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Methoxy-8-quinolineazo)-间苯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

4-(6-Methoxy-8-quinolineazo)-间苯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

一、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江晓敬[1](2020)在《基于微痕量Cd(Ⅱ)的快速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Cd(Ⅱ)随采矿、冶炼、电镀等工业生产进入环境中,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不同器官内选择性蓄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Cd(Ⅱ)的常规检测方法在时间成本和检测性能上不能兼顾。基于聚合物包容膜(PIM)的光传感膜检测方法,萃取与检测同步进行,减少时间消耗,简化操作步骤,使微痕量离子的快速检测成为可能,在分析检测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探讨了PIM基光传感膜和显色型试纸对Cd(Ⅱ)的快速检测研究,旨在为Cd(Ⅱ)的便携式检测装置的研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以三辛基甲基氯化铵(Aliquat 336)作萃取剂、聚氯乙烯(PVC)作基础聚合物制备聚合物包容膜PA-PIM,通过化学吸附制备以罗丹明B(Rh B)为显色剂的PIM基光传感膜PAB-SM。考察了膜组分、溶液酸碱度及响应时间等因素对PAB-SM检测Cd(Ⅱ)性能的影响,探讨了PAB-SM对Cd(Ⅱ)的检测范围,评价了PAB-SM测定Cd(Ⅱ)的选择性和准确性等指标。结果表明,Aliquat 336含量为41.86%时,对Cd(Ⅱ)的萃取和检测效果最佳。在优化条件下,PAB-SM能实现对浓度在4.45×10-9~8.90×10-7mol/L之间Cd(Ⅱ)的快速测定,检测限(LOD)达1.95×10-9mol/L,且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但Rh B有一定的水溶性,PAB-SM对Cd(Ⅱ)的测定有严格的时间把控要求,且PAB-SM不可再生使用。(2)以PVC作基础聚合物,质量分数56.52%的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D2EHPA)作萃取剂的PIM为基膜,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作显色剂,制备了PIM基光传感膜PDN-SM。结合ATR-FTIR、XRD等分析手段,探讨了PDN-SM与Cd(Ⅱ)的显色机理,在优化条件下,PDN-SM对浓度在8.90×10-9~8.90×10-4mol/L之间的Cd(Ⅱ)实现了15min内的快速测定,LOD达3.89×10-9mol/L。与PAB-SM相比,对Cd(Ⅱ)的检测范围扩宽了三个数量级。利用PDN-SM测定自来水样中的Cd(Ⅱ)含量,样品回收率均在98~103%合格范围内,证实了该方法较好的准确性。PAN在PD-PIM上的单分子层吸附机制,为Cd(Ⅱ)的检测提供了动力学依据,PAN不溶于水,确保了PDN-SM检测Cd(Ⅱ)性能的稳定性。(3)在优化的检测条件下,PDN-SM分别实现了对浓度在1.78×10-9~1.78×10-4mol/L、1.78×10-7~1.78×10-3mol/L之间的Zn(Ⅱ)、Cu(Ⅱ)的快速检测,LOD为3.42×10-10、1.23×10-7mol/L。分别以邻菲罗啉、碘化钾、盐酸羟胺/酒石酸钾钠作掩蔽剂,PDN-SM可选择性测定金属冶炼处理废水中Cd(Ⅱ)、Zn(Ⅱ)、Cu(Ⅱ)含量。利用HNO3对PDN-SM再生的重复使用次数≥3次。(4)以PAN、双硫腙(Dz)为显色剂,通过对单一及二元显色型试纸的载体材料、显色剂浓度、浸泡时间及Cd(Ⅱ)显色时间等因素的优化,制备了抗干扰性强、色阶明显的标准比色板;在掩蔽剂作用下,实现了对模拟水样中Cd(Ⅱ)的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中速定性滤纸在以氯仿为溶剂,比例为0.3/0.2的0.015%(w/v)PAN和0.0075%(w/v)Dz的二元显色剂中浸泡30 min,制备了半定量检测浓度在8.90×10-7~8.90×10-4mol/L之间的Cd(Ⅱ)的标准比色板。显色及检视时间均为60 s,耗时短,是一种理想的快速检测方法。

