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痕量铀和钚样品中的同位素比

测定痕量铀和钚样品中的同位素比

一、痕量铀、钚样品中同位素比值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邵阳,杨国胜,张继龙,罗敏,马玲玲,徐殿斗[1](2021)在《人工放射性核素236U的分析方法进展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铀-236是一种重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是三种天然铀同位素之外可以应用在环境示踪、核应急、核取证以及核保障中的一种铀同位素.人工236U主要是由核燃料235U经过中子照射后吸收中子产生,因此,不同"年龄"阶段核燃料中的236U和其他同位素的比值(指纹特征)截然不同.同时不同反应堆类型中相应指纹特征也不尽相同.通过监测核燃料、可疑核材料以及环境样品中不同236U/238U、236U/235U同位素比值等指纹特征即可确认反应堆运行状况、追溯核材料来源出处,甚至可以开展放射性核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模拟等问题.铀-236属于低丰度同位素,其在核样品和环境样品中含量极低,因此,精确测定其同位素比值对236U在环境示踪、核应急、核取证以及核保障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本综述中,作者总结了近年来痕量236U测定时样品前处理和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尤其着重于236U同位素比值的质谱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236U在核保障和环境中的示踪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痕量236U检测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提出展望.

叶浩[2](2021)在《激光烧蚀吸收光谱技术测量铀同位素比研究》文中认为固体材料的快速、现场和非接触同位素分析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如防止核扩散的监测和取证、地球化学、考古学以及生物化学等。为实现固体样品中铀同位素比的快速、准确检测,以及为后续研发外场复杂环境下适用的铀同位素比测量设备奠定基础,本文采用激光烧蚀技术作为待测样品原子化处理手段,在样品表面激发诱导产生等离子体,并与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相结合,使用光谱学方法对激光产生等离子体中的原子进行实时在线分析,从而获得样品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相关含量信息。这种方式具有非接触、实时快速、对固体样品制备无特殊要求、高灵敏度和高光谱分辨率等优势。基于上述需求,在实验室内设计研制了一套激光烧蚀吸收光谱实验测量装置,利用激光烧蚀吸收光谱技术开展了固体样品中的铀同位素比的测量。论文围绕固体材料中铀同位素比的快速、无损、准确检测需求,利用激光烧蚀吸收光谱技术开展铀同位素比测量的理论与实验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1、基于激光烧蚀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测量方案,设计并研制了一套铀同位素比高精度实验测量分析装置,解决了固体材料(核材料)中痕量成分的实时在线分析。2、通过优化选取测量核心参数,测量了其中不同铝含量的合金钢标准样品中铝原子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吸收光谱,建立了铝元素含量与吸收强度的定标关系。铝元素含量与吸收强度相关性优于0.999,并具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检测限为0.066%(3 σ)。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激光烧蚀吸收光谱技术及建立的实验测量装置用于固体材料中金属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的可行性。3、实验研究了激光烧蚀等离子体演化过程中等离子体温度、粒子数密度分布、膨胀速度(包括横向和纵向膨胀速度)等状态参量随时空变化的规律,为进一步了解激光烧蚀等离子体演化过程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实验参数的优化选取提供了相关依据。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测量获得了 235U和238U的高分辨率吸收光谱。不同含量样品吸收光谱测量与统计分析表明,235U吸收信号的线性度良好,拟合相关系数为0.989,检测限为0.033%(3σ),铀同位素比的测量精度为 0.524%(235U 含量为 4.95%)。激光烧蚀结合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适用于铀同位素比测量分析,未来可逐步实现在外场复杂放射性环境下开展铀同位素比的实时快速高精度测量,并可将此技术应用到其他感兴趣元素的同位素比测量中,例如Pu、Li、Pb等,激光烧蚀吸收光谱技术在核燃料的同位素快速分析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杨金玲,张生栋,丁有钱,王秀凤[3](2019)在《长寿命痕量核素分离测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在放射性污染环境治理、长寿命核素核数据测量、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地球成因研究等方面均涉及到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离、纯化与测试。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离测试已成为放射化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日益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本文系统分析介绍了长寿命痕量核素测试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分离纯化方法以及分析测试方法等研究进展,并就相关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研究重点和建议。

