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一、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养技术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1](2019)在《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稻渔共作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稻渔综合种养,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基础上,经过近年提升和优化,推广实践发展起来的新的农业模式。最早是由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团队提出“稻渔共作”这个概念。与传统稻田养殖相比,新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具有以粮为主、生态优化、突出了产业化发展三个特征。稻渔综合种养因养殖种类不同可以分为稻鱼养殖,稻虾养殖,稻蟹养殖等,是一种“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生态循环、高效节能”的符合时代环保要求的新模式。稻渔共作系统是一种高效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这种动物和植物共存的综合生态系统,是强于单独水稻种植的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和资源生产能力结合,成为水稻主产区,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态效益,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抓手。实践证明,稻田综合种养普遍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能够实现水稻化肥和农药减量,真正实现绿色高效生产。各地气候和地质条件不同,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不能够轻易在其它地方实现,各地需根据生产实际,通过示范和应用实践,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综合种养模式。本论文中,我们以宁夏银川光明渔场基地作为试验基地,从稻渔共作系统中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稻渔共作系统中水质和土壤变化、稻渔共作系统中主要养殖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等三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为人工构建的复合稻渔生产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以求进一步发展。一、稻渔共作系统中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方面:本研究对光明渔场基地的两套流水池系统在2017年和2018年的草鱼生产情况和水体水质变化进行研究。其中草鱼产量,在2017年也达到了68.1kg/m3,2018年达到了76.8kg/m3;整个养殖期间,流水槽内和流水槽外塘中水质保持良好,极少使用“底改调水”类鱼药;现代渔业物联网的应用,给整个水产养殖过程提供了安全保障,逐步实现了生产区域水质监控和智能管理,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与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更高效,生态,环保的新型养殖方式。二、稻渔共作系统中水质和土壤变化研究方面:本研究在光明渔场基地,主要选取了稻鳅系统、稻蟹系统和稻鱼系统(对照组)三块试验田作为试验田。在58月,分5次在三块试验田中采取环沟水样、环沟底泥和稻田泥样进行研究。根据宁夏2017年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报告,结合光明渔场基地以及周边种植户的情况,在不考虑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亩产量大概为600kg/亩,水产品大概60kg/亩,收入2880元;传统水稻单作模式下,水稻亩产量700kg,收益1820元。在相同条件下,尽管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投入较传统水稻单作模式,在土地租金、水产苗种费、人工费等方面多投入11,250元/hm2,净利润也多3750元/hm2左右。本项目实现所有养殖水体在系统中循环利用,没有排放到外源环境,只通过补充黄河水源,实现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系统的大耦合,实现高产高生态的目标。三、稻渔共作系统中主要养殖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方面:本研究从银川市光明渔场的五种稻渔共作系统(稻鳅系统、稻虾系统、稻蟹系统和两个稻鱼系统)中共采样物种148尾(检测同位素88尾),生物种类10种。系统中生物δ13C值范围为-28.39‰-20.95‰,δ15N值范围为4.41‰14.49‰。其中δ15N值最低的是鲤鱼,最高的是黑鱼,都属于稻鱼系统,说明鲤鱼和黑鱼的生活环境以及摄食有所不同。δ13C最低的是鲢,最高的是蟹。营养级的范围在1.584.54之间,主要集中在2.53.8之间。鱼类平均营养级为3.0。营养级大于2.5的鱼类占总数的79%。其中台湾泥鳅和异育银鲫“中科三号”的营养级最低;营养级大于3.0的占总数的53.4%,最高的为黑鱼,其营养级为4.54。其余营养级顺序分别为:梭鲈>鲢>蒙古红鲌>鳙>克氏原螯虾>中华绒鳌蟹>异域银鲫“中科三号”>台湾泥鳅。本研究旨在为系统中主要生物提供基础科学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宁夏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渔业资源营养结构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将传统的池塘养殖和稻田综合养殖结合起来,用池塘的肥水来种植水稻,用稻田净化的清水来养鱼,从而达到“以渔肥田、以田净水、尾水零排放”的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目标。研究表明,饲料中被有效利用的氮含量大约占2027%、磷含量大约占824%,大部分都在池塘中沉积、浪费;而稻田水稻对池塘尾水中的氮、磷的去除率非常高,均达到70%以上。经过在银川光明渔场基地两年的试验证明,我们创新的综合生产模式,是一种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新模式,值得继续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张秀良[2](2016)在《南美白对虾内塘生态套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对淡水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期限为2年的集约化生态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提高平湖市农业海洋资源的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局进行了测试,取得了繁殖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作者希望本文能为其他学者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黄薇,李剑锋,张根玉,李永权,施永海,张海明,徐嘉波,骆志强[3](2014)在《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学名凡纳滨对虾,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可在水温18℃32℃,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抗病力强等优点,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离水存活时间长,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产量最高的虾种。

