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

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

一、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李佶隆[1](2021)在《过瘤胃亮氨酸对山羊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影响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淀粉是高产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摄入的淀粉大部分在瘤胃中被微生物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其中的丙酸被吸收后经过肝脏糖异生为葡萄糖,另一部分经过瘤胃到达小肠被直接消化成葡萄糖。淀粉在小肠中消化的能量利用效率远远高于在瘤胃中降解,同时过多的淀粉在瘤胃中降解容易造成瘤胃酸中毒等代谢性疾病,使更多淀粉在小肠中消化是既能量高效又健康的营养调控手段。但是,淀粉在反刍动物小肠中的消化又受到胰腺α-淀粉酶分泌不足的限制。本课题组对小肠插管手术奶牛和奶山羊的研究表明,功能性氨基酸(亮氨酸)可刺激成年牛羊胰腺α-淀粉酶分泌和幼年牛羊胰腺发育,但是生产实践中亮氨酸是否能有效促进胰酶分泌,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率以及亮氨酸促进胰酶分泌的机理也需进一步探索。为避免手术对试验动物损伤可能造成的试验误差,本研究给青年奶山羊通过添加过瘤胃亮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检测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小肠淀粉消化率、胰腺和小肠食糜消化酶活性等指标,综合评价过瘤胃亮氨酸对奶山羊小肠淀粉消化的影响,并比较亮氨酸与赖氨酸调控小肠淀粉消化和胰酶分泌机理的差异,明确亮氨酸调控胰酶分泌的机理,为功能性氨基酸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1过瘤胃亮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对青年奶山羊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小肠淀粉消化的影响选取1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关中奶山羊公羊,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过瘤胃亮氨酸组(RP-Leu):基础日粮+17.45 g/d RP-Leu(实际到达小肠9 g/d Leu);过瘤胃赖氨酸组(RP-Lys):基础日粮+28.94 g/d RP-Lys(实际到达小肠9 g/d Lys)。预饲期14 d,正试期49 d,于正试期第1 d和49 d测量体重,第49 d晨饲后2 h颈静脉采血,晨饲后4 h采集瘤胃液,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RP-Leu可显着提高奶山羊体增重(P<0.05)和血液甘油三酯浓度(P<0.05),趋于提高血浆胰岛素浓度(P<0.10),对胴体重、血液其他指标、小肠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Lys显着升高血液甘油三酯浓度(P<0.05),对其他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2个添加组之间上述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2过瘤胃亮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对奶山羊食糜酶活、胰腺发育和胰腺消化酶表达调控试验1发现,添加RP-Leu虽未显着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但是数值上有所提升,奶山羊体增重显着增高。本试验拟从分子机制层面研究亮氨酸和赖氨酸可能对胰酶分泌、胰腺发育和小肠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正试期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奶山羊进行屠宰,采集胰腺和小肠食糜样品,利用试剂盒测定胰腺和小肠食糜中消化酶活,用定量PCR检测胰腺α-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以及小肠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GLUT2)的m RNA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mTOR通路下游关键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Leu可显着提高十二指肠食糜α-淀粉酶活性(P<0.05),趋于增加胰腺蛋白4EBP1的磷酸化水平(P<0.10)和胰腺中胰蛋白酶活性(P<0.10),对小肠食糜胰蛋白酶活、食糜脂肪酶活、胰腺发育、胰腺消化酶m RNA表达、小肠葡萄糖转运蛋白m RNA表达和胰腺S6K1磷酸化水平无显着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Lys对上述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本研究表明,亮氨酸作为信号分子激活胰腺组织mTOR通路,促进α-淀粉酶活性,从而改善青年奶山羊小肠淀粉消化,提高生长性能。赖氨酸不具有刺激胰腺功能的作用。

赵芳芳[2](2021)在《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提出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集约化条件下反刍动物常见的营养代谢病,通常以高精料状态下大量淀粉在瘤胃的快速发酵导致的瘤胃pH快速下降为诱因,同时伴随着消化道微生物区系平衡受到破坏,瘤胃内细菌异常代谢产物增加,进而造成机体的炎症反应。在生产上,SARA不仅伴随许多营养代谢病,危害动物健康,而且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在如何利用添加外源物质防控SARA发生方面,前人做了大量研究。本研究从谷物原料预处理的角度出发,通过体外试验筛选出具有缓解SARA潜力的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原料的方法,然后通过体内试验从消化道微生物层次和机体代谢层次阐明该处理是否可以预防SARA及其作用机制,全文分3个部分。试验一、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原料缓解体外模拟瘤胃酸中毒的参数筛选和效果研究本部分旨在筛选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原料的适宜浓度、时间和温度参数,为后续动物试验提供基础。本试验中玉米的处理方式和因素如下:玉米样品粉碎后过2 mm筛;处理因素包括单宁酸浓度(0、1.5%、2.5%和3.5%)、浸泡时间(12 h、24 h和48 h)及处理温度(25℃和55℃)。粉碎的玉米在室温或55℃条件下,分别用0、1.5%、2.5%和3.5%的单宁酸水溶液等体积1:1(wt/vol)浸泡12、24或48小时。浸泡处理结束后,样品在室温下干燥用于体外批次培养。体外试验共分为三部分:首先,研究了单宁酸预处理的3个因素对体外瘤胃液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体外批次培养的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8:2,时间为24小时。结果表明:以单宁酸浓度为主效应时,1.5%、2.5%和3.5%的单宁酸预处理玉米组体外瘤胃发酵液的pH值、乙酸的摩尔比例显着升高(P<0.05),同时丁酸的摩尔比例显着降低(P<0.05)。与水处理组相比,在2.5%和3.5%的单宁酸预处理玉米组体外瘤胃发酵液中总挥发脂肪酸(TVFA)浓度显着降低(P<0.05)。以浸泡时间为主效应时,浸泡12 h发酵液的pH值显着高于24 h和48 h,乳酸浓度显着低于24 h和48 h(P<0.05)。以浸泡温度为主效应时,各组间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两因素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单宁酸浓度和浸泡时间对体外瘤胃发酵液的pH值、丁酸的摩尔比例和乳酸浓度存在互作效应。在2.5%和3.5%的单宁酸溶液中浸泡12小时的玉米配制的底物组体外瘤胃发酵液的pH值最高,两组间的pH值差异不显着(P>0.05)。与水处理组相比,单宁酸预处理玉米组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丁酸的摩尔比例显着降低(P<0.05)。水浸泡12小时的玉米配制的底物组和1.5%单宁酸溶液中浸泡48小时的玉米配制的底物组体外瘤胃发酵液中的乳酸浓度最低,但其发酵液中乳酸浓度与在2.5%单宁酸溶液中浸泡12小时的玉米配制的底物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因素互作效应分析未发现3个处理因素间存在互作效应(P>0.05)。其次,测定了单宁酸预处理对玉米中淀粉的瘤胃降解参数及玉米经瘤胃原位降解后残余淀粉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单宁酸预处理显着降低了淀粉的瘤胃慢速降解部分和有效降解率(P<0.05)。水处理和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在发酵2h后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淀粉颗粒外观基本无差异。然而,从发酵12 h和24 h的扫描电镜结果能够发现,与水处理相比,单宁酸处理玉米组淀粉颗粒表面的孔洞稀疏。最后,检测了在2.5%单宁酸溶液中浸泡12小时的玉米配制的底物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及其代谢途径的变化。结果显示:单宁酸预处理组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着低于水处理组(P<0.05),反之,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水预处理组(P<0.05)。其它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各处理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水处理组中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R-7group),瘤 胃 球 菌 科 NK4A214 群(RuminococcaceaeNK4A214group),瘤胃球菌属2(Ruminococcus2)和未分类梭菌属(unclassifiedoClostridiales)的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单宁酸预处理组(P<0.05)。反之,水处理组中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RC9gutgroup)、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Quinella的相对丰度显着低于单宁酸预处理组(P<0.05)。PICRUSt(KEGG Level3)分析结果显示:与水处理组相比,单宁酸预处理组丙酮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戊糖磷酸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转化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氨基酸代谢方面,与水处理组相比,单宁酸预处理组赖氨酸的生物合成减弱,苯丙氨酸代谢增强(P<0.05)。总之,通过本试验研究表明2.5%的单宁酸预处理可以提高玉米原料中淀粉的瘤胃降解抗性,减弱微生物区系中丙酮酸代谢,进而降低瘤胃微生物区系产生的VFA浓度,并提高体外瘤胃液的pH值。试验二、饲喂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细菌菌群及粪便特征的影响本部分旨在从活体动物瘤胃微生物层次解析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高精料日粮诱发SARA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12只平均体重为30.25 ± 1.36 kg的波尔山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HG)和试验组(TA),每个处理6只重复。不同处理组的基础饲粮组成相同,精粗比均为65:35,对照组(HG)日粮中使用的玉米为水浸泡12小时,而试验组(TA)的玉米为2.5%单宁酸浸泡12小时。试验期共24 d,其中第24 d采集瘤胃液样本,最后一周采集粪便样本。