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死记硬背”的拙见

我对“死记硬背”的拙见

一、“死记硬背”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胡天娇[1](2021)在《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文中提出认知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不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在正常的学习环境下,由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元认知能力不足,导致无法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出现了不符合认知规律的问题。“盐类的水解”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理论性强,微观抽象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学习困难和障碍。因此研究盐类水解学习中的认知障碍对改善学生整体的化学学习效果,提高化学教与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以加涅的学习分类理论和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将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分为: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在阅读文献和对高中教师、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思维特点,编制了《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探查问卷》,以多段式问卷的形式对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学校的340名高二学生进行了探查,运用SPSS19.0和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处理,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维度的认知障碍程度不同。在一级维度中,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元认知分别存在较轻程度、中等程度和严重程度的认知障碍。(2)在二级维度中,关于“盐类的水解”关键字词和名称的表达障碍,概念、方程式的辨别障碍,元认知体验障碍维度存在较轻程度的认知障碍;“盐类的水解”规律习得障碍、“盐类的水解”的迁移应用障碍、宏观-微观-符号-曲线四重表征转化障碍维度存在中等程度的认知障碍;元认知知识障碍和元认知监控障碍维度存在较重程度的认知障碍。(3)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影响不同。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元认知障碍中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之间存在不同的认知障碍,市级重点和县级重点学校学生,在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市级普通和县级重点学校相比,在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存在显着性差异;市级重点和县级重点在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均存在显着性差异。(4)“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成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为:知识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思维定势的影响、元认知能力不足等。外部原因为:知识本身复杂性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硬件设施的影响等。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教学建议:(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制定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2)运用多种呈现方式,构建“盐类的水解”知识结构。(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盐类的水解”的理解。(4)引导学生了解元认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5)加强“盐类的水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降低认知难度。

王玉萍[2](2021)在《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记忆是人们进行思维、思考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记忆是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培养和形成数学精神和思维的最直接的途径,具有良好的数学记忆能力是培养其他数学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多种思想观点的记忆联系起来会形成新的思想与观点,这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是从具体运演阶段过渡到形式运演阶段的重要时期。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数学成绩以及学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搜集相关文献从而确定研究思路,构建论文框架。其次使用调查研究法、师生访谈法在内蒙古市级和旗(县)级两所蒙语授课学校进行相关调查得到了如下结论:(1)记忆数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2)市级初三学生数学记忆能力“基本达到及格水平,但灵活记忆能力较差”。(3)旗(县)级初中生数学课堂上记笔记的行为明显比其他文科类学科记得少,男生记笔记的总数也低于女生记笔记的总数。最后依据调查结论并结合相关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本文提出了影响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因素,以及提升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具体途径与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与态度。(2)融入背景知识,加深概念理解。(3)通过实践,丰富基本活动经验。(4)反思过程,提高记忆效果。(5)优化学习方案,落实记忆策略。

刘丹羽,孟庆蛟[3](2021)在《碎片时间学习在英语单词背诵中的作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和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碎片时间对单词背诵效率的作用,结果发现利用碎片时间的学生相对于不利用者单词背诵的效率更高,同时对比碎片时间与时长相同的非碎片时间单词背诵的效率,发现碎片时间仍然效率更高,进而提出重视碎片时间在学习时间中的作用、有效地认清碎片时间的异质性事实等建议。

郭丽娟[4](2020)在《基于“字本位”的初中文言文语言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了从古至今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传递,民族语言的流变,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文言文的教学,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诸多角度已经有多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很显着的成绩。我们这里是尝试着从“字本位”的视角,探讨文言文的语言教学问题。所谓的“字本位”教学,就是以汉字作为基本结构单位进行教学;文言文“字本位”语言教学,就是以汉字作为文言文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综合运用字形分析、字义系联、音义梳理和溯源探流等方式,讲授文言文中的语言常识,使学生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建构文言语言知识体系,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汉字是表意文字,文言中大体上是字、词、素对应的格局。我们从汉字入手进行“字本位”教学,实际上就是自觉地进行字形教学、词义教学、语法教学。我们认为,从汉字入手,结合形音义辨别各类文字现象,从本义出发系联引申义,提升单字注释的使用效率,在文字中探寻文化内涵,将汉字教学贯穿于文字、词汇、文化教学始终等等,基于“字本位”的教学思路是可行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运用汉字表意性开展文言文语言教学的实践,深入的教学实践必然推进“字本位”文言文语言教学的深入进行。