鲁彤[4](2018)在《中国内蒙古—东北地区陆生植物中129I和铀同位素分析及环境示踪》文中提出129I作为核活动的主要产物之一,具有独特的时空来源,且易挥发、性质活泼,被广泛用于核环境安全和环境示踪研究等方面。铀是天然放射性重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中可能被释放到环境产生局部放射性污染,此外铀同位素235U是核能生产的主要燃料,不同核活动(核武器试验、核燃料循环、核能利用)可能对环境中235U/238U比值产生影响。本文针对植物样品中铀含量低且同位素比值分析方法中的空白,建立了植物样品低水平铀同位素分析方法,并成功用于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陆生植物中铀同位素分析,此外,采用已有的植物样品中超痕量129I分析方法对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植物样品的129I和127I水平进行了测量。通过分析植物中129I和铀同位素的水平和来源,评估不同核活动和其他工业生产过程对研究区域环境和生物放射性水平的不同影响,结合二者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环境行为,分析其环境示踪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一种植物样品中痕量铀同位素(238U、235U和234U)的分析方法。通过高温灰化去除植物样品中有机质后,采用混合酸消解分解样品灰分,应用UTEVA萃取色谱法分离和纯化样品溶液中的铀。238U、235U、234U检出限分别为3.05 pg/g、0.34 pg/g和0.04 pg/g,比前人报道检出限低10倍以上,且首次报道用ICP-MS测定植物样品中的234U。2、研究区域陆生植物的127I浓度为0.14-1.99μg/g,平均值为0.47μg/g,几何平均值为0.41μg/g。与大部分陆生植物127I浓度水平一致。129I浓度范围为0.59×107-16.72×107 atoms/g,几何平均值为2.89×107 atoms/g。129I/127I原子比值范围为(2.87-87.01)×10-9,几何平均值为1.53×10-8。研究区域129I水平高于核前时期海洋和陆地环境3个数量级以上,说明说明该地区植物中的129I主要为人工来源。以129I的全球大气沉降为主,其中欧洲核燃料后处理厂释放的129I长距离传输后的二次沉降是最主要来源,我国罗布泊和前苏联塞米帕拉金斯克的大气核试验释放进入对流层的129I的区域沉降贡献不大。3、通过研究内蒙古-东北地区陆生植物中129I的空间分布清晰的示踪了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内蒙-东北地区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和沉降模式,展示了地形、风向、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129I是大气环境示踪的一个极佳示踪剂。4、研究区域植物中238U浓度变化较大,为1.51-267.23 ng/g,几何平均值为15.74 ng/g。高238U浓度(>100 ng/g)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陕西、黑龙江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山区,这些高铀植物分布和我国煤矿开采分布基本吻合,说明这些高值地区植物中铀的来源很可能与当地煤矿开采产生的含铀飞灰大范围弥散有关。5、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植物中235U/238U同位素比值(0.0072-0.0074)整体水平高于天然比值,说明该地区可能存在痕量浓缩铀污染,可能来自我国和前苏联早期大气核试验,兰州和内蒙古的核燃料循环设施释放的痕量浓缩铀,但整体贡献量不大,并未造成当地铀含量的升高,对当地放射性水平的影响不高。6、不同地区植物中234U/238U同位素比值变化与天然铀同位素分馏有关,234U/238U同位素比值可作为铀矿勘查的一个指标,示踪环境中高铀基体的分布。

戴梦宁[5](2016)在《溶液和(纳秒/飞秒)激光剥蚀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溶液和(纳秒/飞秒)激光剥蚀系统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SN&nsLA/fsLA-MC-ICP-MS)分析技术,对Sr-Pb-Hf-Mg等同位素分析测试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实验建立了 Sr同位素准确测定中Rb干扰校正方法,可实现高Rb/Sr比值的样品Sr同位素准确分析,并对溶液和激光方法分析Sr同位素组成的实际地质应用进行探讨;优化Lu-Hf测试方法并对校正方法进行检验,建立了新的校正方程,以鲁山地区锆石样品为例验证该校正方法在激光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中应用的可靠性;在优化LA-MC-ICP-MS原位微区分析Pb同位素的基础上,通过对激光剥蚀和气溶胶传输条件摸索,实现对样品主、微量元素和Pb同位素同时联机原位分析;建立地质样品Mg同位素纯化化学流程和溶液及飞秒激光剥蚀MC-ICP-MS精准分析方法,并对松树沟纯橄岩橄榄石包体进行Mg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研究。1.建立MC-ICP-MS分析Sr同位素时Rb干扰校正方法,提高高Rb/Sr比值样品Sr同位素的分析准确度,实现磷灰石中Sr同位素的原位微区准确分析。