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的 64 位架构

英特尔的 64 位架构

一、Intel的64位体系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丁成涛[1](2021)在《增强采样方法整合小角X射线散射数据模拟高度柔性蛋白质的动态结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通常会参与很多生命活动,这些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与功能息息相关。结构生物学家通过不断开发出新的技术方法去解析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试图通过对三维结构的解析来更好的阐述生物大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机制。这些解析大分子结构的方法主要包含两大类:第一,包括X射线晶体衍射(X-Ray Crystallography)和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Cryo-EM)等技术在内获得高分辨的结构信息的方法。第二,包括小角X射线散射(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SAXS)、化学交联质谱(Chemical cross-linking coupled mass spectrometry,CX-MS)、荧光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energy transfer,FRET)等获得较低分辨率结构信息的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生物学家提出“整合结构模拟”(Integrative structuralmodeling)的概念,其主旨是通过将大分子计算机模拟技术与一种或多种不同分辨率的实验数据相结合,以达到解析生物大分子精确结构的目的。整合结构模拟主要包括构建模型、打分函数、空间采样、验证模型四步。其中空间采样是整合结构模拟的“限速步骤”,通常会结合增强采样的方法,以寻求达到短时高效的采样。如何提高构象空间采样效率,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热点和难点。在本文第二章,我们首先整合了增强采样方法与小角X射线散射曲线来研究特有的长片段11蛋白质(uniquelongregion 11,UL11蛋白),它是一种固有无序蛋白(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s,IDPs)。我们对该体系的全原子模型进行构建,选用A99SB分子力场与OPC水模型组合,采用加速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最后一种基于级联并联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整合结构模拟方法就被运用到采样方法中,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数据被用来作为打分函数挑选构象系综,因此会引导着模拟朝着与实验数据拟合更好的方向采样。结果发现,通过整合结构模拟方法得到的数据与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数据拟合的非常好,并且能采集到固有无序蛋白UL11各种状态的构象。我们的模拟是在全原子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对了解该体系结构的动态变化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单体UL11,但我们只需对算法稍作修改,就能模拟多条蛋白质的相分离过程。随后,在第三章中,我们通过分簇算法的引导拓展了一种基于迭代多组独立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增强采样方法。我们确定了中间值(center,CEN)、离目标构象最近(Closetotarget,C2T)及离起始构象最远(Farthestto initinal,F2I)三种分簇策略,选出每一簇的代表构象开始下一轮迭代。在AdK蛋白体系中,通过分簇引导的增强采样方法比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有更充分的采样区间,尤其是F2I策略,在构象分布图中还可以看到明显的中间态及构象转移路径。同时,我们也将这种采样方法运用到柔性更大的BS69蛋白体系,结果显示,我们的增强采样方法的数据与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比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更好。

王玮[2](2021)在《材料模拟在Kubernetes+Volcano容器批处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高性能计算为材料模拟领域中的新型应用提供批量作业的性能支持,随着它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还为材料模拟摆脱了精确与效率无法同时兼顾的困境。然而材料模拟应用环境依赖较多,编译安装过程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将深度学习框架引入到材料模拟领域后,其基础环境变得更加难以维护,即便在同一应用的不同版本之间也会存在数据不兼容等问题,实验结果往往难以复现。使用容器技术能够解决环境部署混乱、软件依赖冲突等诸多问题,但是目前材料模拟应用在多个容器间并行计算的案例较少,也缺乏针对计算效率的相关研究。另外,传统的作业调度器无法实现多容器调度,容器编排服务也不能以作业形式进行批量容器调度,并且对于多元异构计算资源的利用也不够充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Docker容器的Kubernetes容器编排服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Volcano批量容器调度器,以此来构建材料模拟容器批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以作业的形式对容器进行批量调度,从而完成多容器环境下的材料模拟流程。首先,本文在Docker和Singularity两种容器化环境下进行基准性能分析,并且根据Docker Swarm和Kubernetes两种主流的容器编排服务在多容器环境下的CPU、网络I/O等性能测试和典型材料模拟应用VASP的实际模拟流程,梳理出容器编排服务在当前批量容器调度场景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其次,针对以上问题和缺陷提出在Kubernetes上结合Volcano批量容器调度器的方案,实现基于经典势函数材料模拟的容器批处理系统,根据该系统中AIREBO、Reax FF等经典势函数对于碳材料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该系统用于材料模拟的可行性和优势;最后,在上述系统中融合深度学习环境,实现基于深度势函数材料模拟的容器批处理系统,并在该系统中利用神经网络训练出能够应用于多种原子体系的深度势函数,分析该系统对于异构计算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时研究使用深度势函数进行材料模拟的效率和精度。从本文研究结果上看,Docker和Singularity两种容器技术在CPU性能和内存性能上都能够接近物理机性能,但是在容器批处理场景中,Docker Swarm和Kubernetes两种容器编排服务缺失作业管理能力,容器调度机制也不够完善。在基于经典势函数材料模拟的容器批处理系统中,Volcano能够弥补Kubernetes的问题和缺陷,多个容器化的LAMMPS计算环境在AIREBO、Reax FF等经典势函数下也能够很好地进行碳材料模拟,并且Reax FF势函数的模拟结果更优。最后在基于深度势函数材料模拟的容器批处理系统中,Volcano能够在深度学习训练势函数时更加充分地利用计算资源。同时在使用GPU设备对分子动力学模拟过程加速的实验中发现,在多种原子体系下,深度势函数在计算效率和模拟精度上都表现出巨大优势。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可以直接在本文研究的容器批处理系统中进行材料模拟工作,也可以按照本文提供的Dockerfile自定义材料模拟环境,同时该系统也可供其它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借鉴。

