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营养素与女性健康与优生学(一)——维生素

微量营养素与女性健康与优生学(一)——维生素

一、微量营养素与妇女健康和优生(一)——维生素(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1](2021)在《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文中认为近十几年来,全球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呈现快速蔓延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超重/肥胖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并且逐渐向年轻化发展,现阶段超重/肥胖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医学营养治疗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

王美辰,白安颖,李玭,杨帆,张玉梅[2](2021)在《中国3城市乳母孕期与产后6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并分析中国3个城市乳母孕期及产后6月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于北京市、许昌市、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产后1~5 d乳母256人,至产后6个月有207人参加了产后随访,对其孕期及产后6个月的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82.03%,主要服用的营养补充剂依次为钙(61.33%)、叶酸(59.38%)、维生素(46.48%)、铁(20.31%)和锌(8.20%);不同地区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哺乳期(产后6个月时)的营养补充剂总使用率为47.83%,其中钙使用率达43.00%,其余均<10.0%。不同年龄段、地区及教育程度的妇女孕期营养补充剂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妇女孕期钙类补充剂及叶酸补充率较高;哺乳期铁、锌补充率低。营养素补充剂的使用应结合妇女的所在地区、孕前体质指数(BMI)、教育背景、月收入、职业等因素,对不同人群进行有重点的营养宣教。

刘利君[3](2021)在《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了解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的实施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瓶颈,为政策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孕产妇贫血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实施情况。2定量研究: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6个省(自治区)中的11个县作为研究地区,于2019年10月-2020年2月对研究地区42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这些机构的201名医务人员及1714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于2019年12月—2020年5月对东、中、西部地区3个省中2713名0-6岁儿童母亲进行问卷调查。3定性研究: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4个省中的4个县,作为研究地区,于2021年1-2月对研究地区的35名医务人员及33名孕产妇进行深入访谈。4瓶颈分析:通过瓶颈分析方法从支持性环境、供方、需方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对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的实施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的障碍和瓶颈。结果1支持性环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国策为改善孕妇营养,降低孕产妇贫血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性环境。2服务提供方2.1医疗机构:所调查的医疗机构均可检测血红蛋白,只有66.7%的机构可以检测铁蛋白。平均每家机构配备2.8种铁剂和1.4种叶酸,省级医疗机构平均配备的铁剂和叶酸种类最多,分别有5.3种和2.3种,乡级医疗机构平均配备的铁剂和叶酸种类均较少,分别只有1.2种和1.1种。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医疗机构平均配备铁剂和叶酸的种类较少,分别只有1.9种和1.3种。2.2医务人员:只有47.3%的医生知晓本机构孕产妇贫血患病状况。所调查的医生均要求孕产妇检测血红蛋白,87.6%的医生要求检测铁蛋白。41.3%的医生建议在整个孕期补充铁剂,建议补充的铁剂和叶酸最常见的是多糖铁复合物(66.7%)和叶酸片(89.6%)。医生有关孕产妇贫血知识题合格率为79.1%,75.1%的医生参加过孕产妇贫血相关培训。3服务需求方95.2%的孕产妇在孕期检测过血红蛋白,但仅47.9%检测过铁蛋白。10.8%的贫血孕产妇,没有得到医生的任何处理,仅23.4%的贫血孕产妇同时接受饮食指导和铁剂、叶酸补充处理。孕产妇每天都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占比较高,但每天吃红肉的只有24.3%,每周1次及以上吃动物血或畜禽肝肾类只有38.3%。孕产妇在孕期的叶酸、铁剂、维生素制剂、钙制剂以及其他矿物质补充率分别为 91.1%、38.1%、49.7%、55.2%及 21.8%。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北方、中孕期妇女、晚孕期妇女、产妇、在孕期进行过铁蛋白检测、贫血者、铁缺乏症者是在孕期补充铁剂的保护因素;中部地区、南方、早孕期妇女、没有检测铁蛋白、不贫血者以及无铁缺乏者是在孕期补充铁剂的危险因素。孕产妇贫血相关知识题合格率为85.5%,88.8%从医生那获取知识。儿童母亲回答可以促进铁吸收的维生素正确率占比最高为69.1%,59.3%从医生那获取。结论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支持性环境方面:孕产妇贫血预防技术指南种类多、来源广,未进行统一;一些政策的硬性规定,限制了贫血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制约孕产妇贫血防治措施落实的重要因素;传统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2服务提供方面:基层医疗机构铁蛋白检测能力欠缺;铁剂和叶酸配备种类少、预防性剂量普及性较低;医生对孕产妇贫血的重视度不足,采取干预措施知识和意识不强。3服务需求方面:孕产妇饮食结构不合理;孕产妇及儿童母亲对营养及贫血的认知不足;孕产妇对于贫血防治措施的依从性不足。4服务质量方面:常规检测提供不足;铁叶酸制剂补充不规范;治疗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根据上述瓶颈显示,建议形成国家级统一的孕产妇贫血技术指南,形成有针对性的孕产妇贫血防治策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铁蛋白检测能力;促进预防性制剂的可及性;加强对医生有关孕产妇贫血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以及利用已有资源加大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力度。

王烟[4](2021)在《FADS1基因变异对母体血浆及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母乳是婴儿的完美营养,这是数百万年进化的结果,使母乳完全符合婴儿的需求。母乳是一种极其复杂且高度可变的生物流体,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可以在促进婴儿自身免疫系统成熟的同时,为婴儿提供营养并保护他们免受疾病侵害。母乳的成分会因多种因素而发生变化,并根据其年龄和其他特征来满足婴儿的需求。脂肪酸是人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婴儿的神经发育和免疫功能,并提供约50%的乳汁能量。母乳中的脂肪酸来源于母体储存、乳腺的内源性合成和母体血浆的摄取。δ-5去饱和酶基因(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s,FADS1)变异已被证明在人乳中影响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LC-PUFA)合成。但是FADS1基因中很多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未被鉴定,并且如何影响乳汁PUFA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搜索国内外关于FADS1基因变异与PUFA水平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收集长春地区孕妇血液样本,验证FADS1基因变异与血浆磷脂PUFA水平的关系。