试验结果表明:单宁酸预处理玉米组山羊瘤胃pH值的平均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TA组山羊瘤胃液中TVFA浓度、丁酸的摩尔比例显着降低(P<0.05),而乙酸的摩尔比例和乙丙比值显着升高(P<0.05),两组间丙酸的摩尔比例、戊酸的摩尔比例、异丁酸的摩尔比例、异戊酸的摩尔比例无显着差异(P>0.05)。与HG组相比,TA组山羊瘤胃液中LPS、氨态氮和乳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与HG组相比,TA组山羊瘤胃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 7.76%,拟杆菌门升高了 7.75%;TA组山羊瘤胃内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毛螺菌科 NK3A20 类群(LachnospiraceaeNK3A20group)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0.05);魏斯氏菌属(Weiss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Acetitomaculum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P<0.05)。采用荧光定量PCR进一步对瘤胃液中主要的乳酸产生菌和代谢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饲喂单宁酸预处理玉米配制的高精料饲粮的山羊瘤胃内牛链球菌的相对数量显着低于HG组(P<0.05);而两组山羊的瘤胃液中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相对数量无显着变化(P>0.05)。随后,测定了单宁酸预处理淀粉对瘤胃牛链球菌产酸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以单宁酸预处理淀粉为底物的牛链球菌代谢产生总酸的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牛链球菌代谢产生的乳酸和甲酸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中乳酸、甲酸和乙酸占总酸的比例差异不显着,发酵模式未发生变化(P>0.05)。饲喂单宁酸预处理玉米配制的高精料饲粮的山羊粪便pH值、LPS浓度、淀粉含量、淀粉的表观消化率、TVFA浓度及各挥发性脂肪酸的摩尔比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山羊粪便中的优势菌均为厚壁菌门(61.55%、65.87%)、拟杆菌门(25.31%、24.19%)。在属水平上,饲喂不同处理玉米配制的高精料饲粮对山羊粪便细菌菌群多样性未产生显着影响(P>0.05)。与HG组相比,TA组山羊粪便中OscillospiracaeNK4A214group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0.05),其它菌属的相对丰度无显着变化(P>0.05)。试验三、饲喂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机体代谢组的影响本部分旨在通过机体代谢层次探究单宁酸预处理玉米配制的高精料饲粮对山羊瘤胃微生物代谢和血清代谢库的调控及其对SARA诱发炎症的缓解作用。试验设计与试验二相同,于试验期的第24 d采集瘤胃液样本和血液样本。瘤胃液的代谢组分析筛选出了 30个差异代谢产物。与HG组相比,TA组山羊瘤胃中碳水化合物及其相关代谢产物中D-海藻糖、D-阿洛糖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氨基酸及其相关代谢物L-丙氨酸、L-谷氨酸、瓜氨酸、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在维生素代谢方面,烟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此外,瘤胃液中尿素含量显着降低(P<0.05)。血清的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阳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38个差异代谢产物,阴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64个差异代谢产物。与HG组相比,TA组山羊血清中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产物N-乙酰-L-组氨酸和L-3-甲基组氨酸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蛋氨酸和胆碱显着升高(P<0.05)。此外,与HG组相比,TA组山羊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1β和LPS浓度显着降低(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试验结合扫描电镜和淀粉的瘤胃降解参数的测定,筛选出具有缓解SARA潜力的单宁酸预处理玉米的最优参数。然后,通过动物饲养试验从微生物层次及机体代谢层次探究了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采食高精料日粮山羊瘤胃代谢的调控及机体炎症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显示,2.5%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原料可通过增强玉米的瘤胃降解抗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SARA的发生。

李国栋[3](2020)在《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对后备牛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表明,一些氨基酸有代谢调控作用,在反刍动物日粮中以过瘤胃保护形式添加这些氨基酸,可以适当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在不影响生产性能的同时,提高日粮氮转化效率和减少粪尿氮排放。目前为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泌乳奶牛,在后备牛上的研究很少。研究低蛋白日粮+代谢调控氨基酸在后备奶牛上应用的可行性,是本课题的目的。本研究以7月龄荷斯坦后备母牛作为试验动物,观察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保护蛋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RPMet,RPLeu,RPIle)对后备牛生长、消化、血液生化指标及氮平衡的影响。40头7月龄后备母牛,平均日龄为211.5±1.5d,初始体重219.6±5.8kg;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体重、日龄相近原则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8头。试验处理为:高蛋白正对照组,日粮CP含量14.6%(HP);低蛋白负对照组,日粮CP含量11.6%(LP);低蛋白日粮+RPMet(LP+M);低蛋白日粮+RPLeu和RPIle(LP+IL);低蛋白日粮+RPMet、RPIle和RPLeu(LP+MIL)。各试验处理日粮能量含量相近。试验共进行70d,其中预饲期10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第30、60d测定的体高、体斜长及第30d测定的胸围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第60d测定胸围,LP+MIL与HP、LP+M组差异不显着(P>0.05),且显着高于LP组(P<0.05)。体重在各时期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160d平均日增重,HP与LP+MIL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且均显着高于LP组(P<0.05)。LP+MIL组的每千克增重消耗蛋白量在30d与60d均较低。试验处理对血清甘油三酯、白蛋白、总蛋白、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催乳素、生长激素、孕酮、雌二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均不显着(P>0.05)。血清尿素含量在第30d时HP组极显着高于其它各组(P<0.01),而当第60d时,HP组与LP+IL组、LP+MIL无显着差异(P>0.05)。血清胰高血糖素含量,第30d,LP+MIL组极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1),而随着饲喂时间延长至60d,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数值上LP+MIL组仍有着较低水平。胰岛素含量在第30d时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第60d时LP+MIL组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1)。试验处理不影响干物质、粗脂肪和能量摄入量,不影响粪中的DM、CP、ADF、NDF的含量与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蛋白摄入量随日粮蛋白水平降低而降低;NDF采食量在第30d时组间有差异的趋势(0.05<P<0.1),在第60d时,LP组NDF采食量与摄入N极显着低于其余组(P<0.01)。第30d时,尿N排泄量HP组有着较高水平(P<0.01),然而第60d时组间无差异(P>0.05)。尿N比摄入N,第30d时LP组有低于HP、IL+M的趋势(0.05<P<0.1),其数值上低于LP+IL、LP+MIL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第60d组间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消化N的量,在第30d时HP组极显着高于其余组(P<0.01),然而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在第60d时HP组与LP+MIL组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以过瘤胃保护形式添加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适当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后不影响生长性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日粮氮转化效率和减少粪尿氮排放,并且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可以显着提高ADG,改善机体血糖水平、提高血清胰岛素含量。

屈博[4](2020)在《日粮添加过瘤胃亮氨酸对青年关中奶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羊乳制品消费逐年攀升,推动了奶山羊养殖、羊奶加工、饲料生产等产业的升级。同时,奶山羊的饲养也面临着饲养管理粗放、饲料转化率低、生产效率较差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我国奶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日粮能量不足严重影响奶山羊的生产效率。淀粉可有效提高日粮能量浓度,是奶山羊主要的能量来源,理论上讲,饲粮淀粉在小肠中消化的能量利用率远高于淀粉在瘤胃中降解。但是,过瘤胃淀粉在小肠中的消化率却不足70%。因此,改善小肠淀粉消化能力,是提升奶山羊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日粮添加过瘤胃亮氨酸(RP-Leu)可显着促进反刍动物胰腺淀粉酶的合成与分泌,改善小肠淀粉的消化能力。本试验给青年关中奶山羊添加RP-Leu或过瘤胃赖氨酸(RP-Lys),通过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代谢等指标,比较RP-Leu与RP-Lys对小肠淀粉利用能力影响的差异,为反刍动物合理应用RP-Leu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将18只健康、年龄、体重和采食量相近的青年关中奶山羊,随机均分为三个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RP-Lys组(基础日粮添加28.94 g/只/天RP-Lys)和RP-Leu组(基础日粮添加17.45 g/只/天RP-Leu)。试验周期为55 d,前10 d为预试期。于试验第1 d、15 d、30 d、45 d测量体重和体尺,第45 d采集瘤胃液和血液样品,检测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液指标。试验结果显示,添加RP-Leu显着降低关中奶山羊采食量,提高体增重,改善料重比(P<0.05);添加RP-Lys显着提高血浆总胆固醇,降低料重比和采食量(P<0.05),但不影响体增重(P>0.05)。RP-Leu组体增重显着高于RP-Lys组(P<0.05),但二者采食量、料重比、血液总胆固醇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添加RP-Leu或RP-Lys不影响体尺指标,瘤胃发酵参数,血液葡萄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尿素和白蛋白水平(P>0.05)。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RP-Leu可提高青年关中奶山羊体增重、饲料转化率;添加RP-Leu、RP-Lys对青年关中奶山羊体尺指标、瘤胃发酵、血液生化指标无影响;在本研究的添加水平和采样时间点,尚未证明添加RP-Leu可特异性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

