征象的相关术前指标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及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探讨术前CEUS在初步预测MVI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1日至2016年10月1日期间行根治性切除术的76例HCC患者进行分析,术前均行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及CEUS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76例HCC患者分为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并进行术后随访;使用单因素分析比较MVI阳性与MVI阴性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COX回归模型对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24个月内)进行风险预测分析。结果:76例HCC患者中,MVI阳性25例、阴性51例;(1)两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肝硬化、肿瘤位置、肿瘤内坏死以及动脉期高增强这几个因素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血清AFP值、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边缘以及门脉期造影剂快速消退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2)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OR=5.477,P=0.017)、肿瘤边缘(OR=4.92,P=0.028)以及包膜类型(OR=2.396,P=0.04)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包膜类型(HR=2.365,P=0.014)、MVI(HR=3.37,P=0.039)是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术前肿瘤多发、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的HCC患者发生MVI的风险较大。(2)术前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MVI阳性的HCC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复发的风险较大。(3)术前行CEUS可以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术后早期复发进行初步风险预测,有助于临床术前对有早期复发高风险的病人进行筛选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第二部分CEUS在肝细胞癌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通过分析肝内直径≤3.0cm的复发性肝细胞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HCC)和高度异型增生结节(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HGDN)的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增强特征,以及CEUS对RHCC动脉血管化的检出能力,探讨CEUS在肝细胞癌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小结节的监测和诊断流程的建立。方法:常规超声(ultrasound,US)对我院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期间行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共369例)进行定期随访监测,US发现可疑复发结节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入选研究对象,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97例(共124个结节),对RHCC及HGDN的CEUS各个时期的增强特征及增强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分析RHCC的CEUS、增强CT/MRI几种影像学动脉期的增强特征,比较CEUS与增强CT/MRI对RHCC动脉血管化的检出能力;并通过参照相关指南初步建立肝细胞癌术后肝内小结节的监测和诊断流程。结果:(1)直径≤3.0cm的RHCC及HGDN的超声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RHCC的动脉期以高增强为主,占97.0%(96/99),门脉期、延迟期均表现为低增强或等增强;增强模式以“快进快出”型、“快进慢出”型为主,分别占36.4%(36/99)、60.6%(60/99);(2)若以“快进快出”典型的增强模式作为诊断RHCC的依据,则其诊断准确率仅为36.4%(36/99);若结合患者有肝癌病史、血清AFP值升高等临床资料,仅以病灶在动脉期高增强,即“快进”作为诊断RHCC的依据,则其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7.0%(96/99),其敏感度为97.0%,特异度为68.0%,阳性预测值为95.1%,阴性预测值为85.0%。(3)HGDN的动脉期均表现为局部或整体高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延迟期呈等增强或轻度低增强,增强模式呈“快进慢出”型;HGDN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与部分RHCC相重叠,两者不易鉴别。(4)CEUS对RHCC动脉血管化的检出能力比增强CT/MRI高(P值<0.05),敏感度97.0%VS 71.7%,特异度68.0%VS 72.0%,阳性预测值92.3%VS 88.8%,阴性预测值85.0%VS 39.1%。结论:(1)CEUS对肝内直径≤3.0cm的RHCC及HGDN具有一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2)CEUS对RHCC动脉血管化检出能力强,对CT/MRI表现不典型的或漏诊的RHCC有补充诊断作用,可早期发现RHCC及增生结节癌变;(3)CEUS在HCC术后肝内小结节的监测和诊断流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随访监测HCC术后肝内早期复发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曹晓静[6](2019)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研究及实时超声造影引导下同轴活检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比较ABUS与HHUS、MG、MRI对乳腺癌诊断效能的差异性。