徐怿,宋亮,任丽珍[4](2012)在《南美白对虾一年两茬高效养殖试验》文中提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原产于中、南美洲温暖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三大养殖虾类。由于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抗病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等特点,自1988年引入我国后,目前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约占我国养殖对虾产量的90%。南美白对虾含肉率高,肌肉中(干样)粗蛋白含量达到90%以上,脂肪只有1%左右,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

张天文[5](2011)在《对虾高位池精养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中碳流通特征的解析 ——Ecopath with Ecosim在养殖生态系统中应用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和低碳经济的提出,如何优化养殖池塘系统内部结构,降低对虾养殖生产对近岸环境的污染,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于2009年4月至11月和2010年4月至10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和山东省青岛市对对虾养殖模式中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高位池精养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碳作为研究单位定量描述了两种养殖模式中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碳流通量,在此基础上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分别对两种典型养殖模式进行建模,利用该模型的基本分析和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功能模块对两种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量化研究。并通过已构建的模型进一步解析提高对虾养殖系统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途径,对两种典型的养殖模式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达到增产减污的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位池精养模式主要理化环境和生物群落特征在高位池精养模式中,养殖对虾放苗密度较高,为150ind/m2,养殖对虾在养殖周期内生长速度维持在正常水平。水环境常规指标温度、盐度、溶解氧和pH值在实验周期中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未影响对虾生产。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对虾个体增大饵料投入量也相应增多,养殖系统中水体DOC、POC和底泥TOC逐步升高。在养殖周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其中个体较小的微微型浮游植物(<10μm)无论在生物量(76%)还是生产量(64.6%)上都占据主要地位;浮游动物群落在养殖周期中生物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放养初期浮游动物生物量最高,后随着养殖对虾对其捕食压力的增大其生物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浮游动物群落呼吸量变化与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养殖水体中浮游细菌生物量波动较大在1.69~11.8 gC/m2之间,浮游细菌的日生产量和日呼吸量变化同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与虾池水温、浮游生物、有机质及水体营养盐状况密切相关;底栖细菌生物量在整个养殖周期中波动不大,除了在养殖后期因为水温的降低使的底栖细菌生物量出现下降之外,在养殖前105d中一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其日生产量和日呼吸量变化与生物量变化一致;在养殖周期中,养殖对虾的体长和体重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但对虾体内碳含量波动较小,在养殖周期中没有显着差异。2.生态养殖模式主要理化环境和生物群落特征在生态养殖模式中,养殖对虾放苗密度相对较低,仅为15ind/m2,养殖对虾在养殖周期内生长速度维持在正常水平。水环境常规指标温度、盐度、溶解氧和pH值在实验周期中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未影响对虾生产。在养殖周期中,水体中DOC、POC和底泥TOC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养殖周期中波动较大,其中个体较小的微型浮游植物(小于15μm)在生物量(65%)和生产量(69%)上占有优势。因为在生态养殖中,没有人工饵料的投入,所以养殖系统只有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系统中引入碳;浮游动物在养殖周期中生物量波动较为复杂,大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趋势不一致,在没有人工饵料的情况下养殖对虾食性的改变对不同大小的浮游动物群落影响较大。浮游动物的日呼吸量变化和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水体细菌和底栖细菌的数量在养殖周期中都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其生物量、日生产量和日呼吸量的变化与养殖池塘水温变化有显着的线形相关关系;养殖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在养殖周期中逐步上升,因为在生态养殖中养殖对虾在不同的时期有一定食性的改变,所以其体内碳含量略有不同,但差异不显着。3.两种养殖模式的生态系统结构及改进策略高位池精养养殖系统中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整个系统的生态营养转换效率较低。只有大型浮游动物(0.527)、人工饵料(0.726)和水体碎屑(0.885)三个功能组的生产量有一半上被养殖系统再次利用,其他功能组的生产量很少可以再次进入养殖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大部分作为养殖系统的负担而存在;生态养殖系统中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整个系统的生态营养转换效率较高。只有小型浮游动物(0.496)、底栖细菌(0.391)和底部碎屑(0.494)三个功能组的生产量被养殖系统利用量不到一半,其余各个功能组的生态营养转换效率都较高。在生态养殖系统中各个功能组的生产量可以有效的被利用,从而进入养殖系统的物质循环中。通过Ecopath模型的混合营养级定量分析两种养殖模式中提高生态营养转换效率的途径发现:在高位池精养模式中,提高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同时增加水体细菌的量不仅可以增加养殖对虾的产量而且也可以明显提高整个养殖系统的生态营养转换效率;在生态养殖模式中最为有效的途径是增加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同时增加部分既可以有效利用底部碎屑又可以被养殖对虾摄食的底栖生物(在本文研究的养殖系统中为摇蚊幼虫)。