吴晓慧,贺也平,马恒太,周启明,林少锋[3](2020)在《微架构瞬态执行攻击与防御方法》文中指出现代处理器的优化技术,包括乱序执行和推测机制等,对性能至关重要.以Meltdown和Spectre为代表的侧信道攻击表明:由于异常延迟处理和推测错误而执行的指令结果虽然在架构级别上未显示,但仍可能在处理器微架构状态中留下痕迹.通过隐蔽信道可将微架构状态的变化传输到架构层,进而恢复出秘密数据,这种攻击方式称为瞬态执行攻击.该攻击有别于传统的缓存侧信道攻击,影响面更广,缓解难度更大.深入分析了瞬态执行攻击的机理和实现方式,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与防御方法进行了总结.首先,介绍了处理器微架构采用的优化技术,并分析了其导致瞬态执行攻击的功能特征;然后,基于触发瞬态执行的原语对瞬态执行攻击进行系统化分析,揭示攻击面上的明显差异;最后,有侧重点地针对攻击模型中的关键步骤和关键组件总结了已有的防御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王文文,武成岗,白童心,王振江,远翔,崔慧敏[4](2014)在《二进制翻译中标志位的模式化翻译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二进制翻译是在不同硬件平台之间实现软件迁移的重要手段.在二进制翻译系统中,如何在没有标志位寄存器的目标平台上模拟实现源平台上标志位寄存器的功能,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现有的标志位分析技术通过对标志位的定值引用进行数据流分析,尽可能多地消除冗余的标志位定值.但是,对于那些会被引用的标志位定值,现有的技术仍然需要进行翻译.这不仅会导致翻译生成代码的膨胀,还会影响二进制翻译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二进制翻译中基于模式化的标志位翻译方法.该方法在标志位分析技术基础上,通过将源平台上标志位定值指令和引用指令组合成固定的标志位模式,然后根据模式的具体语义选择目标平台上具有相同语义功能的指令组合进行翻译.这种模式化的翻译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因翻译标志位而引入的代码膨胀,还可以提升二进制翻译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SPEC CINT2006中的程序,该方法不仅可以使翻译生成的代码量平均减少7.5%,还可以将程序的性能平均提升10%.

张旭东,孙志明,刘亚宁,单栋栋,闫宏飞[5](2014)在《基于64位体系结构的倒排索引压缩算法》文中研究说明在64位体系结构的CPU中,字长从32位扩展到64位,处理器每次可以处理的数据也增加到64位。这对搜索引擎使用的核心数据结构——倒排索引的压缩与解压缩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当前32位整数字对齐压缩算法Simple不适用于64位系统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并提出3种基于64位的字对齐压缩算法,即SimpleX64-16、SimpleX64-32和SimpleX64-64。3种算法都采用多种压缩模式,并对每个模式进行压缩空间的优化。在64位机器上GOV2和ClueWeb09B数据集的倒排索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32位字对齐的压缩算法相比,3种基于64位字对齐的算法在解压速度方面最多提高14.5%,在压缩率方面最多提高2.5%。