姜红,于秀兰[2](2019)在《喹啉偶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试剂结构、合成方法、显色体系特点及试剂应用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喹啉偶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喹啉偶氮类试剂的研究方向。

马卫兴,章婷婷,刘英红,周亚文,何广洲[3](2010)在《2-(2-噻唑偶氮)-5-磺丙氨基苯酚与镍(Ⅱ)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文中认为研究了2-(2-噻唑偶氮)-5-磺丙氨基苯酚(TASPAP)与镍(Ⅱ)的显色反应,发现该试剂与镍(Ⅱ)在pH6.46的Clark-Lubs缓冲溶液中形成2∶1的稳定紫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在550 nm处,在10 mL溶液中镍质量在014μg服从比尔定律,测定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0为6.346×104L.mol-1.cm-1。所拟方法用于合金钢样品和水样中微量镍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8%101%之间。

陈玉风[4](2010)在《杂环喹啉类偶氮及其功能化聚炔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喹啉类偶氮化合物由于具有较大的π电子共轭体系、与金属元素良好的配位能力、与生命元素优异的螯合能力以及优良的光电性能,成为一类很好的光电应用材料。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六种新型的喹啉类偶氮小分子化合物和两种含喹啉偶氮侧基的聚合物,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热性能、光学性能及阴离子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综述了杂环偶氮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理化性质以及合成方法及应用现状。2.设计合成了六种小分子目标化合物,利用FTIR和1H NMR等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中间化合物2-甲基-6-硝基喹啉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优化:以硝基苯胺和巴豆醛为原料,采用加入适量醋酸先与对硝基苯胺形成醋酸铵,再与巴豆醛进行反应,从而有效控制反应速度;并通过添加适量乳化剂有效地提高了产率,最高可达93%。3.对小分子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等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并以合成的3类芳胺类喹啉偶氮小分子化合物作为主体分子,研究在DMSO溶液中与Br-、Cl-、F-、Hg-、H2PO4-等阴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F-离子可以使2-甲基-[6-(N,N-二甲基)偶氮苯基]喹啉的紫外-可见吸收峰明显红移,伴随颜色的改变,即对F-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4.设计合成了2种带有端基炔键的喹啉类偶氮单体,在[Rh(nbd)Cl]2-Et3N催化作用下均聚为含喹啉类偶氮基团的聚炔共轭高分子。利用GPC、FTIR、1H NMR和TGA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聚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溶解性能,易溶于常见有机溶剂如CHCl3、THF、CH2Cl2、DMF、DMSO中,与未取代的聚乙炔相比,含喹啉偶氮基的聚炔共轭高分子衍生物的热稳定性有很大提高。

丁连明[5](2010)在《微乳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多种金属离子》文中指出本文建立了一种以4 -(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为柱前衍生试剂,微乳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e3+、Co2+、Ni2+离子的方法。实验得到的最佳条件是:色谱柱ODS-2 Hypersil(200 mm×4.6 mm),流动相为微乳液[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0.6 g+正丁醇1.3 g+正庚烷0.1 g+水100 g](含20 mmol/L 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甲醇25:75(体积比),在室温条件下,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530 nm。实验结果表明:在微乳液存在的条件下,在确定的最佳柱前衍生条件和色谱测定条件下,Fe3+、Co2+、Ni2+离子配合物在10 min内能够完全分离,灵敏度分别提高了90.38%、45.68%、32.45%。线性范围分别为Fe3+ 0.1μg/mL 1.1μg/mL,Co2+ 0.015μg/mL1.2μg/mL,Ni2+ 0.02μg/mL0.6μg/mL;检出限分别为Fe3+ 23.42μg/L、Co2+ 9.69μg/L、Ni2+10.76μg/L。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和中药样品的分析测定中,相对标准偏差在1.76%3.96%之间,回收率在94.5%101.3%之间;并利用原子吸收光度法对样品进行测定,两种实验方法没有显着性差异。用电导率法结合微乳液的结构理论讨论了含水量、pH值和温度对微乳液的结构的影响,并结合色谱分离条件对3种离子的色谱行为进行了说明。