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共纳入30-69岁合格的女性受检者375名,全部行ABUS和HHUS检查,236名受检者进行了 MG检查,127名进行乳腺MRI检查,共158例进行了活检,确诊55例乳腺癌。以疾病最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ABUS、HHUS、MG、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并用Z检查比较其不同。根据乳腺密度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ABUS、HHUS、MG、MRI在不同分组中均显示较高的诊断效能,其诊断效能均无明显差别(P>0.05)。但是,ABUS诊断的AUC(0.968 v.s.0.929)、敏感性(0.981 v.s.0.927)、特异性(0.953 v.s.0.930)、阳性似然比(21.323 v.13.426)、阴性似然比(0.019 v.s.0.781)、阳性预测值(0.627vs.0.515)、阴性预测值(0.998 v.s.0.993)均优于HHUS。另外,在致密型乳腺中,ABUS诊断的AUC(0.958 v.s.0.878)、敏感性(0.960 v.s.0.800)、阳性似然比(22.285 v.s.18.571)、阴性似然比(0.041 v.s.0.209)、阳性预测值(0.631 v.s.0.588)和阴性预测值(0.996 v.s 0.984)均优于MG。结论:在乳腺癌的诊断中,ABUS与HHUS、MG、MRI均具有较好的、且相似的诊断效能。但是,ABUS的临床诊断价值可能比HHUS更为理想。另外,在致密型乳腺中,ABUS的诊断价值有优于MG的趋势。目的:评估ABUS与HHUS、MG、MRI对乳腺病变诊断BI-RADS分级的一致性。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共入组合格受检者375名。所有入组者均进行ABUS和HHUS检查,236名受检者进行MG检查,127名受检者进行乳腺MRI检查,158例具有病理结果。各种影像学检查均以BI-RADS分级形式记录检查结果。通过肯德尔等级相关(Kendall’s tau-b)分组比较各种检查的一致性。通过卡帕一致性检验比较ABUS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乳腺病变诊断中,ABUS与HHUS或病理结果均具有高度一致性(Tau-b=0.790;k=0.615)。有 2 例导管原位癌,ABUS 评估为 BI-RADS4 类,而 HHUS诊评估BI-RADS3类。有5例乳腺癌,ABUS评估为BI-RADS4类,MG评估为BI-RADS1类或3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ABUS的诊断敏感性为0.981(95%CI:0.890-0.999)、特异性为 0.708(95%CI:0.609-0.791)、AUC 为 0.845(95%CI:0.785-0.906)。结论:在乳腺病变诊断中,ABUS与HHUS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一些导管内病变中,ABUS比HHUS更具优势。另外,在一些致密型乳腺非钙化性病变中,ABUS或HHUS可以弥补MG诊断的不足。目的:本研究分析ABUS中乳腺良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和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6年1月-2017年3月共纳入合格的具有病理的病例155例,良性肿瘤100例,恶性肿瘤55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并分析各影像学特征及ABUS的诊断价值。结果:肿瘤形状、生长方向、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结构扭曲、汇聚征对于区分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P<0.05)。肿瘤边缘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最高,其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73(95%CI:0.814-0.932)、0.945(95%CI:0.839-0.958)、0.800(95%CI:0.705-0.870)、0.722(95%CI:0.602-0.818)和 0.963(95%CI:0.890-0.990)。ABUS 对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36(95%CI:0.773-0.899)、0.981(95%CI:0.890-0.999)、0.690(95%CI:0.588-0.776)、0.635(95%CI:0.523-0.734)和0.985(95%CI:0.912-0.999)。结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存在明显不同。在ABUS检查中,肿瘤边缘对于区分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最高。ABUS检查对乳腺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实时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同轴活检对在B型超声(US)下显示不清或无法辨别活性部位的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合格患者76例,对FLL均行实时CEUS引导下同轴活检。本研究详细记录B型US下和CEUS下靶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并采用5分制对靶病变的清晰度和活性部位判断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分为三个亚组,并分析其不同。根据最终诊断,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CEUS下靶病变的平均大小和深度分别为41.5±28.5mm和47.9±18.9mm。靶病变的强化模式变化不一。在CEUS下靶病变的清晰度和活性部位判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B型超声下(P<0.05)。应用CEUS后,在3个BMI亚组中,病变的清晰度变化明显不同(P<0.05)。