梁高沣[5](2020)在《日粮RDS对青年奶山羊屠宰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能氮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奶畜生产性能不断提高,在生产中常提高日粮淀粉水平来满足高产奶畜的能量需求。淀粉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反刍动物对淀粉的利用效率是淀粉消化程度与降解位点共同作用的结果。小肠对淀粉的利用效率高于瘤胃,适度提高过瘤胃淀粉含量,增加小肠淀粉消化利用,有助于提高奶畜的生产性能和淀粉利用效率。因此,调控日粮淀粉的瘤胃降解率,对提高淀粉的供能效率和机体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用粉碎和整粒玉米构建高低2种RDS水平日粮,调控淀粉的瘤胃降解率,研究不同RDS水平对6、10月龄青年奶山羊屠宰性能、肠道食糜营养物质含量和能氮代谢的影响,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日粮RDS对奶山羊屠宰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32只健康、体况相近(体重13.6±0.23 kg、3月龄)的断奶羔羊,随机分为2组,即低瘤胃可降解淀粉(LRDS,整粒玉米)组和高瘤胃可降解淀粉(HRDS,粉碎玉米)组,每组16只羊,日粮组成与基本营养成分均一致。预饲期1周,试验期28周(3-10月龄)。在6月龄、10月龄每组各屠宰8只羊,一共屠宰32只羊。屠宰取小肠、大肠肠段食糜,测定其中营养物质含量。试验结果发现:LRDS提升了6月龄奶山羊的净肉率和肉骨比(P<0.05),提高了6、10月龄奶山羊的胴体净肉率(P<0.05)。LRDS还提高了6月龄奶山羊头加蹄重以及10月龄奶山羊胃肠道占比(P<0.05)。日粮RDS对10月龄奶山羊的淀粉全肠道表观消化率均无显着性影响(P>0.05),LRDS提高了6月龄奶山羊大肠食糜中NDF和ADF的含量(P<0.05)。试验二日粮RDS对奶山羊能氮代谢的影响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将10月龄待屠宰羊移入代谢笼中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适应期3天,采样期3天。采用全收粪收尿法,收集采样期的粪尿,分别混匀后记录质量和体积,用10%H2SO4固定。对每只羊的组织器官、肌肉脂肪等分别称重和取样,以测定所含粗蛋白含量。试验结果发现:日粮RDS水平对10月龄奶山羊能量代谢和氮代谢均没有影响(P>0.05),LRDS提高了10月龄奶山羊肌肉沉积蛋白含量(P<0.05),对组织器官蛋白沉积没有差异(P>0.05)。本试验发现,日粮RDS对能氮代谢无显着性影响,但LRDS能够提高10月龄奶山羊肌肉沉积蛋白含量。综上所述,日粮营养水平一致的前提下,适当降低RDS水平,可提高6、10月龄奶山羊胴体净肉率,并提高10月龄奶山羊肌肉蛋白沉积,改善氨基酸平衡,提高奶山羊的生产性能。

任豪[6](2020)在《亮氨酸对荷斯坦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利用的影响及机制》文中认为淀粉作为反刍动物重要能量来源,在保证动物高效发挥生产性能中扮演关键角色。淀粉在瘤胃降解与小肠消化为机体提供的能量效率不同,后种方式更高效。过多淀粉在瘤胃内降解会引发动物发生亚临床酸中毒等代谢性疾病,更多的淀粉在小肠内消化利用既可保证瘤胃健康和高效发酵,又可提高饲料能量价值。但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率受限,平均为60%,胰腺α-淀粉酶分泌不足是限制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的首要因素。研究表明,亮氨酸可刺激成年反刍动物胰腺α-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以及幼龄反刍动物胰腺发育。但实践生产中亮氨酸是否可提高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利用,以及亮氨酸调控胰腺酶分泌的机理也需进一步研究。前期监测反刍动物胰腺淀粉酶分泌和酶活的试验均以消化道瘘管手术动物为模型,胰腺或小肠手术插管影响胰腺功能和动物健康,如何排除手术干扰并评估小肠淀粉消化率也亟需解决。由于底物诱导效应,十二指肠淀粉流量影响胰腺α-淀粉酶分泌,不同十二指肠淀粉流量情况下亮氨酸作用效果如何?因此,本研究给荷斯坦青年牛添加过瘤胃亮氨酸,通过血液葡萄糖水平、淀粉全肠道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粪便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组成等指标,综合评估过瘤胃亮氨酸对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率的影响,建立亮氨酸提高小肠淀粉消化利用和小肠消化淀粉量间的关系,并比较过瘤胃亮氨酸与过瘤胃赖氨酸在调控小肠淀粉消化利用、促进胰腺腺泡细胞α-淀粉酶合成的分子机理层面差异,明确亮氨酸调控胰酶分泌的作用机理,为利用氨基酸营养调控手段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饲料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试验一过瘤胃亮氨酸对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利用的影响试验选取14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青年牛,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过瘤胃亮氨酸(RP-Leu)添加组:基础日粮+36 g/d RP-Leu。试验期4wk,最后一周为采样期。采样期收集瘤胃液、粪便和血液样品,检测瘤胃和粪便发酵参数、血液生化指标,利用16S r RNA测序技术检测粪便微生物区系组成。结果表明,添加RP-Leu对青年牛干物质采食量、全肠道淀粉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均无影响(P>0.05),显着提高血液葡萄糖水平和粪便p H值(P<0.05),并降低粪便挥发性脂肪酸中丙酸的摩尔百分比(P<0.05)。RP-Leu改变粪便微生物区系的结构,提高纤维降解菌属(Pseudobutyrivibrio、Butyrivibrio、Ruminiclostridium_5和Lachnos piraceae_NK3A20_group)的相对丰度,并降低淀粉降解菌属(Faec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两组间到达小肠降解的淀粉量相同,添加RP-Leu组大肠淀粉发酵量减少,外源吸收葡萄糖量升高,说明添加RP-Leu提高小肠的淀粉消化量。试验二过瘤胃亮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对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利用的差异研究试验一表明,过瘤胃亮氨酸可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为区分亮氨酸是通过信号分子还是蛋白质合成底物方式发挥主要作用,本试验以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白质合成底物)作为对照,探究亮氨酸与赖氨酸对小肠淀粉消化利用是否存在差异。试验选用15头健康、体重相近荷斯坦青年牛,随机等分为三组:(1)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RP-Leu添加组:基础日粮+36 g/d RP-Leu;(3)过瘤胃赖氨酸(RP-Lys)添加组:基础日粮+56 g/d RP-Lys。试验周期4 wk,最后一周为采样期。收集瘤胃液、粪便和血液样品,主要检测瘤胃和粪便发酵参数、血液生化指标,利用16S r RNA测序技术检测粪便微生物区系组成。试验结果显示,添加RP-Leu或RP-Lys不影响干物质采食量、全肠道淀粉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P>0.05)。添加RP-Leu提高血液葡萄糖水平和粪便p H值,降低粪便中丙酸的摩尔百分比(P<0.05),而添加RP-Lys无此影响。与RP-Lys添加组和对照组相比,添加RP-Leu提高粪便纤维降解菌科(Ruminococcaceae和Bacteroidales_BS11_gut_group)的相对丰度(P<0.05),而RP-Lys添加组与对照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RP-Leu可提高小肠淀粉消化利用,RP-Lys并无此效果,说明两种氨基酸在调控小肠淀粉消化利用上存在差异。试验三亮氨酸和赖氨酸调控犊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合成分泌的分子机制在试验二的基础上,本研究拟从分子机制层面研究亮氨酸与赖氨酸影响胰腺淀粉酶合成和分泌。以新生奶公犊牛胰腺腺泡细胞为模型,分别设置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组、0.45、0.90、3.60和7.20 m M六个亮氨酸处理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0.50、1.00、4.00和8.00 m M六个赖氨酸处理组,处理时间60 min。收集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利用试剂盒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酶活和关键蛋白因子磷酸化水平。试验结果显示,3.6 m M亮氨酸水平显着提高胰腺腺泡细胞α-淀粉酶活性和m TOR通路关键蛋白因子p70S6K和4EBP1磷酸化水平(P<0.05),而在本试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添加赖氨酸对胰腺腺泡细胞α-淀粉酶活性和m TOR通路关键蛋白因子无影响(P>0.05)。因此,亮氨酸作为信号分子激活m TOR通路,促进蛋白质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提高α-淀粉酶的合成分泌能力。试验四不同过瘤胃淀粉水平添加过瘤胃亮氨酸对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影响基于上述三个试验,亮氨酸以信号分子形式促进胰腺α-淀粉酶的合成分泌并提高小肠对淀粉的消化利用,但根据底物酶学原理,十二指肠淀粉流量影响胰腺α-淀粉酶的分泌,本试验拟探究过瘤胃淀粉水平与亮氨酸作用效果间的交互作用。试验选用12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青年牛,采用2×2双因素前后交叉试验设计:两因素分别为RP-Leu(0或36 g/d)和过瘤胃淀粉(rumen-escape starch,RES)水平(高过瘤胃淀粉(H-RES)或低过瘤胃淀粉(L-RES))。按照体重相近原则将动物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3头。试验交叉进行两期,每期试验周期4 wk,最后一周为采样期。收集瘤胃液、粪便和血液样品,检测瘤胃和粪便发酵参数、血液生化指标,并利用16S r RNA测序技术检测粪便微生物区系组成。试验结果显示,L-RES显着提高荷斯坦青年牛全肠道淀粉消化率,增加瘤胃中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丙酸的摩尔百分比,并分别降低和提高粪便中丁酸和乙酸的摩尔百分比(P<0.05),趋于降低粪便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6)。L-RES日粮可增加粪便中纤维降解菌(Bacteroidetes、Spirochaetae和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降低淀粉降解菌(Succinivibrionaceae、Succinivibrio、Prevotellaceae_UCG-003和Clostridiaceae_1)的相对丰度(P<0.05),而对血液葡萄糖水平无影响(P>0.05)。添加RP-Leu对全肠道淀粉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无影响(P>0.05),但可提高血液葡萄糖水平(P<0.05),在L-RES组和H-RES组血糖提升幅度分别为12.5%和19.8%。RP-Leu添加组粪便中丁酸摩尔百分比显着下降(P<0.05),在L-RES和H-RES组粪便中丁酸的摩尔百分比分别降低12.33%和23.85%。RP-Leu可提高粪便中纤维降解菌相对丰度(P<0.05)。RP-Leu和RES在粪便丁酸摩尔百分比和纤维类降解菌(Bacteroidaceae和Ruminococcaceae UCG-005)上存在正向交互作用(P<0.05),。因此,RP-Leu可提高小肠淀粉消化利用,且RES与RP-Leu在提高小肠淀粉消化利用方面存在交互作用。在本试验淀粉水平内,RES水平越高,RP-Leu提高小肠淀粉消化利用的效果越强。本研究表明,亮氨酸以信号分子形式激活m TOR信号通路,促进胰腺α-淀粉酶合成分泌,提高荷斯坦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利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十二指肠内淀粉流量越高,亮氨酸提高淀粉消化利用的作用效果越显着。