曹子建,容晓峰,刘宝龙[6](2013)在《一种64位进程调用32位DLL的方法》文中提出64位进程不能加载32位dll是程序或平台移植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比较了32位和64位体系结构的区别,分析了64位进程不能加载32位dll的原因。研究了进程外COM服务器组件的内部机制,给出了64位进程访问32位进程外COM组件的调用模型。设计并实现了32位的进程外COM服务器。在COM组件类中封装对32位dll的访问接口,64位进程通过调用在32位进程外COM服务器中注册的COM组件类中的接口,间接地访问32位dll的相关接口功能。方法设计时采用单态模式和垃圾回收机制,线程安全,性能稳定。

叶胜兰[7](2012)在《X86架构的高性能处理器的功能验证》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处理器制造工艺尺寸的缩小,处理器的设计规模越来越大,设计的复杂度随之增加,大规模的设计对处理器的功能验证提出了挑战。据统计,功能验证会占据设计周期60%-80%的时间,如何快速高效的验证成为了处理器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通用处理器的功能验证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模拟验证,二是形式化验证。由于形式化验证方法受到设计规模所限,在实际的工业化应用中,主要采用是模拟验证方法。本文对通用处理器的功能验证方法进行了研究,完成了Godson-D处理器的指令在实地址模式和虚拟8086模式下的功能验证。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处理器的指令和处理器的系统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完成了处理器在不同操作模式上的转换。2、分析处理器复杂指令的功能,执行过程以及在实地址操作模式和虚拟8086操作模式下运行的特点以及过程,提取指令的功能覆盖点,针对提出的覆盖点编写测试用例(testcase),采用模拟验证的方法,使功能覆盖率和代码覆盖率都达到100%。3、分析处理器系统指令的功能以及指令运行时处理器中各寄存器的变化,并参考Intel指令手册,编写测试用例,并通过覆盖率分析来调整测试用例的编写,最终使它的覆盖率达到100%。

杨灿群,杨学军,易会战[8](2010)在《扩展双精度浮点并行计算:MPI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精度浮点并行计算将不能满足高性能计算领域对计算精度的要求,但是目前还没有高性能的超双精度并行计算的解决方法。基于并行编程语言MPI,本文提出了扩展双精度浮点的并行计算实现方法,并且使用精度敏感的圆周率计算BBP算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性能。

闫培宁,张戈,谢状平[9](2010)在《基于32位Intel CPU的反汇编引擎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Intel IA-32机器指令与中断调试机制等技术的研究,采用动态反汇编技术,设计了基于32位Intel系列CPU的反汇编引擎,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动态调试器,以实现应用程序的反汇编与动态调试功能。

刘伟娜[10](2010)在《面向安腾架构的高端容错机故障注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被普遍应用于银行、电信等关键领域,不同于普通的事务处理系统,它必须采用非常强的容错机制、较高的系统可用性及较强的系统处理能力。否则,系统的延误和失效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对高端容错计算机系统进行可用性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故障注入作为一种评测系统可用性的有效实验方法,它通过人为向系统引入故障,加速系统失效,通过收集和分析系统面对故障的反应信息,为可用性评测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本文对国内外应用于可用性测试的故障注入工具进行深入研究,传统的工具普遍存在两个问题:1)面向的目标系统仅局限于IA-32架构,针对64位体系结构的目标系统进行故障注入的研究非常有限;2)故障注入手段过于单一,不支持添加新的故障注入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围绕着安腾架构的目标系统展开研究,设计并实现一个通过消息流动控制故障注入流程的平台。该平台将原本分散的多种面向安腾架构的故障注入工具集成到一个架构中,统一提供测试接口给评测人员,以实现应用多种方法模拟注入目标系统不同抽象层次的故障。此外,本文提出基于构件的思想开发故障注入工具,并设计一种基本的构件标准支持测试者在故障注入平台中添加新的工具,增强系统可扩展性。故障注入平台的测试环境需要覆盖各种各样的平台,增加了环境搭建的复杂性。同时手动生成测试用例延长了测试时间。考虑上述手动测试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自动化测试框架STAF,探索建立故障注入自动化测试系统。应用程序调用、文件系统等服务,实现动态部署、测试任务控制、测试监控三个模块,搭建一个分布式的故障注入自动化测试环境。最后,本文面向HP RX6600和Superdome两台高端容错计算机,应用设计的故障注入平台及故障注入自动化测试系统进行手动、自动化测试,验证了开发系统的有效性。