与正常BMI组或低BMI组相比,高BMI组靶病变的清晰度变化更明显(P<0.05)。实时CEUS引导下同轴活检在FLL中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0.928、1.00和0.934。结论:实时CEUS引导下同轴活检对于在B型超声下显示不清或无法准确判断活性部位的FLL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胡健[7](2018)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超声造影(CEUS)及常规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进行诊断,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对不同的诊断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EUS在PLG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共收集205例来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患有PLG的病例。经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筛选,最终共纳入19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常规超声检查方法:采用横切、肋间斜切等多种扫查手法对PLG进行扫查。CEUS检查方法:采用实时造影成像条件,将机械指数设定为0.05。超声造影剂为选用声诺维(SonoVue,意大利),声诺维注射部位为肘部浅静脉,注射方式为团注并快速尾随5ml生理盐水。注入声诺维同时开始采集图像并进行存档,时间为5min。使用定量分析软件对存档数据进行分析。常规超声诊断指标为: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内部血流。CEUS诊断指标为:增强开始时间、增强变低时间、造影剂分布特征、动脉期增强水平、静脉期增强水平、胆囊壁完整性。对照术后病理,首先对常规超声和CEUS的各项诊断指标在良、恶性病变间进行比较,判断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一致性检验或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做进一步分析,最终筛选出有意义的诊断指标。采用诊断实验、联合诊断实验对有意义的诊断指标进行分析,进而评估CEUS在PLG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常规超声:良性PLG与恶性PLG在大小、形态上差异显着(P<0.05),在内部血流的有无、内部回声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CEUS:良性PLG与恶性PLG在增强变低时间、造影剂分布特征、胆囊壁完整性、静脉期增强水平上差异显着(P<0.05),在增强开始时间、动脉期增强水平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2对诊断结果有意义的指标为形态、增强变低时间、造影剂分布特征以及胆囊壁完整性。3诊断恶性PLG时:以形态不规则作为诊断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2.7%、82.4%、0.551、0.775;以增强变低时间<35s作为诊断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4.1%、67.6%、0.517、0.759;以胆囊壁不完整作为诊断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9%、100%、0.739、0.869;以造影剂分布不均匀作为诊断标准,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5.0%、63.7%、0.387、0.694。4 CEUS诊断恶性PLG的最佳联合诊断实验为:增强变低时间<35s和造影剂分布不均匀进行串联,后与胆囊壁完整性进行并联。最终的联合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9.8%、73.5%、0.633、0.837。CEUS联合常规超声诊断恶性PLG的最佳联合诊断实验为:首先对增强变低时间<35s和造影剂分布不均匀进行并联、对胆囊壁不完整和形态不规则进行并联,然后将上述两个并联实验的结果进行串联。最终的联合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8.6%、94.1%、0.827、0.913。结论1在PLG的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的CEUS诊断指标为:增强变低时间、造影剂分布特征、胆囊壁完整性。2 CEUS诊断恶性PLG的最佳诊断标准为:同时伴有增强变低时间<35s和造影剂分布不均匀,伴或不伴胆囊壁不完整。3在PLG的诊断中,CEUS联合常规超声的方法优于单独应用CEUS。

张晓鹏,宦怡,孙应实[8](2011)在《消化系统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空腔脏器影像学随着临床治疗新药物、新手段的开发应用及个体化治疗新理念的纵深,以及影像学多模态多参数成像的研究进展,影像学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评价手段正逐步由单一形态评价向形态功能并重、宏观微观联合的多元化方向发展,评价的内容也由单纯检出诊断向辅助手术,疗效预测、评价和随访,复发监测等临床治

王玲[9](2011)在《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CT定量测定肝脏密度,同时行超声检查,探讨CT及超声对不同程度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性表现。同时为今后临床诊断脂肪肝及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材料与方法:笔者收集自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8月15日在省中医院肝病门诊及住院部诊断疑似脂肪肝的90例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肝脏CT及B超检查。其中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脏CT值及脾脏CT值,用肝/脾CT比值结合肝内血管相对密度分级标准来诊断。将CT及B超检查的结果分别进行定量诊断及分析。本组90例患者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18年,平均6.5年。