李俊峰[6](2009)在《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及养成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淡化速度对南美白对虾淡化成活率的影响以及天然海水与人工海水对南美白对虾淡化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完善了南美白对虾虾苗二级淡化和南美白对虾早苗三级淡化生产技术,总结了南美白对虾二茬养殖技术的具体操作规程,并对二茬养殖的水质、二茬养殖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以及二茬养殖投饵与对虾个体增长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讨论;对采用三级淡化二茬养殖技术进行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此外,本文还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的设计改造及水环境的无害化处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规格为0.5-0.8cm左右的虾苗,水体比重从1.012淡化至1.000的最佳用时是72 h,其成活率达到93%以上。南美白对虾池塘二级淡化(比重从1.012淡化至1.000)育苗成活率平均达77.44%,南美白对虾池塘三格式三级淡化(比重从1.012淡化至1.000)的成活率达87.00%,并较好地控制了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浓度;二茬养殖南美白对虾两茬间的生长速度差异不大,二茬虾苗经过70d左右的养殖均能达到上市规格,体长在10cm以上;单茬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较二茬养殖的氨氮含量略有减低,单茬养殖水体的亚硝酸氮含量与二茬养殖相比较低,但两者差异不显着(p>0.5)。本实验南美白对虾二茬养殖每667m2的利润达4000元以上,比单茬养殖每667m2利润2920元的效益有明显提高。因此,三级淡化二茬养殖技术值得推广。

李俊峰,黄鹤忠,王晓兰,韩晓磊[7](2009)在《南美白对虾双茬淡化养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研究采用南美白对虾塑料大棚保温三级淡化暂养技术等措施,实现南美白对虾池塘双茬淡化养殖。养成期间水质情况良好,水温平均(26±3)℃,pH值约8.5左右,溶氧量5.6mg/L以上,氨氮约0.20mg/L,亚硝酸氮0.02mg/L左右,每667m2养殖产量达426.7kg,养殖效益高达4186.7元。结果表明,采用南美白对虾双茬淡化养殖技术,延长了对虾生长期,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杨富亿,孙丽敏,杨欣乔[8](2004)在《南美白对虾对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I.淡化幼虾对碱度的适应能力》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东北松嫩平原碳酸盐型盐碱水域移植南美白对虾的可行性 ,以天然盐碱泡水为实验用水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法 ,研究了淡化幼虾对碱度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 ,在水温 (2 3.4± 1 .3)℃、pH 8.0 3~8.37、盐度 3.6 3~ 4 .6 0的条件下 ,碱度对淡化幼虾毒性作用的 2 4 ,4 8和 96hLC50 分别为 1 2 .92 ,1 1 .1 6和1 0 .6 7mmol/L ,SC为 2 .5 0mmol/L。认为南美白对虾淡化幼虾对碱度的适应能力不如鲢、鳙、草鱼等淡水鱼类 ,可以养殖鲢、鳙的盐碱水域不一定也适宜幼虾生存 ,而且碱度并不是唯一的限制因子

