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达离合器的特点及维修

捷达离合器的特点及维修

一、捷达离合器的特点与修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姗姗,关冬野[1](2017)在《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文中指出作为汽车基本构架的底盘,其状态直接影响汽车功能的实现和行驶安全。汽车底盘故障不仅可能导致汽车受损,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因此,必须了解常见故障并具备一定检修能力。因为具有典型代表性,本次故选择捷达轿车底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述汽车底盘常见故障,之后,将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传动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简述检修的方式方法。

孟祥艳[2](2011)在《汽车滑行阻力检测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汽车滑行时,发动机的动力停止输出,此时汽车的惯性力相当于动力源,汽车滑行的距离越长,说明它的滑行阻力越小、滑行性能越好,而油耗也越少。汽车的滑行性能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汽车底盘技术状况影响汽车的滑行性能,主要影响因素为汽车传动系、行驶系和制动系,通过检测汽车的影响因素便可对汽车的滑行阻力进行分析,进而反映出汽车的滑行性能。国标中要求检测汽车滑行性能,主要方法有路试检测滑行距离法、底盘测功机上检测滑行距离法和滑行阻力检测法。路试检测时对检测场地和天气的要求比较严格,并且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要求也高,在汽车检测站中很少应用;在底盘测功机上检测滑行距离时,需要合理选择惯性飞轮,最后要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滑行阻力检测法是用拉力传感器拉(或用压力传感器推)检测的车辆,整个过程是人力完成的,测试结果的人为误差很大,当前的汽车检测站中大多是用估计值。从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对滑行性能检测方法的表述和试验验证可知,最简便经济的方法应为直接进行滑行阻力测试来评价汽车的滑行性能,但至今仍没有机械化、智能化的检测滑行阻力的设备。针对国内汽车检测的发展状况及现有汽车滑行性能检测方法,本文对汽车滑行阻力检测系统进行研究,证实汽车滑行阻力检测系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主要工作内容与结论归纳如下:1.概述国内外汽车检测和汽车滑行性能检测的发展现状,并对汽车的滑行性能检测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用来评价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2.分析当前汽车滑行性能检测的方法,其包括:路试滑行距离检测法,底盘测功机上滑行距离检测法和人力式滑行阻力检测法。并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及分析评价:3.对滑行性能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和分析,得出结论:汽车的胎压对滑行阻力的影响最为明显,传动系的技术状况对滑行阻力的影响次之;4.开发汽车滑行阻力检测系统,并对关键零部件进行计算和校核,合理选择了传感器和电磁离合器,该装置利用了制动台上的动力源和硬件设备,通过离合器控制动力的通断,实现检测设备的多功能化,节省了空间,牵引挂钩机构在装置中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5.通过路试、人力式滑行阻力检测和汽车滑行阻力检测系统的试验对比,得知汽车滑行阻力检测系统检测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实用性;6.总结了试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处理试验数据,并给出了汽车滑行阻力检测不合格车辆的故障检定流程。

Paul Weissler,范颖,边明远[3](2011)在《2011美国汽车市场进口新车型概览》文中提出美国汽车工业的复兴,不仅体现在本刊所做的有关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新车型上市的报道中,也同时体现在众多2011款进口车型的报告中。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主要的进口品牌汽车制造商,甚至包括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制造商都纷纷向美国市场推出了新的车型。

胡静[4](2008)在《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国产一汽大众捷达轿车离合器DSP210J型号的膜片弹簧在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修正了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膜片弹簧理论计算公式Almen—Laszlo公式(简称A—L公式),并对DSP210J型号的膜片弹簧进行了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从一东离合器有限公司采集了大量的DSP210J膜片弹簧相关数据进行弹簧特性曲线拟合,将拟合后的实际大端载荷—变形特性曲线与理论大端载荷—变形特性曲线对比,分析影响弹簧特性曲线的各个因素,确定了在原始理论计算公式(A—L公式)中需要加入修正系数的位置以及修正系数的数量,并且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分析得到了较为准确的修正系数。为国产捷达轿车离合器的膜片弹簧设计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理论计算公式。对DSP210J膜片弹簧进行了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分析了优化设计结果,通过对优化后的膜片弹簧试制件做抽样疲劳寿命试验及特性实验,试验表明试制件的寿命有所提高,而且弹性衰减在国家标准要求的10%范围内。成功实现了国产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设计、生产国产化。进一步研究了修正公式中修正系数与膜片弹簧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其他型号的离合器膜片弹簧设计计算,只需要输入弹簧的结构参数,计算出对应的修正系数便可以得到此种型号膜片弹簧的理论计算公式,大大简化了各种型号离合器膜片弹簧的计算过程。真正实现了厂内标准化,使DSP系列膜片弹簧的生产摆脱了经验、试制的方法,通过对优化设计后的试制件进行试验可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试制次数。综上所述,修正后的国产捷达轿车膜片弹簧理论计算公式是合理、可行的,对中国离合器膜片弹簧制造业有重要意义。