许敏[5](2020)在《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古书中常存在一些特殊的用字现象,如: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很难准确把握这些特殊用字的含义。本文研究的特殊用字包括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三类,它们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分布广泛,成为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障碍。怎样引导学生识别特殊用字、掌握特殊用字知识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我选择对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深入分析问题的成因,并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特殊用字教学建议。本文主要在借鉴他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特殊用字进行汇总,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特殊用字教学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究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策略。全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前人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第一部分对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进行概述,首先界定了文言文特殊用字的相关概念,其次统计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特殊用字的分布情况及课下注释的标注情况,对中考文言文特殊用字的考察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明确特殊用字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是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对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归纳出特殊用字教学目前存在形音义关系混同、语境迁移能力差,古今对比有偏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从特殊用字自身方面、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三个角度分析它们的成因。第三部分是根据前文对初中特殊用字教学现状和原因的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形音义关联教学法、语境推断教学法和多元训字迁移教学法,将教学案例与这些方法融合以探究其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的相关建议。

王瀛[6](2020)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以淄博淄川地区为例》文中认为文言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升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学复兴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相关要求的提出,对当前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中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还存在着学习目标把握不到位、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内容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和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为进一步分析初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对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调查。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阅读教学及文言文教学等方面的专着和文献进行了查阅和分析,了解了当前国内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情况。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对淄博淄川地区三所有一定代表性的初中展开了调查研究,与初中生和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入谈话,发现和总结了初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文言文学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成因。以“以学定教”为核心教育理念,针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对应的教学策略。如:教师通过将预设教学目标与课堂上的教学相吻合,注重“言”“文”合一,来引导学生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在注重积累、学会归纳,注重能力、学会迁移等方式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成效;通过开发校本读物,将单篇精讲与专题学习相结合来丰富文言文学习资源;通过改变对师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且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的方式,积极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从促进初中生文言文学习的角度出发,本论文对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诉求提出了相应教学意见,希望可以借此改进初中文言文学习的现状,为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更为初中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提供一定的帮助。

王雯慧[7](2020)在《小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形象研究》文中指出国家提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们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多。教师形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其中专门关注小学生对教师形象的期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关注当代小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这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思考的实证资料,为职前教师培养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33份,访谈教师5人。研究发现,第一,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特质的排序为:耐心温柔(109人)、讲课生动,一听就懂(94人)、不骂人,不体罚(80人)、幽默有趣(77人)、不要求死记硬背,使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70人)、知识渊博,能引发我们积极思考(69人)、会教育我,帮助我改正错误(69人)、公平公正地选择班干部(67人)、关心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60人)、声音好听(48人)。第二,低年级学生更加关注教师的仪容仪表,例如漂亮的衣服和长长的头发。低年级学生还更喜欢声音好听的教师。第三,在耐心温柔和幽默有趣两项关键词的选择中,发现低年级学生喜欢耐心温柔的老师,中年级学生喜欢耐心温柔和幽默有趣的老师,而高年级的学生期待教师幽默有趣,其次是耐心温柔。第四,中年级的学生最看重教师“公平公正地选择班干部”;高年级学生期待教师“遇事会征求我们的意见”,体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公正、民主的追求。第五,高年级学生还特别希望教师“不体罚,不骂人”。造成对不同学段学生心中理想教师形象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各学段学生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发展存在差异,其次是现实中的教师形象对学生无形中的影响,最后是各学段学生学习压力的不同。因此,小学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不同学段的教师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的主力军,也应该关注教师形象的塑造。此外,小学教师的选聘应当注重教师的个性品质与教学能力,小学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