通过对样品87Rb/85Rb丰度比值进行校准,实现87Sr同位素中同质异位素干扰87Rb准确扣除,建立了新的校正方法实现不同Rb/Sr比值样品(Rb/Sr≤0.2)中Sr同位素准确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校正方法可实现分离提纯后或原位分析的矿物中Rb/Sr比值高达0.2的样品中Rb对Sr的干扰校正,Sr同位素比值相对偏差优于0.02%,优于常规方法测定时Rb/Sr≤0.0005的要求。利用该校正方法对全岩地质样品进行Rb干扰校正,得到的Sr同位素比值与参考值在分析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该校正方法提高了 Sr同位素分析的可靠性,并拓展了方法的应用范围,特别是激光剥蚀原位分析中因无法通过化学离线分离Rb而仅能实现低Rb/Sr比值矿物样品的Sr同位素分析。利用nsLA-MC-ICP-MS对秦岭九子沟地区和廊桥地区的磷灰石样品进行原位Sr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Rb/Sr<0.00021的火山岩磷灰石样品利用传统或优化后的校正方法均可得到准确的Sr同位素比值。而Rb/Sr变化幅度较大(0.001-0.005)的透辉石岩磷灰石样品,常规校正方法获得的87Sr/86Sr比值在0.71557~0.72378之间变化,通过本研究建立的Rb干扰扣除方法校正后,87Sr/86Sr比值为0.71223±0.00021(2SD),准确度明显提高。2.优化锆石Hf同位素原位分析中Yb和Lu的干扰校正方法,提高天然锆石Yb含量较高时LA-MC-ICP-MS分析Hf洞位素的准确度。锆石Lu-Hf洞位素原位分析时质谱的质量歧视和同位素干扰校正问题是影响H同位素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重要因素,研究优化了 Hf同位素校正方法。用SN-MC-ICP-MS分析技术对不同Yb/Hf比值的样品进行分析,发现传统方法校正Yb干扰后得到的176Hf/177Hf比值与176Yb/177Hf仍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证明现有校正方法无法有效对176Yb的干扰完全扣除。通过实验优化并建立新的Lu-Hf洞位素分析校正方法,以河南鲁山地区含石榴子石英云闪长岩中锆石样品为例,验证该方法对LA-MC-ICP-MS分析锆石Hf同位素数据校正的可靠性。3.建立多机联用实现矿物或熔融玻璃样品中主、微量元素含量和Pb同位素组成原位微区同时分析技术,为矿物微区地球化学精细研究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将激光剥蚀系统与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仪(Q-ICP-MC)和MC-ICP-MS联用开发矿物或熔融玻璃样品中主、微量元素含量和Pb同位素组成原位微区同时分析技术,研究了气路连接方式、气溶胶分配比例,基体效应以及激光剥蚀参数等实验条件对主、微量元素含量和Pb同位素组成分析准确度的影响。得到分析的最佳仪器条件,如采用不同管径连接Q-ICP-MC(I.D.=2mm)与MC-ICP-MS(I.D.=4mm)、载气气流匹配、气溶胶分配比例1:9、激光频率15Hz、剥蚀斑束160μ、能量密度18J/cm2等。对部分USGS、NIST和CGSG系列参考物质的分析表明,主、微量元素含量基本与推荐值在10%误差范围内一致,同时分析的Pb同位素组成与参考值在分析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测试精度优于6.7%(2SD)。受仪器灵敏度的制约,本方法仅适用于Pb含量高于20μg/g的样品。4.建立全岩化学溶样MC-ICP-MS分析Mg同位素方法,以及fsLA-MC-ICP-MS原位微区分析矿物及熔融玻璃中Mg同位素组成的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松树沟纯橄岩中橄榄石Mg同位素存在分馏。优化全岩样品溶样及Ln-Spec特效树脂和AG50W-X12阳离子交换树脂相结合的离子交换纯化方法,建立两步骤法实现Mg同位素的分离提纯。两步骤对应的回收率分别优于99.6%和99.8%,全流程Mg回收率优于99.4%。深入探讨了MC-ICP-MS分析Mg同位素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中分辨率(M/△M5,95%edge= 3000 RP)模式下,采用膜去溶(AridusⅡ)干气溶胶进样、优化二价离子产率(<0.1%)、控制样品中Ca/Mg<2、样品与标准的浓度差异(0.4<CSample/CStandard<3),以及溶液总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等仪器参数下Mg同位素组成与参考值在分析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在此研究基础上,利用266nm飞秒激光与MC-ICP-MS联用,对仪器条件进行摸索,建立了原位微区Mg同位素准确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激光频率、扫描速率和激光斑径等参数会改变ICP负载量,导致MC-ICP-MS质量歧视效应变化,从而影响Mg同位素组成。而飞秒激光能量和样品间的基体效应对Mg同位素影响较小。利用研究的方法对USGS标准样品分析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与参考值一致。δ26Mg测试精度优于0.17‰(2SD)。对松树沟纯橄岩中橄榄石进行Mg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得到相对HNB橄榄石的Mg同位素组成,δ25Mg变化范围为-0.22‰~0.24‰,δ26Mg变化范围为-0.44‰~0.46‰。松树沟岩体内纯橄岩岩性一致的样品12SSG-10-02和12SSG-10-03,Mg同位素组成一致;12SSG-07-02与12SSG-07-03分别为中粒和细粒-中粒纯橄岩,Mg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差异,指示该区橄榄石结晶过程存在Mg同位素分馏。