祁真[9](2004)在《对虾生态工程化养殖系统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1931)封闭循环水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的水产养殖方式,它充分地利用了水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养殖废水向环境中的排放,防止了环境污染;同时,工厂化养殖大大提高了产量,满足了居民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水质调控是养成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水质的好坏影响到虾的健康、生长率、成活率等。掌握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水质变化规律、水质影响因子,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取工厂化养殖生产现场及室内水族箱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影响因子、水质变化规律进行检测分析,并且用室内水族箱进行了模拟验证,结果表明: 1.在工厂化循环水条件下,在投饵后2小时内水质参数(NH4+-N,NO2--N和CODMn)有轻微的上升趋势,但2小时后又轻微的下降,投饵对养殖池水质在短时期内(3h)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而室内模拟实验也表明,饵料对水中NH4+-N、NO2--N等参数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投饵后6~9h内。 2.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不同养殖密度的养殖池间的水质无显着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质没有影响。 3.在养殖期间,曝气装置一直处于连续工作状态,所以水中的溶氧能够稳定在安全范围内,没有剧烈的变化,并且不同的养殖密度池中的溶氧差异不显着(P>0.05)。水温在整个养殖期间随着气温的升高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水温在每天的早晚出现了差异,这与室外池塘养殖水温变化相一致。由于投饵及虾的代谢物的影响,pH值有逐渐下降的趋势,需要不断的加入碱来调节;pH值也表现了明显的早晚差异,这也与池塘养殖相一致。 4.不同的养殖密度池中的虾体长和体重没有显着区别,但最后的产量却是高密度池最高。最大放养密度组的日增重量和日生长量与其它三个处理的差异显着(P<0.05),该组的成活率与其它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差异极显着(P<0.01)。 5.建立的封闭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包括斜板沉淀池、筛网过滤、泡沫浮选装置、生物滤池、臭氧发生器、石英砂过滤和水温调节池的系统。斜板沉淀池、筛网过滤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悬浮颗粒有机物。在三个月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氨态氮的最大去除率是85%,但是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只有44%;可能是因为本底值比较低,生物滤池对COD去除的作用不明显。水进入生物滤池后30,即可达到最大的NH4气N去除率,而要进一步对N02’一N和CODM。起作用的话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生物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不能少于30’。 6.室内模拟实验表明,水体充气很重要,不仅能为对虾养殖提供充足的氧气,还能加速氨氮、亚硝态氮的氧化分解,使得水质比不充气要好,两者间NH4十一、NOZ一N和CODM。有显着差异(P(0.05); 7.投饵后前9小时是管理N践+一、N02一N的关键时间,水质恶化在投饵后或虾死亡9小时后加快;并且虾投饵摄食后排泄物排出也在这一时间段内发生的。 8.氨氮、亚硝态氮与COD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着:与DO呈负相关,只与亚硝态氮的相关性显着;与pH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着。 9.残饵、排粪物及死虾这三种水质影响因子相比,残饵是引起水质恶化的关键因子,而死虾对水质的影响很小。数据表明,在对虾高密度养殖生产管理中应尽量减少残饵的残留量,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并做到彻底清洁养殖池底,达到健康养殖的环境标准。 10.虾池24h水质变化规律是:NH4气N在24h内变化不大,只是在投饵后有轻微的上升,在夜间保持平稳。cOD浓度也是在两次投饵后有轻微的上升,随后呈波动下降,在夜间保持稳定。 H.工厂化养殖氮的收支方程为:饵料(70.1%)+进水(0.34%)+虾苗(29.5%)=虾收获(70%)+残饵(13.6%)+残余排粪物((0.01%)+水中氮(12.9%)+排水(3.2%)+虾死亡、脱壳(38%)