徐国想,陈文宾,马卫兴,许兴友,林艳[6](2009)在《微乳液介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庚烷和水自制微乳溶液介质中,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与铜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在显色液中铜的质量浓度在0.010 mg/L0.70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铝合金和水样测定的RSD为0.3%1.7%,加标回收率为96.3%104%。

赵宇侠,许兴友,马卫兴[7](2009)在《微乳液介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文中认为对由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正丁醇、正庚烷和水组成的微乳溶液存在下,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与镓(Ⅲ)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9.80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镓(Ⅲ)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25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6×105L.mol-1.cm-1。镓(Ⅲ)量在780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出限(3S/N)为1μg.L-1。方法用于煤和矿石中微量镓的测定,测得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在两实样的基础上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其平均回收率为102.7%。

赵宇侠[8](2008)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金》文中提出本文研究了由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正丁醇、正庚烷和水自制微乳溶液存在下,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MQAPG)与Au(Ⅲ)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Au(Ⅲ)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 10.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Au(Ⅲ)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10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6×105L.mol-1.cm-1。Au(Ⅲ)浓度在0.007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02μg/mL。本法用于金矿石中微量金的测定,回收率在97.4%98.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4%0.70%(n=6)范围内,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相一致。

王诚[9](2007)在《新型荧光试剂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文中认为荧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取样少,简便快速等优点。然而,不少化合物如大多数无机化合物等本身并不发荧光,或者如蛋白质等本身的荧光强度不足以进行荧光分析,致使直接进行荧光检测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荧光分析主要利用待测分子与有机试剂形成的配合物具有荧光特性来进行分析,根据荧光的增强或减弱来测定待测物质的含量。随着荧光分析法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地探索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荧光探针。鉴于此,本论文主要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将具有良好荧光分析性能的荧光基团如8-氨基喹啉、2-氨基吡啶和联苯胺等和具有高灵敏显色性能的三氮烯基团结合在一起,合成了多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新型荧光分析试剂;第二,将合成出来的新型光度试剂进行荧光分析并开展其在金属离子的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成功应用于铅、铁、铜离子的痕量检测。各章内容可归纳如下:第一章:简述了荧光试剂的类别以及荧光特性与试剂结构的关系。对8-氨基喹啉偶氮衍生物和三氮烯类试剂的合成、类别及其分析应用等作了相应的综述。第二章:将8-氨基喹啉和2-氨基吡啶两种具有荧光特性的试剂结合在一起,并引入杂环三氮烯基团,合成了新荧光试剂1-(8-喹啉)-3-(2-吡啶).三氮烯(QPyT)。同时基于其杂环三氮烯基团与铅离子配合后,荧光发生猝灭的原理,建立了QPyT测定铅(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不同水样中铅含量的检测。第三章:用具有优良显色特性的三氮烯基团将具有荧光特性的联苯胺和2-氨基吡啶荧光基团结合在一起,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双(2-吡啶重氮氨基)-联苯(BPDDP)。同时基于其与铁离子配合后,荧光发生猝灭的原理,建立了BPDDP测定铁(Ⅲ)的新型荧光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不同水果中铁含量的检测。第四章:将具有荧光特性的8-氨基喹啉、联苯胺与具有显色特性的三氮烯基团相结合,合成出新型荧光试剂双(8-喹啉重氮氨基)-联苯(BQDADB)。同时基于其与铜离子配合后,荧光发生猝灭的原理,建立了BQDADB测定铜(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不同食品中铜含量的检测。

侯明[10](2007)在《铜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及其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研究了Cu(Ⅱ)-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OP高灵敏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时,Cu(Ⅱ)与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形成的有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12 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7.27×104L/(mol.cm),铜含量在03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络合物组成比为c(Cu(Ⅱ))∶c(PAR)=1∶2.加入抗坏血酸和柠檬酸盐等可消除Fe3+、Co2+、Ni2+等离子的影响.该方法应用于食品、茶叶中微量铜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回收率在96.8%106%.