通过DHA干预,分析FADS1基因变异对乳汁PUFA的影响机制;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可能与FADS1基因靶向结合的mi RNA,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 RNA是否与FADS1基因靶向结合。收集产后健康乳母乳汁,探讨基因变异与mi RNA对乳汁PUFA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FADS1基因变异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关联分析目的:对FADS1基因变异与PUFA水平进行荟萃分析,进一步检测孕妇血浆脂肪酸水平,分析FADS1基因变异与孕妇LC-PUFA水平的关系,明确SNP对PUFA水平的影响。方法:使用四个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重要关键词如脂肪酸、单核苷酸多态性、δ-5去饱和酶基因(英文:fatty acid,SNP,FADS1 gene)和rs174546/rs174547等,搜索在2020年10月5日前发表的中英文文献。使用Stata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纳入在长春某三甲医院分娩的孕妇110例,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基本信息和血液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血浆磷脂脂肪酸水平,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对FADS1基因rs174546和rs17454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IBM SPSS 24.0软件分析基因变异对PUFA水平的影响。结果:1.rs174546与PUFA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携带者亚油酸(linoleic acid,LA)、二高-γ-亚麻酸(dihomo-gamma-linolenic acid,DGLA)和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水平显着升高(P<0.05),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水平显着下降(P<0.05)。2.rs174546与酶活性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携带者δ-5去饱和酶(δ-5 fatty acid desaturase,D5D)活性(AA/DGLA)、n-6途径(AA/LA)和n-3途径(EPA/ALA)合成效率显着下降(P<0.05)。3.rs174547与PUFA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T基因型相比,TC+CC基因型携带者LA和ALA水平显着升高(P<0.05),γ-亚麻酸(gamma-linolenic acid,GLA)、AA、EPA和DHA水平显着下降(P<0.05)。4.rs174547与酶活性水平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TT基因型相比,TC+CC基因型携带者D5D和δ-6去饱和酶(δ-6 fatty acid desaturase,D6D)活性(GLA/LA)以及n-6途径合成效率显着下降(P<0.05)。5.孕妇血浆中LA百分含量最高。6.rs174546和rs174547完全连锁不平衡(R2=1)。7.在n-6 PUFA中,与主等位基因型相比,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LA(P=0.002)和DGLA(P=0.047)水平显着升高,而AA(P<0.001)水平显着降低。8.在n-3 PUFA中,与主等位基因型相比,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产物EPA(P=0.031)和DHA(P=0.004)水平显着降低。9.与主等位基因型相比,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D5D活性(P<0.001)和D6D活性(P=0.050)水平降低;n-3途径(P=0.001)和n-6途径(P<0.001)合成效率显着下降。结论:1.meta分析显示,rs174546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LA、DGLA和ALA水平升高,AA、EPA和DHA水平以及D5D、n-3途径和n-6途径合成效率明显下降。rs174547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LA和ALA水平明显升高,GLA、AA、EPA和DHA水平以及D5D、D6D和n-6途径合成效率显着下降。2.rs174546和rs174547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血浆LA、DGLA水平升高,AA、EPA和DHA水平以及D5D、D6D、n-3途径和n-6途径合成效率明显下降。第二部分:DHA干预对不同FADS1基因型乳母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目的:探讨DHA摄入对FADS1基因不同SNP的PUFA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73例健康乳母,在产后60±5天进行DHA补充剂420 mg/d干预30天,收集干预前后的乳汁。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母乳中PUFA水平,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对FADS1基因rs174546、rs174547、rs174553和rs17455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q PCR方法检测FADS1/2/3基因和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transcription factors 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REBP-1c)、过氧化酶体增值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IBM SPSS 24.0分析DHA摄入与基因变异对乳汁PUFA水平及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与DHA补充前相比,DHA补充后DGLA(P=0.002)水平显着下降,DHA(P<0.001)水平显着升高。2.与DHA补充前相比,DHA补充后PPARγ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31)。3.DHA补充前,与主等位基因型相比,FADS1基因次等位基因携带者GLA和AA水平以及D5D活性水平显着降低(P<0.05);次等位基因携带者D6D活性水平的显着降低仅在rs174556基因型中发现(P=0.036)。4.DHA补充后,与主等位基因型相比,次等位基因携带者AA和EPA水平以及D5D活性和n-3和n-6途径合成效率显着降低(P<0.05),次等位基因携带者D6D活性水平的显着降低仅在rs174556基因型中发现(P=0.040)。5.在不同基因型组间,与DHA补充前相比,DHA补充后DGLA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而DHA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6.DHA补充前,与主等位基因型相比,rs174546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FADS2和FADS3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主等位基因型相比,rs174556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FADS1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20)。7.DHA补充后,与主等位基因型相比,次等位基因携带者FADS1、FADS2和FADS3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8.在次等位基因携带者组,与DHA补充前相比,DHA补充后FADS1和PPARγ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1.DHA补充使乳母乳汁中DGLA水平显着降低,DHA水平显着升高,PPARγ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DHA补充使FADS1基因次等位基因携带者乳汁FADS1和PPARγ表达显着降低。2.DHA干预前后,FADS1基因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乳汁AA水平和D5D活性水平显着下降,表明相同剂量的DHA补充没有改善基因型引起的脂肪酸水平差异;rs174546次等位基因携带者FADS2和FADS3表达水平显着降低,rs174556次等位基因携带者FADS1表达水平显着降低。