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对放射性钴的吸收和积累动态

菜豆对放射性钴的吸收和积累动态

一、菜豆(Phaseolusvulgaris)对放射性钴的吸收与积累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徐冬平,王丹,曾超,贺佳,吴鹏超,李黎,代威,陈浩[1](2014)在《钴胁迫下红苋菜中钴积累分布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提出采用模拟钴污染土壤的方法,研究不同程度的钴(0、20、40、60 mg/kg)胁迫对成熟期红苋菜生长及其体内钴积累分布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钴胁迫下,红苋菜株高差异性大,株高差值(最高与最矮的差值)范围为1427 cm,远大于对照组的4 cm;(2)在不同程度的钴胁迫下,植株各部位钴含量分布规律不一致,且根部钴含量最高。当胁迫浓度为60 mg/kg,植株长势最差组的根、茎、叶部钴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41、44和14倍,此时地上部和单株的钴积累量均最大,分别为1 103和1 275μg,且两者的积累量与MDA含量成极显着正相关;(3)钴胁迫使得叶片叶绿素含量、CAT和POD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SOD酶活性仅在低浓度的钴胁迫下上升,而MDA含量则上升;(4)钴胁迫下植株对钴的转运系数为0.200.64,地上富集系数为1.9610.06,同一胁迫下,长势最差组的转运系数和地上富集系数最大。

高春梅,刁志凯,刘润进[2](2013)在《菌根学对生物类学科发展的意义》文中认为菌根(mycorrhiza)是真菌与植物之间形成的最广泛的共生体。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形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菌根真菌与植物协同进化,发挥生理生态功能,对促进农林牧业生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及其可持续生产力具有重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发展,菌根学(mycorrhizology)——菌物学与植物学的杂交学科终于在21世纪诞生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菌根学不仅与菌物学和植物学关系极为密切,而且还与生态学、土壤学、保护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微生物学、食用菌学、园林园艺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昆虫学等密切相关。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菌根学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相关学科的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菌根学对其他学科发展所作的贡献,旨在进一步加强菌根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为菌根学与其他学科协同进化奠定理论基础、促进多学科合作研究,为21世纪生物学的更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史建君,陈晖[3](2002)在《玉米-土壤和大豆-土壤体系中95Zr的消长动态》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95Zr在 2种作物 土壤体系中的消长动态研究 ,并应用库室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各体系的拟合方程 .结果显示 :①玉米和大豆从土壤中吸收的95Zr主要集中在根部 ,且根部中的95Zr比活度随时间呈缓慢增加 ,并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逐渐趋于动态平衡 ;其余各部位的比活度较低 ,较大部分接近于本底水平 ,表明95Zr被玉米和大豆根系吸收后不易在其体内迁移、输运 ;②喷施进入土壤中的95Zr主要滞留在表层 (0~ 8cm)土壤中 ,其量占总量的 97 5 %以上 ,表明95Zr被表层土壤吸附 ,不易随水流向下迁移 ;③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玉米和大豆植株中95Zr比活度的消长动态拟合方程为Cm(t) =3 2 0 67(1 -e- 0 .1582t)和Cb(t) =3 0 92 5 (1 -e- 0 .136 3t) ,经方差分析 ,表明回归方程较好地反应了95Zr在玉米 土壤和大豆 土壤体系中的消长动态