王吉桥[10](2003)在《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技术-4.南美白对虾安全养殖的新技术》文中提出

二、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养技术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养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稻渔共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稻渔综合种养生态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稻鱼共生系统中生态学研究
        1.2.2 稻蟹共作系统中生态学研究
        1.2.3 稻虾共作系统中生态学研究
        1.2.4 稻渔共生系统的整合和展望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宁夏银川大型稻渔共作系统中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光明渔场基地介绍
        2.1.2 系统组成
        2.1.3 池塘工程化建设内容
        2.1.4 设备安装
        2.1.5 鱼种放养
        2.1.6 饲养投喂及水质管理(养殖旺季)
        2.1.7 水质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流水槽养殖草鱼产量
        2.2.2 水质变化
    2.3 讨论
        2.3.1 流水槽产量情况
        2.3.2 流水槽水质变化情况
        2.3.3 流水槽污染处理问题
第三章 银川大型稻渔共作系统稻鱼共生单元水质和土壤变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塘口布局和生产情况
        3.1.2 采样和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稻鱼系统pH值变化
        3.2.2 三种稻鱼系统盐度变化
        3.2.3 三种稻鱼系统三态氮的变化
        3.2.4 三种稻鱼系统全磷和钾的变化
        3.2.5 稻鱼共生系统的水体其它水质变化
        3.2.6 不同稻渔工作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
    3.3 小结
第四章 银川稻渔共作系统中主要养殖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特征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
        4.1.2 样品处理
        4.1.3 稳定同位素分析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各养殖系统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4.2.2 各塘口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
        4.2.3 各养殖系统中生物营养级情况
        4.2.4 同一系统不同种类生物营养级情况
        4.2.5 不同系统中同一种类生物营养级情况
    4.3 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5.1 流水池养殖草鱼产量及水质变化方面
    5.2 稻渔共作系统下环沟水化学指标和土壤指标的分析方面
    5.3 稻渔共作系统中同位素特征方面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南美白对虾内塘生态套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白对虾套养的必要性
2 池塘条件及设施配套
    2.1 池塘的条件
    2.2 增氧设施养殖池
    2.3 防逃设施
3 养殖管理
    3.1 放养前准备
    3.2 苗种放养
    3.3 饵料投喂
    3.4 水质调节
4 结束语

(3)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与小结

(4)南美白对虾一年两茬高效养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方法
    1.1 试验条件
    1.2 苗种放养
    1.3 养殖期管理
        1.3.1 清塘与肥水
        1.3.2 水质管理
        1.3.3 饵料管理
        1.3.4 生长情况抽查
    1.4 病害防治
    1.5 收获
2 试验结果
    2.1 南美白对虾两茬养殖产量与经济效益
    2.2 放养时间、放养密度对南美白对虾成活率、亩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一年两茬模式可行性
    3.2 南美白对虾虾苗的淡化暂养技术
    3.3 放养密度、放养时间对南美白对虾成活率、产量的影响