二、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痕量Cd(Ⅱ)的快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符号表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重金属Cd(Ⅱ)的来源及其危害
    1.2 Cd(Ⅱ)的常规检测方法
        1.2.1 光度法
        1.2.2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1.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1.2.4 电化学法
    1.3 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方法
        1.3.1 酶免疫分析法(ELISA)
        1.3.2 试纸法
        1.3.3 光传感膜法
        1.3.4 PIM基光传感膜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以RhB为显色剂的PIM基光传感膜对Cd(Ⅱ)的快速检测
    2.1 引言
    2.2 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
        2.3.1 PAB-SM的制备及表征
        2.3.2 PAB-SM上 RhB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2.3.3 PAB-SM对 Cd(Ⅱ)的定量检测
        2.3.4 PAB-SM对 Cd(Ⅱ)的选择性及准确性检测研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RhB溶液光度法检测Cd(Ⅱ)的条件优化
        2.4.2 PAB-SM的光谱特征及化学组成
        2.4.3 RhB在 PAB-SM上的吸附行为
        2.4.4 检测条件对PAB-SM检测Cd(Ⅱ)性能的影响
        2.4.5 PAB-SM对 Cd(Ⅱ)的检测范围
        2.4.6 PAB-SM检测Cd(Ⅱ)的选择性及准确性
    2.5 本章小结
3 以PAN为显色剂的PIM基光传感膜对Cd(Ⅱ)的快速检测
    3.1 引言
    3.2 试剂与仪器
    3.3 实验
        3.3.1 PDN-SM的制备及表征
        3.3.2 PDN-SM上 PAN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3.3.3 PDN-SM检测Cd(Ⅱ)的标准曲线建立
        3.3.4 PDN-SM检测Cd(Ⅱ)的选择性及抗干扰性研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DN-SM的理化性质
        3.4.2 PAN在 PD-PIM上的吸附行为
        3.4.3 检测条件对PDN-SM检测Cd(Ⅱ)性能的影响
        3.4.4 PDN-SM对 Cd(Ⅱ)的检测范围
        3.4.5 PDN-SM检测Cd(Ⅱ)的选择性及抗干扰性
        3.4.6 PDN-SM检测Cd(Ⅱ)的准确性
    3.5 本章小结
4 PDN-SM对 Cd(Ⅱ)、Zn(Ⅱ)、Cu(Ⅱ)的选择性检测
    4.1 引言
    4.2 试剂与仪器
    4.3 实验
        4.3.1 PDN-SM对 Zn(Ⅱ)、Cu(Ⅱ)的定量检测
        4.3.2 PDN-SM测定Zn(Ⅱ)、Cu(Ⅱ)时的干扰掩蔽研究
        4.3.3 PDN-SM的再生性及稳定性研究
        4.3.4 冶炼处理废水中Cd(Ⅱ)、Zn(Ⅱ)、Cu(Ⅱ)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检测条件对PDN-SM检测Zn(Ⅱ)、Cu(Ⅱ)性能的影响
        4.4.2 PDN-SM对 Zn(Ⅱ)、Cu(Ⅱ)的检测范围
        4.4.3 PDN-SM检测Zn(Ⅱ)、Cu(Ⅱ)时的抗干扰性研究
        4.4.4 PDN-SM的再生性及稳定性
        4.4.5 冶炼处理废水中Cd(Ⅱ)、Zn(Ⅱ)、Cu(Ⅱ)的测定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PAN/Dz的二元显色型试纸对Cd(Ⅱ)的快速半定量检测
    5.1 引言
    5.2 试剂
    5.3 实验
        5.3.1 PAN显色型试纸的制备
        5.3.2 PAN/Dz二元显色型试纸的制备
        5.3.3 PAN/Dz二元显色型试纸标准比色板制作及应用
        5.3.4 表面活性剂及掩蔽剂的选择
    5.4 结果与讨论
        5.4.1 PAN/Dz二元显色型试纸显色机理
        5.4.2 制备条件对显色型试纸检测Cd(Ⅱ)性能的影响
        5.4.3 检测条件的对显色型试纸测定Cd(Ⅱ)性能的影响
        5.4.4 表面活性剂及掩蔽剂的选择
        5.4.5 标准比色板的制作及其在模拟水样中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性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2)喹啉偶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仅以氮为配位原子的喹啉偶氮类化合物的结构、合成方法及应用状况
2 以氮、氧为配位原子的喹啉偶氮类试剂的结构、合成方法及应用
    2.1 8-羟基喹啉偶氮类化合物
    2.2 偶氮基邻位含有羟基、羧基的喹啉偶氮类化合物
3 结语