梁帮宏,李兵,孙鹏,李已才,陈云明,杨彬[6](2016)在《环境样品中铀的HR-ICP-MS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R-ICP-MS)是痕量元素分析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HR-ICP-MS对环境样品(土壤、底泥、茶叶、地表水)中铀浓度和同位素比值进行了测定。土壤、底泥、茶叶样品采用微波消解法进行溶解;水样采用45μm滤膜过滤后直接测定。实验对样品制备、仪器参数设定、记忆效应消除、质量歧视效应修正等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环境样品中痕量铀浓度和同位素比值测定方法。土壤制样过程中铀的加标回收率为97.7%,铀检出限0.51ng·L-1。

王晓明,崔建勇,刘宇昂,裴玲云[7](2014)在《锶稀释剂同位素比值质量分馏效应的校正方法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稀释法锶同位素比值测定和计算方法为例,分析了稀释剂同位素比值对稀释法锶同位素比值测定的影响。对于样品-稀释剂混合样,随着稀释剂加入量的增加,稀释剂同位素比值准确度对样品同位素比值的影响逐渐增加,样品同位素比值计算结果出现严重偏离。稀释剂同位素比值测量准确度受测量过程中质量分馏效应影响,通过数学迭代法对锶稀释剂同位素的质量分馏效应进行校正,提高了稀释法同位素比值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梁帮宏,杜文鹤,李已才,孙鹏[8](2014)在《HR-ICP-MS对痕量铀的测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R-ICP-MS)是目前痕量元素分析的有效手段,采用HR-ICP-MS对痕量铀浓度和同位素丰度进行了测定。实验对仪器参数设定、记忆效应消除、标准曲线绘制、质量歧视效应修正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痕量铀浓度和同位素丰度的测定方法,铀检出限为2.6 ng/L,实验对铀同位素国家标准、自来水、贫化铀样品进行了测定。

徐江,李志明,施艳梅,沈小攀,张海涛,周国庆,王群书[9](2013)在《钚材料4条衰变链的年龄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多条钚同位素衰变链测定钚年龄的比对分析,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钚材料年龄测定结果误判的有效方法。建立了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多离子计数同时接收技术,实现了超痕量铀、镅的准确分析。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了4条钚同位素衰变链中238Pu/234U,239Pu/235U,240Pu/236U,241Pu/241Am的母子体核素含量比,运用钚同位素放射性衰变原理诊断了钚材料的年龄。用1个已知年龄的溶液验证了钚生产年龄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完成了2个未知钚溶液生产年龄的诊断,4条衰变链分析结果在不确定度范围内符合较好。