杨女长垂[8](2020)在《基于汉越认知对比分析的越南学生形状量词偏误研究》文中指出形状量词使用频率较高,最能体现出汉越民族的认知特点。但其“一物多量”、“一量多物”的复杂用法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从郭先珍的《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和Hoàng Phê的《T???ie n Tie ng Vie??t》(《越南词典》)中收集汉越形状量词表,然后在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汉越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首先阐明论文选择研究汉越形状量词的理由及意义,其次介绍论文主要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和评述汉越形状量词的研究现状,最后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进行汉越形状量词认知对比分析,我们根据百科分类方法,将形状量词分为两大类:“计量有生命物体的形状量词”和“计量无生命物体的形状量词”,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越形状量词的语义特征之异同,进一步探索这些异同背后的认知基础。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前者的认知焦点在于事物的外观形状,后者除了事物外观还关注事物的动态性质。最后,分析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形状量词的偏误并提出教学建议:通过调查问卷和询问的形式获得关于越南学生学习形状量词的偏误,然后针对这些偏误进行探究,找出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形状量词的偏误来源于母语原型范畴负迁移、母语概念隐喻负迁移、母语概念转喻负迁移和目的语过度强化的影响。在分析这些认知因素的影响之后,我们还根据越南学生的偏误情况及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和学习建议。

李晓亮[9](2020)在《农村高中日常教学实践与高考改革之脱节——为何“寒门难出贵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高校扩招与文凭贬值,农村学生越来越需要考上好大学才能改变命运。但"寒门难出贵子"现象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很多关注。本文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审视了农村高中教学与当前高考改革之间的脱节。本文主要基于2013—2014年对河南省云雀高中高三文科班开展的一项跟踪调查。本文发现,当前的高考越来越强调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诸如精选的课外阅读、娱乐活动和休闲旅行等。但云雀高中的教学仍然过度依赖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表面上的应试教育已经偏离了高考的要求。要改善其农村学生的升学困境,云雀高中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以贴近高考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王奋平[10](2020)在《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文中提出在教育全球化趋势下的数学教育改革越来越国际化,包括数学教科书比较在内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鉴于国内外数学教科书比较大多集中于文本内容分析及学科知识的深度、难度探索,本研究主要解决两个目标:第一、探索形成一个适合认知效率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第二、依据第一步评价指标比较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在认知效率视野中的质量。其中包含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进行教科书质量评价实证研究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第一步,通过学习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进步教育思想等教育教学理论,并梳理中、英文献,参考国际、国内有代表性的、比较权威的教科书评价理论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形成评价指标模型,依据该理论模型并参考了各国教科书评价指标体,初步构建了一个教科书评价指标结构,通过调研数学教育研究专家获取各初始指标权重的意见,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软件处理专家数据后获取各指标权重,并据此分解指标形成问卷,在基层一线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研究专家等群体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对问卷指标的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最终形成一个简洁而易于在教科书评价实践中操作的高学习效率视野下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7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7个一级指标为:学习目标、学生基础、学习动机、知识结构、探究反思、学习评价、学习环境。第二步,依托建构的评价标准,邀请五位数学教学专家和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样本教科书进行评价打分,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工具处理评价数据,获得三国教科书评价比较结果。第三步,通过一个教学实验验证评价结论。评价指标建构遵循以下原则: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建构更加公允;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质性分析和量化研究相结合建构教科书评价标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融入教科书质量评价因素;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教育公平等观点。依据本研究制定的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受邀数学教育专家群对中、美、英三国高中数学教科书评价结论:美国教科书质量较好,中国教科书次之,英国教科书质量较差,中、美、英教科书在七项指标以及二级指标中各有较好的表现。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认知效率影响较小;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对数学认知效率可能存在影响;中国教科书传统设计模式中的优秀元素值得保留。评价结论表明:认知效率视角的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而且重视开放性问题解决;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重视非智力因素;学习者对数学的理解是高质量教科书主要目标;高质量教科书重视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英国教科书分模块编写,此研究中英国教科书样本采用纯数学(核心数学)教科书,因此在其中应用性指标方面的表现必然影响其质量。应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选择性吸收西方教科书设计的元素。影响教科书质量因素复杂。教科书使用效率的评价很难做到涵盖所有影响因素的教科书质量因素,本研究只探索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认知视野中的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的评价指标建构及教科书比较。