第三部分:mi R-149-5p靶向FADS1基因对乳汁PUFA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FADS1基因变异和mi R-149-5p对PUFA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FADS1基因SNP位点及其连锁不平衡位点进行功能性预测。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在HEK293T细胞中验证mi RNA对FADS1基因位点的靶向作用。纳入24例健康乳母,收集产后40~65天乳汁。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母乳中PUFA水平,检测FADS1 rs174546基因型,采用q PCR方法检测FADS1/2/3基因和转录因子SREBP-1c、PPARγm RNA和mi R-149-5p的相对表达水平。IBM SPSS 24.0分析rs174546与mi R-149-5p对乳汁PUFA水平及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rs174546位点可能与mi R-149-5p结合。2.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FADS1 rs174546次等位基因T可与mi R-149-5p靶向结合。3.与rs174546野生型CC基因型相比,突变型TT基因型乳汁中D6D活性水平(P=0.044)和n-3途径(P=0.014)合成效率显着下降。4.与rs174546野生型CC基因型相比,突变型TT基因型乳汁中FADS1(P<0.001)和FADS3(P=0.007)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5.与rs174546野生型CC基因型相比,突变型TT基因型乳汁中mi R-149-5p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2)。结论:1.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了mi R-149-5p和FADS1基因rs174546次等位基因T位点存在特异性结合。2.rs174546次等位基因型乳母乳汁mi R-149-5p水平较高;FADS1和FADS3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下降;D6D活性水平和n-3途径合成效率下降。总结:1.FADS1基因rs174546和rs174547次等位基因型携带者PUFA底物水平升高,PUFA产物水平降低。2.FADS1基因rs174546和rs174547基因变异与血浆和乳汁脂肪酸水平相关;相同剂量的DHA补充没有改善基因型引起的乳汁脂肪酸水平差异。3.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了mi R-149-5p和FADS1基因rs174546次等位基因T位点存在特异性结合。

孙雅琼[5](2021)在《长春市217例乳母膳食对乳汁成分影响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和评价长春市217例乳母哺乳期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和乳汁成分,并探究乳母哺乳期营养素摄入情况对乳汁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于吉林省某三甲医院共收集217例健康乳母作为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小组成员均经过统一的集中培训。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分别应用膳食频率问卷(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和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表调查乳母从分娩至产后第2~3个月内和收集乳汁前一天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收集乳母产后第2~3个月的乳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乳汁成分(MR-1011系列乳汁成分分析仪,北京爱婴科技发展中心)。应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应用IBM SPSS24.0对人口学特征、乳汁成分和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后验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得到4种膳食模式,膳食信息和乳汁成分应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本研究共纳入217例乳母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0.00(28.00,32.00)岁,身高为1.63±0.45米,胎龄为39.56±0.99周。乳母孕前BMI(Body Mass Index)为20.70(19.11,22.46)kg/m2,孕期增重16.58±7.25 kg,67.74%的乳母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内。89.86%的乳母为初产妇。自然分娩率为52.53%。乳母的文化程度以大学本科为主,占总人数的70.05%。乳母职业以公司职员为主,占总人数的35.02%。在新生儿中,男婴119例,占比为54.84%。新生儿出生身长为50.00(50.00,51.00)cm,出生体重3420.00(3165.00,3700.00)g。2.乳母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评价乳母哺乳期摄入食物种类以谷类为主,摄入量为300.00(225.00,400.00)g/d,大豆、蔬菜、水果、肉蛋和奶类及其奶制品摄入量分别为0.00(0.00,33.33)g/d、210.33(150.00,306.67)g/d、163.33(81.67,250.00)g/d、186.66(130.00,277.50)g/d和250.00(64.29,346.43)g/d。将调查的所有食物种类归纳为15大类,得出四种膳食模式,分别为以食用猪肉、禽肉、奶类及其制品为主的膳食模式1,以菌藻类、坚果类和其他畜肉类为主的膳食模式2,以谷类、果蔬为主的膳食模式3和以大豆及其制品为主的膳食模式4。乳母能量摄入量为1675.09(1409.44,2037.46)kcal/d,其中早餐、中餐、晚餐和其他餐次摄入能量分别为380.26(245.94,518.64)kcal/d、470.84(334.90,613.87)kcal/d、509.08(386.91,631.68)kcal/d和290.78(148.86,416.78)kcal/d。乳母每日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量分别为60.09(47.30,74.86)g/d、59.22(48.88,75.18)g/d和224.01(181.07,286.65)g/d,提供的能量分别占每日膳食总能量摄入的14.11%、33.18%和54.98%,其中只有脂肪供能比略高于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cceptable macronutrient distribution ranges,AMDR)。乳母膳食中钙、磷、镁、钠、钾等常量元素摄入量分别为345.14(237.09,518.23)mg/d、825.47(649.56,970.37)mg/d、230.95(190.44,285.86)mg/d、617.28(366.80,1033.00)mg/d和1530.69(1259.22,1866.45)mg/d。铁、锌、铜、硒微量元素每日摄入量分别为16.20(12.96,20.63)mg、9.80(7.81,12.27)mg、1.48(1.15,1.80)mg和36.81(28.72,48.49)μg。通过膳食摄入的微量元素只有铜和磷的达到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此研究人群钙摄入量不足,锌、铜、磷、硒和镁在人群中摄入量不足的个体分别占人群的51.61%、20.71%、20.28%、90.78%和73.27%。乳母膳食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为461.18(296.69,777.46)μg RAE/d、0.81(0.60,1.03)mg/d、0.82(0.63,1.05)mg/d、12.91(10.07,16.45)mg NE/d、0.28(0.18,0.39)mg/d、176.72(126.91,235.81)μg DFE/d、74.73(46.97,99.91)mg/d和22.15(15.87,28.62)mgα-TE/d。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B9和维生素C在该研究人群中摄入量不足的个体分别占人群的80.65%、85.25%、82.49%、41.01%、98.16%、99.54%和88.02%。3.乳汁成分评价乳汁中能量、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水分含量分别为66.28(55.88,81.95)kcal/100g、0.98(0.93,1.20)g/100g、3.95(2.95,5.20)g/100g、6.56(6.32,7.83)g/100g、0.16(0.15,0.18)g/100g和88.07(85.96,89.55)g/100g。4.