73例病人有长期饮酒史,体质肥胖者57例,其中13例伴有糖尿病史,15例伴有高脂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肝区或右上腹隐痛,其中13例无明显自觉症状。全部患者于检查前一天禁食油腻性食物,次日早晨空腹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本院SIEMENS螺旋CT扫描机,常规行肝脾CT平扫检查,部分病例加薄层扫描,横断扫描,口服对比剂(含2%泛影葡胺的水溶液)500ml,检查前30min口服2/3用量,上床检查前服完剩下用量。扫描参数:120kV,250mA,窗宽200HU,窗位45HU,常规层距10mm,层厚10mm,连续扫描。扫描范围:膈顶至肝下缘,选择肝脏四个不同均质区进行测量,尽量避开伪影及肝内血管影,取其平均值作为结果,并与脾脏CT扫描值比较得出肝/脾比值。超声检查采用本院西门子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Hz。取仰卧位,采用常规方法正侧位反复扫查肝脏,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边界、肝内回声光点的大小、强度、分布及衰减程度及范围,观察肝内胆道系统,特别是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分布及管壁反射情况等。结果:90例脂肪肝患者均经CT及B超检查,其中CT诊断轻度脂肪肝23例,肝脏平均CT值约46HU(35-54HU);中度脂肪肝44例,肝脏平均CT值约30HU(24-37HU);重度脂肪肝17例,肝脏平均CT值约14HU(-15-23HU);.正常6例,符合率为93.3%。而90例脂肪肝中用B超诊断轻度脂肪肝21例,中度脂肪肝39例,重度脂肪肝16例,正常14例,B超诊断脂肪肝的符合率约84.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诊断的23例轻度脂肪肝中,超声诊断轻度11例(47.8%)、异常表现8例(34.8%)、正常4例(17.4%);两者比较在轻度脂肪肝的诊断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对脂肪肝诊断的准确性及敏感性优于超声检查,特别是对于轻度脂肪肝的诊断,目前有研究表明脂肪肝可能为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因此及早发现、诊断及治疗脂肪肝显得尤为重要。

薛洁[10](2009)在《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寻找高脂血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生物化学物质基础,研发出末端指标明确的调脂现代中药—阿魏胶囊,同时研究其调脂作用机制。方法:对新疆地区171例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临床辨证分型的方法,寻找高脂血症辨证分型类别,使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的方法,提取支配高脂血症诊断信息的公因子,并根据中医理论和专家经验对其进行分析,以确定高脂血症证候辨证分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高脂血症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按中药新药申报标准,完成阿魏胶囊的临床前文献研究、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药理研究、毒理学研究;通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阿魏胶囊的调脂作用机制。结果:1)新疆地区的高脂血症主要分为脾肾两虚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肺卫燥证、痰湿蕴肺证、湿热壅滞证、肝肾阴虚血瘀证等;其中气血两虚证最为常见(60例35.09%),其次是肺卫燥证(51例29.82%)和脾肾两虚精不足证(23例13.45%)。6个证型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情以脾肾两虚精不足为最重,其次为肝肾阴虚血瘀型。6个证型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血两虚型与年龄(r=0.27,P<0.01)为正相关,与HDL-C(r=-0.21,P<0.01)及体重(r=-0.16,P<0.01)为负相关;肺卫燥证型与HDL-C(r=-0.21,P<0.01)为负相关。脾肾两虚精不足型与年龄(r=0.57,P<0.01)为正相关,体重(r=-0.34,P<0.05)为负相关;湿热壅滞型与年龄成正相关(r=0.22,P<0.01)。有116例(67.84%)高脂血症患者出现至少1项血瘀症状,有130例(76.02%)出现至少1项痰湿症状。伴随疾病以高血压为最多90例(52.63%),其次是冠心病42例(24.56%)。相关危险因素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者107例占62.57%,其次是喜食油荤83例(48.54%)。2)新疆地区高脂血症患者共同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改变以TG升高为最主,单纯TG升高为97例(56.73%),TG和TC均升高的混和性高脂血症48例(28.07%)。TG均值为3.23mmol/L,在诊断标准的升高范围内(诊断标准:TG≥2.26mmol/L为升高)。仅有TG的均值在异常范围中,而其他三项血脂生化指标均值在边缘升高或正常范围。3)按新药标准,完成了阿魏胶囊临床前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及资料整理。完成的工作主要有:①阿魏胶囊的处方论证;②确定阿魏胶囊的功能主治为健脾除湿,化瘀泄浊;③制备工艺研究:通过粉碎、水提醇沉、醇提工艺及制剂成型性研究,确定了阿魏胶囊的制备工艺。经过中试验证,证明制备工艺科学、可行。制定了阿魏胶囊的质量标准,确定拳参、厚朴、白茅根的TLC鉴别方法和没食子酸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对阿魏胶囊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微生物限度检查该样品控制菌经验证,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可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④在两个不同实验室药效学研究结果均显示阿魏胶囊治疗或预防给药,动物血清中TC、TG、LDL-C及HDL-C/TC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魏胶囊组动物的TC、TG、LDL-C含量低,但HDL-C/TC比值高。