(3)2-(2-噻唑偶氮)-5-磺丙氨基苯酚与镍(Ⅱ)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2.2 pH的影响
    2.3 显色剂溶液用量
    2.4 反应时间
    2.5 校准曲线
    2.6 络合物的组成及电性
    2.7 共存离子影响
3 样品分析
    3.1 钢样
    3.2 水样

(4)杂环喹啉类偶氮及其功能化聚炔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杂环偶氮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杂环偶氮类材料的概况
    1.3 杂环偶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4 喹啉类偶氮衍生物材料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课题提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6-位取代喹啉偶氮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
    2.1 前言
    2.2 设计的目标化合物和合成路线
    2.3 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实验及结构分析
    2.4 2-甲基-6-硝基喹啉的优化合成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喹啉偶氮类衍生物的性能与应用研究
    3.1 前言
    3.2 芳胺-喹啉偶氮类衍生物的性能研究
    3.3 酚-喹啉偶氮类衍生物的性能研究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含喹啉偶氮侧链的聚炔高分子材料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致谢

(5)微乳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多种金属离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金属离子分析的意义
    1.2 金属离子分析的方法
        1.2.1 金属离子分析的常规方法
        1.2.2 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1.3 微乳液及其性质
    1.4 微乳液的形成理论
        1.4.1 混合膜理论
        1.4.2 增溶理论
        1.4.3 热力学模型理论
    1.5 微乳液的结构理论
        1.5.1 双重膜理论
        1.5.2 几何排列理论
        1.5.3 R 比理论
    1.6 微乳液的应用
        1.6.1 微乳液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
        1.6.2 微乳液在萃取中的应用
        1.6.3 微乳液在色谱法中的应用
    1.7 课题理论基础、创新及研究内容
        1.7.1 理论基础
        1.7.2 课题创新点
        1.7.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微乳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e~(3+),Co~(2+),Ni~(2+)的研究
    2.1 实验原理
        2.1.1 柱前衍生原理
        2.1.2 色谱分离原理
        2.1.3 微乳液机理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及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柱前衍生条件的确定
        2.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2.4 方法评价
        2.4.1 校准曲线及相关系数
        2.4.2 检出限及精密度
    2.5 共存离子的影响
    2.6 样品分析
        2.6.1 样品预处理
        2.6.2 样品测定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O/W 型微乳液电导率行为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含水量的微乳液电导率值的变化
        3.2.2 不同pH 对电导率的影响
        3.2.3 不同温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微乳液介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曲线
    2.2 体系酸度的影响
    2.3 显色剂用量
    2.4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2.5 试剂加入顺序及显色时间的影响
    2.6 络合物组成
    2.7 共存离子的影响
    2.8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2.9 样品测定
        2.9.1 铝合金样品
        2.9.2 水样

(7)微乳液介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曲线
    2.2 试验条件的选择
        2.2.1 体系酸度
        2.2.2 显色剂用量
        2.2.3 表面活性剂
        2.2.4 试剂加入顺序及显色时间
    2.3 络合物的组成
    2.4 干扰试验
    2.5 工作曲线
    2.6 样品分析
        2.6.1 煤样品
        2.6.2 矿石样品

(8)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金(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曲线
    2.2 体系酸度
    2.3 显色剂用量
    2.4 表面活性剂
    2.5 试剂加入顺序及显色时间
    2.6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2.7 共存离子的影响
    2.8 工作曲线及灵敏度
3 样品分析