赵希岳[4](2002)在《~(60)Co+~(95)Zr在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动力学》文中指出核电在我国近期内将有较快的发展,而60Co、95Zr是核反应堆主要活化产物和裂变产物之一;元素钴是动植物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鉴于核污染事故的突发性及危害的严重性,需要对60Co、95Zr在环境、动植物中的行为有一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利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95)Zr在不同生态系,不同动、植物中的运转,并利用示踪动力学分室模型原理,通过计算机拟合建立了60Co、95Zr在系统中行为规律的数学模式,为阐明放射性钴、锆的环境行为提供了基础资料。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BH1244型多道能谱仪测量了60Co+95Zr固体样品和水样的能谱图。确定了各自的测量道。并对其测量的重复性、样品量和活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确定了相应的校正曲线。 第二部分:研究了60Co+95Zr在小粉土、黄红壤、青紫泥和海泥中的吸附和解吸。结果表明,60Co、95Zr进入淹水土壤之后,迅速地被土壤吸附而达到吸附平衡,不易解吸。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海泥>青紫泥>小粉土>黄红壤;解吸因数的大小排列顺序为:黄红壤>小粉土>青紫泥>海泥。60Co、95Zr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可用封闭二分室进行描述。 第三部分:采用土柱法研究了60Co+95Zr在2种土壤(小粉土、红黄壤)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显示:(1)淋溶后收集到的全部淋溶水中60Co、95Zr的含量较少,不过引入量的4.33%。(2)滞留于土壤中的60Co、95Zr绝大部分分布在土壤表层1cm内,占土壤中总量的87.47%。(3)土壤中60Co、95Zr含量随土壤深度按单项指数规律衰减。 第四部分:研究了60Co+95Zr在小麦-土壤、蚕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并建立了其行为规律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60Co、95Zr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小麦、蚕豆主要经根吸收60Co、95Zr,然后向其各部位转移和分配。小麦、蚕豆植株中60Co、95Zr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在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根中60Co、95Zr比活度显着高于植株其它部位,小麦各部位中60Co、95Zr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麦根>麦秸>麦壳>麦粒,蚕豆各部位中60Co、95Zr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豆根>豆秸>豆壳>豆粒。(2)土壤中60Co、95Zr主要滞留于表层6cm内,其比活度与距土表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趴’℃f在小麦-土壤、蚕豆-土壤系统中比活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N)小麦、蚕豆对土壤中的‘℃o、’℃r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CF值约2石3。 第五部分:研究了“Co、’℃r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积累。‘℃o、’℃r进入水中后,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生沉淀或与其他离子进行络合或被水生生物吸收或被吸附等形式在系统中迁移和转化,从而在系统各部分中分配和积累。在引入后的很短时间内,池水中的‘℃o、’℃r比活度迅速降至一定值后缓慢下降;底泥通过与‘℃O、’℃r进行离子交换,对‘’Co、”Zr凝聚物的吸附富集了大量的“Co、”Zr;水葫芦也可在短期内吸附大量的‘’Co、”Zr;鲫鱼和螺蜘对‘’Co、”Zr的吸附能力较弱,“Co、”Zr在鱼体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脏中,螺蜘肉中‘’Co、”Zr的富集率大于在壳中的富集率。‘’Co。”Zr在系统各部分的量均受时间的影响。 利用封闭五分室模型原理,对‘’Co、”Zr在水生系统各部分的动态行为进行数学表达。 本文对‘’Co、”Zr在与人类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作了研究,并首次将示踪动力学分室模型应用于含有‘’Co、”Zr的模拟水生生态系中,对于”Co、”Zr在生态系统各部分的转移进行了较为科学的量化表达,为可能的核事故的应急处置及核燃料后处理提供了部分参考,为制定有关法规提供了部分基础数据,同时也充实和丰富了我国的放射生态学理论,缩短了该领域中我国与先进国家间的差距。

孙志明,陈传群,王寿祥,王辅俊[5](2001)在《放射性钴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动力学》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6 0 Co在小麦 -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和分配动态。结果表明 ,进入土壤表面的6 0 Co将在系统内发生迁移。小麦植株中6 0 Co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 ,在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 ;小麦各部位中6 0 Co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 :麦根 >麦秸 >麦壳 >麦粒。土壤中6 0 Co主要滞留于表层 5cm内 ,其比活度与距土表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 ;小麦对土壤中的6 0 Co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冯永红,孙志明,王寿祥,陈传群,王辅俊[6](2000)在《菜豆(Phaseolusvulgaris)对放射性钴的吸收与积累动态》文中认为研究了60Co 在菜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消长与分配动态. 结果表明:(1)60Co 由表土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菜豆主要经根吸收60Co,然后向其各部位转移和分配. 根中60Co 放射活度显着高于植株其它部位.(2)土壤中60Co 活度由表层至底层呈单项指数负相关.90% 以上集中表层6cm 之内. (3)60Co 在菜豆-土壤系统中活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