陈开运[10](2013)在《溶液和飞秒激光剥蚀进样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溶液和飞秒激光剥蚀进样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SN/fLA-MC-ICP-MS)同位素分析测试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以氮气(N2)为例,较深入地探讨了辅助气体在MC-ICP-MS同位素分析测试中的增敏机理:通过实验人工合成锆石Lu-Hf同位素外部参考物质,优化同位素分馏和干扰的校正参数及程序,从而提高了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通过实验建立了地质样品中Fe同位素的分离和纯化程序及溶液雾化进样(SN)和膜去溶雾化进样(DSN)-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SN/DSN-MC-ICP-MS)分析方法,并用于地质样品中的Fe同位素分析测试;利用266nm飞秒激光剥蚀系统联合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fLA-MC-ICP-MS)探索了地质样品中Fe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仪器参数和实验条件,建立了Fe同位素fLA-MC-ICP-MS原位分析技术和实验方法;利用266nm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fLA-MC-ICP-MS)分析技术进行了Pb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仪器条件和方法研究,建立了Pb同位素fLA-MC-ICP-MS分析技术方法,并开展了部分国际标准参考物质NIST、USGS、MPI-Ding和CGSG系列参考物质中Pb同位素组成及其均一性研究工作;在实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266nm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祸合等离子质谱(fLA-MC-ICP-MS)分析技术对松树沟秦岭岩群斜长角闪岩进行了Pb同位素的原位微区分析,对松树沟橄榄岩中橄榄石和辉石进行了Fe同位素的原位微区分析和研究。1.以N2气为例,较深入地探讨了辅助气体在MC-ICP-MS同位素分析测试中的增敏机理。氮气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元素的离子信号强度,大多数同位素的增敏系数为0.2-0.7。在Sr-Nd-Hf-Pb同位素MC-ICP-MS分析测试过程中,N2气的加入可有效提高离子信号灵敏度,同时降低了同位素的质量歧视效应。Sr-Nd-Hf-Pb同位素分析中,Sr同位素质量数最小,N2的增敏效应最强,信号强度可提高60%,质量歧视和分馏系数下降了6%;而Pb同位素质量数最大,增敏效应最弱,信号强度仅提高了不到10%,质量歧视和分馏系数下降了9%;Nd同位素质量数中等,加入N2后信号灵敏度提高了28%,质量歧视和分馏系数下降了6%。元素(或同位素)的离子信号强度的增敏或抑制依赖于仪器的操作条件和N2气的浓度(气流量),N2气对同位素离子信号的增强效应与同位素(离子)的质量数和电离能有关,一般同位素的质量数越小,电离能越大,其增敏效应则越强,反之增敏效应越弱。2.通过实验人工合成锆石Lu-Hf同位素外部参考物质,优化了同位素分馏和干扰的校正参数及程序,从而提高了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本文研究了人工合成锆石并加入微量元素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并准确测定了合成锆石中元素含量和Lu-Hf同位素组成。利用氧化锆和硅酸锂为原料,以氧化钼和钼酸锂为助熔剂,并加入Hf, Lu、Yb、U、Th和Pb等元素,在马弗炉中950℃保温72小时结晶生长锆石。合成的锆石晶体呈四方双锥状晶型,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发现其有与锆石标型矿物晶体完全一致的激光拉曼谱图。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分别对锆石中微量元素和Lu-Hf同位素进行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Lu、Hf和Yb元素含量在不同颗粒之间及同一颗粒内部比较均一;而U、Th、Pb及其他元素含量在不同颗粒之间及同一颗粒内部都有较大变化;Lu-Hf同位素组成在不同颗粒之间和同一颗粒内部无变化,同一组合成锆石中176Hf/177Hf匕值在2s不确定度内完全一致,不同批次合成的锆石中尽管Yb含量不同(I76Yb/177Hf=0.000006-0.14),但176Hf/177Hf比值在2s不确定度内完全一致。本实验合成的锆石有望作为新的锆石Lu-Hf同位素外部参考物质,以用于天然锆石中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测试的外部参考标样。3.利用266nm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fLA-MC-ICP-MS)技术进行了Pb同位素的原位微区分析仪器参数和实验条件研究,建立了Pb同位素的fLA-MC-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并开展了部分NIST、USGS、MPI-Ding和CGSG系列参考物质中Pb同位素组成及其均一性测试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松树沟秦岭岩群斜长角闪岩为例探索了Pb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在地质中应用。首先开展了以铜为基体的铜矿(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等)和金属铜(如黄铜、青铜等)Pb同位素参考物质的研究工作。对15个铜国家标准物质的测试结果表明CuPb12(GBW02137)中Pb同位素组成均一,Pb同位素比值外部精度RSD均小于90ppm,可作为以Cu为基体的金属铜及铜矿等样品中Pb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实验室外部参考物质。本文还探索了Pb/T1摩尔比、激光能量、剥蚀频率、载气和激光剥蚀系统(准分子纳秒激光和飞秒激光)以及质量歧视校正策略对Pb同位素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b/TI摩尔比1.8-5.3可获得高精确度的Pb同位素数据,是最佳比例;激光能量和剥蚀频率主要影响Pb、T1离子信号强度,对Pb、T1质量分馏系数无较大影响;载气(He和Ar气)对Pb、Tl离子信号强度和质量分馏系数都有较大影响,He气作为载气可提高信号灵敏度,降低质量歧视和分馏效应;266nm飞秒激光剥蚀相对于193rnm准分子激光质量分馏效应显着降低,由飞秒激光剥蚀诱导的分馏效应可忽略不计;依据指数定律以T1的分馏因子来校正Pb的质量歧视和分馏(考虑T1和Pb的质量分馏差异,NIST SRM997Tl同位素比值采用优化值2.38890)可获得准确的Pb同位素比值。利用fLA-MC-ICP-MS对NIST参考物质SRM610、612、614, USGS参考物质BCR-2G、 BHVO-2G、 BIR-1G和GSD-1G,以及MPI-DING参考物质Tl-G、KL-G、 GOR132-G、StHs60/80-G、 ATHO-G和ML3B-G这13个国际参考物质中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分析结果与参考值或文献报道值在2s不确定度内基本一致,即使在Pb元素含量很低(~21μg·g-1)的情况下,分析结果的准确度208pb/204pb优于0.1%,207pb/206pb优于0.05%,而精密度优于分别优于0.01%和0.001%。同时,本文还首次报道了USGS(GSE-1G, GSC-1G和GSA-1G)和CGSG(CGSG-1、 CGSG-2、CGSG-4和CGSG-5)系列参考物质中Pb同位素fLA-MC-ICP-MS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GSE-1G、GSC-1G、GSA-1G、CGSG-1、CGSG-2、CGSG-4和CGSG-5中Pb同位素在100~200微米范围内是均一的。利用266nm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fLA-MC-ICP-MS)分析技术对松树沟秦岭岩群斜长角闪岩进行了Pb同位素的原位微区分析,获得了1.00±0.17Ga的Pb-Pb等时线年龄,表明松树沟秦岭岩群斜长角闪岩变质形成年龄为1.00±0.17Ga,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4.通过实验建立了Fe同位素的分离和纯化程序,开展了溶液进样(SN)及膜去溶进样(DSN)-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SN/DSN-MC-ICP-MS) Fe同位素分析的仪器参数和实验方法研究,并进行了地质样品的Fe同位素分析测试;利用266nm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分析技术(fLA-MC-ICP-MS)探索了地质样品中Fe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实验条件,并初步建立了Fe同位素的fLA-MC-ICP-MS分析技术方法;利用建立的fLA-MC-ICP-MS分析技术对松树沟地区橄榄岩中Fe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首先通过实验建立Fe同位素的分离和纯化程序,AG MP-1M阴离子交换树脂可用于地质样品中Fe同位素的分离和纯化,回收率达99%以上,同时还可用于Cu、Zn和Co的分离提纯。开展了溶液进样(SN)及膜去溶进样(DSN)-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SN/DSN-MC-ICP-MS) Fe同位素分析的仪器参数和实验方法研究,较深入探讨了MC-ICP-MS分析中ICP参数(RF功率、雾化气流量)、进样方式、分辨率及分析模式对Fe同位素分析测试的影响,获得的IRMM-014中Fe同位素δ556Fe和δ57Fe分别为-0.006%o±0.012‰(2SD)和0.002‰±0.022‰(2SD),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在2s不确定范围内的完全一致。获得的δ56Fe长期外部精度为0.02‰(2SD)。同时探索了微量He气的加入对Fe同位素分析测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e气的加入可以提高Fe同位素的分析精度。。利用建立的SN-MC-ICP-MS分析方法进行了地质样品的Fe同位素分析测试。利用266nm飞秒激光剥蚀与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分析技术(fLA-MC-ICP-MS)探索了地质样品中Fe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实验条件,探讨了激光能量(或能量密度)、剥蚀频率和激光剥蚀斑束对Fe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结果的影响,初步建立了Fe同位素的fLA-MC-ICP-MS分析技术方法,获得的IRMM-014中Fe同位素856Fe=-0.001±0.011‰(2sd, n=52)和857Fe=-0.004±0.019‰(2sd, n=52),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在2s不确定范围内完全一致,获得的δ56Fe长期外部精度为0.02%o(2SD)。以松树沟地区纯橄岩为例,利用fLA-MC-ICP-MS分析技术对纯橄岩中橄榄石和辉石中Fe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研究。