服用阿魏胶囊预防给药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动物服用阿魏胶囊,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后,动物的高、中、低切及红细胞压积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常动物服用阿魏胶囊,腹腔注射Adr后,动物耳廓微循环的A、V血管收缩率及毛细血管网交叉点减少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动物的LPL、HL及HMG-CoA还原酶活性的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魏胶囊组HL和LPL的酶活性增加,HMG-CoA酶活性降低;服用阿魏胶囊动物的Apo-A4基因转录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阿魏胶囊组Apo-A4基因的转录水平高。结论:1)新疆地区高脂血症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气血两虚为常见类型,脾肾两虚精不足病情最重,且多伴有血瘀和痰湿症状;由此可以推断痰瘀互结在高脂血症中可能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2)中国血脂异常患者以高TG血症及混和性高脂血症为主,而国外以高TC血症为主。新疆地区高脂血症的生物化学物质基础以TG升高为主。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相符。3)伴随疾病主要是高血压和冠心病。静息生活方式及高脂饮食可能是新疆地区的高脂血症的主要诱因;4)多中心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阿魏胶囊治疗或预防给药,都显示出明显的调脂作用。降血脂方面以降低TG效果最为明显,且具有升高HDL-C/TC的作用。同时阿魏胶囊还能改善血瘀证动物模型的血液流变学,但对无血瘀证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没有影响。5)阿魏胶囊调节血脂主要机制有提升机体内的HL和LPL的酶活性,加速血液中甘油三酯和游离胆固醇的降解,抑制HMG-CoA酶活性;阿魏胶囊明显的提高或稳定Apo-A4基因的转录水平。6)按中药新药标准完成中药六类新药阿魏胶囊的资料,已获得新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院内制剂临床批件。

二、超声鉴别诊断肝实质损伤127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鉴别诊断肝实质损伤127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128排ICT低剂量扫描在糖尿病不典型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
    2.2 观察组水肿肝实质与正常肝实质平扫、增强扫描密度情况
    2.3 影像学特点
    2.4 CT征象
3 讨论

(2)胆道闭锁患儿胆囊收缩原因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方法
        2.2.1 检查仪器
        2.2.2 超声扫查方法
        2.2.3 胆道旁路长度、直径测量
        2.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手术及胆道造影结果
    3.3 胆囊收缩及胆囊收缩率
    3.4 胆囊收缩与胆道旁路形成的相关性
        3.4.1 Fisher精确检验
        3.4.2 胆囊收缩率与胆道旁路的相关性
    3.5 胆囊收缩率测定的影响因素
    3.6 胆道旁路显示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在胆道闭锁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31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IVIM-DWI与Gd-EOB-DTPA增强MRI定量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1. 肝脏储备功能的综合评估系统
    2. 肝脏储备功能定量试验
    3. 影像学定量评价
    4. 肝功能评价的现状与展望
    5. 本研究的切入点及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IVIM-DWI与Gd-EOB-DTPA增强MRI对肝脏异质性的评价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VIM-DWI与肝功能CTP分级的对照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Gd-EOB-DTPA增强MRI与肝功能CTP分级的对照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1. IVIM-DWI与Gd-EOB-DTPA增强MRI对肝脏异质性的评价
    2. IVIM-DWI定量参数与肝功能CTP分级的关系
    3. Gd-EOB-DTPA增强后RE值与肝功能CTP分级的关系
总结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
    Paper Ⅰ
    Paper Ⅱ

(5)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及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及术后早期复发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CEUS在肝细胞癌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摘要
    ABSTACT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的课题及专利

(6)自动乳腺容积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研究及实时超声造影引导下同轴活检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自动乳腺容积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一节 ABUS与HHUS、MG、MRI对乳腺癌诊断效能的比较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ABUS与HHUS、MG、MRI对乳腺病变诊断BI-RADS分级一致性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ABUS中乳腺良恶性肿瘤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和诊断价值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时超声造影引导下同轴活检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已发表论文