二、菜豆(Phaseolusvulgaris)对放射性钴的吸收与积累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菜豆(Phaseolusvulgaris)对放射性钴的吸收与积累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钴胁迫下红苋菜中钴积累分布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植物样品的取样、处理和测定方法
    1.4 富集系数以及转移系数的表示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钴胁迫对红苋菜生长以及体内钴含量分布的影响
    2.2 钴胁迫对红苋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2.3 钴在红苋菜中的积累特征
    2.4 红苋菜积累特征与各测定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菌根学对生物类学科发展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菌根学对真菌学的意义
    1.1 扩大真菌分类学的内容和知识
    1.2 丰富真菌多样性
    1.3 增加真菌生理学内容
2 菌根学对植物学的意义
    2.1 改变植物形态解剖结构
    2.2 参预植物生理生化代谢活动
    2.3 促进植物进化和演化
3 菌根学对生态学的意义
4 菌根学对土壤学的意义
5 菌根学对微生物学的意义
6 菌根学对食用菌科学的意义
7 菌根学对植物保护学的意义
8 菌根学对农、林、牧业科学的意义

(3)玉米-土壤和大豆-土壤体系中95Zr的消长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1.2 同位素
    1.3 实验方法
    1.4 采样
    1.5 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
    1.6 数学建模
2 结果与分析
    2.1 95Zr 在作物体中的消长动态
    2.2 95Zr 在作物土层中的分布
    2.3 95Zr 在作物-土壤体系中的迁移、消长规律
3 结论