乳汁成分影响因素评价初次怀孕的产妇乳汁中蛋白质、乳糖含量显着低于非初产妇(P<0.001,P=0.003)。通过FFQ收集乳母从分娩至产后第2~3个月的膳食摄入信息,乳母摄入谷类、杂豆、果蔬、坚果、畜肉类、蛋奶类及奶产品和零食都会影响乳汁成分的构成。通过膳食模式因子分析得出四种膳食模式,四种膳食模式中乳汁能量、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和水分含量分布不同(P=0.013,P<0.001,P=0.011,P<0.001,P=0.003,P<0.001)。24小时膳食中谷类摄入量与乳汁中蛋白质和乳糖含量呈正相关(P<0.05),食用植物油的摄入量与乳汁中能量、蛋白质、脂肪、乳糖、矿物质呈负相关,与水分含量呈正相关(P<0.05),豆制品、蔬菜、水果、肉蛋类及奶制品与乳汁中营养素含量无线性相关。膳食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与乳汁中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P=0.043)。结论:本研究共收集217名健康乳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检测217例长春市母乳哺乳期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和乳汁成分含量,得出如下结论:1.本研究对象以谷类为主,只有谷类每日摄入量达到居民膳食指南的参考摄入量,大豆、蔬菜、水果、肉蛋和奶类及其奶制品均低于居民膳食指南参考摄入量。2.本研究对象膳食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AMDR范围内,脂肪供能比高于AMDR。微量营养素只有铜、磷和维生素B3摄入量符合参考摄入量。3.本研究对象乳汁成分受到乳母职业、是否为初次怀孕及乳母膳食影响。4.本研究对象乳汁成分主要受到长期膳食习惯的影响,短期的膳食对乳汁成分的影响较小。

李金娟[6](2021)在《乳品中雌二醇、维生素D3、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诱导MCF-7细胞和Hela细胞生物学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显示,肥胖和慢性代谢疾病患病率激增。肥胖导致的脂肪异常积累和全身性炎症的发生,进而导致多种癌症发生,也会显着增加癌症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然而,肥胖是癌症中可预防的风险因素。乳品富含多种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的活性物质,有研究表明,充分摄入乳品可有效预防脂肪异常积累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及血浆代谢紊乱、肥胖,还可预防癌症的作用。其中生理调控效应最为明显的为雌二醇(E2)、维生素D3(VD3)、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分别为31.43±8.00 pg/m L,35 pg/m L,312–1850 ng/m L。但在此基础上过量和不当补充E2、VD3、IGF-1可能导致发育迟缓、甚至发育停滞隐患。因此,对乳制品中多种营养成分进行生物学效应研究至关重要。针对上述物质单一作用已较为透彻,但对三种物质联合效应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主要利用体外乳腺癌细胞(MCF-7)和子宫癌细胞(He La)细胞体外模型,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并结合脂质组学技术,对雌二醇、维生素D3、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共暴露的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为下一步敏感人群合理膳食提供初步的科学建议。具体结果如下:1、依据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关于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3套GEO芯片(GSE160497、GSE27220、GSE145787)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E2(10nmol/L)、VD3(0.5nmol/L)、IGF-1(100ng/m L)共同作用DNA复制、染色体合成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信号通路,同时可促使乳腺癌标志因子MUC1表达的沉默。E2单独作用可使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核糖体RNA加工蛋白等基因显着下调,而促进MUC1过表达。E2可与VD3、IGF-1互作并维持平衡体细胞代谢,但过量E2可能激活MUC1乳腺癌标志因子通路。2、不同浓度E2、VD3、IGF-1单独和联合对He La、MCF-7细胞增殖影响研究:1)Hela细胞:E2(60nmol/L)、VD3(8nmol/L)、IGF-1(20ng/m L)二元、三元组合作用于He La细胞增殖率均较高;其中当组合中VD3浓度为6.5nmol/L以及8nmol/L时细胞增殖率更为显着(P<0.05),提示He La对VD3敏感更高。MCF-7细胞:E2(30nmol/L)、VD3(2nmol/L)、IGF-1(20ng/m L)二元、三元组合作用于细胞,结果显示MCF-7对E2作用更为稳定,同时较低与较高浓度下细胞增殖率差异不显着(P>0.05)。2)细胞周期影响研究:He La细胞组G2-M期排序为VD3+IGF-1>E2+IGF-1>VD3>E2+VD3+IGF-1>E2>E3+VD3>IGF-1;MCF-7细胞G2-M期排组为IGF-1>E2>E2+VD3>E2+VD3+IGF-1>VD3>VD3>VD3+IGF-1>E2+IGF-1;结果显示,对比二元组合与三元组合G2-M期可发现VD3和IGF-1具有相反调节作用,MCF-7和He La对单一和二元组合作用更为敏感(3)细胞新DNA合成及细胞膜电位变化情况:分别比对He La组:E2(60nmol/L)、VD3(8nmol/L)、IGF-1(20ng/m L)和MCF-7组:E2(30nmol/L)、VD3(2nmol/L)、IGF-1(20ng/m L)当中二元组合作用、三元组合作用情况,结果显示二元组合细胞膜电位变化更加活跃,细胞新DNA合成量与细胞增殖率成正比,与细胞增殖实验结果一致。3、不同浓度的E2、VD3、IGF-1单独和联合作用He La、MCF-7细胞脂质组学研究:E2+VD3或E2+IGF-1在He La细胞、MCF-7细胞中均表现较强的脂质代谢抑制作用。在He La IGF-1(20ng/m L)+E2(60nmol/L)组与MCF-7 E2(30nmol/L)+VD3(2nmol/L)组中以上甘油磷脂表达量较少,反之He La E2(60nmol/L)+VD3(8nmol/L)与MCF-7 IGF-1(20ng/m L)+E2(30nmol/L)组甘油磷脂表达量较高。脂质代谢基因分析结果显示,E2+VD3处理细胞时,CYP24A1、GPER1、PIGP、FABP5、LRP8等脂质代谢关键基因变化显着,其中VD3下调胞内钙离子水平,促进线粒体氧化还原反应降低脂质含量。E2+IGF-1处理细胞时PTGER4、SOCS等为细胞脂质代谢关键基因,IGF-1通过上调胞内JAK激酶活性,促进下游脂质代谢,预防脂质异常积累。

王丽娟,陈頔,唐艳斌,孙静,霍军生,黄建[7](2021)在《贵州省和河南省四县农村地区孕妇乳母营养状况》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农村地区孕妇和乳母血清铁蛋白(SF)、运铁蛋白受体(sTfR)、维生素D(VD)、叶酸(FOL)和维生素B12(VB1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评价农村地区孕妇和乳母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在2019年8月—2020年3月期间妊娠期10~20周到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的孕妇和产后(42±7)天到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乳母。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维生素D、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运铁蛋白受体水平,采用酶比色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计算铁缺乏、维生素D缺乏、叶酸缺乏、VB12缺乏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比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50名孕妇和309名乳母,孕妇SF水平和sTfR水平分别为49.6(47.1~52.3) ng/mL和2.51(2.46~2.56) mg/L,乳母为51.0(46.6~55.9) ng/mL和3.53(3.40~3.67) mg/L,乳母铁缺乏率显着高于孕妇(33.0%vs. 24.7%)。孕妇VD水平为17.0(16.6~17.4) ng/mL,乳母为16.7(16.0~17.4) ng/mL,孕妇和乳母VD缺乏率分别为64.5%和68.9%。