梁子琦[7](2020)在《日粮RDS对青年奶山羊糖脂代谢和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淀粉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能量来源,调控淀粉的消化位点能够影响反刍动物对淀粉的利用效率。淀粉在反刍动物瘤胃中被降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在小肠中酶解为葡萄糖,前者能量利用效率是后者的70%左右。适度降低瘤胃可降解淀粉(RDS)含量,增加小肠淀粉消化量,有助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促进反刍动物生长发育,但其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葡萄糖水平能够通过AMPK通路在多层面调节蛋白质翻译过程以维持能量平衡。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日粮RDS的水平可提高青年奶山羊的平均日增重,但不影响奶山羊能量代谢。本试验假设适当降低日粮RDS水平,通过增加淀粉进入小肠的含量提高血液葡萄糖浓度,进一步通过调控AMPK通路影响反刍动物机体的糖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促进青年奶山羊的生长发育。本试验将32只健康(体重13.6±0.23 kg,3月龄)的萨能奶山羊随机分配到LRDS与HRDS组(n=16),分别饲喂低RDS(LRDS)与高RDS(HRDS)全混合日粮,RDS的水平通过粉碎、整粒玉米调控。预饲期1周,试验期28周。奶山羊全期自由饮水。在试验期第11周及27周晨饲前采集奶山羊的颈静脉血。于试验期第12周及28周进分别进行屠宰,每组各屠宰8只,采集肝脏、骨骼肌以及脂肪组织等样品。结果如下:1.与HRDS相比,LRDS显着提高了6月龄和10月龄奶山羊的胴体净肉率和6月龄奶山羊的净肉率(P<0.05),趋于提高10月龄奶山羊的净肉率(P=0.073);LRDS显着抑制了6月龄奶山羊肝脏GYS1的表达(P<0.05),RDS对6月龄与10月龄奶山羊肝脏糖脂代谢过程中的其他关键酶的表达无显着影响(P>0.05),对肝脏AMPK的磷酸化水平无显着影响。2.RDS对6月龄奶山羊脂肪组织AMPK磷酸化水平以及脂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无显着影响(P>0.05);LRDS显着抑制了10月龄奶山羊脂肪组织AMPK磷酸化水平(P<0.05),并提高了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降低RDS能够通过AMPK通路调控10月龄羊脂肪合成。3.RDS对6月龄奶山羊骨骼肌粗蛋白浓度、AMPK以及S6K的磷酸化水平无显着影响(P>0.05),但是LRDS趋于降低骨骼肌氨基酸分解基因GLDH的表达(P=0.056)。LRDS提高了10月龄奶山羊骨骼肌粗蛋白的浓度(P<0.05),降低了晨饲前血液总氨基酸的浓度(P<0.05),抑制了10月龄奶山羊骨骼肌AMPK和GCN2下游靶蛋白e IF2α的磷酸化(P<0.05),并促进了骨骼肌m TORC1下游靶蛋白S6K的磷酸化(P<0.05)。另外,LRDS还促进了10月龄奶山羊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载体4以及支链氨基酸转运载体LAT1的配体4F2hc的表达,对GLDH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P>0.05)。降低RDS能够通过AMPK-m TOR-S6K通路和GCN2-e IF2α通路调控骨骼肌蛋白质合成。RDS可能通过调控骨骼肌肌肉的降解影响6月龄的奶山羊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综上所述,适当降低RDS可促进奶山羊脂肪合成和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有利于生长发育。

孙雅璐[8](2020)在《蛋氨酸、赖氨酸补饲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日粮蛋白水平是制约泌乳反刍动物乳产量及乳蛋白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低下,大量日粮氮不能被机体利用而随粪尿排出体外,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降低日粮蛋白水平是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导致泌乳性能降低。因此,如何在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的同时兼顾其泌乳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在低蛋白日粮情况下分别补饲过瘤胃蛋氨酸(Rumen-protected methionine,RPMet)、过瘤胃赖氨酸(Rumen-protected lysine,RPLys),以期探明其对泌乳后期奶山羊泌乳性能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从产奶量、乳成分、泌乳相关基因表达、瘤胃液指标、表观消化率、氨基酸(Amino acid,AA)利用以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等角度分别探讨了蛋氨酸、赖氨酸对泌乳后期奶山羊的生产性能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将为RPMet、RPLys在奶山羊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低蛋白日粮补饲蛋氨酸对奶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共选取30头泌乳天数相近、状态良好的奶山羊。根据其胎次、产奶量、体重,完全随机区组分为以下3组进行试验:对照组,饲喂符合NRC标准代谢蛋白(Metabolicprotein,MP)的基础日粮(C组,n=10);缺乏组,饲喂MP为对照日粮88%水平的缺乏日粮(D组,n=10);过瘤胃蛋氨酸组,在缺乏日粮基础上每头奶山羊每天补饲1 g过瘤胃蛋氨酸(DM组,n=10)。试验周期为7周,前2周为适应期,后5周为正试期。正试期间,粪样于第一、三周采集,瘤胃液及血液于第二、四周采集。采食量于第一、三周各测定一次,每次连续测定两天。产奶量于每周最后两天测定,同时收集乳样用于乳成分分析。正试第五周,每组随机选取4只奶山羊进行活体采样,采集其右侧乳腺用于后续泌乳相关基因及AA转运载体mmRNA丰度测定。结果发现,各处理组间的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均无显着差异,但DM组的乳产量、能量矫正乳、4%脂肪矫正乳产量均显着高于D组(P<0.05)。DM组的乳蛋白产量、乳糖产量以及乳糖含量也显着高于D组(P<0.05)。DM组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CSN1S1、CSN2、CSN3、LTF及乳脂分泌相关基因BTN1A1、XDH、ADFR的mRNA丰度较C组均显着上调(P<0.05)。同时,DM组的饲料转化率、氮转化率显着高于C组(P<0.05)。DM组乳中水解的蛋氨酸、脯氨酸浓度较C组均显着提高(P=0.04,P=0.001)。此外,DM 组 AA 转运载体SLC1A1、SLC1A4、SLC43A1的mRNA丰度较C组也显着上调(P<0.05)。总之,低蛋白日粮基础上补饲RPMet不仅提高了奶山羊的日粮氮利用水平,增强了乳腺AA转运载体mRNA丰度,而且显着提升了乳腺泌乳相关基因mRNA丰度。以上结果提示,蛋氨酸可能通过提高机体AA利用效率、上调泌乳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提升了奶山羊泌乳性能。试验二低蛋白日粮补饲赖氨酸对奶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同样选取了 30头泌乳天数相近、状态良好的奶山羊,根据其胎次、产奶量、体重,完全随机区组分为以下3组进行试验:对照组,饲喂符合NRC标准MP的基础日粮(C组,n=10);缺乏组,饲喂MP为对照日粮88%水平的缺乏日粮(D组,n=10);过瘤胃赖氨酸组,在缺乏日粮基础上每头奶山羊每天补饲6g过瘤胃赖氨酸(DL组,n=10)。试验期安排、采样时间及方法与试验一相同。结果发现,各处理组间的DMI均无显着差异。但DL组的乳蛋白含量显着高于D组和C组(P<0.05),乳中尿素氮水平较C组有下降趋势(P=0.11),血中尿素氮水平显着下降(P<0.05)。同时,低蛋白日粮补饲赖氨酸显着提高了乳蛋白分泌相关基因CSN1S1、CSN2的mRNA丰度(P<0.05)。此外,DL组乳中水解支链AA浓度及半胱氨酸浓度较对照组均显着提高(P<0.05),DL组的AA转运载体SLC1A1、SLC1A4、SLC43A1的mRNA丰度较对照组也显着上调(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低蛋白日粮基础上补饲RPLys提高了机体氮利用效率、乳腺AA转运载体mRNA表达丰度,最终使乳中水解支链氨基酸浓度升高,乳蛋白含量上升。综上,低蛋白日粮情况下补饲RPMet、RPLys均对奶山羊的生产性能有影响,但其作用机制有所不同。蛋氨酸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氮代谢使AA利用效率提高,上调乳腺AA转运载体及泌乳相关基因表达,最终使奶山羊泌乳性能提升。赖氨酸可能通过提高机体AA平衡,上调乳腺AA转运载体mRNA表达丰度,最终使奶山羊乳蛋白含量上升。本研究系统地评价了 RPMet、RPLys在低蛋白日粮中发挥的作用,不仅为RPMet、RPLys在奶山羊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蛋氨酸、赖氨酸影响乳合成的差异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姚军虎,郭龙,曹阳春[9](2019)在《日粮因素对反刍动物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文中提出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在结构上与单胃动物不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存在差异。营养物质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利用,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供能;菌体蛋白与未降解的饲料流入小肠,由胰腺分泌的消化酶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被小肠上皮直接吸收利用。理论上小肠内淀粉类营养物质化学性消化利用效率远高于瘤胃,但淀粉小肠内的消化受到胰腺淀粉酶分泌不足的限制,因此调控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化学性消化对于高产奶牛更加迫切。本课题组从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入手,研究反刍动物小肠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的调控,尤其是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及功能性氨基酸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反刍动物胰腺的生理结构、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外分泌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理,旨在为提高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效率、减少饲料资源的浪费提供理论依据。