待发表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7)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仪器设备
        1.1.3 操作方法
        1.1.4 常规超声声像图分析
        1.1.5 CEUS图像分析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190 例PLG的病理结果
        1.2.2 患者性别、年龄的比较
        1.2.3 PLG的常规超声表现
        1.2.4 PLG的CEUS表现
        1.2.5 有意义的诊断指标的筛选
        1.2.6 有意义的诊断指标的诊断实验分析
    1.3 讨论
        1.3.1 PLG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对其准确诊断的意义
        1.3.2 常规超声在PLG诊断中的应用
        1.3.3 CEUS在PLG诊断中的价值
        1.3.4 本研究的不足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研究现状
    2.1 胆囊息肉样病变
        2.1.1 PLG的概念
        2.1.2 PLG的流行病学研究
        2.1.3 PLG的发生机制
        2.1.4 PLG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2 超声造影
        2.2.1 CEUS的基本概念
        2.2.2 CEUS的成像原理
        2.2.3 CEUS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
        2.2.4 CEUS的展望与不足
    2.3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应用
        2.3.1 CEUS在PLG中的临床应用
        2.3.2 CEUS在PLG的诊断中的局限性
        2.3.3 CEUS在PLG的诊断中的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脂肪肝的认识
    2 发病机制
    3 CT及B超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超声诊断
    2 CT诊断
    3 MRI诊断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高脂血症证型分布特点及生物化学物质基础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文献研究
        1.2 临床研究
        1.3 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阿魏胶囊的研制
    1. 内容与方法
        1.1 制剂的中医理论基础
        1.2 配制工艺研究
        1.3 药品标准研究
        1.4 阿魏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1.5 药效学研究
        1.6 急性毒性研究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阿魏胶囊调节血脂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课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课题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超声鉴别诊断肝实质损伤127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128排ICT低剂量扫描在糖尿病不典型肝脓肿中的临床价值[J]. 余玉燕,刘晓玲,吴学榕. 糖尿病新世界, 2021(08)
  • [2]胆道闭锁患儿胆囊收缩原因的回顾性分析[D]. 侯成.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314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周义霞.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IVIM-DWI与Gd-EOB-DTPA增强MRI定量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的临床研究[D]. 丁蕾. 山东大学, 2019(02)
  • [5]CEUS在初步预测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及术后随访监测中的临床价值研究[D]. 刘连凤.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7)
  • [6]自动乳腺容积成像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研究及实时超声造影引导下同轴活检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D]. 曹晓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7]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D]. 胡健.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8]消化系统影像学2011年度进展报告[J]. 张晓鹏,宦怡,孙应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1(08)
  • [9]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价值[D]. 王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5)
  • [10]基于现代理论与技术的调脂中药阿魏胶囊的系统研究[D]. 薛洁. 新疆医科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肝实质损伤超声鉴别诊断127例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