二、痕量铀、钚样品中同位素比值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痕量铀、钚样品中同位素比值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放射性核素236U的分析方法进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236U的检测分析技术
    2.1 放射化学法前处理
    2.2 铀同位素净化分离方法
    2.3 质谱检测分析
    2.4 单颗粒铀检测分析
3 铀同位素在核保障和环境中的应用
    3.1 铀同位素在核保障中的应用
    3.2 铀同位素在环境中的示踪应用
4 总结和展望

(2)激光烧蚀吸收光谱技术测量铀同位素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同位素的基本概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铀同位素比测量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1.5.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5.2 论文的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激光烧蚀吸收光谱技术
    2.1 激光烧蚀技术
        2.1.1 引言
        2.1.2 纳秒和飞秒激光烧蚀
    2.2 基于激光烧蚀的主要光谱技术
        2.2.1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
        2.2.2 激光烧蚀吸收光谱LAAS
        2.2.3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LIF
        2.2.4 光谱分析技术的比较
    2.3 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2.3.1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2.3.2 朗伯-比尔定律
    2.4 激光烧蚀吸收光谱技术测量原理
    2.5 激光烧蚀等离子体中的谱线展宽机制
        2.5.1 多普勒展宽
        2.5.2 压力展宽
        2.5.3 斯塔克展宽
        2.5.4 仪器展宽
    2.6 谱线线型
        2.6.1 Doppler线型
        2.6.2 Lorentz线型
        2.6.3 Voigt线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LAAS实验测量装置
    3.1 实验测量装置
    3.2 实验装置关键器件
        3.2.1 烧蚀光源的选择
        3.2.2 探测光源的选择
        3.2.3 其他关键器件的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合金钢中铝元素的定量分析
    4.1 测量原理
    4.2 实验测试样品
    4.3 分析线的选择及验证
    4.4 实验条件优化
        4.4.1 烧蚀激光能量
        4.4.2 信号采集延迟时间
        4.4.3 探测高度
    4.5 测量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激光烧蚀等离子体动力学特性
    5.1 不同样品比较
    5.2 光谱分析方法比较
    5.3 等离子体膨胀模型
    5.4 激光烧蚀等离子体演化特性
        5.4.1 等离子体温度
        5.4.2 等离子体电子数密度
        5.4.3 粒子数密度分布
        5.4.4 膨胀速度
    5.5 多普勒频移特性分析
        5.5.1 采样延迟时间
        5.5.2 探测高度
        5.5.3 缓冲气体及其压力
        5.5.4 烧蚀激光能量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固体样品中铀同位素比测量
    6.1 铀同位素比测量原理
        6.1.1 同位素位移
        6.1.2 超精细结构
        6.1.3 铀同位素比测量原理
    6.2 实验关键器件
    6.3 分析线的选择
    6.4 实验条件优化
    6.5 实验测量结果与误差分析
        6.5.1 不同~(235)U含量样品测量结果
        6.5.2 测量结果处理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的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3)长寿命痕量核素分离测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离前处理技术
    1.1 土壤中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离前处理
    1.2 岩石 (熔融体) 中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离前处理
2 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离技术
    2.1 高放废液中长寿命痕量核素分离技术
    2.2 土壤 (岩石) 样品中长寿命痕量核素分离研究
3 长寿命痕量核素的分析测试技术
    3.1 热表面电离质谱 (TIMS)
    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
    3.3 加速器质谱 (AMS)
    3.4 激光共振电离质谱 (RIMS)
4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 环境样品中痕量核素原位化学形态的分析
    (2) 大体积环境样品的溶解程度判定方法
    (3) 分离纯化材料的研发
    (4) 痕量核素分析测试技术
    (5) 痕量核素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形态研究