(4)~(60)Co+~(95)Zr在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动力学(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中文)
第一章 前言
    1.1 核电及其发展
    1.2 核电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本项研究的立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核电的可持续发展与放射生态学研究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60)Co、~(95)Zr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现状
        1.4.1 ~(60)Co、~(95)Zr的生物化学性质
        1.4.2 ~(60)Co、~(95)Zr在土壤、矿物质方面的研究
        1.4.3 ~(60)Co、~(95)Zr在动物方面的研究
        1.4.4 ~(60)Co、~(95)Zr在植物方面的研究
        1.4.5 ~(60)Co、~(95)Zr在水生生态系迁移规律方面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60)Co+~(95)Zr样品测量方法的研究
    第一节 固体样品中~(60)Co+~(95)Zr的测量方法研究
        2.1.1 材料和方法
        2.1.1.1 供试土壤
        2.1.1.2 供试核素的化合物:~(60)CoCl_2+~(95)ZrF_4
        2.1.1.3 测量仪器
        2.1.1.4 ~(60)Co+~(95)Zr土壤样品的能谱测定
        2.1.1.5 测量时间对计数率的影响
        2.1.1.6 样品的质量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1.1.7 活度-计数响应曲线的测定
        2.1.2 结果与讨论
        2.1.2.1 ~(60)Co+~(95)Zr固体样品的能谱图
        2.1.2.2 测量时间对计数的影响
        2.1.2.3 样品的质量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1.2.4 活度-计数响应曲线的测定
        2.1.3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液体样品中~(60)Co+~(95)Zr的测量方法研究
        2.2.1 材料和方法
        2.2.1.1 供试核素的化合物:~(60)CoCl_2+~(95)ZrF_4
        2.2.1.2 测量仪器
        2.2.1.3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谱测定
        2.2.1.4 测量时间对计数率的影响
        2.2.1.5 样品的质量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2.1.6 活度-计数响应曲线的测定
        2.2.2 结果与讨论
        2.2.2.1 ~(60)Co+~(95)Zr水溶液的能谱图
        2.2.2.2 测量时间对计数的影响
        2.2.2.3 样品的质量厚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2.2.4 活度-计数响应曲线的测定
        2.2.3 主要结论
第三章 土壤对~(60)Co+~(95)Zr的吸附动态及水浸解吸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核素的化合物:~(60)CoCl_2+~(95)ZrF_4
        3.1.2 供试土壤
        3.1.3 供试器材
        3.1.4 试验设计
        3.1.4.1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过程
        3.1.4.2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3.1.4.3 ~(60)Co+~(95)Zr在土壤中解吸的过程
        3.1.4.4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3.2 结果与讨论
        3.2.1 ~(60)Co+~(95)Zr在土壤中吸附的平衡过程
        3.2.2 土壤对~(60)Co+~(95)Zr吸附的动力学模型
        3.2.3 ~(60)Co、~(95)Zr在土壤中的K_d(分配系数)值
        3.2.4 关于土壤对~(60)Co、~(95)Zr的吸附机制
        3.2.5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吸附
        3.2.6 ~(60)co+~(95)Zr在土壤中的水浸解吸
        3.2.7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多步解吸
        3.2.8 关于土壤解吸~(60)Co、~(95)Zr的机制
    3.3 主要结论
第四章 ~(60)Co+~(95)Zr在土壤中淋溶和迁移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核素的化合物:~(60)CoCl_2+~(95)ZrF_4
        4.1.2 供试土壤
        4.1.3 实验装置
        4.1.4 试验方法
        4.1.5 采样
        4.1.6 放射性活度测量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淋溶水中~(60)Co、~(95)Zr的含量及变化动态
        4.2.2 ~(60)Co、~(95)Zr在土壤中含量及垂直分布
    4.3 主要结论
第五章 ~(60)Co+~(95)Zr由灌浇进入土壤-小麦、土壤-蚕豆系统中的积累动态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核素的化合物:~(60)CoCl_2+~(95)ZrF_4
        5.1.2 供试土壤
        5.1.3 试验方法
        5.1.4 采样
        5.1.5 放射性活度测量
    5.2 结果与讨论
        5.2.1 ~(60)Co、~(95)Zr在土壤-小麦、土壤-蚕豆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动态
        5.2.2 小麦、蚕豆对放射性钴、锆的富集
        5.2.3 ~(60)Co、~(95)Zr在土壤-小麦、土壤-蚕豆系统中的迁移模型
        5.2.4 ~(60)Co、~(95)Zr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动态
    5.3 主要结论
第六章 ~(60)Co+~(95)Zr在淡水生态系中的输运动态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核素的化合物:~(60)CoCl_2+~(95)ZrF_4
        6.1.2 供试土壤
        6.1.3 水生生态系
        6.1.4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60)Co、~(95)Zr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规律
        6.2.1.1 ~(60)Co、~(95)Zr在池水中的消长
        6.2.1.2 ~(60)Co、~(95)Zr在底泥中的滞留动态
        6.2.1.3 ~(60)Co、~(95)Zr在水生生物中的消长动态
        6.2.1.3.1 ~(60)Co、~(95)Zr在水葫芦中的消长
        6.2.1.3.2 ~(60)Co、~(95)Zr在螺蛳中的消长
        6.2.1.3.3 ~(60)Co、~(95)Zr在鱼体中的消长
        6.2.2~(60)Co、~(95)Zr在模拟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模型
        6.2.3 水生生物对~(60)Co、~(95)Zr的浓集系数CF
    6.3 主要结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英文)
附: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6)菜豆(Phaseolusvulgaris)对放射性钴的吸收与积累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60Co的引入
    1.3 样品采集与60Co活度测定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60Co在菜豆植株中的分配动态
    2.2 60Co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动态
    2.3 60Co在菜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模型

四、菜豆(Phaseolusvulgaris)对放射性钴的吸收与积累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 [1]钴胁迫下红苋菜中钴积累分布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J]. 徐冬平,王丹,曾超,贺佳,吴鹏超,李黎,代威,陈浩.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11)
  • [2]菌根学对生物类学科发展的意义[J]. 高春梅,刁志凯,刘润进. 微生物学杂志, 2013(05)
  • [3]玉米-土壤和大豆-土壤体系中95Zr的消长动态[J]. 史建君,陈晖. 环境科学, 2002(03)
  • [4]~(60)Co+~(95)Zr在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动力学[D]. 赵希岳. 浙江大学, 2002(02)
  • [5]放射性钴在小麦-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动力学[J]. 孙志明,陈传群,王寿祥,王辅俊. 核技术, 2001(01)
  • [6]菜豆(Phaseolusvulgaris)对放射性钴的吸收与积累动态[J]. 冯永红,孙志明,王寿祥,陈传群,王辅俊. 科技通报, 2000(01)

标签:;  ;  ;  ;  ;  

菜豆对放射性钴的吸收和积累动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