郭龙[10](2019)在《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酶合成和分泌的信号传导网络》文中提出奶牛小肠对淀粉类能量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仅有4062%的小肠淀粉能够被消化。在当前的生产模式下,奶牛通常补饲大量淀粉,用以维持高产期的泌乳性能,这会增加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同时,过瘤胃部分的淀粉在小肠内得不到充分的消化,会造成动物腹泻和饲料资源的浪费,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奶牛胰腺淀粉消化酶类分泌不足。研究发现,功能性氨基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能调控成年反刍动物胰液的外分泌和幼龄反刍动物胰腺的发育,改善小肠淀粉类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性能,并有助于缓解特殊生理阶段高产奶畜的能量供应问题。以信号网络分析为核心,进一步研究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分子机理,可为精准发挥功能性氨基酸改善奶牛的消化力奠定理论基础。本论文通过体外原代细胞培养试验与组织块孵育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透射电镜法、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Elisa、Label-free蛋白质组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和组织块的消化酶转录、翻译和分泌过程中的影响,同时检测氨基酸介导的相关信号网络效应分子变化,探究氨基酸调控胰酶合成和分泌的机理。试验一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分子机制本试验以新生奶公犊牛胰腺原代腺泡细胞为模型,通过检测苯丙氨酸对原代腺泡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以及相关mRNA表达和mTOR信号通路因子磷酸化的影响,揭示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分子机制。试验设置3个苯丙氨酸浓度梯度,分别为0,0.15和0.45 mM,每处理6重复,培养时间为120 min。结果显示,随着培养基中苯丙氨酸浓度的升高,淀粉酶的分泌及基因表达以及S6K1和4EBP1磷酸化水平均显着上升(P<0.05)。抑制S6K1蛋白的活化后,苯丙氨酸处理组淀粉酶活力显着下降(P<0.05)。CCK在胰酶分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也对CCK及其刺激因子(苯丙氨酸)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CK能够直接刺激腺泡细胞分泌淀粉酶,与苯丙氨酸的作用机理不同。本试验结果表明,苯丙氨酸(0.45 mM)通过提高淀粉酶的mRNA表达,S6K1和4EBP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从而促进蛋白质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最终提高胰腺腺泡细胞的外分泌能力。试验二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组织外分泌功能的分子机制基于细胞试验结果,本试验采用体外孵育胰腺组织法,通过检测添加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相关mRNA表达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苯丙氨酸调控胰腺组织外分泌功能的分子机制。选取2月龄健康的荷斯坦奶公犊牛,放血致死后采集胰腺立即进行组织孵育试验。苯丙氨酸处理浓度依据试验一设置:对照组(0 mM)和苯丙氨酸添加组(0.35 mM),每处理6重复,孵育时间为180 min,每60 min采集一次样品。结果显示,苯丙氨酸显着调控体外孵育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的合成,并促进信号分子(S6K、4EBP1)的磷酸化,表明其机制是苯丙氨酸可能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进而提高胰腺组织蛋白质的合成。试验三亮氨酸调控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分子机制本试验以新生奶公犊牛胰腺原代腺泡细胞为模型,研究亮氨酸对原代腺泡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影响的机理。试验设置4个亮氨酸浓度梯度,分别为0,0.23,0.45和0.90 mM,每处理6重复,培养时间为60 min。结果显示,随着亮氨酸浓度从0增加到0.45 mM:(1)胞内、胞外淀粉酶活力,培养基亮氨酸消耗量,酶原颗粒数量和体积,信号分子(PI3K、Akt、mTOR、S6K1)的磷酸化水平均显着上升(P<0.05);(2)培养基中异亮氨酸的消耗量减少,信号蛋白GCN2的表达显着下降(P<0.05);(3)信号分子4EBP1和eIF2α的磷酸化水平不受亮氨酸浓度的影响(P>0.05)。mTOR蛋白受其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抑制后,mTOR磷酸化水平和胞内淀粉酶合成显着降低(P<0.05)。与0.45 mM亮氨酸处理组相比,0.90 mM组的培养基中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消耗量以及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P<0.05)。Label-free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4个处理组共有2009个差异表达蛋白,CC、MF、BP及KEGG pathway分析结果均发现,亮氨酸显着促进腺泡细胞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P<0.01)。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力随亮氨酸浓度的升高显着增加(P<0.05),高浓度亮氨酸组(0.45和0.90 mM)胞内ATP含量显着高于低浓度亮氨酸组(0和0.23mM)(P<0.05)。同时,亮氨酸显着提高蛋白质转运信号通路—SEC信号通路的活性(P<0.05)。试验结果表明,亮氨酸通过促进蛋白质合成信号网络,抑制蛋白质降解途径,提高淀粉酶的合成;同时,亮氨酸促进TCA循环关键酶柠檬酸合酶提高ATP产量,并激活SEC信号通路,进而促进淀粉酶的分泌。试验四亮氨酸调控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合成的分子机制本试验采用体外孵育胰腺组织法,通过检测培养系统中添加亮氨酸对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mRNA表达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亮氨酸调控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合成的分子机制。胰腺组织孵育方法同试验二,亮氨酸处理浓度依据试验三设置:对照组(0 mM)和亮氨酸添加组(0.45 mM),每处理6重复,孵育时间为180 min,每60 min采集一次样品。结果显示,亮氨酸可增强奶牛胰腺组织中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合成(P<0.05),且作为营养信号通过mTOR途径刺激α-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合成。试验五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合添加对奶牛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体外孵育胰腺组织法,研究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合添加对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mRNA表达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胰腺组织孵育方法同试验二。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两种氨基酸均不添加)、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添加组(0.45 mM亮氨酸+0.35 mM苯丙氨酸)、功能性氨基酸添加组(0.45 mM亮氨酸,0.35mM苯丙氨酸,0.23 mM缬氨酸,0.22 mM异亮氨酸),每处理6重复,孵育时间为180min,每60 min采集一次样品。结果显示,混合添加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显着提高(P<0.05)2 h、3 h胰蛋白酶(P<0.05)和2 h糜蛋白酶的活力,降低(P<0.05)1 h和2 h淀粉酶的活力;显着提高(P<0.05)1 h、2 h胰蛋白酶,1 h糜蛋白酶以及脂肪酶的mRNA表达;同时,提高(P<0.05)mTOR通路靶分子的磷酸化程度,降低(P<0.05)淀粉酶的活力。功能性氨基酸添加组对各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不显着(P>0.05)。这些结果表明,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合添加对蛋白酶类分泌起到促进作用,但会抑制淀粉酶类分泌,在改善奶牛小肠淀粉消化率方面不适宜同时添加。本研究可获得2条结论:(1)苯丙氨酸通过促进胰酶mRNA表达和S6K1、4EBP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提高胰腺淀粉酶的合成与分泌。(2)亮氨酸通过激活调控蛋白质合成最主要的信号通路PI3K/Akt-mTOR轴,并抑制蛋白质降解最主要的信号通路GCN2,提高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的合成;另一方面,亮氨酸通过促进胰腺腺泡细胞线粒体内的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的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增加胞内ATP含量,为蛋白质转运提供能量,并激活SEC信号通路,促进淀粉酶向胞外运输。

二、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过瘤胃亮氨酸对山羊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碳水化合物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1.1.1 纤维类碳水化合物及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1.1.2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及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1.2 淀粉在反刍动物消化道内降解特点及其调控
        1.2.1 淀粉在瘤胃内降解特点
        1.2.2 淀粉在小肠消化特点
        1.2.3 调控反刍动物淀粉消化位点
    1.3 影响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因素
        1.3.1 食糜流通速率
        1.3.2 葡萄糖吸收过程
        1.3.3 胰腺α-淀粉酶分泌
    1.4 蛋白质和氨基酸对小肠淀粉消化影响及机制
        1.4.1 酪蛋白和氨基酸对胰腺α-淀粉酶和小肠淀粉消化率的影响
        1.4.2 蛋白质或氨基酸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的潜在机理
    1.5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过瘤胃亮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对奶山羊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1.2 指标检测及计算
        2.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2.2 结果
        2.2.1 生长性能
        2.2.2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过瘤胃亮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对奶山羊食糜酶活、胰腺发育和胰腺消化酶表达调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3.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3.1.3 指标检测及计算
        3.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食糜酶活
        3.2.2 胰腺发育
        3.2.3 胰腺酶活