二、“死记硬背”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死记硬背”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意义
        1.1.1 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1.1.2 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1.1.3 从学科的角度,丰富了认知障碍的研究理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认知障碍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盐类的水解”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确定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问题的确定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认知障碍
        2.1.2 化学认知障碍
        2.1.3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
    2.2 理论基础
        2.2.1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2.2.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2.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2.3 “盐类的水解”教学内容的课标要求
    2.4 不同版本教材“盐类的水解”的内容分析
    2.5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研究框架
3 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调查设计
    3.1 探查问卷的编制
        3.1.1 问卷编制前期访谈
        3.1.2 探查问卷的设计
        3.1.3 探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3.1.4 探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3.2 探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3 探查问卷数据的处理方法
4 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探查结果分析
    4.1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分析
        4.1.1 认知障碍判断标准的确定
        4.1.2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整体分析
    4.2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各维度分析
        4.2.1 言语信息认知障碍统计结果与分析
        4.2.2 智慧技能障碍统计结果与分析
        4.2.3 元认知障碍统计结果与分析
    4.3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差异性分析
        4.3.1 不同性别学生各维度差异性分析
        4.3.2 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各维度差异性分析
    4.4 “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探查结论
        4.4.1 高二学生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存在认知障碍
        4.4.2 高二学生学习“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存在差异
5 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成因分析
    5.1 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5.1.1 言语信息障碍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5.1.2 智慧技能障碍成因统计分析
    5.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5.3 认知障碍的形成原因分析
        5.3.1 认知障碍形成的内部原因
        5.3.2 认知障碍形成的外部原因
6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言语信息障碍、智慧技能障碍和元认知障碍维度的认知障碍程度不同
        6.1.2 不同因素对学生学习“盐类的水解”的影响不同
        6.1.3 认知障碍的形成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6.2 教学建议
        6.2.1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制定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6.2.2 运用多种呈现方式,构建“盐类的水解”知识结构
        6.2.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对“盐类的水解”的理解
        6.2.4 了解学生的元认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6.2.5 加强“盐类的水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降低认知难度
7 研究反思与展望
    7.1 研究反思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盐类的水解”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探查问卷
附录3
后记

(2)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师生访谈法
    1.5 研究思路与进度计划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能力
        2.1.2 记忆能力
        2.1.3 数学记忆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加工理论
        2.2.2 格式塔记忆理论
        2.2.3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
第3章 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调查分析
    3.1 学生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测试卷的编制
        3.1.4 记忆能力调查分析
    3.2 本科生访谈调查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内容
        3.2.4 访谈调查分析
    3.3 初中教师访谈调查
        3.3.1 访谈目的
        3.3.2 访谈对象
        3.3.3 访谈内容
        3.3.4 访谈调查分析
第4章 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影响因素
    4.1 兴趣与态度
    4.2 概念理解
    4.3 基本活动经验
    4.4 认知基础
    4.5 数学学习策略
第5章 提升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5.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兴趣与态度
    5.2 融入背景知识,加深概念理解
    5.3 通过实践,丰富基本活动经验
    5.4 反思过程,提高记忆效果
    5.5 优化学习方案,落实记忆策略
    5.6 有关“无理数”的教学案例
        5.6.1 设计与实施
        5.6.2 教学评价与反思
        5.6.3 教学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教学建议
    6.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学数学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关于数学学科记忆能力访谈提纲
附录3 本科生关于数学学科记忆能力访谈提纲
附录4 初中三年级学生数学记忆能力测试题
致谢