孕妇FOL水平显着高于乳母[11.3(10.9~11.7)vs. 5.7(5.3~6.1) ng/mL],VB12水平显着低于乳母[282.7(276.1~289.5)vs. 437.7(418.7~457.6) pg/mL],Hcy水平显着低于乳母[7.1 (7.0~7.3)vs. 10.5(10.0~10.9)μmol/L],孕妇的FOL缺乏率、VB12缺乏率和HHcy比例分别为5.0%、17.2%和5.0%。乳母分别为29.8%、2.3%和27.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铁、VD、叶酸和VB12四种营养素中,孕妇中有75.8%个体至少有一种营养素缺乏,有28.1%至少两种营养素缺乏。乳母81.9%至少有一种营养素缺乏,41.4%至少两种营养素缺乏。结论农村地区孕妇与乳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量营养素缺乏,孕妇和乳母铁缺乏比例均较高、VD缺乏严重,而乳母还存在较高程度的叶酸缺乏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李玉萍[8](2021)在《农村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云南农村地区妇女孕期膳食模式特点,分析孕期膳食模式影响因素;探讨云南农村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影响。[方法](1)本研究依托在云南宣威农村地区2个乡镇建立的出生队列,在前期研究已随访的基础上,建立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影响的双向性队列研究,搜集孕期相关资料,继续前瞻性观察婴儿至1岁时。(2)收集孕期相关的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民族、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孕产史;既往健康状况;孕早中晚期感知压力状况和被动吸烟情况;孕前补充营养素情况;丈夫在孕妇怀孕前一个月饮酒情况。分娩时的胎龄、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婴儿出生的身长、体重、头围;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3)通过自行设计问卷面对面调查婴儿母亲或主要看护人,调查1岁时婴儿既往健康状况、疾病史、辅食添加情况、主要照顾者、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和玩耍时间、12月龄的身长、体重、头围。运用Bayley-Ⅲ对1岁时婴儿认知发育进行评估。(4)将收集到的孕期食物频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膳食模式,根据因子得分,将得到的膳食模式分为T1(低分组)、T2(高分组)两组。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参与本研究的母亲-婴儿对共228对,妇女平均年龄为25.53±5.64岁,以汉族为主,占88.6%;82.0%的农村孕妇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80.3%的妇女在家务农。69.7%家庭年收入不及3万元。68.0%的孕妇孕前BMI正常;孕期空腹血糖<7 mmol/L占97.4%。大部分妇女孕期增重在9~12kg;孕早期有轻微妊娠呕吐的孕妇占81.8%;68.8%的孕妇为经产妇;分娩方式以顺产为主。平均分娩孕周39.26±1.12W;所生婴儿中女婴占53.5%,婴儿出生时体重3211.34±383.35g,出生身长 50.26±1.34cm,出生头围 33.89±1.67cm。94.6%的婴儿出生至1岁时内是由母亲照顾,55.7%的婴儿在6月龄内开始添加辅食;53.9%的婴儿添加的营养剂主要是钙剂和维生素D。67.4%的婴儿未添加奶粉。辅食添加种类前五名分别是蛋类(96.2%)、水果(94.7%)、谷类(93.8%)、蔬菜(92.8%)、肉类(88.4%)。(2)孕早中晚期以及合并孕中晚期均得到3种膳食模式:腌制型、动物蛋白型、传统型。腌制型以腌菜/酸菜、火腿/腌肉为主;动物蛋白型以动物内脏、畜肉、禽肉、鱼虾为主;传统型以洋芋/红薯、米面及制品、蔬菜为主。腌制型、动物蛋白型、传统型膳食模式的高分组(T2组)分别占60.1%、49.1%、45.6%。(3)将孕期膳食模式高分组(即T2组)作为因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晚期处于夏季和秋季的孕妇选择腌制型T2组的可能性分别是冬季孕妇的13.607倍(P=0.004)、6.599倍(P=0.009)。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的孕妇选择动物蛋白型T2组的可能性分别是高中孕妇的0.322倍(P=0.043)、0.349倍(P=0.037)、孕中期高感知压力的孕妇选择动物蛋白型T2组的可能性是低感知压力孕妇的0.275倍(P=0.004)。(4)1岁时婴儿认知发育的平均得分为98.84±16.66,认知得分范围为55~145,发育落后率(发育迟缓和边缘水平)为8.8%。绝大部分婴儿认知发育处于平均水平,占44.7%。(5)将1岁时婴儿认知发育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后,妇女孕期选择传统型膳食模式,1岁时婴儿认知得分越低(β=-12.272,P=0.002)。主要照顾者为高中及以上学历,1岁时婴儿认知得分越高(β=12.476,P=0.035)。[结论]云南宣威农村孕妇膳食模式可以分为腌制型、动物蛋白型、传统型3种类型;学历低、孕早期有高感知压力、孕晚期处于夏季和秋季的孕妇更偏向选择腌制膳食模式。农村地区1岁时婴儿认知发育处于中等水平,孕期传统型膳食模式会延缓婴儿认知发育。

马昭凯[9](2021)在《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三级预防”策略,其中婚检是最重要的一级预防策略。目前,上海市的婚检率较低,而新生儿缺陷发生率较高。优化婚前保健相关工作,提高围婚期人群的优生健康素养,对于预防出生缺陷有积极作用。研究目的:研究上海市某区婚检情况与出生缺陷的关系;了解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参加婚前保健服务的情况,并分析该人群参加婚检的影响因素;研究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做比较分析;为今后某区改善婚前保健服务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面,首先通过回顾性资料,探讨分析某区9年婚检资料与2年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的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资料;通过描述分析,比较已婚检和未婚检人群的基本情况,优生健康素养具备率等情况;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收集,分别纳入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明确相关变量对人群优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状况。定性研究方面,通过对调查对象访谈,分析其对婚检的认知和优生健康素养水平,以及期望获得相关健康信息的方式渠道等,为改进婚检相关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为形成建议对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一)某区婚检率持续降低,疾病检出率上升。9年来婚检率从最高峰时的35.08%,降至2019年的12.88%。而疾病检出率逐年上升,由1.11%上升至17.31%。男性在检出人数及检出率上均远高于女性,尤其是男性疾病检出总人数约为女性的3.5倍(1968/561)。(二)某区2018年和2019年新生儿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1.26‰和9.24‰,其中先心疾病占第一位。(三)已婚检和未婚检人群的不良孕产史比例均较低,已婚检人群在个人月收入和计划妊娠比例方面高于未婚检人群,而常规体检比例则低于未婚检人群。约75%的女性婚后2年左右首次怀孕,未婚先孕者占5.89%。遗传缺陷家族史知晓比例低,女性为47.61%,男性为45.13%。(四)已婚人群的婚检知晓率较高,为95%;婚检参与度较低,为54.20%。对婚检存在错误认知,认同单位/普通体检不能替代婚检的女性仅为67.36%,男性仅为69.03%;在未参加婚检的人群中,有37.05%的人认为已做常规体检没必要参加婚检。(五)人群优生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较低,为7.11%。已婚检人群具备率为9.94%,未婚检人群具备率为3.76%,已婚检高于未婚检人群(P<0.05);不良孕产史(OR=2.354)、婚检(OR=2.207)和计划妊娠(OR=37.274)为优生健康素养重要影响因素(P<0.05)。(六)访谈结果显示:民政和亲朋依然为人群获取婚检信息主要参考渠道,优化婚检服务细化咨询指导内容覆盖更多人群,需提高专业人员知识水平和待遇。研究结论:(一)提高婚检率,需政府部门大力支持,衔接婚前和孕前保健。重点宣传常规体检和婚检的区别,纠正人群错误认识。尝试开展旅行结合专科体检项目。(二)以预防出生缺陷为宣传重点,调整检测项目,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母子健康手册,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现优生健康素养的提升。(三)树立婚检仪式感,促进计划妊娠。牢固树立健康孕育下一代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特别需要唤起丈夫的责任感,提升婚检参与度。(四)以婚姻登记为关口,针对未参加婚检、无不良孕产史和暂时无生育计划的人群,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开展宣传,多宣传广覆盖,提升人群健康素养。