邓守武[5](2002)在《捷达离合器的特点与修理》文中研究指明 捷达轿车离合器的构造与众不同,其离合器压盘反装于飞轮前面而与曲轴直接相连,飞轮置于压盘和摩擦片后面,变速器输入轴是中空结构,离合器分离压杆从其中间通过,分离轴承位于变速器内部分离压杆后端,捷达轿车离合器的这种结构型式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另外,捷达轿车离合器拉索

马明芳,刘焕峰,张立斌,王博[6](2017)在《事故车辆制动力检测中可控转矩加载方法的仿真研究》文中指出为更准确地测试丧失行驶能力车辆的制动性能,本文中对事故车辆制动力检测中的转矩加载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首先,通过试验分析了单轮制动力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特点;然后,建立了基于电磁滑差离合器的转矩加载模型,并根据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推导出加载转矩与励磁电流和转子转速之间的关系,再结合PID控制算法提出了可控转矩的加载方法;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转矩加载控制的仿真,得出了合理的加载时间间隔等参数,通过转矩加载误差分析验证了本文中提出方法的可行性,为事故车辆的制动性能检测打下基础。

梁兆喜[7](2015)在《本田电控发动机实验台的设计与制作》文中认为现代的汽车维修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修理,而是机械和电子一体化的修理。我们利用报废车辆设计制作本田电控发动机实验台架的目的是减少外购设备开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通过此实验台,学员不仅可以了解电控发动机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通过实物认识各传感器及执行器的位置,并可直观地看到各传感器。通过检测口用示波器能进行各种传感器及执行器的波形检测,能进行故障设置,学员可以在实验台上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各元件的连接

孙培峰[8](2014)在《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文中研究表明文章提出了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基本思路,介绍了基于CDIO的教学内容整合与编排,重点分析了基于CDIO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法。

周凯[9](2012)在《基于惯量模拟的汽车ABS动态性能台架测试技术研究》文中指出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是在汽车常规制动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它既有普通机械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抱死,它能够通过调节轮缸制动压力,自动控制车轮上制动力矩的大小,将车轮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控制在峰值附近,最大限度的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时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同时防止汽车产生侧滑及甩尾现象,因此ABS在汽车安全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利用不同的ABS控制算法对车辆在不同路况下制动性能测试方面,国内外所使用的测试方法单一,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很难做到快速、准确的变化,制动距离也难以估算,因此无法满足ABS在开发过程中对其性能测试的需要。本文在深入研究ABS工作原理及测试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于不同路况组合的汽车ABS动态性能台架测试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飞轮惯量模拟的独立测试方法,利用四组飞轮在旋转时所具有的转动动能来等效实际被测车辆在此速度下的平动动能,利用磁粉离合器实现制动路况的动态模拟,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通过磁粉离合器主从动轴间的滑差实现,对磁粉离合器的控制由上位机发送附着系数数据,下位机控制磁粉离合器驱动电路输出励磁电流,采用自调整模糊PID控制方法,对磁粉离合器的励磁电流进行闭环控制。整个测试系统不但能够实现单一附着系数路面、对开附着系数路面这两种常规路面的模拟,还能够动态模拟对接附着系数路面,能够在制动过程中改变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进而对ABS系统控制逻辑中路面识别能力及其动态响应性能做出评价。论文通过对制动时汽车动力学以及导致车轮抱死因素的分析,规纳出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特性,建立了制动过程中整车动力学模型、机械制动系统模型、轮胎—路面摩擦模型以及汽车制动距离模型,并进行了理论推导,总结出理想的汽车制动过程及其在制动过程中轮胎—路面附着特性与滑移率的关系,对车轮转动惯量如何影响车轮运动状态和几种成熟的ABS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论文对ABS测试系统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及实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设计方法,并对系统中参量信号的采集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及磁粉离合器励磁电流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论文通过几组试验数据对台架测试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ABS不解体检测过程中,制动压力不易测量、滑移率计算不准确、轮胎与路面间摩擦系数难以调整等问题,使其检测精度和数据重复性都大为提高。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属于汽车安全及测试领域课题。通过对ABS动态性能测试方法及其相应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研究,能够实现对汽车ABS制动性能的独立测试,有效缩短测试周期,降低测试成本。目前,我国汽车制动性能测试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此项技术的研发可为国内汽车检测行业及科研院校提供新的技术方案,促进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汪洪雷[10](2012)在《汽车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处理与综合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报废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回收的报废汽车如何更为合理处理能符合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报废发动机回收处理是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中国的报废发动机回收行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目前对于报废发动机的处理所创造的效益不仅很低,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造成环境的污染。这种回收处理还处于粗放型经济阶段,远远没有发挥该行业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中所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能源危机、污染问题、社会问题、循环经济、国内拥有大量的报废发动机数量为切入点,以研究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工艺和综合效益分析为目的。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①根据目前,国家汽车报废发动机数量不断增多,如何处理这些具有高附加值的资源才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大环境为背景。分析了再制造先进的工艺,以及用再制造工艺处理发动机与传统方式处理报废发动机相比的巨大优越性。②介绍再制造工艺常用的先进技术。③介绍报废发动机再制造的工艺过程。特别是对废旧件的失效形式、再制造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工艺进行了重点研究。④建立了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处理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的数学模型。⑤以哈尔滨市内报废的一汽大众捷达汽车为研究对象,经过大量数据资料调研与实际测量,预测出从2011年到2015年,如果把哈尔滨市内回收所有一汽大众捷达汽车的报废发动机经过再处理后所能创造出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效益。