(5)对虾高位池精养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中碳流通特征的解析 ——Ecopath with Ecosim在养殖生态系统中应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对虾养殖模式的概述
        1.1.1 高位池养殖模式
        1.1.2 温棚养殖模式
        1.1.3 分级池塘养殖模式
        1.1.4 生态养殖模式
    1.2 对虾养殖池塘生态学的研究概况
        1.2.1 对虾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整体特征
        1.2.2 养殖水环境与对虾生长的关系
        1.2.3 养殖系统生物群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1.3 开展低碳养殖的重要性
    1.4 Ecopath with Ecosim(EwE)模型的发展和应用
        1.4.1 EwE 的发展过程
        1.4.2 EwE 模型的原理
        1.4.3 EwE 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研究的应用
        1.4.4 EwE 模型的应用前景
    1.5 本文研究背景
        1.5.1 支持课题
        1.5.2 研究思路
        1.5.3 技术路线
2 高位池精养模式中碳的流通
    2.1 养殖周期中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H 值的变化
        2.1.1 材料和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2 浮游植物的变化
        2.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3 附壁植物的变化
        2.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3.2 结果与分析
        2.3.3 讨论
    2.4 浮游动物的变化
        2.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4.2 结果与分析
        2.4.3 讨论
    2.5 细菌的变化
        2.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5.2 结果与分析
        2.5.3 讨论
    2.6 养殖对虾
        2.6.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6.2 结果与分析
        2.6.3 讨论
    2.7 饵料和有机碎屑
        2.7.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7.2 结果与分析
        2.7.3 讨论
    2.8 进、排水对养殖生态系统的影响
        2.8.1 进、排水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2.8.2 进、排水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2.8.3 进、排水对水体碎屑的影响
3 生态养殖模式中碳的流通
    3.1 养殖周期中水温、盐度、溶解氧和pH 值的变化
        3.1.1 材料和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2 浮游植物的变化
        3.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3 浮游动物的变化
        3.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讨论
    3.4 细菌的变化
        3.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讨论
    3.5 水草、饵料生物和摇蚊幼虫
        3.5.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讨论
    3.6 养殖对虾
        3.6.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6.2 结果与分析
        3.6.3 讨论
    3.7 水体有机碳和底泥有机碳
        3.7.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7.2 结果与分析
        3.7.3 讨论
4 两种养殖模式的 Ecopath 模型分析
    4.1 高位池精养模式Ecopath 模型构建及分析
        4.1.1 材料和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讨论
    4.2 生态养殖模式Ecopath 模型构建及分析
        4.2.1 材料和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讨论
    4.3 高位池精养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Ecopath 模型比较
        4.3.1 生态营养转换效率的差异
        4.3.2 生态位和营养级结构的差异
        4.3.3 混合营养效应的差异
    4.4 高位池精养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化途径和调控策略
        4.4.1 高位池精养模式人工调控方案
        4.4.2 生态养殖模式人工调控方案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6)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及养成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南美白对虾的研究进展
    1 南美白对虾的分类地位和生活习性
        1.1 南美白对虾的分类地位
        1.2 南美白对虾的生活习性
    2 对虾养殖业的现状
    3 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因素
    4 国内外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实验一:南美白对虾虾苗淡化技术的研究
    1 淡化速度对南美白对虾淡化成活率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2 天然海水与人工海水对南美白对虾淡化成活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3 南美白对虾虾苗二级淡化育苗生产
    4 南美白对虾早苗三级淡化技术探索
实验二:南美白对虾三级淡化二茬养殖技术的生产性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苗种三级淡化及暂养
        1.3 商品虾二茬养殖
        1.4 捕捞
        1.5 实验研究内容
        1.6 水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茬养殖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
        2.2 三级淡化二茬养殖投饵与对虾个体增长的关系
        2.3 三级淡化二茬养殖的水质分析
    3 讨论
        3.1 水质调控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必要条件
        3.2 三级淡化二茬养殖技术有效防止虾苗亚硝酸盐中毒
实验三: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效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养殖地点与方法
        1.2 实验研究内容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3.1 三级淡化二茬养殖可有效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3.2 三级淡化二茬养殖过程中捕捞技术改进
        3.3 三级淡化二茬养殖技术对用盐量的影响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南美白对虾双茬淡化养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养殖时间、地点
2 放养前准备
3 苗种放养、淡化、暂养
4 商品虾养成
    4.1 水质管理
        4.1.1 水位控制
        4.1.2 水质控制
        4.1.3 适时开启增氧机
    4.2 投饵管理
    4.3 第一茬虾的取捕
5 结果
    5.1 对虾养殖期间水质情况
    5.2 双茬养殖产量与效益
6 讨论
    6.1 水质调控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必要条件
    6.2 3级淡化有利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8)南美白对虾对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I.淡化幼虾对碱度的适应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2.梯度设置和实验水配制
    3.水质分析和数据处理
结 果
讨 论
    1.南美白对虾淡化幼虾对碱度的适应能力不如淡水鱼类
    2.碱度不是幼虾致死的唯一因素