张庭婷[10](2021)在《某医院近10年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了解遵义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流行病学特征,初步探讨不同类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之间发病因素差异,以期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近10年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1983例,将收集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唇腭裂类型及构成比:单纯唇裂(CL)为713例,占36.0%;单纯腭裂(CP)为568例,占28.6%;唇裂合并腭裂(CL+P)为702例,占35.4%。2.裂隙单双侧及构成比:单纯唇裂(CL)中,单侧:双侧=5.9:1;单纯腭裂(CP)单侧:双侧=62.1:1;唇裂合并腭裂(CL+P)单侧:双侧=2.5:1。3.裂隙左右侧及构成比:单侧唇裂中左侧:右侧=1.6:1。单侧唇裂合并腭裂左侧:右侧=1.8:1。4.性别构成比:总体资料的男女性别比为1.3:1,其中单纯唇裂(CL)为1.5:1,单纯腭裂(CP)为0.7:1,唇裂合并腭裂(CL+P)为2.0:1。5.民族构成:汉族唇腭裂患者明显多于其他少数民族,占78.5%。6.出生月份及构成比:5、6、7月份出生的唇腭裂患者最少,即出生于夏季的患者少于其他季节。7.家族遗传史:本资料中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有184例,占9.3%;其中一级亲属占61.4%。8.地区分布及构成比:大部分唇腭裂患者居住在遵义地区,占68.0%。9.唇腭裂患者居住地及构成比:来源于城镇的有227例,占47.6%。来源于农村的有250例,占52.4%,农村:城镇=1.1:1。10.唇腭裂患者出生胎次:患者为第一胎次的有199例,占41.7%,第二胎次及以上的有278例,占58.3%。11.母亲怀孕时年龄及构成:将35-39岁组、≥40岁组看着高龄组,即母亲为高龄孕妇者共计57例,占12.0%。12.父母文化程度:父母文化程度均为低文化程度348例,占73.0%;高文化程度129例,占27.0%。13.唇腭裂相关的环境因素:母亲孕早期患病率为39.4%,以感冒为主,其中119例有服药史,占24.9%;母亲主动吸烟的只有12例,占2.5%;被动吸烟者有412例,占86.4%;严重妊娠反应者有147例,占30.8%;母亲有不良情绪者103例,占21.6%;母亲补充叶酸有305例,占63.9%;母亲怀孕之前三个月父亲有职业暴露者196例,占41.1%;父亲有吸烟者318例,占66.7%;父亲有饮酒者211例,占44.2%。结论:1.遵义地区唇腭裂患者中,单纯唇裂在唇腭裂类型构成中占多数;单侧唇腭裂多于双侧;左侧唇腭裂多于右侧;男性多于女性是该地区唇腭裂的性别差异,而单纯腭裂则为女性多于男性;出生于5、6、7月份的唇腭裂患者最少;CL及CL+P的发生中遗传因素作用比例均高于CP,且各类型唇腭裂中亲缘关系越近,越有可能遗传给后代;本资料中大部分患者分布于遵义地区,且农村的唇腭裂患者多余城镇。2.遵义地区与全国或其他地区相比,流行病学特点的特征性差异:遵义地区以单纯唇裂为主,而在全国或其他地区如广西地区则以唇裂合并腭裂为主,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域及不同人群之间唇腭裂各类型发生率有差异所导致。唇腭裂患者出生季节构成中,遵义地区出生于秋季最多,出生于夏季的最少,而我国东北地区则是出生于夏季所占比例最大,春、冬两季最少,这可能是由于相同月份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代表不同的气候变化。3.各类型唇腭裂患者中第二胎次及以上的构成比均大于第一胎次的构成比。高龄孕妇可能会增加本地区唇腭裂的患病风险。父母文化程度均为低文化程度明显多于高文化程度。CL与CL+P、CP与CL+P间孕早期母亲补充叶酸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不同类型非综合征型唇腭裂间相关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二、微量营养素与妇女健康和优生(一)——维生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量营养素与妇女健康和优生(一)——维生素(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肥胖的流行与危害
2 医学减重干预方法
    2.1 限能量膳食
    2.2 高蛋白膳食
    2.3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2.4间歇性能量限制
    2.5 低血糖指数饮食
    2.6 多种饮食模式
        2.6.1 终止高血压饮食
        2.6.2 地中海饮食
    2.7 代餐食品减重
    2.8 生物节律与减重
    2.9 微量营养素
    2.1 0 肠道微生态
    2.11医学营养减重与教育营养教育
    2.12医学营养减重与行为辅导
    2.13医学营养减重与药物治疗
    2.14减重与代谢手术相关的营养问题
    2.15医学减重后的体重维持
    2.16精准营养与医学减重
    2.17运动与医学营养减重
    2.18心理治疗与医学营养减重
    2.19医学营养减重与保健成分
        2.19.1鱼油
        2.19.2 MCT
        2.19.3左旋肉碱
        2.19.4 RS
    2.20医学营养减重与饮料
        2.20.1咖啡与医学营养减重
        2.20.2甜味剂与医学营养减重
3 特殊人群部分
    3.1 重度肥胖者的医学营养减重
    3.2 围孕期管理与医学营养减重
    3.3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者与医学营养减重
    3.4 老年肥胖者与医学营养减重
    3.5 PCOS与医学营养减重
    3.6 糖尿病与医学营养减重
    3.7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医学营养减重
    3.8 痛风与医学营养减重

(3)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偏倚及质量控制
六、技术路线
七、研究结果
    1 支持性环境
    2 服务提供方
        2.1 医疗机构
        2.1.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2.1.2 血红蛋白及铁蛋白的检测情况
        2.1.3 铁剂配备情况
        2.1.4 叶酸配备情况
        2.2 医务人员
        2.2.1 医务人员基本情况
        2.2.2 医生对本机构孕产妇贫血患病率的知晓情况
        2.2.3 医生要求孕产妇检测血红蛋白及铁蛋白的情况
        2.2.4 医生建议孕产妇补充铁剂的情况
        2.2.5 医生建议孕产妇补充叶酸的情况
        2.2.6 医生建议同时补充铁剂和叶酸的状况
        2.2.7 医生有关孕产妇补充铁剂及叶酸知识知晓情况
        2.2.8 医生有关贫血知识来源途径及培训情况
    3 服务需求方
        3.1 孕产妇
        3.1.1 孕产妇基本情况
        3.1.2 孕期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3.1.3 孕期贫血和铁缺乏症治疗情况
        3.1.4 孕期饮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1.5 孕期营养剂补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1.6 孕期未补充铁剂和叶酸制剂的原因
        3.1.7 孕产妇有关贫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
        3.2 儿童母亲
        3.2.1 儿童母亲基本情况
        3.2.2 儿童母亲有关贫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
八、讨论及建议
    1 支持性环境
        1.1 孕产妇贫血预防技术指南种类多、来源广,未进行统一
        1.2 一些政策的硬性规定,限制了贫血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
        1.3 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制约孕产妇贫血防治措施落实的重要因素
        1.4 传统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
    2 服务提供方
        2.1 基层医疗机构铁蛋白检测能力欠缺
        2.2 铁剂和叶酸配备种类少、预防性剂量普及性较低
        2.3 医生对孕产妇贫血的重视度不足,采取干预措施知识和意识不强
    3 服务需求方
        3.1 孕产妇饮食结构不合理