(4)中国内蒙古—东北地区陆生植物中129I和铀同位素分析及环境示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中碘(~(127)I和~(129)I)和铀同位素(~(234)U、~(235)U和~(238)U)的来源及分布.
        1.1.1 植物中碘同位素(~(127)I和~(129)I)的来源及分布
        1.1.2 植物中铀同位素(~(234,235,238)U)的来源及分布
    1.2 植物中~(129)I的分离和测量方法
        1.2.1 植物中~(129)I的分离方法
        1.2.2 ~(129)I测量方法
    1.3 植物中铀的分离和测量方法
        1.3.1 植物样品中铀的分离方法
        1.3.2 铀同位素测量方法
    1.4 植物中放射性核素~(129)I和铀同位素的环境示踪应用研究
        1.4.1 植物中~(129)I的研究进展及环境示踪应用
        1.4.2 植物中铀同位素的研究进展及环境应用
    1.5 研究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目标
        1.5.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植物样品中低水平铀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样品采集和前处理
        2.1.3 植物样品干灰化消解
        2.1.4 植物样品直接酸消解
        2.1.5 铀的色谱分离
        2.1.6 铀的ICP-MS测量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样品消解方法的选择
        2.2.2 铀的萃取色谱分离
        2.2.3 ICP-MS/MS测量灵敏度和精密度
        2.2.4 分析方法及探测限
        2.2.5 分析质量控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植物样品中~(129)I水平及环境示踪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植物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3.1.3 实验仪器、试剂和测量标准
        3.1.4 植物样品中碘的分离和AMS靶源制备
        3.1.5 样品中~(127)I和~(129)I的测量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陆生植物中~(127)I浓度、~(129)I水平与分布
        3.2.2 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陆生植物中~(129)I来源分析
        3.2.3 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陆生植物~(129)I水平的环境示踪意义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内蒙古-东北地区陆生植物样品中铀同位素分析及环境示踪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区域
        4.1.2 植物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4.1.3 实验仪器和试剂
        4.1.4 植物样品中铀的分离
        4.1.5 ~(234)U、~(235)U和~(238)U的测量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植物中铀同位素水平及分布
        4.2.2 我国内蒙古-东北地区植物中铀同位素来源分析
        4.2.3 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陆生植物铀同位素水平的环境示踪意义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主要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溶液和(纳秒/飞秒)激光剥蚀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1.3 地质应用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Sr、Hf校正方法研究
        1.2.2 Pb同位素与主、微量元素同时分析方法研究
        1.2.3 Mg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
        1.3.1 建立Mg同位素化学分离及溶液样品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
        1.3.2 建立Mg同位素fsLA-MC-ICP-MS分析方法
        1.3.3 建立Sr同位素LA-MC-ICP-MS分析方法
        1.3.4 利用LA-MC-ICP-MS技术分析对锆石Hf同位素干扰校正方法优化并应用与实际地质样品
        1.3.5 利用LA-Q/MC-ICP-MS联用,建立同一样品同一区域主、微量元素及Pb同位素同时分析技术,对NIST、USGS和NRCG系列中部分标准进行主、微量及Pb同位素分析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仪器
    2.1 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仪器简介
        2.1.1 真空系统
        2.1.2 ICP离子源
        2.1.3 四极杆质量分析器
        2.1.4 检测器
        2.1.5 ICP-MS研究进展
    2.2 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器简介
        2.2.1 磁式双聚焦质量分析器
        2.2.2 检测器
        2.2.3 MC-ICP-MS研究进展
    2.3 激光剥蚀系统简介
        2.3.1 激光剥蚀系统(Laser Ablation)
        2.3.2 激光剥蚀系统相关研究进展
    2.4 飞秒激光剥蚀系统简介
        2.4.1 飞秒激光剥蚀系统
        2.4.2 飞秒激光剥蚀系统相关研究进展
    2.5 本研究中使用的仪器、试剂与样品
        2.5.1 仪器
        2.5.2 试剂与样品
第三章 Sr同位素校正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Sr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
        3.2.1 样品处理方法
        3.2.2 离子交换树脂
        3.2.3 Sr同位素分离纯化(接Rb)
        3.2.4 标准溶液配制
    3.3 溶液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Sr同位素
        3.3.1 仪器参数
        3.3.2 干扰扣除与校正
        3.3.3 国际标准物质中不同Rb含量的Sr同位素测试结果
        3.3.4 Sr同位素干扰扣除的地质应用
    3.4 激光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Sr同位素
        3.4.1 实验仪器和样品选择
        3.4.2 质量监控、基体效应与质量歧视效应
        3.4.3 干扰校正
        3.4.4 激光原位微区Sr同位素地质应用
    3.5 主要结论
第四章 Hf同位素校正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Hf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
        4.2.1 样品处理方法
        4.2.2 离子交换树脂
        4.2.3 Hf同位素分离纯化
        4.2.4 标准溶液配制
    4.3 溶液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Hf同位素
        4.3.1 仪器参数
        4.3.2 干扰扣除与校正
    4.4 激光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Hf同位素
        4.4.1 实验仪器和样品选择
        4.4.2 质量监控、基体效应与质量歧视效应
        4.4.3 激光原位微区Hf同位素地质应用
    4.5 主要结论
第五章 Pb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激光剥蚀-四极杆/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Pb同位素分析方法
        5.2.1 仪器参数
        5.2.2 干扰扣除与校正
        5.2.3 T1内标法对Pb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5.3 激光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Pb同位素
        5.3.1 实验仪器和样品选择
        5.3.2 质量监控、基体效应与质量歧视效应
        5.3.3 干扰校正
    5.4 激光剥蚀-(四极杆/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同时分析主、微量元素与Pb同位素
        5.4.1 分配比例及仪器连接方式条件实验
        5.4.2 激光频率、斑束直径及能量对主、微量元素测试结果的影响
        5.4.3 激光频率、斑束直径及能量对Pb同位素测试结果的影响
        5.4.4 对标准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及Pb同位素测试
    5.5 主要结论
第六章 Mg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Mg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
        6.2.1 样品处理方法
        6.2.2 离子交换树脂
        6.2.3 Mg同位素分离纯化(淋洗曲线)和回收率
    6.3 溶液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Mg同位素
        6.3.1 仪器参数
        6.3.2 标准溶液配制
        6.3.3 MC-ICP-MS测试Mg同位素准确性检验
        6.3.4 干扰扣除与校正
        6.3.5 Mg同位素浓度效应
        6.3.6 Mg同位素基体效应
    6.4 激光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分析Mg同位素
        6.4.1 实验仪器和样品选择
        6.4.2 激光剥蚀条件对Mg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6.4.3 部分国际标准样品的Mg同位素测试
    6.5 仪器接口改造对Mg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6.5.1 浓度匹配对Mg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6.5.2 基体效应对Mg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6.6 fsLA-MC-ICP-MS测定Mg同位素地质应用
        6.6.1 浓度匹配对飞秒激光原位分析Mg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6.6.2 基体效应对飞秒激光原位分析Mg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6.6.3 HNB橄榄石均一性实验
        6.6.4 松树沟橄榄石的Mg同位素分析
    6.7 主要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存在问题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与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6)环境样品中铀的HR-ICP-MS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样品制备
        1.2.1土壤和底泥
        1.2.2茶叶
        1.2.3地表水
    1.3 样品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记忆效应
    2.2 检出限
    2.3 质量歧视效应
    2.4 加标回收率
    2.5 测量结果
3 结论

(7)锶稀释剂同位素比值质量分馏效应的校正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锶标准溶液的选择和同位素比值的校正
2同位素稀释法校正和计算
    2.1误差倍增因子[2]
    2.2测量过程中的质量分馏校正
    2.3同位素稀释法计算样品和稀释剂中锶含量的方法
3影响同位素稀释法准确度的因素分析
    3.1稀释剂同位素比值对稀释法同位素比值计算的影响
    3.2稀释剂同位素比值的质量分馏校正
4结论