(9)对虾生态工程化养殖系统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南美白对虾养殖现状
    1.2 南美白对虾生长的水质条件及水质影响因子研究现状
        1.2.1 氮素在水体中的存在状态与转化过程
        1.2.2 pH值对氨氮存在的影响
        1.2.3 水温对水质的影响
        1.2.4 溶解氧对水质的影响
        1.2.5 COD与三种无机氮的关系
        1.2.6 盐度的影响
        1.2.7 残饵对水质的影响
        1.2.8 养殖密度的影响
        1.2.9 代谢物的影响
    1.3 氮的平衡
    1.4 水质管理
    1.5 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研究现状
        1.5.1 物理方法
        1.5.2 化学方法
        1.5.3 生物方法
        1.5.4 生物处理方法所用的菌类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研究内容
    2.3 实验设计
    2.4 水质分析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投饵对水质的影响
    3.2 养殖密度对水质的影响
    3.3 水处理系统的作用
        3.3.1 水处理系统各部分的作用
        3.3.2 生物滤池的作用
    3.4 氨态氮、亚硝态氮和COD的变化趋势
    3.5 不同养殖密度下的虾体长和体重
    3.6 养殖过程中DO、水温、pH的变化与调控
    3.7 氨氮、亚硝态氮与其他水质因子相关性分析
    3.8 对虾高密度封闭循环水养殖的特点
    3.9 不同养殖模式的对比
4 实验2结果分析
    4.1 水质变化
    4.2 充气与不充气对水质的影响
    4.3 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的养分的损失
    4.4 三种实验材料对水质的影响比较
    4.5 水质在24 h内变化规律
5 养殖系统N的循环与平衡
    5.1 氮的收入
    5.2 氮的支出
6 结论
参考文献

(10)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技术-4.南美白对虾安全养殖的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盐水 (卤水) 兑淡水安全养虾
2 井盐水兑淡水安全养虾
3 低盐水安全养虾
4 室内工厂化对虾高度精养技术
5 温室大棚精养对虾技术

四、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养技术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银川陆基生态渔场系统稻渔共作机制研究[D]. 刘凯.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2]南美白对虾内塘生态套养技术研究[J]. 张秀良. 低碳世界, 2016(27)
  • [3]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技术[J]. 黄薇,李剑锋,张根玉,李永权,施永海,张海明,徐嘉波,骆志强. 中国水产, 2014(06)
  • [4]南美白对虾一年两茬高效养殖试验[J]. 徐怿,宋亮,任丽珍. 水产养殖, 2012(12)
  • [5]对虾高位池精养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中碳流通特征的解析 ——Ecopath with Ecosim在养殖生态系统中应用的初步研究[D]. 张天文.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6]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及养成技术的研究[D]. 李俊峰. 苏州大学, 2009(09)
  • [7]南美白对虾双茬淡化养殖技术研究[J]. 李俊峰,黄鹤忠,王晓兰,韩晓磊. 水产养殖, 2009(04)
  • [8]南美白对虾对内陆碳酸盐型盐碱水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I.淡化幼虾对碱度的适应能力[J]. 杨富亿,孙丽敏,杨欣乔. 水产科技情报, 2004(03)
  • [9]对虾生态工程化养殖系统水环境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D]. 祁真. 浙江大学, 2004(01)
  • [10]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技术-4.南美白对虾安全养殖的新技术[J]. 王吉桥. 水产科学, 2003(02)

标签:;  ;  ;  ;  ;  

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