        3.2 孕产妇及儿童母亲对营养及贫血的认知不足
        3.3 孕产妇对于贫血防治措施的依从性不足
    4 服务质量
        4.1 常规检测提供不足
        4.2 铁叶酸制剂补充不规范
        4.3 治疗有待进一步提高
九、结论
十、本研究的特色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孕产妇营养性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FADS1基因变异对母体血浆及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生命早期1000 天营养
        1.1.1 前1000 天内妇女和婴儿的营养需求
        1.1.2 母婴营养不良的影响
    1.2 母乳营养
        1.2.1 宏量和微量营养素成分
        1.2.2 生物活性物质
    1.3 脂肪酸代谢
    1.4 乳汁脂肪酸的营养基因组学
    1.5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立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2章 FADS1 基因变异与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关联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rs174546和rs174547与PUFA水平的meta分析方法
        2.2.2 rs174546和rs174547 与血浆PUFA水平的关联分析方法
    2.3 结果
        2.3.1 rs174546与PUFA水平的meta分析
        2.3.2 rs174547与PUFA水平的meta分析
        2.3.3 rs174546和rs174547 与血浆PUFA水平的关联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DHA干预对不同FADS1 基因型乳母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3.2 研究对象干预前膳食PUFAs摄入情况
        3.3.3 研究对象DHA补充前后乳汁PUFA水平
        3.3.4 膳食PUFAs与乳汁PUFAs的关系
        3.3.5 研究对象DHA补充前后乳汁m RNA表达水平
        3.3.6 FADS1 基因SNP分型情况
        3.3.7 FADS1 基因不同基因分型乳母基本信息
        3.3.8 FADS1 基因不同基因分型乳母膳食PUFA摄入情况
        3.3.9 DHA补充前后不同FADS1 基因分型乳母乳汁PUFA水平
        3.3.10 DHA补充前后不同FADS1 基因分型乳母乳汁m RNA表达水平
        3.3.11 DHA补充对不同FADS1 基因型乳母乳汁PUFA的影响程度
        3.3.12 DHA补充对不同FADS1 基因型乳母乳汁m RNA表达的影响程度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miR-149-5p靶向FADS1 基因对乳汁PUFA的调控作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细胞株
        4.2.2 研究对象
        4.2.3 实验试剂和仪器
        4.2.4 研究方法
        4.2.5 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4.3 结果
        4.3.1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
        4.3.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4.3.3 不同rs174546 基因型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
        4.3.4 不同rs174546 基因型乳汁mRNA表达水平
        4.3.5 不同rs174546 基因型乳汁miR-149-5p表达水平
        4.3.6 miRNA水平二分位分组乳汁酶活性水平
        4.3.7 miRNA水平二分位mRNA表达水平
        4.3.8 不同rs174546 基因型miRNA水平二分位分组酶活性水平
        4.3.9 不同rs174546 基因型miRNA水平二分位分组mRNA表达水平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 章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长春市217例乳母膳食对乳汁成分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母乳喂养现状
    1.2 母乳喂养对婴儿和乳母的影响
        1.2.1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影响
        1.2.2 母乳喂养对乳母的影响
    1.3 乳母膳食
    1.4 乳汁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调查内容及方法
        2.2.1 基本信息及生活方式问卷调查
        2.2.2 膳食调查
        2.2.3 乳汁的采集
        2.2.4 乳汁成分的测定
    2.3 统计方法
        2.3.1 数据库的建立
        2.3.2 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2.5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1.1 乳母社会人口学信息
        3.1.2 婴儿社会人口学信息
    3.2 乳母膳食结构
        3.2.1 乳母食物种类摄入情况
        3.2.2 乳母三餐能量摄入及三大产能营养素供能比
        3.2.3 乳母膳食矿物质摄入情况
        3.2.4 乳母膳食维生素摄入情况
        3.2.5 乳母膳食模式
    3.3 乳汁成分含量
    3.4 基本信息与乳汁成分的关系
    3.5 膳食与乳汁成分的关系
        3.5.1 不同食物种类摄入量与乳汁成分含量的关系
        3.5.2 乳母宏量营养素摄入量与乳汁成分的关系
        3.5.3 膳食模式与乳汁成分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选择
    4.2 乳母膳食评价分析
        4.2.1 乳母食物种类摄入量评价
        4.2.2 乳母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量评价
        4.2.3 乳母膳食矿物质摄入量评价
        4.2.4 乳母膳食维生素摄入量评价
    4.3 乳母乳汁成分评价
    4.4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乳汁成分含量影响的评价
    4.5 不同膳食对乳汁成分含量影响的评价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资助课题

(6)乳品中雌二醇、维生素D3、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诱导MCF-7细胞和Hela细胞生物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背景
    1.2 乳品中雌二醇、维生素D3、胰岛素生长因子1生理效应及代谢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2.1雌二醇
        1.2.2 维生素D3
        1.2.3 胰岛素生长因子1
    1.3 乳品中雌二醇、维生素D3、胰岛素生长因子1等物质联合效应研究现状
        1.3.1雌二醇和维生素D3 联合效应
        1.3.2 雌二醇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效应
        1.3.3 维生素D3 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效应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基于GEO芯片评价乳品中E2、VD3和IGF-1对乳腺癌标志因子调控作用
    2.1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芯片筛选
        2.2.2 数据预处理和差异基因分析
        2.2.3 PPI网络构建及关键基因(DEGs)筛选
        2.2.4 基因功能富集和注释
        2.2.5 关键基因(DEGs)与乳腺癌生物标志物因子调控作用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差异基因筛选及PPI网络分析
        2.3.2 关键基因(DEGs)功能富集及通路分析
        2.3.3 关键基因(DEGs)与乳腺癌标志因子(MUC1)作用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CF-7 细胞、HeLa细胞乳品中生长因子敏感性研究