(3)碎片时间学习在英语单词背诵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概述
二、理论假设
    (一)碎片时间单词背诵的有效性分析
    (二)碎片时间单词背诵的异质性分析
    (三)碎片时间的心理安慰效果分析
三、模型设定和数据
    (一)研究对象设定
    (二)研究方法设定
    (三)模型设定
    (四)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结果
    (一)碎片时间单词背诵的有效性检验
    (二)碎片时间单词背诵的异质性检验
    (三)碎片时间的心理安慰效果检验
五、结论和建议

(4)基于“字本位”的初中文言文语言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意义
        1. 学术价值
        2. 应用价值
    (四) 研究现状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观察法
        3. 调查法
一、 以“字本位”为视角实施文言文语言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研究对象界定
        1. 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语言教学
        2. “字本位”和字本位语言教学
    (二) “字本位”运用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1. “字本位”理论的研究发展历程及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适用性
        2. 以“字本位”实施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三) 基于“字本位”的文言文语言教学的作用
        1. 有助于教师扩展知识广度与深度、增加学生知识积累
        2. 有助于课外阅读正确提取字义,深刻理解文章内涵
        3. 有助于缩小联想范围,提升阅读效率
        4. 有助于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
    (四) 基于“字本位”的文言文语言教学的原则
        1. 坚定教学目标,切忌主次颠倒
        2. 强调兴趣培养,拒绝死记硬背
        3. 理论实际相结合,适量又适度
二、 以“字本位”为视角初中文言文语言教学情况分析
    (一) 问卷调查与访谈
        1. 调查对象的选取
        2.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情况
        3. 调查结果阐述
        4. 调查结果分析
    (二) 文言文语言教学问题释因
        1. 教师方面
        2. 学生方面
三、 基于“字本位”的初中文言文语言教学策略
    (一) 以形音义为基准,辨别各类文字现象
        1. 课内深究汉字知识准确性,科学讲授
        2. 课外拓宽汉字知识延展度,发散教学
    (二) 以字义为统摄,有效联结词义义项
        1. 依托字形、找到词本义
        2. 横向延伸,关注实词义项的演变
        3. 纵向溯源,探究虚词虚化之来历
    (三) 以翻译教学为外延,提升注释使用效率
        1. 单字注释,分解语段
        2. 逐字对译,整体系联
    (四) 以文字兼顾文化,文字文化相得益彰
        1. 依托形义,挖掘汉字中的文化意蕴
        2. 依托音义,探析字音中的文化意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一
    附录 二
    附录 三
致谢