(9)新型荧光试剂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荧光特性试剂结构的关系
    1.3 荧光试剂的类别
    1.4 三氮烯类试剂
        1.4.1 三氮烯试剂的类别
        1.4.2 三氮烯类试剂的合成
        1.4.3 三氮烯试剂合成反应条件的探讨
        1.4.4 三氮烯试剂的纯化
        1.4.5 三氮烯类试剂的应用
    1.5 8-氨基喹啉偶氮衍生物
        1.5.1 8-氨基喹啉偶氮衍生物的类别
        1.5.2 8-氨基喹啉偶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1.5.3 8-氨基喹啉偶氮衍生物的应用
    1.6 荧光分析法及光度分析法基本原理
        1.6.1 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1.6.2 荧光增强与荧光猝灭
    1.7 本论文开展的工作
第二章 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2-吡啶)-三氮烯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2 QPyT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QPyT的结构表征
        2.3.2 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3.3 QPyT对Pb~(2+)的荧光响应
        2.3.4 酸度对荧光信号的影响
        2.3.5 荧光试剂浓度的影响
        2.3.6 配合物的组成
        2.3.7 响应曲线
        2.3.8 干扰实验
        2.3.10 小结
第三章 新型荧光试剂双(2-吡啶重氮氨基)-联苯的合成及分析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BPDDP的合成
        3.2.3 实验方法
        3.2.4 水果样品中铁离子的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BPDDP的结构表征
        3.3.2 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3.3.3 BPDDP对Fe~(3+)的荧光响应与测量原理
        3.3.4 Fe~(3+)的测定范围及络合物组成比的确定
        3.3.5 Fe~(3+)对BPDDP的荧光猝灭
        3.3.6 酸度对荧光信号的影响
        3.3.7 荧光试剂用量的影响
        3.3.8 干扰实验
        3.3.9 样品检测
        3.3.10 小结
第四章 新型光度试剂双(8-喹啉重氮氨基)-联苯的合成及分析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BQDADB的合成
        4.2.3 实验方法
        4.2.4 食品样品中铜离子的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QDADB的结构表征
        4.3.2 合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4.3.3 荧光光谱
        4.3.4 Cu~(2+)的测定范围及络合物组成比的确定
        4.3.5 酸度对荧光信号的影响
        4.3.6 试剂浓度的影响
        4.3.7 干扰实验
        4.3.8 样品检测
        4.3.9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铜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及其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2.2 缓冲介质及酸度的影响
    2.3 显色剂的影响
    2.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浓度影响
    2.5 显色时间及稳定性
    2.6 工作曲线、灵敏度和精密度
    2.7 配合物组成
    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3 分析应用
    3.1 样品的预处理
    3.2 样品中钴含量的测定
4 结论

四、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痕量Cd(Ⅱ)的快速检测研究[D]. 江晓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2]喹啉偶氮类试剂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的应用[J]. 姜红,于秀兰. 湿法冶金, 2019(02)
  • [3]2-(2-噻唑偶氮)-5-磺丙氨基苯酚与镍(Ⅱ)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J]. 马卫兴,章婷婷,刘英红,周亚文,何广洲. 冶金分析, 2010(02)
  • [4]杂环喹啉类偶氮及其功能化聚炔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陈玉风. 东华大学, 2010(05)
  • [5]微乳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多种金属离子[D]. 丁连明. 沈阳理工大学, 2010(02)
  • [6]微乳液介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J]. 徐国想,陈文宾,马卫兴,许兴友,林艳.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9(02)
  • [7]微乳液介质-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镓(Ⅲ)[J]. 赵宇侠,许兴友,马卫兴.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9(04)
  • [8]4-(6-甲氧基-8-喹啉偶氮)-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金[J]. 赵宇侠. 冶金分析, 2008(07)
  • [9]新型荧光试剂的合成及其分析应用[D]. 王诚. 南昌大学, 2007(06)
  • [10]铜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及其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J]. 侯明.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7(04)

标签:;  ;  ;  ;  ;  

4-(6-Methoxy-8-quinolineazo)-间苯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