    3.1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HeLa和 MCF-7 细胞
        3.2.2 试剂材料
        3.2.3 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细胞培养
        3.3.2 细胞冻存与复苏
        3.3.3 细胞传代
        3.3.4 药物作用细胞及其增殖率测定
        3.3.5 药物组合应用
        3.3.6 细胞固定及渗透
        3.3.7 高内涵筛选分析HeLa和 MCF-7 细胞膜电位、DNA
        3.3.8 流式细胞术分析单一及共暴露E2、VD3、IGF-1对HeLa、MCF-7 细胞增殖周期影响
        3.3.9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讨论
        3.4.1单一及共暴露E2、VD3、IGF-1对HeLa、MCF-7 细胞增殖影响研究
        3.4.2 二元组合作用HeLa和 MCF-7 细胞
        3.4.3 三元组合作用HeLa和 MCF-7 细胞
        3.4.4 对细胞膜电位、DNA影响研究
        3.4.5 单一及共暴露E2、VD3、IGF-1对HeLa、MCF-7 细胞增殖周期影响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乳品中生长因子对MCF-7 细胞、HeLa细胞脂代谢调控机制
    4.1前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2.1试剂与仪器
        4.2.2 E2、VD3、IGF-1组合作用HeLa、MCF-7 细胞
        4.2.3 细胞样品采集及甘油磷脂提取前处理
        4.2.4 非靶向脂质组学数据采集
        4.2.5 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筛选及生物信息分析
        4.2.6 脂质代谢信号通路预测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基于LC-MS脂质组学分析
        4.3.2 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筛选及分析
        4.3.3 E2、VD3、IGF-1作用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研究
        4.3.4 基于LC-MS脂质信号通路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7)贵州省和河南省四县农村地区孕妇乳母营养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血样的采集与处理
        1.2.3 检测方法
    1.3 判定方法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铁营养状况
    2.2 VD营养状况
    2.3 叶酸营养状况
    2.4 VB12营养状况
    2.5 HHcy状况
    2.6 多种营养素缺乏状况
3 讨论

(8)农村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内容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地点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分析
    2.7 伦理学问题
    2.8 技术路线
结果
    3.1 队列入组及随访情况
    3.2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
    3.3 妇女孕期相关情况
    3.4 婴儿出生和1岁时体格发育情况
    3.5 婴儿出生后喂养和健康情况
    3.6 孕期膳食模式特点
    3.7 12月婴儿认知发育水平
    3.8 孕期膳食模式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3.9 孕期膳食模式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性分析
    3.10 1岁时婴儿认知发育单因素分析
    3.11 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的多元线性分析
讨论
    4.1 农村妇女孕期膳食模式特点
    4.2 农村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影响因素
    4.3 1岁时婴儿认知发育水平
    4.4 农村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的影响
    4.5 主要照顾者学历对婴儿认知发育的影响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孕期膳食模式与婴儿生长发育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上海市某区9 年婚检资料与2 年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二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调查设计
    四、调查实施
    五、调查结果
    六、小结
第三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 与优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筛选
    二、优生健康素养具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婚检和优生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多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四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访谈调查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访谈设计与实施
    三、伦理方面
    四、访谈提纲内容
    五、资料分析方法
    六、访谈结果
    七、小结
第五部分 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 与优生健康素养的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二、建议
    三、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婚前保健服务及预防出生缺陷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10)某医院近10年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孕妇叶酸缺乏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四、微量营养素与妇女健康和优生(一)——维生素(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J].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11)
  • [2]中国3城市乳母孕期与产后6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摄入情况调查[J]. 王美辰,白安颖,李玭,杨帆,张玉梅. 中国公共卫生, 2021(08)
  • [3]我国孕产妇贫血干预措施实施的瓶颈分析[D]. 刘利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4]FADS1基因变异对母体血浆及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的影响研究[D]. 王烟. 吉林大学, 2021
  • [5]长春市217例乳母膳食对乳汁成分影响的调查研究[D]. 孙雅琼. 吉林大学, 2021
  • [6]乳品中雌二醇、维生素D3、胰岛素生长因子1联合诱导MCF-7细胞和Hela细胞生物学效应研究[D]. 李金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7]贵州省和河南省四县农村地区孕妇乳母营养状况[J]. 王丽娟,陈頔,唐艳斌,孙静,霍军生,黄建. 卫生研究, 2021(03)
  • [8]农村妇女孕期膳食模式对婴儿认知发育的影响[D]. 李玉萍.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9]上海市某区已婚人群婚检认知与优生健康素养研究[D]. 马昭凯.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10]某医院近10年非综合征型唇腭裂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D]. 张庭婷.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微量营养素与女性健康与优生学(一)——维生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