(5)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前人研究综述
        (一)文言文特殊用字的语言本体研究
        (二)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研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概述
    一、文言文特殊用字的界定
    二、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在教学中的地位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特殊用字统计分析
        (二)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考察情况分析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二)调查问卷对象与过程
    二、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形音义三者关系混同
        (二)语境迁移能力差
        (三)特殊用字古今对比有偏差
    三、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特殊用字自身关系复杂
        (二)教师特殊用字理论与教学方法不融合
        (三)学生缺乏对特殊用字现象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策略
    一、形音义关联教学法
        (一)形义关联教学法
        (二)音义关联教学法
        (三)形音关联教学法
    二、语境推断教学法
        (一)因文定义法
        (二)句式关系推断法
        (三)上下句字词对比推断法
    三、多元训字迁移教学法
        (一)创新训字练习形式
        (二)培养训字迁移能力
        (三)多角度积累深化字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6)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以淄博淄川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调查结果
    (一)文言文学习目标把握不到位
    (二)文言文学习方法不科学
    (三)文言文学习内容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四)文言文教学中评价方式不合理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文言文学习目标把握不到位的原因
    (二)文言文学习方法不科学的原因
    (三)文言文学习内容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原因
    (四)文言文的教学评价尚不合理的原因
三、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引导学生明确文言文的学习目标
    (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丰富文言文学习资源
    (四)积极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小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教师形象的研究综述
一、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心中理想教师形象的结果呈现
    (二)不同学段学生心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三)不同性别学生心中的理想教师形象
三、学生理想教师形象存在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
    (二)现实中不同的教师对学生无形的影响
    (三)教师与学生关于理想教师形象理解存在差异
四、研究建议
    (一)小学教师应积极塑造自身形象
    (二)师范生应注重教育实践
    (三)师生之间应展开良好的双边互动
    (四)教师选聘应当注重教师的个性品质与教学能力
    (五)小学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汉越认知对比分析的越南学生形状量词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理由及意义
    0.2 研究方法
    0.3 理论基础
    0.4 语料来源
    0.5 研究现状概述
第一章 汉越计量有生命物体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1.1 汉越计量动物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1.1.1 汉越计量兽类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1.1.2 汉越计量人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1.1.3 汉越计量人体部位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1.2 汉越计量植物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1.2.1 汉越计量水果类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1.2.2 汉越计量根茎类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第二章 汉越计量无生命物体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2.1 汉越计量具体物体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2.1.1 汉越计量天体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2.1.2 汉越计量有口、孔的物体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2.1.3 汉越计量有顶的物体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2.1.4 汉越计量条状物体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2.1.5 汉越计量平面状物体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2.2 汉越计量抽象事物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2.2.1 汉越计量生命、力量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2.2.2 汉越计量情绪感受的形状量词认知对比研究
第三章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形状量词的偏误类型及认知原因
    3.1 越南学生习得汉语形状量词的偏误类型分析
        3.1.1 越南学生习得汉语形状量词的偏误统计
        3.1.2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形状量词的偏误类型分析
    3.2 越南学生习得汉语形状量词的偏误原因
        3.2.1 母语的原型范畴负迁移
        3.2.2 母语的概念隐喻负迁移
        3.2.3. 母语的概念转喻负迁移
        3.2.4 目的语认知影响
第四章 基于认知对比分析的汉语形状量词教学建议
    4.1 对教师教的建议
        4.1.1 加强语言的认知思维,提高跨语言类型意识
        4.1.2 进行汉语形状量词的认知引导
        4.1.3 通过认知练习提高学生使用汉语形状量词的熟练度
    4.2 对学生学的建议
        4.2.1 积极培养认知思维能力
        4.2.2 加强汉语形状量词认知理解深度
    4.3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4.3.1 根据目的语和学习者母语的认知特点编写教材
        4.3.2 抽象的原理浅显化和趣味化
结论及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农村高中日常教学实践与高考改革之脱节——为何“寒门难出贵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文献背景与理论基础
三、 研究方法
四、 高考改革——活学活用课本知识
五、 云雀高中的惯常教学——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六、 结论