二、Intel的64位体系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l的64位体系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增强采样方法整合小角X射线散射数据模拟高度柔性蛋白质的动态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分子动力学模拟概述
        1.2.1 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
        1.2.2 增强采样分子动力学模拟
        1.2.2.1 加速分子动力学模拟
        1.2.2.2 级联并联采样方法
    1.3 分子力场与水模型的选择
    1.4 整合结构模拟概述
        1.4.1 整合结构模拟中实验与计算方法
        1.4.2 整合结构模拟中的信息来源
        1.4.2.1 亚基结构
        1.4.2.2 冷冻电镜技术
        1.4.2.3 小角X射线散射
        1.4.2.4 交联耦合质谱
        1.4.2.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1.4.2.6 序列信息
        1.4.3 设计表示模型和打分函数
        1.4.3.1 表示模型
        1.4.3.2 打分函数
        1.4.3.2.1 排除体积
        1.4.3.2.2 形状互补
        1.4.3.2.3 物化互补
        1.4.3.2.4 基于距离的打分函数
        1.4.3.2.5 基于电镜的打分函数
        1.4.3.2.6 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的打分函数
        1.4.4 构象空间采样
        1.4.5 模型和信息分析
        1.4.6 整合结构模拟常用软件
        1.4.7 整合结构模拟的未来发展
    1.5 小角X射线散射
        1.5.1 小角X射线散射应用背景
        1.5.2 小角X射线散射基础
        1.5.3 蛋白质分子的散射特征
        1.5.3.1 小角X射线散射曲线与Kratky图
        1.5.3.2 配对距离分布函数(PDDF)
        1.5.4 小角X射线散射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 整合增强采样方法与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固有无序蛋白
    2.1 研究背景
        2.1.1 固有无序蛋白的研究现状
        2.1.2 固有无序蛋白的研究方法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固有无序蛋白UL11
        2.2.2 UL11蛋白全原子结构预测
        2.2.3 模拟细节
        2.2.3.1 力场和水模型的选择
        2.2.3.2 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
        2.2.3.3 加速分子动力学模拟(aMD)
        2.2.4 整合模拟策略
        2.2.5 UL11蛋白的小角X射线散射数据处理
        2.2.6 系综选择方法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2.3.1 UL11蛋白未整合SAXS曲线的aMD
        2.3.3 UL11的整合结构模拟
    2.4 总结
第三章 通过分簇引导的级联并联多组独立分子动力学模拟来增强生物大分子采样空间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材料
        3.2.1 腺苷酸激酶(AdK)
        3.2.2 BS69蛋白
    3.3 实验方法
        3.3.1 分簇引导的级联并联多组独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流程
        3.3.2 分簇方法
        3.3.3 模拟细节
        3.3.3.1 AdK蛋白体系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细节
        3.3.3.2 AdK蛋白体系增强采样的模拟细节
        3.3.3.3 BS69蛋白体系的模拟细节
        3.3.3.4 可视化采样
        3.3.3.5 构象分布
        3.3.3.6 系综优化方法(EOM)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分簇引导的级联并联短时间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比较
        3.4.1.1 AdK蛋白体系
        3.4.1.1.1 采样效率
        3.4.1.1.2 构象分布
        3.4.1.2 B3D蛋白体系
        3.4.2 与其它增强采样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比较
    3.5 总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整合结构模拟中使用的脚本名录
    1.1 整合结构模拟相关脚本使用说明
    1.2 执行主程序run-SAXSER.py
    1.3 Cycle0处理脚本
        1.3.1 将模拟产生的轨迹文件转化成pdb文件
        1.3.2 将集成的pdb文件分开成多个单独的pdb文件
        1.3.3 生成续写文件
    1.4 配套主程序的调用模块module_SAXSER.py
    1.5 分子动力学模拟运行脚本
    1.6 系综选择调用脚本
附录2 cluster-MD模拟方法中用到的脚本名录
    2.1 MODELLER建模方法脚本
        2.1.1 建模背景
        2.1.2 建模步骤
    2.2 重新采样(resamping)方法脚本
附录3 小角X射线散射数据处理方法
    3.1 UL11蛋白小角X射线散射实验数据的处理
    3.2 电子对距离分布函数曲线(PDDF)作图方法
    3.3 UL11蛋白实验数据回旋半径R_g值估算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加的学术会议