        3.2.4 胰腺酶和小肠葡萄糖转运载体m RNA水平以及4EBP1、S6K1 磷酸化程度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4.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定义和诊断
    1.2 高精料诱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机制
        1.2.1 瘤胃内有机酸产生与SARA的关系
        1.2.2 瘤胃内异常代谢产物与SARA的关系
    1.3 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在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
        1.3.1 瘤胃菌群随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变化和适应
        1.3.2 乳酸中毒的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和规律及调控
        1.3.3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健康的影响
    1.4 反刍动物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生过程中瘤胃代谢与机体代谢的变化规律
    1.5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营养调控方法研究进展
        1.5.1 改善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
        1.5.2 微生物菌群调控
        1.5.3 使用添加剂调控
        1.5.4 谷物原料的加工处理
    1.6 单宁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7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7.1 研究目的、意义
        1.7.2 试验假说
        1.7.3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第2章 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原料缓解体外模拟瘤胃酸中毒的参数筛选和效果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玉米样品制备
        2.1.2 体外批次培养
        2.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4 基于细菌16SrRNA序列的Ilumina Miseq测序
        2.1.5 淀粉的瘤胃降解参数及扫描电镜
        2.1.6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单宁酸浓度、浸泡时间和浸泡温度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乳酸含量的影响
        2.2.2 淀粉在瘤胃内的降解参数及原位瘤胃培养后残留玉米结构的变化
        2.2.3 不同预处理玉米对体外瘤胃发酵液中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2.4 体外瘤胃发酵液中细菌菌群的变化
        2.2.5 体外瘤胃发酵液中细菌菌群与发酵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2.6 体外瘤胃发酵液中细菌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功能的改变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饲喂单宁酸预处理的玉米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细菌菌群及粪便特征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3.1.2 样品采集
        3.1.3 指标测定和分析方法
        3.1.4 不同预处理淀粉条件下瘤胃牛链球菌的体外纯培养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3.2.2 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3.2.3 瘤胃细菌测序概况及其多样性变化
        3.2.4 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瘤胃菌群的影响(门水平、属水平)
        3.2.5 瘤胃内主要乳酸产生菌与代谢菌相对数量的变化
        3.2.6 单宁酸预处理淀粉对瘤胃牛链球菌产酸的影响
        3.2.7 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粪便特征的影响
        3.2.8 粪便细菌测序概况及其多样性变化
        3.2.9 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粪便菌群的影响(门水平、属水平)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饲喂单宁酸预处理的玉米对山羊机体代谢组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4.1.2 样品采集
        4.1.3 指标测定和分析方法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瘤胃代谢物的鉴定及多元统计分析
        4.2.2 山羊瘤胃内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4.2.3 通路鉴定
        4.2.4 瘤胃差异代谢物与差异菌属的相关性
        4.2.5 血清代谢物的鉴定及多元统计分析
        4.2.6 山羊血清中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4.2.7 血清中的差异代谢产物通路富集分析
        4.2.8 饲喂单宁酸预处理的玉米对山羊血清中急性期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5.1 全文讨论
        5.1.1 单宁酸处理改变日粮淀粉可降解特性对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
        5.1.2 饲喂单宁酸预处理玉米的高精料饲粮对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缓解作用
    5.2 全文结论
    5.3 本论文研究创新点
    5.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对后备牛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后备牛的生长发育特点
    1.2 后备牛的蛋白质需要
    1.3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
    1.4 低蛋白日粮的应用
    1.5 氨基酸营养
        1.5.1 限制性氨基酸
        1.5.2 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研究进展
        1.5.3 其它氨基酸
    1.6 过瘤胃氨基酸的研究进展
    1.7 低蛋白日粮添加氨基酸的应用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动物与设计
    2.3 试验日粮
    2.4 饲养管理
    2.5 样品采集与方法
        2.5.1 饲料样品制备
        2.5.2 血样采集
        2.5.3 粪样与尿样采集
    2.6 样品测定方法
        2.6.1 日粮营养成分测定
        2.6.2 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2.6.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2.6.4 血清中激素检测
        2.6.5 尿样中肌酐检测
    2.7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激素的影响
    3.4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DMI的影响
    3.5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6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N平衡的影响
4 讨论
    4.1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4.1.1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4.1.2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1.3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血清激素的影响
        4.1.4 小结
    4.2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后备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4.2.1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2.2 低蛋白日粮添加过瘤胃AA对N平衡的影响
        4.2.3 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与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4)日粮添加过瘤胃亮氨酸对青年关中奶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奶山羊产业发展形势
        1.1.1 奶山羊存栏及产奶量
        1.1.2 经营模式
    1.2 我国奶山羊产业面临的问题
        1.2.1 羊奶制品消费水平不高
        1.2.2 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
        1.2.3 抗风险能力差
        1.2.4 饲草料资源利用不充分
        1.2.5 饲养管理水平整体落后
    1.3 奶山羊日粮营养研究进展
        1.3.1 能量
        1.3.2 蛋白质
        1.3.3 维生素
        1.3.4 矿物质
        1.3.5 氨基酸(AA)
        1.3.6 其他饲料添加剂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日粮添加过瘤胃亮氨酸对青年关中奶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2.1.3 试验日粮
        2.1.4 饲养管理
        2.1.5 生长性能的指标测定与方法
        2.1.6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采食量、体增重及料重比
        2.2.2 体尺指标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日粮添加过瘤胃亮氨酸对青年关中奶山羊瘤胃发酵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3.1.3 试验日粮
        3.1.4 饲养管理
        3.1.5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3.1.6 指标测定与方法
        3.1.7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瘤胃发酵参数
        3.2.2 血液代谢指标
    3.3 讨论
        3.3.1 瘤胃发酵参数
        3.3.2 血液代谢指标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本文主要结论
    4.2 创新点
    4.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日粮RDS对青年奶山羊屠宰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能氮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反刍动物淀粉的消化及调控
    1.1 反刍动物淀粉营养研究进展