(10)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的问题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的范围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学教科书研究状况
    2.2 教科书比较相关研究
        2.2.1 国外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2.2 国内数学教科书比较研究状况
    2.3 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相关研究
        2.3.1 国内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2 国外对教科书质量评价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2.3.3 国际上主要教科书评价指标体系和工具简介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思路
    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3.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2 研究工具的选择及使用
    3.3 评价专家的选择
    3.4 教学实验设计
第4章 认知效率视角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的理论分析
    4.1 认知效率视角下数学教科书评价框架的理论基础
        4.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观点
        4.1.2 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其教学观
    4.2 对教科书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建构的启示
第5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
    5.1 教科书评价模型设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3 问卷调查的实施
    5.4 教科书评价初始模型指标权重确定
    5.5 教科书评价指标的修订
        5.5.1 “学习目标”评价标准确定
        5.5.2 “学生基础”评价标准确定
        5.5.3 “学习动机”评价标准确定
        5.5.4 “知识结构”评价标准确定
        5.5.5 “探究反思”评价标准确定
        5.5.6 “学习评价”评价标准确定
        5.5.7 “学习环境”评价标准确定
第6章 认知效率视角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比较
    6.1 “学习目标”指标的比较
    6.2 “学生基础”指标的比较
    6.3 “学习动机”指标的比较
    6.4 “知识结构”指标的比较
    6.5 “探究反思”指标的比较
    6.6 “学习评价”指标的比较
    6.7 “学习环境”指标的比较
    6.8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整体质量评价结果比较
第7章 教科书质量教学验证实验
    7.1 教学实验过程及结果
    7.2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第8章 中美英数学教科书比较结果分析讨论
    8.1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目标”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2 中、美、英教科书“学生基础”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3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动机”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4 中、美、英教科书“知识结构”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5 中、美、英教科书“探究反思”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8.6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评价”内容比较结果分析
    8.7 中、美、英教科书“学习环境”指标比较结果分析
第9章 研究结论
    9.1 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分析
        9.1.1 评价指标的建构应依托多元化的教育理论
        9.1.2 认知效率视野中考量跨国教科书评价标准的建构更加公允
        9.1.3 兼收并蓄地建构更加包容和广阔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标准
        9.1.4 基于技术的量化质性研究相结合建构和使用教科书评价指标
        9.1.5 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作为评价指标的因素
        9.1.6 将非智力因素作为教科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因素
        9.1.7 努力体现出创新精神培养及因材施教的教育观
    9.2 高质量高中数学教科书质量主要特征
        9.2.1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学习者全方位素质的发展
        9.2.2 问题解决是高质量教科书对高效率学习的核心牵引力
        9.2.3 高质量教科书重视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数学应用、数学交流
        9.2.4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是高质量教科书的重要特点之一
        9.2.5 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高质量教科书发展的大趋势
        9.2.6 促进理解性数学学习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的目标
        9.2.7 结构化知识图谱构建是高质量教科书共同特点
    9.3 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总体差异分析
        9.3.1 中国教科书书面知识覆盖广度不比美国教科书大
        9.3.2 将数学知识融入宽视野且多层次问题链中是美国教科书特点之一
        9.3.3 美国教科书更明显趋于培养学生服务于未来生活目的
        9.3.4 英国分类编写高中数学教科书可能影响认知效率
        9.3.5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教科书差异对数学学习效率影响较小
        9.3.6 中国数学教科书在继承基础上兼容并蓄模式值得保留
第10章 对本研究的反思
    10.1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10.1.1 本研究的创新点
        10.1.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0.2 反思和建议
        10.2.1 辩证看待量化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限性
        10.2.2 完整理解和辩证运用相关教育理论构建评价指标
        10.2.3 选择性吸收美国教育改革结论和实践经验
        10.2.4 教科书改革应是充分论证和一定阶段教学实验基础上的改革
附录1 爱德思(Edexcel)考试委员会各数学模块及主要内容
附录2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权重问卷
附录3 教科书评价标准指标问卷
附录4 数学教科书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附录5 问卷指标共同度
附录6 英国教育部A水平大纲对学生(16-18)的学习要求
附录7 内华达州教材评价标准指标(2015年前)
附录8 贝尔的教科书评价标准
附录9 英国SMP14-16岁CSE(或GCSE)数学教科书内容
外文文献
中文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编着作
    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获奖
致谢

四、“死记硬背”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二学生“盐类的水解”认知障碍的探查研究[D]. 胡天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生数学记忆能力的培养途径与策略的调查研究 ——以内蒙古两所蒙语授课学校为例[D]. 王玉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碎片时间学习在英语单词背诵中的作用分析[J]. 刘丹羽,孟庆蛟. 广西教育, 2021(03)
  • [4]基于“字本位”的初中文言文语言教学研究[D]. 郭丽娟.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5]初中文言文特殊用字教学研究[D]. 许敏. 北华大学, 2020(12)
  • [6]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以淄博淄川地区为例[D]. 王瀛.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小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师形象研究[D]. 王雯慧.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8]基于汉越认知对比分析的越南学生形状量词偏误研究[D]. 杨女长垂.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农村高中日常教学实践与高考改革之脱节——为何“寒门难出贵子”?[J]. 李晓亮. 全球教育展望, 2020(03)
  • [10]认知效率视角的数学教科书质量评价指标建构与应用研究 ——以中、美、英高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为例[D]. 王奋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我对“死记硬背”的拙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