(2)材料模拟在Kubernetes+Volcano容器批处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内容结构
第二章 面向作业的容器批处理系统概述
    2.1 容器技术
        2.1.1 Docker容器
        2.1.2 Singularity容器
    2.2 容器编排服务
        2.2.1 Docker Swarm容器编排服务
        2.2.2 Kubernetes容器编排服务
    2.3 批量容器调度器及调度策略
        2.3.1 Volcano批量容器调度器
        2.3.2 Gang-scheduling批量调度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容器及编排服务对材料模拟环境的构建与评估
    3.1 容器性能基准测试与分析
        3.1.1 实验环境
        3.1.2 容器性能基准测试
        3.1.3 结果与分析
    3.2 容器编排服务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3.2.1 实验环境
        3.2.2 容器编排服务下材料模拟环境构建流程
        3.2.3 材料模拟环境基准测试
        3.2.4 材料模拟环境应用测试
        3.2.5 结果与分析
    3.3 容器编排服务的问题与缺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ubernetes+Volcano下经典势函数材料模拟系统的实现
    4.1 经典势函数及分子动力学模拟介绍
        4.1.1 经典势函数
        4.1.2 分子动力学模拟
    4.2 经典势函数LAMMPS容器化材料模拟系统实现
        4.2.1 实验环境
        4.2.2 Kubernetes+Volcano容器集群环境构建
        4.2.3 LAMMPS-MPI容器化
    4.3 经典势函数LAMMPS模拟实验流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经典势函数模拟结果
        4.4.2 Volcano批量调度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Kubernetes+Volcano下深度势函数材料模拟系统的实现
    5.1 深度势函数和Dee PMD-kit介绍
    5.2 深度势函数LAMMPS容器化材料模拟系统实现
        5.2.1 实验环境
        5.2.2 Kubernetes+Volcano对于GPU共享的实现
        5.2.3 LAMMPS-GPU容器化
    5.3 深度势函数训练和LAMMPS模拟实验流程
        5.3.1 深度势函数的训练流程
        5.3.2 深度势函数的LAMMPS模拟流程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深度势函数的训练结果
        5.4.2 深度势函数的训练性能分析
        5.4.3 深度势函数与经典势函数的模拟结果对比
        5.4.4 深度势函数与经典势函数的模拟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微架构瞬态执行攻击与防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处理器体系结构
2 瞬态执行攻击
    2.1 隐蔽信道
        2.1.1 缓存侧信道
        2.1.2 其他隐蔽信道
    2.2 瞬态执行攻击
        2.2.1 基本概念
        2.2.2 攻击模型
3 瞬态执行攻击实例
    3.1 基于乱序执行的瞬态执行攻击
        3.1.1 虚拟内存异常
        3.1.2 异常读取
    3.2 基于推测机制的瞬态执行攻击
        3.2.1 分支推测
        3.2.2 推测性存储到加载转发
        3.2.3 地址推测
4 防御方法
    4.1 限制瞬态指令的执行
    4.2 限制瞬态指令越权访问数据
        4.2.1 限制瞬态指令越权访问微架构数据
        4.2.2 限制瞬态指令越权访问数据
    4.3 使微架构状态不受瞬态执行的影响
    4.4 降低隐蔽信道的精度
    4.5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6)一种64位进程调用32位DLL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32位和64位体系结构的比较
2 客户进程与进程外COM组件调用机制
3 64位进程访问32位dll的实现模型
4 进程外COM服务器实现与客户程序的调用
    4.1 进程外COM服务器框架设计
    4.2 进程外COM服务器注册、运行和COM组件类的注册
    4.3 客户程序调用与测试
5 结束语

(7)X86架构的高性能处理器的功能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处理器验证的瓶颈
    1.3 本文的工作
    1.4 本文的章节组织结构
第2章 通用处理器功能验证技术
    2.1 模拟验证方法
        2.1.1 模拟验证的基本组成
        2.1.2 模拟验证的特点
    2.2 形式化验证技术
        2.2.1 形式化验证的特点
        2.2.2 形式化验证的种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Intel 64 以及 IA-32 系统架构
    3.1 系统级架构的概述
    3.2 五种操作模式及其之间的转换
    3.3 寄存器
        3.3.1 控制寄存器
        3.3.2 eflags 寄存器
    3.4 分段数据结构以及寄存器
    3.5 描述符表以及其寄存器
        3.5.1 GDT 描述符表以及其寄存器
        3.5.2 LDT 描述符表以及其寄存器
        3.5.3 IDT 描述符表以及其寄存器
    3.6 段描述符
        3.6.1 描述符格式
        3.6.2 代码段描述符
        3.6.3 数据段描述符
        3.6.4 系统段描述符
        3.6.5 门描述符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模式下与虚拟 8086 模式下的复杂指令验证
    4.1 Godson-D 处理器指令
        4.1.1 实模式、虚拟 8086 模式的指令格式
        4.1.2 指令的寻址方式
    4.2 五种跳转指令
        4.2.1 call 指令
        4.2.2 jmp 指令
        4.2.3 ret 指令
        4.2.4 int 指令
        4.2.5 iret 指令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管理指令验证
    5.1 系统级指令的应用
        5.1.1 SYSCALL 指令与 SYSRET 指令
        5.1.2 SYSENTER 指令与 SYSEXIT 指令
    5.2 实验
        5.2.1 实验环境
        5.2.2 实验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8)扩展双精度浮点并行计算:MPI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串行编译
    2.1 处理器支持
    2.2 编译实现
3 并行支持
    3.1 数据类型定义
    3.2 点-点通信
    3.3 聚合通信
    3.4 基于其它MPI系统的实现
4 功能验证
5 结束语