二、捷达离合器的特点与修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捷达离合器的特点与修理(论文提纲范文)

(1)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
2 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
    2.1 制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
        2.1.1 制动系统效果不良故障分析与检修
        2.1.2 制动失灵故障分析与检修
    2.2 转向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
        2.2.1 转向沉重故障分析与检修
        2.2.2 转向不灵故障分析
    2.3 传动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
        2.3.1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故障分析与检修
        2.3.2 变速箱跳挡情况分析与检修

(2)汽车滑行阻力检测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汽车性能检测的意义及发展状况
        1.1.1 国外汽车性能检测的发展状况
        1.1.2 国内汽车性能检测的发展状况
    1.2 汽车滑行性能检测的发展
    1.3 检测汽车滑行性能的重要性
        1.3.1 评价汽车的底盘技术状况
        1.3.2 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评价汽车滑行性能的方法
    2.1 滑行距离检测法
        2.1.1 道路检测汽车的滑行距离
        2.1.2 底盘测功机上检测汽车的滑行距离
        2.1.3 台试等效模拟路试滑行距离的修正
    2.2 滑行阻力检测法
    2.3 滑行方法对比
        2.3.1 试验目的
        2.3.2 试验条件
        2.3.3 试验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滑行阻力的研究
    3.1 汽车滑行性能理论分析
    3.2 汽车滑行阻力的分析
        3.2.1 传动系阻力
        3.2.2 行驶系阻力
        3.2.3 制动系阻力
        3.2.4 滑行阻力影响因素总体分析
    3.3 影响汽车滑行性能因素的调整
        3.3.1 轮毂轴承的调整
        3.3.2 车轮定位的调整
        3.3.3 制动系的调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车滑行阻力检测系统的研究
    4.1 系统分析
    4.2 机械部分
    4.3 关键结构设计校核
    4.4 设备选型
    4.5 电测与电控
        4.5.1 电测与电控系统硬件部分
        4.5.2 电测与电控系统软件部分
    4.6 速度确定
    4.7 本章小节
第5章 误差分析及试验验证
    5.1 误差分析
        5.1.1 系统误差
        5.1.2 随机误差
        5.1.3 过失误差
        5.1.4 不确定度
    5.2 试验设计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汽车离合器的发展现状
        1.2.1 国内汽车离合器与膜片弹簧技术的发展
        1.2.2 国外离合器与膜片弹簧技术的发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和功用
        2.1.1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总成结构
        2.1.2 汽车离合器的分类
        2.1.3 捷达轿车离合器的结构特点
        2.1.4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功用
    2.2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第三章 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理论计算公式修正
    3.1 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DSP210J)的原始理论计算公式
        3.1.1 膜片弹簧大端加载—大端变形曲线工作点
        3.1.2 捷达轿车膜片弹簧负荷抽检数据拟合膜片弹簧大端加载—大端变形曲线
        3.1.3 实验数据多项式回归方程与理论计算弹簧特性曲线方程比较
        3.1.4 实验曲线拟合结果分析
    3.2 研究理论与实际曲线之间的关系,修正理论计算公式
        3.2.1 结构尺寸对膜片弹簧的影响及A-L 公式的初次修正
        3.2.2 膜片弹簧理论计算公式基于第一次修正的再次修正
        3.2.3 修正后公式中修正系数与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结构参数关系的讨论
第四章 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
    4.1 优化设计概论
        4.1.1 优化设计理论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4.1.2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4.1.3 约束优化问题的表达式和最优解
    4.2 优化方法分类
    4.2 捷达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情况概述
    4.3 建立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4.3.1 膜片弹簧的基本载荷-变形特性介绍
        4.3.2 膜片弹簧优化设计
    4.4 优化结果分析
第五章 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试制件实验
    5.1 210J 捷达轿车膜片弹簧试制件弹簧特性实验
        5.1.1 实验设备
        5.1.2 实验过程
        5.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 DSP210J 捷达轿车膜片弹簧试制件疲劳寿命实验
        5.2.1 实验设备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6)事故车辆制动力检测中可控转矩加载方法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基于单轮制动力测试方法的试验
2 可控转矩的制动力加载方法
    2.1 基于电磁滑差离合器的转矩加载模型
        2.1.1 模型建立
        2.1.2 理论推导
    2.2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制动力加载控制
3 转矩加载控制过程仿真
    3.1 静态加载试验
    3.2 动态加载试验
4 结论