(10)溶液和飞秒激光剥蚀进样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1.3 地质应用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分析方法的建立
        1.2.2 Fe同位素和Pb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标准物质研究
        1.2.3 溶液和激光剥蚀进样MC-ICP-MS分析铁同位素和铅同位素组成
    1.3 研究内容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仪器
    2.1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器简介
    2.2 四级杆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Q-ICP-MS)
        2.2.1 ICP-MS基本原理
        2.2.2 ICP-MS仪器结构
        2.2.3 ICP-MS技术特点
        2.2.4 ICP-MS技术新进展
    2.3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
        2.3.1 MC-ICP-MS基本原理
        2.3.2 MC-ICP-MS基本结构
        2.3.3 ICP-MS检测器对比
        2.3.4 仪器分辨率
        2.3.5 丰度灵敏度
    2.4 激光剥蚀分析技术
        2.4.1 激光剥蚀分析技术简介
        2.4.2 激光剥蚀技术进展
    2.5 飞秒激光剥蚀技术
        2.5.1 飞秒激光剥蚀技术简介
        2.5.2 飞秒激光和纳秒激光剥蚀机理比较
        2.5.3 飞秒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
        2.5.4 小节
    2.6 质量歧视和分馏效应
        2.6.1 线性定律
        2.6.2 幂次定律
        2.6.3 指数定律
        2.6.4 样品-标准交叉法
    2.7 本研究中使用的仪器和试剂
        2.7.1 仪器
        2.7.2 试剂
第三章 氮气在MC-ICP-MS同位素分析中的增敏机制—以Sr-Nd-Hf-Pb同位素为例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仪器参数和工作条件
        3.2.2 分析方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氮气的增敏作用
        3.3.2 Sr同位素测试
        3.3.3 Nd同位素测试
        3.3.4 Hf同位素测试
        3.3.5 Pb同位素测试
    3.4 小节
第四章 人工合成锆石Lu-Hf同位素标准参考物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仪器和试剂
        4.2.2 合成锆石和样品准备
        4.2.3 数据获取和处理
    4.3 结果
        4.3.1 样品Zr-1
        4.3.2 样品Zr2-1
        4.3.3 样品Zr2-2
        4.3.4 样品Zr3-1
        4.3.5 样品Zr3-2
        4.3.6 样品Zr4-1
        4.3.7 样品Zr4-2
    4.4 讨论
    4.5 小节
第五章 溶液和飞秒激光剥蚀进样MC-ICP-MS铁同位素分析及地质应用
    5.1 引言
    5.2 铁同位素样品分析前处理
        5.2.1 样品消解
        5.2.2 离子交换树脂
        5.2.3 Fe同位素分离和纯化
        5.2.4 回收率
    5.3 铁同位素溶液进样MC-ICP-MS分析测试
        5.3.1 干扰消除和校正
        5.3.2 MC-ICP-MS参数
        5.3.3 基体效应和浓度效应
        5.3.4 质量歧视
        5.3.5 进样方式
        5.3.6 中分辨率和高分辨率分析对比
        5.3.7 DMA和MCA分析对比
        5.3.8 标样中Fe同位素MC-ICP-MS测试结果
    5.4 氦气引入对Fe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5.5 飞秒激光剥蚀MC-ICP-MS铁同位素分析
        5.5.1 引言
        5.5.2 激光剥蚀条件研究
        5.5.3 Fe同位素fLA-MC-ICP-MS参考标准
        5.5.4 fLA-MC-ICP-MS Fe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5.5 结果与讨论
    5.6 Fe同位素在地质中的应用
        5.6.1 地质背景
        5.6.2 实验
        5.6.3 结果与讨论
    5.7 小节
第六章 飞秒激光剥蚀进样MC-ICP-MS铅同位素分析及其地质应用
    6.1 引言
    6.2 实验
        6.2.1 Pb同位素化学分离
        6.2.2 Pb同位素溶液进样MC-ICP-MS测试
        6.2.3 激光剥蚀进样MC-ICP-MS Pb同位素分析
    6.3 结果和讨论
        6.3.1 Pb/TI比对Pb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6.3.2 激光能量对Pb同位素分析的影响
        6.3.3 激光频率对Pb同位素分析的影响
        6.3.4 载气(Ar,He)对Pb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6.3.5 激光剥蚀系统对Pb同位素测试的影响
        6.3.6 质量歧视和分馏校正策略
        6.3.7 部分NIST,USGS和MPI-DING参考物质中Pb同位素分析测试
        6.3.8 部分USGS和CGSG系列参考物质中Pb同位素分析测试
        6.3.9 与前人研究对比
    6.4 铜矿及金属铜Pb同位素参考物质研究
    6.5 Pb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在地质中的应用
        6.5.1 地质背景
        6.5.2 实验
        6.5.3 结果与讨论
    6.6 小节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1. 主要结论
    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痕量铀、钚样品中同位素比值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放射性核素236U的分析方法进展及其应用[J]. 邵阳,杨国胜,张继龙,罗敏,马玲玲,徐殿斗. 化学学报, 2021(06)
  • [2]激光烧蚀吸收光谱技术测量铀同位素比研究[D]. 叶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3]长寿命痕量核素分离测试研究进展[J]. 杨金玲,张生栋,丁有钱,王秀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9(01)
  • [4]中国内蒙古—东北地区陆生植物中129I和铀同位素分析及环境示踪[D]. 鲁彤.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2018(01)
  • [5]溶液和(纳秒/飞秒)激光剥蚀进样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D]. 戴梦宁. 西北大学, 2016(03)
  • [6]环境样品中铀的HR-ICP-MS测定[J]. 梁帮宏,李兵,孙鹏,李已才,陈云明,杨彬.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6(01)
  • [7]锶稀释剂同位素比值质量分馏效应的校正方法初探[J]. 王晓明,崔建勇,刘宇昂,裴玲云.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4(01)
  • [8]HR-ICP-MS对痕量铀的测量研究[A]. 梁帮宏,杜文鹤,李已才,孙鹏.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2), 2014
  • [9]钚材料4条衰变链的年龄诊断方法研究[J]. 徐江,李志明,施艳梅,沈小攀,张海涛,周国庆,王群书. 分析化学, 2013(11)
  • [10]溶液和飞秒激光剥蚀进样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D]. 陈开运. 西北大学, 2013(05)

标签:;  ;  ;  ;  

测定痕量铀和钚样品中的同位素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