        1.1.1 反刍动物瘤胃淀粉的消化特点
        1.1.2 反刍动物VFA的代谢
        1.1.3 反刍动物小肠淀粉的消化
        1.1.4 日粮RDS对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1.1.5 饲料的来源和加工对淀粉降解的影响
        1.1.6 日粮淀粉的能量利用效率
    1.2 反刍动物的能量代谢研究
        1.2.1 甲烷的生成与能量损失
        1.2.2 甲烷的估测
    1.3 反刍动物氮和蛋白质代谢的研究
        1.3.1 反刍动物氮代谢的研究
        1.3.2 瘤胃蛋白质代谢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目的意义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日粮RDS对奶山羊屠宰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2.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1.3 指标检测及计算
        2.1.4 指标测定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2.1 日粮RDS对奶山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2.2.2 日粮RDS对奶山羊重要组织/器官增重与发育的影响
        2.2.3 日粮RDS对10月龄奶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2.4 日粮RDS对奶山羊肠道食糜营养物质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日粮RDS对奶山羊能氮代谢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3.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3.1.3 指标检测及计算
        3.1.4 指标测定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日粮RDS对奶山羊能氮代谢指标的影响
        3.2.2 日粮RDS对奶山羊组织蛋白沉积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总体结论和后续试验思考
    4.1 总体结论
    4.2 待进一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亮氨酸对荷斯坦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利用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碳水化合物分类及对反刍动物的重要性
        1.1.1 纤维类碳水化合物及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1.1.2 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及其对反刍动物的营养生理功能
    1.2 淀粉在反刍动物消化道内降解利用过程
        1.2.1 淀粉在瘤胃内降解特点
        1.2.2 淀粉在小肠消化特点
        1.2.3 淀粉在大肠降解特点
        1.2.4 调控反刍动物淀粉消化位点
        1.2.5 如何整体评估淀粉对反刍动物的能量供应效率
    1.3 影响反刍动物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因素
        1.3.1 食糜流通速率
        1.3.2 葡萄糖吸收过程
        1.3.3 胰腺α-淀粉酶分泌不足
    1.4 蛋白质和氨基酸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
        1.4.1 酪蛋白对胰腺α-淀粉酶和小肠淀粉消化率的影响
        1.4.2 灌注氨基酸对胰腺α-淀粉酶和小肠淀粉消化率的影响
        1.4.3 蛋白质或氨基酸提高小肠淀粉消化率的潜在机理
    1.5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过瘤胃亮氨酸对荷斯坦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2.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1.3 指标检测及计算
        2.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2.2 结果
        2.2.1 生长性能和采食量
        2.2.2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
        2.2.3 瘤胃发酵参数
        2.2.4 粪便发酵参数和粪便微生物组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过瘤胃亮氨酸和过瘤胃赖氨酸对荷斯坦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3.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3.1.3 指标检测及计算
        3.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3.2 结果
        3.2.1 生长性能和采食量
        3.2.2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
        3.2.3 瘤胃发酵参数
        3.2.4 粪便发酵参数和粪便微生物组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亮氨酸和赖氨酸调控青年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合成分泌的分子机制
    4.1 材料方法
        4.1.1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溶液制备
        4.1.2 奶牛胰腺腺泡原代细胞制备
        4.1.3 试验设计
        4.1.4 样品收集与前处理
        4.1.5 样品测定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犊牛胰腺腺泡细胞形态学观察
        4.2.2 亮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的影响
        4.2.3 亮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4.2.4 赖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的影响
        4.2.5 赖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不同过瘤胃淀粉水平添加过瘤胃亮氨酸对荷斯坦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5.1.2 样品采食与预处理
        5.1.3 指标检测及计算
        5.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5.2 结果
        5.2.1 生长性能和采食量
        5.2.2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
        5.2.3 瘤胃发酵参数
        5.2.4 粪便发酵参数和粪便微生物组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日粮RDS对青年奶山羊糖脂代谢和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影响淀粉在瘤胃降解的因素
    1.2 淀粉在瘤胃中的吸收及利用
    1.3 淀粉在小肠中的吸收及利用
    1.4 碳水化合物与脂质代谢
        1.4.1 碳水化合物代谢
        1.4.2 脂质代谢
    1.5 葡萄糖参与调控信号通路
        1.5.1 葡萄糖调控mTOR通路信号转导
        1.5.2 葡萄糖调控AMPK通路信号转导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日粮 RDS 对奶山羊糖脂代谢以及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2.1 试验方法
        2.1.1 试验设计
        2.1.2 样品采集
        2.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2.1.4 统计与分析
    2.2 试验结果
        2.2.1 日粮RDS对奶山羊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的影响
        2.2.2 日粮RDS对奶山羊肝脏组织糖脂代谢的影响
        2.2.3 日粮RDS对奶山羊脂肪组织脂代谢的影响
        2.2.4 日粮RDS对奶山羊骨骼肌能量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结论
    3.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3.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蛋氨酸、赖氨酸补饲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一览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及日粮蛋白水平
        1.1 反刍动物蛋白质代谢
        1.2 反刍动物日粮蛋白水平
        1.3 反刍动物低蛋白日粮研究现状
    2 提高反刍动物氮利用效率的营养策略
        2.1 提供适宜的日粮蛋白水平
        2.2 减少日粮蛋白降解率
        2.3 提供平衡的氨基酸
    3 过瘤胃蛋氨酸、赖氨酸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3.1 蛋氨酸、赖氨酸的理化性质与生物学功能
        3.2 过瘤胃蛋氨酸、赖氨酸的分类
        3.3 过瘤胃氨基酸有效性的检测与评定方法
        3.4 过瘤胃蛋氨酸、赖氨酸在反刍动物上的应用
        3.5 氨基酸影响乳蛋白合成的途径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蛋白日粮补饲蛋氨酸对奶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1.2 样品采集、处理及测定方法
        1.3 统计与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过瘤胃蛋氨酸的利用率及补饲剂量
        2.2 泌乳性能
        2.3 乳腺组织乳合成相关基因表达
        2.4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2.5 瘤胃液指标及表观消化率
        2.6 血浆、乳中氨基酸含量
        2.7 乳腺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表达
    3 讨论
        3.1 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
        3.2 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对奶山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低蛋白日粮补饲赖氨酸对奶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1.2 样品采集、处理及测定方法
        1.3 统计与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过瘤胃赖氨酸的利用率及补饲剂量
        2.2 泌乳性能
        2.3 乳腺组织乳合成相关基因表达
        2.4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2.5 瘤胃液指标及表观消化率水平
        2.6 血浆、乳中氨基酸含量
        2.7 乳腺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表达
    3 讨论
        3.1 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赖氨酸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