(7)本田电控发动机实验台的设计与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田发动机的概述
    (一)系统组成
    (二)系统控制功能
        1.燃油喷射正时与喷射量控制
        2.怠速空气控制(IAC)
        3.点火正时控制
        4.其它控制
        (1)起动控制
        (2)燃油泵控制
        (3)减速断油与限速断油控制
        (4)燃油蒸发排放控制(EVAP)
        5.失效保护、备用及故障自诊断功能
        (1)失效保护功能
        (2)备用功能
        (3)故障自诊断功能
        (4)故障自我确认功能
二、本田实验台的设计与制作
    (一)现有实验台的简介
    (二)本田实验台的设计方案
    (三)本田实验台的制作
    (四)本田实验台功能
三、本田实验台的故障设置与诊断
    (一)本田雅阁轿车PGM-FI系统控制电路
    (二)ECM/PCM连接端子的故障设置与检测
    (三)PGM-FI系统的故障设置与诊断
        1.读取故障码
        2.故障码内容
        3.清除故障码

(8)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项目化教学内容整合
二、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三、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过程实施
    1. 构思过程 (C) 。
    2. 设计过程 (D) 。
    3. 实施过程 (I) 。
    4. 运作过程 (O) 。
四、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9)基于惯量模拟的汽车ABS动态性能台架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机械制动器的发展过程
        1.2.2 国内外 ABS 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汽车制动基本理论及控制策略分析
    2.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组成
    2.2 汽车制动特性
        2.2.1 汽车制动方向稳定性
        2.2.2 轮胎—路面附着特性
        2.2.3 汽车理想制动过程
    2.3 影响车轮抱死的因素分析
    2.4 汽车 ABS 基本控制策略分析
        2.4.1 逻辑门限值控制策略
        2.4.2 PID 控制策略
        2.4.3 模糊控制策略
    2.5 路况识别技术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制动系统动力学建模
    3.1 整车动力学模型
    3.2 机械制动系统模型
    3.3 轮胎—路面摩擦模型
    3.4 制动距离系统建模
        3.4.1 驾驶员反应距离模型
        3.4.2 稳定制动距离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ABS 动态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4.1 ABS 动态测试理论分析
    4.2 ABS 测试方法实现技术
    4.3 ABS 动态测试系统
    4.4 测试系统参数特性分析
        4.4.1 飞轮组转动惯量模拟
        4.4.2 动力源特性分析
        4.4.3 制动转矩特性研究
        4.4.4 轮缸制动力参量分析
        4.4.5 轮速传感器信号采集
    4.5 ABS 控制器独立工作条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动路况模拟及参量信号处理
    5.1 制动路况模拟
        5.1.1 磁粉离合器转矩励磁控制
        5.1.2 自调整模糊 PID 励磁控制方法
        5.1.3 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
        5.1.4 制动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5.2 数据采集系统结构
    5.3 数据采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4 控制程序结构
    5.5 参量信号处理
        5.5.1 轮速信号的测量
        5.5.2 轮速信号的特征及数字滤波
        5.5.3 滤波算法的仿真分析
    5.6 通信模块
    5.7 数据采集与控制
        5.7.1 CAN 通信协议
        5.7.2 人机交互系统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6.1 ABS 性能评价依据
    6.2 系统仿真
        6.2.1 单一路面仿真
        6.2.2 对开路面仿真
        6.2.3 对接路面仿真
    6.3 实验数据分析
        6.3.1 单一路面试验
        6.3.2 对开路面试验
        6.3.3 对接路面试验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汽车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处理与综合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发展和推广再制造工艺及综合效益分析的必要性
    1.2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国外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发展状况
        1.2.2 国内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发展状况
    1.3 本文主要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再制造技术
    2.1 再制造清洗技术
        2.1.1 物理法再制造清洗技术
        2.1.2 化学法再制造清洗技术
    2.2 表面再制造加工技术
        2.2.1 表面镀层再制造技术
        2.2.2 表面涂层再制造技术
        2.2.3 表面覆层再制造技术
        2.2.4 表面改性再制造技术