(9)基于32位Intel CPU的反汇编引擎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反汇编引擎概述
    1.1 机器指令
    1.2 汇编语言
    1.3 反汇编引擎架构
2 反汇编引擎的设计实现
    2.1 指令对象设计
    2.2 指令前缀的解析
    2.3 操作码的识别
    2.4 指令其它部分的解析
3 动态调试器的设计实现
    3.1 设计思路
    3.2 调试循环的实现
    3.3 运行效果
4 结束语

(10)面向安腾架构的高端容错机故障注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系统可用性评测方法
        1.1.3 故障注入平台设计的必要性
    1.2 故障注入研究综述
        1.2.1 故障注入研究概况
        1.2.2 故障注入技术分类
        1.2.3 应用于可用性测试中的SWIFI方法分析
        1.2.4 故障注入的应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故障注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2.1 可用性评测的目标系统
    2.2 面向安腾架构的故障注入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
        2.2.1 基本原理
        2.2.2 设计思想
        2.2.3 体系架构
        2.2.4 服务的模块化设计
        2.2.5 消息驱动的故障注入流程
    2.3 面向安腾架构的故障注入平台的实现机制
        2.3.1 面向安腾架构的故障注入工具
        2.3.2 关键模块的实现
        2.3.3 接口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故障注入平台的自动化测试
    3.1 故障注入自动化测试的意义
    3.2 故障注入自动化测试的理论基础
        3.2.1 自动化测试简介
        3.2.2 自动化测试框架STAF支持故障注入自动化的特性
        3.2.3 自动化测试框架STAF研究
    3.3 故障注入自动化测试系统基本设计原理
    3.4 故障注入分布式测试环境的建立
    3.5 故障注入自动化测试系统功能实现
        3.5.1 动态部署测试环境
        3.5.2 自动化测试任务控制
    3.6 在可用性评测中的应用实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故障注入实验及结果分析
    4.1 故障注入手动测试
        4.1.1 测试环境
        4.1.2 实验流程
        4.1.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 故障注入自动化测试
        4.2.1 测试环境
        4.2.2 实验流程
        4.2.3 自动化测试效果及分析
        4.2.4 MTTR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Intel的64位体系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增强采样方法整合小角X射线散射数据模拟高度柔性蛋白质的动态结构[D]. 丁成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2]材料模拟在Kubernetes+Volcano容器批处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D]. 王玮. 兰州大学, 2021(09)
  • [3]微架构瞬态执行攻击与防御方法[J]. 吴晓慧,贺也平,马恒太,周启明,林少锋. 软件学报, 2020(02)
  • [4]二进制翻译中标志位的模式化翻译方法[J]. 王文文,武成岗,白童心,王振江,远翔,崔慧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4(10)
  • [5]基于64位体系结构的倒排索引压缩算法[J]. 张旭东,孙志明,刘亚宁,单栋栋,闫宏飞. 计算机工程, 2014(02)
  • [6]一种64位进程调用32位DLL的方法[J]. 曹子建,容晓峰,刘宝龙.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3(03)
  • [7]X86架构的高性能处理器的功能验证[D]. 叶胜兰. 湘潭大学, 2012(01)
  • [8]扩展双精度浮点并行计算:MPI方法[J]. 杨灿群,杨学军,易会战.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0(12)
  • [9]基于32位Intel CPU的反汇编引擎设计与实现[J]. 闫培宁,张戈,谢状平. 软件导刊, 2010(07)
  • [10]面向安腾架构的高端容错机故障注入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刘伟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英特尔的 64 位架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