        3.2 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赖氨酸对奶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赖氨酸对奶山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综合讨论
第五章 提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1 提示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日粮因素对反刍动物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 反刍动物胰腺的生理结构
    1.1 胰腺的生理结构
    1.2 胰腺腺泡细胞
2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
3 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因素
    3.1 动物年龄
    3.2 神经和体液
    3.3 日粮因素
        3.3.1 碳水化合物
        3.3.2 氨基酸(蛋白质)
4 胰腺外分泌调控的机理
    4.1 胞内钙离子信号
    4.2 蛋白酶体活性
    4.3 分子信号途径
5 结语

(10)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酶合成和分泌的信号传导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反刍动物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理
    1.1 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
        1.1.1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1.1.2 脂肪的消化
        1.1.3 蛋白质的消化
    1.2 奶牛胰腺外分泌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1.2.1 胰腺的生理结构
        1.2.2 胰腺的发育
        1.2.3 胰腺腺泡细胞
        1.2.4 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
        1.2.5 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研究模型和方法
    1.3 哺乳动物蛋白质周转代谢信号通路
        1.3.1 mTOR通路
        1.3.2 PI3K/Akt通路
        1.3.3 GCN2 通路
        1.3.4 mTOR与 GCN2 信号通路的关系
    1.4 氨基酸对胞内蛋白质周转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1.4.1 苯丙氨酸
        1.4.2 亮氨酸
        1.4.3 异亮氨酸
        1.4.4 缬氨酸
        1.4.5 氨基酸的其他营养功能
    1.5 存在问题与研究思路
    1.6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分子机制
    2.1 材料方法
        2.1.1 奶牛胰腺原代腺泡细胞制备
        2.1.2 试验设计
        2.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
        2.1.4 样品收集与前处理
        2.1.5 样品测定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
        2.2.1 内参基因筛选
        2.2.2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的影响
        2.2.3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2.4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2.2.5 抑制S6K1 蛋白后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的影响
        2.2.6 CCK和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分泌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奶牛胰腺腺泡细胞内参基因的选择
        2.3.2 苯丙氨酸提高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的分泌和mRNA的表达
        2.3.3 苯丙氨酸提高奶牛胰腺腺泡细胞S6K1和4EBP1 蛋白的磷酸化水平
        2.3.4 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的分泌机理与CCK不同
    2.4 小结
第三章 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组织外分泌功能的分子机制
    3.1 材料方法
        3.1.1 奶牛胰腺组织采集及体外孵育
        3.1.2 试验设计
        3.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
        3.1.4 样品收集与指标测定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影响、
        3.2.2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3.2.3 苯丙氨酸对奶牛胰腺组织mTOR信号通路因子磷酸化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亮氨酸调控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合成和分泌的分子机制
    4.1 材料方法
        4.1.1 奶牛胰腺原代腺泡细胞制备
        4.1.2 试验设计
        4.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
        4.1.4 样品收集与前处理
        4.1.5 样品测定
        4.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
        4.2.1 不同浓度亮氨酸对淀粉酶合成及分泌的影响
        4.2.2 透射电镜观测腺泡细胞内的酶原颗粒
        4.2.4 亮氨酸对PI3K/Akt、mTOR和 GCN2 信号通路的影响
        4.2.5 雷帕霉素和亮氨酸对淀粉酶合成、mTOR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4.2.6 氨基酸消耗量
        4.2.7 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与淀粉酶合成、亮氨酸消耗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2.8 蛋白质组学结果分析
        4.2.9 亮氨酸影响胰腺分泌、TCA、OXPHOS、SEC的蛋白质互作网络
        4.2.10 亮氨酸影响腺泡细胞ATP的生成
        4.2.11 亮氨酸影响腺泡细胞内蛋白质运输信号通路
    4.3 讨论
        4.3.1 亮氨酸提高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消化酶的分泌能力
        4.3.2 亮氨酸通过PI3K/Akt-mTOR信号网络提高奶牛胰腺腺泡细胞淀粉酶的合成
        4.3.3 亮氨酸浓度的变化影响奶牛胰腺腺泡细胞异亮氨酸的代谢
        4.3.4 亮氨酸浓度的变化影响奶牛胰腺腺泡细胞ATP的产生
        4.3.5 亮氨酸促进奶牛胰腺腺泡细胞SEC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
    4.4 小结
第五章 亮氨酸调控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合成的分子机制
    5.1 材料方法
        5.1.1 奶牛胰腺组织孵育方法
        5.1.2 试验设计
        5.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
        5.1.4 样品收集与指标测定
        5.1.5 统计分析
    5.2 结果
        5.2.1 亮氨酸对体外孵育奶牛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5.2.2 亮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消化酶m RNA表达的影响
        5.2.3 亮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m TOR信号通路因子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5.2.4 雷帕霉素抑制m TOR后胰腺组织消化酶合成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亮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合添加对奶牛胰腺外分泌功能的影响
    6.1 材料方法
        6.1.1 胰腺组织采集及体外孵育
        6.1.2 试验设计
        6.1.3 主要仪器及试剂制备
        6.1.4 样品收集与指标测定
        6.1.5 统计分析
    6.2 结果
        6.2.1 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酶活力的影响
        6.2.2 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6.2.3 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对体外孵育胰腺组织m TOR信号通路因子表达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 [1]过瘤胃亮氨酸对山羊小肠淀粉消化吸收的影响及机制[D]. 李佶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单宁酸预处理玉米对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研究[D]. 赵芳芳. 扬州大学, 2021(02)
  • [3]低蛋白日粮补饲过瘤胃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对后备牛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D]. 李国栋.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4]日粮添加过瘤胃亮氨酸对青年关中奶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D]. 屈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5]日粮RDS对青年奶山羊屠宰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能氮代谢的影响[D]. 梁高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亮氨酸对荷斯坦青年牛小肠淀粉消化利用的影响及机制[D]. 任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日粮RDS对青年奶山羊糖脂代谢和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D]. 梁子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8]蛋氨酸、赖氨酸补饲对奶山羊泌乳性能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D]. 孙雅璐. 浙江大学, 2020(01)
  • [9]日粮因素对反刍动物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调控[J]. 姚军虎,郭龙,曹阳春. 饲料工业, 2019(16)
  • [10]亮氨酸和苯丙氨酸调控奶牛胰腺酶合成和分泌的信号传导网络[D]. 郭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反刍动物小肠氨基酸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