    2.3 零件表面再涂层的机械加工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处理
    3.1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的内涵及意义
    3.2 报废发动机废旧件的失效模式分析
        3.2.1 磨损失效
        3.2.2 腐蚀失效
        3.2.3 变形失效
        3.2.4 断裂失效
        3.2.5 老化失效
    3.3 发动机再制造工艺流程
        3.3.1 拆解
        3.3.2 清洗
        3.3.3 检测
        3.3.4 再制造加工
        3.3.5 装配
        3.3.6 性能测试
        3.3.7 包装
    3.4 发动机再制造主要设备
        3.4.1 拆解类设备
        3.4.2 清洗类设备
        3.4.3 检测类设备
        3.4.4 机械加工类设备
        3.4.5 表面技术设备
        3.4.6 专用量具、工具和辅件
    3.5 报废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工艺流程
        3.5.1 缸盖
        3.5.2 汽缸体
        3.5.3 曲轴
        3.5.4 连杆
        3.5.5 其他小零部件
    3.6 本章小结
4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综合效益分析
    4.1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性分析
        4.1.1 再制造性定义
        4.1.2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性函数
        4.1.3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性参数
    4.2 资源效益分析
        4.2.1 节约原生资源
        4.2.2 减少能量消耗
        4.2.3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资源效益数学模型
    4.3 环保效益分析
        4.3.1 减少废品掩埋量和污染排放量
        4.3.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气候质量
        4.3.3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环保效益数学模型
    4.4 经济效益分析
        4.4.1 直接创造企业生产利润
        4.4.2 减少企业环保消耗
        4.4.3 提升产品品牌和国际竞争力
        4.4.4 报废发动机再制造经济效益数学模型
    4.5 社会效益分析
        4.5.1 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减轻社会矛盾
        4.5.2 提高低收入人员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和谐发展
        4.5.3 减少废弃产品土地占用量和污染引发的各种疾病
        4.5.4 减少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
        4.5.5 解决就业数学模型
    4.6 综合效益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实例分析
    5.1 实例阐述
    5.2 一汽大众捷达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工艺
        5.2.1 一汽大众捷达报废发动机的拆装过程
        5.2.2 一汽大众捷达再制造发动机的组装过程
    5.3 资源效益预测
        5.3.1 报废发动机回收数量预测
        5.3.2 一汽大众捷达再制造发动机资源效益分析
    5.4 环保效益分析
        5.4.1 CO_2减排量
        5.4.2 CO 减排量
        5.4.3 NO_x减排量
        5.4.4 SO_x减排量
        5.4.5 HC 减排量
        5.4.6 煤灰、炉渣减排量
        5.4.7 PM 减排量
    5.5 经济效益分析
        5.5.1 基本费用
        5.5.2 资金节约投入量
        5.5.3 经济总效益
        5.5.4 经济利润
    5.6 社会效益分析
    5.7 综合效益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捷达离合器的特点与修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J]. 刘姗姗,关冬野. 山东工业技术, 2017(24)
  • [2]汽车滑行阻力检测系统的研究[D]. 孟祥艳. 吉林大学, 2011(09)
  • [3]2011美国汽车市场进口新车型概览[J]. Paul Weissler,范颖,边明远.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1(03)
  • [4]捷达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设计与研究[D]. 胡静. 长春理工大学, 2008(02)
  • [5]捷达离合器的特点与修理[J]. 邓守武. 汽车维修技师, 2002(01)
  • [6]事故车辆制动力检测中可控转矩加载方法的仿真研究[J]. 马明芳,刘焕峰,张立斌,王博. 汽车工程, 2017(11)
  • [7]本田电控发动机实验台的设计与制作[J]. 梁兆喜. 汽车维修, 2015(04)
  • [8]基于CDIO教学理念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改革[J]. 孙培峰. 机械职业教育, 2014(04)
  • [9]基于惯量模拟的汽车ABS动态性能台架测试技术研究[D]. 周凯.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2(07)
  • [10]汽车报废发动机再制造处理与综合效益分析[D]. 汪洪雷.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捷达离合器的特点及维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